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年级数学-教案--第7课时 比较大小(2)(导学案)
比较大小的教案
比较大小的教案教案标题: 比较大小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3.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材及资源:1. 数字卡片2. 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3. 比较大小游戏教学准备:1. 准备足够数字卡片,包括单个数字和组合数字。
2. 复印足够数量的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大小概念,如“更多”、“更少”等。
教学活动:1. 出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另一个卡片,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继续出示多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进行表达。
3. 分发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4. 检查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相互交流并纠正错误。
巩固练习:1. 进行比较大小游戏,让学生站成两排进行比较大小。
每一轮,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让每个学生找到另一个比较大或比较小的数字,先找到的学生赢得比赛。
2. 教师出示一对数字,让学生用比较符号把它们联系起来,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总结:1. 让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强调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比较大小的例子。
2. 提供更复杂的数字比较任务,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比较问题。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学习表现。
2. 批改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的答案。
3. 监测学生在比较大小游戏中的表现。
一年级比较大小教案
一年级比较大小教案一年级比较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3. 能够通过图片、数字等进行比较,找出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图片、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小黑板、擦黑板擦。
2. 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与学生谈论一下生活中的大小关系,如哪个大、哪个小等。
2. 引入比较大小的符号“>”和“<”,并解释其意义。
3.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Step 2:比较图片大小1. 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片,并让他们确定其中哪个图片较大、哪个图片较小。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来描述图片的大小关系。
Step 3:比较数字大小1. 准备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
2. 分发数字卡片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比较。
3.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Step 4:练习比较大小1.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练习比较大小。
2. 每组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使用比较符号回答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
Step 5:总结复习1. 请几名学生上来黑板前,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
2. 让学生使用比较符号,回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3. 通过回顾,巩固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理解。
Step 6:拓展练习(可选)1. 在小组的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长度的线段。
2. 让学生根据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并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描述。
3. 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比较。
Step 7: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比较大小的知识。
2. 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教师通过示范、练习、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数字和线段等进行大小比较。
2019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导学案语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导学案学习目标:
1、我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我能学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大凡方法。
学习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导入,齐读100以内数的顺序。
2、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
(互动一)我会比一比
1、仔细观察课本第39页的图,比一比哪只母鸡下的蛋多?
2、请你借助鸡蛋图比一比,说一说。
3、根据数数的先后顺序,还何以来比一比。
因为在数数时42在37的()面。
所以42O37
(互动二)比一比
1、根据数的组成你会比一比吗?
42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
37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
2、还何以借助计数器来帮助你理解。
43O37
3、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位数多的数_位数少的数。
如果位数相同,就从_位比起。
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三、测评练习
1、做一做
看图在O里填上“<”“>”或“=”。
2、在O里填上“<”“>”或“=”。
41O45 68O78 69O69
98O89 80O90 57O56。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的大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比较练习:通过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方块、玩具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大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大小关系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
”2. 探究新知(1)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①教师演示: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如球和方块。
②学生操作:每人拿一套大小不同的物体,同桌之间进行比较。
③师生交流: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比较结果,并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认识①教师讲解: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如“大于”表示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大,“小于”表示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小,“等于”表示两个物体一样大。
②学生练习:每人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和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 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1. 理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球、积木、水果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物品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3.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概念,出示示范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比较教具的大小,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排序”游戏,要求学生将物品按大小顺序排列。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由选择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用语言表达它们的大小关系。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较大小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比较家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具演示、游戏活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衣服、鞋子、书包等,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或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 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并会正确使用“>”、“<”、“=”符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物体或两个数的大小。
2.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3. 学会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或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激发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比较方法:讲解如何比较两个物体或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3.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4. 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比较任务。
6.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游戏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比较大小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比较大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比较大小(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比较大小(2)|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比较大小(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的第七课时,比较大小(2)。
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能够用符号“>”和“<”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方法,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来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球,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用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球,来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我会问孩子们:“哪个苹果更大?哪个球更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回答问题。
2. 讲解: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数字,并引导他们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
我会用“>”和“<”来表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我会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找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有一些数字和“>”和“<”的符号,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比较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比较下列数字的大小,并用“>”或“<”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1. 5和32. 9和63. 7和44. 8和2答案:1. 5>32. 9>63. 7>44. 8>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有些孩子对“>”和“<”的含义还有一些混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并给孩子们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大小关系的概念,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含义。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含义。
2.能够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拿出两个不等的物品,让学生分别观察大小,并用口语表述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口语表述大小关系的方式,引入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概念。
3.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来说明符号的含义。
讲授知识1.介绍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让学生分别记忆符号的含义。
2.通过多组具体例子讲解如何正确比较大小关系。
3.让学生举例子给出正确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方法。
拓展练习1.出示多组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让学生口语表述大小关系。
2.让学生在黑板上比较大小并画出正确的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3.让学生完成书本上课后练习的练习题,再进行一遍讲解。
小结与反思1.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2.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大小关系,自己举例子讲述。
3.汇总和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让学生回想和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细节表现并及时指正,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第7课时 比较大小(2)(导学案)
(3)出示“多一些”和“多得多”,选择合适的一个词描述相应的比较结果。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少一些”和“少得多”。
6.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并用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看图,数出瓶子中有多少个黄球,并记住这个数。
2.仔细观察,先估一估瓶子里有多少个蓝球,再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6中有10个黄球的瓶子。
数一数有多少个黄球?
2.课件出示有蓝球和红球的瓶子,估计瓶子里有多少个球。
3.指导学生估数的方法。
先数出10个(标准),再估计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标准)。
4.观察比较,认识“多一些”和“多得多”。
(1)蓝球和红球分别与黄球比一比。
2.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小方块、圆片、瓶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5分钟)
1.在括号里填上“多”或“少”。
85比58()
32比28()
15比20()
18比81()
2.只用“多”和“少”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并不十分让人满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更具体地描述比较的结果。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答案,然后汇报。
2.培养学生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比较大小概念。
2. 学生能够辨别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正确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比较大小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字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辨别。
2. 比较符号的正确运用。
3. 解决简单的比较大小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
3. 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引导他们讨论数字的大小顺序。
2. 教师出示比较符号卡片,解释每个符号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演示比较大小的动作。
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卡片表示出来。
例如,比较2和5,学生应该能够正确使用“小于”符号。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活动。
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出示数字卡片,其他组员根据数字的大小关系使用比较符号卡片进行比较。
拓展活动:1. 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2. 学生完成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解决简单的比较大小问题。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比较大小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完成比较大小练习工作表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加深对比较大小概念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玩数字比较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比较大小概念,正确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并解决简单的比较大小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活动、探究活动、拓展活动和总结活动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和家校合作的推进,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比较大小概念的理解。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大小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大小不同的物品。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大小是怎么比较的吗?引导学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个物品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大苹果和小苹果的区别。
3. 提问:你们知道怎么比较这两个物品的大小吗?引导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长度等特征来进行比较。
三、新课讲解(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数字,如3和5。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3和5的区别。
3. 提问:你们知道怎么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吗?引导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来进行比较。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或数字,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 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品和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大小不一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等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大小比较的数学认识。
2.教师讲解大小比较的方法,如直接观察法、排列法、对齐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同时,强调在进行大小比较时,要注意物体的同一属性,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直接比较、排序、填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练习题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含有大小差异明显的图片,如一颗大树和一颗小草,引发学生对大小比较的思考。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况吗?”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经历。
2.邀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拿着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苹果的大小关系。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大小比较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克服对“大于”、“小于”、“等于”概念的混淆,形成清晰的认识。
2.引导学生将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其他数学领域,如数的比较、长度比较等。
3.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大小比较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精选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15、17、45四、结课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4. 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比较方法。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 教学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比较大小的规律,进行实践操作。
4. 教学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练习。
5. 应用拓展: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比较价格、比赛排名等。
7.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较方法的情况,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比较三个数大小的方法。
2. 比较带有括号的数: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括号内的运算顺序,正确比较大小。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球、卡片等,让学生直观体验比较过程。
3. 练习题库:整理一份练习题库,便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大小的概念
•比较大小的方法
目标
•能够辨认物体大小的差异
•能够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比大小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体、图片或卡片
•展示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差异。
2.提问:你如何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呢?
提出问题
1.展示一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比大小的规律。
教学示范
1.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教学生使用“比较大小”这一概念,比较几组物体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大小,如通过视觉、通过手感等方式。
练习
1.让学生分组,用教具进行比大小练习,巩固所学概念。
2.各组通过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让其他组进行验证并讨论。
总结
1.综合整理比大小的方法,总结出比大小的规律。
2.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在生活中应用。
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寻不同大小的物体,用已学方法进行比较
大小。
2.课外活动:设计相关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概念。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比大小的方法。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2019年一年级比大小教案 DOC 文档
(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第18页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盘点收获
教师板书:
小猴梨桃香蕉34 32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课题
课题:比大小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大小(17页的内容)完成18、19页的题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会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2.在情景和游戏中,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认读“>”“<”“=”
3.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指名上台写)
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比大小
小猴 梨 桃 香蕉
3432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二)合作探究,验证归纳
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重点
难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能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
课前
准备
教具:PPT课件,小动物图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大小》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大小》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比大小导学案设计课题比大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比大小”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比一比”中,学生首次接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等于、大于、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1.加强数、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由“小猴分水果”的情境导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象形图展示出来,数和形对应,使学生明确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大小关系进行举例说明。
提出“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这样的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知识理解相结合。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理解本节教学的重点,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抽象出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小猴等图片学生准备:小猴等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1.指生读上一节课所学过的数字。
2.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5、4、3、2、1。
3.你们能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排列吗?4.导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大小比较教案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大小比较教案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大小比较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大小比较教案。
【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小”的概念,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大小比较的知识,如比较蔬菜、水果的大小等。
二、教学准备1. 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如篮球、足球、橘子、苹果等。
2. 黑板、彩笔。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对大小进行判断。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大”、“小”的概念,简单解释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3. 练习时间教师出示两个物品让学生比较大小,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判断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如:“这个比那个大一些”。
4. 温故知新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如:大象和老鼠、西瓜和草莓、太阳和月亮等。
5. 小结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并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五、延伸练习1. 准备一些不同角度和远近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2.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让他们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案结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大”、“小”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这是数学基础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学习的基础。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2、教学“”(猴和香蕉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比较大小(2)
有几个这样的10个(标准)。
4.观察比较,认识“多一些”和“多得多”。
(1)蓝球和红球分别与黄球比一比。
(2)怎样描述比较的结果?
(3)出示“多一些”和“多得多”,选择合适的一个词描述相应的比较结果。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少一些”和“少得多”。
6.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并用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发现蓝球和红球都比黄球
多,但多的程度不同。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
较的结果,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3)明确蓝球比黄球多一些,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并用语言表达
出来。
5.将黄球、蓝球和红球先后作比
较。
根据少的程度选择“少一些”
或“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明
确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比红球少得
多,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6.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练习用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④),方方的钱比明明(①)。
①多一些②少一些
③多得多④少得多
4.圈出正确的答案。
29比(20、、80)少一些
55比(、56、89)多一
些
65比(、50、90)多得
多
46比(47、60、)少得多
5.小猴摘了37个桃,猴
妈妈摘得比它多一些。
猴妈妈
可能摘了多少个桃?在合适
的答案下面画“√”。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
2.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华跳了
25下,小红跳得比小华多一些,小玲跳
得比小华多得多,请选择小红和小玲分
别跳了多少下。
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最后汇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布置课后预习的内容。
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教学
板书
比较大小(2)
六、教学
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几个用来描述比较结果的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而是先引导学生观察三瓶球,通过比较三瓶球的数量,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多与少的程度是不同的,程度不同,就可以用不同的词来描述。
从而使学生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