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优质课PPT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教考衔接优质课件27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教考衔接优质课件27张
三、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学习提示”文化常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纪时法
一、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夜半、鸡 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 日入、黄昏、人定。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第10课《劝学》《师说》“学习提示” 虚词:“而”
四、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五、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蟹六跪而二螯
一、 连词,表转折,可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二、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实词:古今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词义相同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第14页
并列关系 介绍地理位置
(06湖南卷)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西接黔蜀,......
D.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靠近
词义相近
第15页
并列关系
(11北京卷)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⑴(11广东卷)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
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B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之:
纵:腾跃
⑵(11安徽卷)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D先生赎而归之
之:
归:偿还
第26页
(11广东卷)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 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C 甲不能戢士 戢:
第22页
(11天津卷)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 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也。
D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含糊不清 (09 重庆卷)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寻求
第23页
(11江苏卷)。。。。。。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
⑷ (11北京卷)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 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章节,讲解孔子对 于学习的看法和观点。
学习内容
《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讲 述陈太丘和朋友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他们之 间的交往和礼仪。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01
02
03
汉字的起源
从图画文字到甲骨文、金 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代的图画文字。
《孟子》中的名句与启示
总结词
《孟子》中的名句如“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 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
VS
详细描述
《孟子》的名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表达了孟子的思想精髓,对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这些名句不仅传承 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 的人生启示。
书写风格
古代的书写风格有篆书、隶书、 楷书等,不同的书写风格反映了
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官方语言, 其使用范围包括了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
文言文语法与修辞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其句子结构更加复 杂,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虚词。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3张PPT)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3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 文阅读 之断句 (2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 文阅读 之断句 (2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方法一 抓断点:明相同,析不同
1.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2-3个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断点,可先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2.句法特点(区别于现代汉语的)
(1)判断句:“乃”、“则”、“即”、“非”……
(2)兼语句:主语+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成分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大败走/马保城/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 文阅读 之断句 (2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 文阅读 之断句 (2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方法二 辨句法
1.语法角度:完整的句子结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我们不把哀思唱成赞歌, 我们不将冬天唱成春天。 我们痛悼再也看不见春天的同胞, 痛悼为我们带来春天而自己永远沉眠于冬天的烈士。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毕志祥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毕志祥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

卢龙县潘庄中学:毕志祥

教学目标:

1、了解虚词种类和特点。

2、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及其运用的妙趣。

3、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情怀。教学重点:虚词的表意功能。教学难点:虚词用法辨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好!”与“好了!”

(1)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

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二、了解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优秀课件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优秀课件
1、有些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专名,在现代汉语中 已经作为通名使用。
2、有些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 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指“兽皮”, 现在指动植物的表皮,以及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 如“树皮”“书皮”等。
9
(二)词义的缩小 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这种
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 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
28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表示的是一种主观判断,可能符合客观情况, 也可能不符合。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不同 点,就是使动用法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是 主观的。 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 有某种性质、状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成某 种人或事物:
动”;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
24
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 作“征发,征调”;
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 “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
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 等。
注意
1、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 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 不断提高。
16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 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高考复习虚词复习ppt课件下载

高考复习虚词复习ppt课件下载
一组是( B )(93年六省市)
一些同志 ① 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重要,② 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中的地位,③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 明一起抓。④ 当精神文明建设形象比较好,经 济建设任务又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 ⑤ 自觉 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看 待。
A 不 不 尽管 然而 才 B 也 也 而且 但是 就 C 又 又 而且 然而 则 D 既 又 虽然 但是 也
②也,还,又,同时,同样,另外
⑴ 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
⑵ 对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 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 的钱置一所别墅。
⑶ 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 了唱。
⑷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 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鹃花。 必要条件,不能缺少。 • 不管谁来,他都得按制度办事。 •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
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排除任何条件
条件复句
只有------才-----无论------都-----只要------就-----不管------都-----除非------才-----不管(不论、无论、任凭)------也(都、
(表范围)
在… …上(下)中间一般插入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
如:在工程局工作人员积极工作下,工程进

高三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文言断句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文言断句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5页
按照这样标点,战败的兵士争着投水是为了寻死,这是不近情 理的。兵士投水是为了逃命,淹死并不出于自愿。“投水”后面应 该加逗号,意思就清楚了。这就是说兵败之后,士卒们争着投水逃 命,但在水中淹死的有十余万之多。
第6页
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 我们标点的是古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规律和 虚词用法;如果标点有押韵的地方,还必须和古代音韵相符。这也 是衡量标点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五侯兮, 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 忠诚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吁夫不可悔兮,宁早自 贼。”(《汉书·高五王传》)
高考总复习
第1页
Baidu Nhomakorabea
第 5 节 文言断句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 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 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第2页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 1.断句后字句必须能讲通 字句能讲得通,是指标点后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无论从语法上, 还是从语义都应该符合文章的实际,都应该让人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如果有讲不通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标点不正确。例如《师说》中 这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 毛病在于把句中表停顿的“也”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 了。断错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 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2020最新版高考复习文言虚词例释PPT[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版高考复习文言虚词例释PPT[优质实用版课件]

厥子乃弗肯堂,矧(shěn)肯构 尚且

1.代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我(们)的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 你(们)的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们)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它(们)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人视端容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2.副词
先生其此类乎
(推测)大概
诸君其筹之
(希望)应当
吾其还也
还是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反问)难道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强调)
我今不乐,日月其除
将要
3.连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择 还是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假设 如果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承接 至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 转折 然则、那么
停顿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连举
1.动词
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以为
视其所以
行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名词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如、及 缘故
3.代词 妾惟以一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此
4.副词

高三语文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断句(共33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断句(共33张PPT)
1:名词(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和代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 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 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 名、官职名、时间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 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句,理解大意。 第二步:凭借语感,先易后难。 第三步:借助方法,突破难点。 第四步:检验句读,判断正误。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方法运用
断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 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 5.用 6.在 7.从
• 1.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介词,率领
• 2.斧斤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照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 4.以五十步笑百步,可乎? 介词,凭借
• 5.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介词,凭……身份
• 6.申之以孝悌之义 戒奢以俭
• ⑵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 故)”。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 b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九、为
• (一)介词wèi
• 1.替,给 2.向,对 3.因为4.为了5.wéi被
•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假设,如果
•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等之慢,以彰其咎。
•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
•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6.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你们,你的
• 7.吾儿久不见若影
• 8.其翼若垂天之云 9.亦若是则已矣 像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3.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火尚足以明也 • 4.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是说也,人常疑之
• 5.表示疑问语气。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7.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劳苦而功高如此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 表递进
4.拔剑切而啖之 5.子退而自察也
表承接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9.吾尝终日而思矣 12.扣舷而歌之 10.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表修饰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形容词尾
• 3.斯天下之民至焉 代词,这里
• 4.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们
•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它
• 6.且焉置土石
代词,哪里
• 7.则将焉用彼相
副词,怎么,哪里
• 8.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之,在这里
• 十一 也
• 1.同现代汉语“也”。 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 2.表示判断语气。 段公,仁信大人也。
对,一说引出宾语
• 17.异乎寻常

• 四乃 • (一)副词 • 1于是,就。 • 2才,这才。 • 3甚至 • 4竟然,却。 • (二)表判断,是 • (三)代词,你的,你 • (四)无乃:复合词,表推测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就
•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 三、乎
• (一)助词 • 1表疑问 • 2表推测 • 3表反问 • 4表感叹 • 5表句中停顿 • 6形容词词尾 • (二)介词,同“于”,在;比;对;
跟……
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表疑问
2.儿寒乎?欲食乎? 3.其皆出于此乎?
表推测
4.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5.孰为汝多知乎?
•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吾欲之南海, 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谓皇上何如人 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 「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例:客何为者?
• 十二 以
• (一)介词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5.用 6.在 7.从
8.因为,由于
(二)连词,相当于“而”
1.表目的 来,用来 2.表结果 以致
3.表修饰 不译
4.表并列 并且
5.表顺接
6.表因果,因为
(三)动词,以为,认为。
(四) 通“已”
(五)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 「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
•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 八、所 • 1.处所,地方。 • 2.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 3.与“为”构成被动句式。 • 4. 表约略估计之数,许,左右
• (二)动词wéi
• 1.成为,变成 2.做 3.作为,当作
• 4.是
5.以为,认为。
• 6.帮助 wèi
• (三)语气词,呢
•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替
• 2.公为我献之
•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因为 • 4.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向
•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被
• 二、何 • (一)疑问代词 什么 ;哪里 • (二)副词 怎么样;多么;怎么;为什么 • (三) 通“呵”,缉查盘问 • 「何如」怎么样,怎样。 • 「何消」哪用得着。 • 「何若」如何。怎样。 • 「何尝」并非。 • 「何为」⑴什么是。 ⑵怎么会? ⑶作什么。 • 「何意」⑴什么意思。 ⑵岂料,哪里料到。 • 「何乃」怎么能。 • 「何其」多么。
•才
• 4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甚至
• 5公乃反迎而贺
•竟然,却
•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8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0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
• 五、其
• (一)代词
• 1人,物 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

我(自己)
•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 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 致不厚?
•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 8.“于”,在,当。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
而行。
• 十、焉 • (一)语气助词 • (二)形容词词尾 • (三)代词 他,她,它;这里;
哪里
• (四)副词 怎么
• (五)兼语词,相当于“于之”、 “于此”、“于彼”
•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语气助词
• 6.为仲卿母所遣 若属皆且为所虏
• 7.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动词,写
• 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动词,出,献
• 9.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成为
• 10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动词,担任
•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助词,呢
• 补充:
• 1.成为,变成。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2.做。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介词,用
• 7.(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介词,在
• 8.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介词,从
• 9.余船以次俱进。
表假设 表因果
14.而翁归。 15.而母立于兹。 代词,通“尔”
• 〔而已〕罢了。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 层的意思。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那,那些 •祈使
• 10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
• 11其可怪也欤1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13吾其还也
商量
反问
• 1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选择
• 1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助词
• 六、且 • (一)连词 • 1并列,又 • 2递进,而且,况且 • 3让步,尚且 • 4那么 • (二)副词 • 1将要 2姑且,暂且 3将近 •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十二 以
(一)译为“因为”时词性的辨析
1.臣是以无请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①.介词,因 为,由于: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
因为,由 于
• (二)介词
• 1.大王来何操? • 2.豫州今欲何往?
疑问代词,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什么
• 4.如此良夜何?
把……怎么样
• 5.如太行王屋何?
• 6.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多么
• 7.莲叶何田田
• 8.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
• 9.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得上
• 1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1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这,这样
• 「若此」如此,这样。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 雨霏霏,连月不开。
•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文言虚词用法 bsyy
• 一、而 • (一)连词 • 1.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 2.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 3.表承接,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 4.表转折,相当于“可是”“却”。 • 5.表修饰,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6.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 7.表因果,因而 • (二)代词 通“尔”,你,你的。 • 〔而已〕罢了。 • 〔而后〕才,方才。 • 〔而况〕即“何况”,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项燕为楚将。
• 4.以为,认为。 a孰为汝多知乎!b窃为大王不 取也!
• 5.心理活动。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6.治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7.为了。 a慎勿为妇死。
•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处所,地方 • 2.某所,而母立于兹。 •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的。的字结构短语
•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与“为”构成被动句式
•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7.为仲卿母所遣
• 「所以」 ⑴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 当于“......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2那,那些
• 3其中
• (二)副词
• 1祈使 2推测 3反问 4商量 5选择
• (三)助词,不译
•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方其破荆州 他
• 3必固其根本
•它的
•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其声呜呜然
•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中
• 8汝其善抚之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 1四体康且直。 2河水清且涟漪。3磐石方且厚。
• 4且歌且舞。 5太尉笑且入
并列 连
•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7且在邦域之中矣 •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递进,并且 递进,况且
•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让步,尚且
• 10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词
• 11不出,火且尽。 12彼且奚适也 将要 副
•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14旦暮且下。
• 1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暂且,姑且
• 16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将近
• 七、若 • (一)连词 • 1.假设 如果,假如。 • 2.句首引起下文 至于 • (二)代词 你(的),你们(的)。 • (三)像,好像。 比得上 • (四)形容词词尾 • (五)此,如此,这样。
表反问
6.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儿之成,则可待乎?
表感叹
8.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0.忽乎吾将行兮
形容词词尾
1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ຫໍສະໝຸດ Baidu必有余地矣
12.于是乎书
表句中停顿
•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 • 14.相与枕藉乎舟中 • 1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 • 1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