疾病谱变化

合集下载

针灸疾病谱的演变与针灸临床

针灸疾病谱的演变与针灸临床
3 针灸疾病谱变化规律。针灸疾病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 空间、社会等因素的变化,显示出一定的演变规律。动态的理念和发 展的视角是真正理解针灸疾病谱的重要方面。
6
现代针灸疾病谱的研究意义
客观反映针灸防治病症的现状并指明今后的发展变化方向; 科学评价针灸防治病症的范围和效能; 促进针灸的现代化进程,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促进针灸的临床实践向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发展; 系统全面评价针灸防治病症的效能,筛选优势病症和应用
四级病谱系指针灸疗效不确切或其治疗已有明确的高效手 段,很少再用针灸治疗的疾病。
9
针灸疾病谱演变的原因
新技术、新药物的进步 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
10
针灸临床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挑战:新技术新药物的运用
临床分科细化
人们对针灸疗法的观念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
机遇:
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新的疾病谱
领域,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从临床研究角度挖掘针灸的作用规律; 指导科研选题,为医疗行政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7
Leabharlann Baidu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3 种针灸适应症
1、呼吸道疾病 包括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感冒及急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气喘(对儿童和单纯性 患者效果最好)。 3、眼科疾病 包括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儿童)及 单纯性白内障等。 4、口腔科疾病 包括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及急慢性咽炎等。 5、胃肠性疾病 包括食道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十二 指肠溃疡(缓解痛)、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肠易激 症、急慢性结肠炎、急性菌痢、便秘、腹泻及肠麻痹等。 6、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包括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 痹(早期三个到六个月内)、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患、 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六个月内)、美尼尔氏综合症、 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症、肩凝症(五 十肩)、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及关节炎等。

疾病谱变化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

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与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曾就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这就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000多万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

“山高高,草茫茫。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就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国家给予医疗保险与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与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疾病谱的概念

疾病谱的概念

疾病谱的概念

疾病谱(Disease Spectrum),是指某种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群体

或不同地区的临床表现和发展状况的总和。它展示了同一种疾病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有助于我们对疾病特点、病因、预后以及防治策略等

方面的全面了解。在研究和应用上,疾病谱的概念为医学领域提供了

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模式。

一、疾病谱的分类

疾病谱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时间维度: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比如某一种疾病

在初期症状轻微,进展到中期则症状明显,最后进入晚期则可能引发

严重并发症。

2. 病因维度:根据疾病的病因或病因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某

一种疾病既有遗传因素,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这样就可以将其分

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

3. 临床表现维度:根据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类。比如某一种疾病在儿童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而在成年人中

则主要表现为乏力、气促等。

二、疾病谱的研究意义

1. 了解疾病发展规律:通过疾病谱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从早期到晚期的变化过程,预测疾病的进展方向,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 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在不同的疾病谱中,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疾病谱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3. 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疾病谱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病例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治疗。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疾病谱的应用

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对疾病谱的研究,可以确定疾病的高发人群和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了解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一、疾病谱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谱也在不断演变。一些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如天花、霍乱等,而一些新的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等也不断出现。同时,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为主要疾病类型。因此,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体系需要不断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些老年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逐渐上升。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体系时,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三、医疗水平提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和控制。然而,这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广预防为主的治疗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四、生活习惯改变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规律作息等会导致多种疾病的

发生。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正在逐渐改变。然而,这需要我们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五、全球化影响

全球化也给疾病谱带来了变化。国际旅游和贸易的增加导致了疾病的跨国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加强出入境检疫和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

人类疾病谱的演变

人类疾病谱的演变

人类疾病谱的演变

人类疾病谱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面临了不同类型的疾病,并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转变。以下是人类疾病谱演变的一般模式:

1. 传染病流行: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传染病是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传染病像黑死病、瘟疫、霍乱等大规模爆发,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动荡。

2. 疫苗和抗生素的引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疫苗和抗生素的引入显著改变了人类疾病谱。例如,天花、麻疹、白喉等疾病通过疫苗接种得到有效控制,许多细菌感染也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始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4. 新兴和再出现的传染病:近年来,新兴和再出现的传染病成为人类疾病谱演变的重要方面。例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疾病的爆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紧急响应。

5. 跨国界威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具有跨国界的威胁性。例如,流感病毒的传播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挑战。

总体而言,人类疾病谱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变化、人口增长、生活方式改变、医疗技术进步等。理解和应对疾病谱的演变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趋势与挑战概述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趋势与挑战概述

1974-1978年我国乡村疾病构成 11%
14%
2%
4%
5% 20%
1974-1978年我国城市1疾3%病构成
16%
3%
5%
18%
7%
21% 23%
16%
22%
表2-3 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
顺位
城市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1/10万)
1 恶性肿瘤
146.61
2 脑血管病
生活方式和行为 49%
四个主要因素对病伤死亡的作用(美国)
(一)医学观念的更新
2、医疗观
新的医疗观要求人们把注意力从偏重治疗转向 积极的预防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完全依 赖医生转向自己把握健康的命运。 由单纯技术主义的医疗观向技术——人道主义 的医疗观的转变。
(一)医学观念的更新
3、生死观
生命开始:生物学标准、社会学标准、复合标 准 生命质量观和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死亡观:心肺死亡观和脑死亡观
发现结核病
2000
1850
1900
化学疗法
1950(年)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
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观和方法论 。 ——现代医学模式由恩格尔(Engel)提出,又 称恩格尔模式。

疾病谱

疾病谱

疾病谱:由固定的谱阶组成的疾病过程。人群疾病的谱阶为:

①非病人。检查时只具遗传上固有的属性或差异;

②非病人,但对危险因子处于敏感状态的人。检查时有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

③发病前兆者(precursor)。检查中可有物理和生化改变;

④前期症状者(presym- ptomatic),或前临床病人(preclinical);

⑤临床病人。如得不到控制,可发展到下一个谱阶;

⑥死亡。

各谱阶间界线互相交错,并非截然分开。疾病一般由前阶向后阶发展,谱阶演替过程的速度与病种、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在前期阶段,如采取某种防治措施或去除环境危险因素后则可抑制或逆转上述演化趋势和方向。此外,疾病谱的另一含义是,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顺序排列成疾病谱带。如某地死亡率占第一位的疾病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血管病,第三位是恶性传染病……,不同的地区,疾病的谱带组合情况不尽相同。疾病的这种排列如同光谱谱带一样,能反映某地危害人群疾病的组合情况,可指导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部署防治

常见疾病谱

内科 top

呼吸科(16):感冒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呼吸衰竭呼吸解剖生理肺结核肺脓肿间质性肺疾病肺癌气胸其他

心内科(13):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其他类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先天性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心肌疾病雷诺综合征血栓性脉管炎其他

代谢科(9):糖尿病肥胖低血糖高脂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痛风骨质疏松其他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14):高原病淹溺冻僵电击昆虫咬伤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溺水常见急性中毒草木毒菌其他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一、本文概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农村地区的疾病谱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卫生服务的改善,也揭示了农村健康问题的新挑战和趋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并构建一个解释这一变迁的理论框架。我们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农村疾病谱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以及卫生政策的影响。本文还将讨论农村疾病谱变迁对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农村卫生服务来应对这些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应对农村健康挑战,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二、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历史变迁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历史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村疾病谱经历了从以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重大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

加上当时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农村疾病谱以传染病为主,如肝炎、痢疾、麻疹等。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繁重和营养不良,一些与贫困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等也较为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些变化使得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开始在农村地区逐渐增多。

疾病谱研究思路

疾病谱研究思路

疾病谱研究思路

一、全院疾病谱分析:

调查2010~2014年我院疾病谱变化情况,调查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地域分布情况对疾病谱的影响。

采用统计学方法:(1)构成比分析方法;(2)总体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秩和比(RSR)法,各疾病分类变化趋势分析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

目的:(1)分析疾病谱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原因;

(2)分析五年内我院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地域分布情况对疾病谱变化趋势的影响;

(3)对疾病谱排名第一位的疾病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与调查,如住院费用、住院日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二、各科室疾病谱与用药相关性分析

将各科室按照大类归为内、外、妇、儿后综合分析,分析五年疾病谱变化趋势,同时将用药情况进行分类、总结;

对于用药合理性可采用以下统计学方法:

(1)判断药物选用是否符合临床需要;

(2)给药方式与剂量是否合理;

(3)用药频度(DDDs=该药使用总量/该药DDD值,DDDs越大,说明用药频度越高,选择该药的倾向大);

药物利用指数(DUI),是以DDDs/用药天数,若DUI=1±0.05,说明用药合理,DUI>1,提示用药过量;DUI<1,提示用药不足。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疾病谱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导致疾病谱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在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另外,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到疾病谱,比如低收入群体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因此,研究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疾病谱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人们面临不同种类的健康问题。比如在工业化城市中,空气污染和职业病成为主要疾患;而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则常常是最常见的问题。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疾病谱的变化,贫富差距、教育程度、医疗保障等都可能影响一国或地区疾病类型和发展趋势。因此,疾病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拓展病种结构

拓展病种结构

拓展病种结构

一、引言

病种结构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时间段内,各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及其比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病种结构也需要不断拓展和调整。本文将探讨拓展病种结构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要性

2.1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群的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拓展病种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2 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疾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治疗,而有些疾病则可以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拓展病种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从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水平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而针对不同疾病的措施是不同的。拓展病种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高发人群等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方法

3.1 数据收集和分析

拓展病种结构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利用统计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系统等多种途径收集疾病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等。

3.2 建立疾病数据库

为了方便疾病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疾病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可以包括疾病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方便疾病防控部门和研究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

疾病谱变化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

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000多万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

“山高高,草茫茫。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最新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最新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常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看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7- •尋徴阳稼

一®-心腋筋

呼须象密疾转

—檢伤和Q砰丹邹瓯因

T-内弁浬・省癸駁代谢枝筋

—消化姿紀反病

——壞他疫转

神径系枝疾转

弦耶雳(不沓畔莎逆魅複)诊腓不

宪天崎矗.第鱼体异童肌岗.玄髓和

皱聲妲织转血総・检血為E和免孜

疾稍

硝莎遜統按

国上期疾篦

—4-器生虫转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冥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忸中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増长到了2008年的27% ;冥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升到了2008年的近20%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昭氐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旁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 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 ,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5中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r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5中

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 快速上升趋势r 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ICU疾病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ICU疾病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ICU疾病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重症监护

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医疗任务。ICU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探讨ICU疾病谱的变

化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染性疾病的减少

随着全球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传染性疾病在ICU中占比逐渐下降。传统的病原体感染,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由于疫苗的普及、洁

净手术环境的建立以及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发生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使得ICU能够更好地应对其他类型的疾病。

二、慢性疾病的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在ICU中的比例显著增加。例如,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接受ICU的监

护与治疗。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对ICU的专业性和设备

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挑战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简

称MODS)是ICU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MODS是不同原因引起的多

个器官功能进行性衰竭,疾病种类复杂多样。这种疾病需要ICU医生

和护士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利用各种监测设备开展综

合治疗,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

四、生命支持技术的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ICU的生命支持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与发展。例如,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等技术在ICU中应用广泛。这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转变。过去,儿

童青少年主要面临的是传染病的威胁,如病毒性感冒、腹泻等。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也发生了转变。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日益突出。如今的学生承受着

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这导致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出现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障碍。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甚至会引发自杀等极端行为。

其次,现代化生活方式导致了儿童青少年体重问题的加重。随着电

子游戏和手机的普及,儿童青少年很少参与户外活动,宅在家里成为

他们的日常习惯,导致不少人出现肥胖问题。肥胖除了影响身材美观外,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另外,近年来可见到的问题是,儿童青少年不良用眼行为明显增多。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导致儿童青少

年眼睛疲劳,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同时,智能设备的使用也增加了

近视的风险。儿童青少年在面对电子产品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时间,

定期休息,并采取正确的用眼姿势和距离,以保护眼睛健康。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营养学的发展,儿童青少年还面临着新兴

的健康问题。现代社会食品丰富多样,但往往缺乏平衡的营养。很多

儿童青少年存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问题,也有部分孩子过度依

赖速食和垃圾食品,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贫血、骨质疏松等。

综上所述,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肥胖、眼睛疲劳和营养失衡等不容忽视。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解决。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家庭和社会应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此外,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进行合理引导,保证均衡营养的摄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

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6 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

年的2 0 0 0 0 / 1 0万下降到2 0 0 8年的2 6 8.0 1 / 1 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 9 9 2年的4 0%上升到2 0 0 5年的9 4%,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 0 0 0多万人。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

“山高高,草茫茫。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 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

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 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一样的病症, 往往不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 如今更多的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心脏病:过去,心脏病以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如今,因为人们营养过剩, 引起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为主。

肾脏疾病:如今,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的肾脏疾病越来越多, 而因为感染链球菌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越来越少。

慢阻肺:现在靠烧柴火做饭、取暖的人口少了,而营养改善了,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总发病率有所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 因吸烟和工业现代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慢阻隔肺病人越来越多。

一样的病症不一样的病因

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按部就班, 中国人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压力:经营的运行风险、业绩的考核评比、职场的升迁,人们在如履薄冰的小心中透支着自己的精力, 考验着心理承受力;庞大的烟民数量、不停的商务应酬等,在无规律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 紧张焦虑、头昏脑胀等过去不被关注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运动、旅游、丰富的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放松身心,医学专家也不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争取把70%的亚健康人群拉回到健康队伍中来。

亚健康受到人们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防御慢性病

囊中不再羞涩的国人, 刚刚品尝生活富足的甘饴时, 却发现现代生活带来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及肿瘤等慢性病。

目前,13亿中国人中,9 0 0 0多万人的体重超出健康标准,未来10年将有2亿人

严重超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京沪两地已经超过了10%, 而改革开放之初,这个数字还不

足1%。中国目前仅城市的糖尿病人数就超过了 4 0 0 0万。上世纪8 0年代,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为

7.7%,本世纪增加到18.8%,中国目前已有1.6亿高血压患者。

如今,全国不少城市,肿瘤已成为死亡首因。上世纪7 0年代,湖北省每年新发肿瘤患

者4.5万名,80年代增加到5万名以上,如今每年新发患者6万名以上。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的改变,我国近年来的“癌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肺癌、乳腺癌和直、结肠癌等与吸烟、肥胖等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但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宫颈癌发病率大幅下降:与上世纪7 0年代相比,宫颈癌死亡率下降了 6 5%

— 78%,鼻咽癌下降了33%—39%,食道癌城市下降了4 4.3 4 %,农村下降了1 4.16%。

食管癌、胃癌等癌症下降原因何在?除宫颈癌、鼻咽癌发病率的下降收益于普查外,一些消化道癌症发病率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改善、腌制品食用的减少、冰箱的普及和蔬菜水果的大量供应有直接关系。

从癌症发病率升中有降中,我们发现,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并不可怕!

疾病绝非好事,然而,人们也正是在与疾病的搏斗中不断获取生活的真谛。初尝“富贵” 烦恼,并被慢性病困扰的中国人,开始追求一种更为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安详平和的心理状态:“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 ,正成为时下中国百姓的共识;舒解压力、亲近自然已成人们假日首选;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科学发展,已是中国政府倾心致力的空前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