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1. 热力环流原理概述
热力环流原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通过热力的作用,使流体形成环流的
现象。热力环流原理在许多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场景
2.1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泵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将冷却液从水箱中抽出,经
过发动机冷却后再回到水箱中循环。热力环流原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2.2 锅炉循环系统
锅炉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泵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将热水从锅炉中抽出,经过换热
器后再回到锅炉中循环。热力环流原理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实现供暖系统的高效运行。
2.3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循环泵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将热水从太阳能集热器中抽出,
经过换热器后再回到集热器中循环。热力环流原理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实现热水的快速供应。
3. 热力环流原理的优势
•能源利用效率高:通过循环系统的设计,将能量有效地传输和转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低:由于能量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系统稳定性好:通过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能够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和维护成本。
•环境友好: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热力环流原理的实现方法
4.1 循环泵
循环泵是热力环流原理的关键设备之一,通过循环泵的工作,实现流体的循环。循环泵通常由电动机驱动,具有很高的流量和压力。
4.2 换热器
高中地理 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
(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补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
①风向定律
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②风向判读
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④风速的判读
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
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结论】:气压差的大小决定风速的大小。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风从哪边吹来? 2.为什么会这么吹,它的形成机理是怎 么样的?
当空气遇热或冷却时,将如何运动? 结论:空气遇热上升,冷却下降。
一、热力环流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等压面
B A C
气 压 越 低
海 拔 越 高
1000(百帕)
1005
1010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海风
陆风
问题1:“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问题2:城市风对城市布局有什么影响?
1)城市污染的扩散——工厂、卫星城的选址 2)改善城市环境——种树
山谷风:
山风:
逆温层
形成原理: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 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 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 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 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 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 就多了。
(直接原因)
太 阳 辐 射
地 区 间 冷 热 差 异
空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压同 差一 异水 平 面 的 气 热力环流
运大 动气 的 水 平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案例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案例
1. 概述
热力环流原理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环流。它是热力学中的
重要概念,应用广泛。本文将介绍热力环流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2. 工业领域
•电力行业:在发电厂中,通过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热能驱动涡轮发电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力的产生。
•化工行业:许多化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热能的转移和转化,通过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实现热能的稳定传递和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制冷行业:在制冷装置中,通过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将热量从低温区域传递到高温区域,实现制冷效果。
3. 建筑领域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常用的热力环流原理是制冷循环和供暖循环。
通过制冷循环,将热量从室内吸收,冷却空气后排出,实现室内温度降低。通过供暖循环,通过燃烧或电加热的方式产生热能,将热能传递到室内,增加室内温度。
•地源热泵: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温度比外界温度更稳定的特点,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建筑物内部,实现空调和供暖的效果。
4. 生物领域
•人体温度调节:人体内部有一个系统用于调节体温,即通过血液的热力环流,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传递热能,保持体温的稳定。
•植物蒸腾: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片中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水蒸气释放出去。这个过程中热力环流起到了关键作用,维持着水分的运输和蒸腾的作用。
5. 地质领域
•地热能利用:地下存在着大量的热能,通过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将地下的热能提取出来,用于供暖或发电等用途。
•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地壳板块的运动形成了构造运动和地震现象,其中热力环流是推动地壳板块运动和形成地震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
【背诵要点】
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
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
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
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
【基础知识】
一、热力环流原理
(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
(四)示意图
【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
答案:不是。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原理
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原理
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原理是指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空气上升、污染物扩散等过程所形成的热力循环。以下是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原理的简要说明:
1.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的建筑和道路等硬质表面会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能量,并在夜间释放出来,导致城市地表温度相对于周围农田和郊区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2. 空气上升:城市地表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从而形成热气团。这些热气团带着城市中的暖空气和污染物上升到大气中的高层。
3. 空气下沉:上升的热气团在大气中的高层逐渐冷却,冷空气密度增加,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会带着城市周围相对较凉的空气下沉到城市和郊区。这种气流下沉的现象被称为郊区回流。
4. 污染物传输:郊区回流还会将城市中的污染物随着下沉气流一起传输到郊区,使得郊区的空气质量变差。
综上所述,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原理是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热气团上升和下沉,以及污染物随着下沉气流的传输所形成的热力循环。这种热力环流会对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和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热力环流课件
热力环流课件
一、引言
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过程。它对地球气
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环流模式。
二、热力环流的概念
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而产生的气流运动。它是
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三、热力环流的原理
1. 太阳辐射和地球的能量平衡: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地区,而两极地
区辐射能量较少。这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从而引发了热力环流的形成。
2. 热力环流的驱动力: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由地球的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匀
加热所驱动。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的偏转,形成了气压差,从而引发了气流的运动。
3. 热力环流的传导方式:热力环流主要通过对流、辐散和辐合等方式进行传导。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垂直运动;辐散是指气流的扩散和分散;辐合是指气流的汇聚和集中。
四、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
1. 地球的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的偏转,形成了气压差,从而影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 地球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地球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起
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山脉和海洋对气流的传导和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3. 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水蒸气的凝结和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影响热力环流的强度和方向。
五、热力环流的具体模式
1. 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是指赤道附近的气压较低的区域,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热力环流是指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由大气和海洋的热差异导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在气候系统中,它表现为大气中的热量和物质的不断循环流动,以及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造成的热量传递。热力环流是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主要如下:
1、热量源:热力环流有效地将太阳辐射能量分布到地球上,从而保持地球上的温暖。太阳辐射能量是热力环流的最重要的热量源,它的作用是使大气和海洋产生温度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此外,海洋表面的蒸发还可以向大气中提供热量,从而促进热力环流的形成。
2、对流:当大气中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扩散,当热量较高的空气升起时,会形成一种向上运动的现象,这种运动叫做对流。对流会使热量在大气层中不断地上升,这样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3、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因素。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地方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流动,这样才能形成热力环流。由于地球表面
的温度分布不均,因此可以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4、大气偏转:大气偏转是指大气层中向东或向西的运动,即大气在热力环流中受到的某种影响,使其向东或向西偏转。这种偏转的现象是由流体力学原理决定的,当热量在大气层中上升时,它会受到大气层的偏转影响,从而形成大范围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就是由上述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能够保持地球温暖,而且还能够保持地球上温度差异,从而使得大气层和海洋能够不断地循环,保持气候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热力环流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对于了解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热力环流和风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风速影响
热力环流导致的温度和气压差异越大,风速也会 相应增加或减小。
风向稳定性
在稳定的热力环流条件下,风向往往比较稳定, 而在不稳定的热力环流中,风向容易发生变化。
风对热力环流的影响
风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风能够加速地表热量传递,影响地表温度的分布和变化。
风对大气稳定性的影响
风切变和湍流等风速梯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热力 环流。
热力环流和风
目录
CONTENTS
• 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 • 风的形成与影响 •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 • 热力环流和风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01 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
热力环流的定义
01
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现象。
02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表热容 量的影响,导致空气在垂直方向 上产生升降运动,进而形成水平 方向的气流运动。
3
热力环流的原理
等压面
B
地面受热均匀
A
C
观察生活现象
热 水
冰 箱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
3、规律总结
太阳 辐射 的差 异
冷热 不均
(根本原因)
大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直接原因)
(风)
热力环流
C
B
地 面
D
A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理想状态下,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拔高度处, 气压相等,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但地面 的冷热不均,破坏了这个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
海 拔 升 高 气 压 降 低
990 995 1000 1005
百帕(hPa)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该地单位
面积垂直方向上延伸到
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
重量。
B
同一垂直方向上, 气压随着海拔高 度的增加 而 降低 。
A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打扫战场时发现两侧山顶都分布着很多未烧尽的 衣服和黑色炭灰。大火在谷底燃烧,山顶并未着火, 衣服碎屑和炭灰是怎么来的呢?
高压
低压
谷风
低压 热
高压 冷
高压
低压 热
山风
阅读课本48页活动:
思考
上海地区温度分布规律和原因 画出上海城区和郊区的空气运动方向
热力环流和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境气环大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目录
CONTENT
01 前堂回顾 02 热力环流的形成的原理 03 大气的水平运动 04 课堂小结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力环流和风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 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和风
高压 低压
气 压 差
气 压 梯 度
水平 直 大气 气压 接 水平 梯度 原 运动
力 因 (风)
原动力
热力环流和风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hpa)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0
顺
100 2
着 风向 风
向
100 4
走 水平地转偏向力 ,
高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1 热力环流实验
热力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是海洋环流的一种,它
受到温度和盐度的控制,是全球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热
力环流实验可以用来模拟全球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以及它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是采用受温度和盐度双重控制的环流实验装置进行。它是将一定数量的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水�(暖水�)和一定数量
的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的水�(冷水�)�分别放入水池中,用搅拌
器将两种水混合,使两种水混合后形成旋涡,从暖水层向冷水层运行,形成连续性的热力环流现象。
实验原理是基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会影响静水的密度,高温低盐
度会使暖水比对应高海拔冷水密度低,在受到搅拌器形成的三重相混
合作用后,暖水会流向冷水区,形成所谓的“热力环流”。
3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试管、搅拌器、同容量的暖水和
冷水。
(2)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仪器:把搅拌器放到暖水和冷水的位置上,调节好搅拌器的大小。
(3)开始实验:首先把暖水和冷水装入实验室中,然后将搅拌器
放入实验室中并启动它,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暖水就会流向冷水,形成旋涡状的热力环流。
(4)记录数据和分析:观察热力环流运行过程,以达到对热力环
流现象�充分了解�的目的。
4 结论
热力环流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海洋中的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
研究全球热力环流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素。
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原理
概述
热力环流原理是指在自然界中,受热和散热形成的环流现象。热力环流原理贯穿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球物质循环等多个领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
大气环流中的热力环流
在大气中,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能量不均匀而产生的。当太阳直射地表时,地表受热升温,空气被加热后升高,形成气流。下沉冷空气则流向辐射力为纬度较低地区,形成热力环流。
海洋环境中的热力环流
海洋中的热力环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在受热后会产生密度变化,从而形成温升富于氧气的水体。这些热量被转移到海洋深层,形成深层热力环流,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地球物质循环中的热力环流
地球物质循环中的热力环流主要表现为地热对地壳的影响。地热使得地幔处于高温状态,形成对流环流。地幔的热力环流不仅影响地壳板块的运动,还参与了地球的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
结语
热力环流原理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贯穿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地球物质循环等多个领域。深入研究热力环流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为气象预测、海洋观测和地质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1. 简介
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
影响。本文将介绍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气候学和应用领域的应用。
2. 原理
2.1 热力环流的概念
大气热力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而形成的
大尺度环流系统。它包括风系统、云系、降水系统等。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2.2 热带环流系统
热带环流系统是大气热力环流中最重要的环流系统之一。它包括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前锋。热带环流系统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导致热带地区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副热带地区接收到太阳辐射较少,导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2.3 中纬度环流系统
中纬度环流系统是指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的环流系统。它
包括西风带、副极地风系、高空急流等。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效应和大陆与海洋的不同特性,导致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气流呈现出西风带的特征。
3. 应用
3.1 气候学研究
大气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热带环流系统和中纬度环流系统
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通过观测和模拟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可以预测全球气候的发展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3.2 天气预报
大气热力环流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热带环流系统和中纬度
环流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通过观测和模拟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
【背诵要点】
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
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
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
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
【基础知识】
一、热力环流原理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
(四)示意图
【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
答案:不是。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常见的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常见的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1. 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原理是指在介质中热量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环流现象。其基本原理是由于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使得热量在介质中产生环流传递。热力环流原理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
2. 常见的热力环流应用
2.1 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实现热能的转换和利用的一种系统。它通过热能的环流传递,实现低温热能的采集和高温热能的释放,从而达到热能的高效利用。热泵系统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回收等领域。
2.2 蒸汽循环系统
蒸汽循环系统是指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实现蒸汽的发生、输送、冷凝和回收的一种系统。蒸汽循环系统常见于发电厂、核电站等能源生产领域。在这些系统中,蒸汽的循环流动起到了能量传递和转换的重要作用。
2.3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实现热能传递的一种设备。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介质进行热力交换,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领域,用于进行热能回收和能源利用。
2.4 地热能利用系统
地热能利用系统是指利用地下的热能资源实现能源供应和利用的一种系统。地热能利用系统主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通过地下的热能交换来达到能源的供应和利用。地热能利用系统在供暖、供冷、供热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5 对流降温系统
对流降温系统是指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实现空气的对流传热和降温的一种系统。对流降温系统常见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热处理等领域。它通过控制空气的对流流动,实现热能的传递和降温。
2.6 热风循环干燥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 辐射
地面 冷热 不均
(能量来源)(根本原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热力环流
• 16
大气 水平 运动
小结:热力环流的原理
规律总结:
①、气压垂直向上递减。 ②、水平方向上,高压→低压; ③、水平方向上,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温压相反); ④、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上下相反); ⑤、等压面高压高凸,低压低凹;近地面与高空弯曲 方向相反。 ⑥、低压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下沉多晴天。
夜里, 真的会吹海风吗?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第1课时)
•2
一、常用概念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空气密度)(
位:hpa)。
高空 地面
P2
1000m
P1
500m
气压:P1 > P2
气海
压拔 气
降升 低高
压 垂 直
递
减
2. 高压、低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
为高压;反之为低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低压。
答案:丁地或乙地,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为城市提供新鲜 的空气。
沿海一农民说: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
湿,夜晚感到比较干燥,你知道什么原因 吗?
实例2:海陆风
热
陆地
海风
冷
海洋
实例2:海陆风
冷
陆风
陆地
热
海洋
夜里, 真的会吹海风吗?
实例3: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
高
低
高
受热 等压面变化示意图
近地面
课堂达标
以下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D )
冷热冷
A
热冷热
B
热冷热
C
热冷热
D
课堂达标
海拔高度
丙
丁
3000
1500
0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丁>丙 。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乙 ,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
为 阴雨 天气,昼夜温差大的是 甲 。
(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流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模式。 (5)在图中画出3000米高空的等压面形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冷
大
太阳辐射
热
气
不
运
(地形、地表性质等)均
动
1.假设: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为一个个水平面,大气静止无运动
860 910 960 1010(百帕)
高空 地面
2.实际:地面受热不均 温压相反 ①水平方向,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上下相反 ②垂直方向,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 山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
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巴蜀地区为什么多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课堂达标
C 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图中4点气压:⑴<⑵<⑶<⑷
高度(km)
5 4 3
. ...⑵⑶
⑴⑷
2
1
甲乙
500
等压面
(百帕)
小结:热力环流的原理
热力环流——由 于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 种最简单的形式。
• 17
热力环流实例1:城市风
思考: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 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若在图中城市建设一化工厂,应建在哪个区域?
冷
郊区
热
市区
冷
郊区
课堂达标
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请思考: 1、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你会 选择哪个地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丙地。理由:处于热力环流之外,并远离人口密集 的城市。 2、为使市区的大气质量改善,你会选择哪个或者哪些地点 大量植树种草 ?
注意: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比较。
高压 D
C 低压
500m
低压
高压
B
A
气压:A>B>D>C
地面
3.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860
910
960 气
1010(hpa)
压
降
低
wk.baidu.com高空 地面
860 hpa
910 hpa 960 hpa 1010 hpa
BA
C
高空 地面
二、热力环流的原理
A' 密度低减小
B' 密度高增大
C' 密度低减小
高空
密度高增大 冷 A
密度低减小 热 B
密度高增大 冷 C
地面
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低
A' 950
.A 1010
高
冷
..高
B' 960
..B 1000
低
热
. (高空)
低
955
气
C' 950 压
.C 10110005
高
垂 直 递 减
冷
(地面)
低
高
低
高空
• 13
课堂达标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再形成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运动, ;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B > C > D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