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绿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绿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0课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诗歌《绿》的背景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生字和词语。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和想象诗歌画面,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教学内容:
1. 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2. 讲解生字和词语。

3. 朗诵诗歌并品味语言。

4. 想象诗歌画面并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2. 学习生字和词语:讲解生字和词语的音、形、义,帮助学生掌握。

3. 朗诵诗歌:教师示范朗诵,再让学生轮流朗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 品味语言: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5. 想象画面:通过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闭目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6. 创造性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或者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改写或续写,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和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多思考。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2.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或作品,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绿》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绿色为主题,通过对绿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学生能认识本课“挤、叉”两个生字,会写“瓶、挤”等四个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 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 学生可以根据文字描绘的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并能分享大自然的绿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或者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热爱。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诗歌。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诗意开启(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绿》。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哪些含有“绿”的古诗呢?板书:(绿)(二)学生分享: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3: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三)过渡:“绿”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印象,在现代诗中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艾青的《绿》。

(四)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开宗明义,引出诗题,回顾已有的古诗积累,渲染气氛,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充满期待。

)二、自主识字,小组交流(一)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中,有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一会儿各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为大家讲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生1:“挤”我是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来理解和记忆的。

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右边的“齐”标识读音,而且还可以结合动作“挤”联想“东西到齐了”。

我们有时候会“挤眉弄眼”“挤来挤去”,人多了还会“拥挤”。

点拨:挤这个字很形象,你还能想到哪些提手旁的字呢?生2:抱、抓、捏……生3:“挤”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提手旁和右边的“齐”互相穿插才能更美观,第八笔是“撇”不是“竖”。

追问:诗歌中哪句有“挤”这个字呢?齐读:“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的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创作背景;2.理解《绿》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将一篇关于朱自清的介绍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然后,让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

2.阅读与分析(30分钟)教师将《绿》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c.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d.小说的情节发展如何?e.小说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析小说的结构(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说的结构。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b.故事有多少个主要情节?c.故事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d.故事的结构有何特点?4.语言分析(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中有没有使用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他们有何作用?b.小说中的对话体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c.小说中的描写方式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5.综合训练(30分钟)教师布置一篇综合性试题让学生回答,考察学生对《绿》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并阅读本节课内容的扩展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朱自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绿》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小说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引用答案。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绿》教学设计教案

《绿》教学设计教案

《绿》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绿》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3. 能够感悟生活中的绿意和希望。

二、教学重点:
1. 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2. 如何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感悟生活中的绿意和希望。

四、教学准备:
1. 《绿》的课文。

2. 彩色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绿》的作者和故事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我们生活中有何寓意?它与希望有什么关联?
2. 阅读(15分钟):
让学生阅读《绿》的课文,并准备一份问题解读教学资料,其中包括提问导读、文本理解与情感感悟等问题。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悟,并整理出每个小组的答案。

4. 分组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情感体验(15分钟):
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绿意和希望,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用彩色纸张和彩笔绘制出这些绿意和希望的形象。

6. 展示和总结(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总结。

七、教学延伸: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悟,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深入理解和体验《绿》中的绿意和希望。

3. 探讨绿色与环保、自然、健康等话题的关联,并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绿》的意境,领会自然的美好之处。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绿色。

3.能够体验赏析诗歌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绿》的意境。

2.难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绿色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诗歌《绿》的幻灯片。

2.课堂道具:绿色植物、绿色手绢、绿色画笔等。

3.其他准备:学生诗集、配套的诗歌赏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播放《绿》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绿色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绿》(15分钟)
•学生跟读诗歌《绿》,教师解释生词及诗句中的意思。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10分钟)
•欣赏相关图片,展示绿色的美丽和生机。

•学生用绿色画笔在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绿色。

4. 创作(15分钟)
•学生写下自己眼中的绿色,可以是绿色的植物、天空或其他事物。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绿色代表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绿》,领略绿色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上的绘画作品。

•背诵诗歌《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绿色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绿》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分析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

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

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三、学生分析: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四、设计思路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

)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

(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绿》大班教案范文

《绿》大班教案范文

《绿》大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绿》中的部分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并朗读《绿》中的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绿》故事书、大班课件、图片等。

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展示《绿》故事书的封面,向学生们介绍《绿》这个故事,让学生们猜测故事的内容并提出疑问。

2.学习活动:(1)观看故事书和课件教师出示《绿》故事书和课件,向学生们展示故事的每一页和关键词汇。

让学生们跟着故事书和课件一起读出关键词汇。

(2)故事梳理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讲解,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词汇呈现给学生们,帮助学生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3)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你是小红,为什么要种树?你是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然后展示给全班。

(4)句型练习教师将故事中的句型整理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朗读和模仿。

例如,小红说:“我要种树。

”学生们可以跟着故事中的情景和意境进行表演。

3.拓展活动:(1)创作绘本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创作绘本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主题,然后创作一个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并将故事配上图片。

最后,让小组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

(2)绘画活动引导学生们用画画的方式描绘自然风光或动物,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对《绿》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通过角色扮演、创作绘本和绘画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们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创作活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具,提升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案
教案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绿》的诗意,感受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绿色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歌——《绿》。

(二)初步阅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的诗歌,对比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绿》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绿》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绿》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绿》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绿》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立刀旁”;认识11个生字;描写其中的“到、刮、浅、谈”。

2、积累12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1、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说话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学生交流,绿色的。

2、出示课题:绿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1、自学课文:课文中绿色指什么?(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3、交流自学情况(1)游戏:谁的反应快,你说我猜。

(2)指导书写“到”4、巩固识字(1)游戏:你做动作我来猜(2)去拼音后读生字(3)变换字序读生字5、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风中的是绿的。

雨中的是绿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2)出示第三小节,指导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读读课文,选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小组。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

(4)师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感受全文。

1、配上音乐,朗读课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学生交流,句式训练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1、游戏:“蜜蜂采蜜忙”读词语:绿色倒翻到处哪儿找浅绿淡绿粉绿出奇刮挤指挥。

2、描写“到、刮”《绿》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__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__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文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通过描述大自然中的绿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诗歌般的文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词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春天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词,如“碧绿、嫩绿、淡绿、翠绿”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

2.文本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略作者笔下的梅雨潭的生命力及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感情。

2.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效果。

3.学习作者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你们是否写过写景散文?如何来写?(生自由发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解开我们对写景散文的困惑,感受朱自清给我们带来的美。

一、走进文本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并在描写中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

散文代表作品
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2.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反映在散文作品里,《绿》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3.以自由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踞(jù) 薄(bó)阴绺(liǔ) 棱(léng)角
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chà)
明眸(móu) 善睐(lài)挹(yì) 掬(jū)
二、初读课文,自我感知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明: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
明: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瀑的绿。

三、精读探究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①第一观察点:山边
观察的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采用了哪些感官描写?)
听:花花花花的声音
视: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②第二观察点:亭边
观察的角度:平视
观察的景致:周围环境、亭、山、云、岩、草、瀑、水花
③第三观察点:水边
观察的角度:俯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绿
2.作者是如何描写“绿”,突出题目的?
明: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

3.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4.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
词来概括。

明:醉人、奇异
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作业:1.课后字词,书下注释重点词语解释。

2.找出书中运用比喻、联想的地方。

第二课时
导入:梅雨潭的绿给了作者“醉人”“奇异”的感觉,作者对此也进行了非常出色的描写。

上节课我们找出作者运用比喻、联想、虚实结合的手法对“绿”进行描写,今天我们一起感受这样写的妙处,以及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一、再读课文,具体分析
1.找出文章中优美的比喻,并说出运用的妙处。

①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②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水波、静态)
③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水波、动态)
④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水光)
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水色)
2.找出文章中运用对比的地方。

明:淡——北京什刹海
浓——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明——西湖的波
暗——秦淮河的波
3.联想
裁你以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
挹你以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
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
她必能纵情歌唱了
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6.立意谋篇
绿,是生命的象征,青春的标志,希望的所在。

作者以“绿”命题,意义何在?这固然在于写实,抓住了梅雨潭景色独具的特征,同时也是作者明快心境的反映。

作者第二次游梅雨潭时,已是秋天。

一般文人笔下的秋景,大都悲切凄凉,而朱自清却把梅雨潭的秋色写得“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而且文中用了大量充满生命的词语描写绿,如“少妇”、“碧玉”、“女儿绿”等。

7谋篇
全文不足千字,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结构小巧,布局精美。

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交代了游梅雨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四周景色和潭名由来。

第三自然段,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

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

思考
1)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为什么要这样写?
(2)“绿”是文章描写的重点,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描绘“绿”的动人形象?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交待梅雨潭形成的原因。

梅雨潭之所以蕴涵了这样丰富而美丽的“绿”,是因为有梅雨瀑这样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是渲染梅雨潭之绿的周围的环境。

这样美的“绿”,自然是产生于一个极其美好的环境之中的,所以用了极细腻的笔触来描绘梅雨瀑。

观赏瀑布后,作者被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所招引,便由亭而下,直扑梅雨潭,文章也就自然过渡到描写梅雨潭之绿了。

比喻的方法连设六喻:“荷叶”、“裙幅”、“碧玉”等,类似古代民歌中的复蹈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同一形象。

拟人的方法作者把“绿”当做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观赏者与观赏的对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

开头用“招引”一词把绿拟人化了,写出了绿诱人的魅力。

接近绿之后,有时对它诉说情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并把绿比做“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最后还赠以“女儿绿”的名字。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对比的方法为突现梅雨潭之绿的特有神采,又将各地有名的绿与梅雨潭之绿来对比。

“北京什刹海的绿杨”,“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又似乎太淡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通过对比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独特的风格,也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奇妙的想象和联想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