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毛晓丽概论

合集下载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类
耐PG的金葡及PNC-G过敏者作为PNC-G 替代药
化疗药理
林 可 霉 素 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体内过程
骨组织及其它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高, 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谱:
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 葡菌),多数厌氧 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抗菌机制
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 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结合部位。百度文库
临床应用:
一般不首选。用于敏感菌引起的骨髓炎,关 节感染。混合感染
不良反应 : 胃肠反应,假膜性肠炎
化疗药理
抗菌机制
胞壁粘肽合成,对胞浆中RNA合成也
具抑制作用。
万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不易产生耐药性
素 抗菌谱与临床应用:
G+菌作用强,用于耐药菌的严重感染。 假膜性肠炎。
化疗药理

沿用大环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
类 药
G+菌,G-球菌,厌O2 球菌 ,支原体、衣原
抗菌作用↑, 抗菌谱扩大

体、军团菌等有效。
的 比 较
胃酸不稳定, 口服吸收差
胃酸稳定,生物利 用度↑,组织内药物 浓度↑,T1/2↑
胃肠反应多
胃肠反应少
化疗药理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白 支 弯曲 沙 军团
红霉素(erythromycin)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

肝损害
大剂量长期应用 ,无味红霉素最强。
耳毒性 心脏损害 过敏反应
>4g/日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特点: 耐酸,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明显; 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血中浓度; 抗菌活性>红霉素( G+菌、嗜肺军团菌、肺 炎衣原体)。 不良反应发生率<红霉素;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
--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酯酶、 2-磷酸转移酶、乙酰 转移酶、核苷转移酶) ——打开内酯环 2.靶位结构改变:靶位结构甲基化 ——50S亚基
3.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 --临床应用
(1)替代青霉素: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G+引 起的感染、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耐药金 葡菌感染。 (2)军团菌病:嗜肺军团菌等诱发的肺炎。 (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眼部感染、呼吸 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 (4) 棒状杆菌感染:白喉等。
红霉素(erythromycin)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2~4h血药浓度达峰值。 体内分布广,易进入细胞内液,扁桃 体、乳汁、胸水、腹水等组织中可达 有效浓度,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主要经胆汁排泄,有肝肠循环。

药理学公开课教案: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药理学公开课教案: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药主要用于体内抗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等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 P270图37-1 应用化疗药必须注意

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全面掌握它们之间的辩证

关系,合理用药,让药物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及抗药性产

生.

第一节常用术语

抗菌谱:指一种化疗药的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可通过体内外抗菌试验来反映.

最低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四环素)

杀菌药:指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表杀灭作用的药物(青霉素,链霉素)

化疗指数=LD50/ED50 或=LD5/ED95

用来衡量化疗药的价值,指数越大表明疗效越大,毒性越少,但化疗指数高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如几无毒性的青霉素仍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第二节抗菌药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结构和功能而发挥抗菌作用.

1.抗叶酸代谢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

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持细菌形态

(青霉素,先锋霉素) ②维持渗透压

③保护细菌不受机械损伤

细胞壁缺损水分不断进入菌体肿胀破裂.

3.影响胞浆膜通透性胞浆膜的功能①维持渗透屏障,防止氨基酸外漏.

(多粘菌素,二性霉素) ②转运营养物质.

③排泄废物

细胞膜受损胞内盐离子,核苷酸,氨基酸外漏,导致死亡.

4.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从而发挥抑/杀菌作用. (氨茎甙类,四环素类)

临床药理学--抗生素 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抗生素  ppt课件

抗菌谱较广,对许多G+菌,G-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链球菌作用 较差,对厌氧菌无效; 一些种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具有抗绿脓杆菌 作用; 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内浓度高; 可逐渐产生耐药性,同类之间可有交叉耐药,停用一段时间后细菌的耐 药可消失; 对第八对颅神经和肾脏毒性较大。
ppt课件
20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抑制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 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 替硝唑类 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 抗病毒药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ppt课件
9
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ppt课件
10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ppt课件
11
杀菌药 (bactericidal drugs)
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
ppt课件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该类药物本身仅有微弱的抗活性,主要与对β -内酰 胺酶不稳定的抗生素联用,保护抗生素免受酶的破坏, 提高抗菌活性,而用于耐药菌感染。

药理学--抗生素 ppt课件

药理学--抗生素  ppt课件

PPT课件
20
我国现状: 结核菌感染者近3.3亿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590 万人 结核病传染源:约200万人 结核病死亡:15- 25万人 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排行第二, 仅次于印度 疫情呈蔓延趋势 至少有150万例新病人/每年 传染性病人超过65万例 MDR所占比例高达28%-41%
细胞膜 DNA
THFA PABA
细胞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ibosomes
mRNA 核酸合成 或功能抑 制剂
抗代谢药
磺胺类 甲氧苄啶 胞壁合成抑制剂 b-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蛋白合成抑制剂 四环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PPT课件
喹诺酮类 利福平
1
蛋白合成抑制剂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四环素 Tetracyclines 大环内酯 Macrolides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PPT课件
2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CH3 HO NH H2N C HN HO OH NH O O CHO OH O HN CH3 O CH2OH OH OH
Streptidine 链霉胍
Streptose N-methyl-Lglucosamine Streptobiosamine 链霉二糖胺
结核的再度弥散 销声匿迹的白色幽灵—结核又卷土重来

抗菌药物概论PPT

抗菌药物概论PPT


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 * 或者用5%的致死量LD5与95%的有效量ED95之比来表

示:LD5/ED95。
❖ *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

价值越高。
❖ * 对青霉素类药物,化疗指数大,几乎对机体无毒

性,但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种严重不良反应。
4
三、药物-机体-细菌之间的关系
机体
细菌
耐药性 抑制、杀灭
药物
5
四、抗菌药物基本概念
❖ 抗菌药: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 合成抗菌药。
❖ 抗生素: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 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 抗生素两类。
❖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分为广谱(四 环素、氯霉素)和窄谱(异烟肼、青霉素)。
* 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 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 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 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形成耐药性。
15
六、细菌的耐药性(抗药性)
2.耐药性的种类(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固有耐药性又 称天然耐药性,如链球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抗生素--毛晓丽

抗生素--毛晓丽
O 主要评价参数为AUC0~ 24 / MIC ( AUIC) 和
Cmax /MIC。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用
O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浓度依赖性抗生
素,一日给药一次,不仅疗效与一日2~3 次静滴疗效相同,而且耳肾毒性也有所减 轻,这是因为肾脏的皮质和内耳的淋巴液 中的药物积聚量较小有关。
O 该类药物的PK/PD特征决定了较大剂量较少
PD的主要参数
O 抗生素后效应(PAE) :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PAE在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改持续静脉给药为大剂量冲击疗法
PK/PD参数示意图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1 2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抗生素
O t 1/2 为30~ 60min 的其他头孢菌素和大多
数青霉素类, 如青霉素G 的t1/20.5h, 推荐用 法为每4~ 6h 给药一次, 需每日超过三次给 药, 不宜采用QD 用药的方式, 以减少浪费, 取得更好的疗效。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此类药物从分类上基本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
抗生素
毛晓丽 2015.4.16
主要内容
1.抗生素的定义 2.PK/PD的定义
3.PK/PD的主要参数 4.抗生素的PK/PD分类(3类 )

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与理解
抗生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让公众了解抗生素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针对的 病原体。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导公众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包括用药时机、剂量和疗程等。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强调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1 2
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抗生素简介 •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 抗生素知识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01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的定义
01 02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 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 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细菌在与 抗生素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交换等方式,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 素的作用。
耐药性的传播
耐药细菌可在患者之间传播,也可通过食物、水等介质传播。此外,动物身上 的耐药细菌也可能传播给人类。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剂量

第三章 抗生素概述

第三章 抗生素概述

1000单位/mg
953单位/mg 672单位/mg 1000单位/mg 1000单位/mg 1082单位/mg 1670单位/mg 1598单位/mg 1009单位/mg 1211单位/mg 1000单位/mg
卡那霉素
多粘菌素B
1000单位/mg
10000单位/mg
抗生素的应用
半个世纪以来,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各种细菌感染 疾病,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 1.抗生素在医疗方面的用途:
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外临床常用的主要品种, 我国已陆续研制成功投入生产,除少数生产菌种由 国外引进外,大部分均由我国自行分离得到 尽管我国微生物药物发展较快,但在品种、质 量、产量、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有 一定差距。有些半合成品种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 争能力,有些品种需要进口。
五、抗生素药物研发进展
③最小抑菌浓度要低 在微摩尔甚至纳摩尔浓度就能显示抑菌活性。
④抗菌谱要广 一种抗生素只对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有作用,即抗菌谱。 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 阴性菌有作用,它们的抗菌谱较窄。氯霉素、四环素等对多 种细菌及某些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称为广谱抗生素。
⑤在人体内应发挥其抗生效能, 而不能被人体血、脑脊 液及其他组织成分所破坏,同时他不应大量与体内血清 蛋白结合。
(4)四环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调察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调察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调察

毛柳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2

【摘要】目的观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方法对医院已使用过的头孢菌素类相关药品的使用频度和药品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第二代头孢菌素药品的使用频率19.26,金额为26.84(万元),明显高于第三代使用频率11.18,金额为21.98(万元)和第一代使用频率6.85,金额为7.21(万元)及第四代使用频率0.76,金额为1.64(万元)。结论从医院使用的情况看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品的使用情况良好,只要能有效把握好每类药品的药理知识和相关使用方法,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合理使用本类药物,方能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毛柳珺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

【相关文献】

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观察及药理分析

2.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应用

3.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

及应用4.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5.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素概论》课件

《抗菌素概论》课件

04
抗菌素的安全性
抗菌素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不良反应
抗菌素在杀死或抑制细菌的同时,也 可能对正常的人体细胞造成伤害,导 致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 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等。
副作用
抗菌素的副作用主要与其种类和剂量 有关。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 、腹泻、头痛等。长期或过量使用抗 菌素还可能导致肝肾损伤、骨髓抑制 等严重副作用。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抗菌素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科学和规范。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 型抗菌素问世,为治疗细菌感染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应加强抗菌素的管理 和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05
抗菌素与社会
抗菌素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抗菌素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 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适应症
抗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无效。因此,在使用抗菌素前,应确诊为细菌感染。
剂量与疗程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剂量过小或疗程过短可能导致感染未被完全控制,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规范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素使用管理制度,规范抗菌素的使用流程,加强抗菌素的处方审核和监督,以减少 不合理使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

联合用药的监测和管理
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
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在使用联合用药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肝毒性
肾毒性
血液系统毒性
神经系统毒性
01
02
03
04
抗生素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肝功能异常。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抗生素简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引起肾功能异常。
抗生素可能导致血液系统损伤,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抗生素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如头痛、头晕、耳鸣等。
来自百度文库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定义
二重感染包括念珠菌病、葡萄球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等。
二重感染类型
二重感染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
氨基糖苷类
03
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均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其性质都比较相似。代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三十二章 主要作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三十二章 主要作
wenku.baidu.com
7、不良反应
• 青霉素的毒性小。 • 1)局部刺激,主要与金属盐离子有关,K较Na刺激性 强; • 2)过敏反应,主要症状见课本,肾上腺素、糖皮质 激素、抗组胺药。青霉素可降解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 烯酸,青霉噻唑酸可进一步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 →再与多肽或蛋白结合 →青霉噻唑酸蛋白 →属于速 发型过敏原 →引发过敏反应; • 3)避免大剂量推注,以免引起高血K症不良反应; • 4)对少数有凝血功能缺陷的患畜,大剂量应用青霉 素可扰乱血凝机制,而导致出血倾向。
8、药物相互作用
• 1)、丙磺舒、阿司匹林、保泰松、磺胺药对青霉素排泄 有阻滞作用,合用可升高青霉素类血药浓度。 • 2)、氯霉素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抑菌剂可对青霉 素的杀菌活性有干扰,不宜合用。 • 3)、重金属离子尤其Cu、Zn、Hg、醇、酸、氧化剂、 还原剂及呈酸性的葡萄糖或注射液都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禁忌配伍。 • 4)、青霉素与某些药物,如两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 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B族以及Vc不宜混和,因可产 生浑浊、絮状物或沉淀
第三十二章 主要作用于革 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有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多肽类等。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抗菌作用机制: • 1、抑制转肽酶活性,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作用靶点被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作 为主要靶蛋白的几种PBPs,都具有转肽酶的活性,参 与细胞壁合成的关键步骤。 青霉素中的-内酰胺部分的结构与肽链末端D-丙氨酰D-丙氨酸非常相似,青霉素可与之竞争性地与转肽酶结 合,结合同时使转肽酶乙酰化,形成青霉噻唑酰酶 (Penicilloyl enzyme)而失活,进而影响细胞壁的合 成,胞质合成不受阻,菌体内的高渗透压使胞外的水分 不断地渗入菌体,引起菌体膨胀变形。

新型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新型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新型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抵抗性问题的严重化,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成

为医学界的热点之一。这些新型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帮助读

者了解其机制和应用。

一、新型抗菌药物的分类

新型抗菌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多类,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生素合成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膜相抗菌

剂等。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靶点和药理学特点,进一步拓宽

了药物选择的范围。

二、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及功能,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细菌的代谢等方面。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靶点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破坏细

菌胞壁结构;抗生素合成抑制剂则通过抑制抗生素的合成酶,降低其

活性,从而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

三、新型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

学科。新型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助于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和给

药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对于不同的新型抗菌药物,其药代动

力学特点各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四、新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肺炎、腹腔感染、泌尿道感染等。这些药物通过其特殊的药理作用,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然而,应用新型抗菌药物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问题,需要合理用药和临床监测。

五、新型抗菌药物的前景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噻利
2h/0.5h 1.7h/1h 2.8h
2-3次 1次 2-3次 2次 2次
延长
延长 延长
药物给药频次举例
O t 1/2 介于1~ 2h 的β-内酰胺类如头孢他啶、 头孢唑啉、氨曲南等, 每日2~ 3 次给药, 即 可大部分给药间隔时间中药物浓度高于MIC。
O T>MIC 表示在给药后,血药浓度大于MIC的 持续时间,药物的有效时间。
O %T>MIC 表示血药浓度大于MIC维持时间(h) 占2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PD的主要参数
O 防耐药突变浓度(MPC):防止耐药株被选 择性富集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O 耐药突变选择窗(MSW):是MPC与MIC之间 的浓度范围。
O 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PK)
O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 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 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O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属于药代动力学(PK)。
药物效应动力学(PD)
O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PD):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O 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属于 药效 动力学(PD) 。
PK/PD
O PK/PD 研究是把PK 与PD 结合起来研究药物 剂量相对应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可以反 映药物-人体-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PD的主要参数
O 抗生素后效应(PAE) :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PAE在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 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 改持续静脉给药为大剂量冲击疗法
PK/PD参数示意图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1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2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
青霉素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凯伦、强林坦) 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0.5g和1.0g昆柏) 磺苄西林钠(1.0g嘉倍康、2.0g)
名称
哌拉西林 阿莫西林 氟氯西林 磺苄西林 青霉素
青霉素类
血浆半衰期 给药频次
t1/2
(/d)
1h
3次
肾损伤时t1/2 3h
1-1.5h 1h
昆柏 严重肾损伤7-20h (分次静滴)
药效学(PD)
• MIC(最低抑菌浓度) • MBC(最低杀菌浓度) • MPC(防耐药突变浓度) • PAE(抗生素后效应)
PK/PD
Cmax/MIC AUC24h/MIC %T>MIC
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 与药效动力学参数合二为一
PK的主要参数
O 峰浓度(Cmax):
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血药浓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浆半衰期 t1/2 1.8h 1.5h 1.19h 1.33h 0.6-1.1h
给药频次 (/d) 2-4次 1-2次 2-4次 3次 2-4次
肾损伤时t1/2 11.9h
头孢菌素类
名称
血浆半衰期 给药频次 肾损伤时
t1/2
(/d)
t1/2
头孢他啶
2h
头孢曲松
6-8h
头孢哌酮钠他唑 巴坦钠
头孢哌酮钠舒巴 坦钠
抗生素
毛晓丽 2015.4.16
主要内容
1.抗生素的定义
2.PK/PD的定义
3.PK/PD的主要参数 4.抗生素的PK/PD分类(3类 )
抗生素的定义
O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 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 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 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治病的抗生 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 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 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T>MIC只要为给药间歇 时间的40%~50%就能达到满意的杀菌效 果,即使用药物后的24 小时内有40%一50 %的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MIC 时抗菌疗效最佳。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常见品种
O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O 氨曲南、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生物学灭活的磷酸克林霉素平均半 衰期为6分钟;活性的克林霉素的血清半衰期成 人为3h,给药频次:2-4次;小儿患者为2.5h。
O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t1/2)
药物血浆浓度或体内药量减少50%所需的时间。 O 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 浓度之比值,与药物的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密切相关。
O 清除率(CL) O 生物利用度(F)
PD的主要参数
O 最低抑菌浓度(MIC):
是指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抗菌药分类 PK/PD 参数
药物
时间依赖型 (短PAE)
时间依赖型 (长PAE)
浓度依赖型
T>MIC
AUC24/MIC AUC24/MIC
or Cmax/MIC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大环 内酯类、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胞 嘧啶
碳青霉烯类、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 霉素、替考拉宁、氟康唑、阿奇霉素
---
4次
延长
0.5h
2-4次 10h
头孢菌素类
O 头孢菌素类 O 头孢唑林、头孢替唑、头孢硫脒(仙力素、罗杉) O 头孢呋辛、头孢替安(替他欣、佩罗欣) O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罗氏芬、泛生舒复)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新朗欧)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 O 头孢噻利(丰迪)
头孢菌素类
名称
头孢唑林 头孢替唑 头孢硫脒 头孢呋辛 头孢替安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 性霉素B、daptomycin、酮内酯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O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效应取决于血药浓 度高于MIC 的时间。血药浓度高于MIC 的时间 ( T>MIC)是决定这类抗菌药物疗效的关键性 指标。
O 当然, 并不需要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在24h 内均高 于MIC。
O 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隔看待,实际上这两 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着,并且有着互相的联 系。
O PK/PD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
药代动力学(PK)
O Cmax(血药峰浓度) O Cmin(血药谷浓度) O 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 O T1/2(半衰期 ) O Vd(表观分布容积) O CL(清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