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定未知载荷试验实验报告

测定未知载荷试验实验报告

测定未知载荷试验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测定未知载荷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所属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电测法测定悬臂梁自由端的未知载荷和固定端的支反力偶。

2.训练电测技术中的组桥技巧。

二、预习与参考

1.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

2.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

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内容。

三、设计指标

测定未知荷载。

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2.静态电阻应变仪。

五、实验原理(设计要求)

1.根据实验要求,思考并拟定实验方案。

2.独立完成实验,包括接线、加载、读取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等。

3.现场计算出加载砣重量和支反力偶,经带课老师认可后,结束实

验装置和仪器复原。

六、调试及结果测试

绘出测量加载砣重量和固定端支反力偶的应变片组桥接线图、写出用

读数应变,表示未知裁荷F和支反力偶M的表达式。整理实验数据,求出

自由端的未知载荷,固定端的支反力偶。

七、考核形式

通过学生的出勤率、试验方案和试验报告来考核。

八、实验报告要求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名称、试验目的、仪器设备名称、规格、量程,试验记录及结果。

九、思考题

利用该实验装置,能否测出施力点的挠度(所有条件与本实验相同)

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样式一,须另加专用封套)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盖骑缝章)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联系人:

(样式二)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可缺省)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模板

(CMA章)

※※※※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总页数:※(含此页)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

(报告专用章)

※※※※※※※※※※检测站

※年※月※日

(盖骑缝章)

※※※※※※※※※※工程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1234) (上

岗证号)※ 报告编写:※ (上岗

证号) 校核: (上岗证号) 审核:

(上岗证号) 技术负责人:

声明:1、本检测报告涂改、错页、换

页无效;

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报告专用章)

????? ※年※月※日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联系人:

目录

一、前言?????????????????????(4) 二、技术方法及试验设

备 ???????????????(5) 1、技术方法 ???????????????????(5) 2、试验设

备 ???????????????????(6) 三、工程地质概况 ??????????????????(6) 四、检测结果分析 ??????????????????(7) 五、结论 ??????????????????????(7) 六、其他 ??????????????????????(7)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

屋面载荷能力报告模板

屋面载荷能力报告模板

屋面载荷能力报告模板

1. 引言

本报告是针对某建筑物屋面的载荷能力进行评估的一份报告。通过检测和计算,我们对该建筑物的屋面承载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安全承载设计和使用阶段的各项荷载。本报告的目的是为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提供有关屋面承载能力的详细信息,以便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作出合理的决策。

2. 背景信息

(在此附上建筑物的背景信息,包括用途、设计标准和荷载要求等。)3. 检测方法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建筑物的屋面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1. 拍摄建筑物整体外观照片;

2. 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图和设计荷载信息;

3. 对屋面进行实地勘测,检查屋面材料、结构和支撑系统;

4. 进行现场载荷测试,包括静载、动载和临时荷载的模拟测试;

5. 利用计算机载荷模拟软件进行载荷分析。

4. 检测结果

经过以上的检测方法,我们得出以下屋面载荷能力评估结果:

4.1 屋面材料和结构

(在此详细介绍屋面的材料和结构信息,包括使用的材料类型、屋面构造和屋面结构的稳定性评估。)

4.2 静力分析

(在此根据实地测试和计算结果,详细分析屋面的静力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变形和应力分布等。)

4.3 动力分析

(在此根据实地测试和计算结果,详细分析屋面的动力性能,包括抗风、抗震和抗振动能力等。)

4.4 临时荷载分析

(在此根据实地测试和计算结果,详细分析屋面的临时荷载承载能力,包括施工荷载和维修荷载等。)

5. 结论与建议

(在此总结评估结果,给出屋面的载荷承载能力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6. 参考文献

(在此列出参考的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引用。)

起重机载荷试验报告

起重机载荷试验报告

起重机载荷试验报告

使用单位:

设施型号:

制造单位:

安装单位:

河南省凯源起重机械有限企业

..

1 / 2

静载试验

起吊额定载荷,离地面100~ 200mm,渐渐加载至

1.25 倍的额定载荷,悬空许多于 10min,卸载后检

查永远变形状况,重复三次后不得再有永远变形。

此时主梁上拱度许多于(电动单梁、悬

(三)

1

挂起重机不小于),悬臂端上翘度不小于合格不合格或。()()

吊() t悬空()min

起重机不该有裂纹、联络松动、构件破坏等影响起合格不合格2

()()重机性能和安全的缺点。

动载试验

起吊 1.1 倍的额定截荷,依据工作循环和电动机允

(四)许的接电连续律进行起升、制动、大、小车运转的

独自和联运试验,连续不小于 1 小时。起重机的结

合格不合格1构和机构不该破坏、联络无松动。

)()

吊()t 运转

监检员日期

..

2 / 2

桩检测报告

桩检测报告

桩检测报告

不确定您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桩检测报告。以下是一份桩载荷试验的检测报告示例:

----------

桩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项目名称:XXX工程项目

项目地点:XXX地区

检测时间:XXXX年XX月XX日

1. 检测目的

本次桩载荷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性状,以确定桩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2. 检测方法

本次桩载荷试验采用静态载荷法,根据《桩检测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具体过程包括:进行现场勘察和标定、安装检测设备、施加垂直载荷、记录荷载和沉降数据、分析数据等。

3. 检测结果

根据本次载荷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承载力:每根桩的最大承载力为XXX kN。

- 变形性状:在设计荷载下,桩的沉降量为XXX mm。

4. 结论

根据本次桩载荷试验的结果,结合工程要求,对桩的设计方案

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 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继续使用。

- 变形性状:桩的变形性状在允许范围内,满足工程要求。

5. 建议

根据本次桩载荷试验的结果和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桩的安装质量,确保桩的承载力和

变形性状。

-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对桩的荷载和变形进行监测,以确保桩的使用性能。

6. 备注

根据桩载荷试验的结果进行结论和建议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质状况、设计要求等,以综合评估桩的性能。

以上为本次桩载荷试验的检测报告,仅供参考。

----------

请注意,此为示例报告,实际报告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典型报告

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典型报告

检测报告受控编号:

检测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类别:

发送日期:

说明

1.检验报告无“检验专用章”或检验机构公章无效。

2.复制的检验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专用章”或检验机构公章无效。

3.检验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与收到检验报告15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

复议。

5.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报告(平板载荷法)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第页共页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签发日期:年月日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深层平板在不同载荷下的受力状况,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二、试验方法

1.装载试验:采用液压油缸施加不同程度的垂直压力,记录油缸输出压力和产生的平板挠度。

2.图像分析:使用高分辨率摄像机记录平板形变过程,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提取平板的挠度数据。

三、试验装置

1.液压油缸:具有可调节输出压力的液压缸装置。

2.平板支撑架:用于支撑试验平板的钢制支架。

3.摄像机:高分辨率摄像机用于记录平板形变过程。

4.图像分析软件:用于提取平板挠度数据和分析结果。

四、试验过程

1.安装平板:将试验平板放置在支撑架上,并校正水平度。

2.调节油缸压力:设置液压油缸输出压力,并记录压力数值。

3.开始试验:开始施加垂直压力,并记录油缸输出压力和平板挠度数据。

4.停止试验:根据试验要求,逐渐增加或减小压力,并记录相应的油缸输出压力和平板挠度数据。

5.图像记录:使用摄像机记录平板形变过程,并保存成视频文件。

6.数据分析: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提取平板挠度数据,并绘制载荷-挠度曲线。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试验,得到了不同载荷下平板的挠度数据,并绘制出载荷-挠度曲线如下:

载荷(N)挠度(mm)

10000.5

20000.8

30001.2

40001.5

50001.8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增加载荷的情况下,平板的挠度呈线性增加,且挠度与载荷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六、试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深层平板在不同载荷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随着载荷的增加,挠度也随之增加,表明平板的变形程度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加。

平板载荷试验报告书

平板载荷试验报告书

试验一:平板载荷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平板载荷试验,了解平板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反力系统和变形量测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掌握试验的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采用试验数据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

二、试验原理

载荷试验(Plate Load Test,简称PLT)是在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沉降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它们承载能力的现场试验。

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方形或圆形)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由固定在基准梁上的变形测量装置测得相应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沉降曲线,即p-s曲线。通过对p-s曲线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地基土的承载力f ak、变形模量E0和基床系数K s。

三、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承压板、加荷装置和沉降观测装置。

1、加荷系统:

承压板:圆形钢制板,面积0.2m2

加荷装置:液压千斤顶,应力环

2、反力系统:

地锚、工字钢反力架

一般反力可以由重物、地锚单独或地锚与重物联合提供

3、量测系统:

支撑柱、基准梁、位移测量原件等

四、试验技术要求与操作步骤

1、试验技术要求

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承压板尺寸一般为0.25-0.5m2,当在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上进行试验时,承

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2。

2)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以防止周围图的盈利对试

验有影响。试坑底部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含水量,在承

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并尽快安装设备。

点荷载试验报告范文

点荷载试验报告范文

点荷载试验报告范文

《点荷载试验报告》

研究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材质杆件的点荷载试验,分析其在载荷作用

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为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装置:

1.试验机:使用标准静力试验机。

2.试验样品:选取不同材质的杆件样品,包括钢制和铝制材料。

3.传感器:使用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对杆件进行监测。

4.载荷装置:采用均匀分布的点荷载,通过液压或机械装置施加在试

验样品上。

试验过程:

1.准备试验样品:根据规定尺寸和要求,制备相应的杆件样品。

2.安装传感器:在试样上安装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用以记录载荷作

用下的变形情况。

3.载荷施加:以均匀分布的点荷方式,逐渐加大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直至达到预定的载荷水平。

4.载荷持续:在达到预定载荷后,保持载荷稳定并持续一段时间,记

录试样的变形情况。

5.卸载试样:卸载载荷,记录试样的恢复情况。

6.数据处理:对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载荷、变形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

1.载荷-变形曲线: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载荷-变形曲线,分析杆件的负荷承受能力和变形特性。

2.极限载荷:根据曲线中的峰值点,确定杆件的极限负荷,用以评估杆件的强度。

3.变形性能:根据曲线的斜率和曲线形态,分析杆件的屈服和塑性变形特性。

4.材料比较:对比不同材质的杆件试验结果,评估其强度和变形性能差异,为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结论:

通过本次点荷载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钢制杆件的极限负荷普遍高于铝制杆件,说明钢制杆件具有更高的强度;

2.铝制杆件的变形性能优于钢制杆件,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

5.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报告(原件)

5.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报告(原件)
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报告(原件)
GD210605 0 1
地基土载荷试验目的:检测该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确定承载力特征值),以及确定地基土变
形模量建议值。本试验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位平面布置图(附图)。
五、工程地质概况
给出工程地质情况的基本描述,或检测点附近的地质资料见附图等。
六、检测数据分析及变形模量计算
1.检测数据分析
检测点试验载荷和沉降数据表(附),检测点的荷载和沉降曲线(附图),检测结果汇总表。 检测点
试验情况描述,检测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2.变形模量计算
七、检测结论
八、附图表
1. 荷载-沉降数据汇总表
张;
2. 荷载-沉降曲线图
张;
3. 检测点位平面图
张;
4. 检测点附近地质资料图
张;
5. 检测点施工记录表(对人工地基)
张。
以及确定地基土变 基础设计规范》 基础设计规范》
工记录表以及检测
果汇总表。 检测点
DBJ 15—31—2003。
检测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内容:
一、工程概况表
二、概述

电梯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电梯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电梯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1. 试验概述

本次电梯载荷试验旨在验证电梯能否承受设计荷载,并检验电梯在最大载荷下的性能表现。试验时间为 xx 年 xx 月 xx 日,试验地点为 xx 楼。

2. 试验标准

本次试验符合国家电梯安全规范 GB7588-2003 中的规定,测试过程使用巡视器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在试验中,将检测以下项目:

1.电梯在最大载荷下的运行稳定性

2.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

3.电梯开关门速度是否正常

3. 试验过程和数据记录

3.1 准备工作

检测人员在试验前进行了以下准备工作:

1.检查电梯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行

2.调试巡视器,并确定其能够正常监测电梯运行状态

3.2 试验过程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将电梯内装满负载,并开始运行

2.在电梯运行到每个楼层时,记录电梯的运行状态和巡视器的监测数据

3.将电梯运行到最高层后,让其运行到最低层,在每个楼层的记录电梯

的运行状态和巡视器的监测数据

4.将电梯恢复到正常状态

3.3 数据记录

以下是试验中记录的数据:

层数监测数据运行状态

1 数据运行正常

………

n 数据运行正常

n+1 数据运行正常

………

18(最高层)数据运行正常

………

n+1 数据运行正常

………

1(最低层)数据运行正常

4. 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记录和监测巡视器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在最大载荷下,电梯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运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2.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运行正常,无故障。

3.电梯开门和关门速度符合标准,不会造成危险。

5. 结论

本次电梯载荷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梯能够稳定运行并承受设计荷载,符合国家电梯安全规范 GB7588-2003 的要求,能够确保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第页共页

受控号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检测内容: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

载力(例)

检测机构名称

委托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检测单位:

说明:

1、报告及骑缝未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审核、批准签名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

检测单位地址: XXXX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 XX XX XX XX

邮政编码:XX 电话:XX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检测概述 (3)

3 现场检测 (6)

4 检测结果与分析 (7)

5 结论 (8)

附表1:X1#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0)

附表2:X2#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2)

附表3:X3#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 (12)

附图1:X1#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2)

附图2:X2#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6)

附图3:X3#工程桩的荷载-沉降、沉降-时间对数曲线 (16)

附图4: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13)

附图5:X1#桩现场试验照片 (13)

附图6:X2#桩现场试验照片 (12)

附图7:X3#桩现场试验照片 (12)

附件:桩基工程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 (13)

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见表1。

表1 工程概况表

2.1检测目的

该基桩工程已施工完毕,应委托方要求,采用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以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检测依据

1 设计图纸;

2 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

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桥梁荷载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桥梁的荷载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1.模型桥梁:使用比例缩小的桥梁模型进行试验,模型尺寸为1:10。

2.荷载装置:用于产生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荷载,并施加在模型桥梁上。

3.强度测试设备:用于测量模型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检查模型桥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无明显的结构缺陷。

b.确认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包括荷载装置、强度测试设备等。

2.施加静态荷载:

a.从小到大,依次施加不同大小的静态荷载,每次荷载施加后等待一

段时间,观察模型桥梁的变形情况。

b.测量每次荷载施加后,模型桥梁的位移和变形情况,并记录下来。

3.施加动态荷载:

a.使用动态荷载装置施加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动态荷载,模拟实际桥梁

的负载情况。

b.测量每次荷载施加后,模型桥梁的振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强度测试:

a.使用强度测试设备对模型桥梁进行承载能力的测试。

b.逐渐增加荷载,直到模型桥梁发生破坏或无法继续承受荷载为止。

c.记录模型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静态荷载结果:

a.经过静态荷载试验,发现模型桥梁在不同大小的荷载作用下,发生

了不同程度的变形。指定范围内的荷载下,模型桥梁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

和刚度。

b.静态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桥梁对于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具备了

较好的抗力能力。

2.动态荷载结果:

a.经过动态荷载试验,发现模型桥梁在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动态荷载下,会出现振动现象。

b.振动情况的频率和幅度随着荷载类型和大小的改变而变化。在一些

载荷试验报告

载荷试验报告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

4载荷试验检测 (2)

4.1试验设备 (4)

4.2设备的安装 (4)

4.3试验方法 (4)

4.4地基静载荷试验情况及结果 (5)

5结论 (6)

附图表:

检测点平面示意图

载荷试验成果图

楼地基检测报告

1 工程概况

拟建的xx位于xx。由于天然地基性质及强度、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地基采用3:7灰土换填垫层法处理,分层回填压实处理,回填面积约1124.80m2,厚度10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

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6月28日对该3:7灰土垫层地基进行了承载力检测。本次检测完成平板静载荷试验4组。

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2.1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3:7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本次检测工作依据的规范:

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2ml)

灰褐色,主要由粉土及砂类土组成,含砖块、煤屑、植物根、垃圾等,杂质含量大于20%,粒径5-20cm。稍湿,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填龄3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南部分区域。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1+al)

黄褐色,土质不均,上部含植物根,下部含混粉砂较多,或与粉砂互层,具中等孔隙。稍湿-湿,稍密-中密。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相变为粉砂。

岩石点荷载试验报告

岩石点荷载试验报告

岩石点荷载试验报告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岩石的点荷载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

试验原理:

本试验采用点荷载试验方法,即在岩石表面施加一个集中载荷,通过测定载荷和岩石的沉降量来计算岩石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试验中所使用的载荷为静载荷,即施加的载荷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试验过程:

本次试验选择了一块破碎花岗岩样品进行测试。首先,对样品进行了清洁和研磨处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然后,将样品放置于试验台上,调整试验机的位置和工作状态,以便开始试验。接下来,开始施加载荷,并通过外部传感器记录下载荷大小和岩石的沉降量,直到岩石出现破坏或载荷达到最大值为止。试验完成后,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岩石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等参数。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我们得出了破碎花岗岩样品的点荷载荷载荷承载力为XXXkN,变形特性表现为XXX。此外,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我们还得出了该破碎花岗岩样品的力学特性参数,如弹性模量、刚度、泊松比等。

结论:

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点荷载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地测定岩石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岩石的力学特性

参数,为岩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本试验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

4载荷试验检测 (2)

4.1试验设备 (4)

4.2设备的安装 (4)

4.3试验方法 (4)

4.4地基静载荷试验情况及结果 (5)

5结论 (6)

附图表:

检测点平面示意图

载荷试验成果图

楼地基检测报告

1 工程概况

拟建的xx位于xx。由于天然地基性质及强度、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地基采用3:7灰土换填垫层法处理,分层回填压实处理,回填面积约1124.80m2,厚度10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

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6月28日对该3:7灰土垫层地基进行了承载力检测。本次检测完成平板静载荷试验4组。

2 检测工作的目的及要求

2.1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3:7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本次检测工作依据的规范:

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图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2ml)

灰褐色,主要由粉土及砂类土组成,含砖块、煤屑、植物根、垃圾等,

杂质含量大于20%,粒径5-20cm。稍湿,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填龄3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场地东南部分区域。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1+al)

黄褐色,土质不均,上部含植物根,下部含混粉砂较多,或与粉砂互层,具中等孔隙。稍湿-湿,稍密-中密。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相变为粉砂。

第②1层:粗砂(Q41+al)

黄褐色,稍湿,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较均,颗粒级配差。矿物成分主要为云母、长石、石英等。

第③层:粗砂(Q3al+pl)

黄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粒度基本均匀,颗粒级配一般,偶含零星卵石颗粒。局部为中细砂或粗砾砂。矿物成分主要为云母、长石、石英等。

第③1层:粉质黏土(Q3al)

灰褐色或灰黑色,土质不均,层理水平。可塑状~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部分地段为粉土或与粉土互层。

第④层:粉质黏土(Q3al)

灰褐色或灰黑色,土质不均,层理水平。部分地段为黏土,硬塑状~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⑤层:中风化粗砂岩(J)

灰色或黄褐色,由粗砂、中砂组成,层状构造,产状水平,风化中等,裂隙发育,部分为碎屑状.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部分风化为砾砂。

4载荷试验检测

4.1试验设备

载荷试验的主要设备有:1000KN油压千斤顶2台,全自动载荷测试仪2套,配重100t,面积1.00m2的承压板2块,大梁2套,基准梁4根及其它辅助设备。

4.2设备的安装

1、整平试验面后,铺上10mm厚的中细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

2、承压板底面标高与加固地基设计标高相适应,安装在试坑中心并保持水平;

3、传力装置应保持受压面水平,受力支柱应垂直;

4、在承压板的四个角安装量测沉降的位移传感器;

5、基准梁须安置牢固,防止震动与碰撞等因素影响。

4.3试验方法

1、加载分级

根据规范,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载荷点加载等级分为10级最大加载压力为360kPa,荷载分级见下表:

2、沉降观察方法

在承压板的十字对称方向安装四只位移传感器,用以测量承压板沉

降。每级加载后,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计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于稳定,可加下一级载荷。

3、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②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③在某一级荷载作用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④累计沉降量大于或等于承压板边宽或直径的6%或累计沉降量大于等于150mm。

本次试验4个试验点均达到360kPa,累计沉降未达到压板直径的6%。

4、卸荷卸荷观察

卸载分5级等量进行,每级卸载值分别为72kPa,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一次,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4.4地基静载荷试验情况及结果

1、根据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分别绘制P(荷载)-s(沉降)曲线,s(沉降)曲线-lgt(时间)曲线,结果见附图。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通过对上述4组平板静载荷试验的P-s及s-lgt曲线进行分析,各试验点在最终加载值360kPa压力下,均没有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且P-s曲线大致为平缓光滑曲线,拐点不明显,s-lgt曲线尾部也没有明显的陡降段,因此,其承载力特征值按相对变形s/b=0.01所对应的压力确定。由于按相

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因此,取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180kPa作为各试验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附录A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4个试验点3:7灰土垫层承载力特征值平均为180kPa,极差值不超过平均值的30%,确定本工程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5结论

拟建xx地基在试验压力范围内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平板静荷载试验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