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13吴育传
【古诗文阅读】明史《吴与弼,字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明史《吴与弼,字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顺利完成6-9题。
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
与弼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响慕,遂罢举子业,尽读四书、五经、洛闽①诸录,不下楼者数。
中岁家益贫,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不取。
四方来学者,约己分少饮食,教诲不倦。
正统十一,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恳请授文学高职。
后御史涂谦复荐之,俱不出来。
尝叹曰:“宦官、释氏投医,而欲天下永平,容易矣。
”天顺元,石亨欲惹来贤者为己轻,谋于大学士李贤,属于草疏荐之。
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获赐玺书,赍礼币,叛与弼前往阙。
比至,帝问贤曰:“与弼宜何官?”对曰:“宜以宫僚②,侍太子讲学。
”遂授左春坊左谕德,与弼疏言。
贤恳请获赐抗为,且与馆次供具。
于是谒见文华殿,顾语曰:“言处士义低,特行任谏议,奚请辞为?”对曰:“臣草茅贱士,本并无低行,陛下感通虚声,又意外存有狗马疾。
束帛造门,臣惭被异数③,直立京师,今且六十八矣,实无法官也。
”帝曰:“宫僚优闲,不必言。
”获赐文绮酒訾,遣中并使送来馆次。
顾谓贤曰:“此旧非而复者,务而令供职。
”时帝眷遇良厚,而与弼辞益力。
又疏:“学术荒陋,苟低声下气徇禄,必且之句官。
”诏不许。
实乃恳请以白衣就邸比涅,假读秘阁书。
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
”命贤为谕意。
与弼领京师二月,以疾笃恳请。
贤恳请曲从放还,始终恩礼,以光旷举。
帝然之,获赐敕犒赏,赍银币,称奉行人归还,命有司月给米二石。
与弼归属于,上奏胡,陈崇圣志、广圣学等十事。
成化五卒,七十九。
所著《日录》,悉自言生平所得。
[备注]①洛闽:洛学和闽学,代表人物分别为程颢兄弟和朱熹。
②宫僚:太子属于官。
③异数:这里指皇帝给与的特定待遇。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草敕:起草诏书。
b.叛与弼前往阙赴阙:到朝廷来。
c.束帛造门造门:装点门面。
d.实乃恳请以白衣就邸比涅白衣:无官职的士人7.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就是a.中岁家益贫而与弼辞益力b.请授以文学高职以光旷举c.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谋于大学士李贤d.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今且六十八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非其义,一介不取。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素材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1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2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3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7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
8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 衡与虑。
衡,通“横”,梗塞,不通顺。
10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1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直接。
1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13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有智慧。
14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15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6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而不相连的山冈。
17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18 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19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0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现”,出现。
古今异义词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古义:案件;今义:指监牢。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3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见识短浅;今义:品性恶劣。
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古义:独自专有、独占;今义:专心、专一。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表示行为的重复。
6 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7 窥镜自视窥,古义:照;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看。
8 而复问其妾。
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9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地区、区域。
10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寡人,古义:国君的自称;今义:妇女死了丈夫。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吴佑,字季英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吴佑,字季英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吴佑,字季英精品素材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
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
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
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为权戚所望.望:希望,期望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粗劣,粗俗C。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从事,做D。
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答案 A解析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作《师说》以.贻之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答案 B解析“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以、用来〞.C项“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D项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由〞。
2020语文中考复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梳理《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问题探究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一重点字词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2.唯: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3.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吴育传》阅读练习二篇
《吴育传》阅读练习二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自秦悼王葬汝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
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
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
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
宦官过者衔之。
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
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其在二府,待问以列卿奉朝请,育不自安,请罢去,不听。
及出帅永兴,时待问尚亡恙,肩舆迎侍,时人荣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知:主持……工作B.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按:按住、隐瞒C.事遂寝寝:停止D.肩舆迎侍,时人荣之荣:以……为荣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异时宗子所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乃复以为枢密副使良乃入,具告沛公C.帝欲徙二人于淮南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则阴邪不能构害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育“遇事敢言”特点的一项是①索牛驾车,育拒不应②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③不杀绶,无以示天下④臣下毁誉,多出爱憎⑤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⑥育取可行者固行之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⑥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育年轻时聪颖博学,屡试屡中。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梳理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溯洄未晞湄芼厝惩跻坻涘沚提示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 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2.重点词义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夫大国,难测也望其旗靡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孰视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时时而间进皆朝于齐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其如土石何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君子好逑寤寐思服左右芼之宛在水中央道阻且长白露未已提示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以:凭,靠。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加:虚报。
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服:穿戴。
孰:仔细。
私:偏爱。
蔽:受蒙蔽。
谤讥:指“议论”。
间:间或,偶然。
朝:朝见。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许:赞同。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易:交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苦:愁。
感:被……感动。
逑:配偶。
思服:思念。
芼:挑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五柳先生传》简析与授课方案冀教版(new)
《五柳先生传》简析与授课方案这篇人物传记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一、传主姓字不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在看重门第的东晋,竟以宅边的柳树为号,不是隐士又是什么?二、传主事迹不详.文中没有详细记述传主的某一件事,大多采用概述的笔法。
然-—传主情趣不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三言两语勾画了了。
一、好读书,但求会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字字讲来历,句句细斟酌,固然精神可嘉,然于读书之趣相差愈远,毕竟文字的东西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茅塞顿开之时,废寝忘食,如此读书,不亦乐乎?二、性嗜酒,期在必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嗜酒,有亲朋旧友相邀,毫不客气,一定喝醉,难得的是回家时竟毫无留恋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传主真正贪恋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享受醉酒之后飘忽的快感。
既已获得,贪多无益。
大概就是因为他对酒的这份“潇洒”,才使得亲友“或置酒而招之”吧!虽无佳肴,不亦美乎?三、安贫贱,不以为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家徒四壁,遮风挡雨都成问题,简陋之极;布衣粗短,上面新洞加旧补丁,破旧之极,箪瓢屡空,饮食不足以果腹,穷困之极。
传主却能安然自若,不亦怪乎?四、著文章,自娱示志。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写书著文不为换取锦衣玉食,只是抒发性灵、表达志趣的途径,心之所至,信马由缰。
功名利禄在传主的眼里与粪土无异,不亦奇乎?这样的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难不成是无怀氏之民或葛天氏之民?207字的文章竟花了55字来评论,不能不说是盛“赞"了!学习积累:1、以为:把……当作,有时活译为“认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因以为号焉。
2、欣然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文言文05 九上(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5 文言文:九上《岳阳楼记》(知识梳理)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文学常识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迁授、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了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叫转迁、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为降级。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例:《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史记高祖本纪》中“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除:拜官授职,如《<指南录>后续》“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一句中“除”,就是授予官职。
黜(chù):“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而立奚齐。
”擢(zhuó):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上书。
”字音字形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 霏霏(fēi)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属(zhǔ)予作文乐耶(yé)日星隐曜(yào) 一碧万顷(qǐng)朗读节奏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13吴育传
吴育传一、趣文导读吃橄榄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
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
”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奇物,叫名‘俗’。
”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译文】有个农夫进城赴宴,席中有橄榄。
农夫拿到嘴里吃,既涩嘴又不好吃,于是问同席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同席的人认为他粗俗,鄙视地说:“俗。
”农夫以为“俗”是橄榄名,便牢记在心,回家后对人说:“我今天在城里吃到一种稀奇的果子,名叫‘俗’。
”大家听了不相信,农夫便张口呵气说:“你们不信,现在我满口都是俗气哩。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吴育(1004—1058),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吴育少时奇颖博学,进士考试获礼部第一,考中甲科。
历任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知县。
又任大理寺丞、著作郎,举贤良方正,任苏州通判。
他足智多谋,直言善谏,能以政治道义、君臣行为为准则引导皇帝,对稳定政局、安定边防起到积极作用。
【文言原文】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吴育传》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吴育传》【作品卡片】《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吴育(1004—1058),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吴育少时奇颖博学,进士考试获礼部第一,考中甲科。
历任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知县。
又任大理寺丞、著作郎,举贤良方正,任苏州通判。
他足智多谋,直言善谏,能以政治道义、君臣行为为准则引导皇帝,对稳定政局、安定边防起到积极作用。
【文言原文】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记诵手册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记诵手册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
有《孟子》一书传世。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 40 年的历史。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4.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其作品有《宋濂全集》。
5.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少时家贫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
官至参知政事。
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6.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很高。
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知识学习】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溯洄未晞湄芼厝惩跻坻涘沚提示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 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2.重点词义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夫大国,难测也望其旗靡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孰视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时时而间进皆朝于齐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其如土石何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君子好逑寤寐思服左右芼之宛在水中央道阻且长白露未已提示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以:凭,靠。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加:虚报。
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服:穿戴。
孰:仔细。
私:偏爱。
蔽:受蒙蔽。
谤讥:指“议论”。
间:间或,偶然。
朝:朝见。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许:赞同。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易:交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苦:愁。
感:被……感动。
逑:配偶。
思服:思念。
芼:挑选。
最新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全六册整理(32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文言词语整理(1——6册) 一、虚词: 序号 选字 选句 解释 出处1 以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介词:把 《童趣》 2 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把 《论语》 3 以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把 《论语》 4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把 《伤仲永》 5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因 《孙权劝学》6 以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连用,作以为讲 《孙权劝学》7 以 以为妙绝 与"为"连用,作以为讲 《口技》8 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为 《俩小儿辩日》9 以 屠惧,投以骨 用,拿 《狼》 10 以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用,拿 《狼》 11 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来 《狼》 12 以 盖以诱敌 来 《狼》13 以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用,拿 《核洲记》 14 以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把《五柳先生传》 15 以 策之不以其道 用,拿 《马说》 16 以 家贫,无从致书以读 来《送东阳马生序》 17 以 计日以还 来《送东阳马生序》18 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把 《送东阳马生序》 19 以 俯身倾耳以请 来 《送东阳马生序》 20 以 不敢出一言以复 来 《送东阳马生序》 21 以 以衾拥霞,久而乃和 用,拿 《送东阳马生序》 22 以 全石以为底 把 《小石潭记》 23 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 《小石潭记》 24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岳阳楼记》 25 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 《岳阳楼记》 26 以 扶苏以数谏故 因 《陈涉世家》 27 以 今诚以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把 《陈涉世家》 28 以 故以怪之矣 通 "已" 《陈涉世家》 29 以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 用方位、时间词前 《陈涉世家》 30 以 杀之以应陈涉 来 《陈涉世家》31 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拿 《唐雎不辱使命》 32 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 《唐雎不辱使命》 33 以 以君为长者 把 《唐雎不辱使命》34 以 今吾以十倍之地 用,拿 《唐雎不辱使命》 35 以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用,拿 《隆中对》 36 以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 《隆中对》37 以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与所连用,表…的方法或东西《隆中对》 38 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来 《隆中对》39 以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结果,译为"以致" 《出师表》 40 以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来 《出师表》 41 以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来 《出师表》 42 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 《出师表》 43 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用,拿 《出师表》 44 以 遂许先帝以驱驰 来 《出师表》 45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出师表》 46 以 原陛下拖臣以讨贼复兴之效 把 《出师表》 47 以 以告先帝之灵 来 《出师表》 48 以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 来 《出师表》 49 以 成,将以攻宋 用,拿 《公输》 50 以 臣以五更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以为 《公输》 51 以 以牒为械 把 《公输》52 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用,拿 《孟子两章》 53 以 问,何以战 凭 《曹刿论战》 54 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把 《曹刿论战》人 55 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按照 《曹刿论战》 56 以 可以一战 凭 《曹刿论战》 57 以 皆以美于徐公 以为 《邹忌讽齐王纳谏》58 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凭 《愚公移山》 59 以 河曲智叟无以应 来 《愚公移山》 60 以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用,拿 《孟子两章》 61 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用,拿 《孟子两章》 62 以 或以钱币乞之 用,拿 《伤仲永》 63 于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在 《童趣》 64 于 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给 《论语》 65 于 于舅家见之 在 《伤仲永》 66 于 贤于材远矣 比 《伤仲永》 67 于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 《伤仲永》 68 于 于厅事之东北角 在 《口技》 69 于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 《口技》 70 于 其一犬坐于前 在 《狼》71 于 力恶不出于身 从 《大道之行》 72 于 不戚戚于贫贱 对 《送东阳马生序》 73 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从 《送东阳马生序》 74于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从 《醉翁亭记》精品文档精品文档75 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醉翁亭记》 76 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在 《醉翁亭记》77 于 至于负于歌于途 与"至"连用引出对象 《醉翁亭记》 78 于 于是冰皮始解 在 《满井游记》79 于 受地于先王 从 《唐雎不辱使命》 80 于 安陵君其使唐雎使于唐 到 《唐雎不辱使命》 81 于 请广于君 给 《唐雎不辱使命》 82 于 苍鹰击于殿上 在 《唐雎不辱使命》 83 于 休祲降于天 从 《唐雎不辱使命》 84 于 何之于此 到 《唐雎不辱使命》 85 于 每自比于管仲 与 《隆中对》 86 于 欲信大义于天下 在 《隆中对》 87 于 信义著于四海在 《隆中对》88 于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处于秦川 到 《隆中对》 89 于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隆中对》 90 于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 《隆中对》 91 于 试用于昔日 在 《隆中对》 92 于 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 《隆中对》 93 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在 《隆中对》 94 于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 《隆中对》 95 于 还于旧都 到 《隆中对》 96 于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从 《公输》 97 于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到 《公输》 98 于 胡不见我于王 给 《公输》 99 于 今有人于此 在 《公输》 100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孟子两章》 101 于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孟子两章》 102 于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在 《孟子两章》 103 于 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 在 《孟子两章》 104 于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在 《孟子两章》 105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鱼我所鱼也》 106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鱼我所鱼也》 107 于 发于南海 从 《庄子》 108 于 而飞于北海 到 《庄子》 109 于 于是鸱得腐鼠 在 《庄子》 110 于 游于壕梁之上 在 《庄子》 111 于 战于长勺 在 《曹刿论战》112 于 皆以美于徐公 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3 于 能谤讥于市朝 在 《邹忌讽齐王纳谏》114 于 皆朝于齐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115 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6 于 告之于帝 向 《愚公移山》 117 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 凭借 《咏雪》 118 因 罔不因势象形 循着 《核舟记》 119 因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此 《五柳先生传》 120 因 余因得遍观全书 因此 《送东阳马生序》 121 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为 《隆中对》 122 与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山市》 123 与 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 《世说新语》 124 与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 《世说新语》 125 与 君与家君 和 《世说新语》 126 与 借旁近与之 给 《伤仲永》 127 与 与蒙论议 和 《孙权劝学》 128 与 夸父与日逐走 和 《夸父逐日》 129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u 参与 《答谢中书书》 130 与 相与步于庭中 一起 《记承天寺夜游》 131 与 天与云与山与水 和 《湖心亭看雪》 132 与 与余舟一芥 和 《湖心亭看雪》 133 与 且与常马等不可得 和 《马说》 134 与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一起 《送东阳马生序》 135 与 似与游者相乐 和 《小石潭记》 136 与 吾谁与归 和 《岳阳楼记》 137 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和 《醉翁亭记》 138 与 偿与人佣耕 和 《陈涉世家》 139 与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和 《陈涉世家》 140 与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 一齐 《陈涉世家》 计事 141 与 与臣而将四矣 和 《唐雎不辱使命》 142 与 君与俱来 和 《隆中对》 143 与 每与臣论此事 和 《出师表》 144 与 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 和 《公输》 145 与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 和 《公输》 类 146 与 蹴尔而与之 给 《鱼我所欲也》 147 与 公与之乘 和 《曹刿论战》 148 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为:项为之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周智慧言论(文言文)
)
( 2)小信未孚.——(
)
( 3)故克.之 ——(
)
( 4)下视其辙.——(
)
5.填空。( 3 分)
(1)《曹刿论战》选自《 __________ 》,传说是春秋
时期 _____________ (人名)所作,是根据鲁史写
的一部
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取
信于民,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是
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
家。
【材料四】 201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 《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
善民生……不断地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
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 1)仔细探究这四则材料,请你提炼信息。 (至少
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
借鉴作用 ?(4分 )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D .天方授楚,楚之 .羸
公与之.乘
16.翻译句子(2分)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17.本文写战争, 强调政治上
是取胜
的关键,文中反映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分)
18.本文与《曹刿论战》都选自《左传》 ,由此可以
泛指大小的河流。
(2)词义缩小。如“臭” ,古义可以指好气味,
也可指坏气味;今义只指坏气味。
(3)词义转移。如“户” ,古义指门;今义则为
窗。
(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 ,在古代是中
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则成了贬
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如“钟” ,古义是一种量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育传一、趣文导读吃橄榄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
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
”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奇物,叫名‘俗’。
”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译文】有个农夫进城赴宴,席中有橄榄。
农夫拿到嘴里吃,既涩嘴又不好吃,于是问同席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同席的人认为他粗俗,鄙视地说:“俗。
”农夫以为“俗”是橄榄名,便牢记在心,回家后对人说:“我今天在城里吃到一种稀奇的果子,名叫‘俗’。
”大家听了不相信,农夫便张口呵气说:“你们不信,现在我满口都是俗气哩。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吴育(1004—1058),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吴育少时奇颖博学,进士考试获礼部第一,考中甲科。
历任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知县。
又任大理寺丞、著作郎,举贤良方正,任苏州通判。
他足智多谋,直言善谏,能以政治道义、君臣行为为准则引导皇帝,对稳定政局、安定边防起到积极作用。
【文言原文】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介绍吴育的情况及他的几件事,为我们塑造了忠诚干练,仗义执言吴育形象。
通过具体的事件来佐证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三、强化训练(共32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举.进士()②居.数月()③向绶知.永静军()④卒.减死一等()⑤因构狱.以危法中之()⑥育论辨不已.()⑦帝语.大臣曰()⑧使人皆晓.其恶()⑨盗诚.无足虑者()⑩育取可行者固.行之()2.翻译。
(10分)①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②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③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④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⑤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事遂寝.寝:平息 B.陷.骁将郭恩陷:陷害C.因事与仲淹忤.忤:抵触 D.和丹砂饵.之饵:服食4.下列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
“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
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育“遇事敢言”特点的一项是()(2分)①索牛驾车,育拒不应②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③不杀绶,无以示天下④臣下毁誉,多出爱憎⑤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⑥育取可行者固行之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吴育年轻时聪颖博学,屡试屡中。
在主持襄城工作时,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敢于同强索民财的宦官进行斗争。
B.吴育说话办事,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即使宰相的儿子犯了罪,他认为也应该依法处治。
C.吴育把通过辩论分辨是非曲直当作他作为人臣的职责。
皇帝认为他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于是对他作了严厉的批评。
D.吴育精明果断,凡所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违犯。
在开封府时,与范仲淹有矛盾,但是仍能采纳范仲淹的正确建议。
【参考答案】1. ①任用,选拔。
②过了,经过。
③主持,担任。
④最终。
⑤案件,冤案。
⑥止,停止。
⑦对……说。
⑧知道,知晓。
⑨确实,的确。
⑩坚决,坚定。
2. ①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
②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
③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
④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
⑤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
3.B 4. C 5. C 6. B 7. A 8. C四、真题链接(2017泰安中考)(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
②除:授予官职。
③中:陷害。
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盗诚.无足虑者()(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3)育论辨不已.()(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26.本文第②④两段用那些事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4分)【参考答案】24. (1)确实,的确(2)案件,冤案(3)停止(4)坚决,坚定。
25.(1)只是我的能力不够,请皇上罢免我的职务。
(2)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
(3)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执行)。
26.(1)向皇上直言进谏,表现他的正直忠诚、富有远见。
(2)向皇上建言杀向绶表现他的不畏权贵、忠心爱民。
(3)执政措施简单易行不容阻挠表现他的精明果断、处事坚决。
(4)坚决办理范仲淹所奏请合理事宜表现他的坦荡磊落、公而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