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长”李豆罗的田园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市长”李豆罗的田园梦
和李豆罗“认识”,很偶然。

5月的一天,微信朋友圈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转发了一段视频,并配有她的评语:这是我们江西人的骄傲。

出于好奇,点击进去。

视频中,一位老人正登台表演,劝募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

老人名叫李豆罗,69岁,是南昌市原市长。

休政归田
李豆罗的家在西湖李家,这是进贤县前坊镇下属的自然村。

村里有李、黄、胡、万四姓,共2000多村民,95%以上属李姓。

600多年前,他们祖先在这个滨湖丘陵的村庄里,世代以农耕为生。

人均耕地仅一亩多。

现在,很多人对这些历史不感兴趣,他们津津乐道的是:2010年1月22日,李豆罗最后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做完报告后,旋即回到家乡犁田。

这时,距离他上午做完报告,只有4个小时。

很多人做不到这点,特别是领导干部。

他们即便退休了,仍争取到官方协会谋一官半职。

否则,―下子没人请示汇报,
内心空空的。

李豆罗不是这样的人,他说,退出官场后,他做到了“四不”: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

甚至,南昌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他都不去看了,看到就换台。

他说:“电视上面都是熟悉的人和事,忍不住去想一些问题,所以干脆不看。

”晚上,他主要陪孙女看动画片。

白天,则要忙于新农村建设。

李豆罗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场让传统回家的建构,他要让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回归。

这有别于很多地方大力提倡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他带领村民走的“新三化”,即“山水化、田园化、农耕文化”。

2006年,还在官场时,李豆罗就已推动这事。

不过,当时忙,他主要通过电话遥控的方式,让村干部贯彻实施。

李豆罗喜欢琢磨事,而且讲话都是一套套的。

他还喜欢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来总结。

一次,他回村发表动员讲话,回应西湖李家要打造怎样的新农村时说:“我们新农村的宗旨是:传承中华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墨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


老百姓未必听得懂,但他们认为,市长见多识广,跟着走应该就对了。

问题是,如何下手?
李豆罗和村民一次次描绘西湖李家新农村的特色,就是做出“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的调调来。

这时,
一些人似懂非懂。

后来,李豆罗干脆把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给打印出来,钉到村中祠堂的墙壁上。

看着这首词所描绘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村民明白村里就是要打造这样一张“秦观图”。

问题是谁来干?和很多农村一样,村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了。

李豆罗将目光锁定在西湖李家籍的公务员身上,特别是退休的公务员。

他寻思着:一来,这些人素质高,能很好理解自己;二来,这些人经济有保障,可全身心扑到家乡建设上。

这样,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团队,除了李豆罗和他夫人,还有进贤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黄华明、进贤县卫生局办公室原主任李旺根,以及前坊镇副镇长、西湖李家村支书李新华等人。

这些老干部尽管家在县城,但落叶归根是共同心愿,他们希望发挥余热,把家乡建设好。

深具号召力的李豆罗,刚好可以把他们这种心愿凝结起来,演变成行动。

改变的代价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铺路、装饰房屋外墙这么简单,它还涉及对村民传统行为习惯的冲击,一开始就伴随着不适应,也遭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反对。

拆掉各家各户牛棚后,为方便群众关牛,李豆罗在村子
四周建了4个牛棚场。

和以前相比,人畜分开居住,人居环境自然好很多,村里也变得干净了。

但关牛、喂牛,没有过去那么方便了。

村里修路时,一些地方设置了台阶,看起来更整齐、美观、防滑,但老百姓要干农活,有时候,他们拉着板车通过,就不大方便了,所以他们也有一些意见。

加上早期,村里没路灯,新修的路,村民还不熟悉,摸不准哪些地方上下台阶,因此会滑倒,这引发个别村民不满。

不过,坦白讲,路比以前好走多了,只是村民的习惯需要磨合期。

另一种习惯是,随手扔垃圾,如今规定到统一的地方去倒,村民也感觉不方便了。

“过去是自选动作,如今是规范动作,一辈子的习惯,村民很难―下子适应。

”李豆罗说,“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是大道理和小道理的问题,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2010年退休后,李豆罗就在村里居住,他们夫妻住在村边林场的一间公房里。

白天,李豆罗会会朋友,找人捐助,或开着他那部破车,四处巡查工地。

李豆罗还有更大的梦想,他要在西湖李家打造一座农博馆,里面设有米铺、茶铺、匠铺等等,以此展示农耕文化。

他说,他要把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都浓缩在这座农博馆里。

这需要很多资金,所以,李豆罗常调侃自己,“我成了南昌最大的乞丐了”。

辛劳付出的,还有他那支由老干部、村干部组成的团队。

前几年,刚起步时,他们没日没夜在村里种树、除草、请人翻修村里的老房子。

长期以来,他们和家人两地分居,逢年过节,村里搞活动,也没办法回家团聚。

即便这样,村民们也不一定都感激他们。

钱多嘴杂
不感激,和“一定搞了很多钱”的猜疑有关。

搞新农村建设前,李豆罗就嘱咐黄华明管好钱,不能出乱子,“否则是要倒霉的”。

为此,黄华明想了一周,没睡好。

最后,他建议:一、所有资金不能进西湖李家。

二、西湖李家不设会计。

让镇财政所管账,信用社管钱。

其中财政所所长当李家的会计,财政所会计当李家的出纳。

募捐到的钱,账到镇财政所,现金到信用社。

李豆罗批准了这一方案。

支付工程款的流程是,黄华明等人签字――前坊镇镇长签字――镇财政所开转账支票――当事人拿支票去信用社
提现金。

这样,除了当事人,没人能碰到钱。

西湖李家的钱,不是一个人就能拿到的。

“你不这样做,别人会说你拿了钱。

”黄华明说,“前几年,很多人以为我们搞了钱,但清楚流程后,就都不说话了。


新农村建设中,为避嫌,西湖李家的人可以打工,但不可包工程。

这也得罪一些村民。

不过,村民打工是有钱拿的,
但这帮老干部――包括李豆罗和他夫人,是白打工的,没领村里的钱。

即便这样,还是有村民和李豆罗说:“老板,搞了这么多钱回来,如果分给大家(不搞建设)的话,都发财了。


李旺根听后,摇摇头。

李豆罗早年在进贤县委做书记时,村里的小孩读书交不起学费的,他都会给校长打电话申请缓交;有人生病住院了,他再忙也会到病床前站一会,所以深得民心。

不过,如今的李豆罗却说:“回到村子以前,没几个人说我坏话。

回到村子以后,没几个人说我好话。


村里有家饭店,外面的人来吃饭了,看着端菜上来的中年妇女,会问一句:“这饭店是李豆罗的老婆开的吗?”有的会问:“这些房子都是李豆罗的吗?”
他们问到的这位中年妇女,就是李豆罗的夫人胡桂莲。

胡桂莲告诉《南风窗》记者,有时挺气的,但还是憋住解释说:“饭店是村集体的,收入都入账。

这些房子也是集体的公房。

李豆罗只有60平的祖屋,算是村里最小的了。

”可是别人不相信。

胡桂莲有时也很郁闷,甚至会对李豆罗发脾气,但李豆罗总安慰她说:“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感觉他就像神一样保护我,从来不生我的气。

”说这话时,胡桂莲像一个还处在恋爱中的女孩一样。

不过,人心确实变了,现在似乎做什么事都难,做好事也是如此。

更多的时候,解释,已没有了意义。

(摘自《南风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