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提升03图表专题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提升03图表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f818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2.png)
专题提升(三)图表专题专题核心点拨题中往往会把一些要研究的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利用图、表、线进行的一种概括化的表述,我们称为生物学模型。
以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绘图能力等。
现归纳常见的坐标曲线图、定性定量表、结构模式图、过程示意图四种典型类型。
(1)正确识别教材图形、图表。
(2)正确理解图形中的各部分功能和生物学含义。
(3)学会从图形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并加以处理、分析,找出它们与生物学及某些原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图文转换。
专题分类突破类型一曲线图、柱形图【题型点悟】坐标曲线图题是将坐标曲线赋予生物学含义,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信息转换、分析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内容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该类型题有单曲线、双曲线等几种。
(1)认识图:关键是识轴、明点、析线。
①识轴:即明确坐标图中横、纵轴的含义,找出横、纵轴的关系,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明点:即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述的生物学意义。
③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
(2)分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找图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由此分析出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它们要揭示的问题。
(3)运用图:将图像解析为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用恰当、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图像的含义或判断所给描述的正确性。
【解题要点】“三看”(识线):一看坐标明确变量,二看曲线特殊点,三看曲线走势↓“二找”(析线):一找关键点的意义,二找曲线走势的意义↓“一联”(说线):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如图ZT3-1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ZT3-1A. 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答案] A[解析] 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b点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现图示中ab段的情况;cd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没有变化,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在一定强度,并不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之柱形图”解析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之柱形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b4d613c8d376eeafaa316a.png)
“减数分裂之柱形图”解析减数分裂历年是高考命题重点,常以图像、图表、曲线、数量变化分析形式出现,并与遗传规律、发育联系起来出题。
教与学中总是对教材的正常分裂过程情有独钟,熟知减数分裂中的图形信息转化是此节的重要应考内容,但我们对“柱形图的分析”往往会有太多的忽略,下面就此考点加以例析。
1.考查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图表分析例1 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解析由图A、D中d为0,故d肯定不是染色体或DNA,而是染色单体。
A表示染色体没有复制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无染色单体;B表示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D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DNA=1∶1,无染色单体。
由此得出b为DNA分子数,c为染色体数,d为染色单体数。
答案A思维警示(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连续分裂2次,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1次,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减半1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暂时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又减半,故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未变;DNA减半2次,第一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减半;第二次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着丝点分开而减半。
(2)若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时,其DNA分子数等于染色单体数,如果没有染色单体时,其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3)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最大为2N,DNA数最大为4N。
高考生物难点专项突破 柱状图类题目(解析版)
![高考生物难点专项突破 柱状图类题目(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4dfee3ce2f0066f533228e.png)
高考生物难点专项突破专题04 柱状图类题目专项突破(解析版)直方图是(柱状图)建立在数据表格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并根据每一组所分布的数据以柱的高度来表现。
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直方图包括:细胞和种子内物质的相对含量、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 数量、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生物量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涉及范围较广。
本专题将选取2015-2019年间各地高考典型真题,分析折线图的考察方向及解题思路。
【典例1】(2019 天津)囊鼠的体毛深色(D )对浅色(d )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 .与浅色岩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 .浅色岩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 、DdD .与浅色岩Q 区相比,浅色岩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 区和浅色岩Q 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 正确;浅色岩P 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 )=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 )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 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解题探究】解答关键是: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D、d的频率分别为P(D)、P(d),则基因型DD、Dd、dd的频率为:P(DD)=P(D)2,P(dd)=P(d)2,P(Dd)=2P(D)×P (d)。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https://img.taocdn.com/s3/m/c225c28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4.png)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1.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 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解析】参考①对于教师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据在间期合成物质的不同,又分为G1期(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DNA合成期)、G2期(RNA和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注意:DNA合成是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间期结束DNA含量加倍。
由题意可知,据DNA含量不同所分出的甲、乙、丙三组细胞处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乙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除复制DNA时期(S期);丙组中细胞中DNA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G2期及分裂期,而处分裂期则可能是分裂后期即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选项说法是对的。
由甲乙丙细胞数可以看出处于间期细胞多,推断出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正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看处在细胞周期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当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时,大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所以DNA含量为2C的甲组细胞数目应该是增加的。
答案选D。
参考②对于学生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完成DNA 的复制,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子细胞的形成。
在整个分裂期DNA 含量相对而言是加倍了,直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里为止意味着分裂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分裂间期。
生物必修一学习图表
![生物必修一学习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198bc43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7.png)
生物必修一学习图表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生物必修一研究阶段所需的图表。
通过使用图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学研究图表。
2.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图表2.1 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常用的图表类型,常用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
在生物学中,柱状图可以用于展示不同物种的数量、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等。
通过柱状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数据。
2.2 折线图折线图是另一种常见的图表类型,常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在生物学中,折线图可以用于展示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随条件变化的趋势等。
通过折线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他们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
2.3 饼状图饼状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比例的图表类型。
在生物学中,饼状图可以用于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有机分子元素的含量比例等。
通过饼状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2.4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于展示过程和步骤的图表类型。
在生物学中,流程图可以用于展示生物进化过程、生物代谢途径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通过流程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顺序,有助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3. 结论通过使用图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的知识点。
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和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图表类型。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善于运用图表分析和解释数据。
希望这份文档对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二图表分析题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二图表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4ff621ddccda38376bafab.png)
专题二曲线、柱形图和表格题一、解题方法及例析(一)曲线图题坐标曲线题实质就是借助曲线、折线或直线来分析解释生命活动中某些现象、原理和规律。
通常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解此类试题的一般方法:(1)先仔细阅读题干,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坐标曲线,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键,也就是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顶点、交叉点和终点).这些特殊的点各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3)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如每一曲线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曲线是怎样升降的?为什么升?为什么降?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的?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总结规律,做出解答。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明了“横轴”对“纵轴”的什么影响,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的语言。
【例1】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
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A.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D.蒸腾作用失水量,2[答案] C[解析] 设叶面积指数为6所对应的光合作用实际量变化曲线的点为A,所对应的干物质量变化曲线的点为B。
由图可知,达到A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增加。
OB段,干物质量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因呼吸作用不断加强,干物质量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下降。
因此,叶面积指数为6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时期。
(二)表格题表格类选择题中常见的表格图有两种,一种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数据的分析。
高三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及曲线图、柱状图的辨析专题
![高三生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及曲线图、柱状图的辨析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f57ea50b4e767f5bcfce69.png)
↓
染色单体
(1)图1中的乙代表 染色单体,丙代表
DN 。图2中的①代
表 染色体,③代表 DN。A
A
(2)图1可表示细胞进行 有丝分裂,图2可表示细胞进行 减数分裂。
四、细胞分裂图、曲线图、柱状图综合分析:
【例】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2N=4)某器官与细胞分裂相关图像,请回答:
(1)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有___①__④___,可发生基因重组的图有___④_____。
(2)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为
分裂间期DNA的复制
裂图像可处于图2的CD段细胞有_______①___②__④______。
,图1分
(3)图3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减_ 数_分___裂__,如图2的分裂方式和图3相同,则图3染色体 数目可处于图2CD段的有__B___C__。
【例】(2015·湖南四校联考)如图为果蝇体 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值H(H=染色体数/ 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 好结束。回答有关问题:
模型变式:
1、如果表示有丝分裂请分析图乙、丙各时期分别表示什么? 2、如果表示减数分裂请分析图乙、丙各时期分别表示什么? 3、若图乙为减数分裂,请在该图上构建对应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
的曲线模型?
三、细胞分裂过程中柱状图的分析:
【例】下图1和2分别表示某生物(2N=4)体内不同细胞的两种分裂方式中,处 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有丝
前(散乱)
中(排队)
后(均分)
【例】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作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
MⅠ后
有后
MⅡ后
①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
突破高中生物必考题型:题型3 柱形图解类
![突破高中生物必考题型:题型3 柱形图解类](https://img.taocdn.com/s3/m/2fb8b62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突破高中生物必考题型题型3 柱形图解类将相关实验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化呈现,用于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
完成两个信息转化是解题的关键:①图形→文字:将图形用生物学语言描述。
②柱状图→坐标图:若将柱状图中的“柱状”理解为“直线”,则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1.(2021·江西上饶调研)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空白部分代表海水中的各种离子浓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和Cl-进入法囊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K+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法囊藻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的差异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D.法囊藻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导致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Na+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助扩散,Cl-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K+出细胞是顺浓度,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法囊藻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的差异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法囊藻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导致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具有选择性,D正确。
2.(2021·陕西省部分学校摸底测试)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溶液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棉花的主根和侧根对NAA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B.NAA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C.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D.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甲组(空白对照组)相比,乙组(NAA处理组)棉花的主根长度减小,单株侧根数目增多,可知棉花的主根和侧根对NAA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由图可知,NAA处理能减小主根长度,增加单株侧根的数目,故NAA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处理能增加主根长度,减少单株侧根的数目,说明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B正确:从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但从题中信息无法得知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C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NAA可促进单株侧根数目的增多,且加入KT以后NAA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正确。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数据类柱状图类试题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数据类柱状图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0b996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a.png)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题型四表格数据类、柱状图类试题1.下图表示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生根的影响,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相同NAA浓度下,金露梅插条上长出的各级根数量存在差异;实验中NAA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NAA处理的插条各级根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多,说明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因此A正确。
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 A.Na+B.CO2C.胰岛素D.K+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知,细胞内K+浓度较高,细胞外Na+浓度较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2)坐标柱形图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项练(2)坐标柱形图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c4e53f46527d3240ce0f2.png)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型专项练(二)题型二坐标柱形图类(20分钟,50分)1.(6分)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每个细胞中核DNA含量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2)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原因:加倍为DNA复制,减半为着丝点分裂。
【解析】选C。
由题可知,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连续增殖,B组细胞中核DNA含量在2~4之间,说明其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应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图1中C组细胞核DNA含量为4,为DNA已经完成复制的细胞,直到细胞分裂后期结束,应结束于丁~戊之间,B项正确;图2中细胞的核DNA含量为1、2、4,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对应于图3的乙~丙段,C项不正确;图2中,D组细胞表示DNA含量减半的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与体细胞相同),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D项正确。
2.(6分)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
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图表的学法指导
![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图表的学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481706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图表的学法指导生物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验和观察的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图表也非常重要。
正确地掌握如何阅读、解读和分析图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图表进行学法指导。
一、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常见的图表类型,用于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的比较。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柱状图一般用于表示不同物种的特征和数据。
学生在阅读柱状图时,应该先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不同物种或类别,纵坐标表示数据量。
然后,可以根据柱状图的高度和颜色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差异。
例如,教材中有一张柱状图表示不同细胞类型的数量。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柱子之间的高度,了解不同细胞类型的数量差异。
同时,也要注意柱子的颜色,如果不同颜色的柱子代表不同实验或方法的结果,就应该在阅读时注明。
二、折线图学生在阅读折线图时,应该先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或因变量,纵坐标表示目标变量。
然后,可以通过连接折线上的点,了解目标变量随时间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三、饼图学生在阅读饼图时,应该先看图例和饼图之间的比例关系。
图例表示不同分类的名称和颜色对应关系,饼图则用圆形的面积表示各个分类所占比例。
观察不同分类的饼块时,可以根据它们的面积大小来比较它们的占比情况。
例如,教材中有一张饼图表示某一地区不同花卉的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花卉的饼块面积,了解不同花卉在该地区中的比例大小。
同时,还可以根据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花卉,这样更容易理解饼图的含义。
四、热力图例如,教材中有一张热力图表示某个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了解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度大小。
高考化学:生物柱状图解题有技巧
![高考化学:生物柱状图解题有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a348df26edb6f1aff001fe3.png)
高考化学:生物柱状图解题有技巧柱状图是实验数据出现的一种常用方式,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关柱状图的试题也经常出现。
先生常会由于柱状图包括的信息比拟多找不准关键要素而无从下手,从而招致剖析进程变得复杂,剖析结果出现偏向。
其实,只需掌握了柱状图剖析的基本思绪,就能抓住柱状图剖析要素,化繁为简。
1,柱状图的特征柱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因变量的表达图形的统计报告图,柱状图包括的数据信息量通常相对较小。
中学阶段普通只会出现二维的柱状图,可以有多个自变量为x轴,也可以有多个因变量为y轴,这属于纵向陈列,柱状图亦可横向陈列,即自变量为y轴,因变量为x轴。
对柱形图的描画和剖析主要从不同处置或组别之间的差异性入手。
2,柱状图剖析步骤基于柱状图的特征,可以对柱状图剖析进程构成一定形式化,先生在明白了剖析思绪后便可快速展开剖析进程,准确地得出结论。
对柱状图剖析通常会依次遵照以下四个步骤:观察坐标轴。
首先明白坐标轴包括的信息及生物学含义,如坐标的起始数值、变化规律、单位等。
明白变量。
这一步要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当有多个变量时不要遗漏。
确定比拟对象。
在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后,要依据高中阶段实验的单一变量原那么和对照原那么确定比拟对象。
这一步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所以一定要确保比拟对象之间遵照单一变量原那么。
依据比拟对象出现的数据停止剖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数据剖析停止论述并得出结论。
这一步不只需求一定的生物知识,并对生物知识停止联络、综合及推理等处置,还需求一定的言语组织才干对结论停止准确表述。
3,实例剖析(2021年浙江高考试题)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分解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分解抑制剂惹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要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有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解析】此题一个因变量是茎长,自变量比拟多,结合题干和图形找出自变量区分是:光照时间、能否施用赤霉素、能否施用赤霉素分解抑制剂。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之图表信息专题解读专题二 表示蛋白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之图表信息专题解读专题二 表示蛋白](https://img.taocdn.com/s3/m/2d210d4f783e0912a2162a36.png)
一、表示蛋白质相关计算类试题的柱状图解读 [典型图示]
由氨基酸数 目和肽链条 数可确定该 蛋白质中含 有 124 个肽 键(氨基酸 数目-肽链 条数=肽键 数)
由R基上羧基数为15和羧基总 数为17,可确定该蛋白质中含 有条 2 肽链(羧基总数=R基 羧基数+肽链条数)
信 息 解 读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是 DNA和蛋白质 。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 是 RNA和蛋白质 。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基因表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 明确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此外 还要明确染色体、核糖体等结构的化学组成。
三、分泌蛋白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相关结构放
[解题技法]
审
一审设问中要求回答的“是什么”还是“为什
么”;二审图中所隐含的特定信息。
比
根据柱状数据图的实际情况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变化趋势以及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
联
将柱状数据图表中的信息与已知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导 致图表1数据变化的内在原因。
二、蛋白质与核酸关系的网络图示
[典型图示1]
a为 脱氧核苷酸 。
A为 DNA。
X为 N、P元素
信 息 解 读
甲是 DNA复制 。 乙是 转录 。 B为 RNA 。 丙是 翻译 。
C为 蛋白质 。 b为 核糖核苷酸 。 Y为 N 元素 c为 氨基酸。
பைடு நூலகம்
[典型图示2]
乙是 RNA 。 信 息 解 读
甲是 DNA 。
a是 核苷酸 。 b是 氨基酸 。 丙是 蛋白质 。
由氨基总数和肽链条数可 确定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 为 15 (氨基总数-肽链条 数=R基中的氨基数)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3)柱形图解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3)柱形图解类](https://img.taocdn.com/s3/m/c6951a2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8.png)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三)柱形图解类[模板概述]将相关实验数据以柱形图的形式直观化呈现,用于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
完成两个信息转化是解题的关键:①图形→文字:将图形用生物学语言描述出来。
②柱形图→坐标图:若将柱形图中的“柱形”理解为“直线”,则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所示:1.(2022·贵州贵阳高三模拟)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分别浸入6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01 mg·L-1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生长B.由实验结果可知,促进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1~10 mg·L-1之间C.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 mg·L-1还是10 mg·L-1,可将待测样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实验D.本实验中温度、处理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且适宜2.下列对柱形图的相关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B.若Y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d依次是N、O、H、CC.若Y表示初始浓度相同的不同离子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3.(2022·河北保定高三模拟)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衰老叶片中CAT 的活性明显下降。
研究者为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叶片衰老的影响,设置了60 kg·hm-2、180 kg·hm-2和300 kg·hm-2 3个播种量(分别用D1、D2、D3表示),每个播种量设0 kg·hm-2、90 kg·hm-2和180 kg·hm-2 3个施氮量(分别用N0、N1、N2表示),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生物柱状图题的导和练
![生物柱状图题的导和练](https://img.taocdn.com/s3/m/64674582d0d233d4b14e69f8.png)
C
A B C D
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 目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营养级 第 2时间段
D 营养 级 能 量 降低 .
镶寨 B D
1下 图中甲 ~丁为小 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 同时期的 .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和 D A分子数 的比例 图 , N 关
于 此 图 叙述 中错 误 的是
4 n 31 1 2 n 1 n D
一
(
)
囫 染色 体数
国 一 - D Af@ ̄ - 一 Ny - 一
菇 一
例 1 细胞增殖过程 中 D A含 量会发 生变化 。 N
、
餐察 D
D) d 为显性 , 抗 通过 测 定一 定数 量 细 胞 的 D A 含 量 , 分析 其 细 胞 但 例 2 已知玉米的高杆 ( 对矮杆( ) N 可
周 期 。根 据 细胞 D A 含 量 不 同 , 某 种 连 续 增 殖 的 病 ( 对 易感 病 () 显 性 , 制 上 述 两 对 性 状 的 基 N 将 R) r为 控
≮翟的相互转化 0 … 字与图形 ∞ 一 ,达 到提 高学 生的知识 迁移能
力和“ 文图” 互动 能力 。下面通过例题 的“ 和习题 导”
的 “ ” 达 到熟 练应 用 。 练 来
, ~
~
D A复制前时 ,大 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 ,所以 N D A含量为 2 N c的甲组细胞数 目应该 是增加的。
坐标与纵坐标表示 的意义。二是要弄清柱状 图所示 的含义 , 要抓住“ ” “ , 点 ” 点 、形” 使“ 定位准确 , 形 ” 使“
符合“ 柱状坐标图” 的画法 要求 。三是要分析 图示 中 各数量 不同的原 因 ,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揭示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1.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 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参考①对于教师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据在间期合成物质的不同,又分为G 1期(主要进行RNA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 期(DNA 合成期)、G 2期(RNA 和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注意:DNA 合成是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间期结束DNA 含量加倍。
由题意可知,据DNA 含量不同所分出的甲、乙、丙三组细胞处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乙组DNA 含量在2c 到4c 之间,说明细胞正除复制DNA 时期(S 期);丙组中细胞中DNA 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G 2期及分裂期,而处分裂期则可能是分裂后期即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 选项说法是对的。
由甲乙丙细胞数可以看出处于间期细胞多,推断出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正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看处在细胞周期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 当周期阻断在DNA 复制前时,大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所以DNA 含量为2C 的甲组细胞数目应该是增加的。
答案选D 。
参考 ② 对于学生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主要完成DNA 的复制,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子细胞的形成。
在整个分裂期DNA 含量相对而言是加倍了,直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里为止意味着分裂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分裂间期。
2.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 是染色体数,b 是染色单体数,c 是DNA 分子数,a 、b 、c 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乙、丙
【解析】B 本题以有丝分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的数目变化,综合考查图形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
由于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所以,只要存在染色单体,其数目就比染色体多一倍(甲图);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零(丙图)。
因此乙图错误,所以选B 。
3.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形成所需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基数
键数水数基数
键数水数
基数
键数
水数
基数
键数
水数
种类
- 2 -
【解析】C 每条短肽至少有一个氨基(不包括R 基上的氨基),共有9个短肽,因此这些短肽氨基总数的最小值为9个;一条肽链要形成9个短肽,需要断裂8个肽键,由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可知,形成这些短肽需要8个水分子水解;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因此肽键总数=51-9=42. 知识点提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②脱水缩合。
4.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
5.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的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分子数(无阴影)和染色体数(阴影)在 1 、 2 、 3 、 4 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其中可以表示着丝点分开、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是:
A
A .1、2
B .2、4
C .1、3
D .1、4
6.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
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7.(多选)下列各项中,可能出现右图结果的是ACD
A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15N 的DNA 分子放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 的DNA 分子与含14N 的DNA 分子之比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的比值 D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