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pdf

合集下载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doc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doc

附件1
说明:1.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材厅函[2017]6号)要求: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要求: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3.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4.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完成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附件3
说明:1.普通高中2017级、2018级学生执行上表,2019级学生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13页)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13页)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整理)一、总则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整理,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

二、语文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数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英语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六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科学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四个方面。

3.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实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体育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的有关说明一、1至8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内容由于课程名称较长,不便于在课表上体现全称,所以,以下课程名称在相关年级课表上体现简称:1. “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简称为“劳技”(3-9年级);2.“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简称为“研学”(3-9年级);3.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简称为“专题”(1-9年级);4. “班团、文体活动”简称为“班队”(1-6年级)和“班团”(7-9年级);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课程包含内容:1.“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包含写字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2.“班团、文体活动”包含环境教育(1至9年级每学期6课时)、健康教育(小学1-9年级每学期6课时,包含卫生保健、垃圾分类、艾滋病预防<7-9年级>每学期3课时、青春期教育含性健康教育<5-9年级>)、禁毒教育(5-9年级每学期2课时)等,课程表上须备注说明上述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

四、小学1-6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1-6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1-6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根据体育课授课内容。

如标注为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体育2:即足球课。

同时在课程表上备注说明体育1、体育2的具体内容,并注明心理健康课放在双周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的第几节。

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7-9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7-9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添加备注,说明每周每一节体育课授课内容,如单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第3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双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第3节为心理健康课。

(2020年编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

(2020年编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20年整理).pptx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20年整理).pptx
//
11 1
// / /2 3 // 3 22 / 32 /
22 2
信息技术 / / 1 1 1 1 2 2 2
综合实践 // 3 3

1985 1357 832
1009
523 523 350 169 99 140 175 206 346
1182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外语 / / 3 3 3 3 4 4 4
体育 4 4
课 体育与健 //
康 程
音乐 2 2
33 // 22
33 // 22
// / 33 3 11 1
美术 2 2 门
科学 / / 物理 / / 类 化学 / / 地理 / / 生物 / /
历史 / /
22
22 // // // //
//
22
33 // // // //
274 9522
学海无涯
说 明 :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 每学年 35 周
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 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 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 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 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 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 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 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设置表(2020年整理).pptx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设置表(2020年整理).pptx
课时合并计算为 2 课时。
3、7-9 年级选择综合课程的学校,学校课程为559 节,选择分科课程的为593 节。 4、地方课程设置:3-9 年级开设生命与健康课 1 节,3-6 年级开设科技活动课 1 节,7-8 年级开设湖
南地方文化常识课 1 节,9 年级以每周 1 课时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556-
2
2
2
2 1-2 1-2 2-1 593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5.836.22

学年总课时数(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 35 周上课时间计算。 2、3-6 年级英语课程按长短课时安排,每周一节长课时,2 节短课时,短课时 20-25 分钟,长短
5、创森知识、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请在学校课程里设置(每学年 4 课时)。
学海无 涯
学海无涯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
课程
年级 周课时
一二
9 年 占课时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时 比 例
品德与生活
33
品德与社会
2222
696
7.30
思想品德
222
语文
99
7666555
2020 21.21
数学
44
4444554
1322 13.88
科学(七、八、九年级或 选生物、物理、化学)
音乐 美术
22
2211111
906
9.51
22
2211111
信息技术教育
11111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doc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XX-04-28 13:32:15)转载▼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应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020年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2020年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XX学校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1.0版)制订:审批: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前言●《***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课标设计借鉴了当前国际社会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教育的鲜明特色。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在***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

●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本课标为综合文本,不再单独分册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现了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平等的课程性质。

课标提供了兼顾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全面发展和显著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从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按照学生接受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来规划教学目标系统。

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高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采用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借鉴了智力/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成果。

我国1987年首次颁布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智力障碍概念和标准;2006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和标准。

这一概念表述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doc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doc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1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pptx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pptx
3
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 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6 周计算,约为 1600 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
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 18 或 36 课时。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
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课程
小学
初中
占九年课时
周总课时(节)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计比例(%
品德与生活
33
6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3
3
2
8
22
2
2
2
2
8
7.9%
历史 历史与社会
地理Βιβλιοθήκη 2223
2
6 11
5
4.0%
科学
2
2
2
6
生物
3
3
1
7
科学
物理 化学
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方案应经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或委托其它学校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 过,并报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要将本校开发的学校课程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并在学生选择的基础 上,确定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课程设置的课时总量一般不要超过地方课程。
七、关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撤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地方课程进行评价,淘汰不受学生和学 校欢迎的地方课程。学校也要对学校课程定期进行评价,取消不受学生欢迎的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同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科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pptx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pptx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 素 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 基本 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 全面发 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 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 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 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 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 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 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 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 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 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

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

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 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 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9 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 1-9 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SHANXI EDUCATION本期特稿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

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

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1.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整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整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整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是规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根据我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确保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标准统一。

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 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教育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整合,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6. 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内容1. 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

2. 地方课程:包括地方历史、地方地理、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 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的课程,包括学科拓展、实践活动、特色教育等。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2.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程管理:学校要加强课程管理,确保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课程设置标准的特点1. 全面性:课程设置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2. 基础性: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培养。

3. 灵活性: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地区、学校和学生差异,给予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4. 实践性:课程实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创新性:课程设置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保障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标准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16—20%学海无涯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班团队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开设。
按教育部文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科学课。2017 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科学课;二年级按原设置保持不变。2018 年秋季学 期按此设置开课。如教育部或者省教育厅有新的规定,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时的百分比
总计比例
696
7.30%
7%—9%
313
3.30%
3%—4%
863
1985 1425 762 939
906 1633 9522
8.3%
20.80% 15.00%
8% 9.90%
9.50% 17.15% 100%
7%—9%
20%—22% 13%—15% 6%—8% 10%—11%
9%—11%
学海无涯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课程门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道德与法治 3 3
22
品德与社会
22 2 2
思想品德
2
历史
2
2
1
地理
22
科学
1 12 2 3 3
生物
32
物理
2
3
化学
3
语文
8 877 6 6 5
5
5
数学
4 444 5 5 5
5
5
外语
22 3 3 4
4
4
体育
4 433 3 3
体育与健康
3
3
3
音乐
2 222 1 1 1
1
1
美术
2 222 1 1 1
1
1
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 2
26
6
6
6
6
5
6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九年总课时
各类课程课时占总课 国家规定的九年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