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中生有”在戏曲表演中的魅力
有关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思考
有关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思考作者:王红伟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4期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先秦,如从西汉百戏算起发展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时至今日,传统戏曲仍然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常听到丝竹声声,公园里、河岸旁,戏迷们围在一起,自娱自乐,农村则搭起戏台,一唱就是三五日。
尽管电影、电视、网络强劲冲击,戏曲都一直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
戏曲艺术为何常演不衰,如此受广大人民爱戴,它的魅力何在?笔者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戏曲深深扎根在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传统戏曲的土壤传统戏曲产生于民间,尤其是地方戏曲,戏的剧本和音乐形式,都来自本乡本土。
它的思想和人民群众感情一致,爱人民群众之所爱,恨人民群众之所恨,大都传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
可把传统戏曲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1.保家卫国如杨家戏、岳家戏等;2.颂忠斥奸、除暴安良、打富济贫如包公戏、海瑞戏等;3.尊老爱幼、歌颂孝道如《钓金龟》等;4.忠于爱情如《西厢记》、《红楼梦》等。
总之,忠、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无不在传统戏曲中予以体现。
传统戏曲剧本的产生,不是剧作家坐在屋内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整理的。
由于这些故事流传在民间,又由剧作家概括集中,更具典型性,所以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如元朝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写赵五娘和蔡中郎的故事,其实早在南宋就已流传,以陆游的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为证,明朝冯梦龙的戏剧《精忠魂》是写岳飞的,实际上岳飞的忠义不仅在史册,而且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正由于这些戏曲所表现的主题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心愿,人民群众爱听、爱看,自觉受“高台教化”。
二、传统戏曲的地方性,增进了戏曲与人民群众的亲合力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地域不同,各个地域之间的语言、生活方式也不同,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语言、文化。
每一个地域的人,对本土格外留恋,对自己的“草根文化”也格外敬畏。
东北地方戏时空的无中生有
会儿下海……无所不在。
人物上下场“ 拉场 ” 突破舞 台时空的限制 , 。 达到舞 台场
般规律 , 充分挖掘 了舞 台潜力 , 突破 了舞台时空与生活的
景“ 跟着人物走、 随着人物变”一个空旷的舞台, , 人物不上场
并不代表任何场景 , 只有根据剧情需要 , 物一上场舞台环 人
矛盾 , 使舞台时空 自然流动 , 赢得 了舞 台时空的 自由。 责任编辑 王庆斌
单出头和二人转既是曲艺, 又是民间小戏, 做戏的成份
相 当之大。 而拉场戏, 完全属于戏剧之类。 从这三种表演形式
上 看 , 人 转 的舞 台假 定性 十分 突 出。 二
子“ 拉场” 成第二场的舞 台场景——花 园。
拉 场戏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 , 靠表演者的程 式化动作虚
拟展示舞台对空的变换 , 通过假 定性达到象征性 的 目的。利 用表演者 高超的舞 台表演技 艺将 生活变形 ,艺术化展示 . 突
样逼真描绘 , 也不像话剧那样对真实生活的模 仿, 而是重在
王兰英 :唱) ( 穿房越 院来得快 , 花园不远面前迎。
一
写意 , 通过表 演者的表演技 艺, 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 , “ 虚拟”
性、 象征性、 续性地分幕分场。“ 连 干拉” 展示舞台戏剧环境 , 故此得名拉场戏。正是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调动起观众的想 象力、 联想力, 观众的头脑中形成场景的形象 , 领会人物的行
江南 , 一会 儿 塞 北 , 一会 儿 上 天 , 一会 儿入 地 , 会 儿登 山 , 一 一
通过两句唱词 由四喜堂到大街 , “ 拉场” 成功。
再如在拉场戏 中常用的单句道 白“ 场” 拉 : ( 你看这说到就到了。 白) 此句道 白可以表示剧 中人到达了任何地点。
简析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简析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作者:周静来源:《文理导航》2011年第24期一、戏曲艺术的深厚群众基础以中国人的审美态度和生活态度来看,戏曲艺术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太重要的位置。
中国人常常把自己经历的生活设想成一台戏,所以在日常的俗语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人生就如一台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把某个重要的人的出现叫做“粉墨登场”;把没有结果的事说成“没戏”;把某些人背后的支持者称作“后台”;等等。
可见,戏曲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都息息相关,戏里戏外,台上台下,几乎合为一体,亦真亦假了。
所以戏曲与中国人是血脉相通的。
戏曲艺术源自民间,在民间流传,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戏曲可以说是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人民群众对它也抱有深厚的感情。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偏僻的交通极不方便的乡村,可以没有学校,也可以没有电影,但却不能没有戏曲。
每当农闲或逢年过节,农村演戏往往通宵达旦,观众人山人海,甚至有从外村跑了很远的路来看戏的。
在很多地方,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文化水平不高,不认识字或识字甚少,但每每能哼几句当地流行的地方戏,并且唱的还颇有味道。
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往往出人意料,能够对某些演员的唱功和演技加以评点,而且说得还颇有道理。
是什么原因使得戏曲艺术具有如此诱人的艺术魅力呢?清代的一位思想家焦循在《花部农谭》一书里曾对地方戏作过这样的评述:“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
郭外多村,于二三月间递相传唱。
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这番话说的很中肯。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分析,不外两点原因:其一是这些戏曲所表演的故事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它的曲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其二是它的艺术形式通俗易解,符合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演绎故事内容方面我们知道,戏曲故事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对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暴行,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之间,它总是爱憎分明,有着鲜明的倾向性。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
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
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
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
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
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
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
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
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
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
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
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
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2021初一范文精选:戏曲的艺术魅力
2021初一范文精选:戏曲的艺术魅力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戏曲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
首先,戏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戏曲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是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从剧本、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经历极长时间的积淀和沉淀,这些东西正是戏曲艺术的精华所在。
通过精湛的表演,戏曲不仅可以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深刻,更能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出智慧和哲理,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次,戏曲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艺术源于生活,而戏曲正是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成独特的表演形式,让人们能够在欣赏中领略到美的奇妙。
在舞台上,演员们以婉转细腻的唱腔和潇洒自如的身段,将浓郁的生活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让人们不仅在心灵上感受到了美的力量,也为他们的视听感官带来了无穷的享受。
最后,戏曲可以让人们感受历史的韵味。
戏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漫长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戏曲的表演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韵味。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份子,戏曲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交流方式,让人们能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感知民族的起伏沉浮和文化的底蕴内涵。
综上所述,戏曲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承中华文化、为人们带来视听享受、感悟历史韵味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戏曲的艺术魅力仍会不断熠熠生辉,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神,更是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和珍爱的重要文化遗产。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自古以来,戏曲艺术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在中国的传承和创新中显示出了新的光彩和魅力。
首先,戏曲艺术在传承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各地的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戏曲传承和创新活动,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这门艺术。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戏曲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重视和支持。
其次,戏曲艺术在创意中得到了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传统的戏曲艺术基础上,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演出形式和内容。
这种创新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票价、舞台效果、音乐表现等等,让更多的年轻人和观众接触和喜欢上戏曲艺术。
此外,戏曲艺术在表演和传播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众多的电视节目、电影和网络平台纷纷开始引入戏曲元素,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到这门艺术。
同时,各大剧院也开始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戏曲演员进行演出,努力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总之,戏曲艺术在中国的传承和创新中焕发着新的魅力和风采。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戏曲艺术中去,让这门传统的艺术得
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望戏曲艺术能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这门
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
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
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魅力的一个分支。
它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各具特色的剧种风格,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戏曲艺术是以歌唱、音乐、舞蹈、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戏曲中的唱腔和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华风情,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
戏曲表演的动作和舞蹈也极具特色,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技巧和动作,如鼓掌、拍板、点头、转身等,这些动作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观众带来了无限的视觉享受。
除了表演形式的特色外,戏曲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戏曲剧目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道德观念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同时,戏曲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可以说,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的高超性,更是在于其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窗口。
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让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 -。
谈戏曲表演的“生”行
谈戏曲表演的“生”行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戏曲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
而在戏曲表演中,有一种最重要的表演方式,那就是“生”行。
它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角色,是传承戏曲文化的中坚力量。
在传承与创新中,谈谈戏曲表演的“生”行之“生”行之精彩表演。
“生”行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戏曲中的男性角色,分为文生、武生两种类型。
文生主要扮演文戏,如孔雀扇、琵琶记、西厢记等,其表演要求以刚猛、爽快为主;武生主要扮演武戏,如乌盖记、岳阳楼等,其表演要求以柔韧、灵动为主。
在戏曲表演中,生角色的表演技巧非常重要,他们要通过功力、技巧和情感表达,来表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
戏曲表演中的“生”行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通过丰富的表演技巧和精湛的表演能力,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在表演技巧上,生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唱、念、做、打技巧,这包括音乐、唱腔、念白、动作、打斗等方面的技能。
有的时候,生角色需要同时具备武功和表演能力,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技巧,将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在情感表达上,生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他们要能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通过表演技巧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在传承与创新中,戏曲表演的“生”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们在传承古老的戏曲文化的也在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
传统的戏曲表演已经不再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而“生”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首先是在角色塑造上,现代的“生”行更加注重角色的深度和真实性,他们不仅仅要表演一个角色,更要表现角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角色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他们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并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演画面。
其次是在表演形式上,现代的“生”行更加注重舞台表现力和舞台效果,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技巧,结合现代的舞台技术和视觉艺术,让戏曲表演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情内容、精湛的演技和传承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
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要素,即演员通过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这种综合的表演形式使得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而且,戏曲的表演形式注重身段和神态的表现,演员们要通过精准的动作和表情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这使得戏曲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其次,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其丰富的剧情内容上。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其剧情内容丰富多样。
从历史戏曲到现代戏曲,从悲剧到喜剧,戏曲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表现历史故事、传承经典名著,还是揭示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戏曲都能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
第三,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还在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
戏曲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技艺要求,才能够掌握戏曲的表演技巧。
他们不仅需要精通唱腔和念白,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身段和丰富的表情表达能力。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最后,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传承的历史意义。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观看戏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总之,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情内容、精湛的演技和传承的历史意义上。
戏曲的魅力阅读理解
戏曲的魅力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戏曲的魅力呀!你们知道吗,戏曲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世界!就拿京剧来说吧,那扮相,哇塞,简直太精美了!演员们脸上画着五彩斑斓的脸谱,就像带着一个个神秘的面具,每个面具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
比如曹操,那大白脸一出现,你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大反派。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员们一开口,那婉转悠扬的唱腔啊,直接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哎呀呀,那声音就像百灵鸟一样动听,这可不是随便什么流行歌曲能比的呀!咱再说说那身段,看他们在舞台上走着台步,水袖一甩,那姿态真美啊!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优雅极了。
戏曲里的故事也是丰富多彩啊!像《白蛇传》,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多感人呐,那法海老和尚可真让人讨厌。
这不就跟咱生活里那些棒打鸳鸯的人一样吗?还有《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多英姿飒爽啊,她带领着将士们冲锋陷阵,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就像是咱生活中的女英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戏曲可不只是看看热闹,它里面蕴含的文化底蕴那可深厚啦!它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
咱们要是不好好珍惜,那不是太可惜了吗?想想看,
如果以后的孩子们都不知道戏曲是什么,那多悲哀呀!所以呀,咱们都要行动起来,多去听听戏曲,感受感受它的魅力!戏曲的魅力,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探索,去发现,去热爱!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戏曲的美妙世界里吧!。
浅析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浅析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概述】中国戏曲相对于诗文这些高雅的艺术相比就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它的发展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农耕的特点就是在春种和秋收这个节点上大家很忙,在农闲的时候戏曲就能够和人接近,也受到农耕群体的热爱。
那么戏曲从“下里巴人”走进“阳春白雪”以致成为国粹,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本文从:戏曲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情是一切艺术的本质,情感是戏曲的核心;戏曲是以情为本,以趣为重的一门艺术;戏曲的情趣是由戏曲的“虚实相生,境由情生”里产生的;这三个方面探索戏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戏曲、四功五法、虚实相生、情趣、意境还记得前些年流行歌曲中有一首歌《说唱脸谱》吗?这首歌至今广为传唱,歌词内容:“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Beijing Okr。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了、妙极了、简直 OK 顶呱呱。
蓝脸的多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一对对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滴滴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幅幅脸谱,美佳佳……。
” 歌词里出现的五彩画面让人有种冲动,这不是我国的古代典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吗?为什么外国人把戏曲称为“北京歌剧”呢?它的魅力在哪里呢?这么多的问题在今天咱们就共同来探讨下吧。
人为什么要看戏呢,看戏是一种精神需求,相对与物质需求一样的,只是功效不同罢了。
提升精神境界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是需要戏曲乃至其它的经典艺术来为大家滋润心灵的。
戏曲的表现形式来源于古代生活,和我们现代生活是有区别的,对现代人来说看懂是比较难的,但是只要我们怀着一种悠闲的心境,在看戏的过程当中自然会悟出一些道理的。
那么戏曲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魅力所在吧。
一、首先,戏曲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情是一切艺术的本质,情感是戏曲的核心。
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中国戏曲艺术的几个方面,展示其独特之处。
传承千年的历史中国戏曲艺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种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精髓,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独特的表演形式中国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唱腔等元素,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和多彩的舞台布景,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给观众。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各自的特色,如京剧的唱、念、做、打,豫剧的豫剧腔调等,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丰富多彩的剧情中国戏曲艺术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剧情。
它涵盖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戏曲剧目中的经典角色如西施、杨贵妃、关公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戏曲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
通过戏曲,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学观念,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国际影响力中国戏曲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戏曲的表演和学习机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戏曲表演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为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的剧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国戏曲艺术。
[试谈戏曲的虚拟与夸张]戏曲脸谱简笔画步骤
[试谈戏曲的虚拟与夸张]戏曲脸谱简笔画步骤一、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拟表演是中国戏曲重要的艺术特征。
虚拟表演的基本内涵是:在虚掉了角色的对象时依靠表演者的手势和人体动作,通过模拟来还原被虚掉了的对象,观众则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感知其对象的存在。
戏曲虚拟表演一般运用两大方法:以实带虚,依有显无;以实展虚,无中生有。
(一)以实带虚,依有显无在戏曲舞台上,常常可以看到“以桨示舟”“以鞭示马”“以桌示山”“以画轮示车”的表演手段。
这种“轿来车往凭步走”的表演便是以实带虚,依有显无的虚实结合法。
观众所见,桨与鞭是实的,而舟与马是虚的,这种以有桨无舟,有鞭无马表现舟行、马奔的艺术方式,便是根据“有无相映”“虚实相生”美学原理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
“以桨示舟”“以鞭示马”式的艺术表现,不是简单化的虚拟表演,它们要表现出剧中人的不同行动,勾画出不同的戏剧情景与各种不同人物形象。
而这些又都要观众感到历历在目。
而同样是“行舟”,《浣纱记》中搭舟逃亡;《白蛇传》中搭舟避雨;《打渔杀家》中驶舟打渔则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英勇豪迈单骑直闯威虎山。
“打虎上山”一折便是通过演员利用“挥鞭”“击鞭”“甩鞭”“转鞭”“握鞭”“举枪”等许多动作,并配以“跳跃”“磋步”“半箭步”“半圆场”“滑叉”“拧叉”等各式身段与台步,又虚拟虎啸和枪声效果,把许多元素结合在一起,才勾画显现出杨子荣纵马驰骋、策越林海、勒马眺望、虎啸惊马、拉马环视、拴马打虎等一系列情景,完成打虎上山这一剧情的系列行动。
再例如:京剧《挑滑车》中挑车一折。
高宠在连续挑翻金邦数十辆华车后,依然骁勇,可马却无力支撑。
演员用一连串的打马、勒马、摔叉、滑叉表示马腿的滑跪在地。
高宠的这组马上动作,都是以一根马鞭来表现的。
而这一连续的马舞艺术动作,使得观众接受了这“以实带虚,依有显无”的完美组合。
(二)以虚展实,无中生有。
以虚展实则全凭演员的手势、台步、动作来模拟所要表现的事物和情景。
初一语文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
初一语文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古代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
在初一语文课程中,古代戏曲作为文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理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角色扮演、音乐和舞蹈、戏曲文本等方面,探讨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
一、角色扮演传递情感的艺术魅力古代戏曲以角色扮演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递情感,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的变化。
无论是在京剧中讲究“形神兼备”的表演,还是在豫剧中注重细腻的情感刻画,古代戏曲都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将角色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众。
比如在《红楼梦》中,黛玉的忧伤与薛宝钗的洒脱通过演员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深入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情感与内心的纠葛,这种情感交流的方式令古代戏曲充满了魅力。
二、音乐和舞蹈带来的艺术享受古代戏曲不仅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还糅合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京剧中的梅花派唱腔,婉转悠扬,与精妙的舞蹈配合,给人以视听双重的享受。
在京剧的表演中,不仅演员要掌握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动作,也需要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
这种综合表演形式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
三、戏曲文本的独特魅力古代戏曲的文本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文本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以押韵的形式呈现,使得整个表演更富韵味。
古代戏曲的剧本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哲理和民间传说,能够让观众了解到历史的变迁、人民的生活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例如,在《牡丹亭》中,剧本中的诗词引用和对爱情、命运的探索,使观众能够通过戏曲文本去理解和思考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古代戏曲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角色扮演、音乐和舞蹈、戏曲文本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上。
在初一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古代戏曲,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2021初一范文精选:戏曲的艺术魅力
2021初一范文精选:戏曲的艺术魅力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通过音乐、唱腔、动作、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精妙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观众。
戏曲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戏曲的音乐美令人陶醉。
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婉转的唱腔,打动人的心灵。
其音调起伏多变,富有节奏感,能够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增强戏曲的艺术效果。
这种音乐美不仅体现在角色的歌唱中,还体现在曲调和乐器的演奏中。
比如京剧中的花脸和旦角,通过高亢的唱腔和激昂的音乐,表达出纯真、豪迈、慈祥等不同的性格特点,使观众深受感染。
戏曲的武打功夫给人以视觉享受。
戏曲中的武打动作和功夫技巧独树一帜,既有软绵绵的柳叶眉、轻柔细腻的舞蹈,又有力量十足的拳脚,动作矫健有力。
戏曲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身体语言,展现出戏曲的美感和魅力,使观众大饱眼福,感受到了独特的艺术美。
戏曲的剧情扣人心弦。
戏曲中的剧情常常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剧情丰富多样,常常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戏曲能够通过叙事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逐渐展现,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沉浸忘却现实的困扰,享受纯粹的艺术体验。
京剧中的《梨园春》和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感动。
戏曲的演员才艺高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戏曲演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具备了高超的演技和艺术修养。
他们能够将戏曲的表演技巧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通过嗓音、舞蹈、表情等多种表现手段,塑造出鲜活而立体的角色形象。
观众在欣赏戏曲的演出时,常常流连忘返,陶醉于演员们的精彩演出。
戏曲演员的才艺和艺术魅力成为了戏曲的一大特点,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第三层(7、8)论述“虚”的第2个问题— “虚”的条件 第1个条件:“虚”要与“实”结合。在 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拟,“虚”从“实” 来,这样“虚”才能更好地写“实”。课 文举了5个例子。这5个例子分别是:
《空城计》 《秋江》 《走单骑》
《武松打店》 《拾玉镯》
如表现元帅升帐,如果把大帐中的“三 军司命”换成“明镜高悬”就不行。
同样,县官升堂,把“明镜高悬”换成 “三军司命”也不行。 元帅的大帐和县官的大堂在舞台上是 “虚”的,而“三军司命”和“明镜高 悬”则是“实”的。
其他的几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比如喝酒—
在中国的戏曲中没有真喝酒的,要表现 这个场景,只需在演员面前摆上酒杯,不 需倒酒。但这“酒杯”的“实”是必须有 的,不然在演员面前放两只碗,即使里面 斟满酒,也不能表现人物喝酒的场面,起 码,观众感受不到。
作业
1.回读课文,弄清文章讲述的梗概内容。
2.自己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3.内化文章的论证方法,化为己用。
解读课文
一.课文的体裁是: 议论文 。
一篇怎样的议论文? 是一篇论述戏曲表演虚拟特征的文艺议论文。
二.既然是议论文,那么课文的中心论点是: 对生活的虚拟是戏曲的美学 特征之一。
三.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1- 3)提出观点。 第1段,提出中心观点 对生活的虚拟是戏曲的美学特征之一。 第2段,引用古人言论 解释“实”与“虚”的关系。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第3段引用古人言论,从反面说明“虚实结 合”在戏曲中无所不在。这样就引出下文对 “ 虚 ”的论述,即,中国的戏曲处处注重 “ 虚 ”(对生活的虚拟)。
所以,缺乏生活基础的虚拟,必然 会“浮”起来,虚拟变成 虚假 。
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美
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美戏曲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具有审美价值。
高尔基说:“按天性而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生活中。
”戏曲演员通过特定的人物来体验美、表现美和升华美,所以美是一切艺术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了美,艺术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因此也可以说,人都是为了美才创造艺术的,戏曲演员正是艺术美创造的载体。
戏曲表演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及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精、气、神等。
所以戏曲表演的本质,自始至终被人所认可和接受,其重要原因是他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就是人,就是演员的形体,而不是以借助第三者为手段。
再确切地说,它是用人体自身创造自身的美,随即又通过自身而享受自身美的创造。
人体既是戏曲演员创造美的材料工具,又达到表现人体美的目的。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的创造性,人不但创造许多客观的新事物,而且能够以自己的身心创造出自身的美来,同时还能表现和享受这种被创造出来的人体自身的美。
它既包括人体外在形神兼备的形象美,还包括不可分离的人体内部的自我情感的审美感受。
戏曲表演的形式美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审美过程,表演者通过自身美的创造与美的交流,不断表现自己的这种特殊才能,同时又与观众共同享受这种美的创造,使自己的身心创造也化为一种寻美的目的。
戏曲表演为观赏而提供“美”,但又不仅仅是观赏,一场演出既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机会,又为他们共同的心理体验提供“美”。
戏曲演员饱含着情感艺术表现,观众饱含着情感的反映,在表演活动中形成一种精神交流。
为什么那么多互不相识的人都会沉溺于同一种喜怒哀乐中呢?是参与者、演员和观众崇尚美的趋向,是美的相互撞击的结果。
戏曲演员在塑造形象时采用精练的、富于个性的语言把生活或作品中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然后用戏曲特定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形体语言,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反映内容。
所以,形式的重要价值与艺术创作的客观存在规律,往往表现为形式永远大于内容,内容也总是依附在不可分离的特定形式中,没有精美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便没有了戏曲艺术。
谈戏曲表演的“生”行
谈戏曲表演的“生”行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体验。
在戏曲表演中,有一种被称为“生”行的表演形式。
这种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独特的表现力和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谈一谈戏曲表演中的“生”行。
从表演形式来看,“生”行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主要表演形式之一。
在京剧、豫剧、越剧等各种戏曲剧种中,都有“生”角的表演。
而在不同的剧种中,“生”角的表演特点也各有不同,比如在京剧中,“生”角的表演以武戏、搏打、舞蹈等技艺为主,而在豫剧中,“生”角的表演以唱腔和动作表演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种多样性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戏曲表演的魅力,使得观众能够欣赏到不同的表演艺术。
从表演技艺来看,“生”行表演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表演功底。
一个优秀的“生”行演员需要具备精湛的唱功、演技和身段。
在表演时,他们需要准确地掌握唱腔的节奏和情绪的把握,同时还要展现出优美的舞台动作和精湛的表情演绎。
这种综合的表演技艺要求演员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修养,以及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表演感悟。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使“生”行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高水平的表演。
从情感表达来看,“生”行表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在戏曲表演中,“生”行是能够充分展现演员个人特点和情感的表演形式。
每个“生”角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唱腔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共鸣。
在这种情感表达中,演员需要具备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敏感把握,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和表现,才能使观众感受到戏曲表演中的真实和魅力。
从文化传承来看,“生”行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生”行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通过“生”行表演,演员可以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无中生有”在戏曲表演中的魅力
作者:王顺平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2期
【摘要】程式是戏曲的灵魂,“无中生有”的表演是表现“灵魂”的手段,这种手段通过戏曲演员程式性表演,将它夸张放大,彰显出它的活力,是戏曲的最基本特征。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对程式的不断创新和再创造,程式中的“无中生有”的表现手段才能更新更丰富,才能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戏曲表演;“无中生有”的戏曲魅力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26-02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离不开“无中生有”这个元素。
如果表演离开了“无中生有”便会失去它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然而,戏曲表演“无中生有”的元素中有一个重要依据那就是“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闲情偶寄》)历代艺术家们,就是通过以简单和细小的实物作为“引子”,再通过大量的虚拟动作进行宣染,进行表演,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实为本,虚为用”的目的。
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拟”的表演,都离不开“无中生有”这个表演元素。
戏曲表演是一门善于用程式将心理动作外化的表演艺术。
因此戏曲表演程式就具备了将人物心理外化的功能。
这个功能在戏曲表演中就是“无中生有”的表现手段。
戏曲表演中的“无中生有”是通过扩大化具有较强的“夸张性”的一些表现手段。
这些手段多是为了宣染人物的情绪、环境、指物、指事。
因此“无中生有”的表现形式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即“借物生事”和“虚拟表达”。
一、戏曲表演中“无中生有”的“借物生事”
戏曲表演中的“无中生有”元素是靠三个表现手段来完成的,即:一是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说白、念词和演唱来表述人物之间的关系,舞台的环境,舞台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二是通过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舞台上的戏曲舞蹈动作来反映人物、环境、事件,也就是说是通过演员的动作性表演来完成的;三就是通过“借物生事”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简显繁。
所谓说、念、唱的表现手段,就是让观众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说白,念词和演唱来表述舞台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所处在的环境,舞台上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大、小事件。
比如,人物出场所用的“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的程式套子。
观众就是从演员的这种套路的元素中得到了人物的一些身世、人物关系、所处环境、发生了哪些大、小事件的信息,既简洁又明了,一听就知道。
另外“借物生事”也是表现“无中生有”的最好手段。
比如各个剧种所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的表演,算得上是戏曲表演中最具“无中生有”艺术魅力的典范。
在
这些唱词中,舞台上空无一物,它通过演员的唱,将“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百鸟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将柴砍、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和牡丹、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前面到了一条河、漂来一对大白鹅、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眼前一条独木桥、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狗叫汪汪、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投石井中)、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等等。
这些物体和景象都是通过“借物”生发出人物的情绪。
演员通过这些舞台描述,把舞台上的情景和所指的人、物和所要说的事以及所要表达的情绪都活灵活现地传递给观众了。
而且都是“无中生有”出来的。
无论演员唱什么,指什么,观众都能接受。
“无中生有”的表演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无中生有”中把两个人物所处的环境,所指的物件,所作的比喻都用虚化了的手法进行了处理,观众能看得出这两个人物情真意切的表演,虽然这种情意是作者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的,但是它通过演员虚拟的表演动作,时而靠近,时而拉开,时而用“白鹅”作比喻,时而用“井影”说事,时而是鸳鸯成对又成双,让台下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她)俩送别的真实性和俩人难舍难分的心情。
可见“借物生事”的高明之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这是因为舞台上人物的“虚”是由“实”派生出来的。
这种“虚生实”的效果正是“无中生有”的艺术魅力所在。
因为戏曲的传统程式中的“无中生有”的元素其本生就具备了这种功能,由于演员采用了“无中生有”的基本元素,所以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就能做到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
所谓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无中生有”的戏曲手段。
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利用各种舞蹈动作来表现“无中生有”的情节。
比如,黄梅戏《拾玉镯》中孙玉姣从出场到打开鸡笼、赶鸡、抓米、唤鸡、躲鸡、喂鸡、眼进沙子、数鸡、找鸡、捉鸡等一系列优美的舞蹈动作的表演中,使观众感受到了演员所表示喂鸡这一过程的生动活泼的真实性和艺术虚拟的唯美性。
二、“无中生有”的表演要注重“吐故纳新”
戏曲表演的“无中生有”要不要“吐故纳新?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戏曲很多程式的形成是受当时社会的物资基础所限制而创造出来的,无论什么艺术形式,它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的不但更新,人们的欣赏情趣的改变而改变其表现形式。
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到戏曲表现形式的改变。
这是因为戏曲的表现手段是靠“虚”与“实”的表演来完成的。
因为人们生活中的实物在不断地更新,如果我们的表现手段只守在过去的传统上,那么今后的发展之路就会更难。
比如说,戏曲程式中简陋的“一桌二椅”。
虽然它能起到多功能的作用,既是桌,也可当作床,还可当成山,但从当今人们的欣赏视角来看,它毕境显得过如简陋。
再如戏曲的“打击乐”往往让今天的观众显得烦噪,这些传统的表现形式有必要进行创新。
好在我们的艺术家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程式套子,也不断在进行改革。
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就将实门景搬上了舞台,它的“实”并没有影响到演员表演的“虚”。
再如现代黄梅戏《未了情》全剧没有采用一锤锣鼓,是在安静的舞台氛围中,让观众尽情享受人物命运的起伏。
再如汉剧《弹吉它的姑娘》中的“电话圆舞曲”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电话搬上舞台,利用电话线起舞,将舞台的一个空间变成了四个空间,让人物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小,张扬了舞台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针对旧有的传统程式的改革有了较好收效。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刚刚创新
的东西又会迅速被新的物资所替代。
像过去那些带电话线的电话又被现代的手机所取代,这样《弹吉它的姑娘》中的“电话圆舞曲”恐怕又要用新的形式来代替了。
所以,戏曲演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造新的“无中生有”的表演元素来替代旧的表演元素。
三、戏曲表演中的“出之贵实”不容忽视
无论戏曲演员怎样创新“无中生有”的表演元素,有一条原则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出之贵实”。
我们都知道,戏曲“无中生有”的元素是来自舞台时空的“虚拟性”,这种虚拟的程度,虽不是绝对性的,但是“出之贵实”的原则还是不能随意改动。
像现代黄梅戏《未了情》全剧没有一锤锣鼓,全剧只用情绪音乐来替代舞台上人物的大、小停顿。
它给观众一种新的欣赏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是很好的,无可厚非。
但是要作为戏曲发展方向,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试想,如果我们的戏曲表演中全部拿掉“打击乐”的程式元素,那还能叫“戏曲”吗?那跟歌剧有什么区别呢?再如,戏曲中以马鞭代骑马的表演程式,是用“鞭”这一实物来替代马的存在,试想,如果我们将一匹真马搬上舞台,那演员那些“跨腿、一字、飞脚、马失前蹄、趟马的程式”等等技巧动作还能得到运用吗?所以戏曲中“无中生有”的元素只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只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不能丢弃传统。
要想戏曲程式“无中生有”的表现元素更新更丰富,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充分体现出“无中生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