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耳的PPT课件

耳的PPT课件
检查。
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
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
01
在嘈杂环境中工作或学习时,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可以有效减
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选择合适的耳塞或降噪耳机
02
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耳塞或降噪耳机,注意其降噪效果和
舒适度。
注意正确佩戴方式
03
正确佩戴耳塞或降噪耳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降噪效果,同时避
免不适感。
05
方向感知
• 耳朵不仅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感知声音的方向。通过分析声音进入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度差异,大脑可以准确地判断 出声音的来源方向,从而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定位和规避障碍物。这种方向感知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挽救 生命,例如在野生动物中,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它们察觉到天敌的接近并迅速逃离危险。
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 导致慢性中耳炎,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 鸣等。
外耳道炎
治疗方法
外耳道皮肤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外 耳道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急性中耳炎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中耳炎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外耳道炎以局部用药 为主,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
听力损失
传导性听力损失
由于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的听力损失,如外 耳道堵塞、中耳炎等。
病因
耳聋可能与遗传、噪音暴 露、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 素有关。
治疗方法

耳部最详细解剖(ppt)

耳部最详细解剖(ppt)

• 图 27 外耳道软骨部仅有部分显示,向耳道口呈 喇叭状开放。颈动脉已离开颞骨,在颞骨前内侧 仅可见到颈内静脉的半弧形切迹。斜坡与枕骨髁 融合,舌下神经管呈浅喇叭状开口,朝向后内方。 二腹肌沟为浅切迹,其内侧为二腹肌嵴。乙状窦 为长椭圆形管状结构,后外方为开放状。 图 28 低于外耳道软骨部,仅见耳道口二腹肌沟 出现,二腹肌嵴明显。舌下神经管消失,枕骨髁 与斜坡骨连成一片。乙状窦椭圆形管状结构的后 内开放口变小,有闭合的趋势。面神经已接近颈 内静脉处。
• 图13.-图14.颈动脉管水平段全程出现,耳蜗中旋 和底旋明显,在耳蜗后方有一个膨大的圆形前庭 腔,在前庭腔内侧可见后半规管的膨大壶腹。耳 蜗外上方有一细长的鼓膜张肌管腔,其后方的小 突起是匙突。外膝部的面神经由于骨壁薄呈开放 状。有报道此处面神经有 17~47%的自然裸露率, 手术时应当注意。上鼓室外上有一小的骨嵴称齿 突(cog),其前方是前上鼓室,后方容纳锤骨头 和砧骨长突,前上鼓室是胆脂瘤经常侵及的部位。 图14 外耳道出现。
耳部最详细解剖(ppt)
百度文库
耳部最详细解剖
• 图1.-图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 图5.起出现内听道。 图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一 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路段。内 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止 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向鼓室方向 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部解剖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3
乳突部
(3) 乳突部:在颞骨后部, 大小不一。其叶面后缘处有 一较大的孔,称乳突孔,侧 窦与颅外静脉之间的导血管 由此通过。
(4) 岩部:又称锥体,嵌在 枕骨与蝶骨之间。
PPT学习交流
4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 道。
PPT学习交流
5
耳廓
(一) 耳廓 1、 位置:耳廓借韧带、肌肉、
PPT学习交流
20
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小儿呈圆 形,成人呈椭圆形,高约9mm,宽 约8mm,厚约0.1mm,鼓膜的前下 方朝内倾斜,成人鼓膜与外耳道底约 成45°—50°角,婴儿则为35°角,故 外耳道的前下壁较后上壁为长。
PPT学习交流
21
鼓膜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两部分。 鼓膜共分为3层:
l 外层为上皮层 l 中层称纤维层(松弛部无此层), 其又分为:深层---环行纤维;浅层--放射形纤维 l 内层为粘膜层
刺激骨膜,疼痛甚剧。
外耳道软骨与耳廓软骨
相连续,耳轮角与耳屏间无
软骨连续,称耳屏间切迹。
在此做耳内切口,可不伤及
软骨。
PPT学习交流
9
外耳道有两处狭窄: l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l 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 称为外耳道峡。
PPT学习交流
10
外耳道软骨的后上方成一缺口, 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外耳道软 骨在前下方常有2---3个垂直的、 由结缔组织充填的裂隙,称外 耳道软骨切迹,切迹内有纤维 组织,并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其意义:

耳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耳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The organ of hearing
(Zemlin, 1988 pp. 460)
Peripheral and Central
Peripheral ear
(Engströ m & Engströ m, 1979)
The external ear 外耳
The Auricle 耳廓 功能:收集声音
The uncoiled cochlea
Cross section of cochlea
Cross section of cochlea
Cross section of the channe
Cross section of the organ of Corti
Inneru and outer hair cells
Inner Hair Cell Stereocilia 3500个内毛细胞
Outer Hair Cell Stereocilia 12000个外毛细胞
Function of Cochlea耳蜗的功能 将机械性声音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
Function of Cochlea 耳蜗的功能
Cross section of the organ of Corti
Air conduction气导
Out ear Middle ear
Inner ear Sound Nerve Centrum

中耳、内耳解剖.ppt

中耳、内耳解剖.ppt

耳的生理
外耳 中耳
听觉、平衡觉
内耳
中耳
咽鼓管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鼓室内外压平衡、引流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小儿:短,平,宽,直。
中耳
鼓岬
锥隆起
面神经管垂直段(后壁)
蜗窗(圆窗) 第二鼓膜2mm2 内通耳蜗鼓阶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 上方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 脚。
鼓室(tympanic cavity)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鼓室 六壁
鼓室(tympanic cavity)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鼓室 六壁
下壁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下壁(颈静脉壁)
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前方为颈动脉管的后壁,如果此壁 缺损,鼓膜为蓝鼓膜,半球形。
鼓窦
是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存在。 鼓窦外壁为乳突皮层,相当于外耳道上三角。 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内覆有纤毛粘膜上皮,向后下通乳突气房。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乳突: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耳部解剖及疾病诊断(ppt)

耳部解剖及疾病诊断(ppt)

中耳乳突炎
右侧乳突炎
左侧骨疡型乳突炎
四、炎症
(二)鼓室硬化症(tympanosclerosis)
中耳炎后遗症 鼓室内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玻璃样变组织与 鼓膜或鼓岬相连,可伸入上鼓室,固定听小骨 可钙化 症状:传导性聋 鼓室内针状及点状软组织影,与鼓膜及骨岬连, 其中可有钙化
四、炎症
(三)迷路炎(labyrinthitis)
内听道内结构 面神经(前上) 耳蜗神经(前下) 前庭神经(后上和后下)
外半规管层面
•外半规管 •内耳道(4-6mm) •面神经管 (迷路段)
上半规管层面
•上半规管 •岩乳管
面神经
迷路段:耳蜗外上,达膝状神经节,长 4-5毫米 后转100度 鼓室段:外半规管下、鼓室内侧壁,长 约1厘米 乳突段:中耳后壁内转向下,近垂直下 达茎乳孔,长1.5-2厘米 出颅后入腮腺内
(四)全迷路缺如(Michel malformation)
胚胎第3周末前内耳停止发育 无迷路形态可见(Michel畸形) 内耳道也发育不良
双侧内耳畸形 左无内耳迷路及内耳道结构,为Michel畸形
右空耳蜗及前庭扩大,为Mondini畸形
(五)耳蜗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cochlea)
auditory canal)
膜迷路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membranous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部解剖PPT课件
道的底。 前庭导水管(含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
相通)
Dr. Ma 39
Dr. Ma 40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每侧有3个,位于前庭的后上方,2/3环 形互成直角
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与地面成300)、 上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 (后垂直半规管)
壶腹,单角和总角
3 级神经元:内上橄榄核
4 级神经元:下丘核和内侧膝状 体
经内囊至上颞横回
Dr. Ma 52
Dr. Ma 53
Dr. Ma 54
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前庭神经节,双极 第二级神经元:前庭神经核
Dr. Ma 43
Dr. Ma 44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膜管和膜囊组成,悬在外淋巴中,密闭 的内淋巴系统
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相互连通
含感受器:位觉斑、壶腹嵴和Corti器
Dr. Ma 45
Dr. Ma 46
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 (saccule) 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分为椭圆囊斑 (macula utriculi)和球囊斑(macula sacculi) 相互垂直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和嵴顶 (cupula terminalis)(帽)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部解剖ppt课件

26
从上向下分别为半规管凸、面神经 管凸、卵圆窗、岬部、圆窗龛、与 面神经管同高而在其前方的匙突。 在鼓岬部有直线形沟,即鼓室神经 所在处。
27
前壁
(3)前壁:上方是耳咽管鼓室 口,内下方是颈内动脉后壁 的薄骨板。
28
(4)后壁:上宽下窄,上方有鼓窦 开口,开口底部有砧骨窝,内侧 相当于卵圆窗平而有锥隆起,镫 骨肌由此处伸出。 (5)上壁:是一薄骨板,将鼓室与 颅中凹隔开。 (6)下壁:也是一薄骨板,将鼓室 与颈静脉球隔开。
l
9
外耳道有两处狭窄: l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l 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 称为外耳道峡。
10
外耳道软骨的后上方成一缺口, 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外耳道软 骨在前下方常有2---3个垂直的、 由结缔组织充填的裂隙,称外 耳道软骨切迹,切迹内有纤维 组织,并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其意义:
11
意义
可增加耳廓的可动性。 l 系外耳道与腮腺之间互为 感染的途径。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 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 分泌耵聍。
40听觉生理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与平衡觉4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主要是空气传42声波锤骨砧骨耳廓外耳道鼓膜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空气振动传声变压液体波动外耳中耳内耳听觉中枢听神经螺旋器综合分析神经冲动大脑皮层迷路后43耳咽管的生理功能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级神经元:双极,螺旋神经节
2级神经元:蜗核
3 级神经元:内上橄榄核
4 级神经元:下丘核和内侧膝状 体
经内囊至上颞横回
52
53
54
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前庭神经节,双极 第二级神经元:前庭神经核
小脑
脊髓
网状结构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传入通路不明,中枢在颞叶。可能在听 皮层附近。
55
56
内淋巴管系统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免疫器官
57
58
内耳的血液供应
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 artery)
59
60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混合神经:运动、感觉和副交感,司面 部表情肌的运动、舌前2/3味觉、泪腺和 鼻腔腺体的分泌、耳道的小部分感觉。
颞骨内发出三支:大浅岩神经、鼓索神 经和镫骨肌神经
前庭的前部,形似蜗牛的壳 2.5-2.75周,耳蜗的底转是鼓岬 三个官腔:上方的前庭介(scala vestibuli)、
中间者为中介(scala media)(膜迷路)和 下方的鼓介(scala tympani)(圆窗封闭) 蜗孔,螺旋神经节,耳蜗导水管
43
44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13
鼓室(tympanic cavity)
分六个壁 含有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无纤毛的扁平上皮、纤毛柱状上皮 上鼓室(6mm)、中鼓室(2mm)、下鼓室
(4mm)
14
鼓室的内容物
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 (stapes)形成的听骨链(ossicula chain)
有听觉和位觉感受器,含内淋巴。骨迷 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内外淋巴液 不交通。
36
骨迷路(osseous labrinth)
前庭(vestibule) 半规管(semicircula canals) 耳蜗(cochlea)
37
38
前庭(vestibule)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6*5*3mm,椭圆形 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外侧壁有前庭窗和圆窗,内侧壁为内听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5
6
7
8
9
耳廓 (auricle)
结构 易感染坏死——耳廓畸形 易冻伤
10
11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2.5-3.5cm 软骨:1/3 骨:2/3 弯曲,检查时向后上(成人)或后下(小
儿) 两处狭窄,峡部 炎症时痛剧 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
12
中耳 (middle ear)
鼓室(tympanic cavity)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Eustachian tube) 鼓窦(antrum) 乳突(mastoid process)
道的底。 前庭导水管(含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
相通)
39
40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每侧有3个,位于前庭的后上方,2/3环形 互成直角
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与地面成300)、 上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 (后垂直半规管)
壶腹,单角和总角
41
42
耳蜗(cochlea)
膜管和膜囊组成,悬在外淋巴中,密闭 的内淋巴系统
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相互连通
含感受器:位觉斑、壶腹嵴和Corti器
45
46
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 (saccule) 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分为椭圆囊斑 (macula utriculi)和球囊斑(macula sacculi) 相互垂直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和嵴顶(cupula terminalis)(帽)
Corti 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 支持细胞和盖膜组成。
47
48
49
50
51
听觉系统传导通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听神经(acoutic nerve)
耳蜗神经(cochlear nerve)和前庭神 经(vestibule nerve)组成。
纤维层和粘膜层 紧张部和松弛部:松弛部纤维走行无规律 三标志:短突起、槌骨柄和光锥 四象限
20
21
22
鼓室的六壁(内侧壁)
鼓岬 圆窗(蜗窗)和卵圆窗(前庭窗) 面神经管的水平段 外半规管的隆突和匙突
23
24
鼓室的六壁(前壁)
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颈内动脉管
25
26
27
鼓室的六壁(后壁)
鼓窦入口 砧骨窝 后鼓室包括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
28
29
30
鼓室的六壁(上壁)
鼓室天盖 岩鳞裂
31
32
鼓室的六壁(下壁)
颈内动脉管 颈静脉球
33
34
35
内耳(inner ear) 迷路(labyrinth)
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解剖学分:前庭、耳蜗和半规管 组织学分: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含
颅神经中出颅前在骨管中行走最长的神 经,分8段。
61
62
耳的生理功能
耳的主要功能:听觉 和 平衡觉
63
声波的传导
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4
空气传导(主)
声波
槌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神经 中枢
空气振动 (外耳)
韧带 肌肉:镫骨肌和鼓膜张肌 粘膜皱襞
15
16
17
18
鼓室的六壁(外侧壁)
鼓膜 (tympanic membrane)
19
鼓膜(tympanic membrane)
形状: 半凹、近圆、珍珠灰色、半透明 大小:8*9*0.1mm(有效振动面积为55%) 分三层:上皮层、内(深)环外(浅)放射的
1
耳的解剖生理
耳的解剖
耳是听觉和平衡感受器的末梢器官 分为外耳、 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内耳包括膜迷路和骨迷路,有前庭、半
规管和耳蜗
2
3
4
颞骨 (temporal bone)
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包含 在颞骨内
位于顶骨、蝶骨和颧骨、枕骨之间,参 与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