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及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研究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D)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进修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7、下列哪种情形下酿成的学生伤害变乱,学校应当承当责任(D)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大概其监护人晓得学生有特异体质,大概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规模内采纳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研究负担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数学(心得)之“双主互动”,让“主”动起来——浅谈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论文之“双主互动”,让“主”动起来——浅谈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双主互动”,让“主”动起来——浅谈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荣成市实验小学王英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以教学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教代替了学,教支配、控制着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学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生,更不用说会学了。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明了说,师生都深受其害。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列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也是对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双主——互动”的思想便体现了新课程“交往”的思想内涵。
它把学习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交往互动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统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课程教学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诸种课程要素中,属于课程计划最基本的构成是()。
A、概念B、原理C、技能D、方法【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概念是诸种课程计划的最基本的构成。
参见教材P211。
2、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A、课程的功能B、课程的结构C、课程的组织D、课程的实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美国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曾指出,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的功能、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参见教材P214。
3、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与“顺序性”。
参见教材P212。
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通过“删诗书、定礼乐”而确立起“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六艺”。
参见教材P215。
5、最传统的学科课程是()。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参见教材P215。
6、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教学——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相长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分为两部分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
学生如何学习,教学相长缺一不可。
杜威的“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形象地揭示了教学的关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
只有教师的教引起了学生的学的反应、即促进了学,才成其为“教”。
教和学永远是相伴而生、同时发生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描绘的是教师的教与教师自己的学的不可分割性。
“教意味着让人去学”阐明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不可分割性。
所以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教师也得到了教学方面的学习。
比如这次在江滨小学五(2)班的实习。
实习第四天,我走上了讲台。
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上课还是做不到收放自如,内心很是紧张。
为了扣准课堂时间,一堂课心思都放在了怎么去实现教学目标上,由此便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你会发现当你自己心里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流程时,对于学生的回答你都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听,仅仅是听完然后就过,完全不会对学生的回答做过多停留或点评,这样孩子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压,而教师自己也忽略了学生的反馈情况。
这样不仅老师教不好,学生也会学不好,上完一节课教师自身也不会得到进步和收获。
我想这就是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造成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困难。
如课堂秩序,这也是一个教学的问题。
正因为教与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要受到影响的。
老师在积极上课中,而学生出现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等行为,则正是学生的学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如此就造成这些学生对课文重难点不理解,生字词不能完全掌握等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课堂管理也是指导老师重点培养我的一个项目,她认为当有孩子上课不专心的时候就应该马上提醒,行为过分的更是要严加批评,她说:“如果你的课堂不组织起来,没有同学认真听你讲课,那么即使你的教学设计再怎么巧妙再怎么优秀你这堂课也是不成功的,因为没有人欣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田忠琪本人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转变: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使用新教材,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大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
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淡化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而交往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当前师生关系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这种冲突和对立对师生都有很大影响,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火药味浓,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见老师好比老鼠见了猫一样,大气不敢出,教室里不定什么时候战争就爆发了。
一方面。
学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的分散,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也使教师的威信减退,甚至丧失。
一方面教师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教学,而要分散于解决问题当中。
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我深知这种交往的危害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我。
从来没有“师徒如父子”的教育观念,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也从来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另眼看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是学习落后的还是自律性差易违犯纪律的,任何时候我都是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学生。
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只要学生有困难,找到我,我总是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这样也使学生不断加深了对教师的了解,在教学中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
这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好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促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202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欧阳光明(2021.03.07)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 、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 、基础性B 、普及性C 、发展性D 、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 、建立数感 B 、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 、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 )关系。
如何上好理论课
教学研究浅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如何上好理论课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稍不小心就容易使学生觉得这门科目说教味浓、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一般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纪律管的严格的话学生会表现为没有精神和瞌睡,如果纪律不严格的话学生就表现为说话、看课外书、搞小动作。
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口若先河滔滔不绝,而下边学生则我行我素相会周公去了。
所以如何上好理论课,让学生喜欢、乐于听课,一直是专业课偏重于理论性的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那么作为理论课老师如何才能把理论课讲好,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呢?1、教师备课浅尝辙止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方面存在不深、不透、不周、不全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透彻,缺乏科学的加工和梳理;教学目标抽象模糊、过高过大等问题;对学习对象的分析、了解不到位,难以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障碍。
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科学备课试题及答案
2010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科学备课试题及答案伪君子语录2010-04-24 11:06:00 阅读1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50 [判断题]1: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B : 错误2: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B : 错误3: 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B : 错误4: 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A : 正确5: 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B : 错误6: "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A : 正确7: 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A : 正确8: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B : 错误9: 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正确10: 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B : 错误11: 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B : 错误12: 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B : 错误13: 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A : 正确14: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A : 正确15: 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
A : 正确1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互动,与学生共同发展。
A : 正确17: 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A : 正确18: 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B : 错误19: 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胡珠楠教育史专业胡珠楠留言于2007-9-22 22:19:00教学本质诸说、基本观点、理论基础或学说认识、研究着眼点、优势、不足统一说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
1、“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和教学过程要素的多项性”;2、“教学认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教学过程的质的规定性,教学过程区别于其他社会过程的本质所在”。
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1、对教学论体系的建设,对于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对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的“非本体化偏向”是一种深刻批判,构成了回归性研究的范例。
1、未能进一步把握本质。
2、过分强调价值判断。
3、未能找到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所在。
实践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1、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对学生客体进行转变、塑造的过程。
2、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或行动过程。
教学过程中自主行为者具体的感性的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所蕴涵的意义。
1、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感性的“生活”、注重处理教学过程中知与行的关系2、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来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
实践说具有经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性质。
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学是一种具有双重本质的社会活动。
(其它界定参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第70页正文第二段)1、关注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2、认为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是认识的主体,更是实践的主体。
3、对教学本质有趋向综合的认识。
1、不能包容全部教学存在;2、其说首先不是对现实或既存教学事实的确定3、对“统一”的判断仍然只是一种折衷4、对教学功能、目的、任务的理解是“个人本位”取向的。
5、对主体的确定存在是师、生还是学生的不确定性。
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1、视交往为单纯的教学背景。
2、视交往为教学手段和方法。
3、社交往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
4、视交往为教学本身。
1、交往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因素和过程对教学发生影响作用。
2、交往被看作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一种便利、有效的手段,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技能甚至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
教师招聘个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2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22.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23.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2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25.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26.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一般教学目标,二为具体教学目标。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试卷
初中数学新课标及教法教材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发展性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3、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课程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6、新课程中,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三个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二、选择题10个,每题2分,共20分;1、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AB,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A、学习结果B、学习过程2、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 B 方式;A 、练习 B、编排3、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AA .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 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5、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国家课程标准B.地方教材C.校本教材D.教学大刚6、下列哪一条要求,不属于“了解·感受”层次 CA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B.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C.会推导数学公式D.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8、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C写教材D学教材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 B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三、判断题10个,每题2分,共24分;1、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4、课程标准指明教师是教课书的执行者,教师只要把教材灌输正确就可以了×5、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6、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8、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结果的最高要求; ×9、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0、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并让那些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这种教学行为也是合作学习; ×12、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四、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国家课程标准答: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2、新课程倡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那么是否方法越多越好是否存在最优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答: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并非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多样化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关键是独立思考;不存在最优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解题方法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个人喜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题方法的优劣是相对于学生个体的,而非针对学生群体的,由于学生自身喜好和思维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存在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最佳方法;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些什么答: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答:1、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标准不刻意的强调追求内容的完整和体系的严谨,而是强调“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课程设置了四个领域,以更活泼,更灵活,综合化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更能促进学生的一般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2、教学内容过程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内容”就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数学活动中,四个目标都将在主体参与的碰撞和生成活动中形成,;3、教学内容现代化,;新课程改变了“繁、难、窄、旧”的现状,建立了更“新、宽、实”的合理内容体系;5、“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什么意思答: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就内容来讲,应包括基本的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应当是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直线平行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11分答: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后记;“探索直线平行条件”一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第二章内容,人们在生活中存在丰富的几何图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就是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得到同位角的概念和同位角相等两线平行,同时教材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自然的引入三线八角的概念,而不是孤立的处理这些内容;探索直线平行条件”一课的学习任务分析,在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经历一系列的探索、交流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在数学中思考,通过“转动木条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结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结论,同时应力图于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相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学的定义(P12)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含义(P15)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特指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5)答:教学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一般来说,教学过程起码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或说层面:一是认识过程;一是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发展过程是指学生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行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规范、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8)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规范、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的过程。
5、课程的含义(老师总结)答:课程就是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计划,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验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如何培养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培养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培养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但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素养较低,研究氛围不浓,导致课堂上的师生不明显,课堂气氛不活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允许出错,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有七嘴八舌才能说出新和异,分组合作讨论,辩论才能碰撞出火花,才会有创新。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有的可能不符合事实,或离题万里,或是观点幼稚,离奇可笑。
而教师决不能冷嘲热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因为没有大胆的想象便没有创造。
有些教师上课,习惯做“纠错”工作,课堂上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容易造成学生“无声”。
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
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体会
3课程教学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诸种课程要素中,属于课程计划最基本的构成是()。
A、概念B、原理C、技能D、方法【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概念是诸种课程计划的最基本的构成。
参见教材P211。
2、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A、课程的功能B、课程的结构C、课程的组织D、课程的实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美国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曾指出,影响课程的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流派、课程的功能、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
参见教材P214。
3、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与“顺序性”。
参见教材P212。
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通过“删诗书、定礼乐”而确立起“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六艺”。
参见教材P215。
5、最传统的学科课程是()。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参见教材P215。
6、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对话式教学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发展必然的趋势。
那么如何实施互动对话式的数学教学,我就《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了尝试。
课堂教学过程描述(一):展示信息、交流信息。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各组也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推荐了出来。
现在,老师想组织大家开一次生活中小数的信息发布会,大家可以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1)、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0.9元。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4米。
我们组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38米。
(4)、人体正常体温是36.5℃~37.5℃。
(5)、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6)、在区英语朗诵比赛中,王宁的平均得分是9.106分,李红的平均得分是9.008分。
生1、我谈第二条,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就是每秒300米。
生2、我谈第四条,医生就是根据这个体温标准来诊断你是否生病。
超过37.5就是发热了,低于36.5度是发低热。
生3、我谈第六条,这里一看就知道王宁的分数略高一些,不过李红稍加努力就能超过王宁。
生4、我知道第六条中的数都是三位小数。
……师:这些信息都是用小数来描述了一些事情,反映一些现象。
看来,同学们对小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或者问题,现在把你们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生1、我想知道小数的来源?小数有什么用?生2、小数怎么读?生3、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二)研究问题1、师:小数怎么读谁能解决?(简单问题直接解决)生1: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是几十几就读几十几,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看到一个读一个。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1】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如何做到教学有效性,如何评判教学达到了有效性,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一致性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位老师的课是有效的,也是高效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一致性,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所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一致性,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进行。
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的,它们“作用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目前的教学目标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内容标准和表现性标准(能力标准)不明确。
从内容标准看,主要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对各个层次的要求不太明确。
如我们的课程标准中,对于理解是这样描述的:“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
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
”这样的描述,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说肯定有不同的理解,造成教学要求和题目的难度差异很大。
对教学和检测造成很大的困难。
当前,市教研室正在做修改课程标准的工作,尽管难度较大,但会坚持下去,直到完成。
要求各学科组织中心组和教研员先行研究讨论,再在全市教师队伍中进行讨论学习,以形成共识,最终制定课程标准修改稿。
市教研室提出从内容标准和能力标准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其实能力标准就是每一内容下的表现性水平,从专业角度讲,还是应该称作“表现性标准”为好。
今后的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是比较确定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以建议的形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田忠琪
本人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使用新教材,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大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
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
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淡化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转变评价观念,实行多元评价。
在衡量学生上,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成绩的好坏,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品质上,往往以“听话”、“老实厚道”为好学生的标准。
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重
视采用开放式、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总之教师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的做法,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改变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的做法。
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方法,并对考试进行不同的处理,减轻学生的压力。
而且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等能力进行公正合理地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找学生的弱点和不足,而应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展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赏识的眼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轻松愉快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