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七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五、直接投资
合资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两种方式。 1、合资合作经营。
优点:可避免关税、容易取得东道国的支
持与合作、有利于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利润 较高、对生产经营的控制力度更大、能更多地 获得国际市场信息、更直接地取得国际经营经 验。
缺点:需要更多的经验和管理资源,风险
也较大。
2.独资经营
独资经营是在国外创办全资子公司。 优点:有100%的控制权,可摆脱与合作
在多个国家成立子公司,自主权较大,国内外业 务量相当,子公司间关系松懈
系统考虑整体战略利益,决策权相对集中
全球战略:超国界企业 以世界为工厂,以全球为市场,有限资源全球配 置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
一、商品出口 分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反向贸易。
1、直接出口 对价值极高或技术性极强的产品应采取直接销
洲、北美、日本为目标。
提供服务为目标:以发达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为
目标
三、进入时序选择
(1)所有环节一次进入。适于优势突出,能承 受较大风险的企业。
(2)按环节渐次进入。过程为:向目标市场进 出口——建立销售分合同或子公司——建立 产品装配及储运系统——半成品生产——全 部环节进入。
联想集团进军海外市场的三步曲
将技术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的活 动称为技术贸易,作为商品的技术包括 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
技术贸易的方式有多种,如许可证 贸易、技术投资、技术咨询服务等,最 常见的是许可证贸易,即技术授权。
许可证贸易的概念
指企业(许可方)与国外另一企业 (被许可方)签定许可证协议,授权国 外企业使用本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 设备、工艺、商标或其他具有财产价值 的知识的使用权进行生产或销售,然后 许可方从被授权厂商收取许可费。

《跨国公司经营》教案

《跨国公司经营》教案

《跨国公司经营》教案第一章:跨国公司的概念与历史1.1 跨国公司的定义1.2 跨国公司的特征1.3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1.4 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第二章: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2.1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类型2.2 跨国公司的决策体系2.3 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2.4 跨国公司的协调机制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策略3.1 跨国公司的市场选择3.2 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方式3.3 跨国公司的市场适应策略3.4 跨国公司的市场退出策略第四章: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挑战4.1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4.2 跨国公司的竞争劣势4.3 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4.4 跨国公司的应对策略第五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5.1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5.2 跨国公司的环境保护5.3 跨国公司的员工关怀5.4 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六章: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6.1 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6.2 跨国公司的战略实施6.3 跨国公司的战略评估与调整6.4 跨国公司的战略创新第七章: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7.1 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7.2 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7.3 跨国公司的税收策略7.4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与分析第八章: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8.1 跨国公司的市场扩展策略8.2 跨国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创新8.3 跨国公司的区域整合8.4 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管理第九章:跨国公司的法律与环境9.1 跨国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9.2 跨国公司的合规策略9.3 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9.4 跨国公司的国际商事仲裁第十章: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分析10.2 跨国公司的失败案例分析10.3 跨国公司的实践经验总结10.4 跨国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历史重点: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难点:理解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影响。

二、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重点: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类型、决策体系及运营模式。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分析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分析
分 布在 2 0个 国家 ; 士 A B公 司在 海 外 拥 有 独立 的研 发 分 瑞 B
当地需求做 出迅速反应 , 支持 当地 生产和 营销运作 , 并避免
来 自保 护 主 义 的压 力 。此 外 , 外 研 发 机 构 利 用 母 公 司研 发 海
机构 已有 的科研 成果 、 技术 条件 , 针对该 地区市场 需求对原 有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 , 以实现母 国科技成果 的本地化 。这 种“ 入乡随俗 ” 的发 展战略有 助于跨 国公司树立 良好 的公 式 司形象 ,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2寻求技术资源和研究环境 , . 提高竞争优势 。 随着 国际经 济 技 术 合 作 的 深 入 , 国公 司 可 以通 过 集 中优 势 资 源 、 享 跨 共
险 承 受 能力 的不 足 。 ( ) 国公 司研 发 全 球 化 案 例分 析 二 跨 1 国 海 外 研 发 投 资 时 比较 注 重 研 发 项 目的 专 业 化 方 . 各

跨 国公 司研 发全 球化 概 述
( ) 国公 司研发全球化动因 一 跨 跨 国公 司研 发全球 化最初动 因是为 当地 生产部 门提供
21 0 0年第 1 5期 总第 8 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 0MI ES C R EARC GUI H DE
No 1 2 0 .5, 01
Se a . i f lNo89
跨 国 公 司 研 发 全 球 化 分 析
党 曼
(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 合肥 2 0 3 ) 3 0 9
技 术 支 持 , 而 进 一 步 拓 展 市 场 , 现 为 在 发 达 国家 或 地 区 从 表 的技 术 获 取 型 研 发 和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资 源 寻 求 型 研

关于研发和创新的国际化视角

关于研发和创新的国际化视角

关于研发和创新的国际化视角研发和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国际化视角对研发和创新的影响愈发重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研发和创新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化视角不仅有助于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能够促进研发和创新的跨文化融合与共享。

本文将从国际化视角探讨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国际化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机遇。

一、国际化视角下的研发和创新趋势国际化视角下,研发和创新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更加倾向于开展跨国合作,共同开展研发与创新活动。

跨国合作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国的研发资源和优势,还可以推动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共享。

2. 国际化人才的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研发和创新领域,对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促使各国加大对留学人员的引进和留用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化人才的增加。

3. 跨国投资与并购的增加。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和并购的方式获取技术和创新资源,以实现研发与创新的国际化布局。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速技术的迅速引进和应用,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实力。

4. 国际竞争的加剧。

随着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化环境下的挑战和压力。

以上种种趋势表明,国际化视角下的研发和创新活动不仅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还加速推动了研发和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1. 文化与语言障碍。

跨国合作与交流虽然有益于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共享,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很容易产生理解与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影响项目的开展与进展。

2. 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在跨国合作中,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流转、转让和保护都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这无疑给研发和创新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第七章 国际化战略 讲义

第七章 国际化战略 讲义

7.1 企业国际化的概念与进程企业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企业跨过国家边界从事经营活动的战略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地域多元化(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的战略行为。

跨国公司是企业国际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国际企业进入高级阶段后往往被改称为“跨国公司”,常用英文名词有以下几个: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简称:TN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MNC);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简称:TNE)。

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国际化初级阶段。

(2)国际化高级阶段。

(3)超级国际化阶段。

7.2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风险企业国际化动因主要是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家差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学习和创新等三个方面的目标。

7.2.1 企业国际化的动动因1、寻求资源。

如果国内缺乏某种资源,或某些资源在其他国家的成本比较低,或某些特定资源在其他国家不可转移,则企业会因为获得这些资源而进行国际化。

2、寻求市场。

寻求市场的动因是指以占据和扩大海外产品市场为目的国际化。

3、寻求效率。

寻求效率的动因旨在通过国际化获得在生产制造、交易(销售)、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

4、全球战略。

对于某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某些国家市场是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旨在通过全球范围内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化战略,获得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现象,人们用两个新兴动因进行了归纳:1、学习。

学习的动因是指基于不同的战略意图,企业通过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其需要的知识或技能(knowledge how),增加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或有关资源能力,从而为企业提升企业特定优势奠定基础。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012课程名称:跨国公司治理英文名称: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二、课程简介《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门课程以研究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为起点,详细阐释跨国公司的理论与政策,并研究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战略、生产与营销、财务与税收以及人事管理等内容。

并且每章均设有案例研究板块,用详实生动的经典案例解释和检验书中的内容。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s. This course take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xplains the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in detail, and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strateg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financial and tax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so on. And each chapter has a case study section to explain and test thebook's content with detailed and vivid classic cas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是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跨国公司以其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生产管理和巨大的资本实力,涉足全球各个领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遇到了种种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的起源和演变、跨国公司的优势和挑战以及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跨国公司的起源和演变跨国公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们是为了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技术和市场而成立的。

毛里斯•慕闵和亨利•戈恩两位学者是跨国公司研究的先驱者,他们提出跨国公司的“内在化理论”和“国际化理论”,成为跨国公司研究的基础。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商业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将生产、研发、销售等活动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协调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司管理机制越来越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教育和背景,公司的管理必须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法律体系。

二是跨国公司具有更多的国际化竞争。

随着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国内的竞争,而是全球的竞争。

三是跨国公司更具有实力。

跨国公司比一般的企业更具有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并且由于其全球化的特性,更具有在市场上寻找新机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能力。

二、跨国公司的优势和挑战跨国公司的优势在于其经济规模和全球化的组织架构。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广泛的销售渠道和生产能力,实现成本效益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多元化的经营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也是跨国公司的优势所在。

然而,跨国公司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跨国公司必须遵守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规定,同时,其涉及的商业行为必须符合国际公约和道德规范。

此外,跨国公司还需要应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管理挑战。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摘要】中国跨国公司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其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包括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等方面。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有效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员工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未来,中国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跨国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策略,保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以确保国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引言、结论、研究目的、背景介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挑战国际市场中的各路竞争对手。

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崛起,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跨国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要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跨国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创新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迭代创新,引领市场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影响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包括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等方面。

对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进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国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的现状和挑战,并分析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通过研究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策略,特别是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方面的实践,希望为中国跨国公司提供有效的发展路径。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述评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述评
发 挥 自身 所 具 有 的 全 部 创 新 能 力和 特 有 的技 术 优
跨 国公司把 R &D机 构融 入到 当地 或全 球 网络 中 , 把 国 内市场形 成 的优势 扩展 到海 外市 场 ,在 国际化 范
围 内从事技 术创 新活 动 …。R &D国际化 本 质是 为了
势 。尼尔森 认 为 , 术 的公共 要素 具有 “ 共 ” 技 公 属性 ,
发 、 术合 作 与转 移的 目标 。R 技 &D国际化 除 了包 括 跨 国公 司 的 R &D国际化 行 为外 , 还包括 获 得 国际专
发到 市场化 的速 度 ,而且 必 须实现 研发 网络 的 国际
化 。因此 , & 国际化 与国 家创新 系统 之 间的影 响 R D 机制 成为理 论 界关注 的焦 点 问题 。本文拟 对 目前 关 于 R D 国际化 的理论 成果 进行梳 理 和评述 。 &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7 文献 标 识 码 :A F 7 1
1 引言
传 统理 论认 为 , & R D活动 涉及 到公 司整 体经 营 战略 , 具有 聚合 和规模 效 应 , 究机 构之 间实 现近 距 研 离接触 有利 于技 术创 新和 降低 管理 成本 。 然而 , 由于 创新 资源 都是跨 国 界存在 ,促 使企 业组 织必 须从 国
3 关 于 跨 国 公 司 R&D 国 际 化 动 因 的
研 究
2 0世 纪 7 0年 代前 ,跨 国公 司 主要 通过 产 品 多
的 全球 性 、 创新 人才 的 国际化 、 术创新 组织 的国际 技
网络化 为特 征 的技术 创新 范式 。 如 C nw 1指 出 , 正 a te1
样 化 战略 和规模 经 济效 应提 升 自身竞 争优 势 。大型 公 司 倾 向于在研 发活 动 上建立 国际 网络 。以提 高和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启示(孙睿)概要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启示(孙睿)概要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启示(孙睿)作者:孙睿摘要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并且也已经成为全球技术转移和扩散的主体,技术战略成为跨国公司决胜全球市场的关键。

为适应国际市场复杂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消费者偏好差异性的要求,R&D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必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研发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R&D 国际化跨国公司中图分类号 F725.68 文献标识码 A目前,美、日、欧跨国公司的技术贸易额占全球技术贸易总额的分额超过90%。

无庸置疑,跨国公司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跨国公司的存在,推动世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而全球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又使得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跨国公司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需要保持并不断增强技术优势,以确保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为适应国际市场,同时也为充分利用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技术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谋求技术价值链总体收益最大化,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技术要素,R&D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国外R&D支出不断增长,如美国跨国公司1977年仅为21亿美元,而到1993年则达到110亿美元;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从事R&D 人数大幅提高,1980年原西德跨国公司国外制造业工作岗位占其整个公司17%,1995年上升到25%,而在R&D部门,1995年猛增到33%;跨国R&D战略联盟蓬勃兴起。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设立海外R&D机构并与母公司形成网络系统;②组建海外产教研联合体;③与其他跨国公司缔结R&D国际战略联盟。

第七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策略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第七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策略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ຫໍສະໝຸດ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制定
(一)制定全球战略的基本原则
1. 公司战略目标应有现实性和长远性; 2. 公司战略目标应系统化和合理化; 3. 公司战略目标必须数量化和指标化; 4. 公司战略目标应包括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二)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 1. 确定全球战略规划的时间跨度
全球战略规划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有弊 端,应适度掌握。
第一,跨国公司的生产设施和经营活动遍 布全球,为本国和国外市场服务;
第二,跨国公司在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每个 国家组织专业化生产,又通过内部交易把这 些活动联系起来;
第三,一切业务经营要根据母公司在全球 范围内获得的最大利润、总体市场情况和企 业总的发展做出决策。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意义 1. 便于实行内部化经营
三、国际战略联盟的形式和战略 目标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式
通常,战略联盟有三种形式: 1. 全球“竞争 — 合作”性战略联盟; 2. 公司契约式联盟; 3. 合作备忘录式联盟。
(二)战略联盟的战略目标
1. 扩大技术交流 2. 促进共同开发 3. 缓解国际纠纷 4. 避免过度竞争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策略
一、所有权与控制权 (一)对公司所有权的选择
在不同的国家,对公司所有权的选择各不 相同,有些国家制定政策和法令对外国子公 司的所有权予以规定。
(二)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
所有权与控制权是有联系的。股权持有者 可以通过持有股权的多少来影响国外子公司 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人员的任命,但控制权远 远超过这一范围。
1. 产品成本领先策略; 2. 产品差异化策略; 3. 产品集中经营策略。
(二)跨国公司扩大产品销售的新策略
1. 产品促销手段由内向外延伸; 2. 产品延伸,促销手段改变; 3. 产品改变,促销手段不变; 4. 产品、促销手段的双重改变; 5. 产品创新。

跨国公司考试2

跨国公司考试2
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同比增长了9%, 共计达1720亿美元。
发达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量(FDI outflow)增长了4% 达到5700亿美元。 其中美国的流出量增长了近1/3, 在2003年达到1520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 由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强劲,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连续下滑三年后出现了小幅反弹。
(四)研发组织特点 1.研发机构小型化2.国际R & D 网络 3.国际研发战略联盟
海外研发机构的地区设置:1靠近地区总部2靠近生产基地3靠近科研机构4集中在中心城市5集中在科技园区
研发战略联盟特点:1.发展迅速2.分布集中3.形成网络4.具有战略性5.研发导向性
研发战略联盟动因:1.技术发展出现聚合趋势2.技术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3.新技术研制成本及风险日益增大
少数资本主义强国资本积累的增加, 造成资本输出快速增长, 为早期跨国公司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正是由于资本积累的增加, 才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拥有发明专利权的技术优势公司, 为了防止别家的仿制而到销售市场开设分支机构。
保护性贸易限制, 刺激了跨国公司到海外建厂, 就地供应。 例如,法国铁路公司当时规定所有空气刹车必须由当地厂商供应, 于是刺激了美国威斯豪斯刹车公司到法国建厂。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国际战略联盟(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是指在国际上相互竞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与市场策 略
经营战略
国际化战略
跨国公司将本国的成功经验复 制到其他国家,通过全球化的 经营战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
经济。
当地化战略
跨国公司适应目标市场国的文化 和需求,调整产品、服务和营销 策略,以适应当地市场。
全球化战略
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 略。
管理挑战
01
多元文化团队管理
跨国公司需要有效管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建立多元文化团
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02
协调不同利益关系
跨国公司需要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关系,包括与东道国政府、
供应商、客户等的关系,以实现公司的整体利益。
03
应对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之间往往面临矛盾,需要平衡考
促进文化融合和创新
跨国公司需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创新,鼓 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以促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的创新和发展。
跨国公司的法律与监管问题
母国法律与监管问题
母国法律对跨国公司的设立和运营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母国法律通常对公司的设立、运营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 制,这些要求和限制会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其 经营领域涉及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
跨国公司的形成原因与动力
形成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公司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合作的不断增 加,跨国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技术创新的促进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现状及不利影响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现状及不利影响分析
之一。
日本 、 中国香港和 台湾地 区也逐渐成 为重要 的来源 地。
( 20 三)0 3年至今 : 高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 的研发机构数 量呈高速增 长趋势 , 每年约有 2 0个跨 国研发机 构成 立 , 国来源更 加 0 母 广泛 , 发涉及 的行业增多 , 研 总体 呈现 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 。


跨 国公 司 在 华 设 立 研 发 ( & 机 构 的 发 合性研发 中心等五类 。 R D)
资料分析表 明 , 国公 司 在华 研发 机构大 多归 属于技 跨 术支 持与技术改进 型 , 主要用于技术的本地化研究 , 而为跨 国公 司进行 原创性 开发和创 新性研究 的比较少。尤其是在 通信 设备、 软件等行业 , 由于东道国的需求特点 和技术水平 与跨国公司母国差距 比较 大 , 以进 行适应 性研究 和专 有 所 技术研 究 是 十 分 必 要 的。例 如 , 托 罗 拉 、 摩 朗讯 、 星、 三 IM、 基亚 、 门子 等都 瞄准 中 国市 场投 资研 发新 项 目。 B 诺 西 但分析表 明, 有小部分公 司从全球市 场战略角度 出发 , 也 在
技研 发能力的有效途 径。文章阐述跨 国 司在 华设 立研 发机 构的发展 历程 、 公 当前研发现状 , 此基础上分析其 对我 国产 生 在
的不利影响 , 跨 国公 司; 研发机 构 ; 研发 国际化 [ 作者简介 ]吴兰 , 陆省娟 , 河海 大学商 学院硕士研 究生, 江苏 南京 ,10 8 2 09 [ 中图分类号 ]F 7 . 267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7 2 (0 6 1 0 9 0 07— 7 3 20 )0— 12— 3
通过对收集 的 4 4家跨 国研发 机构进行 分析 表 明, 2 跨 国研 发机构既是跨 国公 司 R D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 , & 又是 关注 中国市场的研 究主体 , 具有母 国来源广 、 业及 区位集 行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国际化已成为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进入国际市场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范围和影响力的过程。

下面将从四个阶段来探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出口贸易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通过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来实现国际化。

这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企业需要与海外买家进行合作,解决运输、支付和通关等问题。

通过出口贸易,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并且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二阶段:海外投资企业国际化的第二阶段是通过海外投资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选择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海外投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海外投资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阶段:跨国并购企业国际化的第三阶段是通过跨国并购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缩短企业的发展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第四阶段:全球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第四阶段是通过全球一体化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全球一体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全球一体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结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和全球一体化等阶段,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在华技术扩散的效应与对策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在华技术扩散的效应与对策

R D机构 主要是为了技术转移, & 而实际上 , 跨国公 司 R D的国际化投资更强调整体利益 , & 从全球技术
跨国公司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 全世界
7 % 8 %的技术成果都是由跨国公司开发的。巴 0 0
B&l 18 ) y O种形式 的技术 扩散 : 竞争的角度考虑海外 R D机构的区位布局, & 也根据 克莱(u e,95 区别 了 1 当地市场的需要创新技术或获取东道国的技术。内 外 国独资企业、 合资企业 、 国多数股权安排 、 外 股权
全性 ; 合作则是跨国公司利用知识 、 技术优势攫取利
润的具体表现, 因此, 国公 司 R D国际化是增 强 跨 & 垄断优势的策略。皮尔斯( e c,92 等人认为 , Pa e19 ) r
存在着多种弊端和制约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跨 国
公司在华技术扩散的弊端和制约因素 , 并提出应该
1 跨国公司 R D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 & 西方学 者 主要 是从两 个方 向揭示 跨 国公 司 R D国际化的动因: & 一是将其视为 国际直接投资的

种, 用传统的 F I D 理论对现象进行解释 ;- -是从企
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 用企业战略理论、 产业组织
- l 2 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依靠技术创新形成 的 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探讨新的投资模式。 按照垄断优势理论学派的结论进行推理: 国 跨 垄断优势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 而全球经营 的
视野和战略又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的条件 , 了跨国公 司 R D的国际化。目前 , 促进 & 跨 国公司生产、 拥有和控制 了世界上大部分先进技术 , 支配了大部分的国际技术转移 , 是全球技术创新 的 主要源泉。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国公司的技术 跨 扩散对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有

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扩张:动因、进程及区位

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扩张:动因、进程及区位

则 强调 , 识 和创新 的过 程 日益呈 现 出全 球 多 中心 化 的特征 。海 外研 发 不 再 只是 为 了 当地 客 户 知 的偏好 或 者适应 当 地 的技 术 和要 素市 场 。相 反 , 外 研发 的 目的 也包 括 跟 踪新 技 术 发展 并 利用 海 海 外 区位创 造新 技 术和 产 品。这 一趋 势 日益 明显 。这意 味着 沿整 个 价值链 ( 发 、 产 、 售 、 研 生 销 服 务、 供应 和 物流 网络 ) 习过程 的国际 化 , 学 知识 的生产 更 分散并 更 快地 扩散 到全球 市场 。 需 要指 出的是 , 从严 格意 义上 讲 , 大部 分 研发 活动 很 少 与研 究 相 关 , 多 的是 与 国 际销 售 和 更 制造 活动相 关 的设 计 、 发或 工程 有关 。与获取 开发 新 优势 相 比 , 开 海外 研发 更多 利用 的是产 生 于 母 国的资 产和优 势 。
技术转 移来 使其 适 用 于海外 的销 售和 生 产 。而 且 , 项技 术 研 究 往往 由一 个 全球 研 究 和创 新 中 某
心所控 制 , 常这些 中心 都位 于美 国和西 欧 。 通 “ 新观 点 ” H k no ,9 2 P ac (  ̄ a sn 19 ; ere和 Snh 19 C n e ,9 5 D n ig和 N rl 19 ) ig 9 2; a t l 19 ; u nn w l aua,9 5
收 稿 日期 :0 2— 2—1 21 0 3 作者简介 : 盛维 : 济 学 博 士 , 海 发 展 战略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经 上

3 — 8
跨 国公 司研发 的 国际化 扩张 : 因 、 程及 区位 动 进
“ 三角格 局 (日本 、 国和 欧盟 ) 。 大 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从海外研发职能划分 1.技术支持型提供技术支持或服务 2.技术开发型专门开发新的产品或工艺 3.技术跟踪型跟踪当地竞争对手的技术
动态
4. 技术研究型从事超前性的技术研究工

二、海外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
(一) 企业因素 1.海外经营规模 2.海外生产类型 3.产品技术含量 4.扩张重点区域
(二) 区位因素 1.当地市场状况 2.当地科技水平 3.当地人才资源 4.当地研发环境 5.竞争对手动态
三、海外研发机构的地区设置
1. 靠近地区总部 2.靠近生产基地 3.靠近科研机构 4.集中在中心城市 5. 集中在科技园区
第四节
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 盟
一、研发战略联盟特点 二. 研发战略联盟动因
一、研发战略联盟特点
(一)发展迅速 (二)分布集中 (三)形成网络 (四)具有战略性 (五)研发导向性
思考题
1.怎样认识研发在跨国公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2.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国际化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 3.你认为应该如何合理确定海外研发机构的区 位? 4.分析跨国公司建立研发战略联盟的动因?
案例分析
美国微软公司在华设立 中国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邱立成·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2.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 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3.李安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效应 与中国的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开篇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
GM的全球R&D体系
学习目标
在了解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和特 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研发国际化产生的 动因; 从整体上把握影响跨国公司设立海外研发 机构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海外研发机构的 区位;
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建立研发战略联盟所产 生的突出效应,正确选择合作伙伴并且使其 保持稳固与持久的发展。
二、研发国际化主要特点
(一) 海外研发投资 有近三分之一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 投资超过50%,有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 投资甚至高达90%。 (二) 研发行业分布 目前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的重点行 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关键产业上, 如计算机、医药、汽车、电气、化工等 行业。
(三) 研发区域分布 目前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 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 (四) 研发组织特点 1.研发机构小型化 2.国际R & D 网络 3.国际研发战略联盟
3.合作型研发
企业之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所 发生的联合经济技术行为
二、“研发”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 要地位
通过“研发”
实现技术创新已经 成为确立企业竞争地位的一个核心 因素。
三、跨国公司的“研发”状况
(一)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总量 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几乎占全球研发开支总额的 一半,至少占工商研发开支(估计4500亿美元)的 三分之二。 (二) 单个公司研发投资数额 从单个企业来看,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数额十分 庞大,事实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开支超过许 多国家的研发开支。 (三)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强度 研发投入强度是指研发支出额占公司销售额的比 重,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 般在5—10%之间。
三、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一)更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二) 利用国外科技创新成果 (三)利用国外科技创新资源 (四) 利用国外良好研发环境
第三节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 构
一、海外研发机构的主要类型 二、海外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 三、海外研发机构的地区设置
一、海外研发机构的主要类型
(一) 从海外研发目的划分 1.市场导向型 2.资源寻求型
正文
第一节 跨国公司研发概述 第二节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 第三节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 第四节 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跨国公司研发概述
一、“研发”的主要类型 二、“研发”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 地位 三、跨国公司的“研发”状况 四、跨国公司的集中研发
一、“研发”的主要类型
四、跨国公司的集中研发
(一) (二) (三) (四)
减少研发投入 提高研发效率 加强研发控制 保持各种联系
避免资源闲置 避免研发重复 避免技术泄密 获得政府支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 化
一、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 二、研发国际化主要特点 三、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一、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
(一) 海外研发机构不断增加 (二) 海外研发投资不断增加 (三) 雇佣国外科技人才不断增加 (四) 海外研发机构获得专利不断增加
关键术语
研究开发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基础性研究Basic or Fundamental Research 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试验性开发Development Research 专利patent 研发战略联盟R&D Strategic Alliance
(一)按研发内容分类 1.基础性研究:为了获得基本原理和新知识 2.应用性研究 : 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
用途等
3.试验性开发 :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
,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而进行的系统性工 作
(二) 按研发形式分类 1.自主型研发
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
2.吸收型研发
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 创新能力
二. 研发战略联盟动因
(一)技术发展出现聚合趋势 (二)技术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三)新技术研制成本及风险日益增大 (四)维持公司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五)维持公司对公司标准的确立 (六)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
本章小结
1.讲述研发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以及研发在国际 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 .讲述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主要表现和特点,并且 深入分析研发国际化产生的动因; 3 .讲述跨国公司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主要类型和影 响因素以及如何合理确定海外研发机构的区位; 4 .讲述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主要特点、产生原因 。
(四)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重点 据美国著名学者克雷姆的调查发现:跨 国公司研发投资90%以上投在应用研究和开 发研究上面, 而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开发研究 上面,约整个占研发投资的70%左右。 (五)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成效 跨国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资直接导 致大量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于他们手中,从而 大大加强了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垄断地位,并 使其在全球竞争中遥遥领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