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病理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病理

神经系统病理

神经系统病理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的变化

(一)神经细胞的变化

1.染色质溶解:染色质溶解(chromatolysis)是指神经细胞胞浆尼氏小体(粗面内质网和多聚核糖体)的溶解。染色质溶解发生在细胞核附近,称为中央染色质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发生在细胞周边,称为周边染色质溶解(peripheral chromatolysis)。尼氏小体溶解是神经细胞变性的形式之一。

(1)中央染色质溶解。多见于中毒和病毒感染,如铅中毒、禽脑脊髓炎等疾病。在脑组织轻度淤血时,也可发生中央染色质溶解。脊髓腹角和脑干中的运动神经细胞的轴突断裂后,胞体的中央染色质溶解,所以也称为“轴突反应”。发生中央染色质溶解的表现为:神经细胞胞体肿大变圆,核附近的尼氏小体崩解成泡沫状并逐渐消失,核周围呈空白区,而细胞周边的尼氏小体仍存在。中央染色质溶解是可复性的变化,但病因持续存在时,神经细胞的病变可进一步发展,乃至坏死。

(2)周边染色质溶解。见于进行性肌麻痹中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细胞、某些中毒的早期反应核病毒性感染时,如鸡新城疫时可出现周边染色质溶解。发生周边染色质溶解的神经细胞中央聚集较多的尼氏小体,而周边尼氏小体消失呈空白区,胞体常缩小变圆。

------是神经细胞变性的形式之一。

2.急性肿胀:急性肿胀(acute neuronal swelling)多见于缺氧、中毒核感染。例如,乙型脑炎、鸡新城疫核猪瘟等疾病的非化脓性脑炎可出现神经细胞的急性肿胀。病变神经细胞胞体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央染色质或周边染色质溶解,树突肿胀变粗,核肿大淡染,边移。------神经细胞变性的一种形式,是可复性的变化,但如果肿胀持续时间长,则神经细胞逐渐坏死,此时可见核破裂或溶解消失、胞浆淡染或完全溶解。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其中包括多发性硬

化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到神经元、

突触和神经传导通路,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一、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髓鞘损伤和神经元细胞死亡。在病变

区域,髓鞘的破坏会导致电信号传递的阻碍和神经元变形。神经

元的死亡则会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例如思维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此外,多发性硬化症还会导致脑组织炎症反应,增加细胞因

子和炎症介质水平,进一步破坏神经细胞和突触连接。

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系统。其病理

生理学变化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运动控制通路的损伤。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会导致多巴胺水平的下降,进而导致肌肉

僵硬、震颤和身体不协调等症状。此外,还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发

炎和氧化应激,进一步破坏神经细胞功能。

三、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退行性神经疾病,会影响到记

忆和认知。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元死亡、神经元连接断裂

与神经系统内过度的神经元化学物质。神经元死亡会导致认知和

记忆功能损害,如易忘、失误等。神经元连接断裂会影响到神经

网络通信,导致不同脑区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降低。过度的神经

元化学物质会导致神经元过度激活,增加神经元死亡的风险。

四、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诱因。例如,带状疱

疹病毒可以引发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破坏神经元和突触连接。此外,病毒感染还可以直接侵入神经系统组织,影响神经元编码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其病变特点多种多样。在神经病理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在脑梗死的病理变化中,最为常见的是脑梗死灶形成。脑梗死灶通常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核大变性、坏死细胞等改变。此外,脑梗死还可能伴随着脑水肿、脑膜反应等病理变化。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疾病。脑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灶形成。出血灶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血红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等。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其病理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脑出血等。

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炎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炎细胞浸润等。在病毒性脑炎中,还可见到病毒颗粒在神经元内或周围沉积。脑炎患者的脑组织中可能还会出现出血、水肿、脑膜炎等病理变化。

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内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脑肿瘤的病理变化各异,常见的包括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

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病理形态学上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

织学特点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脑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周围神

经组织受压、破坏等变化。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了解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至关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掌握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下面我们将介绍8个常用的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方法。

1.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检查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

是否存在视觉神经受损的情况。常见的视力检查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视力表检查等。

2.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运动范围,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

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

3.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

感觉和位置感觉等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感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4.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检查,

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5. 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痉挛或神经系统病变。

6. 腱反射检查。

腱反射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反射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

7. 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小脑或脑干病变。

8. 头颅CT或MRI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脑梗死等。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一、神经系统查体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行为。因此,对神经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显得十分重要。神经系统的病理征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二、视觉检查。

视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查体中的重要一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觉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三、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肌肉等组织,观察患者对于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情况。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觉神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感觉异常的病理征象。

四、运动检查。

运动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范围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运动神经是否受损,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五、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检查是通过观察和检测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包括面部表情、咀嚼、吞咽、视力、听力等方面,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神经病理征象。

六、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是通过刺激患者的肌腱和皮肤,观察患者的肌肉反射情况,以及腱反射、病理反射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七、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来判断患者的平衡和协调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

题。

八、精神状态检查。

精神状态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注意力、记忆、情绪等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精神状态异常,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查体中的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神经系统的定期检查,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是临床医生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

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神经系统查体中,有一些病理征检

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1. 视觉检查,包括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眼底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视觉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视觉神经疾

病非常重要。

2. 运动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肉协调性等,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运动神经疾

病有重要意义。

3. 感觉检查,包括对患者的触觉、疼痛感觉、温度感觉等进行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感觉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感觉

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4. 肌张力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

生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况,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有重

要意义。

5. 肌腱反射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肌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脊髓、周围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6. 平衡和协调检查,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小脑功能状况,对于诊断小脑疾病有重要意义。

7. 脑神经检查,包括对患者的脑神经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脑神经疾病非常重要。

8. 自主神经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于诊断自主神经疾病有重要意义。

总结,神经系统查体中的这些病理征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时,应当结合这些检查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从而制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希望本文介绍的这些方法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异常。神经病理学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变化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的学科。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按病理类型和病因进行分类。按病理类型分类,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病变、神经细胞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病变。按病因分类,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二、神经纤维病变

神经纤维病变是指神经纤维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它主要包括变性、坏死和再生。变性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病理改变。坏死是指神经纤维发生严重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再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损的神经纤维能够恢复生长和修复。

三、神经细胞变性

神经细胞变性是指神经细胞机体发生了变化,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神经细胞变性常见的类型有色素性变性、纤维性变性和脂质

沉积等。色素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各部分的色素沉积异常,常见的疾

病有帕金森病。纤维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长轴突及其末梢发生慢性变性,最终导致功能障碍。脂质沉积是指在神经细胞内部或周围沉积过

量的脂质物质,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四、神经胶质细胞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细胞组分,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

常功能和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病变包括胶质细胞的

增生、退行性变、肿瘤和炎症等。增生是指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异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
17
(三)血管变化:
• 中枢神经的血管由于内皮细胞重叠排列和外周 的神经胶质膜构成了血脑屏障。
• 除此之外,动脉和静脉周围有不同厚度的血管 周围间隙,血管的外膜构成间隙的内壁,软脑 膜构成外界,间隙中含有少量脑脊液。
• 在弥漫性脑病时,血管周围间隙可能扩大,并 出现细胞反应。后者也称“血管周围性套管” 或“套管现象”。
• ⑴卫星现象:是指神经细胞病变时,其 周围陪伴着2—4个以至20个以上胶质细 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当神经细胞死亡时, 胶质细胞可进入胞体吞噬其细胞浆,这 时称“嗜神经细胞现象”。
16
⑵胶质结节:
• 是指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结节,可能是 嗜神经现象后,神经细胞消失,或者神 经组织受损后,胶质细胞增生的结果。 胶质结节主要以小胶质细胞为主,并有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中性白 细胞的参与。
形成组织源性的。(由未分化细胞、成纤维细 胞、组织细胞)
19
第二节 脑炎(Encephalitis)
• 脑髓的炎症称为脑炎。根据炎症的性质 可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脑炎两种。
20
(一)非化脓性脑炎 (nonsuppurative Encephalitis):
• 是指炎性渗出物中缺乏或仅有少量的嗜 中性白细胞,因此不生成脓汁。本型脑 炎多见于乙型脑炎,狂犬病,猪瘟,马 传染性贫血。
37
包涵体形成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

变化

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病理变化的重要学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疾病,其病

理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脑血管、神经鞘及脑脊液等多

个方面。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一、神经细胞的变化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细胞的变化是最为突出的。根据疾病

的性质和病程长短,神经细胞常表现为变性、坏死、萎缩等不同程度

的改变。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会出现一种

特殊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导致神经细胞萎缩和胞质内神经纤维缠结现象。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除了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某些疾

病中,神经胶质细胞会发生增生和激活,形成病灶周围的胶质瘢痕。

例如,在脑膜瘤中,脑胶质细胞会通过增生与瘤细胞形成胶质结节。

三、脑血管的变化

血管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是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脑血管

的变化可以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出血等多种形式。例如,在

脑梗死中,发生血栓形成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四、神经鞘的变化

神经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的神经纤维的覆盖物,对神经纤维的保护和信号传递起着重要作用。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鞘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破坏。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自身免疫机制的异常导致了神经鞘的破坏和脱髓鞘现象。

五、脑脊液的变化

脑脊液是由脑室系统和髓空隙产生的液体,对维持脑组织正常代谢和清除代谢产物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脊液的成分和量可发生改变。例如,在脑膜炎中,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脑脊液的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都会升高。

神经病理教案

神经病理教案

神经病理教案

介绍

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包括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的研究。本教案旨在介绍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疾病的病理学特征。通过掌握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目标

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

2. 掌握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学特征。

3. 能够通过病理学变化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内容

1.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

2.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学特征

2.1 炎症性疾病

- 脑膜炎:脑膜炎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炎症,可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 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可导致脑功能受损。

2.2 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 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是脱髓鞘斑。

2.3 肿瘤

- 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等,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

障碍。

3. 通过病理学变化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 神经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 通过观察病理学变化,如细胞异常、组织结构改变等,进行疾病诊断。

总结

神经病理教案旨在介绍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学生通过学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学特征,并能够通过病理学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神经病理学的学习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和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和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

系统的病理情况。这些疾病可能由于遗传、感染、缺氧、缺乏营养、

代谢紊乱、中毒以及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辨别和诊断这些疾病

对于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常常涉及神经细胞,导致细

胞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

胞内出现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异常结构损害了正常的

神经细胞通讯。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则涉及到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和

胶质细胞的激活。

2. 神经髓鞘和轴突异常: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神经髓鞘和轴

突的异常。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中

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髓鞘的破坏。这种病理学特点导致了神经传导的受损,引起运动和感觉障碍。

3. 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炎症和免疫反应通常是病理

学的特征之一。例如,脊髓灰质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导致脊髓前角细胞的死亡和运动神经元病变。免疫反应也在一些自身

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多发性硬化症。

4. 病变的局部化和扩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和扩散性。病变在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区域出现,可以是在脑的特定区域,脊髓的特定段或者周围神经的特定分支。此外,一些疾病也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导致脑损伤的扩展。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病理学鉴定。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它们可以是遗传性、发育性或后天获得性,并具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这些疾病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都存在着特定的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本文将分析和探讨一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特征。

二、脑卒中与梗死面积扩散

脑卒中是由于血液供应到大脑受阻造成的机能损害,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更为常见的类型。当大脑供氧供血出现问题时,缺血引起的神经组织坏死最初发生在梗死核心区域。该区域因为灌注不足而无法得到必要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在数小时内开始失去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核心扩大并与周边灌注较好的区域形成缺血性带状区,这一过程称为梗死面积扩散。

三、帕金森氏病与多巴胺神经元退化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以运动和神经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引起了黑质中正常多巴胺含量下降。根据研究显示,帕金森氏病与许多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在组织学上,帕金森氏病患者脑内黑质出现明显退变和色素减少,而该区域的多巴胺水平也明显下降。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观察到球部沉积物(所谓的Lewy小体)的聚集。

四、阿尔茨海默病与β-淀粉样斑块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认知功能下降、肢体运动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较正常人出现退化,且神经纤维缠结。

在组织学上,这种疾病与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有关。β-淀粉样斑块是一些异常蛋白质的聚集,主要包括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tau蛋白。这些斑块堆积于神经元周围并对其功能造成损害。

神经系统病理

神经系统病理

镜检
血管周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性袖套 神经原变性坏死 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卫星、 噬神经原现象,或胶质细胞结节 包涵体形成
乙型脑炎 延脑内的淋巴细胞性袖套 (牛狂犬病)
大脑皮质内的液化性坏死灶(乙型脑炎)
胶质细胞结节
小脑普倾野氏细胞中的包涵体 (狂犬病) 海马锥体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 狂犬病
海马,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白细胞性血管套 淋巴细胞性血管套
5、脑炎
脑炎(encephalitis)是指脑实质的炎症。
5.1 化脓性脑炎
病因: 细菌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特征:形成脓肿,嗜中性粒细胞性袖套。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 非化脓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
病原:乙型脑炎,狂犬病,禽脑脊髓炎等。 病变: 肉眼 特征不明显,见充血,水肿,有软化灶。
神经系统病理
内容
基本病变 神经细胞基本病变 神经纤维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病变 脑血管变化 脑炎 化脓性脑炎 非化脓性脑炎 海绵状脑病

1、神经细胞的基本病变
1.1 急性肿胀:
病因: 中毒、严重感染等
病变:胞核大,核偏位,尼氏体溶解。
神经细胞急性肿胀
1.2 液化 尼氏体消失,胞核缩小或消失, 出现胶质细胞反应。
神经细胞液化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涉

及多个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这些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癫痫以及

白质脑病等。本文将从病理分析与治疗两个角度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

一、病理分析

1.疾病的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异

常等。例如,帕金森病是由于神经元死亡引起的,而这一过程可能与

基因突变、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了解疾病的原因对于制定治疗

方案非常重要。

2.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导致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损伤。例如,中风是

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的,血液供应中断使神经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认知和运动障碍。

3.病理学特征

每种神经系统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病理学特征。以白质脑病为例,其

主要特征是脑白质损伤,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对疾病的病理

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给予多巴胺类药物,来补充缺少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而抗癫痫药物则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来减少癫痫发作。

2.手术治疗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此时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脑深部刺激术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其通过在患者脑部植入脑起搏器,来调节异常神经活动。

3.物理治疗与康复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运动和感觉障碍,物理治疗与康复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例如,中风后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重复性运动练习来促进神经系统修复与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病变感染性疾病变性疾病肿瘤常见并发症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中枢神经: 脑、脊髓、脑脊膜

脑实质:灰质和白质

脑室:脑脊液

神经元(神经纤维)、胶质细胞(胶质纤维)小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 神经纤维、髓鞘、神经膜

植物神经: 神经节

病理特点病变定位和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不同的部位相同病变,可出现不同综合征及后果;- 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不同性质的病变常可导致相同的后果;- 常见一些其他器官不具有的病变;颅内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免疫活性细胞常来- 自血液循环;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神经元急性坏死:病因:缺血、缺氧、严重急性中毒或感染可引起神经元的死亡。

常见部位: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蒲肯野(Purkinje)细胞。

镜下:红色神经细胞鬼影细胞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simple neuronal atrophy):又称神经元固缩

是神经元的慢性病变,为神经元渐进性变性以至死亡过程的一种表现。

病理变化:神经元胞体缩小,核固缩,尼氏小体存在,无炎症反应。晚期伴有明显胶质细胞增生。

3.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central matolysis)

病因:病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坏血病和神经元与轴突断离是可逆性- 变化,继续发展导致细胞的萎缩和死亡。

神经细胞肿胀,变为圆形,胞核偏位胞浆中央的Nissl小体崩解成为细尘状- 颗粒,进而完全溶解消失. 胞浆着色浅而呈苍白均质状。

4.神经元胞浆中包涵体形成:病因:病毒感染和变性疾病等

病变:包涵体的形态、大小和着色因病因不同而不同- 分布部位有一定规律。

Parkinson病:黑质、蓝斑等处的神经细胞中的Lewy小体;

狂犬病:海马和脑皮质锥体细胞中的Negri小体,对这些疾- - 病具有诊断意义。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神经原纤维缠结此为神经元趋向坏死的一种标志。神经原纤维变粗- 在胞核周围凝集卷曲呈缠结状,镀银染色阳性,电- 镜下为直径7-10nm双螺旋微丝成分。常见于Alzheimer病,Parkinson病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Waller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是指神经纤维离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髓鞘变性、崩解和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同时,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

整个过程包括:①轴索变性,②髓鞘脱失,③细胞反应,

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少突胶质细胞增生,两者均参与再生轴突的重新髓鞘化过程。

2. 脱髓鞘(demyelination)样变:神经纤维损伤后或在病理条件下,其髓鞘分离、肿胀、断裂,崩解成脂质小滴,进而完全脱失称脱髓鞘样变。

原发性脱髓鞘样变:在脱髓鞘样变中,主要是髓鞘受累脱失,轴索仍保存。

继发性样变:创伤、感染、缺氧等原因引起脱髓鞘。

某些遗传性髓鞘合成障碍性疾病则称为白质营养不良

三、神经胶质细胞

1.星型胶质细胞

增生修复、愈合胶质瘢痕肥大:肥胖星型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卫星现象

3.室管膜细胞:颗粒性室管膜炎:局部丢失星形细胞增生修复

4.小胶质细胞:急性病变3-4天后即有吞噬活动,增生、吞噬脂质,称格子细胞(gitter cell)- 多见于梗死灶内。胶质结节噬神经细胞现象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一、颅内高压及脑疝形成:

(一)颅内压升高

主要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脊液循环阻塞所致的脑积水。

1.代偿期:通过反应性血管收缩以及脑脊液吸收增加或形成减少。

2.失代偿期:占位性病变和脑水肿使颅内容物继续增大,超过颅腔所能容纳的程度。

3.血管运动麻痹期:颅内压严重持续升高使脑组织灌流量减少,致脑缺氧造成脑组织损害和- 血管扩张,继而引起血管运动麻痹,加重脑水肿,引起昏迷,后果严重,- 可导致死亡。

(二)脑疝形成

扣带回疝又称大脑镰下疝:

因一侧大脑半球特别是额、顶、颞叶的血肿或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中线向对侧移位,同侧扣带回从大脑镰的游离边缘向对侧膨出,形成扣带回疝。疝出的扣带回背侧受大脑镰边缘压迫形成压迹,受压处的脑组织发生出血或坏死。

小脑天幕疝又称海马钩回疝。

位于小脑天幕以上的额叶或颞叶内侧的肿瘤、出血、梗死等病变引起脑组织体积肿大,导致颞叶的海马钩回经小脑天幕孔向下膨出。

海马钩回疝可导致以下后果:①同侧动眼神经在穿过小脑天幕裂孔处受压,引起同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散大固定,及同侧眼上视和内视障碍。②中脑及脑干受压后移,可导致意识丧失;导水管变狭,脑脊液循环受阻加剧颅内压升高;血管牵伸过度,引起中脑和桥脑上部出血梗死,可导致昏迷死亡。③中脑侧移,使对侧中脑的大脑脚抵压于该侧小脑天幕锐利的游离缘上,形成Kernohan切迹。严重时该处脑组织(含锥体索)出血坏死,导致与天幕上原发病变同侧的肢体瘫痪,引起假定位症。④压迫大脑后动脉引起同侧枕叶距状裂脑组织出血性梗死。

小脑扁桃体疝又称枕骨大孔疝

1)主要由于颅内高压或后颅凹占位性病变将小脑和延髓推向枕骨大孔并向下移位而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2)疝入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和延髓成圆锥形,其腹侧出现枕骨大孔压迹,由于延髓受压,生命中枢及网状结构受损,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变慢甚至骤停,接着心脏停搏而猝死。二、脑水肿(brain edema)脑组织中由于液体过多贮积而形成脑水肿

这是颅内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许多病理过程(缺氧、创伤、梗死、炎症、肿瘤、中毒等)均可伴发脑水肿。

脑组织水肿与下列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①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血浆蛋白通过脑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运动;

②脑组织无淋巴管以运走过多的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