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理篇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所总结的重要思想成果。本文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总结。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构建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发展。这一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扶贫工作,使数以亿计的人民走出贫困。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注重推动城乡发展平衡,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地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守党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建设和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注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依法治理逐步向法治转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整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理论

(整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理论:第五、六、七章要点回顾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一、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因与表现

原因:

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

■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表现: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以为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就能很快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第二,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第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给我们怎样的一种经验和教训?

首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

其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再次,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地追求公有化程度,忽视了农户的独立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这种脱离生产力状况人为拔高生产关系的状况,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农业生产。

三、材料1:

“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长久,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1页,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毛泽东有针对性的讲话。

结合材料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所遇到的挫折?

(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挫折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都为我国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材料。应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整理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任务:

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理解: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2: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3:经济体制改革

初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完全整理

初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完全整理

初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完全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创立的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体系、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下面将对初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点进行完全整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 合乎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利益进行发展的,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等实际情况,不照抄西方模式。

2.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和领导者。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 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的权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1.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首先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 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3.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023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1500字

2023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1500字

2023版毛概知识点整理(最新版)1500字以下是2023版毛概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背景和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

3. 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纲领

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4.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

第四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原则

2. 统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观和发展观

3.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略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核心价值

第五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和基本内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目标和战略定位

3. 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发展方向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积累和规律总结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位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任务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堂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堂笔记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要内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默写、背诵提示】(1)“一五”计划:时间、基本任务、特点、成就。(2)三大改造:时间、概况、意义。

(3)中共八大:时间、决策、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时间、主要标志、影响、纠正、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复习的第一步是根据“默写、背诵提示”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任务。注意一些细节,如“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原因何在),集中于东北地区(根据成就分布去判断,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三大改造”教材叙述较简略,重点理解其意义。明确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可能涉及材料题,教训要注意记取:如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注意:从1956-1966年,是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当时面临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共在处理这两大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重大失误。

2.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宝贵经验。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要求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决定性力量。党的领导必须贯彻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动力源泉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动力。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易错易混点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劳动者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解析】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4.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

【解析】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

5.私有制的产生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是贫富分化的结果。(x)

【解析】私有制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前提,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6.私有制会永远存在。(×)

【解析】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会走向灭亡。

7.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8.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解析】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9.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男性平等的行使表决权。( x )

【解析】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即男女平等)

10.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

【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上最早的国家。(x)

【解析】奴隶制国家是人类社会上最早的国家。

初中政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

识点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核心。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中国的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本文将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种发展路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成果,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它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根据自身国

情和发展需求探索出来的一种发展道路。它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自主创新,依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社会主义民主。

4. 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吐血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吐血整理版

第一讲

一、当今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变化的表现

第一个表现: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第二个表现:由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引起的社会大变动

第三个表现: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某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第四个表现:两种主要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发生着深刻而微妙的变化。

第五个表现: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着中国大变革

2.变化的五个趋势

(1)再平衡趋势(2)再工业化趋势(3)低碳经济趋势(4)创意产业趋势(5)产业融合趋势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提出的背景。中共十七大初次提出,后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案”中重申。

2.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额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的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主要特点。(1)强调发展的和平型,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2)自主性,坚持独立自主,将发展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3)科学性,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法则规律(4)合作性,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建立与发展与他国的合作关系。(5)共同性,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6)开放性,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4.战略目标。和平发展,即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对外求和平求合作。

5.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1)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2)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3)有助于世界闻名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4)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整理版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整理版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这条道路归纳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三大基本问题, 用一系列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经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它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

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

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坚持以

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探索复兴之路: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

(1)成立条件:

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事业单位考试笔记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笔记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知识点

中特与根本有关的地位

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3、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公民

4、社会主义的两大(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本立足点:自立更生,艰苦创业

6、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7、“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8、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9、“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和平统一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基本方针)

1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13、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创新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长远)之策:制度建设

1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深化改革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导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十八大提出的“既不走封建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论断,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并分析“特”哪里,制度优势的“优”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发展进步之路,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创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展,接受实践的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而形成,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发展内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国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践,谈谈列宁所说的“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根本改变了”的理解。

精简版p14-15

3、生态文明

精简版p4-7

4、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如何看待文化软实力现状?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见附加材料

5、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又称作钓鱼山、钓屿、钓台或者是钓鱼台岛。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距浙江省温州市约358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4万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约362米,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

中国海监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坚持巡航执法,渔政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和护渔,维护该海域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中国还通过发布天气和海洋观测预报等,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而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中国一直对钓鱼岛拥有领土权。因此,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1970年之后掀起的全球华人民间保钓运动。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政府部门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播钓鱼岛天气预报。2012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学者发现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政府就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

历史变迁

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在1895年前长达5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

琉球原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向明、清朝贡,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诸王进行册封。所记《使琉球录》等官方文书,详细记载了前往琉球途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航海经历,反复确认了中琉边界,史实说明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的范围。

中国政府有效统治和管理钓鱼岛,巩固了主权。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

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标示。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尾声时,日本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声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在钓鱼岛建立标国标,正式划入日本版图。4月17日清朝大臣李鸿章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注明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与日本,条约又指明两国将按照此一条款,以及条约粘附的台湾地图,另行划定海界。在时序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占领与《马关条约》及甲午战争有关,但日本人认为钓鱼岛并非从清朝光绪年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割让,中、日双方此后亦没有正式划下仔细的海界。

战略价值:

钓鱼岛列岛均为无人岛,处于中国与琉球之间琉球海槽。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从军事地理学角度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这一串岛屿的中段,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州岛使我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历史和法理的角度宣称钓鱼岛(钓鱼台列屿)主权属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中国始终在钓鱼岛海域保持经常性的存在,并进行管辖。中国海监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坚持巡航执法,渔政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和护渔,维护该海域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中国还通过发布天气和海洋观测预报等,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

6、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实践,论述列宁晚年关于解释社会主义思考和探索的当代价值

参照第2题

7、比较苏联模式,阐述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和经验

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