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特征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染 性
(2)冻害





蝴蝶兰冻害
君子兰冻害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小麦冻害






西甜瓜冻害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3)霜害

一是秋季过早的初霜,它常危害喜温作物,使棉花棉铃
害 变成僵瓣,使红薯不耐贮藏,使甘蔗变质流糖而空心。

二是隆冬过后的“冻后霜”,这时气温降到很低,而次
4)缺Ca:

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多而短,细胞壁粘化,
病 根尖细胞遭受破坏,以致腐烂。种子在萌发时如缺钙,
害 植株柔弱,幼叶尖端多呈现钩状,新生的叶片很快枯死。

病 因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苦痘病(苹果)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4)缺Ca:
白菜缺钙(干烧心)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2、低温:
染 性
(1)冷害





木瓜冻害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除生物体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3.侵染性病原:指以植物为趋势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物,主要包括菌物,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

4.病变:植物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5.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6.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病症的总称。

8.腐生:是指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的生活方式。

9.寄生:是指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

10.共生:指植物与微生物形成共生体,二者均可从中得益的关系。

1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能产生孢子的生物。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

12.营养体:菌物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

13.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菌丝体指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团。

14.菌丝组织:有些菌物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对菌物的繁殖,对于环境的抗性有重要作用。

15.菌物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菌物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第十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第十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光照不适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 取响应的防治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
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
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
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 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 养失调、空气污染以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 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 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这些因素可以诱使植物 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 (deficiencies )或多素症。
缺素症与多素症
• 缺素症(deficiencies):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 素的比例失调。 1、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 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 2、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 (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 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

第四章非侵染性病害

第四章非侵染性病害

本章的主要内容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 染性病害的关系
一、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
营养失调
温度失调
水分失调 盐碱危害(土壤中有毒物质)
药害和有毒气体
(一)、营养失调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完 备的营养成分:如大量元素(植物体内含 量大于0.1%的元素)C、H、O、N、P、 K、Ga、Mg、S和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 量小于0.1%的元素)Fe、Mn、Zn、Cu、 Mo、B、Cl,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在 量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一旦缺少了 某种元素,或比例失调,植物就会生病, 特别是微量元素。
• 缺铁症状主要发生在顶端新生叶片上,新生叶片颜色 逐渐由绿到黄到白化,形成顶端白化现象;病轻时, 在单片新生叶上,往往叶肉褪绿变黄或白化,而叶脉 仍保持绿色,形成绿色网状斑,病势加重后,新生叶 片会全叶均匀变黄或白化,叶缘焦枯,老叶仍呈正常 绿色。
2、生产上常见缺素症的识别
• 缺铁的原因:主要发生在石灰质土壤中和碱性 土壤上,由于土壤的理化特性使Fe呈不溶性的 状态或不可吸收状态,造成植物缺Fe。一般土 壤中的Fe以高铁和亚铁的离子或化合物形态存 在,它的有效性受土壤pH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 响。 • 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中,一般 以氧化高铁(Fe2O3)和碳酸铁盐存在,较难被 植物吸收,常出现植物缺铁症。而南方酸性土 中,特别是长期积水的水稻田又存在亚铁过量 的毒害作用。

植物保护知识要点汇总

植物保护知识要点汇总

植物保护

病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

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内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真菌)、索状物、(真菌)、脓状物(细菌)。

有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包括不适宜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和栽培管理措施等。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几丁质细胞壁,以吸收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低等真核生物。

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双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担子菌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且通常是双核菌丝体。

田间鉴别细菌:喷菌现象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重要病毒类群: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原物的侵染过程;(1)侵入前期、(2)侵入期、(3)潜育期、(4)发病期

植物病害的诊断:

首先要确定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特点:(1)病害在病部存在病症;(2)病害在植株间间可以传染;(3)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4)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1)病植株上无病症,也分离不到病原物;(2)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某个区域内或某个品种;(3)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的现象,在田间无发病中心,不表现由点到面。

蔬菜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鉴别

蔬菜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鉴别

蔬菜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鉴别

作者:侯文丹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摘要:蔬菜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一种病害可能会具有一种以上的症状,不同病害也可能具有同一症状,准确鉴别两者差别,才能针对性防治,对症施药,保证经济效益。

关键词: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表现

1、一种病害会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症状表现

1.1变色大多数发生在叶片上,由于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破坏所致,有均匀变色和不均匀变色两种情况。均匀变色包括褪绿、黄化、红叶;不均匀变色包括花叶、条点、条纹、脉明(叶脉半透明,病毒症状)。变色主要由病毒侵染而产生或由弱光及缺乏某种元素造成,少数由真菌引起。

1.2坏死指植物细胞和组织受害死亡。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不同,叶上表现为叶斑、环斑;有的坏死斑脱落而成为穿孔;在果实、枝条上一般表现为疮痂、蔓枯、溃疡;茎上发病在近地面处坏死,叫做猝倒或立枯;根部坏死形成根腐。坏死绝大多数是由真菌与细菌引起。

1.3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坏死并伴随结构解体,多发生在肥厚多汁的器官。分为三种:干腐、湿腐、软腐。

1.4萎蔫因根茎维管束被病原破坏而使水分输导作用受阻,植物表现凋萎的现象,一般不可恢复。如枯萎病、青枯病。高温干旱也可造成生理性萎蔫,但一般可恢复。

1.5畸形植物受病原物浸染后细胞分裂异常,生长过度或生长受抑制都可引起器官畸变。在枝条上表现为丛枝,叶片上表现为皱缩、卷叶、扭曲等,如多种病毒病等;根部畸形表现为根瘤、根肿等。畸形大多数由病毒、线虫造成,少数由细菌、真菌引起。

需要判断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异同,以便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症下药。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应以立法手段防止在植物及其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传播病虫害的措施,由植物检疫机构按检疫法规强制性实施。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可保护无病区,限制和缩小疫区,铲除新传入而未蔓延开的包含病原物在内的检疫性病虫和杂草,那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果树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等。

防治途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抗性锻炼和抗性育种,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一是改善环境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结果或结果后早落、畸形果。 ②霜害幼果,外表看不出受害痕迹,果心为褐色或黑色,果
子大多早落。 ③受害轻的果实,果型小而畸形,品质差或丧失其商品价值。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3、温度不适宜
(1)低温——霜害、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 冻害为害状
①枝干组织开裂、树皮剥落。 ②早春茄科和瓜类幼苗受低温为害,幼苗子叶褪绿或枯死。 ③豇豆幼苗受低温为害停止长新根,老根呈褐锈色烂根。 ④贮藏期的蔬菜受低温为害呈水浸状软腐。 ⑤果实贮藏期受冻害呈水浸状软腐。 ⑥常绿观赏树木受冻害为叶片和嫩梢冻死。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四、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特点
非传染性病害其主要病因是—不利的非生物因素。
其防治特点为: 1、改进栽培技术。 2、改善环保条件。 3、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进行防治。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3、温度不适宜
(1)低温——霜害、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 冻害为害状
梨 果 冻 害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3、温度不适宜
(1)低温——霜害、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 冻害为害状
一 品 红 冻 害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3、温度不适宜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非 侵 一、温度: 染 性 高温(灼伤) 病 低温(冷害、冻害、霜害) 害 的 变温(温差过大)。 病 因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非 侵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染 危害: 性 病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害 灼伤 的 病 幼苗伤害 因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非 侵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染 性 黄瓜高温障碍 病 害 的 病 因
三是春季晚霜,这时作物的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非 侵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二)不良物理因素 ——水分、湿度不适
• 水分高:
地下水位高 地势低洼 雨后不排涝 大水漫灌
• 根系O2不足,腐烂、死 亡 • 阻止吸收 •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 地上部出现萎蔫 • 水肿现象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朱顶红冻害
山茶冻害

非 侵 2、低温: 染 (2)冻害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富贵椰子冻害
美丽针葵冻害 国王椰子冻害

非 侵 2、低温: 染 (2)冻害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鹅掌柴冻害 芦荟冻害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非 侵 3)缺K: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不同的病害,所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案都不一样,一定要因地

制宜,对症下药。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和干旱,低温和冻害,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黄瓜沤根、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非侵染性病害不产生病症,不互相传染,致病因素消失后则不再发展,不需要药剂防治。但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引起植物组织的衰退和死亡,而滋生某些腐生性真菌和细菌,容易被误认为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和数量也最多。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简述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和两者的关系?

匿名 | 浏览 812 次 2014-03-18 12:48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条回答

问题够专业的。两个概念。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无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主要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无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不适宜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不适宜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这些因素有的单独起作用,但常常是配合起来引起病害。化学因素大多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控制能力也将越来越强,许多非侵染性病害将被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杉、枫杨、木棉、樟子松、紫椴等 对氯化物敏感 。
一般为充分伸展的幼叶不易受氯化物 的危害。刚成熟已充分伸展的幼叶最 易受害,老叶次之。
防治方法: 1.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 2.在有废水、废气、废渣及有污染的地方易 种植抗性较强的植物。
(二)病状:
1. 有毒气体及各种烟尘, 可使花木受害, 引起叶缘、叶尖枯死,叶脉间组织变褐, 严重时叶片脱落,甚至使植物死亡。
2. 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不 当,可使花木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害或灼伤 ,叶片常产生斑点或枯焦脱落,特别是花 卉柔嫩多汁部分最易受害。
美人蕉、香石竹、丁香、山茶、桂花、广 玉兰、仙人掌、桧柏等对二氧化硫有较强
桃树黄化病
5.缺镁: 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 始褪绿,出现黄化,
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6.缺硼: 引起植株矮化、芽畸 形、缩果、落果。
7.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 有时顶部叶片成簇生状。
8.缺钙:
植株根系生长受抑,嫩芽枯死, 嫩叶扭曲,叶缘叶尖白化,提早脱 落。
二、土壤水分失调:
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水,水是原生
质的组成成分。
1.土壤干旱------植物萎蔫----生长发育受抑 制---死亡。 2.土壤水分过多----空气少,无氧,根部窒 息,引起腐烂。导致地上部的症状,叶片
发黄、花色变浅、落花、落果----植株死亡。 一般草本花卉和雪松、悬铃木、合欢、女贞易受
对于喜阳植物要适当调整密度: A、植株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 会引致黄叶、落叶及茎干病害的发生。 B、植株种植过稀,浪费地力,浪费光照, 易引起杂草丛生,引起虫害、病害。
五、通风不良: 植物栽植密度或花盆摆放密度都应合理。 1、适宜的株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通 气, 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园林植物的 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生长势, 增强植 物的抵抗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不适宜的株行距,尤其是过密, 通风不良,湿度高,叶缘易积 水,叶片相互摩擦,出现伤口, 病菌易侵入,易诱发病害, 如霜霉病。
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若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易表现各种缺素症,并诱发一 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如我国南方多为酸性土壤 ,易缺磷、缺锌;北方多为石灰性土壤,易发生 缺铁性黄化病和樱花、菊花根癌病。
9.缺锰:
引起菊花叶脉间变成枯黄色,叶
缘及叶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症 状有下向上扩展,一般发生在碱性 土壤中。
10.缺硫: 植物叶脉发黄,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从
叶片基部开始出现红色枯斑,幼叶表现更 明显。
一植物缺素症的防治: 1.改良土壤。 2.补充营养元素。 说明:营养元素过多对植物有害的。
2.1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特征
2.缺磷: 植物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
叶片变成深绿色,灰
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枯
死脱落。病状一般先在老叶 上。
3.缺钾:
植物叶片常出现棕色斑 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 曲,焦枯。
草莓缺钾
黄瓜缺钾
4.缺铁: 引起失绿、黄化、白化。 首先表现在枝条上部的嫩叶黄化,下部老 叶仍保持绿色,逐渐向下扩展到基部片。 碱性土壤常会发生。
抗性。
百日草、一品红、草莓、黑胡桃等对臭氧 有抗性。
银杏、紫藤、丁香、无花果、蒲葵等对氯 化物抗性强。
唐菖蒲对氟化物敏感---叶尖灼烧,向下扩展
杜鹃对氮化物敏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坏
死,叶片皱缩,叶面布满斑纹。
金鱼草、蔷薇、翠菊、木槿、夹竹桃、栀 子花等对氮化物敏感。
百日草对二氧化硫敏感。 美洲五针松对臭氧敏感。
为使土壤保持适宜的酸碱度,灌溉用水应加以注意 。如杜鹃、山月桂以雨水或泉水浇灌为好,不宜 用含有盐碱之水。
七、有毒物质的影响: (一)有毒物质的来源如下: 1.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氧化 硫、氯化氢、氟化物等 2.土壤中:酸性、碱性、中性物质及水中 盐的含量以及受污染水的危害。 3.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不当危害
2.低温----霜冻。
(1)早霜---使花木未木质化的枝条等受到冻害, 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解冻后叶片萎垂。
(2)晚霜---使幼芽、新叶、新梢等冻死。
也可使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
(3)冬季的反常低温对组织造成危害。
防治法---树干涂白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伤和冻害 的有效措施。
四、光照不适宜: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 大小的反应不同,应据植物的习性养护。 1. 对于喜阴植物如龟背竹、杜鹃、茶花等应 给予很好的遮阴条件。忌阳光直射。 2.对于喜阳植物如月季、梅花、菊花、金桔 等喜光植物,宜种植在向阳避风处。
涝灾。枫杨、杨树、柳树、乌桕等对水涝有很强
的耐性。
3.防治方法: 据情况采取方法。应适量灌水,注
意排水,浇灌时尽量采取滴灌或沟 灌。切记喷淋和漫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温度不适宜: 1.高温----使植物的茎、叶、果灼伤。有伤 口,易受到病菌侵染,诱发病害。 防治 方法---- 预防灼伤可采取适时的遮 荫和灌溉以降低土壤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