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间隙感染

合集下载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两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两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两例病例分析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抗生素;脓毒血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下,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很少见。我科自2009

年以来收治的重度颌面间隙感染病人2例,现在报告如下:

病例一

患者张某,男,49岁,因“右颌下区肿痛十余天”,于2009年8月5日晚5时来我院治疗。

病史:十余天前自觉右下颌后牙疼痛,在某个体诊所打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疼痛加剧,

肿胀加重伴张口受限,下后牙疼痛加剧,下颌部腮腺区肿胀,皮肤呈暗红色。近日来低热、

乏力,无咳嗽,大小便正常。

临床检查: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固定,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率120次/分,脉搏细弱。身体消瘦,体温38℃。右侧面部及颌下区弥漫

性肿胀,皮肤表面张力大,色暗红。凹陷性水肿,右下颌角处可触及波动感,张口度约1cm,口内恶臭。辅助检查示:WBC16.4×109/L,RBC4.87×1012/L。

入院治疗:入院即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半小时后心跳停止,紧急心肺

复苏,气管切开,5分钟后心跳恢复,半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血压回升,给予抗炎、降温、大剂量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右下颌紧急切开后排出约60ml恶臭脓血。晚11时患者血压逐渐下降,给予升压,心肺复苏,抢救无效,于晚11时40分钟死亡。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病,正常的口腔,颜面,颈部深面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形成易发生感染并扩散的潜在间隙。临床上根据解剖结构和临床感染常表现的部位,将其分为不同名称的间隙,如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口底间隙等。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当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则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几个相邻的间隙,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海绵窦血栓静脉炎、脑脓肿、窒息、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十月共收治这类病人25例,25例患者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0-82岁,平均56岁。其中有2型糖尿病的8例,牙源性感染22例,腺源性感染3例。

2、护理

2.1病情观察

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监测T、P、R、BP;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床边备气切包。张口受限情况。我们有一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炎症已相对控制的情况下,体温已恢复正常,忽然出现体温升高,后查找原因是由于引流皮片的移动造成脓液无法引流出来。因此体温是监测重点,我科一般为q4h,体温正常后仍要监测3天。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三、翼下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骨板之间。 上界为翼外肌下缘、 下界为翼内肌在下颌角内侧的附着、 周界: 前界为颞肌和下颌支前缘、 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和腮腺、 内界为翼内肌、 外界为下颌支内侧骨板。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为多见。 3、扩散途径: 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 向前扩散至颊间隙; 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间隙和舌下间隙; 向内扩散至咽旁间隙。 4、切口部位: 切口在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5cm的弧 行切口,
切开引流术的要点: ①切开部位应在脓肿低位。 ②尽可能在口内引流;皮肤部作切口引流应 顺着皮纹方向或在面部比较隐蔽处外切口。 ③切口长度应视脓肿大小、深浅和部位而定, 原则上不超过脓肿边界以外,且切口内外 给应等大。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忌挤压。 ⑤建立引流。口内切开用橡皮片引流;口外 浅层用橡皮条引流;深部用凡士林沙条或 橡皮管引流。
二、咬肌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板之间。 周界:上界为颧弓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咬肌和下颌支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 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 外界为咬肌和腮腺。
2、感染来源: 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为最多见。 3、扩散途径: 无,但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4、切口部位: 下颌角下缘下1.5-2cm,作长5cm的 弧行切口。
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1、位置:位于下颌下三角区。 上界为下颌骨下缘、 周界 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 深面是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病历八
病历八



脓液送细菌培养。术后先给阿奇霉素0.5 g、 替硝唑注射液0.8 g 静滴 1次/d。术后体温 上升至39.0 ℃~39.5 ℃,呼吸困难进行性 加重,21日气管切开术。面部肿胀波及对 侧和颈区。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8.91×109/L, N 0.889。 CT:双侧腮腺区、下颌升支内外侧、口底、 咽旁以及气管旁间隙、颈部软组织多间隙 液性区域。
病历五





患者:周XX 女 48岁 主诉:高烧,头疼,张口受限两周 现病史:三周前为诊断三叉神经痛,行口外注 射法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两周前发现张口轻度 受限,今张口受限加重,高烧,头疼,要求诊 治 检查:开口度一横指,颧弓上下及颌后靠上部 微肿,压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25×10^9/mm2 ↑




患者:郑XX 男 26岁 主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3日 现病史:左侧下颌磨牙疼痛3周,3日前发 现张口受限,伴随吞咽困难,今日加重, 来我院就诊。 检查:张口度二横指,左侧下颌第二磨牙 深龋穿髓,扣痛(+),无第三磨牙,翼下 颌皱襞肿胀、压痛(+),波动感(—)。
病历七
病历八


患者:王XX 男 52岁 病史:因左侧腮腺区肿痛伴发热12天,加 重伴呼吸困难1天,于2006年7月19日以咬 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感染收入 院。起病以来在本单位医院按“腮腺炎” 给克林霉素、病毒唑及地塞米松静滴无效。 入院时体温38 ℃,左侧腮腺、颌下、口底 区弥散性肿胀,皮肤红亮,触有凹陷性水 肿,张口度1 cm。于7月20日行左咬肌间隙 及颌下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术中有大约 15 ml黑褐色、恶臭脓液溢出,(下页)

口腔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 周缘区(腮腺咬肌、颊部、眶部、颧部等):广泛 性水肿。 • 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咀嚼疼痛。 • 扩散途径:脓液易蓄积于颞骨表面 髓炎 脑膜炎、脑脓肿 ;向下 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 颞骨鳞部骨 颞下间隙、
颞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浅部脓肿或深部脓肿较局限:直线切口,与 颞肌纤维方向一致 • 深部脓肿较广泛:可疑有骨质破坏,应沿颞 肌附着(颞上线)做弧形切口
咬肌和腮腺的深面massetericspac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之一?肿胀中心在下颌角及下颌升支?表面很难触及波动感但有可凹性水肿?常伴有严重的张口困难疼痛?长期脓液蓄积可引起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向前可至颊间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间隙 oral & maxillofacial space
感染来源
• 医源性:上颌结节、圆孔、卵圆孔麻醉时,可将 外界细菌带入间隙。 • 上颌磨牙根尖病变或拔牙后感染
• 临近间隙炎症直接扩散
扩散途径
向上至颞间隙;向下外至咬肌间隙、
向下内至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外下至颊间 隙;向内至翼腭窝;经眶下裂至眶内;经卵圆孔、 棘孔至颅内;经翼丛至海绵窦
颞下间隙 临床特点
狭义间隙:咬肌与颊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即咬颊 间隙
颊间隙
感染来源
• 智齿冠周炎
•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牙槽脓肿直接扩散

王莲芳右颌下区间隙感染

王莲芳右颌下区间隙感染

王莲芳

病程:

患者王莲芳,女,47岁,已婚,因“下颌前牙疼痛10天伴右侧面颈部肿胀一周”入院。患者10天前出现下颌前牙疼痛,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服药(具体不详)”治疗,无明显效果,一周前右侧牙龈、颌下出现肿痛,肿痛渐进加重,就诊于会宁县中医院,给予右侧下颌牙龈“切开引流,输液等治疗(具体不详)”后,牙痛症状减轻,右侧颌下肿胀症状无改善,建议转往上级医院就诊。患者今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以“右侧颌下间隙感染”收住。患者患病以来全身一般情况较差,发热明显、无盗汗,饮食较差,二便基本正常。入院查体:体温37.5℃,呼吸22次/分,心率104次/分,血压130/100mmHg。患者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急性病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心肺检查未及明显异常,腹部、肝脾检查未及明显异常。脊柱及四肢活动基本正常,肌力正常。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病理性神经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患者颌面部丰满不对称,右侧面颊部、颌下、颏下广泛肿胀,肿胀区域边界不清,表面皮温明显升高,表面皮肤稍发红,触诊波动感明显,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捻发音”。张口度约一横指,张口型正常。口内查:恒牙列,37、36、35、34、44、45、46、47缺失,下颌右侧前庭沟处有一切口,内有以橡皮引流条,挤压颏部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咬合关系正常,口底区无明显肿胀,舌体左侧偏斜,舌体活动度可。各涎腺导管口及咽部情况因张口受限无法查及。左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侧颌下穿刺抽出“黄色”脓性液体2ml。

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也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如感染局限则称为脓肿。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各类型的间隙感染,其中包括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旁前间隙。

本指南不适用口腔颌面部重症、复杂的多间隙感染。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反应:轻症者全身无明显反应,重症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发硬、有压痛,可有可凹陷性水肿或波动感。并伴功能障碍,如开口或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二)专科检查

检查可发现感染的典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感染中心区域可出现可凹陷性水肿;若脓肿形成,

可触及波动感。可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平片检查:标准牙片可以显示患牙牙体、根尖周、牙周的情况。曲面体层片对于病灶牙的定位很有帮助,并对颌骨骨髓炎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CT和MRI检查:脓腔在增强CT上显示为环状增强影像,而脓腔内部则显示为密度较低区域。与螺旋CT相比,锥形束CT成像较快且辐射剂量更小,也可用于感染的检查。但锥形束CT对骨和牙齿等高密度组织显像较好,而对于软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显像较差。MRI检查可对深部脓肿进行较好的诊断,但其对骨骼和牙齿等结构的显示不如螺旋CT。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理特点】

颌面部间隙存在于颌面部筋膜之间,组织结构较松散,其感染容易向邻近组织和间隙蔓延,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从病因来说最多见于牙源性,系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病变致间隙感染;其次为腺源性,即细菌经由淋巴途径侵入局部淋巴结致化脓性炎症,继而穿破淋巴被膜扩散致间隙感染,多见于儿童,少见于血源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力缺陷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者。

【选择检査的顺序】

1. CT检查首选CT,可以初步鉴别炎症与肿瘤性病变,并观察邻近骨质情况。

2. MRI检查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并进一步与其他病变鉴别,同时可明确骨髓腔有无受累。

左侧咀嚼肌间隙炎症

A. MRI横断面T1WI平扫示左侧咬肌周围软组织增厚,呈不均匀等信号,邻近脂肪间隙模糊不清;

B. MRI横断面T2WI示病变呈不均匀高信号;

C. MRI横断面增强后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范围显示清晰,后缘与腮腺分界不清;

D. MRI横断面增强脂肪抑制序列示病变累及深部筋膜,边界不清。

【影像学表现】

1. CT平扫表现为颌面部肌肉肿胀、增厚,肌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后病变肌肉和肌间隙内出现不均匀强化,对病变的范围显示更为清晰。

2. 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对病变在肌间隙内蔓延的情况显示较CT更为理想,表现为T1WI上肌肉肿胀,信号减低,肌间脂肪的高信号内见有不均匀的条带状等信号影;T2WI病变肌肉和肌间脂肪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组织呈不均匀强化,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如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该病感染的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感染部位主要为颌下间隙感染。41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或症状缓解。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应采取全身抗炎、支持疗法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系指口腔、咽喉、面部及颈部软组织感染化脓性炎性反应[1]。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局部肿痛,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高热、白细胞计数改变等症状。现对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患者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8~73岁,平均46.8岁。感染部位:颌下间隙感染12例,咬肌间隙感染9例,翼颌间隙感染6例,眶下间隙感染4例,舌下间隙感染1例,颏下间隙感染3例,咽旁间隙感染2例,颊间隙感染3例,多间隙感染1例。

感染病因:牙源性感染32例,腺源性感染7例,损伤性感染1例,医源性感染1例,血源性感染0例。对病例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溶血性链球菌14例、大肠杆菌5例、厌氧菌3例、绿脓杆菌1例。药敏试验均找到敏感抗生素。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2]。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局部脓肿的形成。选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静脉滴注控制感染,以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病情严重者可选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病情不严重者可采用局部治疗。炎性病灶已化脓并形成脓肿,或脓肿已自溃而引流不畅时,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或扩大引流术[3]。对有并发症患者的治疗除加大抗生素剂量外,均采用对症治疗。

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岁~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牙源

1 临床资料

本组从2000年至2005年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32例,其中住院98例,门诊治疗34例,132例中,男101例,女31例,发病年龄,见表1。

表1 根据年龄间隙感染发病情况(略)

由表1可看出17岁~36岁的患者有89例(67.42%),此病以青壮年多见,本组病例中各间隙的发病情况,见表2。

表2 各间隙的发病情况(略)

由表2可看出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感染占99例(75%),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部位。颌面部间隙感染有明显的临床特征:眶下间隙感染以眶下区肿胀明显,伴压痛感。嚼肌间隙、颞下间隙、翼颌间隙、颊间隙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困难,只是肿胀和疼痛部位不同。颌下间隙感染为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多间隙感染根据所累及的部位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132例患者中,

体温在37 ℃以上121例(91.67%),最高的可达腋下40 ℃。白细胞在10×109/L以上者123例(93.18%),最高的可达30.2×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升高118例(89.39%)。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全身抗炎及局部切开引流。在132例中使用青霉素和灭滴灵者92例,使用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者12例,使用先锋霉素和灭滴灵者28例,同时对29例患者加用了激素(地塞米松)。本组单纯局部切开引流103例,因并发多间隙感染行口内、口外联合切开排脓者12例。脓液引流量最多者一次可达70 ml,未作切开排脓者1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经过全身治疗及局部处理后愈合较满意。无后遗症,病程较短。本组病例中,起病到住院平均天数:住院平均天数8 d,发病最长者达58 d,多因在当地使用抗生素不当或没有治疗彻底所致,住院最长者66 d。本组126例(95.45%)痊愈,6例(4.55%)症状明显缓解后回当地治疗,无死亡病例。

最新张伟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文档

最新张伟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文档

舌下间隙
感染来源
下颌牙源性感染 口底黏膜的外伤、溃疡 舌下腺及颌下腺的腺管炎症
临床特点
舌下肉阜区及口底颌舌沟粘膜水肿,舌下皱襞肿胀,口底抬高, 舌体移向健侧
进食、吞咽、讲话困难,严重时影响张口和呼吸 口底扪及波动及穿刺出脓液
扩散途径
后上:咽旁间隙、翼颌间隙 后下:颌下间隙
治疗
➢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必要的支持疗法 ➢ 急性炎症消退后,治疗病灶牙
颞间隙(temporal space)感染
解剖---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在的部分,分为 颞浅和颞深两间隙
界限 上---颅顶 下---颧弓 前---额骨侧方 后---耳廓上方
颞浅间隙是在颞肌与颞浅筋膜之间 颞深间隙在颧骨与颞肌之间
治疗
全身--抗菌、支持、对症处理 局部--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选择倒“T”型切口 充分分离脓腔,引流通畅
3%H2O2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目的--减轻中毒症状
减压以缓解呼吸困难 形成有氧环境 有呼吸道梗阻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口腔颌面部CT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底多间隙感染
思考题
1 简述咽旁的解剖及交通 2 间隙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及细菌培养意义
3 口底多间隙感染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Bacteriology of deep neck abscesse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96 consecutive cases Lee Y Q, Kanagalingam J Singapore Med J 2011; 52(5) : 351

【实用】-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实用】-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

在正常的颌面部解剖组织中,存在着潜在的彼此相连的筋膜间隙,各间隙内充满着脂肪或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常沿这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根据解剖结构和临床感染常表现的部位,将其分为不同名称的间隙,如眶下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口底间隙等。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故此类感染又称为颌面部蜂窝织炎,在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则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亦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近期健康状况,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未经彻底治疗的牙病、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史等致病和诱发因素等。

2.身体状况

2.1 局部症状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可有其他特殊表现,如:咀嚼肌受累,可出现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如眶下间隙感染,可出现眶下区剧痛、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如炎症侵及喉头、咽旁、口底,可引起局部水肿,使咽腔缩小或压迫气管,或致舌体抬高后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即呼吸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浅层间隙感染,炎症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深层间隙感染则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及压痛点。

2.2 全身症状因细菌的毒力及机体的抵抗力不同而有差异,如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严重感染可伴有败血症、脓血症,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衡和电解质紊乱的管理,营养支持,抗休克,纠正各器 官功能障碍等
3. 局部炎症处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一旦 形成脓肿,尽早穿刺(B超引导下穿刺)或切开 引流。
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 毒素的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 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仍为 普氏菌、梭杆菌、厌氧链球菌。
以上结果说明:
病原菌
3.混合感染中的病原菌
Sánchez等报道,大部分严重牙源性感染为混合菌群感染,尤以草 绿色链球菌、普氏菌、微小微单胞菌和放线菌为主。 国内研究也报道,链球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据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 的第 2位。 混合感染时,需氧菌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菌 消耗了环境中的氧气, 为厌氧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菌株致病 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a.溶血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 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 血和坏死; 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 胞; 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 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 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葡 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 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 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 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 D、E五种。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部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口腔、颌骨周围组织等部位。该病主要以局部肿胀、疼痛、发热等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例临床分析对该疾病进行探究。

一、病史摘要

女性,51岁,主诉左侧颌部肿痛发热2天。患者询问发现2天前左侧口腔有牙疼,至今未去医院治疗。患者体温38℃,左侧脸颊部肿胀明显,嘴唇略向左移位,口腔内炎症明显,左后牙龈部肿胀,疼痛明显。怀疑诊断:左颌面部间隙感染。

二、治疗经过

1.制定治疗方案

疾病诊断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例患者采取了局部运用药物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给予卡那霉素0.5g ivgtt 入院。局部口服阿莫西林颗粒1000mg加黄连素两次口服,保

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2.治疗效果

经过2天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面部肿胀有所下降,体温恢复正常。继续观察治疗,连续使用抗生素7天,局部药物5天,患者病情完全缓解,恢复正常饮食。

三、治疗分析

1.局部及全身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局部应用药物能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药效稳定,能够快速缓解局部症状;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并能预防病菌的扩散和转移,从而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但局部治疗单一,只能针对局部症状,治疗效果较慢;而全身性治疗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常伴随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2.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自行处理口腔问题,尽早向医生寻求帮助。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查房PPT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查房PPT

第四部分:护 理效果判定
第四部分:护理效果判定
判定标准:患者感染症状减轻 ,局部红肿消失,口腔内损害 得到有效控制。
判定方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如局部红肿疼痛等的消失 ;通过对患者口腔卫生清洁程 度的检测,判断护理措施执行 的效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评估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第三部分:护理实例
护理:加强患者口腔卫生,及 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 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毛细血管扩 张等处理;提醒患者适度进食 、增加营养、补充水分;观察 药物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用药 情况。
第三部分:护理实例
交流:当患者有任何新情况时,护士应 与医生进行及时沟通,并根据医生指导 予以操作。同时,护士应与患者积极交 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减轻其不适感。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查 房PPT
目录 第一部分:病情介绍 第二部分:护理重点 第三部分:护理实例 第四部分:护理效果判定
第一部分:病 情介绍
第一部分:病情介绍
病因:下颌下间隙感染是口腔 颌面部比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早期多由于腔隙中细菌直接 侵入引起,可由牙齿龋洞、牙 周病、口腔手术、外伤、口腔 溃疡等引起。
护理措施: -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记录患者相关情况; - 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保持患者正常饮食; - 防止感染扩散,保持患者
口腔卫生; - 放松患者情绪,提高患者

下颌间隙感染ppt课件

下颌间隙感染ppt课件
2019 4
诊断 1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 识 (1).局部片状红、肿、热、痛; (2).区域性淋巴结肿痛; (3).有不同程度开口困难或吞咽困难; (4).重者全身症状严重,吞咽障碍,并可有呼 吸困难; 2 .血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 多,可有核左移或细胞中毒颗粒 3 .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 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 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4 .X线片有助于诊断检查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2019
-
1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 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 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 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 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 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 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 口底。
2019 5

Baidu Nhomakorabea
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 与感染引起局部肿胀、组织受压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3、潜在并发症 窒息、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 4、焦虑 与症状严重导致全身不适及担心预后不佳有关
201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 ▪ b.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
多饮水,
▪ (2)意识、尿量 ▪ a.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
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 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 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
▪ b.注意患者尿量情况。 ▪ (3)床边备气切包。
▪ 病因
▪ 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 如下颌第三磨牙冠Biblioteka Baidu 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 其次是腺源性感染 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 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 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 感染者已少见
▪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 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 护理诊断 ▪ 1、急性疼痛 ▪ 与感染引起局部肿胀、组织受压有关。 ▪ 2、体温过高 ▪ 与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 3、潜在并发症 ▪ 窒息、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 ▪ 4、焦虑 ▪ 与症状严重导致全身不适及担心预后不佳有关
▪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 (1)监测T、P、R、BP; ▪ a.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
▪ d.同时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的变化及患者神志、 面色、生命体征变化。
▪ e.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暂停冲洗伤口。
▪ f.冲洗完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 利于伤口引流。
▪ 4.保持呼吸道通畅
▪ (1)给予氧气吸入,因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道阻塞 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 (2)若炎症侵及口底、舌下等间隙,患者可出现舌 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应做好抢救准备,昏迷患者将舌体牵拉至口外固 定,保证呼吸道通畅。
▪ 2. 心理护理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 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 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
▪ (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精湛的技术 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
▪ (2)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病人的 心理状态,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 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 理支持,
▪ 健康教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患病期间多饮水,排除毒素。 ▪ 3.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 4.祛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牙、残冠、义齿边缘要光
滑。
▪ 5.对无保留价值的阻生牙,根尖炎等病灶,炎症消退后, 及时拔除,根除隐患。
▪ 6.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诊断 ▪ 1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
识 ▪ (1).局部片状红、肿、热、痛;
(2).区域性淋巴结肿痛; (3).有不同程度开口困难或吞咽困难; (4).重者全身症状严重,吞咽障碍,并可有呼 吸困难; ▪ 2 .血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 多,可有核左移或细胞中毒颗粒 ▪ 3 .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 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 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 4 .X线片有助于诊断检查
▪ (3)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 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 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 3 . 切口护理
▪ (1)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次/d,
▪ (2)冲洗创口
▪ a.用1%~3%的双氧水.+用NS冲洗伤口
▪ b.或洗必泰溶液。
▪ c.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 水冲洗伤口,
▪ 临床表现 ▪ 1.轻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重者高热、寒战、脱水、
白细胞增高、食欲不振、周身不适; ▪
2.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皮温高、疼痛,涉及 咀嚼肌的间隙感染,有张口受限,位于舌、口底、 咽旁者则出现进食、吞咽或呼吸困难。 ▪ 3.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压痛; ▪ 4.腐败坏死性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局部 为弥散性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暗红色,有捻 发音;
▪ 5.加强口腔护理
▪ (1)一般病人,漱口液漱口1-2次/天
▪ (2)洗必泰漱口1-2次/天
▪ (3)儿童及重症用1%~3%的双氧水.洗必泰擦 拭口腔每4小时一次,在口腔内停留2~3min。
▪ (4)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 6、饮食指导
▪ 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水、电解 质、各种维生素,且多饮水。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 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 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 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 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 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 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 口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