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二)及答案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满江红钱塘观潮
曾溶①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②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③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注】①曹溶,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后辞官不就。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之后。②灵胥:指伍子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极力劝谏,触怒夫差,被迫自杀,其尸投入钱塘江,怒气化而为潮,日夜奔腾咆哮不已。③江妃:江上女神。
1.结合诗句,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2.全词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简析其表现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①
张元干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②。
【注】①行在所,也称行在,也就是南宋皇帝巡幸所居之地.②苏武系于匈奴,汉使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放还。3.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发离别之情的?请具体陈述。
4.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乘船前往长沙,此诗为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017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三)-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1.CE
2.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3.此词上片重点描写的对象为听笛、吹笛之人。(2分)上片四句,除第一句“横玉叫清宵”直接写笛声外,其余三句都与写人相关。“帘外月侵残烛”,表面是写景,实从侧面描写清夜未眠的听笛之人;“人在画楼高处”两句,直接描写画楼高处的吹笛之人。(3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①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层次丰富。“落小梅”既指曲调,亦指梅花为笛声所激而花粉飘落,具有艺术夸张的效果。词人既以优美的景物形象表现笛声之美,又通过“香”字表现敏锐的嗅觉感受,通过“点”字表现细微的听觉感受,描写出笛声具有色、香的艺术感染力。(2分)
②善于炼字、炼句。“惊”“落”“点”三字,前后呼应,用字生动传神,词句流转。(2分)
③意境浑成。以景语作结,余音绕梁,低回婉转。(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出猎的场景壮丽、热烈。通过“分围浅草”交代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场面的壮阔;“万人齐指处”写围观人数之多;“向日”的“红旗”和“迎风”的“白马”,写出猎环境色彩的艳丽和气氛的热烈。(答出特点给2分,进行简要分析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陆游《秋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苏卷高考题)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
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
题。诗歌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
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
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
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
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七)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七)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________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________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_______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______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关于旷日持久大相径庭
B.融合对于经年累月南辕北辙
C.融汇对于旷日持久南辕北辙
D.融汇关于经年累月大相径庭
2.“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下列与例句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
3.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画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B.拣折长条插酒楼
C.小雨杨花客渡河D.树头新绿未成阴
4.下列句子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储存着。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广大文学爱好者可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D.老同学,自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久仰久仰!
5.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里面有一副楹联的上联是“对江楼阁参天立”,其下联是()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
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11分)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
夜过鉴湖
戴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
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新课标1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
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生泄密事件,所以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作者在自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2.下列语句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五)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五)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花下作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罥(juàn):缠绕。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伎捧觞。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
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
2017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
(2分) •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 19.(2分) • 采地黄 卖地黄
• 20.(6分) • 叙述: •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 处。(6分)
• 13.B
• 14.A
• 15.答案示例一: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 (1分)仍然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2分),以及对 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1分)。
2017高考江苏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6.试题分析:置:放弃
7.试题分析: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8.试题分析: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
【解析】
10.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答案】
6.C
7.B
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句衔接。根据前文中“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可以判断。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含答案【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
14.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
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
高考关系到人才选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一
【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
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11分)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
夜过鉴湖
戴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
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8.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1分)
西江月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9.请简要分析本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10.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11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5分)
1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11分)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13.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5分)
14.简析诗歌颈联的妙处。(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11分)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
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5.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用“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加以赏析。(5分)
16.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也描写过,试比较这两首词的不同之处。(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11分)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②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17.请简要赏析“避地衣冠尽向南”一句的艺术技巧。(5分)
18.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9~20题。(11分)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
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19.首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20.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将当年相伴读书时的闲适快乐与现在相逢时的沧桑景象作对比。
2.相会无期的无奈;老友见面的喜悦;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故土的思念。3.远处平原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竹。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
二者都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
5.异:孟浩然借羊公碑的长存,感慨自己功业无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而本诗作者借朋友聚会竹林中饮酒赋诗,笑谈百年奇事,聆听风吹竹叶之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洒脱不俗的人生志趣。
交代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
6.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
7.描写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交代荷花生长的清幽偏僻的环境。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涨断莲舟路”为下文写荷花无人欣赏作铺垫。(或交代荷花无人欣赏的原因)
8.托物言志、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放,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
9.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皆用《孟子·公孙丑下》中之语。下片中的“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皆用《史记》中的语句。(对于用典的分析,不必全有就可得分。)
10.本首词体现了作者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11.作者先写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思对即可)
12.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意思对即可)
13.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14.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
15.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京口,只见一片烟雾迷蒙,仿佛梦之初醒。只记得饮酒高歌之情景,怎么又到船上了呢?真是月朦胧,云朦胧,孤城朦胧,人的意识也朦胧。情景交融,巧妙地烘托出醉醒后的心境。
16.柳永的词状写想象之景,是虚写;苏轼的词状写眼前之景,是实写。柳永的词描写的景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而苏轼的这首词则景象朦胧。风流浪子柳永是向热恋中的情人诉说“千种风情”,苏大学士是向朋友和长久分离的亲人倾诉羁旅行役之“梦”。
17.①运用借代手法,以“衣冠”代士庶。②运用“避地江南”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江南风景的美好。
18.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
19.首句写出了日斜燕飞之景;点题,以西飞海燕比喻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写出了客士“卜居不遂”内心积郁、愤懑不平之情;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与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形成对照。
20.对比。来到长安的贫士寻不到一片栖身之地与显贵人家的重楼闲闭、无人居住形成对比,呈现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