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高中历史《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材料二纪念中华民国明信片材料三红色根据地形势图
问题:从材料中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三段材料反映了怎样实质性问题?点拨:(1)农民政权封建化(贵贱分上下、制度判尊卑、等级森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孙与袁先后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星火燎原)。
(2)农民革命必须要与先
图二古代中国
图二南京仪凤门图三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图三占领南京【百度图片】图一/it/u=174191723,3091137347&fm=15&gp=0.jpg 【百度图片】图二/it/u=2279655794,491039231&fm=0&gp=0.jpg /it/u=3309679677,391196800&fm=0&gp=0.jpg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点拨:
.
.页脚...。
大一第二学期“四史”笔记
大一第二学期“四史”笔记一、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
“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1、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2、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3、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4、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
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学好“四史”,需要坚持怎样的“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指将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或较短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历史事件或较长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坚持整体化的历史意识,综合运用归纳和比较等手段,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
1、“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完成了“180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由衰转盛的关键转折2、“新中国70多年成长史”实现了“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追求理想社会的最高成就3、“改革开放40多年奋进史”创造了“500多年近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4、“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发展史”书写了“3000多年人类政治文明探索史”最伟大的辉煌篇章党员干部在进行“四史”的学习时,需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样才能真正清楚地“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从而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有哪些里程碑?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有哪些里程碑?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人类自从出现以来,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开辟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人类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很多里程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这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进入了农业时代。
农业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人们可以在固定的土地上不断种植,大大提高了食物的生产率,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
同时,农业的兴起也促进了一系列在农业基础上的手工业、商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式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次革命主要的特点是基于机器的制造业大量生产。
由于机器能够代替人类劳动力,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成本被大幅降低,商品的生产很快飞速提高。
这些变革从生产和手工业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的城市化以及工厂的兴起。
人们不再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产食物,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明、创造和研究,从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三、信息革命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无论是社交媒体、智能手机还是云技术,这些变革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信息技术既拓展了个人的视野,也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和传播方式。
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化以及全球知识网络的形成,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容易地连接在一起。
四、现代医疗的兴起现代医疗的兴起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有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工具,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巨大突破。
从单纯的治疗感冒、创伤等疾病到艾滋病、肿瘤等癌症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能够给予更为详细的解释和精确诊断,同时再通过科技治疗更为精确有效,使医疗技术发展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们都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一份力量,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并且让我们意识到人类每一次进步对未来的作用。
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史重难点解析
引起 政 局 动荡 。明朝 沿 袭元 制 , 中书 省 , 设 有左 、 丞相 , 高权 重 , 有 后来 废 丞 右 位 才 相 分 权 于六 部 。这 实 际 上从 一 个 侧 面说 明 , 权 有 时被 “ 弱 ” , 皇 削 了 并没 有 绝 对 地
在“ 不断加强” 不过 , 。 个别皇帝受到宰相 的制约 , 甚至皇帝 的废立被宰相所左右 ,
二 、 确 认识 中国 古代 专 制 皇权 正
第一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 , 是中国古代 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 二 , 同 自秦 以 后 , 制 皇 权 在 不 断 加 强 ,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是 绝 对 地 一 天 中 专 但
比一天加强 , 而仅仅是指其发展总趋势是在不断加强而 已。如元朝 中期后 , 宰相 权势 过重 , 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 权夺利 的斗争 , 甚至可以左有皇位 的继 承 ,
都产 生 过 积极 作 用 , 后 世 各朝 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但这 两 种 地 方行 政 制 度 是有 重 对
大区别的 , 我们切不可将其混淆 。其 主要表现在 :
第 一 , 承 方 式 不 同 。 封 制 实行 世 袭 制 。 县 制则 不 同 , 县 的行 政 长 官郡 传 分 郡 郡
l作 了新 的 调 整 , 别 重 视 进 士 和 制 科 的考 试 , 立 了j 年 一 次 的 州 试 、 卜 特 确 省试 、 殿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历史。 2、关键词:革命、阶级斗争、侵略、反抗、国家、民
族等
Page
12
LOGO 六、唯物史观
1、基本内涵: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
情进行文明创新。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 果。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Page
7
三、近(现)代化史观 LOGO
1、基本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
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工业化和 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科 学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Page 5
【特别提醒】 LOGO
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
异。
学习时: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 碰撞。
Page 6
LOGO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
带来灾难,造成长期落后 的状态
Page 18
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两 半社会
②完成: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③深入: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
3、视角:
①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
②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文明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明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形成某一特定地区或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艺术风格等的总和。
本文将从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起源开始,一步步地探讨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起源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了黄河、长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至此,人类开始了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
在前30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文明历程开始了。
这个时期,人类最初的文化成就是文字和城市。
在东亚,巴比伦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心。
该城市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当时,巴比伦还是一座相对较小的城市,但后来由于它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古代欧洲,希腊文明则成为了欧洲文明的代表。
希腊文明涌现在公元前8世纪,因为它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支柱之一,直至今日都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古时代的文明发展在中世纪前期,东西方世界出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文化形态和思想。
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同时,中世纪日本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古代文明经历了一段重要的演变。
在西方文明中,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开始显现。
中世纪欧洲教会组织团结一致、法统彰明、权威高压,严重限制了社会的思想发展和科学发展。
不过,也应当注意到,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中,有许多关于医学、音乐理论、建筑学等方面的重要发明和创造,对于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东亚的文明也在中世纪前后经历了重要的变化。
中世纪时期,中国元朝的哥伦布记载了许多西方国家从未探索过的新地区和海洋,这一切都使元朝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在日本,中世纪时期的文化发展受益于上杉藩主齐藤宗利的带领。
他推行了多种文化艺术活动,发起了创作新作品和重建古迹等活动。
「高中历史」世界政治史思维导图,5分钟了解世界政治史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世界政治史思维导图,5分钟了解世界政治史发展历程作者声明世界政治史思维导图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简明、高效、实用的教学工具。
它将世界政治历史发展浓缩在一张张时间进度表中,不管是高中历史复习,还是对想了解世界政治历史又无从入手的人来说,都是一手不错的学习资料,希望正在准备高考或者迷茫的你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世界政治史思维导图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古代罗马发展简史和罗马法的发展进程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逐步发展和健全。
雅典的民主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councils)进行统治。
罗马法律体系: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的法律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体现了自身发展的规律;从奴隶制时代罗马公民内部的“公民法”到“万民法”,反映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后统治的需要;从法律文献到法理观念,体现了法律的品质上升,罗马法的创设成型对其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法律是古罗马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维系和稳定了古罗马的统治,稳定了古罗马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同时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
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
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贡献最大的,是政治制度和法律。
罗马由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大帝国,政治制度上历经王政、共和、独裁和帝制等,成为历代政治家和学者效法与研究之对象。
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政治文明是一种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以公民礼貌和政治礼仪为基础的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彼此密切相关,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即古代的政治文明发展。
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等文明,它们都以建立秩
序和确保社会稳定为基础。
例如,古埃及政治制度建立在宗教和礼仪的基础上,古巴比伦
政治制度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基础上,而古希腊政治制度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这些古代的
政治文明体现了政治文明的根本原则,即尊重法律、崇尚公平、保护人权、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稳定等。
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政治文明一直
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
文化水平。
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更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
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密切相关,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政治文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
因此,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是当今世
界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到现代国家的形成,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权力的逐渐民主化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原始社会中,政治权力是由部落首领或统治者通过血缘关系或武力控制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和人们觉醒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平等和自由,政治权力逐渐从少数人的专制中转移到更广泛的群体之中。
这导致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出现,人们通过选举和法律的方式参与政治决策,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其次,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也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趋势。
以古希腊的雅典为代表,政治权力分立概念的出现,即执行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对独立。
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保护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在现代国家中,政治制度也普遍采用了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例如三权分立制度。
第三,法治的确立和推广也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
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准绳,通过法律来约束和管理政治和社会行为,保护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不同国家和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例如古罗马的法典、英国的《大宪章》等。
法治的建立和推广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推动也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密切。
面对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单个国家很难独自解决。
因此,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政治权力的逐渐民主化、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法治的确立和推广以及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推动。
这些趋势的实现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和平、繁荣的世界。
然而,演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2021中考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
2021中考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专制向民主发展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1)中国自秦朝建立了_________后,便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随着王权的集中,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_________。
(2)伴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中国也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_________(阶级派别)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建立了_________(政权名称),孙中山领导的这一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宣扬的是西方的_________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_________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复兴,城市市民通过从国王或领主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城市的_________。
(5)17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起_________,开始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18世纪,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_________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华民国;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伯里克利 自治权;君主立宪制 分权与制衡。
【详解】(1)秦朝时期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
到明清时期,皇权日益集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2)伴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中国也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他们于19世纪末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但是被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下去,变法最终失败。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20世纪初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的这一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史重点简析
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史重点简析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复习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史时,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一、中国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中国政治文明经历了由法治取代人治、由公民取代臣民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经历了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近代以来,因列强侵略和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先进的中周人曾作了种种探索,主要是想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但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强化于宋元,到明清达到顶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复合概念,专制主义主要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则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关系,强调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时两千余年,既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周天子对此无能为力的局面给后世以深刻的历史教训。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
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影响包括尊祖敬宗、重视亲情等传 统观念与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
C
与题无关
郡县制在秦朝全面确立与推广,主要是为了管理地 方,跟“认祖归宗”内容无关
与题无关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制度,跟“认祖归宗”内容
D
无关
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2] (2012·潮州期末)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
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
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
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
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
两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
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分
和巩固的需要,“民族矛盾尖锐”显然错误,排除②;秦朝以
法为教,以吏为师,刑罚严酷,③正确;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④正确。
答案:D
4.(2011·上海高考)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
“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
国国
腊马
古 封 列强入侵 封建制度 新 政 转 新 外 新 的 的
代建
中 治折 中交时 民 法
早社 期会
反侵略
民主革命
国 初
建和 设新
国关期 初系的
主 政
律
政政 治 治 维护国 抗 制 制 家主权 日 度 度 的斗争 战
历史知识梳理:人类文明发展史简介
历史知识梳理:人类文明发展史简介1. 早期人类历史早期人类历史是指远古时期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生活在狩猎采集社会,以原始技术工具为生存手段。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的开始,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逐渐形成了城市化文明。
1.1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早期人类历史中最长的一个阶段,大约持续了200万年。
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击制石头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方式。
1.2 农业革命与城市化农业革命是指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转变。
这一转变使得人们可以以农业为基础开展定居生活,并逐渐形成村庄和城市化居住地区。
2. 古代文明的崛起古代文明是指从公元前3000年至500年左右,在不同地域出现并繁荣发展的几个重要文明。
2.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流域地区的一种高度复杂的文化体系。
它以法老王国的建设和金字塔的建造而闻名,同时也开创了早期文字系统之一。
2.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于西方文明有着深远影响。
它涵盖了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并在雅典民主制度和奥林匹克运动中展示了其辉煌。
2.3 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一段辉煌而强大的帝国历史,持续了约1200年。
它对政治、法律、工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后来欧洲各国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模式的基础。
3. 中世纪与近现代中世纪通常指公元476年至1492年的时期,而近现代则从15世纪初开始到今天。
3.1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古罗马帝国东部遗产的延续,拥有独特的政治和宗教制度。
它的影响力贯穿了中世纪,对于基督教、艺术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在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思想运动。
它鼓励个体追求知识、人文主义价值观和科学发现,成为近代学问和思想的重要奠基。
3.3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工业革命自18世纪末期开始,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机械化生产、新能源运用、交通运输的进步等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工业经济模式的出现。
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7篇
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7篇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高一历史呈献给学生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全本书共计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
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师资面孔、手握新的教材,这一切绝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
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
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
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
为此,作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足“新”的*,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新时期
外交调整
西 方 古 代 政 治 文 明
希腊雅典 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 主政治产 生的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 社会条件 ——城邦 人文条件 ——公民
奠基 ——梭伦改革(内容和作用)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卓尔不群 的雅典 顶峰 ——伯里克利改革(表现)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罗马法的概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制定和实施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必修一)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至五) 中国古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制 制度史(一) 度史(二至三) 阻碍近代政治制度 发展的因素 封建制度 新 中 国 民主革命 初 期 太 辛 新 的 平 亥 民 政 天 革 主 治 国 命 主 建 义 设 革 命 中国现代政治制 度史(四至五) 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 (专题六至八) 当 今 西方古代政 西方近现代 世 治文明(六) 政治文明 界 (七至八) 政 治 近 社 格 古 古 代 会 局 希 罗 西 主 的 腊 马 方 义 新 的 的 多 民 道 时 民 法 极 主 路 期 主 律 化 政 的 的 政 趋 治 探 外 治 势 的 索 交 专 确 与 题 立 实 雅 九 与 践 典 发 展
全民族抗战
共产党 军队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建立敌后根据地 平型关大捷(最早)、 百团大战 全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 1944年反攻 1945年七大,指明方向
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
1938年10月,攻占武汉、 广州(进入相持阶段)
1945年8月15日,投降 日军侵华罪行 4、 胜利原因 5、 意义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受封对象
评价
P7
有利于扩张疆域和政治稳定 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诸侯兼 并,周天子削弱,分封制瓦解
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
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二)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的主要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吸取周天子对诸侯割据局面无力控制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韩非子创造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政治理论,为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2.变化过程3.客观评价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③统一的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阻碍历史发展。
②独尊一家,束缚了思想。
③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二)近代中国对民主政治的追求1.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1)政治变革由思想到实践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②康梁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践中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2)近代民主建设的里程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四、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史观,又称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
型和模式,既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 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文明史 观、社会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唯物史观、革 命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是新课标教材编写的 指导思想,这些新史观,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高度性,用史观研究历史,可以探究历史现象和历 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性,让认知更客观、更全面、更 深刻。
小事件的历史。它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强调从社会生活、 习俗风尚、观念等的角度观察历史,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
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
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关键词:社会生活、环境、服饰、礼仪、社会风俗、 习惯等
Page
11
五、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LOGO
2、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 化、理性化
Page
8
LOGO 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
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 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
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
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
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Page 4
LOGO 2、线索和规律:
①政治文明(必一)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到法治; ②物质文明(必二)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 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③精神文明(必三)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3、关键词: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现代化、全球化;传承、交流、融合等
世界历史的十大转折点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
世界历史的十大转折点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十大转折点。
这些转折点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大变革,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1. 农业革命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从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的方式。
农业革命的发生不仅意味着人们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向定居农耕,还使人类能够种植和储存粮食,从而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人口的爆发性增长,为后续的文明进程奠定了基础。
2. 文字的出现约在公元前3300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和长久,人们开始能够书写历史、法律和宗教等内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进步。
3.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中国进入了诸侯割据的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竞争激烈。
伴随着不同国家之间权力的角逐,儒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 古希腊的民主诞生古希腊的民主诞生被认为是人类政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的国家。
这一事件激发了人们对权利和自由的追求,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统治着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大部分地区。
罗马的政治、法律和文化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军队的分裂、腐败和外来入侵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分崩离析。
6. 中世纪的黑死病14世纪的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最致命的瘟疫之一,导致欧洲人口减少约三分之一。
这场瘟疫对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重新定义了社会关系和劳动力市场,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盘庚迁殷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
周朝的礼乐制度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国并存
汉代“推恩令”
唐朝节度使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元朝行省制度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武帝削弱相权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监察
定都瑞金
前四次的“围剿”与“反围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正面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
辽、宋、夏的和战
金和南宋的对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使
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隋唐的繁荣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虎门销烟(林则徐)
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服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隋文帝兴建两都
南北重归统一
大运河的开通
两税法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综合复习指导: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综合复习指导: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历史复习要注意三点】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必修一知识体系】必修一主要讲述了中外古今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去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西方古代的民主和法制资本主义的民主进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人类政治文社会主义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明的发展中国建国后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新历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重难点的具体总结归纳及配套练习】一、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第1单元)1、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其中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3、认识各个朝代的措施(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还要分清每个皇帝各自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4、认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科举制,特别是科举制度对现实的意义)练习1、分析右图,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练习2、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上述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二、西方古代的民主和法制(第2单元)古希腊民主政治经历了开始走上、最终确立和不断完善到黄金时代的过程。
但最主要的还在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黑幕揭发运动”、美国的“进步运动”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意大利的统一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巴黎公社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爱迪生,贝尔,汽车,飞机)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虚假繁荣的幻灭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胡佛)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实施新政
美国摆脱危机困境
凯恩斯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东西德、南北朝鲜、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东方巨龙的腾飞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
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双十协定》
1946初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佛教的盛行,范缜的《神灭论》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李贽的离经叛道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五行相生相克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四大发明
《九章算术》和珠算
《石氏星表》和浑仪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艺术
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
人民教育的基础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义务教育法》)
1978年的科学大会
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资政新篇》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沈括《梦溪笔谈》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皇帝的各种称号
《诗经》
楚辞与屈原、《离骚》
汉赋《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和《史记》
李白与杜甫
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四大文明古国
希腊文明的摇篮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伯利克里时期
古代希腊公民的社会生活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
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盘庚迁殷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
周朝的礼乐制度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国并存
汉代“推恩令”
唐朝节度使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元朝行省制度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武帝削弱相权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监察
达尔文与进化论,《物种起源》
“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和蒸汽机)
电气革命的出现(法拉第,发电机,电动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
探索生命的奥秘
登上太空(苏联和美国)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雨果、雪莱、海涅)
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20世纪的世界文学(萧伯纳、罗曼·罗兰、海明威、贝克特、高尔基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
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世界的崛起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水稻和黍,农作物
刀耕火种,耒耜和石器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铁犁牛耕,曲辕犁
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七届二中全会,《论十大关系》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大
依法治国(十五大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维新变法思想
《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实践(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等)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的提出
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税费改革
反腐倡廉
团结一心奔小康
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世博会的开办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埃及的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尔比亚抗意战争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朝鲜“三一”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二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
从工场到工厂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调整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改革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会议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孔子和早期儒学
墨子与墨家
孙膑与兵家
道家和法家
焚书坑儒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儒学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服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隋文帝兴建两都
南北重归统一
大运河的开通
两税法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回纥的勃兴
车书本一家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