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案例一:数字化转型与内容创新某报纸在2021年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与内容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他们将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相结合,开设了全新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

通过推出高质量的多媒体内容,包括新闻报道、专题报道、深度分析等,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关注,拓展了受众群体。

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与读者互动、分享新闻,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和用户参与度。

案例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一家报业企业在2021年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深度融合发展。

他们与新兴科技公司合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新闻信息的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推送服务。

同时,与文化娱乐产业进行合作,通过跨界融合,推出了更多有趣、富有创意的新闻产品,吸引了更多年轻读者。

在广告营销方面,他们与广告商合作,开展定制化广告推广活动,提供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广告服务,实现了双赢局面。

案例三:全媒体运营和付费模式创新一家报业集团在2021年实施了全媒体运营和付费模式创新实践。

他们通过构建多平台传播体系,包括纸质报纸、电子报纸、新媒体等,实现了内容全覆盖,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收费模式上,他们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推出了付费新闻产品,提供高质量、独家报道等特色内容,引导读者形成付费习惯,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案例展示了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内容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全媒体运营和付费模式创新,这些报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断提升了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这些创新案例对中国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分析:传统纸媒的成功实践

案例分析:传统纸媒的成功实践

案例分析:传统纸媒的成功实践(一)M报业集团简介M报业集团于世纪末成立,其实力雄厚,传统纸媒是其主营业务之一,M 报业从意识思想到宣传事业领域成绩突出,为指引正能量的社会舆论导向默默贡献。

其对新闻职业操守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干预影响力巨大,在业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报纸发行量已读达到240万分,在当地甚至全国的报纸中都遥遥领先。

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M集团旗下的报纸发行量有了减少的趋势,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减少趋势日益明显。

甚至集团内部一度出现悲观论调,觉得减少趋势难以遏制。

但是,M报业集团在进行了综合性市场考察后,对传统的生产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变,借助了新媒体的力量发展传统报媒。

经过多年的努力,M报业集团不仅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新媒体业务,还使自己的传统报媒市场得到了发展。

(二)M报业集团新媒体营销的SWOT分析身为省内纸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M报业集团所占据的市场地位是相当稳固的,拥有固定的客户来源,较好的市场口碑以及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

但是虽然如此,M报业集团在运营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信息局限性较强,地域局限也较强,没有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M报业也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但针对S集团而言,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在于新媒体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提升,由于客户所拥有的产品选择越来越多,所以在客源和议价方面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运营风险。

表3-1 M报业集团新媒体营销的SWOT分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优势(1)传统市场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2)专业化团队的人才积累(3)品牌资源优势强大机会(1)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更为完善(2)客户对内容和服务要求更多(3)科技进步及信息社会发展带来新机(4)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三)M报业集团新媒体营销策略基于市场环境以及报业集团自身发展实际,M报业集团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借助新媒体的东风,使得自身发展更加稳定,具体如下:(1)传承品牌,关注内容,注重策划。

关于《京华时报》云报纸商业模式的理性思考

关于《京华时报》云报纸商业模式的理性思考
来 ,让 云 报 纸 为 读 者 提 供 更 多 的 感 官 信 息 ;其 次 , 云 报 纸 的
三方 面进行 了一定 的创 新。但是看似融合 了新技 术、创新 了 传 统报纸形态并极 具吸引人眼球的商业模式 中依旧存在诸多 质 疑点 ,而这些质 疑点将会成为 《 京华 时报 》云报纸成为报 网融合的标杆 范式 , 以及探索其云报纸商业 模式的前进之路
云报 纸的平台创新 为云报 纸的广告模式创新和 云报 纸的 纸, 在面临新媒体冲击 的浪潮之 下, 在 各种 所谓的“ 报 纸 已亡” 电子 商务模式创新 。云广告的运作方式是读者在 阅读传 统纸 等 悲 观 论 调 充 斥 于耳 的环 境 下 , 于2 0 1 2年 推 出 的 云 报 纸 可 谓 媒 的平面广告基础上 ,用手机对广告信息进行 拍摄 ,便能观 是 重 新 打 开 了纸 媒 的 生存 之 门 。 目前 ,《 京 华 时报 》云 报 纸 主 看到除文字 、图片 以外的动态视频 ,这样 的云广告既拥有纸 要是指每周 四的“ 云周 刊” ,在其他 日常新 闻版面上 ,《 京华时 媒的稳定客户群 ,能够 长期保存 ,又拥有 网络 所提供的互动 报 》每天选 择一些关注度 比较 高、可读性 比较 强的新闻 ,包 体验和无 限延展功 能。并且根据客户 的需要还 能够制作 出满
《 京华 时报 》 作为从 2 0 0 1 年创刊至今 已十 余年的老牌报
括 国际国内等重 大新闻、体育新闻 、社会新 闻、娱乐 新闻等, 足个性化需求 的特 殊广告 ,通过云广 告,广告商可 以在广告
做一些“ 云体验” 新 闻 。 京 华 时报 社 作 为 人 民 日报 旗 下 的 传 统 中添加回答 问题 、评论 、投票 、抽奖 等环 节和活动 ,在 向用 报刊类 出版社 ,能够审 时度 势,运用新媒 体技术包括现在 比 户传达商 品信 息的 同时也能够获得潜 在用 户信息 ,为广告 的 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热 门 的 云 技 术 ,将 传 统报 纸 和 新 媒 体 这 一 旧 一 新 相 结 合 ,

论-受众认知视角下的“云报纸”编辑出版策略

论-受众认知视角下的“云报纸”编辑出版策略

◎李杰(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南充637009)受众认知视角下的“云报纸”编辑出版策略一、云报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下,如何顺应数字化浪潮,改变发展模式,是传统报业摆脱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报业的数字化历程中相继出现了站点式、手机报、APP 模式、报纸二维码、媒体微博以及2011年第二次报纸“二维码浪潮”中的云报纸等报业数字化形态。

云报纸,是2010年“亿拍天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将纸质载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报纸形态。

2011年北京联通以《北京通信》作为试点,成功出版了中国第一份“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全球首发;2013年7月,人民日报社的“人民云拍”客户端上线。

云报纸将纸媒与互联网结合,主要依靠前后两个终端来实现,其中,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功能在于“沙里淘金”,后端是架在“云”上的技术端,功能在于“顺藤摸瓜”。

[1]即报纸读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打开云端的海量信息,从而可查看与图像相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

《京华时报》总编辑李洪洋总结了云报纸的主要特点:相对于网络,云报纸具备纸媒白纸黑字的理性,也具备纸媒的后台可控性;相对于纸媒,云报纸又同时具备网络的海量性和网络视频的可视性。

[2]也许是因为云报纸在技术上具有这些优势,在2012年11月《京华时报》举办的云报纸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也更多倾向于认为云报纸是一个巨大创新,能开创一个互联网新入口,具有非常乐观的前景。

然而,云报纸真的能使“互联网活在报纸上”,真的能成为数字化浪潮中传统报业的“救命稻草”吗?《中国记者》杂志主编陈国权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所谓的“云报纸”,其实质与2005年推出的报纸二维码没有区别,二者都是通过手机转到相应的网站,实现丰富报纸内容和表达手段的目的,所不同的是二维码是拍码,云报纸是拍图。

虽然云报纸借用了当前流行的“云”概念,但对读者来说,拍图也许比拍码要更耗费流量,更花钱,费力程度更高。

新媒体时代云报纸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云报纸的发展

( 一 )云技术加速报业新产业链形成
然 而 ,即使 业 界 已经 有 了多 次 云报 纸 实践 的探 索 ,
移 动 互 联 网 络 , 便 携 智 能 终 端 盒 云 计 算 是 目前 最 读 者 与 云 报 纸 的 互动 仍 然 没 有 形 成 ,广 告 主对 云 报 纸 的 具有 发 展 潜 力 的 通信 技 术 形 式 。云 报 纸 是 云技 术 与传 统 了 解 甚 少 , 云 报 纸 的 潜 力 尚 未 被 发 掘 。 有 一 个 问 题 值 得 报 业 内容 相 结 合 的产 物 ,在 满 足 人 们基 本 阅读 需要 的 同 我 们 深 思 : 报纸 比 电视 广 播 等 传 统媒 体 更 早 走 上 互 联 网
界定 云报纸 ,云报纸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如何 ,值得我 们研 究和探讨 。本 文试 图通过 系统 的介绍分析 ,对云计算 、
云报 纸 等 相 关概 念 做 出界 定 ,并 对 云报 纸 的发 展 现 状 及 前 景 进 行 探 讨 。 【 关键 词】 云 报 纸 ;数 字 化 转 型 ;全媒 体 ;媒 介 融合
多名 学者认 为 《 京 华 时 报 》 推 出 的 云 报 纸 ,与 之 觉 效 果 为 一体 的特 点 ,为 新 闻 内容 的扩 张 阅读 和 深 度 的 前 推 出 的 报 纸 二 维 码 、 二 维 码 新 闻 并 没 有 本 质 的 区 别 。 广 告 经 营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平 台 。 之 所 以有 如 此 质 疑 , 是 因 为 云 报 纸 还 处 于 自 身 的 探 索 阶 同时 , 云 报 纸 技 术 能 及 时 获 取 和 分 析 报 纸 版 面 信 段 。现今 的云报 纸 就有 如 下 的特 点 : 息 , 进 行 图 文 关 联 , 简 化 数 字 报 纸 制 作 编 辑 过 程 。另

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

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

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报纸在信息传播和营销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许多报纸都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中媒体融合下的“微平台”孵化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实践方式。

本文将从实践案例出发,分析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力图总结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实践案例某报纸因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纸媒销售不断下滑,难以吸引年轻读者。

为了打破传统印刷媒体的局限,该报纸决定进行“微平台”孵化的尝试。

报社成立了专门的“微媒体孵化部”,从雇佣一批年轻有活力的员工,到搭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全方位面向年轻读者进行内容输出。

报社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以“微杂志”形式出现的新闻软件。

该软件结合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资源,让用户能够在软件中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并且可以定制自己的新闻阅读体验。

报社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增加了读者的粘性和参与度。

二、特点分析1. 多平台整合媒体融合下的“微平台”孵化,通过整合微信、微博、APP等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多平台的内容输出和传播。

这样做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平台上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可以将用户聚合到同一信息发布体系中,提高了传播效率和用户粘性。

2. 个性化定制“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还在内容输出上做了一些创新。

通过新闻软件的推出,报社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等定制自己的新闻阅读体验,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阅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 互动性增强在“微平台”孵化下,报社还加大了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的力度。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报社可以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发布问答、抽奖、直播等活动,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和活跃度,提高了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三、发展趋势通过上述实践案例的分析和特点总结,可以看出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在媒体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出版案例分析

电子出版案例分析

电子出版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时代,电子出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电子出版的案例,讨论电子出版的优势、挑战以及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1. 案例一:Amazon KindleAmazon Kindle是一款电子书阅读器,也是电子书出版领域的先驱之一。

Amazon将电子书以经济实惠的价格销售给读者,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便捷的购书方式,迅速占据了电子书市场的主导位置。

电子书的数字化形式使得作家可以减少制作和分销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可获取性。

然而,许多传统出版商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

2. 案例二:HuffPostHuffPost(哈芬顿邮报)是一家主要通过在线出版的新闻机构。

它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将新闻和观点推送给读者。

传统纸质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印刷和分销的巨大成本,而HuffPost则将注意力放在内容创作和传播上。

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并通过在线广告和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盈利。

这个案例显示了电子出版的新商业模式。

3. 案例三:自助出版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自助出版平台如KDP(Kindle自助出版)、Smashwords等涌现出来。

这些平台允许任何人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平台并进行出版发行。

自助出版的优势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时间,使得更多作者有机会将他们的作品推向市场。

然而,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编辑和筛选,市场上存在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

电子出版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挑战。

首先,电子出版使得出版更加便捷和经济。

传统印刷和分销的成本大大降低,电子书的制作和传输过程更加高效。

作家可以更容易地将作品推向市场,并获得更多的读者反馈。

其次,电子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读者群体。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潜在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线渠道获取电子书。

同时,电子书的数字化形式使得它们适应了不同的阅读设备和平台,提高了可读性。

网络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分析——以搜狐网对泰兴幼儿园砍杀幼儿事件的报道为例

网络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分析——以搜狐网对泰兴幼儿园砍杀幼儿事件的报道为例
^】 l华语教育出版社 ,20 . 02 f1t : w t r 7 t / wx e cn h p/ w i k o 色影无忌论坛 《 无忌词典 》.
语 言发展 的同时 ,我们要 正确处理 网络 语言规范与创新 的辩证关 系 ,既要对有
( 作者仇晓琴 :西安 外事 学院外国
( 社会科学版120 . ,09 8
化 ,人们对 网络语言 的产 生和发展将有
更 深 的认 识 和 了解 ,因 此 ,在 承 认 网络
f1 3 马静 语 言学视野 巾的网络语言 西- '业大学 学报 [E L ( 社会科学版 ) 2 0 第2 卷第 l 叽 02 2 期 【】 万永 《 4刘 中国青年报》. 0 年6 6 2 2 月2 日. 0 【1 l :” le 0 2 0 18 '《 明日报 》。 5 h p , ㈣s m e 0 1 12 光 t, c n 02 『1陈章太等 编 《 6 世纪之 交的 中国应用语 言学研究 》
案 到5 0 月3 日犯罪嫌 疑人伏 法 的一 个月 道 ,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 息 ,确保 事件 情绪反应。
内搜 狐 网对该 事 件 的报 道 材料 进行 分 报道 的准确性 。此外 ,搜 狐网还及时设
析 ,共有 1 2 5 条文字报 道 、6 条 图片报 计专题 网页②,对事 件进行深 度报道 , 0
幅度报道 ,而是一 直在追 踪当事人 、犯 他也均与砍杀幼 儿事件 或校园安全等相 罪嫌疑人及相关单位 与个 人等 ,有教育 关 ,平均每天有5 篇报道 ,最多 时为4 月 安机关打击侵 害师生 安全的违法犯罪活 有 3条事 件进 展 隋况 的报 道 。 6 动 的1 作部署 ,也有地 市级关 于校园安 = 同 时 ,搜 狐 网通 过发 布 图片对 事 件 进行 图 片报 道 ,共 发布 图片6 张 , 0

面向决策的报纸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_以上海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面向决策的报纸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_以上海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收稿日期:2009-11-16 修回日期:2009-12-23作者简介:陈 吉吉(1969-),男,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媒体监测、文献提供。

面向决策的报纸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以上海图书馆的实践为例The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of Decision -Making Oriented Public Opinions onN e wspapers :A C ase Study of the Practices by Shanghai Library陈 吉吉(上海图书馆 上海 200031)摘 要 政府部门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在内的日常舆情收集、分析机制。

与目前从事舆情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其他社会机构相比,图书馆有着显而易见的专业优势,图书馆参与舆情工作大有可为。

结合近年来上海图书馆的实践案例,就个性化舆情剪报提供、及时更新的舆情数据库建设、大型活动和项目的舆情测评服务、突发事件的舆情内参报告四种主要舆情产品类型提供介绍。

另外,根据图书馆工作实际,总结了上海图书馆舆情工作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定期分析及热点追踪分析相结合、数字化产品与传统剪报相结合的服务特点。

关键词 剪报 图书馆 报纸舆情 信息收集 信息分析中图分类号 G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0)04-0181-04 随着媒体表达的日益充分与广泛,新闻舆论监督的界限开始突破以往质疑的底线,从而直接对社会判断形成干预[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都受到媒体关注,相当一部分事件(如“周久耕案”、“周老虎案”、“上海钓鱼执法”等)的处理还受到媒体舆论的左右,甚至还会出现舆论一面倒的“民间断案”行为[2]。

还有一些事件如“杨佳袭警案”、“哈尔滨警民乱斗事件”、“邓玉娇案”等引起舆论激荡,引发法理规范与底层民意冲突。

有关舆情一方面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和认知的某种分裂,另一方面,舆情的震荡及其政府部门应对举措也反映出变革的契机。

报刊专题营销案例

报刊专题营销案例

2021深圳?市民周报?中秋大型读者交流会暨“深圳市民最喜爱月饼品牌〞评比活动广告筹划书主办机构:深圳市播送电影电视集团?市民周报?筹划机构:深圳市创联广告一.前言关于?市民周报?市民周报?即原来的?深圳电视报?,是唯一一份由深圳播送电影电视集团主办,为千万深圳市民提供全方位视听、生活、娱乐效劳的平面媒体.自六月份全新改版以来,更是受到广阔市民的关注,发行量更是到达20逾万份.同时,?市民周报?为商家在经济特区推销产品、开拓市场、展示实力,抢占商机开创了绝好的推广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与广阔市民建立起最具亲和力的有效的沟通平台。

市民周报?投放特点及广告优势:·家庭订阅·报摊零售·公共商务场所的定点赠阅·各大集团的内部会员订阅投放场所的阅读群体多以白领及一些有固定收入的高消费阶层为主,因此即可以大大带动广告投放商的销售,同时又可以稳固其品牌在固定的群体中的认知度.二.市场分析农历八月十五日〔今年是公历9月2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今年的中秋节是首次被列入法定节假日,必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消费顶峰(今年的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统计说明深圳粽子的的销量比去年同期至少上涨了5成).同时,作为汶川地震后的首个传统佳节,团圆的家庭,和谐的亲情必将成为一个焦点话题,灾难使得人们更加关爱身边的人,更加珍惜家庭.月饼作为中秋的一种象征,它表达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土,思念亲人之情。

月饼还被用来送亲赠友,成为联络感情的桥梁。

传统上,在深圳中秋的节日气氛较浓,特别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来深建设者的涌入,更加浓重的营造了思乡情结,加之中国乃礼仪之邦,中秋节已经成为百姓传递亲情、友情、恩情,各商家传递商情的最正确时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深圳市月饼销售额7.23亿元。

三.广告战略与广告诉求市民周报?的阅读人群年龄集中在25—55岁之间,读者个人月收入水平较高且稳定,具有较强的购置力,这是一个与贵公司月饼销售对象十分吻合的群体。

云报纸:报业数字化转型新探索

云报纸:报业数字化转型新探索

云报纸:报业数字化转型新探索作者:郭泽德来源:《传媒》 2012年第11期2012年,中国报业广告表现令人揪心——上半年以7.3%的速度下滑,且直到目前也未出现回暖迹象。

业界普遍预计,这种低迷会持续全年。

广告营收持续下滑不禁让人联想起报纸消亡的论调,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被认为挤压了报业空间。

报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顺应数字化浪潮,这被认为是报业摆脱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如果从1995年《中国贸易报》首开报纸上网先河算起,中国报业数字化探索已有17年。

每当新传播技术形式涌现,中国报业都以积极的心态尝试与之融合,并在内容采集、产品制作、产品发行、平台打造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但是纵观中国报业数字化实践,似乎还未找到理想的模式。

2011年11月7日,北京联通以《北京通信》报为试点,成功出版了中国第一份云报纸。

随后,《京华时报》《金陵晚报》《三晋都市报》等报纸都推出云报纸,打造云报纸在中国报业蔚然成风。

作为传统报纸纸质形态同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便携式终端等技术形式和硬件支持相融合的产物,云报纸成为中国报业经过长期数字化模式探索之后,又一次顺应时代特征的转型探索。

“云”之前:中国报业数字化演变路径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云技术等技术形式的发展,报业的数字化形态不断发生着改变。

有学者通过对美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实践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台对接;二是传统媒体并购新媒体,扩展新业务,进行跨媒体融合;三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探索新的赢利模式。

中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受到美国报业数字化模式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的数字化尝试。

回顾我国数字化报纸的历史形态发展过程,在云报纸之前,所做的尝试也值得业界重新思考。

站点式。

也称WEB 式或网页式,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报业数字化形态。

早在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就开报纸上网之先河,成为中国首家报业数字化的试水者。

同题报道如何“一枝独秀”——《云南政协报》报道昆明蓝花楹案例解析

同题报道如何“一枝独秀”——《云南政协报》报道昆明蓝花楹案例解析

同题报道如何“一枝独秀”——《云南政协报》报道昆明蓝
花楹案例解析
张莹莹
【期刊名称】《城市党报研究》
【年(卷),期】2024()5
【摘要】本文详细剖析了云南政协报社近年来对昆明蓝花楹报道的精心策划与有
效实施,旨在挖掘在同题报道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有效途径。

文章指出,应从产品
内容、产品形式和产品创意三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

从新思考、新视角、新表达三个维度发力,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传播效果上协同创新。

[1]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张莹莹
【作者单位】云南政协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同题报道如何凸显区域边界效应——以区域报萧山日报的G20《萧山故事》报
道为例2.在同题报道竞争中增强报纸核心竞争力——同题报道探讨系列之二——
同题报道贵在创新3.《春城晚报》与《云南信息报》同题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云南昭通镇雄县1.11山体滑坡事故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媒体法律新闻案例分析(3篇)

媒体法律新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行业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媒体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案例分析将围绕一起媒体法律纠纷展开,探讨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知名门户网站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篇题为《某知名企业家涉嫌违法》的报道。

该报道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对涉事企业家及其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后,涉事企业家及其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门户网站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焦点1. 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是否尽到核实义务?2. 媒体是否构成名誉侵权?3. 媒体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案件分析1. 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是否尽到核实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当对报道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报道真实、客观、公正。

本案中,该门户网站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涉嫌违法的报道,显然未尽到核实义务。

2. 媒体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如果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该门户网站发布的报道对涉事企业家及其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侵犯了其名誉权。

3. 媒体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如果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本案中,法院判决该门户网站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媒体法律纠纷,涉及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以下是本案对媒体行业的启示:1. 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核实义务,确保报道真实、客观、公正。

2. 媒体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报道失实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3. 媒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报道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报道质量。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报业的云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报业的云思考
障 。第三 , 目前 云报纸 系统无 法实现用 户识别 , 法绑 无
定单 个用户 或类用 户 , 导致无 法进 行精 准性营销 , 大 极
在这张流程 图中, 处在上游 的是传 统报 业新 闻内容 地限制 了赢利能力的实现。
生产 ; 云平 台处在报 业传 播的 中心地 位 ; 传统报 纸和新
颇 有吸引力。
21 年9 。 0 1 月 光明 日报推出国内第一个移动媒体出版平 台“ 云端读 报” 。具有 创新精神 的报媒人再 次开始 寻找 数字化生存新空 间。我 国的数字报业变革 , 在经历 了电 子报起家 、 多媒体 突破 、 媒体 转型之后 。 在进 入融媒 全 正
体时代。而“ 化报纸则成 为数字化探索的新命题 。 云”
在云 出版的产业链条 中 , 必须清晰地界 定报 业的定 位。报业本质不是一张新闻纸 , 而是内容生产 。云平台在 整个数字报业链 中所处于的地位 , 可以设计成 以下模型 :
惯 , 态导读 , 动 媒体精准投放广告 , 读者个性化阅读。
当然 , 业机构 在积极 探索云报 纸 时 , 报 自然会碰 到 云 发行 ( 即手机拍 摄软件 下载量 ) 内容 制作 、 、 赢利模 式
支撑平 台。其核心 技术包含版面反 解技 术、 云平 台搭 建 技术 、 索引擎技 术等 。将报 纸的 P P 原版 E, 格 搜 S、 DF pJ  ̄ 式通过核心 技术快速 解析成统一 的 、 兼容性高 的 H ML T
网 页版 , 实现 自动化一 稿 多发 ; 支持手机 、 a 、 h n i di o e P P 手持 终端 上 的 iS、 n ri 多方操 作 系统 的软件 客 O A dod等 户端 开发 ; 能大规 模获取 新闻信息 , 分析读者 的阅读 习

数字化时代纸媒十字路口的云趋向——《京华时报》云报纸的探求与思索

数字化时代纸媒十字路口的云趋向——《京华时报》云报纸的探求与思索
的转 型 雷 声 大 , 雨 点 小 , 投 入 多 ,收 益 少 。只 是 将 报 纸 数 字 要发挥信息 的过滤和整合功 能,使手 中能够 获得 非同寻常的 化 的网站 ,想在 海量信息的互联 网中占有一席之地 、分 一份 信 息 ; 另 外 , 当前 报 业 的数 字 化 过 于依 赖 云 出版 平 台 ,例 如 蛋糕 ,比在传统报业 中竞争还要难得多l 2 】 。 方 正 阿 帕 比和 中 国 知 网 , 报 社 自身对 信 息 的数 字 化 整 合 较 差 ,
总体来说 , 国内报纸 的网站建设除 了强大 的宣传功能外 , 独立数字化营销能力不足 ,如此看来 ,云报纸概念 的提 出无
盈利模式依然不够 明确和 完善 ,仅仅是报纸 的同步数字化远 疑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大 势 所 趋 之 下 , 数 字 化报 纸 网 站 大 行 其 道 ,但 其 实对 于 报 业 想 要 在 数 字 化 转 型 中突 围 ,首 先 要 坚 持 的便 是新 闻
数字化转 型的 目的、盈利模式 、前景预测等各个方面大 多准 性 。也 就 是 说 ,虽 然 报 纸 受 到 区域 性 限 制 ,但 正 因 如 此 , 更 备不足 ,大 多数报社属于被动转型 ,没有将数字化 同报业 的 要回归 自身 ,打造新 闻特色和地方特色 ,为进 一步的技术转 核心利益相 挂钩 ,甚至存在盲 目跟风现象 。国内大部 分报 业 型打下坚实 的基础 。而在 网络信息 的传播和 整合 方面 ,首先


引 言
远 不足 以在 信息繁杂的虚拟世界 中生存 。当然 ,数字化转型 为报业所提供 的巨大机遇和动力是不容忽视的。
数字化转型初期 ,“ 内容 为王” 和“ 渠道为王” 产生了对立, 起 、 电子 书 的流 行 、数 字 出版 的 蓬 勃 发 展 开 始 ,这 就 成 为 了 对 数字 出版 认 知 上 不 健 全 。一 方 面 ,坚 持 内容 为 王 的报 社 认 人们 日益争 论和 关注 的焦 点。从众多的相关论文来看 ,一 部 为信息载体只是末端 , 自身 内容做好 了,纸媒影 响力大 了, 分观 点是集 中在 了信 息载体的变迁上 ,因为纸媒 的最基本特 转型之后必然可 以吸 引到大批忠实读者 。但事与愿违 ,传统 征就在于其信 息的载 体为印刷品,一旦其信息可 以能够 以更 媒体与新媒体在 品牌排名 中几乎没有重合 ,从原 因分析 ,可 为先进和方便 的载体表现 出来 , 纸媒就必将面临时效性降低、 能是 由于两种媒体 品牌 的价值体系不 同,评判标准不 同,产 销量下 降等 危机 。不过从手机报到微博再到互联 网技术下 的 生过程不 同,因此难 以延伸 ,忽略 了网络用户 的实际需求 、 内容 A P P化 ,我们 可以发现 ,长期而言 ,高质量 的新 闻内容 行为特 点和 消费习惯, 导致 无法有 效地吸 引到受众 。另一 方 还 是最重要 的。而报纸、杂志这样 的平面媒体所要做的就是 , 面 ,看重 网络渠道 的报社可能会盲 目跟进 ,去模仿 门户 网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云报纸”的成功之道
一.背景简介
何谓“云报纸”?:“云报纸”是普通报纸与“云”技术的一种无缝结合。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图片,打开云端的海量信息。

简单地说,《京华时报》“云报纸”设置了前后两个终端,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后端则架在“云”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满足用户对新闻资讯的延伸阅读。

这两个终端将互为入口,前者的功能是“沙里淘金”,后者的功能是“顺藤摸瓜”。

2010年由“亿拍天下”提出云报纸的概念,并从技术层面实现了“云报纸”的产品形态。

2011年北京联通以《北京通信》报作试点,成功出版了中国第一份“云报纸”。

2012年5月17日,京华云报纸全球首发。

2013年7月,人民日报社的“人民云拍”客户端上线。

2012年7月京华时报推出的独立品牌“京华云拍”客户端登陆Google Play 等主流android平台,2012年9月6日苹果用户可以直接在苹果AppStore里搜索“京华云拍”并可以免费下载安装使用。

至此,京华时报的云报纸业务,完成了从纸质内容生产、广告运营到独立阅读终端的全品牌覆盖。

自此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下载“京华云拍”,拍摄京华时报纸质报纸,完成从报纸到互联网的平滑阅读。

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京华网或登录各大手机平台搜索“京华云拍”。

二.云报纸的内容创新及优势
1.云报纸能增强新闻的鲜活性、贴近性。

相比传统纸媒,在报道新闻时,如果是铺天盖地的满版文字,自然会引发读者的视觉疲劳。

此时,如果穿插一段鲜活的视频,自然能够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第二,“云报纸”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新闻现场。

传统纸媒记者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无论你的文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华丽,都无法完整描述你所看到的触目惊心的现场,无法完全展示那催人泪下的情怀。

“云报纸”的诞生,在这方面体现了自己的优势。

3.“云报纸”能够增强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传统媒体的热线记者接到每一条重要线索时,都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然而,受曝料时间、行车路程等方面的限制,记者在到达事发地点时往往已看不到第一现场。

如果想要彻底地了解、还原事发经过,只能通过现场的目击者。

4.第四,“云报纸”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传统媒体受结版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某些新闻上的报道不像电视媒体那样迅捷,难免跟着别人“炒剩饭”。

“云报纸”则将电视媒体的优势引入到传统媒体,从而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5.“云报纸”作为新闻的延展,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不为人知的幕后资讯。

一方面,对于记者的暗访新闻,可以通过“云报纸”技术,向读者展示记者采访过程的艰辛和危险;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受版面大小影响不能完全上版的稿件内容,可以通过“云报纸”技术,给读者提供一种阅读上的延展。

6.“云报纸”的新闻内容能与本报其他版面形成互补。

“云报纸”内容取材不局限于本报版面内的新闻,也会从电视和网络上筛选。

互联网规模大、内容多、涵盖广。

相比之下,报纸上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

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读者常常浪费大量时间,但仍难免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云报纸”每天从网络上筛选出各家媒体报道的精髓,每周一期的云周刊会将这些新闻呈现给读者。

7.“云报纸”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报纸文娱版面上,经常会有一些电影影片即将上映的资讯。

借助“云报纸”技术,读者拍摄版面上的电影海报照片,便可以观看电影宣传片,读者根据自身的喜好,再选择是否前往影院观看。

此外,还有一些歌手的新歌发布,也可以通过“云报纸”技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

概括来说,“云报纸”的内容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相对于网络来说,它具备了纸媒的理性。

“云报纸”的所有内容都是经过编辑精心梳理、重新整合过的,是体现了编辑的思路,因此它的理性较网络强。

第二,它具有电视的可视性。

所有新闻的延伸阅读都可以通过视频,像电视一样将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呈现给读者。

这种“文字+图片+视频”的组合,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体验效果更强。

第三,它具备了网络的海量性。

只要后台足够大,它可以像网络一样无限地链接和延伸,对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反应、探因、结果进行深度解析,满足读者对一些重要新闻的全局性需求。

第四,它具有可控性。

“云报纸”的所有新闻都是经编辑“加工”过的,也就是说,它的新闻是可以通过后台来控制的,而网络内容,有时候就像风一样来去自由,虚拟无边,很难调控。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掌握着“麦克风”,这时候虚假新闻、不实新闻,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语言攻击也随之泛滥,而“云报纸”就可以做到传播事件真相、传达政府声音、屏蔽网络杂音。

在网络时代,这一点尤显珍贵。

“云报纸”的广告模式创新
“云报纸”的诞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纸媒广告模式,即“文字+图片+视频”的立体推广方式。

“云报纸”之前,纸媒的广告形式基本是“文字+图片”的设计,是一种静态的阅读,而且文字、图片的使用均受到版面空间的限制,占版面积越大,收费也越多,不具备动态的展示效果,更没有声音的传播特质。

云广告在纸媒静态表达的基础上,读者只要用手机一拍,就能通过云阅读手段,看到除文字、
图片等新闻之外的动态视频,能把一些客户在电视上、网络上投放的广告移植进来,也可以根据客户及产品的需要,制作一些个性化的、独有的视频宣传,能做到更深度的产品推广。

它打破了广告在纸质媒体上呈现的单一性,将提高广告的趣味性、可视化和互动性。

“云报纸”联盟广告共享平台。

《京华时报》计划联合国内各个主要省市的主流媒体,共建一个云广告发布平台,共用一个云广告客户端口,从而实现广告共享。

“云报纸”的发行模式创新
“云报纸”或将改变传统报刊的发行模式,同时也大大节省发行成本,而且因结合新移动终端,提升了阅读体验,能将年轻读者拉回到报纸上来。

《京华时报》“云报纸”未来的发行模式是:通过建立强大的“云报纸”内容平台,将整张报纸或整张报纸的绝大部分重点内容交由几个不同的服务器处理,读者用手机拍摄《京华时报》的LOGO,即可以通过云平台阅读《京华时报》当天的报纸内容。

届时,《京华时报》只需要印刷少量的可以覆盖区域读者的报纸,同时借助大街小巷的《京华时报》LOGO以及公交地铁站台、报刊亭、衣服、图书上的LOGO,就可以达到发行的全覆盖。

更理想的是,在搭建一个云共享平台时,能与国内主要城市的主流媒体合作,将各家主流媒体的内容,包括广告,传至一个云共享平台,对外发布一个统一的云平台LOGO。

各地的读者只要下载统一的客户端,就可下载并阅读共享平台上的、经过精心梳理的所有信息。

“云报纸”发行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京华时报》的印刷、发行以及人工的成本,而且实际的读者阅读量也会大大增加,传统报纸发行所面临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