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册记得全是人名却沉清朝最珍贵的藏品
盘点中国五大无价之宝,可惜全都下落不明!
盘点中国五大无价之宝,可惜全都下落不明!本文导读:然而能称上真正的史上无价之宝却不在我们的手里,被掠夺或被交易,流失到国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已经赎回了一些,例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经不断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是还有一些本来就属于我们的无价之宝,现在有的不知所踪,有的在国外私人收藏家手中,更是叫价10亿美元,无人敢要啊!只能从史书记载里了解它们曾经的风采了,想想都令人痛心,自己家的东西却没机会欣赏,就和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回去故宫自己家参观还要交门票一样。
第一件宝物,也是唯一一个化石宝贝,它就是北京人头骨化石。
自北京人头骨化石被发现后,让所有考古学家都兴奋不已,因为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证实了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在古中国大地上生活了!也让国外专家打脸,说中国人的祖先是从欧洲移民过来的,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无疑为科学家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更好的依据!所以北京人头骨化石实乃中国史上最具有价值的宝贝之一!然而,北京人头骨化石被发现到最后运送的途中,被日军拦路抢了,最后归属却不得而知。
传言日本将在中国掠夺的文物运回日本的途中,随船沉到大海里了,其中北京人头骨化石就在里面,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北京人头骨化石的下落!第二件宝贝就是完璧归赵里面的和氏璧,被秦始皇定位传国国宝,大起大落,时而现世,时而消失。
秦朝灭国以后,和氏璧也随之消失了!说是刘邦攻入咸阳后拿走,之后再也没有和氏璧下落,直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和氏璧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石敬瑭引入契丹人攻入洛阳,李从珂抱着和氏璧自焚。
和氏璧又神奇消失。
有人说和氏璧就在石敬瑭的墓里。
尘归尘,土归土,也许回到地底才是和氏璧的最好归宿,也许和氏璧早已经摔碎了,只是有心人故意扩大和氏璧的价值罢了!第三件宝贝就是明朝朱棣发动147位当时文豪才子巨匠编写的一部旷世著作《永乐大典》。
作为能与秦国时的《吕氏春秋》;汉朝的《史记》;清朝的《四库全书》齐名,固然有它的价值所在!《永乐大典》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七八千种图书,历时6年才编写完成,它是世界最大最全的文化宝库。
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
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Top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说到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里面最有价值的当属十二生肖铜兽首,它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3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已回归祖国,遗憾的是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Top2、长颈葫芦瓶: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上面绘有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在2010年10月0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最终拍卖价是2亿2千万元!长颈葫芦瓶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看起来极其美丽。
在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创立了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这是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圆明园中的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Top3、四十景图:四十景图,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四十景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Top4、情韵墨花手卷:在圆明园中,名人书画也是极多的,而且都特别珍贵,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就是其中之一,它其实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
2010年12月02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情韵墨花手卷最终拍卖价是1.137亿元,现被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
Top5、圆明园印:说到圆明园中的稀世珍宝,圆明园印肯定算一个,而且绝对无价,不过对它的记载不多,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香港佳士得:极度养眼之望星楼清代官窑全览(28件)
香港佳士得:极度养眼之望星楼清代官窑全览(28件)五月临近,香港佳士得春拍呼之欲出。
本季佳士得古董板块有两个重要场次。
香港历来是明清官窑的主场,顶级官窑每季不可或缺,本季当然也不能例外。
5月30日,香港佳士得将推出『灿若繁星–望星楼藏清代官窑瓷器』私人专场。
清代官窑作为当今古董收藏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经过数十年拍卖市场的推动,已经形成了极为缜密和多维的价值体系。
初入行的人可能只知道买官窑不会错,见官就买,但入行久了,便会发现,其实官窑也不能乱买,官窑之中,又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明代官窑与清代官窑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清代官窑之中,又有年代、品种、工艺、器型、主题、风格、款识、用途、品相、存世量、及传承、展览、著录等N多变量参数,每一个变量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件藏品的市场价值。
即便在真伪不存在争议的前提下,买官窑也是一个技术活儿,绝不是有钱就行。
佳士得的这一批清代官窑,虽然只有28件,但可以看出藏家眼光独到,品味超凡,好年份、好品种、好品相、好传承,堪称当今市场上清代官窑的天花板,显然是精挑细选的结果,而且早在2003年就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做了专题展览病出版图录,此后一直外借予该馆公开展示。
以下为本场全部28件器物高清美图,大家研究、学习、欣赏。
(价格为HKD)近期热贴· 目录2713清雍正青花釉裹红缠枝莲纹绶带耳葫芦尊(1800-2800万)高26.6厘米双圈六字楷书款来源:黄熙治女士(1922-1999)于1948 年前自父亲黄郛(1883-1936)及母亲沈亦云(1894-1971)获得黄熙治女士府邸珍藏,康涅狄格州纽约佳士得,2000 年 3 月 21 日,拍品 351 号展览:借展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2003-2020 年出版:Robert Jacobsen,叶佩兰及朱汤生:《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2004 年,78 至 82 页,图版 25 号2710清雍正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缠枝蕃莲纹酒圆(1500-2500万)直径6.4厘米青花双方框四字楷书款来源:香港苏富比,1979 年 11 月 28 日,拍品 260 号赵从衍旧藏香港苏富比,1987 年 5 月 19 日,拍品 310 号广东珍藏,香港香港苏富比,1997 年 11 月 4 至 5 日,拍品 1566 号展览:《Joined Colours: Decoration and Meaning in Chinese Porcelain, Ceramics from Collectors in the Min Chiu Society HongKong》,阿瑟·M·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尼学会华盛顿,1993 年,图录图版 66 号借展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 1998-2020年出版:Robert Jacobsen,叶佩兰及朱汤生:《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2004 年,144 至 145 页,图版 52 号2722清乾隆粉彩仿珐华一路连科纹盖罐(1200-2000万)高45.7厘米六字篆书刻款来源:戴润斋基金会旧藏香港苏富比,1985 年 5 月 21 日,拍品 26 号Mary Porter Walsh 夫人旧藏纽约苏富比,1994 年 11 月 28-29 日,拍品 375 号展览:借展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1997-2020 年出版:Robert Jacobsen,叶佩兰及朱汤生:《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2004 年,118 至 121 页,图版 42 号本盖罐体积之大异乎寻常,且工料精良,很可能是特为宫廷烧造的御瓷。
溥仪从故宫带出的国宝,件件价值连城
溥仪从故宫带出的国宝,件件价值连城那些旧宫殿的东西清代晚期是屈辱史的同时,更掀起了文物流失的几次大潮,除了八国联军抢劫外,清末故宫珍宝流出还有宫人监守自盗。
溥仪在关起门来当皇帝后,决定自己建设一个“珍宝库”,用于自己庞大的开销和日后的打算。
溥仪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五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退位,按照民国政府给予的清皇室《清室优待条件》,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廷中,并沿用宣统年号,称为小朝廷,日常起居由宫女、太监伺候着。
逊帝溥仪不甘心失去江山社稷,一心想复兴大清帝国,重登皇帝宝座。
随着年龄的增长,溥仪复辟大清帝国的愿望和改善禁锢生活环境的要求口益强烈。
溥仪很清楚,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大量的钱。
这笔巨款如何筹措?思来想去,溥仪想到了宫廷古物珍宝;而将这些宫廷古物盜运出宫的最佳人选,便是身为伴读的皇弟溥杰。
这样,溥仪以赏赐为名,将大批昭仁殿内康熙、乾隆百余年来艰辛搜罗的天禄琳琅古书珍品和国宝,分批盗运出宫。
文物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这样说:“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东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
”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随从带走大量的所谓私人财产,其中就包括经过精心挑选的一流文武。
1925年溥仪秘密潜往天津,在天津日本租界内设立行宫,仅藏在日租界张园内的故宫文物和珍宝就多达70都箱。
1931年1月溥仪在日本人的策划下,秘密逃往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出逃时随身带走一大批文物,尚留在天津的一些文物下落不明。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当时伪满洲都城新京(长春)陷入混乱,溥仪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将原故宫文物和后来搜刮的大批珍贵珠宝装上汽车,其中有价值连城的顶珠冠、镶金猫眼石坠、清代龙袍等,这些文物最终要么被日军哄抢,下落不明。
被苏联方面截获后,溥仪也曾想献宝立功,最终未能如愿。
清朝御用二十五宝图
(手动翻页)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
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64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
大清受命之宝。
通高12 厘米,印面14×14厘米。
白玉质,盘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皇序”之用,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
玺文朱文,玉筋篆(亦称“玉箸篆”,为篆书的一种,其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故名),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奉天之宝。
通高15.2厘米,印面14×14厘米。
碧玉质,盘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即表明清代统治是奉天命而行的。
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大清嗣天子宝。
通高7.6厘米,印面7.9×7.9厘米。
金质,交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标准而行事。
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皇帝之宝。
皇帝之宝二方,其一,通高9.5厘米,印面12.5×12.5厘米。
青玉质,交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皆钤此宝。
玺文朱文,满文篆书。
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
”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
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
皇帝之宝。
其二,通高16.6厘米,印面15.5×15.5厘米。
栴檀木质,盘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肃法驾”之用。
皇帝颁诏,册封皇后等仪式多用之。
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名人名画之《清宫珍宝皕美图》(皇宫内藏)
名人名画之《清宫珍宝皕美图》(皇宫内藏)
传世画作《清宫珍宝皕美图》大概是清康熙年间,皇宫内藏,备受皇帝喜爱,尤其成为乾隆晚年挚爱的枕边画册。
原作是宫廷画师所作,工笔彩绘绢本,底本以明朝崇祯本《金瓶梅》回目为题,共200幅。
根据台北奇珍共赏社(黄绫版)印本所附的“题记”内容,民国后流入民间。
相传为东北王张作霖及其子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学良收藏。
目前散见在各地,流传出来的也仅仅是三十几张。
西门庆激打孙雪娥
《清宫珍宝皕美图》的出现,为《金瓶梅》的绘画史乃至中国古代的绘画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宴会。
刘理星厌胜求财
见娇娘(潘金莲)陈敬济销魂
两佳人同仇敌忾(潘金莲和孟玉楼)
书童私挂一帆风
这一套图画的构图描绘更为细致精美,加入了许多绘制年代的信息(康熙年间),是清初女装、家具陈设的重要参考资料,算是清初生活的百科全书。
黄真人荐碟发亡
玉箫跪受三章约法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清宫藏珍品古玉
清宫藏珍品古玉秦磊清宫收藏有大量古代玉器,其间多有珍品,富有研究价值。
可惜终清之世,没有一部书像<西清古鉴》著录青铜器那样,将清宫藏玉器编成总汇性的图录。
清代皇帝最重视古玉的应推乾隆,在他的诗集中有若干题咏古玉的诗。
可是祗看诗不能一定知道所描绘的是什么器物,好在还有不少玉器实物流传下来,上面刻着乾隆的御题诗文,使我们知道它们会受到皇帝的品评欣赏,也反映出乾隆鉴赏这些古玉的见解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非常喜爱一些罕见的有奇特形制和花纹的古玉,这些古玉乃是我国史前时期的。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厘米清官旧藏。
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
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
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玉鱼莲坠宋长6.2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清官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
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
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
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
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厘米宽3.8厘米清官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
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
清朝的博物馆藏品
清朝的博物馆藏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期间涌现出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博物馆藏品。
这些藏品反映了清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为我们了解清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本文将介绍几件著名的清朝博物馆藏品,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辉煌而复杂的时代。
1. 琉璃花瓶(故宫博物院藏品)琉璃花瓶是清代制作的一种彩釉瓷器,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康熙年间的作品。
这些花瓶通常采用红底彩绘和牡丹花、蝴蝶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装饰。
由于制作技术独特,琉璃花瓶成为了清代宫廷贵族最为珍视的收藏品之一。
如今,我们可以在故宫博物院中看到这些琉璃花瓶,它们以其独特之美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2. 《咸丰御制通宝》(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咸丰御制通宝》是清朝晚期的一种铜质钱币,是由咸丰帝亲自颁布的。
这种钱币在背面上刻有六个字的铭文:“咸丰通宝”,铸造精美且工艺精湛。
钱币上的文字和纹饰设计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对于研究清朝货币制度和历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可以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中欣赏到这种稀有的钱币,它们见证了清朝货币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清宫旧藏(国家博物馆藏品)清宫旧藏是指清朝时期皇宫中的各种珍宝、艺术品和文物等的总称。
这些珍品包括瓷器、绘画、书法、玉器等各类宫廷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乾隆皇帝的收藏。
乾隆皇帝酷爱艺术,他严格要求宫廷画家和工匠,使得这些宫廷藏品在品质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巅峰。
如今,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清宫旧藏,它们作为国宝级文物,为我们展示了清朝宫廷文化的辉煌与精妙。
4. 《万历十五年内府修建记》(北京图书馆藏品)《万历十五年内府修建记》是一部记载清朝宫殿建筑历史的文献,记述了万历皇帝时期(1573-1620)宫殿建设的过程和情况。
这本书详细描绘了清朝宫殿的设计、结构和装饰,对于了解清朝建筑艺术和宫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图书馆藏有这本珍贵的文献,它提供了关于清朝宫殿建设的宝贵信息。
历史上那些稀世藏品今何在
历史上那些稀世藏品今何在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15期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太浩瀚。
《兰亭序》真迹、慈禧太后去世时口含的夜明珠……现在哪里?它们的命运如何?《兰亭序》真迹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以文会友。
当王羲之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的时候,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正在写下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兰亭序》。
往后的1600多年里,“兰亭”不再仅仅是王羲之当年写下的一篇序文,而是成为历史中众多人与事之间的一种勾连,演绎出无数奇妙的因缘故事。
围绕着这篇28行、324个字的《兰亭序》,有谢安、孙绰等人见证,王羲之将原稿交付子孙传藏。
传至七世孙智永,其无后,才交弟子辩才保存。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原稿《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可见其喜欢的程度。
但李世民死后竟将《兰亭序》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真迹随李世民去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只是摹本。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清末西太后慈禧死时,也不忘带走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那么贵重的东西带进坟墓会没人惦记?难怪军阀孙殿英惦记,炸开慈禧墓,取获那颗独一无二的夜明珠。
一个士兵用枪托撬开了她的嘴,取出了那颗碧绿的、含在口中的玉。
据说,这块玉神奇无比,含在死人的嘴里,那面容居然栩栩如生。
孙殿英盗得宝物,当然不敢独吞。
在全国舆论和声讨的压力下,把盗来的宝物“进贡”给手握权柄的大人物。
这么个价值连城的东西,可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竟然没看上眼。
据说把它镶在了自己的鞋子上,这是对慈禧的轻蔑,还是彰显她的眼界胸襟,对如此宝物也不屑,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这颗夜明珠是清代乾隆时期一位使者觐见时特意赠上的贵重物品。
夜明珠在当时价值1080万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为8个亿。
后来美国人洛克菲勒用高价买下了它,作为藏品收藏了。
李白《上阳台帖》手迹李白25岁时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道士司马承祯。
清宫珍宝末帝御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溥仪御用金银珠宝器物
清宫珍宝末帝御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溥仪御用金银珠宝器物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25年被逐出北京紫禁城之前,曾由其胞弟溥杰等家人将宫内珍藏的大量历代字画、金银珠宝等珍贵藏品携出官外。
这批珍贵的宫中宝物此后即脱离清官原藏的状态,变成溥仪的个人财产。
在此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溥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京津两地和东北政治舞台上先后扮演了大清逊位皇帝、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前苏联红军重要战俘和中国政府头等战犯等特殊角色,而他随身携带的这批国宝,则随着他的升降起伏而历经辗转与磨难,其所携带的大批珍贵字画或是因故变卖,或是在战火兵燹中惨遭毁损,最后只有近500件珍贵的金银珠宝藏品因体量较小便于携带,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最终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重要文物。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朝末帝爱新觉罗·溥仪曾经收藏和御用的金银珠宝藏品,无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弥足珍贵与独一无二的,仅仅从这批藏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来看,它也是价值连城的珍稀国宝。
本文从基本史实出发,依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溥仪御用金银珠宝藏品,对这部分珍贵文物的来龙去脉及藏品情况作综合介绍,让文博界同仁及研究者有机会了解与认识这部分国宝,并借此公布这批珍宝,知诸世人。
一、末代珍宝的辗转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并暂住于北京紫禁城“内朝”后宫内,包括三大殿在内的“外朝”则归于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以开办博物馆。
此后十余年的时间内,京畿地区动荡飘摇的政局,特别是各路军阀对皇宫财产的垂涎三尺,让逐渐成人的逊位皇帝溥仪感到忧虑。
于是,在1924年他被冯玉祥领导的军队正式逐出紫禁城之前,他利用胞弟溥杰和其他家人、族人人宫学习、探视等机会,以赏赐等方式将清宫原藏的历代名人书法、字画及金银器、珠宝首饰等贵重之物大量携出宫外,成为脱离北京故宫皇家财产之外的个人财富。
清宫剧中“带血”的王冠:价值百万背后,躺着数百条尸体
清宫剧中“带血”的王冠:价值百万背后,躺着数百条尸体01去年是清宫剧绽放的一年,《延禧攻略》《如懿传》更是其中的精品。
除了剧情之外,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演员的装束和饰品。
如果你是一个宫廷剧的爱好者,那你对下面这些头饰一定不会太陌生。
清.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钿子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孝靖皇后凤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些令人心醉的蓝色,来源于翠鸟的蓝色羽毛。
而把翠鸟的蓝色羽毛固定在饰品上的工艺,叫做点翠。
翠,便是翠鸟之羽。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形状、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上去,做成各种首饰器物。
(图源网络)点翠的难度很高,做出来的饰品也很漂亮,但这却是一种残忍的美。
02这是一只漂亮的白胸翡翠,属于翠鸟的一种,它栖息在河流旁边。
(图源网络)它性格活泼,喜欢喧闹,平日里它喜欢去旷野逮点小虫子吃,有时候也会去池塘边抓条小鱼换换口味。
(图源网络)它身上的那抹蓝色,大概也就只有北宋王希孟的那幅《千里江山图》能够媲美了。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但它不知道,正是大自然馈赠给它的这抹蓝色,为它带来了杀身之祸。
今年3月份,深圳海关截获了222只内脏被掏空的鸟类尸体。
6月18日,经华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心鉴定,这批鸟类尸体是翠鸟科白胸翡翠的剥制标本。
(图源网络)和猎杀其他野生动物一样,猎杀翠鸟,也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私欲,大部分被猎杀的翠鸟,都会拿来做点翠。
点翠分为硬翠和软翠,硬翠是采用翠鸟比较大的羽毛,即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而软翠,就是采用翠鸟比较细小的羽毛制作出来的点翠首饰。
取用翠羽往往会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就算是活着的翠鸟,在被取过羽后也会很快死亡。
点翠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后来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到达了顶峰,因为制作工艺太过残忍,也因为翠鸟的数量下降得厉害,清末明初,点翠这项工艺由烧蓝工艺取代。
故宫十大藏品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汴京故都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
现在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平复帖》平复帖【《平复帖》描述】《平复帖》其实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
《平复帖》共9行84字,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
3,《梅鹊图》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
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4,《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5,《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
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查看文章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2009-11-14 06:57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汴京故都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古代宝贝的分级
古代宝贝的分级一、一级宝贝:国宝级珍品国宝级珍品是指那些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宝贝,它们是国家宝藏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传承。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中国的古代王朝,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然保存完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二、二级宝贝:皇家收藏皇家收藏是指那些曾经被古代皇室收藏并视为珍宝的宝贝,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皇宫和宫廷,代表着古代王朝的权力和荣耀。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皇室的典故和传说。
三、三级宝贝:名家手笔名家手笔是指那些由古代名家创作或亲自题写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文人墨客和名家大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榜样。
四、四级宝贝:古代文物古代文物是指那些古代人类创造的物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织锦、瓷器等等。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的遗址和墓葬,它们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展现了古代的艺术和技术水平。
它们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五、五级宝贝:古代工艺品古代工艺品是指那些由古代工匠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包括木雕、石雕、铜镏金、漆器、玛瑙雕刻等等。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的宫廷和寺庙,它们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它们是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
六、六级宝贝:古代书籍古代书籍是指那些古代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著作和科学著作等等。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的藏书楼和私人收藏,它们是古代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承载着古代智慧的火种,对后世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七、七级宝贝:古代器物古代器物是指那些古代人类用来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器具,包括生活用具、农具、武器、乐器等等。
这些宝贝大多数来自于古代的居民和农民,它们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民俗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古代宝贝的分级,每个级别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什么故宫里的宝贝永远是笔糊涂账
疑人 ,但对 于丢失文物并没有透
窃勾当 ,到 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牧 民们 想 多 养 几 只羊 增 加 个 人 收 露 更 多信 息 ,只是 表 示 部 分 展 品
这些 “ 门 ” 中 ,有 不 少 是 网 友 先 最 后 在 人 们 的 质 疑 中不 了 了之 ,
承认 的 。
盗 的外 八 庙 文 物 管 理 处保 卫 部 主 任 获 判 死刑 。 此 案被 盗 文 物之 多 , 规 格 之 高 为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罕
爆 料 ,然 后 倒 逼故 宫不 得 不 对 外 对 于 损 坏 文 物 的 工作 人 员 ,故 宫 见 ,案 情 错 综 诡 异 ,被 视 为 中 国
数珍宝典籍也都灰飞烟灭 。
但 这 场 大 火 对 故 宫 宝 贝们 命
也 面 临 同样 的 “ 公 地悲 剧 ”风 险 。 宫 后 来 曝 出 的各 种 “ 门 ” 更 是增 根 据 资 料 显 示 ,新 中 国成 立 加 了 人 们 对 故 宫 文 物 安 全 的 担
运 的影响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故 以来 ,北 京 警 方 有 记 载 的 故 宫 失 心 。
溥仪打算 整肃 内宫 ,清点一下库 量 不 断增 加 ,土地 开 始 失 去 自我 把 式 告 知 是 假 的 后 ,顺 手 就将 文
房 的宝 贝 ,然 而计 划还 未实 施 , 养 护 能 力 。最 后 , “ 公地 悲剧” 物 扔进 了垃 圾桶 。 藏 有 无 数 珍 宝 的 建福 宫就 突然 起 就 上 演 了一 一 草 场 持续 退 化 ,最
【大收藏家】清初鉴藏大家梁清标的稀世珍品
【大收藏家】清初鉴藏大家梁清标的稀世珍品在河北省正定县东郊有一个村子叫诸福屯,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故里。
其曾祖梁梦龙(?—1591年),字乾吉,号鸣泉,明嘉靖三十二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
为官颇享清名,人称“梁阁老”。
崇祯末,追谥“贞敏”。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
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明妃出塞图》宋宫素然,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梁清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鉴赏家、收藏家,他的藏品多为稀世之珍。
若以收藏质量而论,梁清标可居历代收藏家之首。
清高宗《实录》中说“蕉林书屋”“蓄古书数十万卷”,号称藏书七万卷的著名宁波“天一阁”,藏书不过是“蕉林书屋”的零头。
“蕉林书屋”还曾藏有极其珍贵的名贵字画。
其中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唐寅的《云山图》、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孙位的《高逸图》、顾痃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明妃出塞图》局部1名帖有东晋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张金介奴本),唐诗仙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等,自晋、唐、五代至两宋、元、明的名家墨迹,在这里均可找到。
康熙、乾隆多次到正定,在拜佛之余顺带赏宝。
在梁清标去世后,其一生潜心搜集的藏品流失殆尽。
现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中,涉及古代书画藏品的,几乎都有梁氏“蕉林书屋”的旧藏。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南宋女画家宫素然所画《明妃出塞图》钤有印章“棠村”、“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可见为其旧藏。
《明妃出塞图》已于清咸、同间流入日本,为京都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
《明妃出塞图》局部2梁清标算得上是明末清初最土豪的书画收藏家了,官也是做到一品之高,但在历史面前总觉得他是个“无用之人”。
红楼梦里价值连城的10大奇珍异宝
红楼梦里价值连城的10大奇珍异宝作者:情情红楼梦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它的内容涉及极为广泛。
因为小说写的是贵族,这贵族又是皇亲国戚,里面的奇珍异宝也就不胜计数了,今天主要是挑十大典型的红楼珍玩来跟大家分享。
大家对妙玉的珍玩应该都很熟悉,我们暂且挑最珍贵的一个与大家鉴赏一番。
没错,它就是瓣爮斝,然而,这么一件看中的东西,它却只能排在……。
第十:瓣匏斝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贾母见了老人,兴致大发,于是带着刘姥姥四处参观,在栊翠庵的时候,妙玉因不喜姥姥这个乡下人,于是将黛玉,宝钗带进屋中喝体己茶,这里我们只讲苗圩给宝钗喝的那个杯子,杯子旁边有一耳,镌着“瓣匏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晋王恺乃皇亲国戚,一代巨富。
他最著名的事迹便是与石崇斗富。
虽然屡屡败给石崇,但是他毕竟也是一代“高富帅”,那他手中拥有的东西自然都是价值连城的。
再看苏轼见于密府,禁中秘府珍藏之物,苏轼却见之,可见其富贵珍稀才能入了苏轼的法眼。
最主要的是它经过苏轼之手,更有文化价值。
天价指数☆☆☆重要指数☆☆收藏指数☆☆☆珍爱指数☆☆第九:海棠春睡图在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在沉香亭,召唤太真妃的时候,当时酒醉未醒来,便让大力士扶她来了只见“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
于是明皇大笑:“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在这个典故流传后,苏东坡写了一首《海棠》诗。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只恐夜深花睡去”,因为书中黛玉嘲笑湘云说,“只恐石凉花睡去”,那么在这里就是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多次出现“海棠春睡”的典故,再有第十七回,写怡红院题匾额,一客日“祟光泛彩”;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日“红妆夜未眠”等等。
那么言归正传,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
那么书中所讲的海棠春睡图,应该就是出自唐伯虎之手。
年代越久远的东西,其价值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多册记得全是人名却沉清朝最珍贵的藏品清玉碟那就是一部清史啊□文/本报记者/郭平正在省档案馆展出的满文清玉牒核心提示本报3月19日19版《有些神秘的敬典阁》引起读者关注,特别是其中有关玉牒的报道,更是让一些读者兴趣大增:皇上的家谱咋叫玉牒?皇室家谱是什么样的?清朝的皇室家谱怎么非得藏在盛京一份?为什么还得专门建个独门独院的敬典阁用于存放清玉牒?清玉牒价值在哪里呢?带着这一串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档案馆清朝档案研究专家。
专家说,那一串串人名,就是一部清史啊!记者还带回一个消息:目前,清玉牒全真仿制品正在省档案馆展出。
大版本清玉牒每页能铺满一张八仙桌当代中国人对于家谱的记忆多是模糊的,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见过自己家族的家谱。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说:“家谱是关于祖宗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与等闲物品放在一起的杂物,要找个妥善的地方,好好保管起来的。
”清朝将清玉牒尊藏在沈阳故宫敬典阁里,这个理儿同普通百姓的想法是一样的。
然而保管的地方也只是说明清玉牒,也就是爱新觉罗家庭宗谱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而已。
在省档案馆迁到位于沈阳浑南的新址后,他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清代皇室档案展”,里面特别陈列了清玉牒的全真仿制展品。
省档案馆清朝档案研究专家张虹告诉记者,如果把清玉牒看成是书籍,那么其制作应该是纸制品当中的极品。
清玉牒的尺寸有两种,从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开始,清玉牒采用的是大尺寸版本,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这样的尺码,如果打开来,可以将一个1米见方的八仙桌铺满。
到了道光年间,一方面国力日下,另一方面爱新觉罗家族人口大幅增长,受其影响,当时编订玉牒时采用了略小的尺寸,但是长也有50厘米,宽在30厘米左右,即使是后来的缩小版,其规格也远远大于普通书籍。
玉牒用纸非常讲究,全部采用顶级宣纸,玉牒的封面使用绫绢,早期完全采用纸捻装订,后期的玉牒才见有使用麻线的,不管多厚都独立成册,牒册装帧非常精美,这种制作本身就没有想让很多人去随意翻看的。
当然,玉牒书写也非同小可。
当时,皇帝选派心腹大臣,精心挑选书法高人手工抄写完成。
人们在影视剧中比较熟悉的乾隆时期重臣张廷玉,就曾受命编修玉牒。
佟悦说:“玉牒的史料价值也许只有专家才体会得到,但普通百姓也可以这样算笔账:当代有点名气的书法家一幅字得卖上几千元,清玉牒任何一页如果装裱起来,以它的纸质和书法、制作,按现在行情,少说也得3万元一幅,1000多册清玉牒那是多少钱?说玉牒是无价之宝并不是空穴来风。
”每次编修完成都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玉牒编修者的功夫成就了其当下的价值,然而在清代,玉牒的地位要远高于现在。
在沈阳故宫,还有两件与玉牒有关的藏品——两个置放玉牒的彩亭。
其一为原件,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油漆斑驳,栏杆破损,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唯有那翘角飞檐的造型显示它曾经有过的不同寻常身份。
另一件是沈阳故宫博物院根据原件和史料记载制作的一个仿真品,精雕细刻的栏杆,醒目的黄色亭身,帮助人们回首久远的过去。
在清代,玉牒大体每10年编修一次,由皇帝亲自任命编修玉牒总裁大臣。
玉牒修成之后,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呈送给皇帝宣布告成。
《清实录》中记载了乾隆九年时的一次玉牒修成仪式。
在选定的日子,太和殿前摆开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朝廷里的王公、满汉文武大臣穿好朝服会齐等候。
这时候宗人府的官员从玉牒馆里捧出玉牒,将它安放在玉牒亭里面。
负责编修玉牒的总裁大臣和各位纂修官身着朝服面向玉牒亭行礼。
随后,由皇帝专用的黄伞盖引导,编修官员随行,玉牒亭由专人抬着经由大清门进入天安门,朝中的王公、文武大臣官员在沿途道路两侧跪着迎接。
彩亭被抬到太和殿前,由纂修官双手捧着玉牒送入中和殿,放在早已经准备好的黄色桌案上,总裁大臣和纂修官再次大礼参拜。
之后,身着礼服的乾隆皇帝出场,他恭恭敬敬看了看玉牒,进入太和殿坐上宝座。
这时,钟乐齐鸣,宣告玉牒正式告成。
在一系列君臣礼节中,礼部官员把彩亭抬到了乾清门前,等到玉牒由中和殿里捧出来后,再安放回彩亭里,然后经由太和门、协和门、东华门出,送至皇史在《清实录》中,我们也看到了记载玉牒运送到沈阳故宫时的盛况。
佟悦说:“玉牒在转运过程中用的是车马,但到了当时的沈阳城门外,就换作由人抬的彩亭了。
”未解之谜:神奇缺失88册清玉牒的好处是各个时代的人亲手记录,由皇帝本人来监工,准确性比较高,但是人都有时代局限性,皇帝也不例外,因此玉牒也给人留下不少谜团。
记者查看《清实录》,乾隆十七年有记载,“谕曰:宗人府王公等平日办事草率,毫不尽心,今失火焚毁玉牒,伊等之怠玩可知。
玉牒非寻常档案可比,著将该衙门王公等交部严察议奏。
”这一年份并不是编修玉牒的年份,那么焚毁的玉牒应该不是修订中的玉牒,记者特意向省档案馆查证,现存的玉牒也并没有着过火的痕迹,这不能不让人对“焚毁玉牒事件”产生好奇。
那么,现存清玉牒中缺失了哪一次的编修呢?据介绍,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的玉牒都缺少康熙五十四年的那次编修,也就是公元1715年的玉牒。
这一次编修存在的证据可以在《大清圣祖实录》和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1724年的玉牒谱序中找到,二者都明确提到康熙五十四年的玉牒。
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中一个重要故事情节就是乾隆生母的身世,现存的玉牒当中记载明确,乾隆生母为钮轱禄氏,出自满洲镶黄旗。
然而,对于乾隆的出身,在其执政期就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现代史学工作者更是在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中,找到了一则记载:“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
”而《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则这样记载:“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
”乾隆生母熹妃姓氏由“钱”变成了“钮祜禄”,“钱”无论是字数还是满语意思都与满语为“狼”的钮祜禄不搭边,所以基本排除笔误可能,那么后者极有可能是人为篡改,联系到清朝各代皇帝都有改实录的爱好,就不能责怪后人胡思乱想了。
再回到玉牒上,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在康熙五十四年那次玉牒编修当中,不仅他,包括他父亲能不能当上皇帝都是个未知数,所以那一次关于乾隆的履历记载应该是基本准确的。
两套共88册的清玉牒神秘消失了,若是从破案角度,起码在作案动机上,担心生母身份低微的乾隆有重大嫌疑。
即使抛开玉牒焚毁事件,就清宫档案中相互矛盾、遮遮掩掩的情况,人们也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里,出身与血统观念对人影响之深,连身居所谓“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概莫能外。
玉牒是我国历代皇室家谱的称谓,从唐代开始出现,宋代开始每10年编修一次,沿及明清。
省档案馆清朝档案研究专家张虹说,称皇室家谱为玉牒,是取皇帝子孙金质玉贵的意思。
摄/本报记者/宋澍关键词至今没有扫描版本问世让普通老百姓可以一睹藏身皇家大内、只有皇帝才能御览的清玉牒,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目前,在省档案馆,清玉牒正在展出。
当然,展出的是全真仿制品。
尽管如此,消息发布人还是用了诸如“世界规模最大家谱”、“首次”、“重达90公斤”等关键词。
单说家谱,清玉牒的书写格式与寻常人家的家谱没有根本性区别,这是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大量吸收汉文化的缘故。
清玉牒记述族人也是通过横格和竖格两种格式,其中横格玉牒主要记录的是爱新觉罗族人的辈分,横格的前后位置反映的是辈分高低。
竖格玉牒的文字量要更大一些,张虹告诉记者:“竖格记录的内容大体就像现代人的履历。
”当然所记内容与履历有所不同,其生日记录到出生时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辰八字全部记录在内,还记录他的生母、婚姻情况、诰封(官职),如果已经去世,还包括去世的时间。
为了区别生者和亡者,清玉牒对编修时的生者用红颜色字体来记录,去世的人才用黑色字体记录。
与普通家庭的家谱是在原有版本上增加新的内容不同,清玉牒的每一次修订都是从头开始。
清玉牒自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首次编修,至1921年民国时期最后一次编修,共编修28次。
每次按22个名目编修,满汉两个文本,共形成44册,而原有版本保持不动,以前已经记录的内容大部分重新抄写,这是清玉牒现存数量达1100多册的重要原因。
这当中,不同时期清玉牒记录的差异,也间接地反映出各代清朝皇帝对于族人的态度。
与《四库全书》不同,清玉牒至今还没有扫描版本问世。
张虹说:“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遇到两个困难,一是目前还没有像玉牒这么大的扫描仪器可使用;另一方面,社会除了专业人士,也没有谁对这些印着名字的书籍有兴趣。
”此外,社会上还有《爱新觉罗宗谱》供后代族人查阅,玉牒的阅读需要进一步降低。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有志之士由于查看清玉牒成为可能,写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在其社会现象分析、人口问题、修订史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比如,人们常说的黄带子、红带子的来由,在清玉牒中就看得很清楚了。
清代皇族按照血缘的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
以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宗室,腰间以黄金带为标志,俗称“黄带子”,这些爱新觉罗族人在玉牒中用黄色封面的册子记录;以塔克世的伯叔兄弟为旁支,称觉罗,满语里有“远支”的意思,腰间以红带子为标志,俗称“红带子”,在玉牒中用红色封面的册子记录。
红册和包皮。
玉蝶记载亲族恩怨多尔衮曾被开除“族籍”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宫廷当中最激烈的斗争并非如穿越小说描述的那样是后宫嫔妃们的争宠,真正激烈的宫廷争斗还是关于皇权的归处,而且多数发生在兄弟、叔侄等血亲之间,与争宠相比,争斗也更为血腥和暴力。
清入关前,从无传位遗诏当上皇帝的皇太极开始,这种激烈的斗争直到乾隆以后才逐渐减弱,爱新觉罗亲族之间的恩怨在玉牒中也有所反映,典型表现就是“不入玉牒”。
张虹说:“在每次清玉牒编修的序言中,都有关于哪些犯罪族人不入玉牒的说明,《清实录》中对这些情况也有很多记述。
”早期不入玉牒的代表人物就是多尔衮,这位为清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宗室,生前和死后境遇天壤之别,而且由于他本身又是清宫三大疑案之一“庄妃下嫁”的男主角,所以在清史中也是重要传奇人物之一。
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死后不仅被剥夺亲王封号,甚至被掘坟扬灰。
所以在早期清玉牒中,努尔哈赤第十三子与第十五子紧密相连,压根就不提有第十四子。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恢复亲王称号和宗室身份后,才在乾隆五十二年以后的玉牒中重新出现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佟悦说:“我们查看了‘庄妃下嫁’的消息主要流传者,多是反清复明人士,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不排除当时明人在故意泼黑清统治者。
”散布“庄妃下嫁”的代表人物是反清人士张煌言,他在反清斗争中一口气写了10首诗对清宫这段悬案进行冷嘲热讽。
现在找到事实真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不过翻看史料,多尔衮戎马一生的最大受益者是顺治,然而,他对这位亲叔叔的恨实在耐人寻味,给弄清真相增加了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