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编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文学风格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接受过程(发生、发展、高潮)

文学批评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理论的基石)①从文学的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基石:文学活动论(人类学)

文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生产论(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

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新问题

当代性 20C批评的挑战

新方法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人类生活的性质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面理解(发生学、认识论)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a导致人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b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c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

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

尽情地展现,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

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柏拉图:(艺术最终是对理念的反应,对艺术

西方:模仿说存在的否定)

①世界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

忽视主观心灵在创作中的重要,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a文学的表现活动—艺术表现论

b福柯—作者缺席

二、文学活动构成②作者 c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a文学的创造活动

③作品 b20C西方文论中:(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2)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3)结构主义

a文学的接受活动(再创造)

b对文本意义的能动再创造 ex: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读者

c从“重视作者和作品读者”的转变

A姚斯(接受美学创始人) B伊瑟尔(隐含的读者)

弗雷泽《金枝》相似律

发生①巫术发生说接触律

评价

a评价:宗教产生晚于巫术,所以晚于艺术活动

②宗教发生说所以该说法不成立

b

a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三、文学活动的发展③游戏发生说 b席勒:“过剩精力”说(艺术作为人精力过剩的

发泄)

c评价

a原因 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减轻疲劳,

④劳动说发表意见和交流等)

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诗乐舞一体)

狩猎动作为舞

诗乐舞一体劳动号子为诗

劳动声音节奏为乐

A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生产劳动)发生时,起决定作用

发展时,起制约作用 B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发展 a有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的阶段

ex(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呈正比

ex(18C德国19C俄国,经济下滑但文艺上上升)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

文化含义

审美含义 +总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化的含义通行含义

a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b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文学与非文学(标准为)形象具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c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d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一般意识形态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表现目的:无功利与功利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话语及其五要素

话语蕴藉的蕴藉(名词解释)

文学蕴藉名词解释

两种典范形态(含蓄、含混)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此章无需重点掌握,学生大致浏览一遍即可了。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

一、

名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基础、独立性)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a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b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c是富于个性化的自由创造活动

文学与科学、宗教

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

二、 A两种解释有:自然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模仿说、为自然社会)

情感说(诗言志、艺术职责是表现心灵与情感于社会生活)客体 B真正客体为:特殊的社会生活(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统一)

C唯一源泉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D客体与科学的不同(是否具认识价值、是否可转化为具审美价值

的事物价值为原则)

A两种解释为:模仿者与创造者

主体旁观者与移情者

B真正主体为: a存在与艺术生活中的艺术生产者

b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c是具体的社会人

三、 A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B关系的特征:创造主体对客体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C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主体始终受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主体是客体的主体)(PS:文学创作所追求的主客体统一:是审美精神上的统一、是主体的审美

追求与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