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专题《离骚》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第五课《离骚(节选)》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第五课《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一、基础知识1. 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23篇。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代表作品,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是表现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奋斗失败后用血和泪凝成的生命挽歌,是我国古代最瑰丽的一首抒情性叙事长诗,也是世界诗歌史上最雄奇的诗篇之一。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9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9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9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请问:现在南方的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出自哪里?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

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

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

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

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4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4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14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能力。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运用“移情”的方法,学习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认真领会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的波澜,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学习鉴赏诗的意象及意境。

3.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屈原形象化的比喻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简介屈原、《离骚》与《楚辞》。

2.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思路及情感。

二、整体感知1、简介屈原、《离骚》与《楚辞》(见练习册)。

2、思路。

《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体现了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全诗共93节,课文节选的是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

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8—13节)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离骚》学案一.doc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离骚》学案一.doc

高中语文第2专题《离骚》学案一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一、关于屈原屈原,名__________ ,字 ___________ ; _______ (时代)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秫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_________________ 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_____________________ o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_____________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11篇)、《___________》(9篇)、《__________ 》,凡23篇。

其中,《___________ 》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7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7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17教学目标:学习有关屈原、楚辞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如何运用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如何通过比兴象征来表现自己的政治遭遇的——鉴赏屈原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

这段话揭示出一个发愤著书的创作动机。

二、了解“风骚”“楚辞”和“离骚”的内涵: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里的“离骚”。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骚”后借指文章之事、文学之事,也指文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2、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按照司马迁、班固的解释,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钱钟书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骚”(忧愁)而欲“离”(告别);一是“骚”而欲“离”不能,弃置而复依恋,无可忍而又不忍,欲去还留,难留而亦易去。

总之,《离骚》是抒发忧国之思的浪漫主义杰作。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译成诗歌。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5.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识记积累】1.正音苗裔驰骋庚寅肇事骐骥宿莽尧舜嘉名险隘桀纣污秽败绩踵武窘步离骚暮色2.辨音背包曲折度过了解违背歌曲思度解数押解3.辨析纯粹诟骂腼腆悔恨荟萃污垢缅怀教诲憔悴邂逅沉湎侮蔑4.词义补充时不我与:时间不能等我们,指必须抓紧时间。

美人迟暮:美人也将衰老。

迟暮:比喻衰老。

5、翻译:(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3).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4).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6.名句背诵(1)、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2)按课文填空A. 日月忽其不淹兮,。

B. 惟草木之零落兮,。

C. 曰黄昏以为期兮,。

D. 乘骐骥驰骋兮,7.文学常识《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课文初探】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理想?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纣桀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这四句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目的是什么?4.《离骚》中大量引用了典故,哪一处用典最好,说说它的作用?◎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朕(zhèn)险隘(yì)惮(dān)殃B. 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 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D. 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羌中道而改路B.扈江离与辟芷兮C.来吾道夫先路D.何桀、纣之昌被兮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

《离骚》一、教材分析《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单元《殉道者之歌》版块的教学内容。

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斗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⑵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正确理解全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有差距。

屈原的《离骚》距今年代久远,又使用楚地方言,因此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所以应编制详尽的导学案,把时代背景、文言知识、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清楚,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文。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诵读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先来看一首诗《吊灵均》(投影)。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离骚》导学案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诗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标记出不能读准字音的字词和理解不了的词句。

2、利用工具书,疏通标记的字词句。

3、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意。

4、借助“教材助读”,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表现手法的妙处。

【使用说明】1、按照“学法指导”初步完成对课文的预习。

2、明确学习目标(多看几遍“学习目标”),完成“教材助读”的阅读和对本文的内容的整体把握。

3、不借助任何外力,独立书面完成“预习自测”。

4、将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I、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

2、了解背景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

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

3、文体知识1、《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

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10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一、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

“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1 、指导朗读注意节拍如:长太息/ 以掩涕兮余/ 独/ 好修/ 以为常虽/ 体解/ 吾/ 犹未变兮岂/ 余心/之/ 可惩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 、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高中语文 2.1.1《离骚》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1.1《离骚》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1.1《离骚》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三维结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4、通过学习本诗,体会屈原坚定执著、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和深沉诚挚、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并反观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追求,从屈原那里汲取精神营养。

【学习过程】高效学习三步曲: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老师指导一、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阅读《语文学习报》第39期《从秭归到汩罗》、《一个屈原已经足够》,参考《名师伴你行》第36页《走进作者》,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2、参考课本第38页《关于楚辞》、《名师伴你行》第36页《了解文体》,了解“楚辞”这一古老的诗歌体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朗读全文,体会其节奏、韵律。

4、完成《名师伴你行》第35页《预习热身子》。

二、课堂学习。

——“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互查。

2、老师抽查。

(二)诵读、感悟。

1、参考课本第37页练习一,注意以下几点:A、注意句式结构特点:主要是六字句,间有五、七、八字句;B、注意处理好虚词:兮、之等;C、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D、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2、老师指导诵读。

3、学生自读自悟,同学交流诵读。

4、师生交流诵读。

(三)理解、感知。

1、解题。

(1)篇名的含义大致有三种说法:A、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认为:离通“罹”,遭受、遭遇;骚,忧、忧愁、忧患;离骚,遭遇忧患。

B、东汉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骚,离别的忧愁。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7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7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17【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

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 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高中语文 离骚教学案 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 离骚教学案 苏教必修3

《指南录后序》教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过程与方法】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一些动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1.重点: 记叙和说明两大部分的关系。

2.难点: 本文部分动词的作用,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一)学情诊断(二)课前自主预习1.检查字词完成《世纪金榜》本课的基础知识自主预习2.关于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三)问题诊断(四)整体感知学生反复诵读本文,理清作者行踪。

(五)小组合作试着翻译本文附:全文注释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22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22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22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在我们的印象中,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呢?……爱国,忠诚,坚贞不屈……教师补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二、诵读课文1、先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

注意以下词语: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肇(zhào)汩(yù)搴阰(qiān pí)2、讲解“兮”。

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

它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作用不同,主要表现:(1)放在句中,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表示声音的延长(2)放在句间,课文的“兮”都是这样,表示语义未尽,等待下句补充。

(3)放在句尾,表示感叹。

三、整体感知课文(翻译),教师补充。

1、翻译1—8节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大的父亲名叫伯庸。

正在寅年寅月呀,又是寅日的那一天我降生了。

我的先父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节,一开始父亲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

2、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皇考:伟大的先父。

皇,大,美。

贞:通“正”摄提:寅年孟诹:寅月庚寅:寅日览揆:观察思量初度:初生的时节肇:开始锡:通“赐”名:取名字:取字3、这节写了什么?……叙说自己高贵的血统、祥瑞的出生、美好的名字。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离骚》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离骚》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离骚》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文本内容,理解必要的字词句式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亦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采用文言文一贯的教学方法,同时渗透诗歌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抒发,以期深度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由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导入。

其中有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其中这里的风指的是十五《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离骚》。

教师出示有关《离骚》和屈原。

在讲《离骚》之前我们很有必要讲《离骚》是属于一种叫做“楚辞”的诗体形式。

1、讲解“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九歌》(11篇)、《天向》、《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

其它8卷是,宋玉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

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源头的话,那么《楚辞》乃是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浪漫主义的特征是:通过幻想、夸张、离奇的情节表现出情感来。

《楚辞》的形式特点是:句末多用“兮”字来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2、讲解《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2400多字,“可与日月争光”的浪漫主义的杰作。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2)苏教版 必修3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2)苏教版 必修3

离骚第2课时一、从“昔三后”到“而改路”为第三段。

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

7、赞颂三后之纯粹。

诗人赞颂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种贤才,希望楚王能向古圣先王学习。

8、尧舜和桀纣的对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

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为,委婉的告诉楚王要向先圣王学习,遵循治国之道,任用贤才。

9、党人和自己的对比。

党人只图享乐,结果祸国殃民,既表示对党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国家担忧,告诉楚往要远小人,任用真正的贤才,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10、自己忠而被谤的遭遇。

踵:脚后跟,武:足迹,荃:香草名,喻楚怀王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 (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

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评析)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

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起初与丈夫(“灵修”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却受到众女的嫉妒谗毁,终于被抛弃。

11、患而不舍为灵修。

謇謇:忠贞的样子,正:证,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明知尽忠的为患,但不忍舍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

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离骚》教案7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四、课程学习目标达成设想“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预读(3、4分钟)晨读:《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导入(1分钟)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三、课堂探讨、分析(20分钟)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离骚》导学案

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知识链接】1.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名平,字原,号灵均。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

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流亡于沅湘流域。

楚都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怒而疏屈平……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屈原列传》2.屈原的作品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教学过程】[字音] [词语]1.给加黑、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⑴苗裔⑵孟陬⑶揆⑷肇⑸重⑹扈⑺辟芷⑻汩⑼搴⑽阰⑾骐骥2.解释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肇锡余以嘉名②又重之以修能③日月忽其不淹兮④来吾道夫先路[自主学习]1.《离骚》开篇在内容上突出了什么?2.文中写花草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合作探究]1.本诗开篇自叙身世,强调自己的先天禀赋及“修能”有什么作用?2.诗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焦虑?试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之离骚》教案1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二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之离骚》教案1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二必修3语文教案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3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最新同步教案13

语文必修三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第二专题版块一《离骚》教案13教学目的: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品德。

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

二、解题1、简介“楚辞”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汲取楚声歌曲的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

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

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其中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

三、诵读课文1、放录音: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专题《离骚》学案三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背诵默写全文。

一、重点虚词:(提示:辨析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以
(2)之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的
②又重之以修能助词不译;代词,我
③恐年岁之不吾与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④夕揽洲之宿莽助词的
⑤恐美人之迟暮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3)其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句中语气助词,无义。

二、课外阅读:
(一)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翻译:算了吧!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

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1、解释下列词语已: _ 故都:____ 美政:_______
2、“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

___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
(1)已:停止古都:故国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2)属于宾语前置句。

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

(3)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

(4)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二)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方正:_______穷:________ 信:____
约:_______ 微:________
廉:____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穷:困窘、困厄。

信:诚信。

约:简要。

微:深微,微妙。

廉:廉洁。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离骚”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
①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

③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三、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9、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不抚壮而弃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