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 潘建军 熊艺解析

合集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和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两部分内容。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实习内容1. 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了土壤剖面观察、植被调查等方法。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大月山等地,观察了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棕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了解了气候因素、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调查和分析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界限,掌握了生态学调查的基本技能。

2. 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在动物医学专业暑期诊疗实习中,我参与了化验室、药房、住院部和手术室等多个部门的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动物化验、药品盘点、动物护理、手术观摩等实践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与助理医生、药师等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兽医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实习感悟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实习任务,使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与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职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在面对工作任务时,我们要严谨认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不推诿、不拖延,为今后的工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团队协作。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

关于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报告摘要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一、实习区概况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

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

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

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

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 潘建军 熊艺解析

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 潘建军 熊艺解析

土 地 利
五.土壤资源评价
目的
土壤资源评价是将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料看 待,按照现有的或将来的利用类型(如稻田、果园等)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学 科的知识,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为土 地合理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原则
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时,首先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 型进行,其次,要进行多种形式、各方面的综合比较, 土壤资源评价必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
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
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
写专题研究报告
11
08
进行成果报告交流。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 和农业概况
气候
调查区气候条件:
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 118º50',北纬 32º03',属于北亚热带 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2212.8 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 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农 业 生 产
本调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少量 草坪。本区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 人工种植的树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 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冬青、杨梅、黑松、 马尾松、雪松等。树木多种植于丘陵和岗地。 草坪为人工养护。靠近下马坊公园及中山陵有 少量建筑用地。下马坊公园主要作用供附近居 民休闲娱乐,所以周围有修建住房。
土壤调查与制图 野外实习
2016
目录
CONTENTS
一.调查安排及调查区概述 二.调查地区概况 三.土壤性态综述 四.土地资源评价 五.土壤资源评价
一.调查区概述及调查安排

2020年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2020年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一、实习区概况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

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生专业:学生学号:学习时间: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安宁河流域土壤调查与评价为生产上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依据。

2、再现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三、实习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四、人事组织.....全班同学和土壤学.老师五、工具配备铁锹、小刀、PH指示剂、卷尺、土壤比色卡六、实习步骤1、实习分组无2、土壤剖面观察及书面记载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1、地理位置:学院以北600—700米,铁轨线以东300—400米(采用典型地物定位法)2、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平均温度在17.5℃,全年集中降雨在9月,10月—4月是干旱季节(光热充沛、季节分布不均匀)。

年极端高温是38.5℃,极端低温是0下3℃。

3、地形地貌:安宁河中山宽谷安宁河流域老冲积台地地貌4、地质简况:冲积物5、植被:稀疏草被,草被覆盖度大于70%(生物小循环较强烈,生物对土壤的保护到一定程度。

)6、水文条件:虽然在安宁河流域但是非常干旱,没有输水渠道7、土壤类型简介: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八、实习区域土壤特点总结1、成土过程分析因安宁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过程不进行详细分析。

2、观察的土壤剖面特征一米宽、长、深的向阳自然剖面3、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案不适宜农耕,可直接运用于农林业、畜牧业、经济果木。

存在的问题: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地形坡度大,土壤成熟度不够,团粒结构少。

改良方案:如果人多地少可以坡改梯,建设水渠,修筑排水渠道,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成熟度,也可直接把土壤卖给旁边的砖厂,使其成为平地后再进行农耕。

4、剖面参考记录表将土壤加水至湿润,加水不宜过多或过少,用搓条或搓球的方法来测定土壤质地,按以下标准判定: (1)砂土:无论含多少水,也不能成球,用手握时则散在手中。

(2)砂壤土:球面不平,如将其揉成条状碎成大、小不同的块状。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土壤学作为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操作,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至6月16日,地点位于我国河南省某实验基地。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习内容(1)土壤剖面观测:选择典型的土壤剖面,观察并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分层状况等特征。

(2)土壤样品采集:在不同土壤层次采集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3)土壤性质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基本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磷等。

(4)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土壤与植被、地形、母质等因素的关系,探讨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2. 实习方法(1)野外调查:跟随老师,观察典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特征。

(2)土壤样品采集:使用铁铲、剖面刀等工具,按照一定间隔采集土壤样品。

(3)土壤性质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4)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具体成果如下:1. 掌握了土壤剖面观测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和记录土壤特征。

2. 学会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

3. 了解了土壤性质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了相关实验操作。

4. 分析了土壤与植被、地形、母质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

5.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__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日一、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三、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四、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五、实习概况:1、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3、石羊镇丰乐村11组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4、青城山脚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六、实习心得: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农场的土壤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壤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带到了农场的土壤实验室,学习了如何进行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pH计和土壤含水量
计来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质地的分析,包括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组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被安排到了田间,参与了土壤改良和施
肥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
料和施肥方法。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机肥料的堆肥和制作,以及
如何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松土。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参与了农场的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的覆盖和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我还参与了农场的植树活动,学习了树木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作用。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土壤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
许多实用的技能。

我深刻理解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
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还意识到
了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土壤和
环境做出贡献。

总结:
这次土壤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
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农业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野外土壤调查实习报告

野外土壤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加深对土壤调查与制图理论的理解,我们于2023年在昌黎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土壤调查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区概况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部,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

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

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

实习区域选择在昌黎县城郊区刘李庄村,这里交通便利,周边村庄分布密集,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准备- 收集实习区域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仪器,如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等。

2. 土壤调查- 根据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确定调查路线和样点布设。

- 在样点进行土壤剖面挖掘,观察土壤剖面层次、颜色、结构等特征。

- 测量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湿度、容重、孔隙度等。

-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化学分析。

3. 土壤制图-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绘制土壤分布图。

- 分析土壤分布规律,总结土壤类型特征。

四、实习过程与成果1. 实习过程- 实习期间,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按照预定路线进行土壤调查。

-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样区的调查,详细记录土壤剖面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 部分学生负责GPS定位,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2. 实习成果-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背景、目的、方法、过程、成果等。

- 绘制土壤分布图,展示实习区域的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

- 分析土壤类型特征,为当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五、实习体会与收获1.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掌握了野外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1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农场的土壤管理工作。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老师学习了土壤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的成分、结构、性质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我了解到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无机质和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也学习了如何通过土壤测试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参与了土壤的采样和测试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采集土壤样品,并且通过化验和分析来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

通过这些测试,我能够了解到土壤的肥力水平,并且根据测试结果为农场提出了改善土壤肥力的建议。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还参与了土壤改良的工作。

我们使用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的施肥和灌溉管理。

实习收获: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土壤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也了解了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的施肥和灌溉管理,这对我未来的农业生产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在实习中,我也感受到了农场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对土壤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这次实习让我对土壤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农场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

我将会把这次实习的收获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加深对土壤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野外实习。

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掌握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土壤学基本理论,加深对土壤类型的认识。

2. 掌握野外调查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XX地区2. 实习内容:(1)土壤类型调查:我们首先对XX地区的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包括红壤、黄壤、水稻土等。

通过观察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等特征,掌握了不同土壤类型的识别方法。

(2)土壤剖面观测:在调查土壤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对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观测。

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如层次划分、颜色变化、质地变化等,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3)土壤水分测定:我们采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法,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了解了土壤水分状况。

(4)土壤养分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我们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土壤养分状况。

四、实习成果1. 加深了对土壤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了不同土壤类型的识别方法。

2. 提高了野外调查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了土壤剖面观测、土壤水分测定、土壤养分分析等方法。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2. 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意志,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实习,我们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4.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做出贡献。

总之,这次土壤野外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调查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分析和评价的技能,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土壤调查和评价。

实习任务包括:
1.学习土壤调查和评价的基本知识;
2.参与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工作;
3.掌握土壤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4.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土壤调查和评价。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
1.学习土壤调查和评价的基本知识
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土壤调查和评价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分类、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我们对土壤调查和评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与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工作
在实习中,我们参与了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的工作。

我们按照采样计划,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并进行了标记、记录等工作。

同时,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对土壤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粉碎、筛分等。

1.掌握土壤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习中,我们还学习了土壤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如pH值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养分含量测定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的结构和特征。

1.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土壤调查和评价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土壤调查和评价。

我们选择了一块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的土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我们收集了该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结构观察。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的和任务:1. 了解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原则,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 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如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 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 通过挖掘不同地形地貌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了解土壤与地形地貌、母质的关系。

5. 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野外实习在我校实验农场进行,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实习过程与内容1. 实习第一阶段,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和记录方法。

我们先后挖掘了三个土壤剖面,分别位于农场内的不同地形地貌区域。

在挖掘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并掌握了土壤剖面各层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2. 实习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土壤样品采样和环刀采样的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挖掘的土壤剖面附近随机选取了若干个采样点,使用环刀进行了土壤样品采集。

采集的样品将用于后续的土壤分析实验。

3. 实习第三阶段,我们进行了土壤剖面与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

通过对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我们了解了土壤与地形地貌、母质的关系,为后续的土壤类型鉴定和土壤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对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并了解了土壤与地形地貌、母质的关系。

此外,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本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土壤调查与评价1、前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是在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当地土壤的质量和特性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分析。

本报告将从实习目的、方法、结果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2、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实习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实习导师的安排,选择了一块农田作为调查点,进行了土壤质地的初步观察和采样。

然后,我们利用土壤采样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基本指标的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速效磷酸根含量等。

最后,根据样品的测试结果,我们进行了土壤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4、实习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土壤pH值:调查点土壤pH值呈酸性,为6.2左右,适宜作物生长。

(2)有机质含量:调查点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土壤肥力较好。

(3)全氮含量:调查点土壤全氮含量为0.1%,属于较低水平,需要添加氮肥。

(4)速效磷酸根含量:调查点土壤速效磷酸根含量为12mg/kg,属于较低水平,需要添加磷肥。

5、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调查与评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调查方法,掌握了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我还认识到土壤的质量评价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合理调整土壤肥力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6、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能对一小块土地进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在土壤调查与评价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doc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doc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可编辑)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出发前往目的地进行路线测量。

在每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仔细解释了如何在地图上识别他们的位置以及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的队伍被划分到了最远的区域,刘周围的土地,并且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划分成几个部分,这对于我们进行分布调查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首先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熟悉了调查技术。

然后我们从最远的到最近的开始调查。

利用熟悉的调查技术,我们完成了全村典型区域的调查。

下午,我们画了村庄的边缘。

由于该村南部有几栋新建筑已经扩建,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工作底图绘制了上图。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把刘立庄村的内、东、西北边界定在东边界。

由于地形和地图,我们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经过仔细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器的帮助下绘制了上面的地图。

第四天星期四早上:我们在马殷河参加了一个补充测试。

截至昨日,工作基本完成,其余的是测量北头的边界,其余的检查和复测。

我们完成了在左右两边画上图的所有工作。

室内镶嵌图总结了过去几天各组的调查情况,并拼接了各组完成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

在绘制每张图片之前,现在在每组胶片上确定控制点,以便于合并。

相框可以精确匹配。

我们首先根据控制点将四组图片分开。

后者在一部更大的电影上画出每组的照片。

拼接完成后,应对画框进行装饰,并绘制图例、比例尺和画框名称。

5.实践总结和经验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实践活动,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巩固了课堂上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引用、丰富了我们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提高了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土壤调查和评价的理解,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
低山丘陵: 主要是由沉积紫砂页岩、 砂砾岩组成的紫金山。
土岗地: 在低岗丘陵50米高程以下,堆积着30-40m 的第四纪下蜀黄土,经流水切割冲刷形成较 复杂的岗、塝、冲地貌特征。 平地: 在较为平坦的区域,人工扰动痕迹明显,经采集发现多为潮土。 若干年前此区域有大量菜地,现已转变利用方式成为附近居民 休闲娱乐去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人 口剧增,从而导致住房用地增多。
林地的影响:
土壤熟化程度低,不适宜用作耕地。 森林通过林冠截留减弱强降雨对土壤 的冲刷、根系减弱地表流水对土壤的 侵蚀,有效地起到水土保持作用。
草地造成土壤裸露:
草坪处于初期,对土壤的 影响还未形成,造成大量 的土壤裸露,使土壤质量 下降。
土壤调查与制图 野外实习
2016
目录
CONTENTS
一.调查安排及调查区概述 二.调查地区概况 三.土壤性态综述 四.土地资源评价 五.土壤资源评价
一.调查区概述及调查安排

调查区域西起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

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铁站

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

一级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交通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用地
二级类
水田、菜园、旱地 苗圃、茶园、其他园

自然林地、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 草地
农村道路、交通公路
坑塘水面、沟渠
设施农用地、田坎
校园、住宅区、公共 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
南京市东郊土地利用类型
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幅度很大:
用改良分区图;编写调查区的土壤调
查报告和各小组的土壤调查报告;撰
写专题研究报告
11
08
进行成果报告交流。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 和农业概况
气候
调查区气候条件:
根据《江苏地理》,调查区位于东经 118º50',北纬 32º03',属于北亚热带 温暖湿润气候。全年日照时数为2212.8 时,全年日照率为48%,干燥度为0.9。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 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公路以南。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

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

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
日 程 安 排
10
分组,定组长。明确任务,分发物品, 查阅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
29
勾划作业面积,选择踏查路线,设置剖 面点
10
路线踏查,建立10个典型样地,
31
挖10个剖面,采集土壤样品
三.土壤性态综述
土壤性态综述
调查区域土壤种类
调查区土壤形成过程与特征
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紫色 土
成土母质

石质


粗骨土
程 与
黄棕 壤腐殖化、粘化、弱富铝化 Nhomakorabea特
山地草 腐殖质积累

甸土
潴水氧化还原
灰潮

潴育化过程、腐殖质积累过程
四. 土地资源评价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大类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11
上午比土评土,土地利用类型汇
02
总;下年室内土壤利用类型判读, 土地利用类型判读。
日 程 安 排
11
分组野外校核,修正判读结果。
04
评土;转绘;上午,拼接成调查区的
完整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
GIS技术进行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
11
图的计算机输入和成图作业、面积量
05
算;在土壤图的基础上,编制土壤利
农 业 生 产
本调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少量 草坪。本区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 人工种植的树林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 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冬青、杨梅、黑松、 马尾松、雪松等。树木多种植于丘陵和岗地。 草坪为人工养护。靠近下马坊公园及中山陵有 少量建筑用地。下马坊公园主要作用供附近居 民休闲娱乐,所以周围有修建住房。
土壤改 良利用 分区
利用本次土壤普查的成果,针对本区土壤利用现 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而分片进行改土用土规划, 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进一步开发,改造土 壤资源。
• 生态隔离区 • 生态、经济复合林区 • 经济林区 • 蔬菜种植区
实习感想
在为期一周的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实习周内,我们收获颇 丰,其一是理论知识的极大补充,我们真正了解了土壤资源 调查与制图的丰富理论基础,并学会了灵活运用。 当然,在这次实习周中我们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说野外 工作不仔细不踏实,小组分工不清等,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 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最后要感谢潘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同 时感谢师兄师姐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让实习真正发挥了它 的魅力与作用。
土 地 利
五.土壤资源评价
目的
土壤资源评价是将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料看 待,按照现有的或将来的利用类型(如稻田、果园等)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学 科的知识,对各种土壤作出质量评价和数量统计,为土 地合理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原则
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时,首先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 型进行,其次,要进行多种形式、各方面的综合比较, 土壤资源评价必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
植 被
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作用,此调查区的自 然植被主要发育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低山丘陵主要的落叶树种有各种栎树、黄檀、 枫香等,属常绿阔叶树种的有冬青、杨梅等。 另外,由于人为利用的不同,人工植被占据了 很大一部分,包括法国梧桐、香樟树、榆树、 雪松及其它各种绿化树种、草坪等。总的来说, 本区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最高处 达100%,水土保持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