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合集下载

茎的形态和构造.

茎的形态和构造.

(三)禾本科植物茎节间解剖 结构特点 • 茎节间的基
本结构分为: 表皮、基本 组织、维管 束三部分。
1、表皮
• • • 表皮 • • • 长细胞:壁厚、角质化,纵向壁常波状。 栓细胞:细胞壁栓化 短细胞: 硅细胞:含大量二氧化硅 气孔器:保卫细胞哑铃形,其旁各有一 副卫细胞。
2、基本组织
• 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5、木栓形成层活动
• 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 起源: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或厚角 组织、皮层较深处的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 等。 • 树皮:多次周皮形成的结构(狭义)或维管 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广义)。 • 皮孔:周皮形成过程中,枝条原来气孔处产 生的浅褐色小突起,它是气孔内木栓形成层 产生许多圆球形且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而形 成的,保证了茎内组织和外界的鞘:由厚壁细胞组成,在维管束外围。 • b、初生韧皮部:靠茎的外方,由筛管、伴管组成。 • c、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内方,横切面上呈“V” 字形。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管胞、厚壁组织构 成。在“V”形的两臂上各有一个大型孔纹导管, 中间有薄壁细胞、管胞,称为后生木质部。 • 没有形成层,属于有限外韧维管束,只有初生结 构。
2007.11.10.
3.中柱
• • • • 中柱 • 中柱鞘:大多数植物没有此结构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维管束
髓:幼茎中央的薄壁组织
• •
髓射线:维管束间连接皮层和髓的 薄壁组织。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和活动
(1)、来源 初 生木质部和初生 韧皮部之间具有 分生能力的组织, 来自于原形成层。 包括束中形成层 和束间形成层。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结构茎(stem)是植物体地上部分联系根和叶的营养器官,少数植物的茎生于地下。

由于地上部分的生态环境相对变化较大,因而茎的形态结构较根复杂。

C1 茎的基本形态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其上通常着生有叶、花和果实。

由于多数植物体的茎顶端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因而可以形成庞大的枝系。

多数植物的茎呈圆柱形,但也有少数植物的茎呈三角形(如莎草)、方柱形(如蚕豆),或扁平柱形(如仙人掌)。

从茎的质地上看,茎内含木质成分少的称草本植物,木质含量高的称木本植物。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称为节(node),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internod)。

不同植物茎上节的明显程度差异很大,大多数植物只是在叶着生的部位稍稍膨大,节并不明显,但有些植物(如玉米、叉分蓼等)的节却膨大成一圈。

各种植物节间的长短不一,有的较长如瓜类可达数十厘米,有的则较短,如蒲公英节间极度缩短,又称莲座状植物。

甚至同一种植物中节间也不等长,如苹果等果树,有长枝和短枝之分。

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还生有芽(bud),茎上叶子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叶痕(leaf scar)。

有些植物茎上还可看到芽鳞痕。

部分植物茎表面可见皮孔。

C2 茎的生理功能茎主要功能是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

茎向上承载着叶,向下与根相连,其内的维管束使两者联系在一起。

叶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运送到根、幼叶以及发育中的花、种子和果实中,而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则经木质部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茎还有支持叶、花、果实的功能,将它们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光合作用、开花、传粉的进行以及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与散布。

C3芽及其类型芽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芽由生长锥、叶原基、幼叶等组成。

按照芽的生长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分为不同的类型。

1.定芽和不定芽生长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为顶芽;生长在枝旁叶腋处称侧芽或腋芽,两者合称定芽。

还包括柄下芽、叠生芽、并生芽等。

凡在老茎、根、叶等部位上形成的芽称为不定芽。

药用植物学-淅江大学03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药用植物学-淅江大学03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 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可分为 无被鳞茎(如百合、贝母等)和有被鳞茎(如洋葱、大蒜等) 。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马铃薯的块茎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芋的球茎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大蒜的鳞茎
(有被鳞茎)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副芽:一些植物顶芽或腋芽旁边又生出l、2个较小 的芽称副
ya ysyssy芽。在顶芽或腋芽受伤后可代替它们而发育。
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 是生在茎
的节间、根、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芽,称不定芽。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1.形成层及其活动 邻接束中形成层的部分髓射线薄些细胞
转变形成
束间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
连成 圆环状形成层环
分裂
向内
向外
次生木质部 次生韧皮部
与此同时,射线原始细胞也进行切向分裂,产生维管射线。
位于次生木质部的部分称为木射线,位于次生韧皮部的部分
与根类似,茎的成熟区中亦可相继形成初生构造、次生构造 和三生构造。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通过茎的成熟区横切面观,可见茎的初生构造,从外至内分为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表皮 皮层 中柱鞘纤维 髓 髓射线 维管束
马兜铃茎的初生构造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般植物茎中维管束是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方,称外韧 维管束。

认识药用植物茎的特征 茎的形态和类型 正常茎的形态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认识药用植物茎的特征 茎的形态和类型 正常茎的形态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目录
1
茎的形态和类型
2
茎的变态
3
茎的内部构造
1 茎的形态和类型
1.1 正常茎的形态 1.2 茎的类型
一、正常茎的形态
种子植物茎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种子萌发时, 胚芽连同胚轴发育形成主茎,主茎顶端具顶芽, 使茎不断增长生长,节上有腋芽,腋芽萌发形成 枝条,枝条上又可产生顶芽和腋芽,如此就形成 了植物茎的整个地上部分。
石松的二叉分枝
二、茎的分枝
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由近顶芽的两侧芽同时发育为 两分枝,如丁香、石竹、曼陀罗等。
二、茎的分枝
单轴分枝: 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干,同时
侧芽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各级分枝,主干 明显,如松、柏等。
二、茎的分枝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缓慢或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侧 芽发育为粗壮的侧枝,以此交替生长,使主干继续生长,这种主干是由 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合组成,故称合轴,如被子植物茎的分枝。
木本植物茎上还有叶痕、托叶痕、芽鳞痕、 维管束痕、皮孔等特征。
一、正常茎的形态
三角形
香附、荆 三棱
四棱柱形
薄荷、益 母草
圆柱形空心
小茴香、芹菜、 南瓜
一、正常茎的形态
一、正常茎的形态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顶芽 Biblioteka 芽一、正常茎的形态顶芽
定芽 腋芽
生长位置
副芽
不定芽
叶芽
性质 花芽

混合芽
通常茎是生长在地上,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躯 干,但有些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称地下茎。
茎具有输导、支持、贮藏、繁殖等生理功能。
一、正常茎的形态
植物茎一般为圆柱形;但有的呈方形、三角 形等。多实心,少空心。

植物茎的形态与功能课件

植物茎的形态与功能课件
复习提问
根的生理功能有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 、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根和根系的类型有哪些? 根的类型包括定根(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系的类型有直根系(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和须根系(单子叶植物)。
教学目标:
1、掌握茎的组成、生长习性和分 枝方式。
2、掌握芽的类型。 3、掌握茎的功能。






葵直


1、直立茎:直立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叫直立茎。
菜豆



2、缠绕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生长
3. 攀援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特有的 结构攀援他物上升。
黄瓜






4. 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 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草莓
甘 薯
匍匐茎
裸芽:没有芽 鳞包被。棉花、 番茄、烟草。
裸芽
鳞芽
③ 按芽将形成 的器官性质分: 叶芽:萌发后形 成枝或叶; 花芽:萌发后形 成花或花序; 混合芽:萌发后 即可以发育成枝 或叶,又能开花 或形成花序的芽 。
④按芽的生理活性分:
活动芽:当年生长季活动 的芽。
休眠芽:保持休眠状态的 芽。
3、茎的生长习性
竹 子 的 圆 柱 形 茎
莎 草 的 三 菱 形 茎
芹 菜 的 多 菱 形 茎
益 母 草 的 四 棱 茎
仙 人 掌 的 扁 平 形 茎
(2)茎的组成
茎: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分主茎和侧枝。 茎上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 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 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叶腋:叶片与枝条之间的夹角称为叶腋。 枝条:通常将带有叶和芽茎。茎的顶端和叶腋处着生的芽,分别 称为顶 芽和腋芽。 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 短枝:节间缩短的枝条。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茎)课件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茎)课件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 构和发育(茎)
一、茎的基本形态
(一)茎的外形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三)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
二、茎尖及其发育
(一)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二)叶和芽的起源
三、茎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
(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四、茎的生理功能 五、茎的变态
(一)地上茎的变态 (二)地下茎的变态
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初生结 构有什么不同?(见99页)
报告人:
1)表 皮
2)皮层: 占茎的比例小,一般没有内皮层, 有些植物茎皮层最内层富含淀粉,称淀粉鞘
表皮
皮层
内始式
答题者:高朝君
茎初生木质部由内向外渐次分化成 熟的发育方式 比较分析根与茎木质部发育不同:
阅读并划线84页第八行,85页第三行,99 页第六行
枝条的外表可以看见一 些小形的皮孔? ,这是枝条 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芽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由生长锥、叶原基、幼叶等组成
• 拯救世界的机遇(各种植物、基因库)
0:28
~ 0:29
• 微观世界-树芽(4:00~
1、按着生位置分:
1)顶芽: ?生?在主干或枝条顶端的芽。 2)腋芽:
韧皮部 木质部
玉米
小麦
中柱鞘
维管束分散 排列
单双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 (97与112-113页)
重点!!
双子叶植物茎
单子叶植物茎
单双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
单子叶植物茎
双子叶植物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输导:根于叶间的物质运输 支持:叶花果实的合理排布利于光合、传粉和 种子的散布 贮藏:如块茎 繁殖:枝条可产生不定根,进行营养繁殖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学科。

通过《生药学》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生药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40种常用中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掌握约60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本课程为120学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3:2。

采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授课内容学时数绪论 2 药用植物学基础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20 第二章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三章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四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第五章花的形态与功能第六章果实的类型第七章种子第八章植物分类概论生药学基础第九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0第十章生药的化学成分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第十二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第十三章中药的炮制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第十五章藻类 32 生药第十六章真菌门第十七章地衣门第十八章苔藓植物门第十九章蕨类植物门第二十章裸子植物门第二十一章被子植物门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第二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4第二十三章矿物类生药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第二十四章药用植物组织和4细胞培养第二十五章药用植物基因工程合计 72实验内容学时数实验一(1)组织制片技术 4(2)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技术实验二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4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实验三根及根茎类中药(一) 4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二) 4 实验五根及根茎类中药(三) 4 实验六根及根茎类中药(四) 4 实验七根及根茎类中药(五) 4 实验八茎木类中药 4叶类中药实验九皮类中药 4 实验十花类中药 4全草类中药实验十一果实类中药 4 实验十二动物类中药 4中成药合计 481、了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了解生药学科的起源和本草沿革、现代生药学的发展、生药学在我国药学事业中的重要性。

(整理)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整理)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六章茎的形态与结构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

茎端和叶腋内的芽(bud)活动生长,形成分枝(twig)。

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

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

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

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

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

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

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

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

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

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

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

药用植物学-茎

药用植物学-茎

(2)次生木质部 由导 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 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 年轮:在木本植物茎 的木质部或木材的横切面上 常可见许多同心轮层,每一 个轮层都是由形成层在一年 中所形成的木材,一年一轮 标志着树木的年龄,称为年 轮。 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 强烈,所产生的细胞体积大 , 壁薄 ;导管直径大 , 数目多 ; 纤维较少;因此材质较疏松, 颜色较淡,称早材或春材。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外形 1.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相邻 两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节和节 间是识别茎的主要依据。在节上, 叶和茎之间的夹角处称叶腋,茎 枝的顶端和叶腋均生有芽。 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 和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 茎叫枝或枝条。枝有时有长枝和 短枝之分。 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有叶痕、 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第二节 茎
单轴分 枝
合轴分 枝
第二节 茎
3.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分成两半, 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 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如地钱、石松等。
4.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 由靠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 的分枝,从外表看似二叉分枝,因此称假二叉分 枝。如丁香、曼陀罗等。
第二节 茎
★叶痕:是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有心 形 、 三角 形、半月形、马蹄形等。 ★托叶痕:是脱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 的 疤 痕。 ★皮孔:茎枝表面突起的小裂隙为皮孔, 通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维管束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称维 管 束 痕,其排列方式依植物不 同 而
第二节 茎
小 结
一、茎的基本形态 二、正常茎的类型 木质茎 1.茎的外形 1.依质地分 草质茎 2.芽及其类型 单轴分枝 肉质茎 合轴分 直立 3.茎的分枝 二叉分枝 枝 缠绕 茎 假二叉分枝 2.依生长习性 茎 攀援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 分 茎 匍匐 叶状 型 根茎 茎 平卧 枝刺 茎 块茎 茎 2.地上 钩状 1.地下 球茎 茎 茎 茎卷 茎 鳞茎 须 小块茎和小鳞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2)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位于维管
束的内侧,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 维组成,其分化成熟的方向和根相反,由内向 外的,称内始式(endarch)。
3)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bium):位
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为原形成层 遗留下来,由1—2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 可使茎不断加粗。
按照中柱的定义,将种子植物根、茎等 轴状器官的初生构造中,皮层以内的部 分称中柱(stele),中柱最外部分具特有的 组织区域称中柱鞘。在根的初生构造中, 具典型的内皮层和中柱鞘,皮层和中柱 有明显分界。
(1)初生维管束(primary vascular bundle) 双
子叶植物的初生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初生 木质部和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hium)。藤 本植物和大多数草本植物,维管束之间距离较 大,即束间区域较宽;而木本植物维管束排列 紧密,束间区域较窄,维管束似乎连成一圆环 状。
物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 一年生草本 (annual herb),如红花、马齿苋; 若在第二年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称二年生草本 (biennial herb),如白菜、萝卜; 若生长发育过程超过二年的称多年生草本 (perennial herb);其中地上部分某个部分或全部 死亡,而地下部分仍保持生活力的称宿根草本,如 人参、黄连;若植物体保持常绿若干年不凋的称常 绿草本,如麦冬、万年青。
有的皮层中还可有纤维、石细胞,如黄柏、桑。
有的还有分泌组织,如向日葵。
茎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大多为一般的薄 壁细胞,无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 之间无明显分界。少数植物茎皮层最内 一层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粒,称淀粉鞘 (starch sheath),如蚕豆、蓖麻。

《植物学》教学课件:04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茎

《植物学》教学课件:04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茎

4、叶状茎
有些植物如叶树、文竹、昙花等的叶子 退化或早落,茎变为扁平或针状,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茎称为叶状茎。
5、匍匐茎
有些植物的茎地上茎细长,匍匐地面而 生,顶端生根出芽,并在节上长根,由此可 形成独立的植物体。这种变态茎称为匍匐茎。 如草莓、蛇莓等。
6、鳞茎
鳞茎是部分植物如洋葱的贮藏和繁殖器官。鳞 茎的基部有一个节间缩短、呈扁平形态的鳞茎盘, 其上部中央生有顶芽,四周有鳞叶重重包着,鳞叶 的叶腋有腋芽,鳞茎盘下产生不定根。
(四)茎的变态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的变态 和地下茎的变态两大类。
1、茎刺
一些植物如柑橘、山楂的部分地上 茎变态成刺,具有保护作用。茎刺常 位于叶腋,由腋芽发育而来。
2、茎卷须
南瓜、葡萄等植物的部分枝变为卷须,用于缠 绕其他物体,使植物得以攀援生长,称为茎卷须。
3、肉质茎
一些植物适应干 旱环境,叶常退化, 而茎肥大多汁,呈绿 色,不仅可贮藏水分 和养料,还可进行光 合作用。许多仙人掌 科植物具有这种茎。
枝条上叶子的着生之处为节,相邻两 个节之间的一段为节间。木本植物的枝条, 其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称为叶痕。叶 痕中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间的维管束 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叶迹。
(一)芽
1、芽的结构
芽是未发育的枝或花和花序的原始体。 芽的中央是幼嫩的茎尖,在茎尖的上部,节 和节间的距离很近,界线不明显,其周围有 许多突出物,这是叶原基和腋芽原基。
韧皮射线
木射线
径向射线系统
纺锤状原始细胞也可进行垂周分裂,经 过侧裂和横裂衍生出新的射线原始细胞。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随着维管形成层不断的分裂活动, 茎的直径不断增粗,原有表皮不适应增 粗需要,这时茎产生木栓形成层,进而 产生另一新的次生保护结构——周皮。

茎的形态与结构PPT资料

茎的形态与结构PPT资料
维管构成层:由数层陈列整齐的细胞所组织,其中一 层为维管束构成层。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
初生木质部:在次生木质部内方,量少,细胞小而密 集。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取松属植物茎横切察看,从外至内的各部 分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构造类似。所不同 的是,松属植物茎的韧皮部是由筛胞组成, 无筛管和伴胞;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 无导管和纤维。在皮层薄壁组织和木质部 中分布有许多大而圆的树脂道。

向 日 葵 茎 横 切 示 维 管 束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玉米茎横切〕 表皮:最外一层细胞,陈列严密。 机械组织:紧接表皮的几层细胞,壁厚,
体积小,起支持作用。 根本组织:机械组织以内的大型薄壁细胞。 维管束:分散在薄壁组织中,每个维管束
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及外围的维管束鞘。 木质部由3个大导管构成“V〞字型。
双维子管叶 束植是物分茎别的的初束生状构构造造〔,向陈日列葵成幼环茎,横每切个〕维管束的内方为木质部,外方为韧皮部,二者之间保管有束中构成层。
绘制向日葵幼茎横切面构造图。
含有叶绿体。 绘制向日葵幼茎横切面构造图。
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维管束是
分别的束状构造,陈列成环,每个维管束的内
表皮 皮层 韧皮部 木质部 髓射线
绘制向日葵幼茎横切面构造图。 周皮:分为木栓层、木栓构成层和栓内层。 在皮层薄壁组织和木质部中分布有许多大而圆的树脂道。 在皮层薄壁组织和木质部中分布有许多大而圆的树脂道。 在初生韧皮纤维与次生韧皮部之间,可见被挤压的初生韧皮部。 表皮:最外一层细胞,陈列严密。 髓位于茎中心,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 所不同的是,松属植物茎的韧皮部是由筛胞组成,无筛管和伴胞; 维管束:分散在薄壁组织中,每个维管束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及外围的维管束鞘。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木槿茎横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向日葵幼茎横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向日葵幼茎横切〕 机械组织:紧接表皮的几层细胞,壁厚,体积小,起支持作用。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向日葵幼茎横切〕 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无导管和纤维。 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 初生韧皮纤维和初生韧皮部:在皮层内方有成束存在的韧皮纤维,比较完好地保管下来。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木槿茎横切〕

03、第三章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03、第三章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中 药 学
10

(四)、茎的变态
1.地下茎的变态
根茎 块茎 球茎 鳞茎
叶状茎 枝茎
2.地上茎的变态
中 药 学
10
钩状茎 茎卷须
小块茎和小鳞茎

1. 地下茎的变态[图示]
中 药 学
10
(1)、根状茎(根茎):常横卧地下,节和节间明显,节上 有退化的鳞片叶,具顶芽和腋芽。如 姜、黄精、玉竹。 (2)、 块茎: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节间很短,节上具芽 及鳞片状退化叶或早期枯萎脱落。如天麻、半夏、马铃薯。 (3)、 球茎:肉质肥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具明显的节和缩短 的节间;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顶芽发达;腋芽常生于其上半部, 基部具不定根。如慈姑、荸荠。 (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 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百合、 贝母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无被覆盖的称无被鳞茎;洋葱鳞叶阔, 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称有被鳞茎。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3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次生构造4双子叶植物茎及根状茎的异常构造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1形成层及其活动维管束髓射线束中形成层束间形成层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及年轮的形成次生韧皮部2木栓形成层及其活动表皮内侧皮层薄壁细胞木栓形成层周皮表皮周皮新周皮木质部维管形成层韧皮部最外层为表皮
中 药 学
10

(三)、茎的类型
1、 按茎的质地分: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
┌─ 乔木 │ ┌─木质茎─┼─ 灌木 │ │ │ └─ 亚灌木或半灌木 │ │ ┌─ 一年生草本 │ │ 茎─┼─草质茎─┼─ 二年生草本 │ │ │ └─ 多年生草本 │ │ 中 药 └─肉质茎:茎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如芦荟、仙人掌。

茎的生理功能与发育

茎的生理功能与发育

4.鳞茎: 呈球状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为鳞茎盘, 盘上生有许多肉质肥大的鳞片叶,顶端有顶芽,鳞片 叶内生有腋芽,基部具有不定根。 鳞茎可分为无被鳞茎和有被鳞茎,前者鳞片狭,呈 覆瓦状排列,外面无被覆盖,如百合、贝母等;后者 鳞片阔,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如洋葱、大蒜等。
(二)地上茎的变态:
(1)叶状茎(叶状枝) :植物体的一部分茎或枝变成绿色 扁平叶状,代替叶的作用,而真正的叶则退化成鳞片 状、线状、或刺状,如天门冬、仙人掌、竹节蓼。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状茎除了形成一般的正常构造外通常有部分薄壁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转化成形成层通过这些形成层活动产生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异常构造
植物的器官 第二节 茎 -------茎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茎的形态和类型 二、茎的变态 三、茎的内部构造
一 、 正常茎的形态
(一)茎的外形 (二)芽及其类型
② 依芽所形成的器官发展性质不同分 A.叶芽(枝芽):发育成枝与叶的芽 B.花芽:是花的原始体,发育成花与花序 C.混合芽:同时能发育成枝叶与花或花序的芽(苹果、 梨、牡丹) ③ 依芽鳞的有无分 A.鳞芽:外面有鳞片包被的芽(杨、柳、樟、桑),又 称被芽。 B.裸芽:芽外无鳞片包被(草本植物多,木本的吴茱萸、 枫杨、木本多为热带种类) ④ 依芽的活动能力 A.活动芽:正常发育的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或次年萌 发。 B.休眠芽(潜伏芽):长期保持休眠,适当时候打破休 眠,有利于更新复壮。老茎开花——紫荆、山麻杆
(四)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

(2)表皮始终存在,其下方有厚壁组织存在(禾本 科)。
(3)表皮内侧为基本组织和散布其中的有限外韧型 维管束。 (4)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2.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特点

植物学第二节 茎的形态和构造

植物学第二节  茎的形态和构造
如图中所示,边缘部分色浅,担负输导和贮藏 功能,为边材。
中心部分色深,为死亡或衰老部分,为心材。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5、木栓形成层活动
• 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 起源: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或厚角 组织、皮层较深处的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 等。
• 树皮:多次周皮形成的结构(狭义)或维管 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广义)。
3
•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原 表 皮 ------- 表皮
• 原套----周缘分生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髓射线(部分)


原形成层-----------维管束
• 原体----髓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髓 (部分) • •
精选课件
• a、维管束鞘:由厚壁细胞组成,在维管束外围。 • b、初生韧皮部:靠茎的外方,由筛管、伴管组成。 • c、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内方,横切面上呈“V”
字形。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管胞、厚壁组织构 成。在“V”形的两臂上各有一个大型孔纹导管, 中间有薄壁细胞、管胞,称为后生木质部。 • 没有形成层,属于有限外韧维管束,只有初生结 构。
部位排列规则的、扁平状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 胞。它们平周分裂的结果使茎尖增大和茎轴增粗。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007.11.10.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
21
一个维管束放大
精选课件
22
3、禾本科植物的居间生长和初生增粗生长
• A。居间生长: • 禾本科节间基部存在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药 学
10

(四)、茎的变态
1.地下茎的变态
根茎 块茎 球茎 鳞茎
叶状茎 枝茎
2.地上茎的变态
中 药 学
10
钩状茎 茎卷须
小块茎和小鳞茎

1. 地下茎的变态[图示]
中 药 学
10
(1)、根状茎(根茎):常横卧地下,节和节间明显,节上 有退化的鳞片叶,具顶芽和腋芽。如 姜、黄精、玉竹。 (2)、 块茎: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节间很短,节上具芽 及鳞片状退化叶或早期枯萎脱落。如天麻、半夏、马铃薯。 (3)、 球茎:肉质肥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具明显的节和缩短 的节间;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顶芽发达;腋芽常生于其上半部, 基部具不定根。如慈姑、荸荠。 (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 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百合、 贝母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无被覆盖的称无被鳞茎;洋葱鳞叶阔, 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称有被鳞茎。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二 、茎的内部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四)、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
中 药 学
10
(五)、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中 药 学
10
茎尖的结构与根 尖的结构相似,由分 生区(生长锥)、伸 长区和成熟区3部分组 成。但茎尖的顶端没 有类似根冠的构造, 而由幼小的叶片包围 着。 成熟区的表皮不 形成根毛,但常有气 孔和毛茸。
第二节
茎的形态与功能
来源:胚芽
发育方式:
中 药 学
10
1.顶端不断生长
2.下面重复分枝

中 药 学
10

生于地下的茎
起贮藏作用的茎: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起繁殖作用的根:
中 药 学
10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忍冬藤
中 药 学
10

何首乌
中 药 学
10

藤本茎
平卧茎:茎细长平卧地面,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 不生不定根,如蒺藜、地锦。 (见图)

木质茎:茎质地坚硬,木质部发达。具木质茎的植物称 木本植物。有3种类型。
乔木:植株高大,具明显主干,下部少分枝,如 厚朴、杜仲。 (见图)
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下部多分枝,如 小檗、酸枣。 (见图)

中 药 学
10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茎的异常构造 海风藤横切面
中 药 学
10
① 髓维管束,如海风藤、大黄。 ② 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如密花豆的老茎(鸡血 藤)、常春油麻藤。 ③ 木间木栓,如甘松。

中 药 学
10

(四)、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征
1、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新周皮 周皮
中 药 学
10
表皮

中 药 学
10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不发达。其结构特征是: ① 最外层为表皮。 ② 有些种类仅具束中形成层,没有束间形成层。有 些种类不仅没有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也不明显。 ③ 髓部发达。
中 药 学
10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
中 药 学
10
① 表面通常具木栓组织, 少数具表皮或鳞叶。 ② 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 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③ 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 或石细胞。维管束为外韧 型,成环状排列。 ④ 储藏薄壁细胞发达, 机械组织多不发达。 ⑤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中 药 学
10
皮层最内一层,有时有内皮层,在多数植物茎内不甚显著或不存在,但在水 生植物茎中,或一些植物的地下茎中却普遍存在。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蚕 豆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 (starch sheath)。

维管柱 由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外部有连两种纤维,一种是 起源于韧皮部,位于初生韧皮部外侧的纤维,称初生韧皮纤维,如向日 葵、麻类。另一种是起源于韧皮部之外,位于皮层内侧成环包围初生维 管束的称周维纤维或环管纤维,如马兜铃、黄瓜。 初生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初生木质 部组成。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向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的成熟方向为 内始式。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2. 地上茎的变态[图示]
(1)、 叶状茎或叶状枝:茎变为绿色的扁平状或针叶状,如仙人 掌、天门冬。 (2)、刺状茎(枝刺或棘刺):茎变为刺状,生于叶腋,常长短粗 硬不分枝,如山楂、酸橙等, 但皂荚、枸杞的刺常分枝。皮刺与枝刺不 同,是由表皮细胞突起形成,无固定生长位置,易脱落。如月季、花椒。 (3)、钩状茎:通常钩状,粗短、坚硬无分枝,位于叶腋,由茎 的侧轴变态而成,如钩藤。 (4) 茎卷须:茎变为卷须状,柔软卷曲,多生于叶腋,多见于具 攀援茎植物,如栝楼、葡萄。 (5)、 小块茎或小鳞茎:小块茎是由腋芽或叶柄上的不定芽形成 的,形态与块茎相似,如山药的零余子(珠芽)、半夏。小鳞茎是由腋 芽或花序中的花芽形成的,如卷丹、洋葱、大蒜。小块茎和小鳞茎均有 中 繁殖作用。
表皮除表皮细胞外,往往有气孔,它是水气和气体出入的通道。此外, 表皮上有时还分化出各种形式的毛状体,包括分泌挥发油、粘液等的腺毛。 毛状体中较密的茸毛可以反射强光、降低蒸腾,坚硬的毛可以防止动物为害, 而具钩的毛可以使茎具攀援作用。
中 药 学
10

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是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的部分,为多层细胞所组成,是由 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成。 在皮层中,包含多种组织,但薄壁组织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薄壁组织细胞是 活细胞,细胞壁薄,具胞间隙,横切面上细胞一般呈等径形。幼嫩茎中近表皮部 分的薄壁组织,细胞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细胞内还贮藏有营养物质。 水生植物茎皮层的薄壁组织,具发达的胞间隙,构成通气组织(aerenchyma)。 紧贴表皮内方一至数层的皮层细胞,常分化成厚角组织,连续成层或为分散的 束。在方形(薄荷、蚕豆)或多棱形(芹菜)的茎中,厚角组织常分布在四角或 棱角部分(图3-39)。厚角组织细胞是活细胞,有时还具有叶绿体,一般呈狭长 形,两端钝或尖锐,细胞壁角隅或切向壁部分特别加厚,能继续生长,对茎有支 持作用。有些植物茎的皮层还存在纤维或石细胞,如南瓜的皮层中纤维与厚角组 织同时存在。
中 药 学
10

杜 仲
中 药 学
10



中 药 学
10

一、茎的形态和类型
二、茎的内部构造
中 药 学
10

一、茎的形态和类型
茎与根的主要区别是——茎具节与节间,茎上生叶、 花、果,具有向光性、背地性、背湿性。
(一)、茎的外形
(二)、 芽
(三)、茎的类型
中 药 学
10
(四)、茎变态

(一)、茎的外形
忍冬芽的纵切面

通过茎的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茎的初生 构造。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 表皮 组成 皮层 初生韧皮部
初生维管束
维管柱 髓射线 髓
束中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中 药 学
10
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示意图

中 药 学
10

表皮 通常由单层的活细胞组成,是由原表皮发育而成,一般不具叶 绿体,分布在整个茎的最外面,起着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因而是茎的初生 保护组织。有些植物茎的表皮细胞含花青素,因此茎有红、紫等色,如蓖麻、 甘蔗等的茎。

10

2、按茎的生长习性分:直立茎、藤本茎。
直立茎: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依附它物的茎,如紫苏、松。 见图
缠绕茎:茎细长,依靠自身缠绕它物作螺旋状上升 的茎,如五味子、马兜铃,何首乌。见图 攀援茎:茎细长,靠攀援结构(卷须、吸盘、钩、 刺、不定根等)依附它物上升的茎,如栝楼、豌豆、 钩藤、葎草。 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面,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 生有不定根,如连钱草,红薯。(见图)
中 药 学
10
芽的类型

中 药 学
10

定芽:芽在茎上有一定的生长位置(顶芽、腋芽、副芽)。 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位置,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 的节间、根、叶及其他部位的芽。 叶芽:发育成枝与叶的芽,又称枝芽。 花芽:发育成花和花序的芽。 混和芽:能同时发育成枝叶、花和花序的芽。 鳞芽:芽的外面有鳞片包被。 裸芽:芽的外面无鳞片包被。 活动芽:正常发育的芽,及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或第二年春天萌 发的芽。 休眠芽:长期保持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
中 药 学
10
4、双子叶植物茎及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1、形成层及其活动
髓射线 束间形成层 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中 药 学
10
束中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① 、次生木质部及年轮的形成 ② 、次生韧皮部
中 药 学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