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个少数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撒拉族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畲族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保安族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羌族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少数民族的房屋特点1.蒙古族:住蒙古包即毡包~“包”满语“家”“屋”的意思。
2.回族:与汉族基本相同~砖木结构瓦房。
较有特点的是门前或客房中可见阿拉伯文书写的条幅、中堂等,但不挂人像,。
3.藏族:碉房为主要住房样式之一~平顶狭窗土石结构房屋~一般为一层。
另有牧区的帐篷也为住房样式之一。
4.维吾尔族:多为土结构方形平房、矮小、四壁无窗、向北开门~屋顶平坦并开有天窗~多有庭院栽花木果树。
少数民族服饰 ppt课件
少数民族服饰
毛南族男女人恋爱自由,但婚姻却 不能自主,婚姻常由媒人牵线搭桥。 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男方父 母先看中女方,托媒人求婚。另一 种是双方互相不认识,全靠媒人搭 桥,然后算命先生算,看双方的八 字
毛南族男子有着唐装的,也有穿琵 琶襟上衣的。妇女则穿右襟上衣, 宽脚滚边裤。上衣的襟边及袖口有 三道镶边,一宽两窄,十分别致。 毛南族衣料多为青、蓝色,以银质 的手镯、项圈、麒麟等装扮。小姑 娘系一块绣着精美花纹的长方形围 腰。“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 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帽顶编几十 个蜂窝眼,内衬以油纸及花布。
少数民族服饰
阿昌
族
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 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 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 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 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 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 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当你 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 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 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 纯洁的标志。
少数民族服饰
谢谢
少数民族服饰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谢欣 谢赏
谢|谢|观|看
少数民族服饰
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 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 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 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 在额前,畲族称它为龙髻,表 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 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 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 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 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 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PPT课件
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 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 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 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 前,一年后授课换:戴XX花X 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13
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
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
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
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
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
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
结纽扣。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授课:XXX
8
2021/3/25
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
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
(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
衣)、衣统称为裕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
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
料等制作。 维吾尔族妇女衣服式样很多,
用单色布料做裤料,然后在裤角绣上一些花。
授课:XXX
9
2021/3/25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 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 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 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 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 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 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 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 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 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 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 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 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 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 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 等色授课的:薄XX纱X 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1,0 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18哈尼族
• 哈尼族主要居住圃于南南部。 • 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 用黑布戒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 棉布癿衣裙和长、短裤。 • 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 服,有癿地斱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 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19哈萨克族
•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圃新疆北部,是一个古老 癿游牧民族。 • 哈萨克族男子穿套头式衬衣,喜欢圃衬衣外 套穿坎肩,冬季穿丌带布面癿羊皮大氅戒大 皮袄,下穿皮裤。妇女着名色连衣裙,夏季, 外穿坎肩戒短上衣,冬季则罩棉衣。 • 哈萨克人癿帽子、头巴颇为讲究,种类、式 样很多。
3保安族
• 保安族居住圃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 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戒黑色囿顶帽,圃 艶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癿衣裤, 上衣为刚过双膝癿有花边癿大襟袄,外套 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 保安族癿腰刀很有特色,制作精美,是保 安族人人喜爱之物。
4布朗族
14鄂伦春族
•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亍大小兴安岭癿茫茫林 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癿狍皮服饰文化。 • 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 坎肩、皮帽、皮手套等。冬季男子普遍穿前后 开衩癿长袍,妇女也穿长袍,但女袍比男袍长, 丌是前后开衩,而是两侧开衩。春秋和夏季多 穿去毛癿光板袍皮短袄和皮裤。
• 德昂族散居亍于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 厚癿民族特色。 •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宽而短癿裤 子,裹黑、白头巴,巴癿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青年男子戴银项圀等饰物。 • 妇女上着蓝、黑色上衣,下着筒裙,圃腰部 佩戴数个腰箍。
10东乡族
• 东乡族居住亍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 东乡族服饰不当地癿汉族和回族相近, 妇女一般穿藏青色和黑蓝色布衣,外 加一件齐膝癿布坎肩;男子穿短衣、 肥裤和坎肩,也有穿长袍癿。 • 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癿盖头,头盖分 绿、黑、白三色。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及分布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及分布文/大千世界1、阿昌族:云南,2.7万,农业、手工业,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采茶2、白族:云南、贵族、四川,159万,农业。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云南、青海,1.2万,农业、手工业,手工“保安刀”著名。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云南,8.2万,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贵族、云南,254万,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黑龙江、吉林、辽宁,192万,农业,善种水稻闻名——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12万,农业、畜牧业。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云南,102万,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的建筑艺术。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德昂族:云南,1.5万,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
——象脚鼓舞10、侗族:贵州、湖南,251万,农业、林业,鼓楼、风雨亭。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甘肃、宁夏、新疆,37万。
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云南,0.5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良好社会风尚。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内蒙古、黑龙江,0.6万,狩猎、农业。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内蒙古、黑龙江,1.3万,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2.6万,畜牧业。
——驯鹿、爬犁16、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40万,农业、渔猎业。
——竿球,龙舟,编织17、汉族:全国各地,10.4亿,经济、文化发达。
——庙会,舞龙18、哈萨克族:新疆,1万,畜牧业,善刺绣。
——剪羊毛,弹唱,刺绣19、哈尼族:云南,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0、仡佬族:贵州、广西、云南,43万,农业。
——制作糯米团,地戏21、赫哲族:黑龙江省, 0.4万,捕鱼。
——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族:宁夏、甘肃、新疆,散居全国各地,860万。
少数民族服饰
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
大都
较长的包头布包头。
南丹县大瑶寨男子穿长至膝盖的白色灯笼裤,下缠脚腿布,们称之为“白裤瑶”。
瑶族妇女擅长刺绣,衣服多绣满各色,艳夺目。
妇女服饰大致有两种:
穿过胯的长衫,无领对襟,在襟边袖口旁均有绣花及挑花,腰系五彩丝绣满带,
蒙古族
高领、
袍子的边缘、
扎上腰带。
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有重要位置,
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凋镂器物和
妇女的鞋为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
朝鲜族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
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
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
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除日常服装外,还有周岁礼服、 结婚礼服、丧服等各种礼服。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维吾尔族。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银饰可分成三大类型:
第一类以黔东南为代表, 工艺水平很高,佩戴的数 量也最多。一个妇女最高 的佩戴量可达三四十两、 五六十两以上,少数达二 三百两。主要特点是喜爱 穿戴银冠和银衣。银冠上 焊接的各种配件,多达数 十件至百余件,件件都是 精工之作,其中最显著的 牲是镶有二尺多高的宽大 银角。银衣是因衣服上载 的银饰很多而得名。
北方民族妇女穿裙子的有朝鲜族和新疆各族,头饰较多的 是蒙古族,服饰刺绣较多的是土族。
朝鲜族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 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妇女穿短衣长裙——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 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 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 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 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 服或西服。
服饰质料主要是棉布、麻布,也有部分是用丝绸。黔东南苗族主要 用棉布。黔中南苗族棉布、麻布并用。黔西北以麻布为主。 现代苗 族服饰男装比较简便。一般是头包头巾,上身穿小领对襟短衣,下身 穿长齐小腿肚的裤子,多用青蓝二色,和本地汉族男子差别不大。黔 西北苗族男装较有特色,肩上披着织有几何图纹的披肩。贵阳、安顺 苗族中老年男子,还喜穿清代时的满式长衫。
苗族女性头饰,有包头 帕型、戴帽型、假发(掺以 毛线或落发)型、尖帽型、 独角型、仰螺型、歪梳型、 盘帽型、银饰型等。男子头 饰大致有短发包头帕型,长 发挽髻型,现大多已同于当 地汉族。
苗族服饰丰富多采,样式色调繁多,且以色彩艳丽而出名。早在 《后汉书》、《晋记》等书中,就有关于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 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下了“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记载。盛赞苗 族服饰足与天上彩云媲美。现在苗族妇女仍喜穿绣花衣裳:松桃苗族 的衣服以绣花草为主,色调素净;黔东南以绣花鸟为多,色调较浓重; 贵阳、遵义、黔西一带则喜挑鲜艳的彩虹图案;黔西北喜挑较大的几 何彩色图形。
中国56个少数民族服饰
我国55种少数民族,居住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的百分之七十的县,分布广阔。在这些 少数民族中,有些民族又具有众多的支系,如苗族分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 大类,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大头苗、独角苗、蒙纱苗、花脚苗等,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 这样一来,不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仅是同一民族内也因支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 的服饰,使得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显得格外丰富。
苗族服饰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 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 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 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 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 成。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 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 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 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 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 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 制作简便。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 交叉式上装两类。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 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 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
塔吉克族服饰
塔吉克族男子在白色衬衣外穿一件 青色或蓝色无领对襟长大衣,腰系一根 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脚蹬野公羊皮 长筒靴。头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绒作 面的圆形卷边高统帽。身跨骏马,往来 奔驰于草原、显得威武、潇洒。塔吉克 妇女的装束鲜艳夺目。她们大多喜欢穿 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 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 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 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 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青年妇女的帽 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帽的前沿缀有一排 色彩华丽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 种宝石项链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 胸饰,显得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 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 大头巾。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居民和饮食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服饰特点、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1、节⽇:每年七、⼋⽉牲畜肥壮的季节举⾏“那达慕”⼤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这是⼈们为了庆祝丰收⽽举⾏的⽂体娱乐⼤会。
“那达慕”⼤会上有惊险动⼈的赛马、摔跤,令⼈赞赏的射箭,有争强⽃胜的棋艺,有引⼈⼊胜的歌舞,显⽰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
2、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不论男⼥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也有绸缎、棉布⾐⾯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端肥⼤,袖长,多红、黄、深蓝⾊。
男⼥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3、居民和饮⾷习惯: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内蒙古⾃治区,蒙古族⾃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牧民视绵⽺为⽣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
蒙古族的传统饮⾷⼤致有四类,即⾯⾷、⾁⾷、奶⾷、茶⾷。
通常,蒙古族称⾁⾷为“红⾷”,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为“⽩⾷”,蒙语叫“查⼲伊德”(纯洁、吉祥、崇⾼之意)。
⽽农区多以⾕物蔬菜为主⾷,以⾁⾷为辅。
⼆、维吾尔族1、节⽇: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节⽇主要传统节⽇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2、服饰特点: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少均戴四楞⼩花帽。
男⼦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
⼥⼦喜着连⾐裙,外套⿊⾊对襟背⼼,戴⽿环、⼿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辫,现在城市居民⼀般穿时装。
3、居民和饮⾷习惯:维吾尔族⼈待⼈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按在前胸中央,然后⾝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乐观开朗的性格。
少数民族服饰简略
他们在绸缎、呢绒、皮革、毛毡上 用挑刺、绣、补、钩等工艺技术加 工成的装饰图案,构思奇巧,色彩 艳丽。用这种原料制成的服装、鞋 靴、被褥、壁毯、华丽炫目,美观 大方。特别以日月星辰,云水花草 等形象装饰出的手工制品上的图案 更是着色浓郁,对比鲜明。
3.满族服饰介绍
•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 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 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 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 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 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 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 彝族服饰形式众多, 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 斜襟上衣和多褶宽大 长裤,缠包头,并在 包头右前方扎一细长 锥形的“英雄结”; 女子喜穿镶边或绣花 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 长裙,有的系围裙和 腰带,缠包头;男女 外出时,喜披“擦尔 瓦”,“擦尔瓦”形 如斗篷,长可及膝, 下端缀以长穗,用羊 毛织成,多为黑色。
21.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
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 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22.布朗族
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喜穿青色和黑色衣服,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
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男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
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 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 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 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 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 在不断的演变着,特别是满族入关以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 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马褂
是满族喜爱的服饰,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的美称。马褂分 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 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 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 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傣族服饰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 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 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 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 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 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 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 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 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 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 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女子喜穿长及脚 面的旗装,或外罩坎 肩。服装喜用各种色 彩和图案的丝绸、花 缎、罗纱或棉麻衣料 制成。有的将旗袍面 上绣成一组图案,更 多在衣襟、袖口、领 口、下摆处镶上多层 精细的花边。脚着白 袜,穿花盆底绣花鞋, 裤腿扎青、红、粉红 等各色腿带。盘头翅, 梳两把头或旗髻。喜 戴耳环、手镯、戒指、 头簪、大绒花和鬓花 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服饰
马蹄袖(箭袖)
马蹄袖是清代满族男女旗装之袖式,亦称箭袖。清初,满族男子所服旗装,袖 口较窄,袖端多加一长可露指的半圆型兽皮(后改布质),因其状酷似马蹄而名之马 蹄袖。优点是征战、打猎时射箭方便,御寒保护手背。清中期以后,该袖式的服装 渐从便服转为礼服,便服多为平袖,礼服仍为马蹄袖。平时多卷起,在办公事、喜 庆节日、拜见上司、叩见长辈时,必须先左后右地放下马蹄袖,才可行拜见礼。
56民族服饰特点的介绍
56个民族服饰的特点1、蒙古族(měng gǔz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huízú)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苗族(miáo zú)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4、傣族(dǎi zú)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5、傈僳族(lìsùzú)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6、藏族(zàng zú)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7、壮族(zhuàng zú)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白族、傣族等五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白族、傣族等五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傣族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
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
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习俗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
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
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
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
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
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服饰持点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
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
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
少数民族服装
蒙古服饰简介 衣扣多用黑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类制成。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礼帽 : 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配戴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少数民族服饰介绍
56个少数名族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名族,这56个少数名族分别是:汉族 怒族 藏族 白族 羌族 壮族 侗族 畲族 回族 京族 水族 黎族 土族 满族 佤族 傣族 瑶族 苗族 彝族 仡佬族 朝鲜族 撒拉族 东乡族 阿昌族 珞巴族 塔吉克 景颇族 保安族 毛南族 塔塔尔 德昂族 独龙族 布朗族 仫佬族 土家族 赫哲族 鄂伦春 基诺族 门巴族 锡伯族 俄罗斯 拉祜族 蒙古族 裕固族 鄂温克 布依族 纳西族 哈尼族 高山族 僳僳族 普米族 哈萨克 达斡尔 柯尔克孜 乌孜别克 维吾尔族
满族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
满族服饰继承了先代女真人的传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装,上衣和下衣连为一体。满族妇女在脑后绾髻,称“如意头”和“两把头”,带颇具特色的扇形冠。戴耳环,腰间挂手帕。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