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新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知识梳理:1、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53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明太祖。
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①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设立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科举考试的变化: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被称为“八股文"。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4、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纺织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教材问题解答:1、想一想:朱元璋废话丞相,强化皇权。
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参考答案: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弊: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皇帝独操权柄,缺少制约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说出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
2)、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3)、“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4)、“闯王”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5)、女真族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时间?6)、皇太极改族名为什么?改国号为什么?时间分别是?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答:1.根本原因: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
明代的衰亡一、选择题1. 推翻明代统治的是()A. 吴三桂领导的叛军B. 李自成领导的农人起义军C. 努尔哈赤领导的大军D. 皇太极领导的清军【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成立了大顺王朝。
推翻明代统治。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明代后期,统一女真各部,成立政权的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铁木真D. 阿骨打【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代后期,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明代的成立者和衰亡者是()A. 朱元璋、皇太极B. 朱棣、李自成C. 朱元璋、李自成D. 朱元璋、皇太极【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成立明代,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成立了大顺王朝,推翻明代统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 明代中后期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是()A. 宦官擅权严峻B. 政治日趋腐败C. 皇帝疏于政事D. 大臣结党营私【答案】B【解析】A项宦官擅权严峻是东汉中后期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B项明代中后期政治日趋腐败是那时面临的最要紧问题,符合题意;C项“皇帝疏于政事”和D项“大臣结党营私”是政治日趋腐败的具体表现;故选B。
5. 成立“后金”,后更名为“清”的民族是()A. 契丹族B. 女真族C. 党项族D. 吐蕃族【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 李自成成立政权的地址位于今天陕西省的()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洛阳【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峻,赋税繁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人起义军起义。
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成立大顺农人政权。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分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为明朝和清朝前期,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起于1368年,止于1840年。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期,同时,由于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
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政治上的僵化与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明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下降,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
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是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从历史总体上来说,这个时期有两种现象并存的情况:一方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则是封建制度的衰落.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有“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四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有“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艺术”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有“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及其影响。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自给自足 3、根本原因在于中国 古代
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
拒绝的结果
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①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的观点,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 ; ②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客观公正,一 分为二的方法等。
影响
一是
“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对外开放
知识归纳
中国的对外关系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初: 清朝:
如今:
知识归纳
中国的对外关系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初: 清朝: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 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 闭关锁国
如今:
改革开发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阻碍社会的进步
?
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变化
02 等工业机器。
科技、艺术画
04 天文仪器、地球仪、赫歇耳望远
镜、帕克透镜、气压计。 城市、教堂、城堡、桥梁、陆战
与海战、船坞、赛马等写生画。
生活用品
吊灯、座钟、机织布料、韦奇
伍德瓷器、 带有减震装置的 01
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
军事武器
战舰模型、火炮、连发
03
手枪、削铁不卷刃的利
剑等。
工业机器
只开放广州 ,特许“ 广州十 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含义
闭关锁国=完全禁绝?
闭关锁国≠完全禁绝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 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 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广州
⑴ 顺治时期
严厉的禁海政策
⑵ 清统一台湾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单元导学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单元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起于1368年,止于1840年。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明清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局限于量的增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明清时期,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清政府对东北、西北、西南边疆的管辖,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密切。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中期以后,东南沿海军民展开了抗倭斗争。
清朝军民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进行了有效抵抗。
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体现了很高的建筑水平。
明清小说、戏剧和书画艺术,成果丰硕。
续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知识整合与中考链接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整合与中考链接知识框架明朝的统治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2、强化皇权(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3)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4)八股取士: 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3、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明朝对外的关系1、郑和下西洋(1)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2、戚继光抗倭(1)概况:在台州九战九捷,率军消灭福建、广东两地的倭寇(2)评价: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3)1553年,葡萄牙军区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1、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2、建筑:修筑长城和北京城3、文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明朝的灭亡1、明朝衰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2、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占领北京、灭亡明朝3、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4、清兵入关: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夹击李自成,起义军败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台湾: 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攻人台湾,台湾归人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登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2、西藏:达赖、班禅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鉴”制度3、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蒙古族士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域4、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人口问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政全书》
( 二
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
建 北京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筑
的皇家建筑群。
中中考真考题真演题练
(2022·吉林长春)明朝某部著作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
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是( )
努尔哈赤
落实课标
考点5.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
边疆的巩固。认识台作湾、用西藏:、使新疆统是一中国多不可民分族割的国一家部分得。 到巩固和发展
康熙时期, 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西北
西南 顺治时期, 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时期,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 为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思想,使应试的人成 度;唐玄宗力求以才学选官。 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日益僵化,禁锢思想,忽视实用性学 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设立军机处
废丞相
分化事权
三省六部制
“推恩令” 三公九卿制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秦
汉
唐
宋
明
清
考点1.1:明朝建立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落实课标
明 领域
措施
朝
加 强 思想 专 文化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只许在 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 自己的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叁
明朝政治制度新变化
考点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 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
皇帝专权的弊端。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3、商业上:商业网形成;工商业城镇形成;形成晋商、徽商等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 大商帮
八
清朝经济新气象 考点6: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繁盛。
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行政中枢 发生变化 D. 赋税制度开始调整
明太祖朱元璋三编《大诰》并颁行,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 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和使用凌迟、 枭首等重刑的案例。朱元璋的做法( A )
A. 践行了重典治国政策 B. 保证了小生产者利益 C. 实 现了社会秩序稳定 D. 遏制了官场腐败产生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册封制度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管辖。
西藏: 册封制度、 雍正设驻藏大臣、 乾隆制定金瓶掣 签制度。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清朝文献通考》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得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
——摘自《豫变纪略》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对比两幅地形图, 可得出什么结论?
七 经略边疆——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其一,七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弄成单纯的故事会)。
其二,由于地域的限制,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点到即可。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红楼梦》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1.教学时,可设计以下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关于《红楼梦》的基础知识:整理续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洲的兴起、明朝的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导入示标: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一)预习检测:1.,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3.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4.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5.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6.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探究一: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僖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云南木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探究二:材料一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
七年级下历史第3单元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 蒙古族 土尔扈特 部回归:因不堪忍受沙俄政府的压 迫,在其杰出首领 渥巴锡 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
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五、雅克萨之战
1. 背景:17 世纪中期, 沙皇俄国 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 江流域,在 雅克萨 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 军事:1685 年和 1686 年, 康熙 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
1. 平定准噶尔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康熙 皇帝 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准噶尔,平定了叛乱,稳定了 西北部 边
疆地区。
2.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 皇帝时期,在 维吾尔 等
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 祖国的叛乱。
3. 设置 伊犁 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 新疆 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
2. 过程: 1662 年 2 月, 郑成功 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 官被迫宣告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 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
3. 建制:1684 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 ,隶属 福建省 。 1885 年台湾正式建 省 。
4. 意义: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 表现: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
进一步加强 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上的 大一统 ;在思想 文化方面推崇 儒家学说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 原因:明朝末期, 荷兰 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 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 殖民统治 。
《尼布楚条约》。
所采用的措施。
2.学习提示:理解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难点:了解多民族国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新疆的管辖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2、认清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识读并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2、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清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
【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学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涉及的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比较难。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导入新课】复习巩固: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2、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个朝代?---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呢?【进入新课】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1662年2月,郑 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
人物介绍: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 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是我国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被台湾同胞尊 称为“开台圣王”。
主要功绩: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重要举措:① 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② 开垦荒地,传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西藏地区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康熙 平定噶尔丹叛乱
西北边疆 乾隆 平定大小和卓
清朝设置_伊__犁__将__军___ 蒙古地区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东北地区 雅克萨之战
课堂练习
1.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
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向殖民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安 定边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 样的效果呢?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统治策略:
政治制度上: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
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台湾被侵占: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 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侵占 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 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 郑成功 率领将
士,乘坐战舰从 金门出发,横 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 登陆后受到数千当地居民的热 烈欢迎。
郑成功军队 海上 击沉荷兰战舰 荷兰军队
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 使下,发动叛乱。为维护国家统 一,康熙帝三次亲征,多次打败 噶尔丹,最终平定了叛乱,稳定 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X成功收复某某和清朝在某某的建制。
2.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3.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4.认识某某、某某、某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都城:。
2.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二)X成功收复某某和清朝在某某的建制(1)过程:1661年,率领将士,从出发,横渡某某海峡,抵达某某岛南部。
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
(2)结果:年,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某某,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评价:X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1)年,某某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某某省。
(3)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某某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某某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年,某某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廷对某某地区的有效管辖1.措施:(1)进行册封: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封号。
②1713年,康熙帝册封另一位某某首领为“”。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加强管理:①1727年,清朝开在某某设置。
②1793年,清朝颁布《》29条,规X了某某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某某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1.武力平叛:①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准噶尔首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②乾隆皇帝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叛乱。
2.设置机构:清朝设置,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地区。
3.土尔扈特部回归: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的领导下返回某某,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五)雅克萨之战1.经过: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2.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某某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通过讲述明清两朝的统治措施,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课重点内容有:明清两朝的统治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明清时期的统治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两朝的统治措施,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过程,认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国家统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统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两朝的统治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国家统一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利用鉴真和玄奘图)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去了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
二、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并进行归纳和讲解:
①时间:1405-1433年
②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③次数:先后七次
④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⑤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⑥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自主探究
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应的引导、点评和归纳)
①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②主观方面,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者伊斯兰教,这也是远洋航行成功的重要条件。
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被称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做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患。
(2)戚继光的主要事迹:1561年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后又到福建、广东一带与其他抗倭将领共同抗倭。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那么,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先明确交代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课堂小结
1.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2.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思考)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美洲)
比较结果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早半个多世纪 次数 7次 4次 次数多 船数 200多艘 17艘 船数多 人数 27 000多人 1 000—1 500人 人数多 船只大小 最大海船长44丈(151.8米),宽15丈(61.6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船只大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
美洲
范围广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
(
1)条件:国力强盛、造船技术、指南针、郑和等 人的才干和不惧困难的品质等(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过程: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
和非洲东海岸(4)影响:扩大了中国和亚非30多个国家的经 济文化交流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
(
2)时间:16世纪中期(3)经过:浙江-福建、广东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 英雄和爱国主义者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15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