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汉语常识

中国古代汉语常识

中国古代汉语常识有:

古代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提携,垂髫(小孩)等。

汉语的注音方式:直音、反切、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等。

汉语的释义方式:直训、描写、义界、譬况等。

字典辞书的编排: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音序排列、按号码排列等。常用工具书:《汉语大字典》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作者: ————————————————————————————————日期:

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从时代看:

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

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 (今)程俊英《诗经注析》

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

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汉书:颜师古注

李白:王琦注

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1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

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

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

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文化、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在大一学习中,了解古代汉语的常考知识点对

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大一古代

汉语常考知识点,包括音韵学、文字学、文法、修辞和文学作品等。

一、音韵学

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是古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基础。常考知识点包

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声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开头部分,韵母

指的是一个汉字的结尾部分,声调指的是发音的高低升降。比如,“b”是常见的声母,“a”是常见的韵母,“一声”是常见的声调。了解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发音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律。

二、文字学

古代汉语的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汉字形体和用法的学科。常考知

识点包括古汉字的构造、字义、字音、字形等。比如,“人”字的

构造是由“亻”和“二”组成,它的字义是指人类,“ren2”是它的字音,

“人”字的字形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形态。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

确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法

古代汉语的文法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句法、语法和词法等规则的

学科。常考知识点包括句子的结构、词类的分类、句法的用法等。比如,“主谓宾”是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子结构,“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类常见词类。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

构造和词语的用法。

四、修辞

古代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常考知识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如,“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

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摘要:

一、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

1.古汉语的起源

2.古汉语的发展与演变

二、古汉语的语音特点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三、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1.词序

2.助词和介词

3.量词和代词

四、古汉语的词汇特点

1.单音节词

2.词义的变化

3.成语和典故

五、古汉语的文化影响

1.诗词歌赋

2.经典著作

3.汉字书法

正文:

古汉语,又称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口语,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古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可以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追溯到。随着历史的发展,古汉语逐渐分为两大部分:文言文和白话文。文言文主要用于书面表达,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哲学著作等;白话文则是口语的记录,如小说、话本等。文言文与白话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古汉语的发展。

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在声母方面,古汉语有三十六字母,包括双唇音、齿龈音、硬腭音、软腭音等。韵母方面,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助词和介词、量词和代词等方面。在词序方面,古汉语常常调整词序以突出句子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助词和介词方面,古汉语助词丰富,介词多用于表示时间、空间等关系。量词和代词方面,古汉语量词较为丰富,代词有多种形式,如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

古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单音节词、词义的变化和成语典故等方面。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许多现代多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为一个单音节词。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词多义、异义词、同义词等方面。成语典故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和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儒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化流派之一,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孝道、仁爱、礼节等价值观。

2. 道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天人合一。

3. 法家文化: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思想流派之一,主张法治、重视法律权威,强调效率和严格执行法律。

4. 诗词与文学:古代汉语文学以诗词为主要形式,有诸子百家、史书等各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包括《诗经》、《离骚》等。

5. 历史事件:古代汉语文化中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如封建王朝的更替、社会发展的变迁,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6. 书法与绘画:古代中国书法与绘画被视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着重于笔墨的技法与意境的表达。

7. 传统节日:古代汉语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价值观。

8. 宗教信仰:古代汉语文化中涉及众多宗教信仰,如儒教、道教、佛教等,每一种宗教都有特定的信仰体系和仪式。

这些都是古汉语文化的一个简要概述,实际上古汉语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古代汉语考点整理(简)

古代汉语考点整理(简)

古代汉语考点整理

词类活用

第一单元

一.郑伯克段于鄢

“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焉:指示代词兼句尾语气词,在那里。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制度。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合法度。“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

二.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

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之:第三人称代词活用做第二人称代词,您。“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之:第三人称代词活用做第一人称代词,我。“公嗾夫獒焉。”

嗾:形声词活用做动词,指使犬攻击。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尽: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作“吃完”解。三.鞌之战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鼓:名词活用做动词,击鼓。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饮:动词活用做名词,喝的水。

四.楚归晋知罃

“然则德我乎?”

徳:名词活用做动词,感谢恩德。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

之:第三人称代词活用做第一人称代词,我。

五.郑伯克段于鄢(毂梁传)

“克者何?能也。”

何:疑问代词用作谓语,是什么意思。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甚:副词活用做动词,加重……的过错。

第三单元

一.邵公谏厉王弭谤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乃:第二人称代词活用做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二.苏秦始将连横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庭:名词用作状语,在庭上指教。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

里。”

郊:名词用作状语,在郊外。

三.冯谖客孟尝君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古代汉语

词汇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比如:走、则、道、股、远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部分。

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门路

加同义词素信—诚信进—进献疑—嫌疑

加有关词素骨—骨血父—父亲忠—忠孝

加反义词素成—成败作—作息寒—寒暑

附前缀

商—有商虎—老虎爷—阿爷

附后缀卓—卓尔忽—突然石—石头

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换成双音词

铄—融化遏—阻挡御—抵抗

绵延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又叫“绵延字”、“连语”等。绵延词的特色:(认识)

1、两个不一样的音节密不行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好的意义,即两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以打开。

2、写在书面上,固然是两个不一样的字,但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两个词素,而是代表两个音节。

3、绵延词的意义与用来代表音节的那两个字的意义一般是没有关系的。

绵延词中的两个字拆分开来,有的存心义,有的没存心义。固然有的字能够打开使用,但

独自使用时与绵延词的整体意义没关。

参差——长短不齐貌

参( shēn)——古代指星名

绵延词的词性

形容性(多半)《诗经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

羽。”朱熹传:“差池,不齐貌。”

名词性(较少)蟋蟀、鸳鸯、勺药、仓庚

动词性(极少)婆娑、爬行

绵延词的类型

双声绵延词忧如崎岖踌躇玲珑参差淋漓

相逢首施大方憔倅恍然琵琶

叠韵绵延词逍遥隐约玫瑰婀娜霹雳彷徨

蹉跎龙钟峥嵘缠绵薜荔纷緼

双声叠韵绵延词辗转优游缠绵间关

非双声叠韵绵延葡萄浩大倾盆芙蓉铿锵嚣张

词忧如迷离囫囵蒺藜脊令(水鸟名)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供大家阅览!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20xx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 、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

(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加注直音。

5 、《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doc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doc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

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

族语言。古代汉语是与

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

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

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

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

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古白话文:

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

现代——(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

排列。古代——(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

首归类排列汉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

笔画为序。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二:古代的注音方

法(5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2.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不足: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

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