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专练:18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Word版解析版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返 首 页
3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专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项
对
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 点 练
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返 首 页
4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天 津 卷 ) 请 结 合 全 文 分 析 , 文 中 的 题干中往往有“概
对
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 点 练
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返 首 页
10
二
专
项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 对
点
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练
返 首 页
11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
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
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 专 项
《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 对 点
《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 练
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
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
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
专
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 项
对
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 点 练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8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专项对点练18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时间:3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风中的马灯王军先①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②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
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
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
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
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
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
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
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
一盏虽不漂亮,但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
③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的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撤开、晾晒。
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
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咯嘣脆了。
④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
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
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
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
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
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概括观点——精细筛整,精要概括
课时53精准概括观点——精细筛整,精要概括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继续强化对非连续文本的整体把握训练。
2.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要求准确筛选与概括。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新高考Ⅱ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概括中心论点①概括是阅读的基础。
概括内容要点是新高考卷最重要的考点,未来还是会频繁出现的。
②概括内容要点命题较活,可以以选择题形式,也可以以简答题形式。
概括的区间不只限于某一则材料,因此,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关联。
2020 新高考Ⅰ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下定义知识图要活动一整体把握,体验真题(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靶√�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参考答案(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参考答案一、1-4 CBAA二、5-7 CBB三、8-10 DCD四、11.(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使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方法。
(2)大多数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贰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
12.(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有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13.(1)以为轮虽有槁曝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2)哀民生之多艰也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多歧路直挂云帆济沧海五、14.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
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15.(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
(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练意志。
16.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17.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与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六、18.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造访改为探望③将阁下改为您老④将馈赠改为敬献19.(1)必须删去的是⑤不能删去的是③④⑥⑦⑨⑩20.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七、作文。
略。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对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
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
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第18讲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讲义)-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18讲主旨大意题(讲义)【复习目标】掌握主旨大意两大类题型特征区分主旨大意题的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特征掌握主旨大意题不同文体的解题技巧掌握主旨大意题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考情分析】【网络构建】命题规律:主旨大意题即考查细节理解能力, 又考查深层次的推理、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不仅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也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解题依据,需要考生从文章中提炼、抽取一些关键词、主干句进行加工概括,才能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题型和考查角度:1.主题类:文章大意题和段落大意题(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2.标题类:标题判断题(选择最佳标题)。
要做好主旨大意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其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的特征。
选项特征:命题方式: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What's the first/second/third....paragraph mainly about?What's the main idea discussed in the first/second/.. paragraph?不同文体解题技巧:1.议论文或说明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的主题句一般在文首,但有的在文尾,也有的首尾呼应。
2.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主题句就是导语,即文章的首句或首段。
正文采取倒金字塔形式--最重要事实, 次要事实,最次要事实3.科研报告或调查报告:反映科学实验或调研结果的报道或科普类说明文,内容主要包括“科研实验结果或调查结果+实验研究过程或调查的具体情况”两大部分,文章主旨就是科研或调查结果,因此主题句通常在首段,且常伴有according to a study, a study showed/proved, this is suggested by the results of new research on, scientists recently reported, a study claimed 等。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36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6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含解析)不分版本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一、(XXXX·福建漳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碱蓬草胡修江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
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
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
乡人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
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为野生野长。
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
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是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奇。
我虽不是伴着碱蓬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假设即假设离的默契,它正适合我的细细阅读。
暂时的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
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
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管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非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
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
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
你能炫耀一种坚强么?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么?热情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海边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芒。
2021高考语文一轮专练:29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Word版解析版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节选自《三槐堂铭》)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③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参考译文】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1)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错误,从第四段“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中可见,雕塑《拉奥孔》没有呈现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
2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说法太绝对,原文无依据。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说法太绝对。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说法错误。
3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文章的观点再进行判断。
本文观点“诗画异质”就是诗画并不同质,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
ABC“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说的是画诗相得益彰,并非“诗画异质”,D项“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表现时间上的静止的某一点,“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正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
4正确答案【答案】①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
②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XX方版
2021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方版2021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方版我们今天带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一卷,我是新方的语文老师查天送。
今天上午2021年的高考已经拉开了帷幕,在这一年高考当中作为全国一卷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晚上一起来分享一下。
首先,如果说对整个试卷做一个总体的评价,我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整个试卷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的视野或者说格局非常大,是全球的视野,体现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大国时代的大国担当。
比如说我们看在新标一卷,也就是全国乙卷上面的论述文,指的是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这是我们在全国高考当中重要的视角依法治国,还有体现观当中的公平、正义、公正,以及大国担当.比如说我们在现代文实用类文本,是将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频道进行对比,体现了形象,也体现了大国特色。
作文,可能很多同学对作文印象深刻,这次作文也是别出特色,从十个关键词当中选出两三个你所认识的,选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这也体现了今天这样的时代渐渐融入,在全球化当中怎么样体现特色。
第二,相比于15、16、17年的新标卷已经发现了很大的变化,在题型上、题量上、能力考核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取消了选考的模式,将文学类文笔和实用类文笔改为必考,这样就增加了我们试卷的阅读量。
实用类文笔改成了非连续性阅读的形式,在我们新方全面进行了大量的非连续性阅读,相信很多同学掌握了相关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包括快速阅读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因为阅读量增加了,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科学分配时间。
第三,文化常识考察趋稳.这样在2021年版本改成文化常识,16、17年都保持,渐渐稳定。
第三,理性回归,关注生活。
这个体现在全国卷的过程当中,这个作文有几个命题的点:第一,能够折射多元化,比如说讲2021年的三个当代人物,每一个人都体现了一个群体,这其实也是体现当下的现状.像2021年的漫画实际上反应的是家庭教育在的现状,像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的创新,其实每个题都是一个角度帮我们认识,而今年全国一卷的作为题目给我们10个关键词,其实是充分的展现了的多元化;第二,体现了思辨能力,待会儿我会详细解读一下一卷的作品题目;第三,引导个性思维,其实每个人选择的都不一样,每个选择都体现了个性思维;第四,凸显理性人文色彩,其实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是;第五,关注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32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芦草之思王巨才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
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
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
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
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
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
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
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
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
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
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2021高考语文答案详解
2021高考语文答案第1小题正确答案C第2小题正确答案A第3小题正确答案B4第1小题正确答案B5小题正确答案D第6小题正确答案①立足本地区耕地实际,因地制宜,解决地块零散等问题,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
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造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
第7小题正确答案C第8题正确答案王超杰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一是因为王超杰原本是北方铁嗓,因中风而不能登台,生活落魄无奈卖掉珍爱的瓷器以求生计,与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不得已卖掉心爱的黄骠马的情形相似;二是秦琼卖马得遇单雄信慷慨资助,王超杰也希望得遇杨老板相助,故王超杰选此唱段,以抒胸怀。
其壮气不足,一是因自身处境困顿潦倒,当年的壮气已减;二是戏曲中单雄信英雄相惜,慷慨资助秦叔宝,而此时王超杰尚不知道杨成岳能否像单雄信那样资助自己。
第9小题正确答案“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此时杨成岳忆经看出瓷器是赝品,只是不好说破,只装痴作呆;当王超杰道出是生计所迫,“滑过一丝失望”时杨成岳说“容我再想想”时,其内心已经心生恻隐;杨成岳为王超杰安排上等客栈食宿,直到王超杰唱《秦琼卖马》,杨成岳“沉吟了一下”“想了想”最终说明天到店钱货两讫,此时杨成岳已经决定帮助这位落魄老艺人;及至杨成岳挥手掸落瓷器,并说明是赝品,而自己并不说破,并说“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其内心淡定洒脱,可见其对王超杰惺惺相惜,宅心仁厚。
第10小题正确答案C第11小题正确答案B第12小题正确答案D第13小题正确答案(1)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2)(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
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第14小题正确答案D第15小题正确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时间:3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风中的马灯王军先①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②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
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
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
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
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
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
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
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
一盏虽不漂亮,但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
③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的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撤开、晾晒。
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
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咯嘣脆了。
④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
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
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
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
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
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
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
⑤收获的季节,晴天还可以,要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
傍晚,看见乌云密布,天上透不出一点星光,我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到地里捡山芋干,到了地里,漆黑沉闷的天幕下,一盏盏马灯又开始晃动起来,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
有时候,正在地里捡山芋干的时候,雨点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父亲一边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一边嘱咐我们快点捡。
雨水下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家。
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一路上车子不知倒了多少次,我和父亲也不知摔了多少跤。
山芋干捡到家里也逃避不了发霉变质的厄运,家里房子窄小,没有太多的地方将潮湿的山芋干晾起来,只两三天的工夫,山芋干就开始发霉了,在阴雨天里散发出酒糟的味道。
霉变的山芋干,只好低价卖给附近的酒厂酿酒,或者用来喂猪。
每到阴雨天,我总是看见父亲蹲在山芋干的边上,用手不停地翻捡着,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
⑥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他脸上那一天天增多的皱纹,那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还有在季节深处不停地蹒跚的身影,一回回让我泪湿双眼。
父亲已经定格在那一个个用秋风、秋叶、秋虫,还有马灯装点起来的深秋季节了,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在秋声、秋色中,让我无限忧伤。
⑦一盏马灯,那一团不停地晃动着的光亮,闪烁在秋天的田野上,闪烁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闪烁在砭骨的秋风里,像父亲绵密的叮咛和一声声沉重的叹息……⑧那盏风中的马灯,是父亲期望的目光,照耀我生命旅程的最明亮的灯盏。
★1.(整体内容概括题)文中的“马灯”承载了作者生命中哪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解析]“马灯”承载了作者生命中哪些刻骨铭心的回忆?结合文本,摘录相关内容要点整合即可。
如“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苦涩生活。
“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等。
[答案]①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
②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困苦生活。
③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发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和沉重的叹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2.(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
(6分)[答案]①制作圆形灯座并刻出一圈槽子;②用盐水瓶做成灯罩;③在底座中间固定墨水瓶;④用棉绳穿过铜钱孔做成灯芯;⑤倒满煤油并用罩子罩上;⑥在底座钻上三个细孔并用铁丝穿起来,将铁丝顶部拧在一起。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①段着墨不多,言简意赅,在结构和文意上统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B.文章第②段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很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特殊的手艺。
C.马灯和父亲关系密切,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作者的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令作者感慨万分。
D.文章题为“风中的马灯”,全文多处提到“风”,照应了标题,而风中的马灯又有特殊韵味,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A[A项,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可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于文无据。
] 4.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行文结构上,可以考虑“线索”“写作顺序”“总分”“详略”等。
材料上可考虑有无倒叙或插叙等特别的叙述方式等。
本文以“马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时间顺序安排行文,选择与“马灯”相关的生活画面,回忆父亲带领一家人度过的苦涩生活。
[答案]①以“马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枝不蔓。
②主体部分以时间顺序安排行文,展示了作者成长历程和情感历程,真实自然。
③选择与“马灯”相关的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活画面,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生活的普遍状态,以小见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5分)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
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
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
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
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
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
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
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
懂行人说,那叫匣钵。
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
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
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
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
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
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
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
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
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
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
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
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
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
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
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
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
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脚在炕头不断制造的“炕意”。
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
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
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
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
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
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
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
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
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
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
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
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
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
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
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
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
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陈炉古镇的颜色,用笔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讲述了一景区的几家商店都拒绝为游客续杯开水的事件,表现了对小孩“炕意”的理解。
C.作者善于以小见大来表达情感,比如通过老奶奶答应游客照相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对质朴人情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