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幸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收人的增加会相应带来幸福感 的增加 幸福-收入之谜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增 加人们的幸福感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最主要方式 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愿意购 买和消费的物品 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力, 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 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 经济学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增加社会财富上,然而 事实证明——财富≠幸福
14
2.3 幸福的作用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作用
消极情绪 促使人们高度专注地进行关键性的防卫性思考和决策, 促使人们高度专注地进行关键性的防卫性思考和决策, 其目的是查明错误并消灭之 使个体为零和博弈做好准备 在零和博弈中,有赢家必有输家, 在零和博弈中,有赢家必有输家,博弈中没有纯收 益产生 积极情绪 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 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更宽容的思考 使个体为双赢博弈做好准备 在双赢博弈中, 在双赢博弈中,双方都能在博弈结束时获得比先前 更多的收益
wk.baidu.com
2 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2.2 幸福感 2.3 幸福的作用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 的障碍
2
1.1 “幸福-收入之谜” “幸福 收入之谜” 幸福伊斯特林悖论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伊斯特林(R. Easterlin)在 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 乐》中提出—— 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 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 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
其他证据
赛利格曼(M. E.P. Seligman)等的研究表明,美国在 1947-1998的50年间,美国经调整后的人均GDP翻了将近 3倍,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却并没有多大变化,在欧洲、日 本也发现了相同模式 赖特指出:患抑郁症的比率每10年翻一番,自杀成为北美 青年第三大死因,15%的美国人患有临床焦虑障碍,对社 会稳定和安全感的认可也每况愈下
——文明演进的趋势,是双赢交易和支持此类 游戏规则的社会机制将日益发展壮大。
15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与幸福
人格特质与幸福 幸福的人:外向、乐观、高自尊、 幸福的人:外向、乐观、高自尊、内控 不幸福的人: 不幸福的人:高神经质倾向 智力与幸福:无相关 幸福锚定点的遗传性 双生子研究的结果 同卵双生子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较高相关 异卵双生子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很低 幸福的锚定点98% 98%由遗传决定 幸福的锚定点98%由遗传决定
24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的障碍
消极的社会比较
幸福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 社会比较在远古社会有利于人们的生存, 社会比较在远古社会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它使人们努 力成为最好, 力成为最好,获得群体中最好的资源以使基因种系得 到繁衍 现代媒体的影响 媒体集中呈现了许多大多数人永远达不到的状态 优越的生活方式、迷人的形体魅力、在工作、 优越的生活方式、迷人的形体魅力、在工作、运 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人们与媒体中, 当人们与媒体中,而不是自己周围 的直接参照群体的优胜者的标准来 衡量自身成就时, 衡量自身成就时,会感到低自尊和 不快
7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人们确实是在追求财富最大化吗? 一个例子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人们频繁跳槽,动因何在?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人们频繁跳槽,动因何在? 回答:为了更多的收入。 回答:为了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收入又是为了什么? 更多的收入又是为了什么? 回答:为了生活更富裕。 回答:为了生活更富裕。 生活更富裕是为了什么呢? 生活更富裕是为了什么呢? 归根到底,人们会回答最终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幸 归根到底, well-being),获得更大的满足、快乐, ),获得更大的满足 福(well-being),获得更大的满足、快乐,而不 只是更多的金钱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 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
9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科学心理学的使命
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主流心理学的误区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影响 悲观的人性论 否认人性的独特性, 否认人性的独特性,将人喻为机器或动物 研究视野指向心理的消极层面 强调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追求对心理与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对后两项使命视而不见
19
幸福的“门槛” 幸福的“门槛”假说
20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身体状况与幸福
健康 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定与幸福相关 由医生给出的客观健康评分与幸福没有相关 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自己的身体缺陷, 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自己的身体缺陷,从而 得到平均水平的幸福感 幸福的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 幸福的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幸福者更长寿 锻炼 短期锻炼带来积极情绪状态 长期锻炼产生更强的幸福感
18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环境与幸福
经济环境 所有国家财富与幸福的相关系数约为0.6 所有国家财富与幸福的相关系数约为0.6 经济欠富足国家居民的幸福锚定点较低 富裕国家中, 富裕国家中,经济收入的增长并未带来本国人民主观幸 福感的提高 可能的原因:一旦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 可能的原因:一旦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金钱的积 累就无法满足能够增进幸福感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幸福的“门槛假说” 幸福的“门槛假说” 物理环境 幸福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幸福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而与人工环境无关 好天气带来积极情绪 音乐能带来短时间的积极情绪体验, 音乐能带来短时间的积极情绪体验,但尚无证据表明长 期影响
21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工作与幸福
就业 就业者比失业者更幸福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比从事非技术性工作者更幸福 目标达成 外向者在完成令人兴奋的事情时更幸福 内向者在完成自己满意的事情时更幸福
休闲与幸福
休闲对幸福有短期的积极影响 加入休闲组织可以满足归属需要、利他需要、 加入休闲组织可以满足归属需要、利他需要、自主 执行技能活动的需要、寻求刺激的需要、 执行技能活动的需要、寻求刺激的需要、成就需要 等
16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文化与幸福
公平的社会文化带来更强的幸福感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成员体验到的幸福 感高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成员 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个人较注重 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 自身的主观体验, 自身的主观体验,直接表达个人态 度和内心感受的行为受到鼓励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个体必须和 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 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个人的主 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 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而是 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
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幸福感的特点
主观性 它的评定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 整体性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是对 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相对稳定性 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 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 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17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与幸福
婚姻 已婚者>未婚者> 离异者> 已婚者>未婚者> 离异者> 感情不和者 非婚同居对幸福的影响 个体主义:同居者≥ 个体主义:同居者≥已婚者 集体主义:已婚者和单身者> 集体主义:已婚者和单身者>同居者 分居和寡居者的幸福感 集体主义中> 集体主义中>个人主义中 亲戚:人们能从与亲戚的联系中获得幸福 友谊:友谊能增进幸福感 熟人:与熟人合作是获得幸福的有力来源 为增进幸福感, 为增进幸福感,应建立长期的互惠双赢关系
10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
主流心理学的现状引起了一些心理学 家的不满 主流研究取向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 本意,导致“ 本意,导致“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 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 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 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其领军人物 为前APA主席赛里格曼,2001年塞 APA主席赛里格曼 为前APA主席赛里格曼,2001年塞 里格曼等在《美国心理学家》 里格曼等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 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 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使积 极心理学为世人所知
13
2.3 幸福的作用
从进化论观点看情绪
消极情绪 包括恐惧、愤怒、焦虑… 包括恐惧、愤怒、焦虑… 是面临威胁时的第一道防线 将个体的注意力收缩到危险的来源上, 将个体的注意力收缩到危险的来源上,并动员个 体准备战斗或逃离 积极情绪 包括愉快、满意、欢欣… 包括愉快、满意、欢欣… 告诉个体好事即将发生 扩大个体的视野, 扩大个体的视野,使个体能对更广泛的物理环境 和社会环境保持清晰的意识
22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宗教与幸福
参加宗教活动者比其他人更幸福 宗教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信仰体系, 宗教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信仰体系,使人们能够 发现生活的意义, 发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 成为宗教组织的一员可以享受和提供社会支持 皈依宗教常常是与生理和心理上更健康的生活 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23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的障碍
11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不是矫治心理缺陷,而是如何理解 幸福和增进主观幸福感 三大研究内容 积极体验 积极的情绪 积极人格 有助于产生积极体验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社会环境系统 建立积极的社会、 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
12
2.2 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主观)
对愉快情境的习惯化和适应
进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愉快的情景迅速适应,因 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先适应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一旦拥有一项“快乐源泉” 一旦拥有一项“快乐源泉”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 人,将无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那些对已经拥有的任何财富都迅速习惯化和适应的人 们才会被自然选择 享乐适应/快乐水车(hedonic treadmill) 收入增长: 收入增长:不断踏车 快乐却不相应增长:在原地打转, 快乐却不相应增长:在原地打转, 不往前走 对不连续的快感,适应发生的较慢
3
伊斯特林悖论
4
Average income and Happiness in the US,1957-2002 US,1957-
5
Index of Social Health and GDP per capita, US
6
1.2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幸福-收入之谜”带来的冲击 幸福-收入之谜”
第十三讲 财富与幸福
国民幸福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丹国王)
1
内容概要
1 “幸福-收入之谜” 幸福-收入之谜”
1.1 幸福-收入之谜 1.2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3 共同的目标:怎样令我们 共同的目标: 更幸福
3.1 进化心理学角度 3.2 经济心理学角度 3.2.1 从前景理论推出 的幸福准则 3.2.2 从感觉适应角度 推出的幸福准则 3.2.3 关于效用的幸福 准则 3.2.4 关于选择的幸福 准则
8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主流经济学隐含假设的问题
快乐(效用)= 偏好的满足 = 物质需求的满足 偏好的满足就意味着快乐吗? 偏好的满足就意味着快乐吗? 吸毒、酗酒、 吸毒、酗酒、赌博的满足 偏好的满足就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吗? 偏好的满足就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吗? 快乐中枢”实验: “快乐中枢”实验:当可以通过按压杠杆直接刺 激快乐中枢时,动物可以数小时不吃不喝, 激快乐中枢时,动物可以数小时不吃不喝,以最 高可达每小时8,000 8,000多次的频率连续按压杠杆以追 高可达每小时8,000多次的频率连续按压杠杆以追 求此刺激, 求此刺激,此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追求大大 压过了对物质的直接需要 由人类欲望所引发的各种需求实际上是对以中枢 兴奋为生理基础的精神快乐的追求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最主要方式 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愿意购 买和消费的物品 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力, 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 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 经济学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增加社会财富上,然而 事实证明——财富≠幸福
14
2.3 幸福的作用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作用
消极情绪 促使人们高度专注地进行关键性的防卫性思考和决策, 促使人们高度专注地进行关键性的防卫性思考和决策, 其目的是查明错误并消灭之 使个体为零和博弈做好准备 在零和博弈中,有赢家必有输家, 在零和博弈中,有赢家必有输家,博弈中没有纯收 益产生 积极情绪 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 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更宽容的思考 使个体为双赢博弈做好准备 在双赢博弈中, 在双赢博弈中,双方都能在博弈结束时获得比先前 更多的收益
wk.baidu.com
2 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2.2 幸福感 2.3 幸福的作用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 的障碍
2
1.1 “幸福-收入之谜” “幸福 收入之谜” 幸福伊斯特林悖论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伊斯特林(R. Easterlin)在 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 乐》中提出—— 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 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 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
其他证据
赛利格曼(M. E.P. Seligman)等的研究表明,美国在 1947-1998的50年间,美国经调整后的人均GDP翻了将近 3倍,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却并没有多大变化,在欧洲、日 本也发现了相同模式 赖特指出:患抑郁症的比率每10年翻一番,自杀成为北美 青年第三大死因,15%的美国人患有临床焦虑障碍,对社 会稳定和安全感的认可也每况愈下
——文明演进的趋势,是双赢交易和支持此类 游戏规则的社会机制将日益发展壮大。
15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与幸福
人格特质与幸福 幸福的人:外向、乐观、高自尊、 幸福的人:外向、乐观、高自尊、内控 不幸福的人: 不幸福的人:高神经质倾向 智力与幸福:无相关 幸福锚定点的遗传性 双生子研究的结果 同卵双生子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较高相关 异卵双生子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很低 幸福的锚定点98% 98%由遗传决定 幸福的锚定点98%由遗传决定
24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的障碍
消极的社会比较
幸福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 社会比较在远古社会有利于人们的生存, 社会比较在远古社会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它使人们努 力成为最好, 力成为最好,获得群体中最好的资源以使基因种系得 到繁衍 现代媒体的影响 媒体集中呈现了许多大多数人永远达不到的状态 优越的生活方式、迷人的形体魅力、在工作、 优越的生活方式、迷人的形体魅力、在工作、运 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人们与媒体中, 当人们与媒体中,而不是自己周围 的直接参照群体的优胜者的标准来 衡量自身成就时, 衡量自身成就时,会感到低自尊和 不快
7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人们确实是在追求财富最大化吗? 一个例子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人们频繁跳槽,动因何在?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人们频繁跳槽,动因何在? 回答:为了更多的收入。 回答:为了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收入又是为了什么? 更多的收入又是为了什么? 回答:为了生活更富裕。 回答:为了生活更富裕。 生活更富裕是为了什么呢? 生活更富裕是为了什么呢? 归根到底,人们会回答最终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幸 归根到底, well-being),获得更大的满足、快乐, ),获得更大的满足 福(well-being),获得更大的满足、快乐,而不 只是更多的金钱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 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
9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科学心理学的使命
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主流心理学的误区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影响 悲观的人性论 否认人性的独特性, 否认人性的独特性,将人喻为机器或动物 研究视野指向心理的消极层面 强调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追求对心理与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对后两项使命视而不见
19
幸福的“门槛” 幸福的“门槛”假说
20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身体状况与幸福
健康 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定与幸福相关 由医生给出的客观健康评分与幸福没有相关 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自己的身体缺陷, 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自己的身体缺陷,从而 得到平均水平的幸福感 幸福的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 幸福的人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幸福者更长寿 锻炼 短期锻炼带来积极情绪状态 长期锻炼产生更强的幸福感
18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环境与幸福
经济环境 所有国家财富与幸福的相关系数约为0.6 所有国家财富与幸福的相关系数约为0.6 经济欠富足国家居民的幸福锚定点较低 富裕国家中, 富裕国家中,经济收入的增长并未带来本国人民主观幸 福感的提高 可能的原因:一旦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 可能的原因:一旦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金钱的积 累就无法满足能够增进幸福感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幸福的“门槛假说” 幸福的“门槛假说” 物理环境 幸福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幸福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而与人工环境无关 好天气带来积极情绪 音乐能带来短时间的积极情绪体验, 音乐能带来短时间的积极情绪体验,但尚无证据表明长 期影响
21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工作与幸福
就业 就业者比失业者更幸福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比从事非技术性工作者更幸福 目标达成 外向者在完成令人兴奋的事情时更幸福 内向者在完成自己满意的事情时更幸福
休闲与幸福
休闲对幸福有短期的积极影响 加入休闲组织可以满足归属需要、利他需要、 加入休闲组织可以满足归属需要、利他需要、自主 执行技能活动的需要、寻求刺激的需要、 执行技能活动的需要、寻求刺激的需要、成就需要 等
16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文化与幸福
公平的社会文化带来更强的幸福感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成员体验到的幸福 感高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成员 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个人较注重 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 自身的主观体验, 自身的主观体验,直接表达个人态 度和内心感受的行为受到鼓励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个体必须和 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 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个人的主 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 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而是 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
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幸福感的特点
主观性 它的评定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 整体性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是对 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相对稳定性 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 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 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17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与幸福
婚姻 已婚者>未婚者> 离异者> 已婚者>未婚者> 离异者> 感情不和者 非婚同居对幸福的影响 个体主义:同居者≥ 个体主义:同居者≥已婚者 集体主义:已婚者和单身者> 集体主义:已婚者和单身者>同居者 分居和寡居者的幸福感 集体主义中> 集体主义中>个人主义中 亲戚:人们能从与亲戚的联系中获得幸福 友谊:友谊能增进幸福感 熟人:与熟人合作是获得幸福的有力来源 为增进幸福感, 为增进幸福感,应建立长期的互惠双赢关系
10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
主流心理学的现状引起了一些心理学 家的不满 主流研究取向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 本意,导致“ 本意,导致“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 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 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 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其领军人物 为前APA主席赛里格曼,2001年塞 APA主席赛里格曼 为前APA主席赛里格曼,2001年塞 里格曼等在《美国心理学家》 里格曼等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 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 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使积 极心理学为世人所知
13
2.3 幸福的作用
从进化论观点看情绪
消极情绪 包括恐惧、愤怒、焦虑… 包括恐惧、愤怒、焦虑… 是面临威胁时的第一道防线 将个体的注意力收缩到危险的来源上, 将个体的注意力收缩到危险的来源上,并动员个 体准备战斗或逃离 积极情绪 包括愉快、满意、欢欣… 包括愉快、满意、欢欣… 告诉个体好事即将发生 扩大个体的视野, 扩大个体的视野,使个体能对更广泛的物理环境 和社会环境保持清晰的意识
22
2.4 幸福的影响因素
宗教与幸福
参加宗教活动者比其他人更幸福 宗教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信仰体系, 宗教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信仰体系,使人们能够 发现生活的意义, 发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 成为宗教组织的一员可以享受和提供社会支持 皈依宗教常常是与生理和心理上更健康的生活 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23
2.5 从进化角度透视幸福的障碍
11
2.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不是矫治心理缺陷,而是如何理解 幸福和增进主观幸福感 三大研究内容 积极体验 积极的情绪 积极人格 有助于产生积极体验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社会环境系统 建立积极的社会、 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
12
2.2 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主观)
对愉快情境的习惯化和适应
进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愉快的情景迅速适应,因 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先适应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一旦拥有一项“快乐源泉” 一旦拥有一项“快乐源泉”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 人,将无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那些对已经拥有的任何财富都迅速习惯化和适应的人 们才会被自然选择 享乐适应/快乐水车(hedonic treadmill) 收入增长: 收入增长:不断踏车 快乐却不相应增长:在原地打转, 快乐却不相应增长:在原地打转, 不往前走 对不连续的快感,适应发生的较慢
3
伊斯特林悖论
4
Average income and Happiness in the US,1957-2002 US,1957-
5
Index of Social Health and GDP per capita, US
6
1.2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幸福-收入之谜”带来的冲击 幸福-收入之谜”
第十三讲 财富与幸福
国民幸福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丹国王)
1
内容概要
1 “幸福-收入之谜” 幸福-收入之谜”
1.1 幸福-收入之谜 1.2 传统经济学的误区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3 共同的目标:怎样令我们 共同的目标: 更幸福
3.1 进化心理学角度 3.2 经济心理学角度 3.2.1 从前景理论推出 的幸福准则 3.2.2 从感觉适应角度 推出的幸福准则 3.2.3 关于效用的幸福 准则 3.2.4 关于选择的幸福 准则
8
1.3 经济学家的反思
主流经济学隐含假设的问题
快乐(效用)= 偏好的满足 = 物质需求的满足 偏好的满足就意味着快乐吗? 偏好的满足就意味着快乐吗? 吸毒、酗酒、 吸毒、酗酒、赌博的满足 偏好的满足就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吗? 偏好的满足就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吗? 快乐中枢”实验: “快乐中枢”实验:当可以通过按压杠杆直接刺 激快乐中枢时,动物可以数小时不吃不喝, 激快乐中枢时,动物可以数小时不吃不喝,以最 高可达每小时8,000 8,000多次的频率连续按压杠杆以追 高可达每小时8,000多次的频率连续按压杠杆以追 求此刺激, 求此刺激,此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追求大大 压过了对物质的直接需要 由人类欲望所引发的各种需求实际上是对以中枢 兴奋为生理基础的精神快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