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的中医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艾灸原理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 ,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温通 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目的。
作用机制
艾灸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 症消散和吸收,缓解疼痛和里急后重 等症状。同时,艾灸还可以调节人体 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 溃疡性结肠炎的康复。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护理重要性
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 要意义。
0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过程及护理 要点
中药保留灌肠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煎剂或中成药 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作用机制
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 起到抗炎、消肿、止血、生肌等作用 ;同时,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可避免 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患者反应观察与记录
观察内容
艾灸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 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询问患 者感受,观察灸后局部皮肤反应(如潮 红、水泡等)。
VS
记录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反应及护理措 施,包括灸治穴位、时间、温度、皮肤反 应等信息。这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为调 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治疗方案选择及依据
中药保留灌肠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敛疮生肌等功效的中药进行灌肠
治疗。
艾灸治疗
通过艾灸特定穴位,达到温经散寒 、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治疗方案依据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中医辨证施 治原则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护理目标与重要性
护理目标
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预防并发 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
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 便血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
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结的中医护理
方剂
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 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用药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 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
1)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轻摩腹部,针灸足三里以行气止痛。
3)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等。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2、淤血内停
(1)、主症:脘腹疼痛,或刺痛,或钝痛,痛有定处,至夜发热,舌黯或有淤点瘢,脉细涩。
(2)、施护
1)疼痛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2)观察腹部体征,若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全腹,出现腹膜炎体征时,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 3)遵医嘱使用理气通腑中药胃管注入和灌肠。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温热蕴肠 (1)、主症: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或秘结,嗳腐
吞酸,恶食,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2)、施护
1)重者暂禁食,好转后或轻症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 物,饮食宜清淡。
皮肤弹性、尿量、引流量等并及时补充血容量。
预防调护
张景岳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 预防肠梗阻的重要措施。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胃肠。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 疏通气血,胃肠功能虚弱者,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
肠结患者健康宣教流程及内容
肠结患者健康宣教流程及内容一、入院日宣教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
2.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呼叫器使用、被服数量及床档、禁用电器等。
3.您的疾病多因腹部手术损伤,或实邪内积,使肠体活动异常而搏结不通,气机阻塞所致。
我们会用中医的方法如中药灌肠、针灸等为您治疗,效果很好,请您充满信心,配合治疗。
4.住院期间请您佩戴腕带,出院时才可以取下。
5.在给药及治疗前,护士要核对您的身份:问您姓名;核对腕带;6.从现在开始您需要禁饮食,任何水与食物都不能摄人。
7.遵医嘱为您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循环,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的吸收,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
插管时请您放松心情,配合护士的嘱托做吞咽动作,恶心时大口哈气或深呼吸。
8.检查及注意事项(1)明晨空腹抽血检查相关的项目如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血生化、感染系列等,并留取尿标本,请您床上等待,护士床边进行标本的收集。
(2)做心电图时请摘下手表,不要讲话。
9、膳食调养(1)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2)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遵医嘱进流质、半流质饮食。
第一天患者可饮适量温开水,每次30—50ml,也可用青萝卜煮水服用。
若未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可每隔2小时饮水一次。
(3)第2—3天,可以喝温开水、米汤、果汁等,50ml/次,隔2小时1次,如无不适,可逐渐加量至100—150ml。
(4)第3—4天,看患者的反应,可以吃稀饭、烂面条,小半碗即可。
10、伴随疾病的宣教,如糖尿病需低糖、冠心病需低脂、高血压病需低盐饮食等。
二、出院宣教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蛔虫病。
2、有腹部外伤及腹部手术史者,应注意腹部锻炼和及时治疗,以防肠粘连。
3、老年体弱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4、若进食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甚至停止排便排气等情况,应及时来医院检查。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结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常见证候:气机壅滞证实热内结证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结病(不完全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钾、钠、氯)、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肝胆脾胰超声,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同4题)1、异病同护:所谓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疾病,所表现的证候相同,施护的方法亦同。
2、移情相制:移精: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
3、痉证: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的病证。
4、肠结证:腹部阵发性痛,伴肠蠕动波,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21格)1、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因人、因地。
2、病证后期调护中,防止因劳复病应劳神、劳力、房劳。
3、中医“治未病”指的是未病行防和既病防变。
4、根据施灸时,皮肤与艾炷之间放不放中介物,又分为直接灸、间接灸。
5、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在给阿米巴痢疾病人灌肠时应采取右侧卧位。
6、推拿手法的基本的要求持久、有力、均匀、用力。
7、中药离子导入法,一般局部电流不超过(1)毫安、全身电流量不超过(2)毫安、小部位不超过(3)毫安,面部电流量不超过5毫安。
8、厥证在临床上有气厥、痰厥、食厥、血厥和暑厥。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6题)1、下列病人不需要光线较暗的是()A急性热证病人B阳虚的病人C长期卧床D眼疾的病人E、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2、根据情志护理中相制的原理,思则以()相制A、悲B、喜C、怒D、恐E、忧3、孕期妇女与产后妇女,在饮食护理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妊娠恶阻妇女应食用健脾、和胃、理气食物B、妊娠后期应少食胀气、涩肠类食物C、妊娠期进食甘平、甘凉补益食物D、产后妇女平补阴阳气血,尤以补阳养血为主E、产后妇女滋补应补而不腻4、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B、药材倒入容器内,第一煎加水应温过药物3-5厘米处C、煎药过程中,若水不够可随时加水D、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泡药E、一般复方药泡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5、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A、介壳类B矿石类C泥沙多的药物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E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的药物6、在中医用药“八法”中下法护理措施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服药宜空服温开水送下B、服药后轻微腹痛是正常现象C、服药后中病即止,不可久服D、病人服药期间应多下床活动,促其排便E、服药期期间应多服水果和蔬菜7、熏洗疗法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熏蒸操作前做好解释后即可直接进行熏蒸B 溻渍法中操作整个过程应保持敷布的湿度C、坐浴法肛门疾患常在解大便后坐浴D、全身药浴法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淋浴E、腾洗法应用之前应用病人手臂测试水温8、针刺前的准备工作,下列正确的是()A、针检修合格者,可用煮沸消毒方法B、操作者为操作方便,可将手直接接触针身C、病人体位只考虑病人的舒适D、病人的皮肤可直接应用75%酒精消毒即可E、使用一次性毫针无需检修9、以下哪项不属于拔罐法的禁忌症()A、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B、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处C、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D、高热抽搐者E、孕妇腰腹部10、水针法操作不正确描述是()A、推药速度虚寒宜缓慢B、选穴一般宜2-4个C、年老体弱药量宜少D、不可选取阿是穴E、四肢部位穴位注射的药量1-2毫升11、临床常用于治疗虚寒性呕吐、腹痛、腹泻、风寒痹痛、痛经间接灸法,宜采用的是()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
肠结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对肠结的辨证施治原则
调理气机
通过中药调理气机,促 进肠道通畅。
温阳散寒
对于寒邪引起的肠结, 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进
行治疗。
清热利湿
对于湿热引起的肠结, 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
行治疗。
活血化瘀
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肠 结,采用活血化瘀的方
法进行治疗。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肠结的中医护理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肠结的概述 • 中医对肠结的认识 • 肠结的中医护理方法 • 中药治疗与护理 • 其他中医护理技术 • 肠结的预防与保健
REPORT
CATALOG
DATE
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有助 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定时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避免长时间抑制便意。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愉悦
寻求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 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肠道功能。
如若情绪问题严重,可寻求专业的心 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放松身心
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灌肠方法
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用灌肠袋或 注射器缓慢注入患者肠道内,灌肠后 保留一段时间,以充分发挥药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其他中医护理技术
肠结病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体征: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矢气,便闭。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推荐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
选用厚朴、生大黄、炒枳实、炒莱菔子、砂仁、川楝子、炙甘草等。
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等。
2.实热内结证治法:泻热导滞,通里攻下。
三大中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处方(肠结,肠痈,脾心痛).
肠结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而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所致。
以腹痛、呕吐、腹胀、便闭、无排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肠。
肠梗阻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
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及呕吐物的色、质、量、气味及形状。
有无排气、排便及大便情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辩证:痞结型、瘀结型、疽结型。
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柔和。
2.卧床休息,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
三、病情观察1观察腹痛、呕吐、腹胀及肛门排便、排气等情况。
2放置胃肠减压管者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
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生。
四、用药护理1.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2痞结型为气滞湿阻,以中药保留灌肠处理,配合针灸推拿。
3..中药汤剂宜温服;若用胃管注入,应在注入后夹管1~2小时,防止溢出。
五、饮食护理1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2.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遵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等。
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热燥之品。
六、情志护理做好心理安慰与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七、临证护理1腹痛加剧者,可按压足三里、大肠俞。
2蛔虫、粪石引起的梗阻,遵医嘱口服或胃管注入植物或液体石蜡3.呕吐者可按压内关、合谷穴。
八、健康指导1.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活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3.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物。
4.早期发现,及时就医。
5.保持情绪稳定,态度乐观。
肠结(肠梗阻)健康教育处方1.生活规律,心情愉快,睡眠充足。
2.适量运动,避免劳累。
3.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绝对禁止抽烟喝酒,积极治疗肠道蛔虫。
4.饮食定量、适量、清淡。
勿暴饮暴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胀气食物,避免生、冷、硬、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忌进高脂、油腻食物如动物脂肪、油煎油炸食物。
脾胃科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1)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和少量排便、排气。
(2)体征:望诊:可有不同的腹部膨胀。
触诊: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
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和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则是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清磷显著增高等指标的改变。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
X线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检出率约50%~80%,主要表现有:①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充满气体及液体。
②扩张的小肠呈阶梯排列,主要位于腹中部。
③麻痹性肠梗阻时,小肠和大肠均胀气。
④绞窄性肠梗阻时,小肠内液平面一般较长,积液多,积气少,有时由于小肠内被血性液体充盈,X线片上也可无显示。
CT检查: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能显示出肠管充气扩张、液平面、肠壁增厚及肠外变化、腹水等相应改变。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见于小肠和结肠。
中医认为肠梗阻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滞、湿阻、血瘀等因素导致的,因此在护理肠梗阻患者时,中医护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一、舒肝解郁,疏肝理气。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这与肝气郁结有关。
因此,在护理中应当通过舒肝解郁、疏肝理气的中医方法来缓解症状。
可以采用适当的按摩、针灸等方法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二、祛湿化痰,通络活血。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湿阻痰浊有关。
因此,在护理中应当通过祛湿化痰、通络活血的中医方法来改善症状。
可以采用适当的草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方法来祛湿化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调理脾胃,健脾和胃。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在护理中应当通过调理脾胃、健脾和胃的中医方法来促进消化吸收,改善症状。
可以采用适当的食疗、药膳等方法来调理脾胃,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四、情志调摄,心理疏导。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与情志失调有关。
因此,在护理中应当通过情志调摄、心理疏导的中医方法来稳定情绪,改善症状。
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疏导、情志调摄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在护理肠梗阻患者时,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舒肝解郁、疏肝理气、祛湿化痰、通络活血、调理脾胃、健脾和胃、情志调摄、心理疏导等中医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科学的护理。
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它强 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针 对性的护理方案。在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中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如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选择不同的护 理方法。
总结词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详细描述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积 累。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全谷 类食物等。
总结词
保持水分充足
详细描述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预防便秘,从而降 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和其他无糖、 低热量的饮料。
适量运动
总结词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应注重补气养 气,可采用黄芪、党参等中药进行调理;对 于血虚体质的患者,应注重养血补血,可采 用当归、熟地黄等中药进行调理。同时,在 护理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表现 ,如疼痛、发热、恶心等,采取相应的护理
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在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中,应注重 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中药调理等多种方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同时,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此外,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也是预防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措施。中医护理方案可包括对患者进行 生活起居指导、饮食调护、情志调护等方面的内容,以全方位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肠癌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查房目标 与重点
1 2 3 4
基本概念 辩证分型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健康指导
基本概念
概况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 生于结肠部位的消 化道恶性肿瘤,好 发于直肠与乙状结 肠交界处
分类
多发群体
高发地区 西欧、北美等发 达国家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也是 我国九大常见恶 性肿瘤之一
腺癌、黏液腺癌、 未分化癌
40岁~50岁、男 女之比为2~3:1
常见因素
疾病因素
正气亏虚先天不足或年高 体虚之人,脾虚肾亏。肾 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 本,两者与水湿的运化也 有密切的关系,两脏虚损, 导致水湿内停,日久也可 导致本病的发生。
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酒 酪之晶,或过食生冷,或暴 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滋 生水湿,水湿不去化热而下 迫大肠,与肠中之糟粕交阻 搏击或日久成毒,损伤肠络 而演化为本病
贫血及慢性毒 素吸收症状
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营养不良 而出现贫血、消瘦、无力及体重减 轻。晚期病人有水肿、肝大、腹水、 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现象
临床检查
辩证分型
辩证分型
气血两亏证
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 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 舌质淡,苔薄白
肝肾阴虚证
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 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 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 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 红少苔
腹胀
腹痛
01 04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 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 疼痛评分。2、取舒适体位,避免 体位突然改变。3、遵医嘱穴位注 射,取双侧足三里穴。4、遵医嘱 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 穴。5、遵医嘱予中药外敷。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中医护理学基础》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题)1、异病同护:指不同疾病表现相同,施护方法也相同的护理方法。
2、移情相制:通过转移注意力抑制不良情绪,达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情志护理方法。
3、痉证: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的病症。
4、肠结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疼痛、肠蠕动波、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21格)1、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因人、因地。
2、病后调护中,防止因劳复病应注意劳神、劳力、房劳。
3、中医“治未病”指预防未病和病情恶化。
4、灸法根据皮肤与XXX之间是否放置中介物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5、灌肠前应了解病变部位,掌握灌肠时的卧位,阿米巴痢疾病人应采取右侧卧位。
6、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用力。
7、中药离子导入法,一般局部电流不超过1毫安、全身电流量不超过2毫安、小部位不超过3毫安,面部电流量不超过5毫安。
8、厥证包括气厥、痰厥、食厥、血厥和暑厥。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6题)1、下列病人不需要光线较暗的是(B)阳虚的病人。
2、根据情志护理中相制的原理,思则以(D)恐相制。
3、孕期妇女与产后妇女,在饮食护理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D)产后妇女平补阴阳气血,尤以补阳养血为主。
4、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
5、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是(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
6、在中医用药“八法”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服药后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7、下列药物不宜与牛奶同服的是(A)阿司匹林。
8、下列关于中药煎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E)煎药时间越长越好。
9、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采用灸法治疗(B)皮肤破损、感染、溃疡等情况。
10、下列哪种推拿手法适用于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A)揉法。
11、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采用拔罐治疗(C)皮肤过敏、过敏体质等情况。
12、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采用艾灸治疗(D)体质虚弱、失血过多等情况。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学号班级姓名成绩⼀、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共30分)1、患者壮热,不恶寒,⼼烦,咳喘胸痛,咯吐黄痰,⼝渴,尿黄,⾆红苔黄,脉数。
其辨证为:A、肺实热证B、胃实热证C、腑实热证D、热⼊营⾎E、风寒表证2、患者壮热,不恶寒,⼼烦,⾯⾚,⼝渴,⼝苦、⼝臭,尿黄,⾆红苔黄,脉数。
应选⽤的⽅剂是:A、荆防败毒饮B、银翘散C、⽩虎汤D、⿇杏⽯⽢汤E、清营汤3、患者⾝热夜甚,⼼烦躁动,神昏谵语,常见便⾎,⼝⼲燥⽽不多饮,⾆红绛,脉细数。
应选⽤的⽅剂是:A、荆防败毒饮B、清营汤C、⿇杏⽯⽢汤D、⼤承⽓汤E、⽩虎汤4、炎热天⽓,病房室温应保持在:A、18~22℃B、20~24℃C、22~26℃D、24~28℃E、26~30℃5、对于外感发热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室宜凉爽清静B、中药汤剂宜温服C、保持⼤便通畅D、⿎励病⼈多喝⽔E、⿎励病⼈多吃⽜⽺等⾷物6、患者发热,为低热,头晕眼花,⾝倦乏⼒,⼼悸不宁,⾯⽩少华,唇甲⾊淡,⾆质淡,脉细弱。
其辨证为:C、⽓虚发热D、⾎虚发热E、阴虚发热7、患者发热或潮热,,热势常随着情绪波动⽽起伏,精神抑郁或燥烦易怒,胸胁胀闷,⼝苦⽽⼲,苔黄,脉弦数。
其选⽤的⽅剂为:A、清⾻散B、归脾汤C、⾎府逐瘀汤D、丹栀逍遥散E、补中益⽓汤8、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发热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A、有疫毒传播的危险B、体温过⾼C、体液不⾜D、活动⽆耐⼒E、焦虑9、对于内伤发热,下列哪种护理是错误的:A、⽓郁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B、淤⾎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C、⽓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D、⾎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E、阴虚发热的内伤发热中药汤剂宜温服10、患者⼲咳,连声作呛,咽喉⼲痛,唇⿐⼲燥,⽆痰,⼝⼲,⾆苔薄黄,质红。
⼲⽽少津,脉浮数。
其辨证为:A、风寒袭肺B、风热犯肺C、风燥伤肺D、肝⽕犯肺E、肺阴亏耗11、对于咳嗽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于风寒袭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宜偏温暖B、对于风热犯肺证型的咳嗽饮⾷宜清淡C、对于风燥伤肺证型的咳嗽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服⽤D、对于痰湿蕴肺证型的咳嗽病室内相对湿度宜偏⾼冷,⾆苔⽩滑,脉浮紧,其诊断为:A、喘证B、哮证C、咳嗽D、痰饮E、痨病13、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晦滞带青,⼝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苔⽩滑,脉浮紧,其辨证为:A、热哮发作期B、寒哮发作期C、肺虚缓解期D、脾虚缓解期E、肾虚缓解期14、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痛,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晦滞带青,⼝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苔⽩滑,脉浮紧,其选⽤的⽅剂为:A、射⼲⿇黄汤B、定喘汤C、⽟屏风散D、六君⼦汤E、⾦匮肾⽓丸15、对于哮病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保持室内空⽓流通B、避免尘埃和烟雾刺激C、饮⾷宜清淡D、枕头、被褥宜选⽤⽻绒制品E、忌⾷⽣冷、油腻、、⾟辣刺激⾷品16、患者喘咳⽓急,胸部闷胀,痰多稀薄⾊⽩,兼有头痛、恶寒,发热,⼝不渴,⽆汗。
肠痈中医护理_方案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1.按 摩□ 应用次数:
2.艾 灸□ 应用次数: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福泉市中医医院 ***
可编辑ppt
1
一、常见证候要点
❖ 1、瘀滞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 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 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 白或薄黄,脉弦紧。
❖ 2、湿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 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 腻,脉弦滑数。
可编辑ppt
11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二)饮食指导 ❖ (三)情志护理
可编辑ppt
12
(一)生活起居
❖ 1、避免饮食不洁和食后剧烈运动,养成规律 排便习惯。
❖ 2、卧床休息,对并发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 的病人,应取半卧位,防止过早下床活动, 以免病情反复。
❖ 3、为减少复发,建议病人在临床症状和体征 消失后,继续坚持服用中药7-14天。
❖ 4、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时就诊。
可编辑ppt
13
(二)饮食指导
❖ 1、瘀滞证:以行气活血为主,以清热解毒为辅,宜进食流 质或半流质。如米粥、莲子粥等,也可食山楂粥、大枣粥、 银耳汤等健脾润燥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油腻之品。
❖ 2、湿热证,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并重,饮食以流质、半 流质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也可给予西瓜汁、橘汁、苹果 汁饮用。腹胀恶心者少食多餐,忌辛辣之品。
可编辑ppt
5
(三)便秘、腹泻
❖ 1、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