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
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 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 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 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 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 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 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 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 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注] ①平阿:地名。②余子:官名。③高唐:地名。④ 孤:官名。
①关键词语: 去、可以、归 调整句式: 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济、患、离、从、反 调整句式: 君子济人于患(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防范之(二)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 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 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 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 从而谢之,终不顾。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录、删、增、换、调、变
1、"录",就是保留。

凡是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时可都可以照原文抄录,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仅有语法作用而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增",就是增加。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翻译出来的内容更加通顺明确。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例如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的一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以更好的符合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解析:①重点是把“是”“岁”“雨”“阳”“有”等词 解 释 为 “ 这 ”“ 年 ”“ 下 雨 ”“ 南 面 ”“ 丰 ” 。 ② 重 点 是 把 “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
答案:①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 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②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 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二、运用 字诀,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通过从 3 处着眼,找到了命题点后,接下来就是动手翻 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 时,注意运用“6 字诀”,防范“6 失误”。
6 字诀之(一)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 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 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 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人不是能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6 字诀之(二)

“换”:①将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 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 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替换法)
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
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 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 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 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 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 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 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 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 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详解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原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初高中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初高中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初高中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原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国乎?
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 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比喻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 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2019/9/8
34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
他托付了。 婉指长辈去世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宾语前置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 惑。
2019/9/8
38
6、注意固定句式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1年高考 翻译题)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019/9/8
39
七、注意点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
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 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 不堪。
信: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 遗漏、不增译。
达:现就代是汉畅语达的,表即达译要文求明和白习晓惯畅,,无符语合病。
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2019/9/8
2
“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
直译
“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
“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
2019/9/8
添加宾语 24
例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加上宾语:肉
加上宾语:骨头
2019/9/8
25
缺少一句话
例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不至)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 妻儿 来到 与世隔绝 乡邻们 这个 的地方。
留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 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照录不翻译。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东晋 太元 武陵 以捕鱼为生。 年间, 有个人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不需再译。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非常惊讶,问他是从 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 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酒杀鸡做饭, 殷勤款待渔人。
调 对文言文中愚公移山》)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此为一谓语前置句,“甚矣”是谓 语,“汝之不惠”为主语。
----再见!
删 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 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是靠勇气的。 发语词“夫”, 没有实在意义, 翻译时删掉。
补 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 当地补充出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对 、换 、留、删 ..............字字落实 补、调 .............................句句通顺
对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土地 平坦宽广,房屋 整整齐齐。
换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的词换成今义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一、文言文翻译三原则:“信”“达”“雅”
“信”: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通顺畅达,字通句顺。 “雅”:典雅优美,自然得体。

六字诀文言文翻译

六字诀文言文翻译

六字诀者,乃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也。

此法以“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调和气血,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

一、嘘:嘘字诀,发音为“xū”。

嘘者,嘘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清气,呼气时意想排出浊气。

嘘字诀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之功。

二、呵:呵字诀,发音为“hē”。

呵者,呵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真气,呼气时意想排出邪气。

呵字诀有清热降火、润肺养阴之效。

三、呼:呼字诀,发音为“hū”。

呼者,呼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丹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外。

呼字诀有健脾和胃、强腰固肾之效。

四、呬:呬字诀,发音为“sì”。

呬者,呷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天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废气。

呬字诀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效。

五、吹:吹字诀,发音为“chuī”。

吹者,吹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元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杂质。

吹字诀有调和脾胃、清热解毒之效。

六、嘻:嘻字诀,发音为“xī”。

嘻者,嘻笑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和气,呼气时意想排出病气。

嘻字诀有调和阴阳、强心益肺之效。

六字诀修炼之法,需遵循以下原则:1. 意守丹田:修炼时,意念集中在丹田(位于腹部),以调和气血。

2. 吐故纳新:修炼时,注意呼吸吐纳,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3. 意守六字:修炼时,依次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以调和气血。

4. 持之以恒:修炼六字诀需长期坚持,方能收到显著效果。

六字诀修炼之功效,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调和气血:通过呼吸吐纳,调和人体气血,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2. 清热解毒:六字诀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消除体内热毒。

3. 润肺养阴:六字诀可滋润肺脏,养阴生津。

4. 健脾和胃:六字诀有助于调和脾胃,增进食欲。

5. 强腰固肾:六字诀可强化腰部肌肉,固肾强身。

6. 延年益寿:长期修炼六字诀,可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六字诀作为我国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课文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课文

【原文】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增、删、调、换、补、移。

【翻译】翻译文言文,有六字诀要记牢:增、删、调、换、补、移。

【增】增,即增加。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增加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这里将“子”字译为“孔子”,因为现代汉语中直接称呼孔子。

【删】删,即删除。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意义,翻译时可以省略。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这里将“焉”字省略,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无实际意义。

【调】调,即调整。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这里将“吾日三省吾身”调整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换】换,即替换。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现代汉语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翻译时可以替换。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为:“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这里将“故”字替换为“旧”,使句子更易于理解。

【补】补,即补充。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因为省略而不够完整,翻译时需要补充省略的部分。

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为:“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这里将省略的“之”字补充,使句子完整。

【移】移,即移动。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可以将某些成分移动位置,使句子更通顺。

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为:“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pdf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pdf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古文翻译太难?翻译六字诀搞定!
主要有以下6个:对、增、删、移、留、换。

1、对,即对译法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词进行对译。

如:“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
2、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如:“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我”是“我国”,也就是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3、删,即删减法
对于一些无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可以删去。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中的“夫”发语词,不用翻译;“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也不用翻译。

4、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文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如: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5、留,即保留法
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都不需要翻译。

6、换,即替换法
用汉语中有的去替换。

文言文翻译六字决

文言文翻译六字决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奥妙深藏,译之不易。

欲窥文言奥秘,须得良法。

今吾人特以六字决,揭示文言文翻译之道,俾学者得以借鉴,共赏古人之智慧。

一、读“读”者,首要之事也。

欲译文言文,必先读之。

读之非但求通文意,更需品其韵味。

观其字词,考其出处,悟其修辞,方能入其堂奥。

读时宜缓,宜细,宜深思,使文言文之精神深入人心。

二、解“解”者,解其字词,明其意也。

文言文之字词,往往具有多义,需细加揣摩。

解字词之法,有二:一曰直解,即依字面意义解之;二曰引申,即根据上下文,推敲字词之深层含义。

解字词时,需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以免误解。

三、析“析”者,分析文法,理清脉络也。

文言文之文法,与今文不同,需仔细分析。

析文法之法,有四:一曰句式,二曰词性,三曰修辞,四曰结构。

句式有判断、疑问、感叹等,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修辞有比喻、夸张、对仗等,结构有总分、并列、递进等。

析文法时,要把握文言文之特点,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四、译“译”者,翻译也。

翻译文言文,需将古人之言,转化为今人之语。

译之法,有四:一曰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二曰意译,即根据文意,进行适当发挥;三曰意译与直译相结合;四曰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之韵味,同时使今人易于理解。

五、校“校”者,校对也。

翻译文言文,易出错,故需校对。

校对之法,有二:一曰校对字词,确保无错别字;二曰校对文意,确保译文通顺。

校对时,要反复推敲,力求译文准确无误。

六、悟“悟”者,领悟也。

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长期积累。

悟之法,有四:一曰积累,多读多译,方能熟能生巧;二曰总结,总结经验,提炼技巧;三曰借鉴,借鉴前人之法,博采众长;四曰创新,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风格。

悟之深,则译之妙。

总之,文言文翻译六字决,读、解、析、译、校、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学者若能熟记此六字决,并付诸实践,必能在文言文翻译之路上,渐入佳境,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是:留、换、补、删、调、变。

具体解释如下: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

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或补出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用现代语的表达方式补齐。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之”、“者”、“也”、“以”等。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一是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小试身手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翻译画线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答案: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2.翻译画线句子。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答案:毛病不必等待别人指出来,经常写作就能感觉出来。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3.翻译画线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答案:他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三、综合训练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书外,无迹可间。

后以其性俭家富,(刘庆孙)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1.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冀其有吝(希望)(2)庾时颓然已醉(当时)(3)徐答云(慢慢地)(4)度君子之心(猜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于时人士多为^所构为坻,为屿,为嵁,为岩B.于是乃服乃记之而去C.庾时颓然厂已醉欣然起行D.以头就穿取以其境过清3.翻译画线的句子。

下官家故可有两三千万,随公所取。

答案:下官家原来大约有两三千万,随您取多少。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夫文言文,古之遗音,其言简而意赅,其义深而含蓄。

然今之人,多不识古文,欲读古人之作,实难其途。

故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者,以助学者之途,俾古文可通,义理可明。

一、解解者,解其词义也。

文言文之词,往往有古义,非今人所常用。

故学者须先解其词,明其义。

如“蚤”字,古义为“早晨”,今义为“蚊子”,若不解古义,则易误解。

二、析析者,析其句法也。

文言文之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学者需析其句法,辨其主谓宾,明其修饰限制。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析之,可知“学而”为状语,修饰“时习之”,主语为“孔子”,谓语为“曰”。

三、通通者,通其语境也。

文言文之文,非孤立之词,必有语境。

学者需通其语境,明其背景,方能准确理解。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通其语境,可知诗人以马蹄疾快,一日之内游尽长安美景,表达得意之情。

四、译译者,译其文意也。

文言文之文,义理深邃,需译其意,使今人易解。

译之,须忠实原文,不失其义。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为:“逝去的人如同流水,不分昼夜。

”既忠实原文,又易解其意。

五、校校者,校其正误也。

文言文翻译,往往有误,学者需校之,辨其正误。

如“吾日三省吾身。

”若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则误矣。

应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六、悟悟者,悟其精神也。

文言文之文,蕴含着古人之精神,学者需悟之,得其精髓。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悟之,可知古人注重学习,谦虚好学。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即“解、析、通、译、校、悟”。

学者若能遵循此诀,则可渐入古文之门,领略古人之风采,感悟古人之精神。

然古文之学,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

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

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①语境意识。

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②分点意识。

主要指每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句子的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去落实。

①“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②“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③“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三个要求。

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必须从总体上把握的三个方面。

那么,如何把它们落实在具体句子的翻译上呢?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八字法”。

即“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个字,其中“留、删、分、换”是针对字词的,“调、合、套、补”是针对句式的。

1、留(原词保留):保留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法完全相同的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如: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解析】句中划横线的词在翻译是均可保留。

2、删(删除省略):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嗟乎)、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等均可略去不译。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也”表判断语气,不译。

译文:作战, 靠的是勇气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解析】这里的“之”作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作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二者均无实在意义,也应删去。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解析】这里的“出入”是偏义复词,只要保留“入”而要删去“出”。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④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徐文长传》)【解析】这里的“既已”是同义复词,只要把其中的“既”或“已”翻译成“已经”就可以了。

译文;文长(人名)已经在官道上不得志。

3、分(语意分承):有些句子中特殊的部分,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

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解释。

如: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邹忌)早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②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书博鸡者事》)【解析】“诬去贤使君”应该翻译成两句话。

“诬陷贤能的使君”,“使他罢官离开”。

译文:那些土豪依仗他们的钱财,诬陷贤能的使君,使他罢官离开,袁州人失去了父母官。

4、换(古今词转换):换,就是把古文中的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汉语一般由单个汉字构成语素,而现代汉语一般由两个汉字构成语素),把古代汉语换成现代汉语,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把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语。

如:(1)单音词转换双音词这种翻译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最常用。

我们可以通过在原字上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组成一个现代汉语的词语。

而这个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组成的词语往往就是可以直接用于句子的翻译中。

如: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解析】划横线的词除了“学者”是古今异义,译为“求学的人”。

其它均可以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即可。

译为“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2)古今异义的转换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官员初上任)等;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用语,如“秋毫”(形容细小的事物)等;形象描绘的词语,如“乞骸骨”(告老还乡)等。

必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如:①上书乞骸骨。

(《张衡传》)【解析】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解析】“下车”这是古今异义,译为:官吏初到任。

译文: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

(3)通假字的转换如: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解析】“颁”通“斑”须发斑白。

(4)词类活用的转换如:①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解析】这里的“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眼示意;使眼色”。

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如:①沛公安在?(《鸿门宴》)【解析】这是宾语前置句。

划横线部分应按“在安”的语序来翻译。

译文:沛公在哪里呢?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解析】这是定语后置句,划横线部分应按“知其事之宾客”的语序来翻译。

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给他送行。

③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工之侨献琴》)【解析】句中划线部分是谓语前置句,这句应译为“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译文: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④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

划线部分应按“于晋无礼”的语序翻译。

译文:因为郑国对晋侯无礼。

6、合(繁笔简合):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如: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解析】:整句可意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套(固定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如: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恐怕……吧”,可以套用为:恐怕太晚了吧?译文:现在大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这样然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解析】“何……为”,译为“为什么……呢”译文:现在别人正好是刀和砧板,(而)我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解析】“得无……乎”:可以为:“该不会……吧”或“恐怕……吧”。

译文: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8、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如: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解析】补出省略为:具告(之)以事译文: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解析】划线句省略了古文中常用的介词“于”,应补充成“翱翔(于)蓬蒿之间。

”译为: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掉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我飞行的最高限度了。

我们所说的“留、删、分、换、调、合、套、补”八字法并非孤立的,在翻译具体句子时要灵活综合运用,力求使翻译规范,译句丰厚。

也不是涵盖了文言文翻译所必须注意的所有方面。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句出现互文现象,所以这里的“喜”、“悲”,既指“物”,也指“己”,翻译为“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