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修订稿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爬电距离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与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线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爬电距离
表一爬电距离(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
表二爬电距离(适用于基本绝缘、工作绝缘②、加强绝缘)(适用于二次电路内)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对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电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电气间隙
表三电气间隙(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
表四电气间隙(适用于二次电路内)
注:LED灯具产品UL规格二类电气安距和爬电距离没有要求,若LN安距不符合安规,则测试短接测试,短接测试符合,其结果亦可判定符合安规。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关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关系
(最新版)
目录
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
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
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关系
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安全意义
正文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电气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防止火灾事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
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这个距离通常以空气绝缘的最短距离来计算。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电气间隙可以通过空气实现绝缘。
爬电距离是指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的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通常以污秽等级来计算,其中零级污秽的爬电距离为 14.8mm/KV,一级污秽的爬电距离为16mm/KV,二级污秽的爬电距离为 20mm/KV。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电气间隙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的基本距离,而爬电距离则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绝缘材料的带电现象而导致的最小安全距离。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必须保证电气间隙大于等于爬电距离,否则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于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确定设备的最小尺寸,以及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了解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安全意义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间或设备与地之间的打火现象,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是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2019/5/1
17
5、经常调节的0类、I类和II类固定式灯具 中,在灯具完全装配后使用时或打开灯具 调换灯泡或启动器时用标准试验指可触及 的金属部件,应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以 免由于接触脱落的导线或螺钉使其变成带 电部件;
2019/5/1
18
6、接线端子装置,当安装导线时,即使 绞合导线的其中一根导线脱出,也不致在 带电部件和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发生偶 然连接的危险;
2019/5/1
46
3、GB7000 .1中第12.4条正常工作 绕阻≤120 ℃(tw) 灯座≤80 ℃ 内、外接线及电源线≤90 ℃ 启辉器座≤80 ℃ 安装面的温度≤90 ℃
2019/5/1
47
GB7000 .1中第12.5条异常工作
绕阻≤217 ℃ 电容器外壳≤95 ℃ 受光源受照(或加热)的安装表面≤175 ℃ 普通可燃材料表面(有 F 标志灯具)≤130
2019/5/1
导线的合 成、拉力
扭矩
机械强度
防腐蚀
36
2、不带螺 纹的接 线端子 应符合 GB7000 中第15 章的规 定
2019/5/1
机械试验
A、非永久性连接
B、永久性连接
电气试验
接触电阻
加热:10、25、50、100周 期分别电压降
37
六、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Clearance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的原始定义:
1)有效电压
2)短时间内电压,不予考虑
3)非重复性电压不予考虑
也就是不考虑瞬间尖峰,不管是重复性的,还是偶然性的,只考虑平台电压,且还是有效值
电气间隙的原始定义:
1)峰值电压
2)非重复性电压不予考虑
3)二次电路电压当做零处理(默认人体能接触)
也就是补考偶然性尖峰,只考虑率重复性尖峰电压
5000米,使用1.48系数,偶然性尖峰电压2500V以下
电气间隙:
300V交流,420V直流以下电压,使用F=1.5,B/S=2.0,R=4.0
300V交流,420V直流以上电压,使用F=1.5,B/S=2.0,R=4.0,加上附件电气间隙
650V,附加电气间隙F/B/S=0.3,R=0.6,950V,附加电气间隙F/B/S=0.6,R=1.2,
爬电距离,有效电压,200V=2.0mm,250V=2.5mm,320V=3.2mm,100V对应1mm
记住是有效电压,不是峰值电压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
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
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
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
五、总结
正文:
众所周知,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那么,究竟什么是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它们有哪些区别?在电力设备中如何应用?我国又有哪些相关规定呢?
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它是为了防止电极化导致的绝缘材料带电现象而提出的。
电气间隙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它是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简单来说,爬电距离关注的是绝缘材料,而电气间隙关注的是空间距离。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
在电力设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带灭弧的隔离开关时,固定螺丝之间的距离、触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灭弧罩之间的距离都需要根据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来合理设置。这是因为距离太大了会浪费材料,使产品尺寸变大;距离太小了则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
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如下:
1.0.4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20mm;
2.1-3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75mm;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PPT精品文档
---污染等级4 有持续的导电性污染 通常不作电气绝缘
15
微观环境中的污染等级
1类污染
灌胶的PCB板 完全密封防水的内部空间
2类污染
普通PCB板 封装后使用过程中不会打 开但不防水的外壳内 变压器 闭合的接线端子
3类污染
预期在粉尘环境中使用的 非防水设备 插头、耦合器、数据传输 接口、裸露的接线端子 开孔下的PCB板,连接器 及其他元件器 使用中预期会被打开的部 分
操作过电压 功能过电压(人为产生需要利用的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中高次谐波
分 类
谐振过电压中低次谐波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费兰梯效应) 暂态过电压 三相输电中不对称短路接地 甩负荷过电压
6
过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
雷电过电压 直击雷电过电压:由雷电直 接击中电网/电器形成网路高压 感应雷电过电压:雷击造成 路径附近空气大规模电离,电 网中感应大量极性相反的电荷 所形成的高压 雷电过电压特点:极高电压, 超短时间,破坏力巨大
20
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usual)
工作电压 污染等级 绝缘材料CTI值 查表
例3:一个I类220V, IP40的LED驱动, Vo15Vmax, PCB板无灌胶。通过查表,试判 断内置接线端子,初级到金属外壳,初级到 次级的爬电距离要求。(假设变压器电压不高 于输入) 如果是II类,Vo150Vmax, 上述要求又如何?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中,爬电距禢和电气间隙是至关重要的参数。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用以防止漏电和爬电现象的发生;而电气间隙则是指设备内部不同元件之间的距离,用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爬电距离要求、电气间隙要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重要参数,从而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爬电距离要求和电气间隙要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的重要性,提出应用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的重要性和应用。
1.3 目的
目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分析其对设备的影响和作用,为电气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参考。通过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相关知识,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和未来展望,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
2.1 爬电距离要求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关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关系
摘要:
一、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基本概念
1.电气间隙
2.爬电距离
二、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测量与应用
1.测量方法
2.应用领域
三、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关系
1.相互替代性
2.设计原则
四、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1.保证电气性能稳定
2.确保安全防护
五、结论
正文:
一、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基本概念
1.电气间隙: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
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二、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与应用
1.测量方法: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电阻法、电容法、电感法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2.应用领域: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开关电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它们用于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电气性能,降低故障率。
三、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关系
1.相互替代性: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间隙可以替代爬电距离,例如在设计高压输电线路时,通过增加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来提高其耐压性能。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能相互替代,如在低压电气设备中,需要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以防止击穿。
2.设计原则: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工作电压、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一般情况下,电气间隙应大于等于爬电距离,以确保绝缘性能稳定和安全。
安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IEC/EN60950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
保险丝前 L N 3mm 3mm
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
保险丝本体 3mm 3mm
初级次级 5mm 6mm
IEC/EN60065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
(保险丝前)L—N 3mm 3mm
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
保险丝本体 3mm 3mm
初级—次级 6mm 6mm
IEC/EN60335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
(保险丝前)L—N 3mm 3mm
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
保险丝本体 3mm 3mm
初级—次级(Transformer) 6mm 6mm
初级—次级(Except Transformer) 6mm 6mm
IEC/EN61558 空间距离 /Clearances(min)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s(min)
(保险丝前)L—N 3mm 3mm
初级—接地零部件 3mm 3mm
保险丝本体 3mm 3mm
初级—次级 5.5mm 6mm
安全规格(系列标准)
注:1、IEC/EN60065 适用于:家用电子类产品,例如: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VCD,DVD,电子琴,复读机......
2、IEC/EN61558 适用于:安全变压器及安全隔离变压器,例如:空调内置变压器,按摩椅上的变压器,鱼罐内的变压器等,其实,所有产品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解析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解析
控制装置的安全性设计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控制装置安全检测中重要一环。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或空间可能出现的爬电和击穿事故。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检验工作,就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以下解析。
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1.1 名词解释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起痕的能力;而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可能造成的瞬态击穿。
1.2 生成机理
不同带电部件之间或带电部件与金属外壳之间,当他们之间的空气间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介质将被击穿,绝缘会失效或者暂时失效,因此这之间的气隙
应维持在一个使之不会发生击穿的安全距离,这就是电气间隙。而与空气绝缘不同的是,固体绝缘材料是一种不可恢复的绝缘介质,电场强度、热、潮湿等不利因素会造成绝缘材料的不断老化,绝缘性能的下降。爬电距离其实是一个边界平面,这种边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横跨两种截然不同的额定电气强度的材料每个单位距离所承受的电压值。因此,爬电距离是用来减少和防止漏电起痕或电弧放电的。
2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
2.1 标准
IEC 60664-1:1992+A1:2000+A2:2002 列举了11 个例子,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进行说明。在GB19510.1-2009 中,默认污染等级2 级,其跨接距离X=1.0mm。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由于煤矿井下空气潮湿、粉尘较多、环境温度较高,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为了避免电气设备由于绝缘强度降低而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对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做出了具体规定。
自由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裸露导体之间和它们对地之间才不会发生击穿放电,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气间隙:是指两裸露导体的最短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不同电位的两个导体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对于隔爆型和增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备注:表中a、b、c、d是绝缘材料按相对泄痕指数的分级。
对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表二的规定。
表二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1
○2按IEC112(1979)《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对泄痕指数测定的推荐方法》测定。
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额定电压越高要求的爬电距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通常是用耐泄痕指数来表示。
耐泄痕指数是指固体绝缘材料能够承受50滴或100滴以上的电解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的最高电压。绝缘材料根据相对泄痕指数分为a、b、c、d共四个级,a级最高,d级最低。常用绝缘材料耐泄痕指数分级见表三。
表三绝缘材料按相对泄痕指数的分级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讲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Clearance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摘要:
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2.国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规定
3.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
4.如何在设计和使用中遵守国标要求
5.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
正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气安全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以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表面电场强度引起空气击穿的最小距离。电气间隙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介质击穿或电弧放电引起短路的最小距离。这两个参数都是衡量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设备材料、电压等级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例如,根据GB 50254-2014《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应满足相应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
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始终符合国标要求。
国标对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这些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电气击穿、电弧放电等引起的火灾、触电等事故;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国标规定对于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
文分析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1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相信很快更新。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变化介绍:
第3章定义:在新的标准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原来的一些定义稍作了改动。
l3.3.5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为实现电器正确功能,两导电体之间的绝缘,没有安全的功能。其实这也不是“新”的概念,在开关标准、电子产品标准早就有这个概念了。大家不妨打开GB4943-1995(idt IEC 60950-1:199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标准,我们就会发现有类似的概念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并不起防电击作用”。
最常见的功能绝缘的例子:PCB板上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如图1中所示,
带电件1和带电件2之间的绝缘即为功能绝缘。而在IEC60335-1:1991版中,会把它当作基本绝缘来考核。
第条: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IEC60335-1:1991(第三版)标准的要求:
试验电压值:
——对其他基本绝缘为1000V
——对附加绝缘为2750V
——对加强绝缘为3750V
可以认为器具内部的部件工作电压都是小于250V,按额定电压小于250V的水平来考核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家电采用新的技术,譬如家用空调变频技术,微波炉高压倍压电路等,器具使用的是220V的额定电源电压,但在器具内部可能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工作部件,有的部件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经过大量的实践,技术专家们觉得应该修改第三版标准不分工作电压考核的情况。请看标准中的表4:
表4-电气强度试验电压
绝缘试验电压V
额定电压V工作电压
SELV≤150V>150V且≤250V>250V
基本绝缘50010001000+700
附加绝缘10001750+1450
加强绝缘20003000+2400
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试验电压从原来的2750V和3750V分别下降到了1750V和3000V,但是增加了对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部件/位置的试验。
第14章: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试验),它与29章电气间隙试验密切相关。通俗地说,瞬时过电压试验模拟闪电瞬时引入的一个高电压,看看器具的电气承受能力。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第13章电气强度试验的延伸。
第条:增加了直接插入插座式器具的插脚保持力的测试,要求经过70°C处理1h后,沿插脚纵向施加50N拉力,插片不应有大于1mm的位移。
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由于采用了新的体系,而且与前面14章紧密相连,有必要先给大家理一理29章各条款的联系。
29章提出总的要求: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能够承受电气应力,是充分的。
条电气间隙的要求,并提出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减小的条件和试验。
条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
条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基本绝缘的限值;
条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的限值,但采用额定冲击电压更高一级别的限值。
条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的限值,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
条对工作电压大于额定电压的情况电气间隙的要求;
条爬电距离的要求;
条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
条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基本绝缘的限值;
条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两倍于基本绝缘的限值;
条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8,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
条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穿通绝缘)距离要求;
为方便理解,试归纳查电气间隙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过电压类别、额定电压查标准中表15得出额定冲击电压;
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电气间隙;
步骤三:必要时,按一定的条件减少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
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得出相应的电气间隙。
举例:问某220V额定电压电吹风内部布线到外壳外表面,沿外壳安装缝(如图2)
的电气间隙是多少
解释:
从防触电的角度分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提供基本绝缘防护,风扇外壳提供附加绝缘防护,两者合称双重绝缘。现在要考核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
步骤一:查表15得知额定电压220V,过电压类别II的情况下额定冲击电压2500V;
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在额定冲击电压2500V情况下最小电气间隙为2.0mm;
步骤三:按条附加绝缘是采用基本绝缘的限值,即2.0mm。
而按IEC60335-1:1991标准,查表得到4.0mm的限值,由此可见,要求的确是降低了。
IEC60335-1:2001 表15-额定冲击电压
额定电压V额定冲击电压V
过电压类别
I II III
≤50330500800
>50且≤150800150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