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2)菌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Rhizopus nigricans (黑根霉) Mucor racemosus (总状毛霉)(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1)取洁净载玻片一片,于中央位置处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经火焰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后取少量菌种于蒸馏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状态下的酵母菌;(2)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美蓝水染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使美蓝水均匀分布在盖玻片内。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霉菌酵母菌计数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3.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4. 熟悉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5. 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能。
二、实训原理霉菌和酵母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食品中的微生物,它们对食品品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数可以了解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为食品卫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本实训采用直接镜检计数法,利用显微镜观察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显微测微尺测量其大小,从而进行计数。
三、实训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纯培养物,食品样品;2. 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测微尺、血球计数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培养皿等。
四、实训步骤1. 预备工作:a.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b. 检查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等仪器的性能;c.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取少量培养物,涂布于载玻片上;c.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分生孢子、菌落等。
3. 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a. 将显微测微尺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b. 对准显微镜视野中的微生物,调整测微尺的刻度;c. 记录微生物的长度。
4. 霉菌酵母菌计数:a.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血球计数板中,培养至适宜生长状态;b. 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落;c. 记录每个视野中菌落数量;d. 计算霉菌酵母菌总数。
5. 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霉菌酵母菌计数结果;b.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实验中观察到酵母菌为单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具有芽生繁殖方式;霉菌为多细胞真菌,菌丝体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具有分枝、分生孢子等特征。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七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基础知识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 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及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les cerevisiae)培养的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根霉(Rhizopus.sp)和毛霉(Mucor.sp)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样品、琼脂培养基、无菌试管、移液器、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等。
2.2 实验方法2.2.1 酵母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2 霉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霉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3 环境条件的变化分别将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光照射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酵母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24-48小时。
在高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3.2 霉菌的生长情况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3-5天。
在高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四、实验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和霉菌都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且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有所不同。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为工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参考文献无。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培养皿,分别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室中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我们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培养基。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和酵母粉,而霉菌培养基则是以淀粉和琼脂为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了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
一个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而另一个则设定在30摄氏度。
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而霉菌则相对较慢。
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小而圆的菌落,而霉菌则呈现出分枝状的菌丝结构。
这表明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更适应较高温度的环境。
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而霉菌则迅速繁殖并形成了大量的菌落。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较高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霉菌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
除了温度,我们还对湿度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观察。
我们在实验室中调节了湿度,分别设定了较高和较低的湿度条件。
结果显示,在较高湿度下,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都增加了。
而在较低湿度下,两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对于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方式,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草片、大肠杆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土豆切块、霉菌培养基、培养皿、移液管、吸球、pH计、注射器、火柴、无菌针、细菌培养皿、灭菌器等。
实验方法:1. 检查实验器材及培养基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若有问题应先进行处理。
2. 取出霉菌培养皿,观察其中的霉菌形态,用无菌针在培养皿中取一小块霉菌,并涂摸在草片上,扔掉实验垃圾。
3. 取出酵母菌培养皿,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用注射器吸取酵母菌悬液。
4. 取一块土豆,在表面涂抹少量酵母菌悬液,培养10-15天。
5. 取一块往外突出的土豆为“观察石”,悬挂在显微镜活塞上,并加上少量剪碎的土豆。
6. 按照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备适量的酵母菌干粉。
7. 用适当的比例将酵母菌干粉加入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制备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溶液。
8. 向高、中、低浓度的酵母菌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酵母菌悬液。
9. 制备好的酵母菌溶液加入细菌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酵母菌繁殖、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发现,霉菌的形态多样,有些像毛发,有些像小鼠的尾巴,有些则类似于扇形。
而酵母菌的形态则较为单一,呈现球形或椭圆形状。
2. 观察土豆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发现酵母菌在养分较为充足的土豆中能够快速生长并进行繁殖。
3. 在观察“观察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酵母菌在土豆上的生长情况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了大量的酵母菌生长,而其他区域的酵母菌数量则较少。
4. 直接将酵母菌加入细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酵母菌会通过二元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并且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得更快。
5. 向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霉菌悬液后发现,霉菌会在一定时间内飞快地进行繁殖,并最终完全覆盖整个培养皿。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酵母菌的特点是形态比较单一,繁殖方式是通过二元分裂进行,喜欢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镜检法:采集被检物表面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2. 培养法:将样品分别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判断其中是否有霉菌和酵母菌。
3. PCR检测法: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特定基因进行PCR扩增,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的种类和数量。
4. 气相色谱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5. 快速检测法:利用特定化学试剂或生物标记物,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前言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内在机制,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其中,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生物。
本篇文章将介绍八年级生物教案中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酵母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酵母菌的制备和培养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利用其进行实验研究。
在进行酵母菌实验前需要先进行制备和培养。
酵母菌培养需要一个培养基,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含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海藻酸钠等成分YPAD培养基。
利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中,等待其凝固后,将酵母菌接种于其上,然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培养,此时需要保持培养箱的温度在30℃左右,以此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观察酵母菌的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通常可以选择在100倍或400倍的倍数下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调整好显微镜的对焦,以确保观察的清晰度。
其次需要保持显微镜与酵母菌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太近或太远导致观察失真。
需要注意培养盘之间的区分,避免混淆记录和数据。
3.酵母菌的实验操作利用酵母菌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相应的仪器和工具。
比如酵母菌的DNA提取需要离心机、酶切酶、热循环仪等器材和试剂;酵母菌营养需求的实验需要精密的量取和加热等操作,这时需要使用到酵母菌营养需求实验装置等工具。
二、霉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霉菌制备和培养霉菌是一种真菌,与酵母菌一样也可用于实验研究中。
进行实验前需要制备和培养霉菌。
霉菌培养使用的是静置法或霉菌谷法。
静置法是将霉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后静置,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便霉菌生长。
霉菌谷法是将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将将其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将其放置在毛细管中,使其逐渐长成一根细长的霉丝。
2.霉菌的观察霉菌的观察同样需要利用显微镜,通常使用20倍和40倍的倍数进行观察。
霉菌观察需要注意样本的取样和准备,避免采样不当或准备不充分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此段为引言,介绍四大菌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全文都可以采用科普的形式进行写作)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四大菌落。
它们在微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四大菌落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类菌落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殖。
细菌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其中一些特征甚至可以用于鉴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细菌不同,酵母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以及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酵母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多样,可以是乳白色、黄色或棕色等。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等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团,使其膨胀,产生气泡,从而制作出松软的面包。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的细胞。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丝的形状、分支方式和色素产生等。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火星状或云朵状,色素多样,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褐色等。
放线菌在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细胞通常呈菌丝状。
霉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分支方式、菌落的大小和形状等。
常见的霉菌菌落呈灰绿色、灰白色或黑色等。
霉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霉菌可以制作出各种风味独特的发酵食品,如奶酪和味噌。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摘要:1.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2.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3.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4.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5.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6.结论正文:一、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霉菌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通常是多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可以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
而酵母菌则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球形或卵圆形的形态。
二、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被用于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以利用霉菌和酵母菌酿酒、制酱。
此外,它们还在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尽管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有许多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避免可能的健康问题。
四、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培养基法则是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条件,使霉菌和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然后进行计数。
五、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我国关于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是GB 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试剂、仪器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内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检测依据。
六、结论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扫帚状孢子囊
放射状孢子囊
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 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 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 一样的突起。这就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 殖。
Hale Waihona Puke 酵母菌观 察霉菌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 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直立的白色绒毛— —直立菌丝;顶端长有的成串的青绿色—— 孢子。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
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
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
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
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2.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b.在盖玻片一侧滴上一滴碘液,以防碘液过多从另一侧流出,可以用吸水纸吸引,千万不要把碘液滴在实验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论:①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液泡。
②经染色看到细胞核,淀粉粒,大小突起是酵母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菌
在长有青霉菌的橘子皮抖在白纸上,先用放大镜观看,再用解剖针取少量放入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看。
结论:①看到霉菌是多细胞由网状菌丝连接在一起。
②有直立的菌丝,上面长有像扫帚一样的青绿孢子。
5.讨论:
(1)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有哪些
(2)青霉菌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哪些特点
四.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目的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发霉橘子皮,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1)取液、滴片、盖片、观看。
(2)滴碘液观看。
2.观察霉菌
(1)倒到白纸,用放大镜看。
(2)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
实验结论
酵母菌1.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 单细胞
3. 细胞椭圆形,靠出芽生殖
4. 是真核生物
5. 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霉菌 1.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 菌丝网状,着生在营养物质表面,叫直立菌丝,上面有孢子,孢子是霉菌的后代,会繁殖
3. 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营养菌丝。
吸收营养供霉菌利用
4. 是真核生物
5. 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菌丝吸收营
养,更没有根、茎、叶。
五.教学反思
我通过讲解、分析、示范,让学生们知道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步骤,学生们按要求去做,知道真菌的繁殖过程,真菌中的酵母菌、霉菌的结构、形状,两者的区别,总结出霉菌、酵母菌等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完整的细胞结构,他们是真核生物,实验室没有电子白板和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回浪费了一些时间,我克服种种困难,上好了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