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袖子结构2

袖子结构2

两片袖结构设计
1)袖山高:将前后片侧缝合并,侧缝向上延长线为袖山线,袖山高=前后肩高度差的1/2到袖窿深线的5/6,袖山高点向后身偏1cm为A点(袖山顶点)。

袖山点向后移动1cm,平衡前后AH量,符合手臂的前倾性。

2)袖长线:自袖山点向下量取袖长=58cm,画袖口基线。

3)袖肥大:从袖山顶点分别量取前AH和后AH+1cm,连接到袖窿深线确定AB(前袖山斜线)、AC(后袖山斜线),并得到前、后袖肥大。

4)前袖山弧线: AB与前袖窿弧线交点为D点,AD的中点垂高2cm为凸弧点,D E=1cm为袖山弧线与AB的交点,自袖窿深线上抬2.5cm,其交叉点为前袖窿凹弧点,圆顺连接点A、凸弧点、点E、凹弧点及点B画前袖山线。

5)后袖山线:根据前⊕定出后凸弧点,AC的1/3为F点,CF间凹弧0.6cm,圆顺连接点A、凸弧点、F点、凹弧点及点C画后袖山线。

6)袖里缝线:以前袖肥中线为准,前偏袖量=3cm,前袖肘处凹进0.5cm,袖口处偏出0.5cm,画大、小袖缝线。

7)袖口线:袖口宽= 15cm,袖口倾斜度1.5cm,画袖口线。

8)后袖缝线:以后袖肥中线为准,后偏袖量=1.2cm,袖肘处偏进 1.5cm,顺势连画大小袖的后袖缝。

浅析插肩袖造型的影响因素

浅析插肩袖造型的影响因素

浅析插肩袖造型的影响因素作者:崔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插肩袖是现代衣袖中的一种常用款式,衣身的肩部和袖子连成一个整体,在服装上应用广泛。

本文浅析了插肩袖造型的三个影响因素——袖中线倾斜角、袖山高与袖肥、肩点延长量。

探讨了它们与造型的关系,当袖中线斜度小时,运动机能性越好,但外观造型稍差;当袖中线斜度大时,外观造型越合体,但其运动机能性越差。

袖山高越高,袖肥就越小。

肩端点延长量与袖中线的斜度有关,袖中线斜度小,延长量小;袖中线斜度大,延长量越大。

关键词:插肩袖;袖中线倾斜角;袖山高;袖肥;肩点延长量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47-01一、插肩袖概述(一)插肩袖袖子可以分为圆装袖、非圆装袖和无袖。

在非圆装袖中,有连袖和插肩袖。

插肩袖是现代衣袖中的一种常用款式,衣身的肩部和袖子连成一个整体。

它穿着方便,袖窿和袖身的结构线很有特色,衣身和袖子相连的部分属于造型设计。

这类袖型在服装上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大衣、风衣、休闲服、运动类服装上的应用。

(二)插肩袖的分类按照构成可分为:一片袖、手臂外侧没有缝线;二片袖:前、后两片构成;三片袖:外袖的前、后两片,再加上一片内袖。

按照袖身的形态可分为:直身袖、弯身袖。

按照其肩部分割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半插肩式、抛物线式、育克式。

二、插肩袖造型影响因素插肩袖造型的影响因素有袖中线倾斜角、袖山高与袖肥、肩点延长量等。

(一)袖中线倾斜角首先考虑人体手臂的活动范围。

手臂的运动主要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支点,每个支点都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首先是肩关节,人体上肢在肩关节处的运动幅度很大,活动自由。

整个上肢可以前后摆动、侧举、上举、回转等。

其次是肘关节,肘关节使得上臂和前臂之间可以自由屈伸,前臂还可以自由转动,肘关节特定的运动方向,使得手臂只能前屈,不能后弯。

上肢运动主要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转折点,产生人体运动变形。

袖山高与袖笼的配合关系

袖山高与袖笼的配合关系

袖山高与袖笼的配合关系:摘 要: 袖山高是决定袖子造型美观和舒适程度的主要依据, 其在传统的款式制图中确定方法不同, 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袖山高是指袖的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 俗称袖山高。

它是决定袖子造型美观及舒适程度,也是制约袖型质量的重要条件。

袖山高可依据款式造型不同, 在一个可行的范围内变化。

长期以来, 在我国服装行业中,习惯应用的袖山高确定方法, 多采用独立确定法, 即把成衣胸围尺寸作为基数, 采取不同的分配比例, 加上不同的调整量来计算袖山高的尺寸。

例如:0.15的胸围+1.5CM等。

更多的就直接把袖山的高度尺寸设为定数。

例如:14-15-16-17CM等。

这种方法沿用较久,应用较简便。

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来控制袖山弧长与袖笼弧长的匹配合理, 才能保证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图1:原则上讲, 袖山弧长与袖笼弧长应在量上达成一致, 按造型工艺要求, 还应使袖山弧长比袖笼弧长有一个增值缝份。

这个增值又由于面料不同、袖子造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在袖肥宽一定的前提下, 袖山高是影响这个增值的重要因素。

如图1所示: 如果A 、B 两点不变, 袖山顶点由D 点变化到E点,其袖山弧长是不等的。

且袖山弧长与袖山高DC 成正比。

不难看出, 如果把AB 、DC 都以定式计算, 尽管这些公式都是经过一系列的比例关系推算出来的, 但是袖山弧长必然是一个定数, 若想使其因面料或造型的要求而适应与袖笼弧长的匹配关系, 必须依靠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控制。

因此, 采用独立确定袖山高的方法并不是十分科学的。

图2:袖山高与其它参数的关系 为了找出确定袖山高的最佳方法, 我们不妨对决定袖山高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

袖山高与袖笼高的关系把衣身缝合, 装上垫肩后置于人台上, 便可测出袖笼高如图3 所示。

对于贴体袖形, 袖山高应与袖笼高一致。

考虑缝合工艺要求, 且在顶部留有一定的松量, 以满足缝份翻折后各种面料袖子造型所需要的量。

服装结构设计中插肩袖的结构原理研究

服装结构设计中插肩袖的结构原理研究

服装结构设计中插肩袖的结构原理研究【摘要】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任何造型的袖子,几乎都是以袖窿尺寸为依据,所设计的袖子结构必须与身型的袖窿尺寸相吻合。

无论是合体造型还是宽松造型,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原理,把握好袖与身型的关系。

对于袖子结构设计来说,决定插肩袖造型的不仅只限于袖山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袖山线倾斜角度决定着服装的外观造型,控制着人体运动的舒适度。

【关键词】袖窿;插肩袖;角度;袖山线;空隙袖子的造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一类是上装袖,另一类是连身袖。

从造型上看前者的袖子与身型是分开的,通过袖与身的缝合才能组合成完整的服装,而后者的袖子则与身型在不同程度上连接成为一体,其身型的某一部分与袖子相连成为一个整体。

在结构设计中任何造型的袖子,几乎都是以袖窿尺寸为依据,所设计的袖子结构必须与身型的袖窿尺寸相吻合。

无论是合体造型还是宽松造型,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原理,把握好袖子与身型的关系。

对于服装制板师来说,上装袖的绘制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只要将所绘制袖型结构中的袖山与袖肥、袖弧线与身型袖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能够保证其纸样在缝制成为成品服装之后,其外观的造型及穿着的舒适度。

而肩连袖的造型除处理好上装袖各部位的关系外,还需要注意袖山线的倾斜度,倾斜度的大小不但决定袖子的造型,而且影响服装的机能性。

下面就以属肩连袖造型的插肩袖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肩连袖的结构原理肩连袖或称身连袖在袖子造型中是一个总称,顾名思义,它是指袖子与身型或身型的某一部位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身连袖的造型是袖子与身型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袖与身的样板是一个整体,例如蝙蝠袖。

在实际应用中,袖子与身型的相互连接,是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袖造型上增加了某种形状的部分,同时在对应的身型上减掉其形状部分,所构成的袖与身型是分开裁制的则称之为肩连袖,它属身连袖的范围。

肩连袖可称之为插肩袖或连肩,其基本原理是将衣身肩部的某一部分裁掉,然后将裁掉的部分与片组合并进行裁制,组合后的样仍然是完整的整体。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文字,图解(我自已画的图哦)山头袖的袖山头织得好不好看,关键有三个:1、山头深度适中2、山头宽度定妥3、山头曲线优美1、山头深度:女装以10-15厘米,男装以8-—13厘米当然这不是规定的,要根据衣服款式要求和穿着习惯对深度进行增减调整。

2、山头宽度:可根据袖壮大小来定(袖壮就是袖子平铺后最宽处),女装可掌握为袖壮针数的1/5,男装和童装为袖壮针数的1/4,如果袖壮针数为单,山头宽针数也应为单,反之则成双。

3、山头曲线的减针(加针)法:以减针为例:(1)计算山头曲线减针数:山头减针=(袖壮针数-山头宽针数)/2例:袖壮针数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山头减针=(84-16)/2=34针(2)减针方法:分五段计算:ABCDE五段A段:一次减1。

5—-—2厘米(如果超过5针分2次减)根据小样片(1厘米=2针)算出实际针数:2针*2厘米=4针即:2—4—1B段和E段为固定的减针数:B段:2—3—1 2-2-2E段:2-3—1 2-4—1这样先算出ABE三段共减去了多少针和多少行:A段2-4—1B段2—3—12—2—2E段2-3—12—4—1共针:减去了18针,6次(也就是12行)接下来计算C段和D段应减针的次数(X)和针数(Y)C段或D段减针次数=(山头深行数—12)/2 =(36-12)/2=12次减针针数=总减针数-ABE段减针数=34-18=16针得出:Y=减针针数-减针次数 =16-12 =4X=减针次数-Y =12-4 =8由此得出:C段为 2-1-8D段为 2—2—4最后计算出来了:A段 2—4—1B段 2-3—12—2-2C段 2—1-8D段 2—2—4E段 2-3-12-4—1那么为了使曲线更加完美,所以再加以调整,如果你不想调整,那么这样也就可以了。

调整后为:A段 2-4-1B段 2—3-12—2—3(增加1次)C段 2—1—8D段 2-2-3(减少1次)E段 2—3—12—4—1今天为了帮论坛中的朋友算袖山的织法,我又仔细看了下帖子,发现不用这么复杂的计算。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子的款式变化)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子的款式变化)

教程四种插肩袖的直裁法(附:各种袖⼦的款式变化)⼀、普通类插肩袖直裁法设袖⼝⼤=14cm 袖斜线倾⾓为15:y(取值7~11)=15:10前⽚制图步骤:1.先描出前⾐⾝。

2.肩点抬⾼1cm,袖窿深增加0~3cm。

3.肩宽放出0.1y=0.1X10 =1cm ,确定A点。

4.找斜交点,胸宽线的1/2处量下2cm,与A点连线为袖斜线。

5.在袖斜线上作袖斜线倾⾓15:9~10,作出上平线。

6.过A点作上平线的垂线为袖中线,作袖长53cm。

7.量斜交点以下袖窿弧长,作斜交点以下袖⼭弧长,使袖⼭弧⽐袖窿弧长0.3~1cm的吃势量(吃量根据⾯料的厚度⽽定,薄料可⼀样长),确定袖⾕点。

8.过袖⾕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底线。

9.作前对称轴线10.前袖⼝⼤=袖⼝规格14cm-0.3f(f 指前后袖窿弧差)=13.7cm。

后⽚制图步骤:1.描出有后肩省的后⽚原型。

2.肩点抬⾼1cm,袖窿深增加0~3cm。

3.肩宽放出0.1y同前⽚。

4.找斜交点,以背宽线中点量下2cm。

5.延长肩线作肩线与袖中线的夹⾓,取值=15:0.8X前⽚肩线与袖中线的夹⾓=15:0.8∅。

6.确定后⽚袖⼭⾼=前⽚袖⼭⾼=●。

7.后袖肥中点=前袖肥/2+f/2。

8.袖中点往中⼼线外偏◎/2,确定袖⼝⼤=袖⼝规格14+0.3f。

9.后袖⼝中点与后袖肥中点连线为后对称轴线。

10.量斜交点以下袖窿弧长,作斜交点以下袖⼭弧长,使袖⼭弧长与袖窿弧长等长。

11.胸背宽各减⼩1cm。

插肩袖要点:1.肩点抬⾼1cm,肩宽放出0.1y。

2.袖窿加深根据⾯料厚度,去值~3。

3.胸围分配以前⽚B/4 - 1 ,后⽚B/4 +1为宜,胸背宽各减⼩1cm。

4.前⽚⾐⾝分割线要折叠0.3~0.6,折叠量要转到胸省。

5.后⽚下袖缝⽐前中下袖缝长1cm左右,缝合时归缩后⽚,拉伸前⽚。

⼆、合体类插肩袖合体类插肩袖与普通类插肩袖的区别是:合体类合体性更强,袖斜线倾⾓更⼤(取值为15:12+h/2~13+h/2),袖肥更⼩,袖⼦更优美,但舒适、活动性减弱。

两片插肩袖袖中线斜度与袖山高关系的研究

两片插肩袖袖中线斜度与袖山高关系的研究
名如下 : 样品 4 8件 。
( )袖 中线斜度 为 x ,其 中 X一= 0 , 1 。 2。 。
X1 =3 - 2 0。 , _=45 。 Xl 3 。
( ) 三 样品试穿主客观评价 1主 观评 价 : 观评 定 是 样 衣在 人 台及 人 体 . 主
( )胸 围加 放 量 为 x ,其 中 X一 8m, 着 装 ,通 过视 觉 和触 觉感 受 对 服装 的舒 适 性 、 2 : : c = 外 X2 = 0 m ,  ̄ 1 c  ̄ 1 e X2 = 2 m。 观造型等性能进行评定 , 在人台试穿 以外观造型 () 3 在两片插肩袖选定袖 中线斜度及胸 围加 为依据划分评价等级 , 在人体试穿 以外观造型及 放量 的条件下 , 使其款式造型及舒适性最优的袖 舒适度为依据划分评价等级 。
的一种特殊结构。 在实际科研与生产中, 装袖的研 每个袖山高以 0 c . m递增 , 5 进行打板 。 究 比较成熟 , 相对而言插肩袖的研究相对较少。 袖 中线 斜度 为 合体 袖 时 ,袖 山 高范 围为


两片 插肩 袖 袖 中线 斜 度 与袖 山高关 系的
研究 实验
H 1. 1c = 3 ~7m,任取多个袖山高 ,每个袖山高以 1 0c . m递增 , 5 进行打板。
褶。
山高 为 Y。
②抬手沿体表向侧抬至不能再抬高。 ③手向正前方举起 、 举到不能举。 () 2本实验参与评价的人数 2 人。评价结果 0
袖 中线 斜度 为 宽松 袖 时 ,袖 山高 范 围为 H 0 9m, 0= 0 , = e 取 【2。 任取多个袖 山高 , 每个袖 如表 1 所示 。 山高以 0 e . m递增 , 5 进行打板。 袖中线斜度为较松身袖 时 , 袖山高的取值范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子基础|袖窿、袖山、袖肥之间的关系
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腋窝呈蛋形。

要把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窿,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为B/8+7.4cm,后背宽为B/8+6.2cm,窿门宽为B/4-7.6cm;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

1、袖窿门宽度的设计:合体型服装袖窿宽,宽松型服装袖窿窄。

2、袖窿深的设计:袖窿深的设计,要依据服装款式品种及风格而确定。

原型的袖窿深为B/12+13.7cm,为合体型服装的袖窿深,紧身服装的袖窿深可在此基础上抬高0~1cm,较宽松服装可加深1~3cm,宽松服装可加深3cm以上。

3、袖窿造型线的设计:
A为合体的袖窿和袖子
B、C为较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D、E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子越合体;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的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12~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袖山高与袖窿深、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型,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宽度大,形状接近原型袖窿,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

插肩袖结构的再认识

插肩袖结构的再认识

插肩袖结构的再认识作者:符小聪,杨桂兴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年第6期符小聪,杨桂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0)【摘要】袖子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件,而插肩袖是众多袖型中仅次于圆装袖的常用造型,因此插肩袖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研究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插肩袖;结构;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6.014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6-0035-03收稿日期:2015-11-09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插肩袖(服装)制图尺子发明》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符小聪(1979-),男,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服装设计。

插肩袖是一种介于连袖和装袖之间的袖型。

其特征是将袖窿的分割线由肩头转移到了领窝附近,使得肩部与袖子连接在一起,视觉上增加了手臂的修长感。

因插肩袖是上肢与肩带一体,强化了服装运动功能性需求的特殊结构,所以一直到今天插肩袖造型在服装中的应用依然很普遍。

因此,对插肩袖的结构的研究具有必要性与实用性。

1有关“插肩袖造型与结构设计”的文献服装的形态美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材质美、制作工艺的精美和造型美;另一方面是人着装后,衣与人浑然一体,高度统一而形成的某种状态美。

因此对插肩袖的造型与结构的研究就是对其外轮廓和内结构的研究。

戴鸿、袁燕、蒋晓文在《插肩袖的结构设计》一文中分析了两片插肩袖的结构形式。

保持袖山高不变,改变袖中线倾斜角度分别是21°、30°、45°和60°,比较分析了其对袖山造型的影响,根据人体运动机能和袖型考虑,为裁好插肩袖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

安静在《中性插肩袖袖中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从插肩袖的内在结构出发,着重分析前后袖中线的贴体度变化对插肩袖合体度的影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实验比较得出:在保持AH/3袖山高不变、袖中线平分肩点直角、前比后贴体度大0.5~1.5cm的情况下,插肩袖的设计才是合理的,能满足胳膊的活动松量,同时也具有静态下的美观效果。

服装裁剪教程插肩袖变化原理

服装裁剪教程插肩袖变化原理

服装裁剪教程插肩袖变化原理(2012-08-21 11:01:30)转载▼分类:服装打版视频教程资料标签:袖山肩袖中线山高角度休闲(一)袖山高的变化袖山高度随着袖窿深度和衣身松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合体套装、大衣类服装的袖中线倾斜度比较大,穿着时接近下垂状态,当衣身的松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时,袖窿在插肩袖原型的基础上开深,袖片与衣片采用相同的下落尺寸,通过增加袖山高,使袖落山线下落,在不改变装袖角度的前提下绘制袖子纸样。

但当衣身在原型袖窿的基础上下落量大于3cm时,袖山高如果也增加相同的量,手臂就会难以抬起,影响实用性。

所以如图4-“所示,当袖陇下落超过3cm以上时,袖山高的增加量就会逐渐减少,以改善运动功能。

(二)装袖角度的变化以插肩袖原型的构成方法为基础,改变构成因素的相关条件,可以绘制出需要的各种插肩袖纸样。

在装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衣身造型和袖子造型等构成因家是同时变化的。

现总结如下。

(1)对于袖中线倾斜角度来说,日常穿着的上衣类款式如果希望设计得便于活动时,袖中线倾斜角度越大越好。

但是这种情况下,手臂下垂时,袖中线倾斜角度越大,臂根处的摺皱就会越多。

(2)袖中线倾斜角度随袖山高的降低适度加大,与袖山高变化相符合,袖山高比插肩袖原型低。

同时袖肥加大,袖下线尺寸变长,便于活动。

(3)人体静立时手腕前端至肩点下垂线的水平距离平均值约为5cm。

在插肩袖中,袖中线常常作为分割线,袖口倾斜量约为手臂前倾最的1/2,袖中线在袖口处向前移动2-3cm.前、后袖中线倾斜角度差加大原因是,希望与手臂的前倾趋势相吻合,把袖中线在袖口侧向前调节。

根据不同的装袖角度,袖中线倾斜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袖山高越高,装袖角度越小,不便于运动。

袖山高虽可以随袖窿下落量同步增加,但如果从便于运动的角度来看,袖山高要适度降低。

如图4-67所示,袖山底部与衣片的袖窿底部会产生交叉重叠址,当擂肩袖设计成垂袖型时,就会产生类似图4-67中插肩袖原型所示的很大的交叉面积。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

袖山经典计算方法-----文字,图解(我自已画的图哦)山头袖的袖山头织得好不好看,关键有三个:1、山头深度适中2、山头宽度定妥3、山头曲线优美1、山头深度:女装以10-15厘米,男装以8--13厘米当然这不是规定的,要根据衣服款式要求和穿着习惯对深度进行增减调整。

2、山头宽度:可根据袖壮大小来定(袖壮就是袖子平铺后最宽处),女装可掌握为袖壮针数的1/5,男装和童装为袖壮针数的1/4,如果袖壮针数为单,山头宽针数也应为单,反之则成双。

3、山头曲线的减针(加针)法:以减针为例:(1)计算山头曲线减针数:山头减针=(袖壮针数-山头宽针数)/2例:袖壮针数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山头减针=(84-16)/2=34针(2)减针方法:分五段计算:ABCDE五段A段:一次减1.5---2厘米(如果超过5针分2次减)根据小样片(1厘米=2针)算出实际针数:2针*2厘米=4针即:2-4-1B段和E段为固定的减针数:B段:2-3-1 2-2-2E段:2-3-1 2-4-1这样先算出ABE三段共减去了多少针和多少行:A段2-4-1B段2-3-12-2-2E段2-3-12-4-1共针:减去了18针,6次(也就是12行)接下来计算C段和D段应减针的次数(X)和针数(Y)C段或D段减针次数=(山头深行数-12)/2 =(36-12)/2=12次减针针数=总减针数-ABE段减针数=34-18=16针得出:Y=减针针数-减针次数=16-12 =4X=减针次数-Y =12-4 =8由此得出:C段为2-1-8D段为2-2-4最后计算出来了:A段2-4-1B段2-3-12-2-2C段2-1-8D段2-2-4E段2-3-12-4-1那么为了使曲线更加完美,所以再加以调整,如果你不想调整,那么这样也就可以了。

调整后为:A段2-4-1B段2-3-12-2-3(增加1次)C段2-1-8D段2-2-3(减少1次)E段2-3-12-4-1今天为了帮论坛中的朋友算袖山的织法,我又仔细看了下帖子,发现不用这么复杂的计算.我再用我的方法和大家说一下啊!顺便解释一下如何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尺寸针数和行数. 先把买来的线织成小样片(10厘米*10厘米的小方块)后,数一下1厘米有多少针,1厘米有多少行,再量出衣服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再计算出衣服各部位的针数和行数.比如:以袖山为例:样片中1厘米=A针,1厘米=B行,那袖山的各部位量一下,宽度为C厘米,深度为D厘米.那么就可以算出袖山宽度(袖壮)的针数为A*C,袖山深度的行数为B*D现在我们以上面的数据说明一下:例:袖壮针数A*C=84针,山头宽针数16针(84*1/5)山头减针=(84-16)/2=34针山头深行数B*D=36行先把A段计算好,例子中是2-4-1,那BE是固定值, C是2-1-X,D是2-2-Y,好,我们看下:A段2-4-1B段2-3-12-2-2C段2-1-XD段2-2-YE段2-3-12-4-1这样先计算出山头减针数34针=4+3+4+X+2Y+3+4=34针再计算出山头深行数36行=2+2+4+2X+2Y+2+2=36行得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式:X+2Y=162X+2Y=24X=8 Y=4 搞定!!!算出来了,和第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成功!!!。

袖的结构设计

袖的结构设计

袖的结构设计袖是服装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

人体的手臂是人们工作、运动等日常活动最常使用的肢体,袖的结构设计既要注意其造型,又得讲究其功能,并考虑其运动。

一、袖的分类1.袖的长短分类:见图示,中国人习惯将袖分为短袖、中袖、长袖。

日本人习惯分得细点,有三分袖,四分袖……九分袖、长袖。

2.按袖的造型分类:见图示,有圆装、插肩、连袖、无袖、宽松袖及各种花式袖。

二、袖笼的结构分析(一)袖笼围度以AH代表袖笼围度,袖笼围度即袖笼弧线长。

见图103示,从前肩端点A至后肩端点B之间的弧线长。

袖笼围度的大小受到袖笼门的宽度、袖笼深和冲肩的影响,而袖笼门的宽度与半胸围、胸宽、背宽的取值有关;袖笼深由设计而求;冲肩受肩宽、背宽、胸宽的影响。

1.袖笼围的设定:袖笼围度是服装结构设计首先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数据。

一般较合体的袖笼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腋窝围度加上适当的放松量而设定。

宽松的袖笼也可以依款式要求以腋围为基础,加大放松量的设计而设定其袖笼围度。

2.袖笼围度:从实践证明,袖笼围度与服装的半胸围有较密切的关系,并与半胸围的增减成正比关系。

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可以用半胸围的大小来验证袖笼围度。

一般有以下参考的关系:外衣:AH = 0.94~0.98HB………………………………(7—1式)衬衣:AH = 0.88~0.92HB………………………………(7—2式)HB为半胸围的表示符号。

袖笼围度还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要注意观察流行的袖笼形态来进行结构设计。

(二)袖笼弧线的标准形态1.人体腋窝截面形态:人体的手臂呈前弯曲的状态,见图104,因此人体的静态的腋窝截面的形态呈略倾倒的椭圆形,并且上小下大,略像鸭蛋状。

2.袖笼弧线的标准状态:这是指合体服装的袖笼弧线形态。

见图。

以人体腋窝的截面形态为依据,服装的袖笼弧线标准形态也是一个略倾倒的椭圆形。

前袖笼弧线上部曲率小,前腋点位置低,前袖笼弧线下部曲率大,前袖笼门略宽。

浅析袖窿深和袖山高的合理确定

浅析袖窿深和袖山高的合理确定

浅析袖窿深和袖山高的合理确定作者:卢丽萍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1年第4期文/卢丽萍袖窿的形状受前胸宽、后背宽和胸围大小的影响,袖窿深也要随着袖子的变化而变化。

在衣袖结构中,袖山高决定了袖肥,与之相匹配的袖窿、肩线、衣身的加放量,以至整体造型风格也相应地随之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都必须使袖窿成为袖山的最佳配比,也就是袖窿弧线是袖山弧线的最佳配比。

笔者在此主要阐述怎样解决袖窿与袖山的配合,以达到装袖的外观造型与舒适性的统一。

一、袖窿的大小与形状袖窿的结构对袖子的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袖窿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手臂的运动,袖窿的最小面积,是当手臂下垂服帖在衣身时,腋窝的底部不触及袖窿缝头为宜。

袖窿的面积由袖窿深和袖窿宽决定。

袖窿宽度由人体侧面厚度与手臂上端的囤度决定。

袖窿深随款式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宽松度越大,袖窿深就越大。

袖窿的形状一方面取决于袖窿的深度,袖窿深越大袖窿弧线的弯曲程度越小,则有利于手臂的活动。

反之袖窿深越小,袖窿弧线弯曲程度越大,手臂活动范围越小。

另一方面又受外观造型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宽松型服装中。

这类服装的袖窿形状经常处理成方形、圆形或直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多种形状。

而一些适体的服装的袖窿则处理成肩部凸起两侧凹进的形状。

二、袖窿深的确定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可知,袖窿是根据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衣服的前片、后片和腋窝尺寸与胸围的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

即:前胸宽=紧胸围的18%:后背宽=紧胸围的18%:腋窝宽=紧胸围的14%:腋窝深=紧胸围的1 3.7%:腋窝围=紧胸围的44.3%。

以上这些比例是根据人体紧胸围来计算的,不能直接用于服装制图。

服装与人体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间隙,胸围需要一定的放松量,通常采用公式加定数的方法来计算。

1.四开身上装前胸宽:1.5/10胸围+3cm:后背宽:1.5/10胸围+4cm:袖窿深:1/10胸围+8—lOcm。

2.三开身上装前胸宽:1/6胸围+1.5~2cm:后背宽:1/6胸围+2—3cm:袖窿深:1/6胸围+2 cm。

袖山高与袖窿开度、贴体度的关系

袖山高与袖窿开度、贴体度的关系

袖⼭⾼与袖窿开度、贴体度的关系袖⼭⾼与袖肥的制约关系,带有普遍性,这种普遍原理是基于结构的合理性⽽⾔。

然⽽,在实际应⽤时要根据实⽤和舒适的原则加以灵活运⽤,特别是在处理袖⼭⾼与袖窿开度、袖贴体度的关系上。

从袖⼭⾼与袖肥关系的实验中可以发现,袖⼭⾼的改变是在袖⼭长度(AC和AD)不变的前提下进⾏的,⽽根本没有顾及到它与袖窿开度和形状的配合关系,就是说袖⼭增⾼使袖⼦变瘦、袖⼭降低使袖⼦变肥时的袖窿状态完全相同。

严格的讲这是不符合舒适和运动功能的,也不能达到较理想的造型要求。

所以,在选择低袖⼭结构时,袖窿应开得深度⼤,宽度⼩,呈窄长形袖窿,相反袖窿则越浅⽽贴近腋窝,其形状接近基本袖窿的椭圆形。

这都是基于活动功能的结构考虑,因为,当袖⼭⾼接近最⼤值时,袖⼦和⾐⾝呈现较为贴⾝状态,这时袖窿越靠近腋窝,其袖⼦的活动功能越佳,即腋下表⾯的结构和⼈体构成⼀个整体使活动⾃如。

同时,这种结构本⾝腋下的夹⾓很⼩(弯筒效应),所以也不会有很多余量残留⽽影响舒适。

反之,袖⼭很⾼,袖窿也很深,结构上远离腋窝⽽靠近前臂,这种袖⼦虽然贴体,但⼿臂上举时受袖窿牵制,⽽袖窿越深,牵制⼒越⼤。

当袖⼭伏度很低,袖⼦和⾐⾝的组合呈现出袖⼦外展状态,如果这时袖窿仍采⽤基本袖窿深度,当⼿臂下垂时,在腋下会聚集很多余量⽽产⽣不适感。

因此,袖⼭很低的袖型应和袖窿深度⼤的细长型袖窿相匹配,可以达到活动、舒适和宽松的综合效果,直⾄袖⼭⾼接近零,袖中线和肩线形成⼀条直线,袖窿的作⽤随之消失,这就形成了原⾝出袖的结构。

这种规律仅是袖⼭伏度与袖窿开度、袖贴体度关系的定型分析,在实际采⼨时是否可以寻找出它们的定量⽐例关系?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不希望⽤数学公式去套⽤,这不仅在效率上很不实⽤,更重要的是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效率上很不实⽤,更重要的是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抑制了美的造型及设计者的想象和创造。

这是和⼀般⼯业产品结构的本质区别。

因为构成服装结构的条件都是可变的,如⼈体本⾝的活动。

关于插肩袖的造型研究

关于插肩袖的造型研究

关于插肩袖的造型研究刘爽【摘要】肩袖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衣袖结构表现形式,它具有多种造型因素和鲜明的结构特征.本文即针对插肩袖的分类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插肩袖的结构特征以及它的应用方式,并根据人体手臂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活动范围量对插肩袖的结构进行分析,试图在基本插肩袖的版型中进行变形,充分利用了袖山高、袖中线斜度、袖笼深、袖肥等因素对插肩袖造型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对其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5(037)023【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插肩袖;造型设计;人体【作者】刘爽【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插肩袖的主要的组成形式是衣身的肩与袖子相连,从领口开始直至腋下分出一条明确的分割线,这样可以使衣身和袖子更紧密的结合到了一起。

插肩袖的造型设计是对人体肩部的造型研究和人体手臂的结构分析以及人体手臂的运动量范围的研究设计。

穿着时,手臂自然下垂,腋窝处不平伏,有多余的褶皱,可伸展空间大[1]。

插肩袖中前后插肩线与人体的构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前插肩线通常从领围线开始,经过锁骨、胸大肌直至前腋点,后插肩线则是从领围线开始,经过肩胛骨、三角肌直至后腋点。

插肩袖的袖笼弧线变化趋势,前后腋点是袖笼弧线变化的转折点,腋点以上部分的插肩线是以款式而变化的,腋点以下部分的插肩线是以袖子造型状态及人体结构而定的。

2.1 按分割线形式分为四类(1)直身型插肩袖:袖中线形状为直线型,故前后片可合并成一片袖或只在袖山上做省的一片袖结构。

(2)弯身贴体型插肩袖:前后袖中线都为弧线状、前袖中线一般前偏量小于等于3厘米,后袖中线偏量为前袖中线偏量-1厘米。

(3)半插肩袖:分割线将衣身的一部分肩、胸部分割,与袖山合并。

(4)覆肩型插肩袖:分割线将衣身的胸部分割,与袖山合并。

2.2 按穿着舒适度分为三类(1)中性插肩袖:中性插肩袖是指袖子的贴体度约等于人体手臂叉腰与人体形成的45°左右的夹角,此时袖山高等于AH/3基本袖山高,袖肥也呈现出中性的状态,袖山高多为13。

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关系

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关系

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关系姚怡;徐正良【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ve height and slanting angle of sleeve midline of raglan sleeve is the key for designing raglan sleeve. Thus, we adopted 1:1 pattern design based on prototype and made clothing. The empirical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he sleeve height and slanting angle of sleeve midline of raglan sleeve based on the prototype was obtained, and there is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On this basis, the empirical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verified and forecasted by making clothing. We also got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sleeve height and slanting angle of sleeve midline of raglan sleeve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by further mathematical dedu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he sleeve height and slanting angle of sleeve midline of raglan sleev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accuracy of pattern design and computer designing.%插肩袖的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配合是设计插肩袖的关键.为此,采用原型衣身1:1作图并制作成衣实验的方法,得出在衣身原型情况下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之间的经验回归式,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线性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经验回归公式进行检验与预测,并制作成衣进行实际检验.通过进一步的数学推导,得到在一般情况下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的计算公式.分析认为,插肩袖袖山高与袖中线角度之间的关系式能为提高作图精度和计算机制图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5页(P96-99,118)【关键词】插肩袖;袖山高;袖中线;袖肥;袖中线角度【作者】姚怡;徐正良【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6插肩袖是常见的一种袖型,是连身袖的一种。

毕业论文--袖型、袖山、袖窿、袖口的学习研究

毕业论文--袖型、袖山、袖窿、袖口的学习研究

毕业论文--袖型、袖山、袖窿、袖口的学习研究【摘要】袖子包括了人体的肩部和臂部~是构成服装的主要部件。

袖子的结构相对于领子~衣身~口袋要复杂得多。

其具有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双重统一。

袖型的设计必须要适应人体上肢的结构和活动规律。

上肢是人体最频繁和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

上臂与肩相连处是肌肉~这就要求袖山要圆顺饱满。

上臂自然下垂时~前臂微微向内弯曲~袖子的前袖线要顺应这种趋势。

袖型设计要满足肩关节和上臂运动~所以袖型的设计~制作尤为重要。

袖型结构是根据人体肩~臂部的自然形态及运动规律而设计的。

手臂是人体中运动幅度最大~变化范围最广的部位~因此对袖型结构的研究自然成为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服装实用功能的关键部位。

关键词:袖型结构,袖山高低,袖窿,袖肥大小,袖口;目录绪论 (1)一、袖型结构及其变化因素 (1),.袖窿的大小与形状 (1),.袖山的大小与形状 (1).袖窿与袖山的缝合方式…………………………………………2 ?,.袖管与袖口的变化 (2)二、袖窿的构成及其有关因素 (2),.袖窿与人体腋窝的关系 (2),.袖窿与人体体形的变化关系 (3)?.袖窿深的形状与冲肩量的关系 (3)三、袖子的变化原理 (3)(一)袖子的构成 (3)(二)袖山的构成 (3),.袖山各部位的名称 (3),.袖山的结构种类及变化因素 (3)?.袖山的吃势及其分配 (4)四、袖山高与袖管斜度 (4)五、袖子的款式变化和分类 (4),.装袖 (5),.插肩袖 (5)?.连袖 (5)1结论 (6)致谢 (6)参考文献 (6)袖型、袖山、袖窿、袖口的学习研究绪论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延续和发展。

袖子作为构成服装的一个部件其历史同样源源流长。

从西方罗马时代的鲜兹袖(内衣):窄长的紧身袖。

袖口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带子;布里奥(外衣):袖子分七分袖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

袖口宽得可拖到地下,为了方便只好在中间打个结。

袖山_袖型_袖窿之间的关系探讨

袖山_袖型_袖窿之间的关系探讨

第22卷 第5期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ol.22No.5 2005年10月 Journal of Xingtai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ct. 2005袖山、袖型、袖窿之间的关系探讨张志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系,河北 邢台 054035)摘 要:在衣袖结构中,袖山高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袖山高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不同袖山高情况下,袖型、袖窿之间的关系及对衣服机能性和服装整体造型的影响,强调综合考虑的设计观念。

关键词:袖山高;造型;机能性;结构中图分类号:TS9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05)05—0027—03衣袖的造型变化是服装款式变化的重要标志,袖子的造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上袖类和连身袖类,它们的造型演化从贴身到宽松,无论是上袖类还是连身袖,贴身还是宽松的,其造型结构的关键都是袖山高。

袖山高是指袖山顶点与落山线之间的距离。

袖型是指随袖山高的改变而改变的袖子外形。

袖型从贴体到宽松,整个变化过程都和袖山高有关。

要想掌握纸样的设计规律,首先要确立该设计的基本模型,袖山高是最重要的因素。

基本袖山高的是指当手臂自然下垂时,上肢外侧线的长与内侧线长的差,即下图中A的长度。

该袖子是最贴体的袖子设计,它是袖山高度的上限,由图1可知,此时的袖肥正好是上臂围的尺寸。

一、不同状态的人体上臂结构形态比较下图是人体手臂在自然下垂(图2)、上抬90°(图3)和上举到最高极限(图4)时用石膏模型展开的人体体表皮肤的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手臂自然下垂时,袖山高最高,袖肥最小,而当手臂上举到最高极限时,袖山高较低,袖肥较宽。

运动幅度大时,袖山曲线随着袖山高度变小,弧线的弧度变得平滑,同时袖肥变大;相反,袖山曲线随着袖山高度变大,弧线的弧度变得明显,所以,袖山高与运动程度成反比,袖肥与运动程度成正比。

设计方便运动的样板时应遵循这一规律。

纸样必读-袖子的分类变化

纸样必读-袖子的分类变化

纸样必读-袖子的分类变化袖子是服装的三大基本部件之一,在服装变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章将讨论袖子的造型理论基础、袖子的分类、袖子的变化。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了解基础理论,掌握分类变化的方法技巧。

袖子的造型理论基础袖子制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对任何款式的袖子进行制图,而且能够与衣片的袖笼准确缝合。

本节将讨论上述问题。

一、袖子与衣片的吻合原理:在时装变化中,袖子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服装上衣的三大基本部件之一。

袖子的变化也很丰富,其可长可短、可肥可瘦,袖口可宽可窄。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某些部位进行造型夸张,突出某种艺术效果。

但是一般袖子(连身袖除外)都要与衣片的袖笼缝合,因此,不论其如何变化,最终袖子的袖山曲线,与衣片的袖笼曲线长度,都应该基本一致即吻合。

图7-1是衣片的袖笼形状。

AC+BC是袖笼曲线长度,它应该等于图7-2中的AC+BC的直线长度。

由于袖山线是曲线,其长度肯定大于袖山斜线长度,即袖山曲线大于袖笼曲线。

这个差数叫做袖山吃势,一般袖山吃势为2-4cm左右。

在缝制时将这一差数收缩,使袖山头出现突鼓现象,形成袖压肩。

无论袖笼如何变化(深、浅、宽、窄)这一规则必须遵守,这是袖子与衣片的吻合条件,否则其吻合程度就不能保证。

图7-1图7-2二、测量袖笼曲线长度的方法分析:通常我们不去测量整个袖笼的曲线长度,而是通过肩端点和衣片的前袖点,绘制一条直线BD。

由于前袖点到肩端点的袖笼曲线,基本上是直线,我们不去测量。

只是测量前袖点以下的袖笼曲线QC,我们称之为袖弯曲线(曲线上带圆点标记的部分),然后用其长度在刚才绘制的直线上,自前袖点开始向下测量同样的长度QD(直线上带圆点的部分)。

那么BD即是袖笼曲线长度,即可以作为袖山斜线(如图7-3所示)。

图7-3由于我们是数字化制图,不能在计算机上直接测量曲线长度。

因此应该制作一个带有刻度的袖笼板(如图7-4所示)。

我们可以制作几个常用比例的袖笼板,如1:1、1:5等,然后根据裁剪图的比例,使用不同的袖笼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k y f rd sg n a l n se v . Th s,we a o t d 1: p te n d sg a e n p ooy e a d ma e h e o e inig r ga l e e u d p e 1 at r e in b s d o r t tp n d
插 肩袖 袖 山高 与袖 中线 角 度 的关 系
姚 怡 , 正 良 徐
( 江南 大Biblioteka 纺 织 服 装 学 院 ,江 苏 无 锡 242 ) 1 12
摘 要
插 肩 袖 的 袖 山 高 与 袖 中 线 角 度 的 配 合 是 设 计 插 肩 袖 的关 键 。 为 此 , 用 原 型 衣 身 1 1 图并 制 作 成 衣 实 采 :作
文 献 标 志 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S9 1 6 T 4 .
Re e r h o e a i n hi t e l e e h i h n l ntng a l s a c n r l to s p be we n se v e g t a d s a i ng e
co h n . Th mp rc lr g e so q ai n fr t e se v ih n l n i n l f se v iln f lt i g e e ii a e r s in e u to h l e e heg t a d sa t o ng a ge o le e m d i e o r ga l e e b s d o h oo y so ti e a l n se v a e n t e pr ttpewa b an d, a d te e i o d l a o r l t n b t e h m . n h r s a g o i r c rea i ewe n t e ne o On t sb ss h m p rc lr g e so q a in wa e iid a d f r c se k n lt i g W e as hi a i ,t e e iia e r si n e u t sv rfe n o e a td by ma i g c oh n . o lo g tt e c l u ain f r u af rt e se v eg ta d sa tn nge o le e m iln fr ga le e u d r o h ac lto o m l o h le e h ih n ln i g a l fse v d i e o a ln se v n e n r a cr u sa c s y u t e m ah mai a d d c in. An lss h ws h t h ln a r g e so o m l ic m t n e b f rh r te t l e u t c o a y i s o t a t e i e r e r s in e uain fr t e se v eg ta d sa tn n l fse v d i e o a ln se v r v d s a t e r tc l q to o h le e h i h n ln i g a g e o le e mi ln fr g a l e e p o i e h o eia b ss fri r v n c ur c fp te n d sg n o u e e in n . a i o mp o i g a c a y o atr e in a d c mp t rd sg i g K e r s r ga l e e; se v e g t le e mi l e;se v d h; a l fse v d i e y wo d a l n se v l e e h ih ;se v d i n le e wi t nge o l e e mi ln
A b t a t T e rl t n h p b t e l e e h ih n l n i g a g e o l e e mi ln fr ga l e e i s r c h ea i s i ewe n se v eg ta d sa tn n l fse v d i e o a l n se v s o
o l e e m i i f r g a l e e fse v dl ne o a l n se v
YAO Yi ,X U Z e g i n h n l g a
( ol eo ete& Cltig,Ja g a iesy,Wu i in s 2 4 2 C l g fT xi e l ohn in n n Unvri t x ,Ja g u 1 1 2,C ia) hn
验 的方 法 , 出在 衣身 原 型情 况 下 插 肩袖 袖 山高 与袖 中 线 角 度 之 间 的经 验 回 归 式 , 者 之 间 具 有 很 大 的 线 性 相 关 得 二 性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经 验 回 归 公式 进 行 检 验 与 预 测 , 制 作 成 衣 进 行 实 际 检 验 。通 过 进 一 步 的 数 学 推 导 , 到 在 一 并 得 般 情 况 下 插 肩 袖袖 山 高 与袖 中线 角 度 的 计 算公 式 。 分析 认 为 , 肩 袖 袖 山 高 与 袖 中线 角 度 之 间 的关 系 式 能 为 提 高 插 作 图 精 度 和 计 算 机 制 图 提供 理论 参 考 。 关键词 插肩 袖 ; 山高 ; 中线 ; 肥 ; 中线 角 度 袖 袖 袖 袖
第 3 卷 2
第 1 期

织 学

V0 . 2.No 1 13 .
21 0 1年 1月
J ur a fTe tl o n lo x ieRes ac e rh
J n ,2 1 a. 01
文章 编 号 :2 3 9 2 ( 0 1 0 .0 6 0 0 5 .7 12 1 ) 10 9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