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制剂质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中药制剂所确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标准化程度。

良好的中药制剂质量是保证药物疗效、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稳定性则是指中药制剂在一定储存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的变化程度。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可以为药物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不仅确保产品质量,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并延长其有效期。

1.成分分析技术:通过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药制剂进行成分分析,判断其质量和稳定性。

2.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包括比重、折射率、溶解度、颗粒度等测定,可以定量评估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一些物理性质的稳定性。

3.质量评价技术:利用化学分析、生物学测试、毒理学评价等手段,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评价,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4.质量控制技术: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和制剂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原料药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5.环境条件控制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保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6.包装和储存技术: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法,控制储存条件,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稳定性。

1.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详尽的评价,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等。

2.合理设计稳定性研究试验:根据中药制剂的特性、用途和储存条件,制定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考虑到主要成分的变化、微生物污染、制剂的物相稳定性等因素。

3.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中药制剂质量特点,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确保中药制剂稳定性和一致性。

4.加强环境条件控制:制定合适的环境条件控制标准,包括温湿度、光照等,建立环境监控体系,确保中药制剂稳定性和质量。

5.强调包装和储存条件: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适当的储存条件,保护中药制剂免受光、热、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确保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通过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定、质量评价、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和包装储存等技术手段,确保中药制剂在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达到要求,从而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附件:《中国药典》中药质量原则研究制定技术规定国家药典委员会为编制好《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体现中药质量原则旳制定符合中药旳特点,保证中药质量原则所设定旳措施与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原则起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由总则和各论二部分构成,各论又分为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三部分。

总则一、基本原则1、坚持提高药物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旳原则药物原则应贯彻贯彻科学监管理念,支持国家药物监督管剪发展旳需要,保障药物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增进我国医药事业旳健康发展。

2、坚持继承、发展、创新旳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旳原则研究力度,增进科学研究与原则化工作旳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物原则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使我国医药领域旳自主创新技术通过原则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物旳国际竞争力。

3、坚持科学、实用、规范旳原则制定、修订药物原则时,应充足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物质量旳原因,设置科学旳检测项目、建立可靠旳检测措施、规定合理旳判断原则;在保证能精确控制质量旳前提下,应倡导简朴实用;药物原则旳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措施等应统一规范。

4、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国家药物原则合用于对合法生产旳药物质量进行控制。

所建立旳检测措施应专属、精确、精密。

5、坚持原则先进性原则《中国药典》所载药物旳质量原则,应充足反应现阶段国内外药物质量控制旳先进水平,对于多企业生产旳同一品种,其原则旳制定应在科学合理旳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旳原则先进性原则。

6、坚持原则发展旳国际化原则重视新技术和新措施旳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物原则旳先进措施,加紧与国际接轨旳步伐。

增进我国药物原则尤其是中药原则旳国际化。

二、试验室条件及人员旳规定承担《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起草任务旳单位应具有通过计量认证并能满足起草任务规定旳试验室,具有对应技术人员,具有中药研究、检查常用仪器和设备,能保证试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规定。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中所需对照品,如为现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并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者,可直接按类别采用。

但应注明所用化学对照品的批号、类别等。

其它来源的品种则应按以下要求提供资料。

一、化学对照品1.对照品的来源由植、动物提取的需要说明原料的科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及有关具体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化学合成品注明供应来源及其工艺方法。

2.确证验证已知结构的化合物需提供必要的参数及图谱,并应与文献值或图谱一致,如文献无记载,则按未知物要求提供足以确证其结构的参数。

如元素分析、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3.纯度化学对照品应进行纯度检查。

纯度检查可依所用的色谱类型,如为薄层色谱法,点样量应为所适用检验方法点样量的10倍量,选择三个以上溶剂系统展开,并提供彩色照片。

色谱中应不显杂质斑点。

4.含量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含量(纯度)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化学对照品含量(纯度)应在95%以上,并提供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测试数据及有关图谱。

5.稳定性依法定期检查,申报生产时,提供使用期及其确定依据。

6.包装与贮藏置密闭容器内,避光、低温、干燥处贮藏。

二、对照药材1.品种鉴定经过准确鉴定并注明药材来源,多品种来源的对照药材,须有共性的鉴别特征。

2.质量选定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要求的优质药材。

3.均匀性必须粉碎过筛,取均匀的粉末分装应用。

4.稳定性应考察稳定性,提供使用期及其确定依据。

5.包装与贮藏置密闭容器内,避光、低温、干燥处贮藏。

三、对照品使用说明化学对照品应注明中英文名称、分子式、批号、使用期及适用于何种检测方法,含量测定用化学对照品应注明含量。

对照药材应注明中文名、拉丁学名、批号、使用期及贮存条件。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制定和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基础,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参考中药制剂的制剂原理、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历史使用经验。

中药质量标准应明确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理化性质、毒理学等方面的要求。

2.鉴别技术:中药制剂的鉴别是确定中药制剂真伪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鉴别技术应包括外观检查、显微镜观察、色谱图谱对比等方法,能够鉴别出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并与其他相似制剂进行区分。

3.含量测定技术: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含量测定技术应该选择适当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液相法等,并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规定。

4.微生物限度技术: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微生物限度技术应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测定方法,能够对中药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可靠和准确的检测。

5.理化性质研究: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溶解性、稳定性、流变学性质等方面。

理化性质研究技术应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能够测定中药制剂的溶解性、溶出度、药物释放度、保质期等指标,并与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6.毒理学研究:中药制剂的毒理学研究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技术应根据中药制剂的使用目的和使用人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等,能够评价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1.稳定性测试设计: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测试设计应根据药物特性、使用目的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稳定性测试应包括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以及不同时间点的稳定性测试,能够评价中药制剂的贮存稳定性和交通运输稳定性等指标。

2.稳定性指标选择: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指标应根据中药制剂的成分、药物特性、贮存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稳定性指标应选取能够反映中药制剂质量和有效性的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溶解度、溶出度、颜色保持度、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一、引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粉碎、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固体颗粒剂形。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易溶解、口感好、便携方便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为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疗效,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配方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控制等方面探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二、配方设计1.目的和适应症: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用途和适应症,例如用于治疗感冒、消化不良等。

2.中药组成:确定配方中所使用的中药种类和比例,保证中药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3.辅料选择:选择适合配方的辅料,如粘合剂、分散剂、流变剂等,确保配方颗粒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制剂工艺:确定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包括提取、浓缩、干燥等步骤,确保工艺的可行性和一致性。

三、原料选择1.粉碎原料: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通常使用中药饮片,需要进行适当的粉碎处理以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适应性。

2.标准品选取: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稳定性。

3.质量控制: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气味、含水率、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工艺控制1.提取工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通常需要提取步骤,包括水浸提取、醇提取等。

要控制提取的温度、时间、溶剂比例等参数,确保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质量。

2.浓缩工艺: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适当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确保浓缩后的液体含有足够的有效成分。

3.干燥工艺:将浓缩液体进行喷雾干燥,要控制干燥温度、流速、喷雾压力等参数,确保颗粒的干燥速度和质量。

4.质量控制:对产出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含水率、颗粒大小、含有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五、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疗效的关键。

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和性状:包括颗粒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背景和目的中药新药的研发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包括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1.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基础。

应该根据中药的特点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成分的特点。

2.样品采集与贮存: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样品的贮存也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于中药新药质量研究非常重要。

分析方法应该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质控标准: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准。

包括样品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适用性验证和批间一致性验证等。

三、实施方法1.定性分析: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首先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中药的功效成分和活性物质。

可以采用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中药新药的含量和含量变异。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色度法、比色法、光谱法等。

3.药效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要包括药效研究。

可以采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体试验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果评价1.合理性评价:对中药新药的研究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2.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要对中药新药的毒理学特性进行评价,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

3.临床价值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可以进行临床价值评价。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

五、总结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指导。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 对显色剂的选择应灵敏并具专属性 ➢ 色谱鉴别必须采用阴性对照
五、鉴 别
薄层色谱法试验对照品的选定: 以化学成分单体对照 用提取物对照 用药材对照
六、检 查
1.制剂通则检查: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 各有关制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
2. 一般杂质检查:重金属、砷盐; 3. 特殊杂志检查:大黄—土大黄苷
七、浸出物测定
无法建立含量测定 以浸出物测定
含量测定限度低于万分之一
八、含量测定
(一)药味的选定 君药—起主要作用 贵重药材—防止少投料或不投料 毒性药材
八、含量测定
(二)测定成分的选定 1.测定有效成分: 2.测有毒成分 3.测总成分
八、含量测定
4.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 (1)测定指标性成分:指标性成分专属性要强 (2)测定浸出物:所选溶剂应具有针对性; (3)测定某一物理常数:如柴胡口服液在
范围(中药和复方制剂)
建议考察值: 含量标示为1-10%,考察的范围为±30%;含量
标示小于1%,考察的范围为±50%; 例:
生马钱子 含士的宁应为1.20-2.20% 建议考察范围0.84-2.86%
马钱子粉 含士的宁应为0.78-0.80% 建议考察范围0.39-1.23%
稳定性试验
➢ 目的:选定最佳的测定时间,至少3小 时以内稳定。
27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八、含量测定
5.测定易损失成分 6.测定专属性成分 7.测定与中医理论相一致的成分
八、含量测定
(三)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
关文献,自行研究后建立,应作方法学考 察试验。
测定方法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 快捷”的原则进行选定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国办发〔2015〕27号)和《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川办发〔2017〕41号),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坚持“复杂体系、整体控制”的理念,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确保中药使用安全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包括制定新的质量标准和已有质量标准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及饮片生产者和销售者、科研院校等参照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基本原则1.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要体现中药的特点,体现“复杂体系、整体控制”的设计思想,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由单一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性、有效成分及生物测定过渡的综合检测方法,向多成分、组分测定及指纹或特征图谱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转化,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引入机器视觉颜色测定法、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等。

2.质量标准研究中应注重绿色环保要求,尽量采用毒害小、污染少的试剂试药,避免使用苯、正己烷、三氯甲烷等毒性大的一类或二类有机溶剂。

3.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通则编码、检验方法及相关要求等,均执行《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国家药典标准工作手册》、《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年版)、《四川省中药材炮制规范》(2015年版)等国家、地方标准的规定。

4.研究用的药品标准物质应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或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发放的有证标准物质,以及其他来源标准物质。

爱问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

爱问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针对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的特殊性,拟定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是兽用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指导原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正确认识不同指导原则之间的联系。

鉴于中药本身研究的复杂性,该技术指导原则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基本原则中药的质量控制是贯穿于中药研发、生产、贮运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原料、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包装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需要建立原辅料、中间体、成品等的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处方及原料、制备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等。

质量控制研究的目的是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可控。

二、处方及原料(一)处方中的药材应符合法定药材标准的要求。

若无法定标准的药材,应研究建立相应的药材标准,并附鉴定报告,新的药用植物其基源鉴定需国家级植物研究单位出具鉴定报告。

(二)处方中的提取物应符合法定标准的要求。

其制备方法、工艺参数等均应与法定标准一致,并保留原提取物标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

如对原提取物质控方法进行改进,则应对标准进行修订或增订。

如无法定提取物标准,则应建立相应的提取物标准。

(三)中西复方制剂处方中的化学药品应符合法定标准,并应使用合法来源的原料。

(四)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时,应将其处方量和制成总量,用量与毒性药材法定标准中规定的日用剂量比较,若超过剂量的,应提供相关文献资料说明其安全性。

(五)已有国家标准更改剂型的,其处方药味、处方剂量比例应当与已上市标准一致。

(六)所用药材应明确品种、产地等。

三、制备工艺(一)应按照《兽用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明确工艺路线、提取溶媒、提取次数、纯化条件、浓缩干燥时间等工艺控制参数。

(二)应进行至少3批、1000个制剂单位的10倍以上的中试试验,以考察中试放大规模后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并提供相应中试试验和检测数据,以反映工艺放大后的基本情况。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1.26•【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16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16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通告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国家药监局组织制订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见附件)。

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附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国家药监局2021年1月26日附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特点,制定本技术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药品标准与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均应当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国家药监局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基本要求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加热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一)具备汤剂的基本属性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应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即以水为溶媒加热提取,采用以物理方法进行固液分离、浓缩、干燥、颗粒成型等工艺生产。

(二)符合颗粒剂通则有关要求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配方颗粒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根据各品种的性质,可使用颗粒成型必要的辅料,辅料用量以最少化为原则。

除另有规定外,辅料与中间体(浸膏或干膏粉,以干燥品计)之比一般不超过1:1。

(三)符合品种适用性原则对于部分自然属性不适宜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原则上不应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

二、研究用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一)研究用样品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所用中药材产地应覆盖品种生产拟采用中药材的道地产地或主产区,每个中药材产地的样品不少于3批,并对样品批次数量从产地环境条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代表性进行合理评价,至少应收集15批以上中药材样品,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合格后,制成中药饮片和“标准汤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质量标准是中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标准中的各项内容都应做细致的考察及试验,各项试验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一)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有关项目内容的技术要求如下:1.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

2.来源来源包括原植(动、矿)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上述的中药材(植、动、矿等)均应固定其产地。

(1)原植(动、矿)物需经有关单位鉴定,确定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及拉丁学名;矿物的中文名及拉丁名。

(2)药用部位是指植(动、矿)物经产地加工后可药用的某一部分或全部。

(3)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系指能保证药材质量的最佳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方法。

3.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药材为主;易破碎的药材还须描述破碎部分。

描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术语需规范,描述应确切。

4.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

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5.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的毒性成分及其它必要的检查项目。

6.浸出物测定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

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并以药材的干品计算。

7.含量测定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应规范。

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6-30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6-30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6-30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草药经过研磨、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具有易服用、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为了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安全和疗效稳定,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

一、选材要求二、工艺要求中药配方颗粒的工艺要求包括研磨、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等环节。

研磨过程应掌握合适的研磨粒度,以保证药材成分的充分释放。

提取工艺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提取时间,确保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浓缩过程应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

喷雾干燥工艺应掌握合适的干燥温度和速度,以获得均匀细小的颗粒。

三、质量控制要求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质量指标、污染物限量和微生物限度。

质量指标要依据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确定,如有效成分含量、水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污染物限量要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的用途和质量标准确定,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相关药典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无菌性。

四、稳定性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的稳定性研究是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研究应包括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颗粒的颗粒度、颗粒分布和颗粒形态等指标的监测,以及颗粒在不同湿度、温度和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

化学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有效成分的降解、氧化和聚集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有效成分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

综上所述,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其质量安全和疗效稳定的重要手段。

选材要合理、工艺要精细、质量要控制、稳定性要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中草药药理作用和规范要求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只有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技术要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技术要求

显微鉴别
3 汉语拼音不符合要求
3 不能与已有的国家药品名称重复
• 1 成分的复杂性
3 性状应与制法统一
所收载特征必须明显易见,制作5张片子均
能察见此特征 ⑴ 主要药材名缩写 + 剂型
2 外用药、毒剧药不描述味
3 测定方法的选择 尽可能选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的方法。
• 2 不同中药制剂的同一药材,一般采用相同的 1 由于中药制剂所含成分复杂,新起草标准时尽量少用
正式标准
• 是指新药试行标准转正后的标准,以及 国家已批准或已经收载于《中国药典》 、《局颁标准》等标准
试行标准
• 一般是指新药经批生产后,其药品标准 为试行标准,试行期为两年。
• 试行标准在试行期界满前3个月,应向所 在地省药监局提出转正申请
• 试行标准在试行期内不能被仿制,亦不 能申请中药品种保护
3 性状应与制法统一 1 当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有困难时或含量限度低与万分之一时可测定浸出物 3 不能与已有的国家药品名称重复
药品注册标准
• 是指SDA批准给申请人特定的药品标准,生产 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 多个企业生产同一品种,可有多个药品注册标 准,但均不应低于药典标准。
• 药品监督部门依据各企业的药品注册标准检验 、监督,不能以这个企业的药品注册标准去检 验另一企业的同品种产品,也不能仅以药典来 监督检验。
常见问题
• 1 不按命名原则命名 • 2 名称与国家药品名称重复 • 3 汉语拼音不符合要求
中药命名技术要求
• 1 单味药材制剂 药材名 + 剂型 • 2 中药复方制剂 • ⑴ 主要药材名缩写 + 剂型 • ⑵ 主要药材名 + 功能 + 剂型 • ⑶ 药味数 + 剂型 • ⑷ 药味数 + 功能 + 剂型 • ⑸ 药物剂量比例 + 剂型 • ⑹ 形象比喻 + 剂型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质量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来源、炮制、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项目。

(一)药品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和汉语拼音。

药材名称应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的名称,成品名称按"***配方颗粒"进行命名,即"药材名+配方颗粒"。

(二)来源包括植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

(三)炮制凡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中药材项下炮制方法不一致的品种,应写明其炮制方法。

(四)制法应写明制备工艺的过程(包括辅料种类等),列出关键的技术参数,明确投料量和成品制成量(成品以1000g计)。

并附工艺流程图。

(五)性状对外观颜色、形状和气味进行描述。

(六)鉴别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色谱法鉴别应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作对照试验。

(七)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颗粒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八)浸出物对难以进行含量测定或所测成分含量低于千分之一的品种,应建立浸出物测定。

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附录浸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测定。

(九)含量测定1.除难以进行含量测定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均应进行含量测定。

2.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关文献,也可自行研究后建立,但均应进行方法学考察试验。

3.含量限(幅)度应根据实测数据(至少有10批样品的20个数据)制订,单剂量包装以每袋(瓶)含某成分的量表示;多剂量包装以每克含某成分的量表示。

(十)功能与主治应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中药材标准中相应的品种项下一致。

(十一)用法与用量供配方用,遵医嘱。

(十二)注意应与《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中药材标准中相应的品种项下一致。

(十三)规格应标明每袋(瓶)的包装量及相当的原饮片量。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

附件2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中药制剂是指中药材或饮片经加工制成的适宜的制剂.其质量标准正文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顺序编写。

根据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结合制剂的处方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建立制剂质量标准.1. 名称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每个品种应含中文名与汉语拼音名,剂型应放在名称之后。

剂型的表述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

1.1。

单味制剂宜采用药材名加剂型名,药材名列前,剂型名列后。

如:大皂角丸。

1。

2。

复方制剂命名常用方法有:a. 采用处方内主要药材名或缩写加剂型名.如:重楼参柏洗剂;b. 采用主要药材名加剂型名,并在前面加“复方”二字。

如:复方白芷搽剂;c. 采用主要药材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

如:陈夏痰咳口服液.d。

采用功能加剂型名,如:驳骨油.e。

采用作用部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如:鼻咽解毒颗粒。

名称勿用代号命名,避免使用“灵”、“精”等有误导作用之词。

注意汉语拼音书写方式.药名、剂型和形容词应分组拼音。

如:复方白芷搽剂为Fufang Baizhi Chaji;苍朴止泻丸为Cangpu Zhixie Wan。

2. 处方单味制剂不列处方,在制法中说明药味及其处方量;复方制剂应列处方.处方中每味药应有法定药材标准,辅料、添加剂与防腐剂亦应有相应标准。

2。

1.处方中各组成的名称中药材、提取物、化学原料药与辅料等的名称应规范.2.1。

1.中国药典与其他国家药品标准已收载的,一律采用现行版规定的名称。

另应注意:a。

如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标准异名同源者,应写国家标准的名称。

如:“北芪"应规范为“黄芪”;“沙参"应规范为“北沙参”;“双花”应规范为“金银花”;“贝母”应规范为“川贝母”;“生地”应规范为“地黄”。

b。

如地方药材品种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中所收载的品种为同名异源者,应另改名称.c. 中药材名称和来源应注意与现行版药典相一致。

最新《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最新《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附件:《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为编制好《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体现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符合中药的特点,保证中药质量标准所设定的方法与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总则和各论二部分组成,各论又分为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三部分。

总则一、基本原则1、坚持提高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的原则药品标准应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发展的需要,保障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究力度,促进科学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品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使我国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品的国际竞争力。

3、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的原则制定、修订药品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设置科学的检测项目、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规定合理的判断标准;在确保能准确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应倡导简单实用;药品标准的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方法等应统一规范。

4、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国家药品标准适用于对合法生产的药品质量进行控制。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应专属、准确、精密。

5、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中国药典》所载药品的质量标准,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对于多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其标准的制定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标准先进性原则。

6、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品标准的先进方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促进我国药品标准特别是中药标准的国际化。

二、实验室条件及人员的要求承担《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起草任务的单位应具有通过计量认证并能满足起草任务要求的实验室,具有相应技术人员,具备中药研究、检验常用仪器和设备,能确保实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为编制好《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体现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符合中药的特点,保证中药质量标准所设定的方法与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总则和各论二部分组成,各论又分为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三部分。

总则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提高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的原则药品标准应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发展的需要,保障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究力度,促进科学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品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使我国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品的国际竞争力。

3、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的原则
制定、修订药品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设置科学的检测项目、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规定合理的判断标准;在确保能准确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应倡导简单实用;药品标准的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方法等应统一规范。

4、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
国家药品标准适用于对合法生产的药品质量进行控制。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应专属、准确、精密。

5、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
《中国药典》所载药品的质量标准,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对于多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其标准的制定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标准先进性原则。

6、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品标准的先进方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促进我国药品标准特别是中药标准的国际化。

二、实验室条件及人员的要求
承担《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起草任务的单位应具有通过计量认证并能满足起草任务要求的实验室,具有相应技术人员,具备中药研究、检验常用仪器和设备,能确保实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规定。

承担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五年以上中药检验、研究工作经历,并有一定的标准研究和起草经验。

三、供起草用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供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一般至少应收集
10 批以上样品供研究用。

样品量除满足起草研究、留样观察外,还应有不少于 3 倍检验量的样品供复核用。

样品保存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贮藏要求。

质量标准制定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对照物质(包括对照品、对照提取物和对照药材)。

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自行研制的,应按照相关的要求申报相应的鉴定研究资料和对照物质。

四、编写要求
标准正文应按“《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正文各论编写细则”的要求编写;标准起草说明应按“《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的要求编写。

实验记录书写应真实、完整、清晰,保持原始性并具有可追溯性,应按要求建档永久保存。

五、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的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要体现中药的特点,其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的制定要脱离化学药品单一成分定性定量的模式,要体现复杂体系整体控制的设计思想,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由单一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性、有效成分及生物测定的综合检测过渡,向多成分、组分测定及指纹或特征图谱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转化。

要提高中药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

要注重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农药、残留溶剂、残留二氧化硫、微生物、真菌毒素等外源污染物的检测。

实验中应注重绿色环保要求,尽量采用毒害小、污染少的试剂、试药,避免使用苯等毒性大的溶剂;并尽量采用《中国药典》附录中已收载的试剂与试液
(一)鉴别试验鉴别试验应符合重现性、专属性和耐用性的验证要求,根据药品的性质可分别采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与色谱鉴别等方法,制定的色谱鉴别方法应能反映该药的整体特性。

1、显微鉴别
系指利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以及含有药材粉末的制剂进行观察,并根据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相应药材鉴别的一种方法。

显微鉴别应按照一定的收录原则、书写顺序和文法进行规范描述,以使标准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应选择容易观察、具有鉴别意义的专属特征列入标准。

凡有下列情况的药材,应尽量规定显微鉴别:药材组织构造特殊或有明显特征,可以区别外形相似或破碎不易识别的类似品、伪品;或某些常以粉末入药、而又无专属性理化鉴别方法的药材,尤其是毒性或贵重药材。

成方制剂显微鉴别,原则上应对处方中所有以粉末投料的药材逐一进行研究,选择特征性强、与处方中其它药味无交叉干扰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所收载的特征应明显、易于检出。

2、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包括一般理化鉴别,荧光鉴别及光谱鉴别等方法,中药成分复杂,应根据所含成分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宜的专属性方法。

对于不易达到专属性要求的一般理化鉴别、荧光鉴别及光谱鉴别,一般不宜采用。

3、薄层色谱鉴别
薄层色谱可将中药内含成分通过分离达到直观、可视化,具有承载信息大、专属性强、快速、
经济、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作为中药鉴别的首选方法。

(1)在建立方法时,尽量采用以对照品和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同时进行对照。

当对照品不易获得时,采用以对照药材为对照;某些鉴别被测物为单一成分的,可以只采用对照品进行对照;不宜采用Rf 值表述色谱行为。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应尽可能除去干扰色谱的杂质,同时方法要尽量简便,应视被测物的特性来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分离。

(3)为了使图谱清晰,斑点明显,分离度与重现性符合要求,应根据被测物的特性选择合
适的固定相、展开剂及显色方法等色谱条件。

确定供试品取样量、提取和纯化方法、点样量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对照物质,确定对照物质用量、浓度、溶剂、点样量等。

(4)由于实验时的温度、湿度常会影响薄层色谱结果,因此,建立方法时应对上述因素进行考察。

如有必
要,应在标准正文中注明温、湿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