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1: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

一、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

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三、艺术生产论

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这种理论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存在,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归根到底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最终的解释,这样就为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奥秘寻找到一个更宽阔的视野。

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二、女性主义诗学
肖瓦尔特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女权运动 女权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一种逆向的政
治化解读,旨在从女性经验的视角重新阅读过去的文学 经典,批判男性批评话语中被压抑、扭曲的女性意识。
"我们既是男性传统(我们的老师、教授、论文指导老师 和出版商)的女儿,这个传统要求我们保持理性、甘居 边缘并心存感激;又是新妇女运动的姐妹,这个运动产 生了另一种意识和责任,它要求我们抛弃故作姿态的女 性气质、虚伪的成功和学术讨论中反讽的面具。"
二、差异与混杂
斯皮瓦克
“实践型的女性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者”
霍米·巴巴
斯皮瓦克·《他者的世界》
案例分析
1、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简·爱的幸福是建立在阁楼上疯女人的不幸之上 2、寡妇殉身
霍米·巴巴
认为那些承担教化使命的文本结构,不是封闭的、统一的,而是 开放的、分裂的
“模拟是殖民性的定位过程,一种在被隔断的话语中跨类别的、 差异性的知识。通过差异和欲望的重复滑落,模拟破坏了自恋的权

———肖瓦尔特《走向女性主义诗学》
在《走向女性主义诗学》(1979)一文中,肖瓦尔特评析了欧文·豪
对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解读。原文
在欧文·豪的眼中,苏珊是一位颓废邋遢、逆来顺受、絮絮叨叨的女 人。

小说阅读知识结构图

小说阅读知识结构图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

一、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二、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

开端

发展

(一)故事情节

高潮

结局

{(尾声)

注:“序幕”和“尾声”可没有

(二)题型一:情节概括

1.情节概括常见设问形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①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

(1)理,理清小说结构{②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

第一步:梳理情节

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

(2)抓,抓住场面。(场面: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2.情节概括题答题方法(

3) 寻,寻找小说线索。线索: {

{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时间、空间

“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

(1)对事情的概括: {

第二步:答题模式{ (“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 (2)主人公角度叙述→ 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①基本模式: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1)传统小说模式{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3.知识拓展

③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 亨利式结尾)

①“延迟”式结构。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②生活的横断面。

{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2. 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照应、悬念、过渡、伏笔、铺垫、点题等等

(三)题型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文中写了×× 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1.情节作用题常见设问形式{(2) ××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分为哪四大类; 意识形态通常有哪些因素组成; 什么叫话语? 组成话语有哪些要素。 文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的反映包括哪两个方面? 什么叫文学的受动反映? 什么叫文学的能动反映?

二、文学与话语

例如,我们阅读:“落花人独立,微雨雁 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诗的叙说 者是说话人,读诗的人是受话人。这两句 诗就是文本。受话人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 就是沟通。而沟通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即 懂得语言的运用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这 就是语境。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乐的 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是无意义的。”

四、文学与反映
所谓文学的能动反映,是指文学在反映现 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文学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 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 普遍性,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六个“更”。 在具体的文学话语活动中,受动反映与能 动反映总是难以分开地融合着的。

本节知识点
三、文学与社会
1、文学话语的社会性作为意识形态的话语, 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文学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话语行为,例如吟 诗、作赋是文人的自我表现。但事实上,即 使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话语行为,也是为了要 和他人进行沟通,这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文 学家的话语决不是一种自言自语,而是“把 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听众 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像他一样体验到这些 感情。”(托尔斯泰语)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文学作品的体裁剧本: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p.26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p.28
内指性
文学话语层面心理蕴含性
阻拒性
主、客观的统一
文本层次文学形象层面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审美属性与审美者
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文化价值与阐释者
p.47文学接受与整体性
文体期待
期待视野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文学接受的发生审美动机
p. 49求知动机
接受动机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接受心境
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填空、对话与兴味
(15)文学接受的过程作品对象的异变
p.49异变的种类情感的异变
还原与异变思想观念的异变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及笔记目录
1.导论
性质实践性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艾布拉姆斯)

文学知识体系

文学知识体系

文学知识体系

1. 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演变,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和地域的文学作品。它探讨文学运动、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的背景、主题和风格。

2.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包括各种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征、结构和表现手法。研究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3.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它涉及解读作品的意义、主题、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并探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文学批评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

4.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影响和相互关系。它包括对跨国界的文学作品、文学运动和文学传统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5.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和阅读过程的研究。它探讨文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叙事学、符号学、修辞学等。文学理论提供了框架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

6. 作家和作品研究:对于具体的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是文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对作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其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7. 文化和语境:文学作品是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了解作品所处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对于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影响至关重要。

这只是文学知识体系的一个简要概述,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支和主题,如女性文学、后现代主义、儿童文学等。文学知识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扩展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涌现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理信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研究论文打下理论基础。 在《中国当代文学》之后开设。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 当代文学研究专题 32 第 6 学期 引发学生的深入探讨, 拓展学生批评与欣赏的视野和能力,培养和巩固专业兴趣, 提高发现和探索专业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文学》之后开设。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况、前沿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32 第 6 学期 成果和研究趋向,熟悉重要小说作品及其重要思想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小 说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提高发现和研究古代小说问题的能力。 在《美学原理》之后开设。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美学的历史与体系,培养学生解读 中国美学史 32 第 6 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意蕴的能力,是高年级学生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后的 提高课程,也是提高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必要课程。 在《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之后开设。使学生了解 乡土文学研究 32 第 6 学期 乡土文学的发展概况、前沿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熟悉重要乡土文学作品及其重 要思想艺术价值,培养乡土文学研究的兴趣。 在《美学原理》和《中国美学史》之后开设。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美学的历史与体 西方美学史 32 第 7 学期 系,培养学生解读西方文学作品审美意蕴的能力,是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外国文学 课程后的提高课程,也是提高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必要课程。 在《外国文学史》后开设。结合具体作家作品、文学流派,运用多维度与创新的 外国文学研究专题 32 第 7 学期 研究方法,重新阅读经典,重构文学与经典的评论新视角,,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 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解读和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经典的普遍意义与价值。 在《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外国文学史》后开设。 影视文学研究 32(16) 第 7 学期 把握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研究影视剧作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注重影视编剧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等;同时培养学生专业的审美直觉,独特的影视语言表达能力,能 写有思想质地的影视评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 题 语 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之后开设。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的文学前沿研究成 32 第 7 学期 果和研究趋向,拓展学生批评与欣赏的视野和能力,提高发现和探索专业问题的 能力,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32 第 3 学期 在《现代汉语》后开设。通过系统讲述和探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有关问题,使 学生掌握汉语词汇在其构成单位及结构组织各方面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 5 文学 课程群 语言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学 课程群 人文学院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1.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 2..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1.文学使绘画和音乐获得深刻的思想 2.绘画使文学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3.音乐使文学和绘画增强节奏感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呢? ①情感的诗意化 ②意义的深刻化 ③感受的个性化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①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额 ②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第一层意思是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陋习的 既定成见实现
文艺学(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研究文学艺术的学科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古今中外所有文学理论中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
西方文学的理论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观念论 作品论 创作论 接受论 源流论 ……
1.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 2..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1.文学使绘画和音乐获得深刻的思想 2.绘画使文学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3.音乐使文学和绘画增强节奏感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呢? ①情感的诗意化 ②意义的深刻化 ③感受的个性化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①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额 ②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第一层意思是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陋习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编导论

马克思主义⽂学理论与中国当代⽂学理论建设

⽂学作为活动

第⼆编⽂学活动⽂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学活动

⽂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产

第三编⽂学创造⽂学创造过程(发⽣、构思、物化)

⽂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学作品⽂学作品的⽂本层次和⽂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学风格

⽂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学消费与接受⽂学接受过程(发⽣、发展、⾼潮)

⽂学批评

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学理论的形态

⽂学哲学(⽂学理论的基⽯)①从⽂学的⾓度:⽂学创作-⽂学作品-⽂学接受过程⽂学⼼理学⽂学符号学

⽂学信息学

⽂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度:⽂学⽣产-作品价值⽣成-⽂学消费过程⽂学价值学

⽂学⽂化学

第⼆章马克思主义⽂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学理论建设

1.基⽯:⽂学活动论(⼈类学)

⽂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产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基本观念⽂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

⼆、中国当代⽂学理论建设新问题

当代性20C批评的挑战

新⽅法

第三章⽂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类⽣活的性质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理解(发⽣学、认识论)

⼀、活动与⽂学活动a导致⼈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活活动的美学意义b导致⼈的⾃觉能动的⽂学创造

文艺学分支图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文艺学分支图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 的普遍的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 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 其研究对象。 从上述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 规定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四要素”示 意图)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本章导航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什么是文学理论?对这个问题的完整的解答, 应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 格等三个方面进行。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 一个分支。

文学理论教程
文艺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文艺 学这个名称是建国以来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实 际上正确的名称应是“文学学” 。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 都叫“诗学”、“诗论” 。

文学理论教程
文艺学三分支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 个分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与沃伦对此曾 作过这样的描述:“在文学‘本体’的研究范围 内,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加以区 别显然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互 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 开的。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

翻开这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版的《文学理论》,我无比欣慰地发现,这本书不单有李欧梵的《总序(一)》,刘象愚的《总序(二)》,还有刘象愚用以代为本书译序的《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这么多伟大的前辈用密密麻麻的文字给我堵死了道路,我比当年呜呼他说不出话的鲁迅先生还要无语。我无意将上述三篇鸿文弄成压缩饼干,这不但是偷懒耍滑,而且一不小心还会硌着大家的牙。写推荐的意思无非两条:告诉大家这本书写了什么,以及告诉大家我为什么推荐,现在第一部分可以从简,第二部分可以从详,再加上从边边角角兜兜转转地提供一些补充资料和粗陋思考,倒是也能凑出一篇文章。只是这样的写法会让本人露怯露得更加严重,也罢,反正学问不扎实早晚都会见笑于大方之家。1984年,两个美国老头写的《文学理论》在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当时韦勒克已经81岁,另一位著者沃伦还有两年就将为学术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年此书发行数万册,是一本确凿无疑的畅销书,现在一本学术著作据说印三千本就能赚钱,能印到数万的几乎没有——当然,于丹和易中天那个本来就不叫学术著作,他们应该去和郭敬明或者郑渊洁去比。韦勒克拿到语文学博士学位的时候才23岁,我现在也23岁,连个硕士学位还没拿到,人比人得死,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又有学问又能赚钱,韦勒克简直就是一代学人的偶像和榜样。我推荐《文学理论》的动因之一,就是希望各位低年级的同学能把眼光从绩点上拉开,关注一些更为值得关注的东西。没听说过哪个人学问好不是因为他会写论文,有问题意识,而是因为他当年现汉考了99,这种事情传得越广就越丢人。毫无疑问,《文学理论》的畅销不是因为80年代的中国人都比较土或者爱赶时髦,我们现在又何尝不土不爱赶时髦,只不过评判的维度和关心的视域不再相同罢了。教育部曾经将《文学理论》列为中文系学生值得阅读的100本推荐书目之一,不少高校的中文系也将其用作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理论》足以称得上是我们所理解的“经典的教科书”,换言之就是用得久,用得广,因为用得好。不过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经典的教科书”,这或许是一种文字游戏,不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味到《文学理论》真正的价值所在。平常我们提到教科书,基本上想到的是教的内容,好的教科书在内容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全面细致,深入浅出,这一点《文学理论》完全过关,后面我再细说。不过在我看来,教科书不应该只教内容,还应该教方法,教科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告诉我们知识是什么,还应该告诉我们如何抵达这些结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推荐所有低年级同学好好研究一下韦勒克和沃伦的治学门径,从最基本的:什么叫注释,什么叫参考文献,怎样获取材料,到高级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文学批评不是单纯的文本解读,而是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文化语境等多种因 素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批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作品,既要作品的艺 术价值,也要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多重意义和 价值。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对文学理论和批评 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认识到文学批评不是单纯的文本解读,而是需要结合多种因 素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在这本书中,艾布拉姆斯提出了西方文学批评的四种理论,即摹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 这四种理论概括了西方文学批评的核心观点,为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艾 布拉姆斯还提出了批评的四种要素,即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这些要素为理解和分析文学作 品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艾布拉姆斯提出了著名的“四要素”理论,即作品、 世界、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批评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仅构成了文学的独特视角, 也为批评家提供了深入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基础。
艾布拉姆斯还将浪漫主义文论分为两种主要观念:一种是“镜”的观念,它把心灵比作外界事物 的反映者;另一种是“灯”的观念,它把心灵比作一种发光体。这两种观念在浪漫主义文论中互 相交织,共同塑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二,零度写作
1,“零度写作”:“零度的写作”,在巴尔特看来,是一 种不介入、不动心”的直陈式、新闻式写作;“一种白色 的、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一切束缚的写作”;也可以说 是“消除了一切语言的社会性和神话性”的非意识形态写 作。
这种写作达到了一种“不在的”风格。
第三节 巴尔特
2,“作家面对其新情境的方式,它是一种以沉默来存在的 方式”。(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02~103 页。)
第三节 巴尔特
2,当写作成为一种无外在功利目的、仅仅止于写作活动的 状态时,写作已没有了意图,“声音就会失去起因,作者 就会步入他自己的死亡”。([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
选》,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3,作者之死,读者之生 作者死亡是读者诞生的前提,而读者的诞生则意味着作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二,神话的双重结构
1,神话既属于语言,又属于言语
(1)语言是共时性系统,是语言结构不变的方面;具体说 出来的言语则是历时性的,是语言中变化着的方面。
(2)对于共时并存的结构要素来说,它们之间没有时间先 后关系,因此“语言在时间上属于可逆”;对于在时间 (历时)过程中存在的言语来说,它们是有时间的先后顺 序的,因此“言语在时间上则属于不可逆”。
概述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4.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PPT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4.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PPT

卡德摩斯杀 死凶龙
俄狄浦斯杀 死斯芬克斯
拉布达科斯(拉伊俄斯 的父亲)=瘸子 (?) 拉伊俄斯(俄狄浦斯的 父亲)=靠左脚站立(?)
俄狄浦斯=肿脚(?)
厄忒俄克勒斯杀死 其兄波吕尼刻斯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四,评价
1,列维-斯特劳斯不仅给以前混乱的东西标准了某种秩序, 而且还揭示了神话思想中的根本逻辑程式。这一方法无论 对分析人类文化现象,还是对于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思维的 结构,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一〕列维-斯特劳斯 1,列维-斯特劳斯 克罗德·列维-斯特劳斯 〔1908—2021,又译克洛德· 莱维-斯特劳斯〕是法国著名 的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美称。
著作有?忧郁的热带?,?神话的结构研究?,?结构人 类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四卷等。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第1-6行
第7-8行
外在的
第9-14行 内在的
经验的
神秘的
现实的
非现实的
超现实的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6,评价
〔1〕列维-斯特劳斯和雅各布森对这首诗歌的细致分析, 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这首诗中各种奇妙的对等关系,加深 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2〕但他们把大局部精力都放在寻找、说明诗歌中的对等 原那么的存在上,对于这些语音、句法对等所具有的意义 却往往是点到为止,缺乏更为充分的阐释,并且他们对于 对等原那么或二项对立关系的看法也显得有些机械。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ppt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ppt

一、小说神髓
1、时代背景:
① 明治社会文化双层结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绝对主义天皇制。
② 思潮态势:平民主义和国粹主义。
③ 启蒙文学功利性思想被否定,文学要求自律。
④ 文学改良作新体诗抄的刺激。
2、理论体系:
① 小说刷新论
➢ 以维氏美学为理论依据,提出真是文学唯一的理念,奠定了近代写实 主义文学理论的初步基础。小说主要着眼点在人情,世态风俗居其次 。
第二章 近代文学的诞生与发展
全张结构图:
近代文学的诞生与 发展
近代文学理论体系 构建
近代文学实践
《小说神髓》
《小说总论》
《浮云》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节 近代文学理论构建
一、小说神髓 二、小说总论
一、小说神髓 1、时代背景 2、理论体系 3、实践成果 4、坪内逍遥及小说神髓
中形成的足以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人物形象。
形与意的比较上,强调审美的种种心理形式中,感情最突出反驳近世以知行 来理会的旧观念,以增加美学的近代意识。
形意论为基础,引出虚实论,将小说分为两种劝善惩恶和摹写。 ➢ 摹写,借实像写虚像。实像,诸多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虚像,隐藏于实像下中的真理。摹
写是小说的本质,目的是在偶然的形中写出自然的意。
小说总论

古今中外大文学史时间框架(特别清晰实用)

古今中外大文学史时间框架(特别清晰实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分期:

(一)先唐文学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部分,知识点不多,5个关键词:上古神话、《诗经》、叙事散文、说理散文、屈原和楚辞。

2.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知识点不多:汉书、汉赋、汉代诗歌。

3.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里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风、建安余风、游仙诗、玄言诗、陶渊明、志人志怪小说等。

(二)唐宋文学

1.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这块内容比较清晰,分为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唐诗歌、晚唐诗歌、古文运动、骈文、唐传奇、晚唐五代词等。

2.宋代文学

宋初三体、革新三家、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永嘉四灵、元好问、古文运动、散文与四六、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吴文英)等。(三)元明清、近代文学

1.元代文学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南戏、散曲、元诗、话本等。

2.明代文学

前期宫阁体、中期诗歌复古、后期思想解放(晚明小品文)、四大奇书、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明杂剧、明传奇等。

3.清代文学

清初遗民诗人、四个学说、清初古文三大家、小品文、戏曲(《长生殿》、《桃花扇》)、小说(《聊斋志异》、《武林外史》、《红楼梦》)等。

4.近代文学

龚自珍、桐城派、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四大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等。

注意晚晴文学改良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按照通常划分)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49

三分期:

(一)第一个十年

1.文学思潮运动

从晚清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学思潮运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白话文运动、文学论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初期象征诗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编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文学风格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接受过程(发生、发展、高潮)

文学批评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理论的基石)①从文学的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基石:文学活动论(人类学)

文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生产论(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

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新问题

当代性 20C批评的挑战

新方法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人类生活的性质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面理解(发生学、认识论)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a导致人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b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c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

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

尽情地展现,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

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柏拉图:(艺术最终是对理念的反应,对艺术

西方:模仿说存在的否定)

①世界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

忽视主观心灵在创作中的重要,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a文学的表现活动—艺术表现论

b福柯—作者缺席

二、文学活动构成②作者 c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a文学的创造活动

③作品 b20C西方文论中:(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2)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3)结构主义

a文学的接受活动(再创造)

b对文本意义的能动再创造 ex: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读者

c从“重视作者和作品读者”的转变

A姚斯(接受美学创始人) B伊瑟尔(隐含的读者)

弗雷泽《金枝》相似律

发生①巫术发生说接触律

评价

a评价:宗教产生晚于巫术,所以晚于艺术活动

②宗教发生说所以该说法不成立

b

a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三、文学活动的发展③游戏发生说 b席勒:“过剩精力”说(艺术作为人精力过剩的

发泄)

c评价

a原因 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减轻疲劳,

④劳动说发表意见和交流等)

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诗乐舞一体)

狩猎动作为舞

诗乐舞一体劳动号子为诗

劳动声音节奏为乐

A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生产劳动)发生时,起决定作用

发展时,起制约作用 B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发展 a有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的阶段

ex(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呈正比

ex(18C德国19C俄国,经济下滑但文艺上上升)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

文化含义

审美含义 +总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化的含义通行含义

a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b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文学与非文学(标准为)形象具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c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d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一般意识形态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表现目的:无功利与功利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话语及其五要素

话语蕴藉的蕴藉(名词解释)

文学蕴藉名词解释

两种典范形态(含蓄、含混)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此章无需重点掌握,学生大致浏览一遍即可了。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

一、

名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基础、独立性)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a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b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c是富于个性化的自由创造活动

文学与科学、宗教

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日常言语

二、 A两种解释有:自然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模仿说、为自然社会)

情感说(诗言志、艺术职责是表现心灵与情感于社会生活)客体 B真正客体为:特殊的社会生活(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统一)

C唯一源泉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D客体与科学的不同(是否具认识价值、是否可转化为具审美价值

的事物价值为原则)

A两种解释为:模仿者与创造者

主体旁观者与移情者

B真正主体为: a存在与艺术生活中的艺术生产者

b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c是具体的社会人

三、 A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B关系的特征:创造主体对客体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C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主体始终受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主体是客体的主体)(PS:文学创作所追求的主客体统一:是审美精神上的统一、是主体的审美

追求与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