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日藏宋元禅僧墨迹综考》(《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合集下载

石井修道:日本唐宋禅宗史研究概观

石井修道:日本唐宋禅宗史研究概观

石井修道:日本唐宋禅宗史研究概观在本论文中,我想就作为唐五代禅籍的《祖堂集》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将有关作为宋代禅籍的《宗门统要集》的研究,与其善本卷子的问题挂钩,予以简要论述。

柳田圣山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初期禅宗史书的研究》(法藏馆,1967)。

这本着作不仅给中国禅宗史研究,而且也给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虽绝版已久,可是本次作为先生著作集的一册《柳田圣山集第6卷》(法藏馆、2000)又被再版了。

有关本书的基本构想,其实先生早已在题为《灯史的系谱》(《日本佛教学会年报》19,1954)予以发表。

当时,就得到胡适和法国P.Demieville博士等著名学者的肯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好评。

几乎与此同时,先生还发表了题为“《祖堂集》的数据价值(1)——有关唐期禅籍批判性措置的一个尝试”(《禅学研究》44,1953)的论文。

可以说这篇论文也正是有关《祖堂集》研究的起点;同时也是有关中国禅宗史研究的重要论文。

此后有关《祖堂集》的研究工作也主要是在柳田圣山的主持下展开的。

20卷的《祖堂集》,成立于南唐保大10年(952)。

直到20世纪初,作为高丽大藏经的藏外补版,在韩国海印寺被发现为止,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柳田圣山先生的此项研究,是让海外也知晓了有关《祖堂集》的研究。

而中国的研究者对于《祖堂集》的研究,还是最近10年的事了。

1989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日禅学研究检讨会”。

席上,我介绍了日本方面有关《祖堂集》研究的成果,并强调了今后对于《祖堂集》研究的必要性。

想起当时听了我的发表的杨曾文先生所说的话:手上有《祖堂集》的中国人大概只有2、3人吧。

这也许反映了当时中国学者关于《祖堂集》研究的状况。

可是现在的状况就完全不同了。

得知去年出版了由张华先生校订的《祖堂集》标点本,就更令我感到这种落差之大。

历来提到被用于中国禅宗史研究的禅籍,主要参照的只是1252年成立的《五灯会元》和1004年成立的《景德传灯录》。

唐宋禅籍詈称的深层文化折射研究

唐宋禅籍詈称的深层文化折射研究

唐宋禅籍詈称的深层文化折射研究
鞠彩萍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禅籍高频出现的詈称不仅反映了禅宗僧团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禅僧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时代风貌。

禅籍丰富的詈称既是禅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禅僧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资料,从而对禅宗语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有更清晰的理解。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鞠彩萍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新世纪文化学视野下的唐宋词研究——以刘尊明《唐宋词与唐宋文化》为中心
2.由唐宋禅籍看佛教行香礼的世俗化变革
3.《汉语大词典》始见例商补--以唐宋禅籍俗语词为例
4.《后西游记》中的詈称及其文化内涵
5.唐宋禅籍与敦煌文献中的"子"缀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僧无象静照在浙行迹考略

日僧无象静照在浙行迹考略

作者: 江静
作者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南宋;浙江;中日交流
摘要:日僧无象静照(1234—1306)于南宋淳祜十二年(1252年)来华,成淳元年(1265年)归国。

在华十四年间,先是师从径山寺住持石溪心月,三年倍,得嗣其法,后随虚堂智愚参禅求法,并在阿育王寺担任负责迎送宾客的知客一职,其足迹遍布今浙江的杭州、宁波、台州、新昌和湖北洞庭湖等地,与浙江僧人交往密切。

宋元七位禅师的墨迹_文_

宋元七位禅师的墨迹_文_

在日本茶道中,茶挂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当代,而是从日本茶道的诞生起就有的共识。

茶道之所以称为“道”,或许正是靠着写有禅语的茶挂来体现的。

日本著名茶书《南坊录》,把茶挂视为茶道具的首要,其在茶道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茶叶与茶具,在第十九章中记载:诸般茶道具中,当以挂物为首要,是主客同修以穷诸茶道究竟、通达要妙的指归。

而挂物之中又以墨迹为第一,无关乎笔迹之工拙,却是古德先哲手泽遗范,其文辞既好,义理闳深,正可悉心体悟,至若名挂物尤应考虑壁龛的造作。

日本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桑田忠亲在他的《茶道的历史》中,同样给茶挂以极高的地位,他说:茶道里必不可少的三件器具,即挂轴、茶罐和茶碗,其他的东西可以省略。

在这三件器具里,茶罐和茶碗暂且不论,重要的是挂轴。

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有马赖底在他的《禅茶一味》书中,给予茶挂中的“墨迹”以特别的定义:所谓墨迹,即意味着书写者自身禅悟的体验,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

如果不具备这一基本条件,则不能称其为墨迹。

一位从未经历过“悟”的书家,无论书写任何禅语,无论如何竭力地去表现禅的境界,其笔下的作品是不能称其为“墨迹”的。

因此,不论作者是不是禅僧,是不是在家居士,其表现题材是否与禅有所关联,其笔迹是否巧妙抑或稚拙,这些客观条件与“墨迹”之称毫不相关。

唯在真正开悟者所书写的作品,才能够称其为杰出的禅门“墨迹”。

本文所列七位宋元期间的中国禅师,他们留下的墨迹在日本获得了相当高的礼遇,在一些重要的茶会上和大型博物馆的大展中才有机会一赏真迹,可谓是茶道具中的至宝。

宋元七位禅师的墨迹纯道学者,致力于中日茶道文化比较研究,已出版《禅艺茶道》《日本茶挂》《雅道相传》《禅艺题记》等专著东 瀛 唐 物TANG IN JAPAN闲极法云(1211-?),虚堂智愚法嗣,号间叟,中国南宋禅僧,著有《虚堂和尚行状》,在《传灯录》续集、《佛祖宗派图》《正误宗派图》《墨迹祖师传》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南宋院画对日本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南宋院画对日本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南宋院画对日本水墨画发展的影响作者:王源王佳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9期摘要:南宋院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不仅对我国美术影响深远,同时也对日本绘画的发展与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研究日本水墨画起源,可以将南宋院画代入世界艺术的范畴,更好地理解其价值与成就。

关键词:南宋院画;日本水墨画;狩野派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就已经开始向中原王朝通史纳贡。

公元6世纪至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汉文化思想。

自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起,中国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就开始经由民间贸易、佛教交流等渠道不断地进入日本。

为区别于唐代传入日本的“唐绘”,这一类画作被称为“汉画”。

根据目前日本镰仓市圆觉寺收藏的珍贵古籍《佛日庵公物目录》一书中的记载,当时包括宋徽宗赵佶、禅僧牧溪在内的许多中国画家的作品在日本社会都有流传,尽管依照现代艺术考古鉴定的结果,这些作品真伪存疑,但在当时却受到日本上层阶级的珍视。

史料记载,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就对有着“风流天子”之名的赵佶非常神往,他模仿赵佶开展了大规模的艺术品收藏活动,并热衷于在书画作品上加盖他的私章。

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御物御画目录》的记载来看,15世纪左右,室町幕府收藏的艺术品中,牧溪的作品多达35件,占到了书画作品总数的1/3以上,其次则是梁楷作品9件,马远作品7件。

由此可见,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与占有,已经成为幕府将军满足自己“中华皇帝构想”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作品主要是南宋院画和继承了南宋院画风格的元代绘画。

绘画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禅の绘画”。

这类作品大多为禅宗画僧所绘制,作品以宣传佛教禅宗教义为主要目的。

禅宗绘画代表人物牧溪对日本美术影响很大,其作品现今大多成为日本寺院、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藏品。

第二类是“皇帝の绘画”。

【文艺】清代静宁女诗人江瑞芝《蝉鸣小草》重返故土

【文艺】清代静宁女诗人江瑞芝《蝉鸣小草》重返故土

【文艺】清代静宁女诗人江瑞芝《蝉鸣小草》重返故土江瑞芝本是200多年前静宁州城里一位普通的闺中女子,却因为别具诗才的《蝉鸣小草》问世,而成为明清两际关陇地区唯一有诗作传世的女诗人。

她的《蝉鸣小草》曾一纸风行,在清代两次刊行,入选多种版本,打破了“自古才女出江南”的尴尬局面,为西北一隅的关陇女儿争得了莫大的荣光。

但是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蝉鸣小草》一度无闻,成为乡邦文化乃至整个文化界的悲哀。

今天,珍藏在中科院图书馆的《蝉鸣小草》孤本,作为《清代闺秀集丛刊》中的一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寻觅该诗集的有心人的精心呵护下,重返了“娘家的”土地。

1页▼蝉鸣小草叙一粤自昭容量才,班姬续史,窃叹山川灵秀之气,不钟于须眉,而钟于闺阁。

故夫柳絮风中,椒花元日,钗凤镜鸾之篇,香兰醉草之什,皆引重当时,垂芳百世。

何今日不少概见,岂山川灵秀之气有所限,而古今人2页▼不相及耶?乙丑岁,余应鹾榷之选,通籍津门。

维时同拣发者,陇干江君汇百。

江君,关中世胄,诗礼名家,其拣津也,公余之下,不废吟哦,而复意气闲雅,磊落不羁。

暇时过从,辄赌酒论文,挥弦赋诗,兰臭之投,迥超时辈。

会得乡书,出近体数章示余,读之3页▼缠绵恺恻,屺岵兴思,其仁人孝子之作乎?而阅其款,则公之长女,贤淑媛所制也。

念公远宦,感时触物,以写爱慕之诚。

音节凄清婉转笃挚,有迴风流雪、落花依草之致。

洎乎庚午,复得窥全豹。

流连讽咏,圆取诸规,方不离矩,出奇丽于幽秀,发纤秾于简4页▼古,是宁特梨花带雨,杨柳凝烟,辟邪蛙绿,触目斑斓,蠲忿皱红,照人璀璨已耶?乃知山川灵秀之气,今有独钟,向疑古今人不相及者,时未之见也。

继自今,上追正始之音,近扫脂粉之陋,步武上官、曹、谢诸名壸,而擅林下高风者,其公之贤淑媛与?余与5页▼公,分属寅好,谊等兄弟,欲以贤淑媛诗为天下后世闺秀法。

是为序。

金筑章世焘黎安氏撰6页▼叙二人臣之事其君,女子之事其夫,皆不可以不学。

学则平心气,识道义,安分循理,不至蚩蚩然,蠢蠢然,若愚氓之处诸野,而鱼鸟之混以群也。

甘肃会宁籍作家简介

甘肃会宁籍作家简介

甘肃会宁籍作家简介(令琪清整理)1)孙志诚甘肃作协会员。

1944年生,甘肃会宁人。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浑浊的祖厉河》,1990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2)李文衡中国作协会员。

1944年生,甘肃会宁人。

大学毕业。

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评论《知识劳动美的审美价值浮沉》、《新人形象的美及其个性差异和多层次结构》、《文学结构美与时空观念》,《权德舆文艺观浅论》、《非理论心理和非理性心理描写》、《论崛起的新诗学》等。

3)林野中国作协会员。

本名符晓波,1964年生,甘肃会宁人。

任《敦煌》诗刊主编,《甘肃理论学刊》副主编,副编审。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纸船》、《灯》、《黑的白》,散文集《大河魂》(合作)、《轻叩家园》。

发表散文、诗歌及文艺评论600多篇。

作品曾多次被转载、选入文集、译介国外。

诗歌《水的回忆》获《诗刊》社与山西省文联等七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新田园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系列散文《乡村寓言》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敦煌文艺奖,评论《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流变与趋向》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4)牛庆国中国作协会员。

1962年生,甘肃会宁人。

甘肃日报社主任编辑。

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先后在《诗刊》、《星星》、《飞天》、《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组诗作品。

诗集《热爱的方式》入选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诗《红旗红旗红旗》被列为中国作协2005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曾获甘肃省第三、四、五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诗刊社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等奖项。

有作品入选数十种权威选本。

2008年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5)苏醒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

本名苏震亚,1955年生,甘肃会宁人。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三届文联委员。

蚕,或者禅

蚕,或者禅

蚕,或者禅萧孟【期刊名称】《大美术》【年(卷),期】2006(000)006【摘要】第一次见到瑞诗宁的画是在莫干山的一个布艺设计工作室内。

那时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只是看到墙上随意挂着一些用毛边纸画的水墨人物,不是传统水墨,却像是用墨水钢笔在纸上的随意涂鸦,其间以中国水墨进行晕染,只是材质的不同,能感觉出画者的那种随性的快乐。

当然,这样的快乐也感染到我,非常好奇到底是谁的杰作。

之后在画展上见到瑞诗宁和她的作品,相比水墨作品的随意,她的油画和雕塑就显得十分内敛和含蓄。

同她用中英混杂的语言聊天,她向我反复强调“阴阳”,当时心中不禁略有微意,阴阳学说恐怕连很多中国人都未必了解,而一个外国人,真的能够领会其中的深意,并将其融合在艺术中吗?但在对她慢慢有所了解之后,发现她对自己绘画的执著和认真态度,知道自己妄言。

我们和她只不过是用语言在沟通,然而她却是通过绘画和我们的文化在交流。

【总页数】3页(P22-24)【作者】萧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3【相关文献】1.摄禅归教与摄教归禅:牟宗三禅教一致论之反思 [J], 代玉民2.中国禅来源于牛头禅?——对印顺《中国禅宗史》所述中国禅来源的质疑与重构[J], 代玉民3.广西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发展探讨——以柳城县“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为例 [J], 覃倩昳;李正多;韦国娟;胡聪;莫炳巧;邓忠榜4.宋明禅与日本禅"混融"性质的形成——镰仓"兼修禅"至江户初期禅 [J], 罗时光5.宋明禅与日本禅“混融”性质的形成——镰仓“兼修禅”至江户初期禅 [J], 罗时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墨迹与心迹:《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断想——写本例话之五

墨迹与心迹:《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断想——写本例话之五
上, 本质 上并非 二 致 。这 些 禅 僧 的字 特 别 被 看重 , 怎么 说 来也 是 日本 独 特 的 风 气 。在 中
国, 这些墨迹 , 说 不









( o


上 受珍 重 , 但 不 如
是 与一 般 书 法 艺 术
无缘的异端。 ” 恰 恰 是 因 为这 种 特 有 的
元时 代的人 日僧 以及 日本 赴 华 的僧 侣 ,
带去 了 中国的典 籍 、 物 品乃 至 习 俗 。几 百年 间 , 日本 人从 他 们 身 上 , 以及 他 们 携带 的物 品感 受 中 国文 化 , 自然 , 这 不 是宋元 文化 的全 部 , 而 只是 经 过他 们 选 择、 能 够携 带 的那 一部 分 。从汉 字 文 化
文 献 。上 面所 说 的各种 以毛 笔为 书写 工具 的纸质 文 献 , 尽管 并 非全 部
一 舌 丈警 知诫 ~
以写本相 称 , 但却 都 是 写本 学 必 须 关 注 的对 象 。它 们 的 研 究 , 都 理 应
纳 入写 本学研 究者 的视 野 。 “ 小秘 密” 藏 在点 墨之 间 在 汉语 中 , 墨迹 一 是指 墨色 的痕 迹 , 用 墨 勾 勒 的线 条 ; 一是指书、
的部分 原貌 。
其次 , 是 那 些 写 在刻 本 上 的批 注 。古 人 有 一 边 读 一 边 批 注 的 习 惯, 在 刻本 的栏外 、 栏上 , 随 手写 下 对 书 中字 句 的 注音 、 解释 、 出处 、 各 种注本 的资料 , 也 在 上 面加 入 自己 的意 见 。如 日本 所 谓 《 史记》 南 化 本, 学人 在 黄善 夫 本 上添 加 了很 多批 注 , 有 些部 分 批 注 的文 字 比本 文 还 多 。这 些笔写 的 资料 , 十分可贵, 是还 没 有 整理 成 书 的写本 。在 亲

中华书局的大型书目工具书

中华书局的大型书目工具书

中華書局的大型書目工具書《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已於近日出版發行。

這套叢書收入了自宋至清末的著名書目題跋近百種,這些書目題跋不僅對考察某一典籍的流傳存佚,內容得失,刊鈔先後,校讎優劣,有重要參考作用,對於從事中國傳統學術,尤其是古籍目錄、版本、校勘及藏書史研究者和工作者,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對圖書館、資料室而言,也是必備的開放檢索用書。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分四卷十九冊,“宋代卷”收入《崇文總目》等十種,“元代卷”收入《文獻通考?經籍考》等三種,“明代卷”收入《文淵閣書目》等四十七種,“清代卷”收入《皕宋樓藏書志》等三十五種。

宋元明書目較少,清代書目眾多,因此清代卷仍然採取精選原則,以重要的提要式書目及題跋專書為主。

末冊《日本訪書志》附有《經籍訪古志》、《古文舊書考》兩種日人著作。

每冊前均有《影印說明》,對所收書的作者、內容、版本作了簡要介紹。

有此一編,自宋以至清末乃至日本所藏重要古籍,盡可一覽無遺。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從選目到出書,凝聚了眾多著名專家學者的心血,先後參與擬目和提出寶貴意見的專家有王紹曾、來新夏、傅熹年、張長華、鄭偉章、馮惠民、許逸民、杜澤遜等諸位先生,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也對該套叢刊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

對於這一國家重點古籍整理出版專案的推出,中華書局真誠期望這套叢刊能以權威實用的形式,方便於學者,服務於學術。

附:《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前言》前言人類文明歷史主要寄託於三個方面,曰傳世文獻,曰地下文物,曰民間傳說。

就中國的情形來看,以傳世文獻為大宗,其源遠流長,系統完整,數量龐大,為舉世罕見。

緣是治書之學若版本、目錄、校勘、藏弆諸科,亦格外發達,而其藉以表現之方式,要以目錄題跋為依歸,此又諸科之中以目錄學獨具宏通旨趣之根本原因。

中國的群書目錄,自西漢劉向、劉歆父子《別錄》、《七略》以來,代有作者,不乏宏篇巨制,唯宋以前目錄傳世者僅《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及若干佛家經錄而已。

日本《宋元の絵画》的编纂特征、刊行价值与启示

日本《宋元の絵画》的编纂特征、刊行价值与启示

83SPECIALIZED READINGNORTHERN ART 2020 02摘 要:昭和三十七年(196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的《宋元の絵画》一书,在编纂上以图版、印鉴、解说和作家传略四种形式,集成了散藏日本各地的宋元画作,全面介绍了彼时宋元画作的相关信息。

该书的刊行,实现了日本宋元画作的集成,为宋元画作的中日合璧提供了可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依凭,也在传统文化的现代保存、丰富现代研究手段、解码历史文化交流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宋元の絵画》;编纂特征;价值;启示宋元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转折期。

其中,绘画思想与创作均取得了杰出成就。

从10世纪后半叶始至14世纪中叶的宋元时代,与日本的镰仓时代至南北朝时代在时间上基本重合,中国的绘画作品经商船或往来僧侣大量带入日本,对日本之后的绘画理论与风格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绘画作品,至今仍保存于日本各地的寺院、博物馆与美术馆中。

关于日本所藏宋元绘画,以及宋元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近年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中国大陆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以扬州大学王莲教授用力最多。

2009年迄今,她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宋元时期中国绘画对日本水墨画之影响》,并发表《南宋绘画图式对宋元时期日本水墨画的影响》等论文,同时出版专著《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交流与传播》,可谓执着不懈,功力甚深。

此外,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高居翰也研究过日本收藏的中国宋元禅宗绘画。

孙文祺、何卯平就宋元画作《瓢鲇图》与《十王图》为个案,研究过宋元画与日本画之关系。

①这些研究,无论以宏观视角或微观视角进行,均尚未对日本所藏宋元画作进行综览与鸟瞰,亦未发现集成式的日本文献《宋元の絵画》。

事实上,昭和三十七年(1962)五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即监修出版《宋元の絵画》一书,对日本境内所藏所有宋元绘画进行图文介绍。

因该书发行数量极少,出版方又严禁复印,因而造成很少有读者能够一睹其面目的状况,实为学界之憾事。

《古今禅藻集》研究

《古今禅藻集》研究
Based on the data statistics of the various aspects,like the total number, 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poetry,the subject matter, the genre. Reading through the book ,having analysis of the text and data, combining the XuanLi, the standards of poetry selecting are discussed. First,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f the dhamma and moral self-cultivation of the monks.Second,advocate the style of classic literary.Third, choose the subjects,the author like the poetry which carried forward Buddhism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reality,and abandon the poetry which praises the
正勉等人虽通选历代僧诗,但出于个人喜好,于宋僧诗采择过少,影响了该 书在僧诗史上的价值。编选过程中也有一些舛误和过失。在与《列朝诗集》的比 较中发现,正勉等人虽存着保存文献、发扬僧诗的目的,然因自身学识所限,编 选宗旨未能一以贯之,部分诗歌和僧人未经拣择,统统囊括入内,不如《列朝诗 集》精当。尽管如此,正勉等人保存文献之功不可没,《古今禅藻集》在僧诗史 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鉴于《古今禅藻集》的研究价值甚高而对其的研究却甚寡 之现状,本文不揣浅陋,试图深入原典以对其作一较深入之探窥。

从画僧的参融看新安画派作品的视觉呈现因素

从画僧的参融看新安画派作品的视觉呈现因素

从画僧的参融看新安画派作品的视觉呈现因素
闻婧;江保锋
【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6)4
【摘要】以浙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在禅学、儒学、道学三学合一的明清人文环境下,怀着对故国的眷恋之意,在新安之地,师法于徽州的山岳自然,创造出有别于明清摹古之风的具有减笔之风、线面之风、徽刻之风、云林之风的新的视觉呈现方式.这既有别于“四王”作品的视觉表达,又在倪云林画风的基础上,经行了视觉呈现方式的改造;既包含了中国绘画的高古之意,又融合了徽州版画的线性表达;也没有脱离儒家风范和禅家的入定思想.由此,以画僧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给中国画史带来了声名彰著的精彩一章.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闻婧;江保锋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2;J227
【相关文献】
1.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记苏曼殊 [J], 童然星
2.探析王维作品“画融于诗”的特色 [J], 朱学召
3.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对中国现代画僧懒悟作品的认知 [J], 周先稠;贺泽海;汤书昆
4.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对中国现代画僧懒悟作品的认知 [J], 周先稠; 贺泽海; 汤书昆
5.新安画派作品在山水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 [J], 周康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寿《宗镜录》之流播及其与敦煌本回鹘文《说心性经》之关联

延寿《宗镜录》之流播及其与敦煌本回鹘文《说心性经》之关联

延寿《宗镜录》之流播及其与敦煌本回鹘文《说心性经》之关联*张田芳杨富学摘要回鹘文《说心性经》来源复杂,兼受南北禅学之风影响,内容征引《楞严经》《圆觉经》和《华严经》者甚多,而这些内容均见于永明延寿《宗鏡录》等著作。

《宗镜录》成书于北宋立国之初,但因秘藏于阁而鲜为人知,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在教内为人所识,成为学僧传阅的对象。

正因其限于教内传播,制约了《宗镜录》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流布,以至在敦煌和黑水城出土诸多宋元禅宗文献中未见任何延寿的著作。

及至元代,禅僧颇重《宗镜录》,尤其是与回鹘关系甚密的中峰明本和天元惟则均受其影响,当会间接地影响到回鹘禅僧。

元末,《宗镜录》地位骤升,受到统治者重视而得以入藏,进一步促其流布。

精通禅学的智泉法师在撰写《说心性经》过程中吸收延寿“一心为宗”禅学思想,当为情理中事。

关键词延寿《说心性经》《宗镜录》一、延寿《宗镜录》的成书时间及早期的有限传播延寿(904—975),俗姓王,祖籍丹阳,生于钱塘。

幼年开始信仰佛教,精通《华严经》。

一生著述甚多,据《智觉禅师自行录》记载,他一生撰述各类著作达61种197卷。

“会三宗师德。

制《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等九十七卷并行于世”。

其现存最重要的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明宗论》《唯心绝》《注心赋》(一名《心赋注》)《观心玄枢》等①。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宗镜录》。

五代时,禅、教分离,禅法混乱,因此,永明延寿总结历代佛学发展之利弊,主张“一心为宗”,调和、融通禅、教及各宗教理之关系,表达禅教合一的思想,撰成《宗镜录》一百卷,是中国佛学发展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禅宗重要的灯史。

北宋赞宁(919—1001)《宋高僧传》曰:“(延寿)著《万*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宋元时期河西诸族交融与民族格局的形成研究(批准号:23B Z504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批准号:22V R C025)”的阶段性成果。

喀罗川考辨——西夏卓罗和南监军司境内地名新证

喀罗川考辨——西夏卓罗和南监军司境内地名新证



斫 龙 “

他 只 弓 用 了 前 半




段史料 ,
对后 半 段史 料 没有 提及? 。
这段 史 料 是 曾 布 向 宋 哲 宗 建 言 在 喀 罗 渡 黄 河进 讨卓 罗 城 与
该珠城 的 计划 ,
涉及 了 从喀罗 前往卓罗 城可能 的路线选择。
卓 “
罗”

喀 罗 “


斫龙

出 现 在






欲归 汉。
诏 熙 河 兰 会路经略使孙路选兵将 以 讨 荡 招 纳 为 名 ,
至革 罗 以来 ,
多 方 诱 谕 鄂


特丹 卓麻等 ,
迎接 归 汉。




当前学界主要 以 中华书局校勘本
斫 龙 “

为定勘 。
罗 “

龙 “

读音相近可 以 勘同 。
嘻 “

中 古


读音苦格切 ,
学 伟 ,
页 第 5 3 2 — 5 4 4

国内
者用 宏

生 也持 喀 罗 川 为 庄 浪 沔 说 ,
与 此相关 京 玉关 、
巴咱尔宗 、
巴拶桥 、
通川 堡 、
通 湟砦 等 数个堡 、
砦位置
的 考定也
出现


误 。
周宏伟 :
城 位 ( 北 宋 河 瀆 地 区
M赛关
置 通 考 >

国 历 地 理 论 年 《 中

黄启江教授主讲「南宋禅籍的苏轼形象」

黄启江教授主讲「南宋禅籍的苏轼形象」

黃啟江教授主講「南宋禪籍的蘇軾形象」2013年,國家圖書館與美國各大名校合辦「臺灣漢學講座」,以建立交流平台,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最後一場與美國紐澤西羅格斯(Rutgers)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東亞圖書館合作,鎖定大學師生,於10月18日假該校Alexander Library舉辦學術演講。

講座邀請威廉史密斯學院(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亞洲語言文化系黃啟江教授主講“Image of Su Shi in Southern So ng Chan Texts”(南宋禪籍的蘇軾形象),演講由羅格斯大學亞洲語文系朱雋琪助理教授主持,並由本館曾淑賢館長代表主辦單位致詞。

黃啟江教授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歷史博士。

中文著作有《北宋佛教史論稿》、《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相》及《泗州大聖與松雪道人——宋元社會菁英的佛教信仰與佛教文化》等書,論文多篇散見於各大學術期刊。

黃啟江教授認為自1940年代林語堂將蘇東坡介紹給英文世界以來,蘇東坡的研究很多,但鮮少談及其形象;而且他發現南宋禪僧在燈史、僧傳、語錄和禪文集等不同的禪宗典籍裡非常推崇蘇軾,因此,在本次演講中引領大家透過這些禪僧文集,一窺禪宗文化脈絡裡的蘇軾形象。

演講中除介紹蘇東坡的生平,其著名詩作與人生起伏、宦遊流貶各地的關係,並指出蘇東坡的形象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書畫藝術家,一位屢被貶謫的忠臣,也是許多禪僧的好友和支持者,更是深具知識和道德的儒者,對後世的許多士大夫和禪僧都有其影響。

演講結束後,播放漢學研究中心特別為海外學術機構製作的英文簡報影片「臺灣漢學研究資源介紹」,以介紹該中心業務項目,包括提供的獎助,以及臺灣重要的研究機構和電子資源,令全場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場演講由羅格斯大學亞洲語文系(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Cultures)朱雋琪(Jessey Choo)助理教授主持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黃啟江教授於羅格斯(Rutgers)大學主講「南宋禪籍的蘇軾形象」劉慶仁主任(右二)、黃啟江教授(左三)、亞洲語文系主任Richard V. Simmons(右四)、朱雋琪助理教授(左一)及曾淑賢館長(右三)、俞小明主任(右一)、耿立群組長(左二)於講座會場合影。

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

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

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胡水静1,胡玉兰2(1.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摘 要:姜夔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词曲作家,他创作的词曲以独特的风雅风格见长,对当时及后世的词曲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姜夔富有风雅品质的词调音乐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㊂南宋时期时局动荡,催生了复雅思潮的出现,而姜夔词曲的风雅风格便是对复雅思潮的直接响应㊂以姜夔的词调音乐为研究对象,从复雅思潮的影响㊁宋学思想的渗透等方面阐述了其形成的渊源,介绍了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㊂在此基础上,在乐论㊁词韵㊁曲调中的展现等方面对其风雅风貌特征进行了论述,进而研析了姜夔词调音乐风雅风貌的后世传承㊂关键词:姜夔;词调音乐;风雅风貌;艺术特征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5642.2021.01.017中图分类号:J 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21)01-0119-06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具有浓郁的风雅风格,这种风格成为当时及后世词创作及词曲音乐创作的优秀典范㊂姜夔词调风雅风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南宋复雅思潮的推动,同时受到儒家中和审美观以及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㊂姜夔在其著作‘大乐议“中对风雅品质有详细论述㊂此外,他还希望借艺术之复雅来助推民族自尊心的凝聚,国家的一统㊂因此,在姜夔的词调音乐中,风雅风格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时代和社会意义㊂目前,学界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黄敏对于姜夔词用调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1];戴燕从词序和正文两部分探讨了姜夔词文本中音乐书写的潜在角色话语,并深入探讨了其存在差异性的根源[2];宁萌对于姜夔自度曲的词调展开了研究,特别是对词调中的 爱国 清空 凄婉 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3]㊂立足上述研究基础,本文重点从历史学㊁艺术学的视角对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姜夔词调音乐风雅风貌的形成因缘㊁艺术特征及后世传承㊂一㊁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形成因缘(一)南宋复雅思潮的兴起及推动作用南宋时期,时局动荡,屈居于江南的南宋社会矛盾突出,向北称臣极大地挫伤了南宋人的自尊心㊂遥望难以收回的北方半壁江山,想到犹未雪的靖康之耻,整个南宋王朝弥漫着一股深深的哀伤与无奈㊂面对国事凋敝㊁民生零落,为了唤醒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整河山,以姜夔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们感觉到了911*收稿日期:2020-08-21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6年度课题从梨园戏的国际化传播看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教育 (F J J K C G 16-333) 作者简介:胡水静(1974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胡玉兰(1969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月自己身上的责任,同时由于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㊁腐败堕落,使南宋文人深感失落[4]㊂于是,一方面,文人们在江南旖旎的自然风光中寻求情感慰藉,将对自然风光的赏析与赞美之情融入到音乐等艺术创作中;另一方面,引领文坛改革,推崇复雅思潮,希望在文化层面上以复古求革新,将周代的礼乐体制加以恢复,凸显儒家之大和,以此来唤醒民族记忆,凝聚民族信心㊂南宋是一个对儒家思想极为推崇的朝代,其尊儒重理的思想表现在词调礼乐方面便是对雅乐的重视㊂隋唐时期,社会文化开放,外来艺术颇多,对本土的包括雅乐在内的艺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㊂为此,宋代采取了很多积极主动的保护措施,并一以贯之到南宋时期㊂这些措施包括对雅乐中点滴错误的严格纠偏,以周制为标准, 治于内而修于外 ㊂姜夔等人对雅乐的纠错非常重视,他在其著作‘大乐议“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以一系列的复雅措施来解决雅乐的失和问题㊂同时,姜夔㊁吴达祖等人在词的创作上也以雅作为基本理念,化诗入词㊁推崇古雅,当时的美学思想也突出了雅乐的重要地位,从理论层面奠定了雅乐的创作基础,而雅词选著也逐渐增多,比如曾慥的‘乐府雅词“㊁黄晟的‘花庵词选“等㊂雅派词人以风雅为理念,在创作中注重词的雅正,以姜夔为代表的雅派词人经常集结词社, 烹茶,新试水 ,以明雅志㊂此时的词风一改北宋时期的华丽旖旎,变得清新脱俗㊁意蕴深远㊁境界悠然㊂姜夔的自度曲创作形式新奇㊁词风复古尚雅,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音乐美感,具有较强的古雅风韵㊂总之,南宋文坛所兴起的复雅思潮缘起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并成为当时词调音乐创作的主要理念与方法,以姜夔等为代表的雅派词人将复雅思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所创作的作品中,古韵雅致㊁清新脱俗成为当时主流的词风㊂(二)宋学思想在姜夔词调中的渗透姜夔深受宋学思想的影响,其词调创作中体现了浓郁的宋学思想意蕴㊂无论是在其关于礼乐的理论论述著作‘大乐议“中,还是其创作的作品集著‘白石道人歌曲“中都可窥见一斑㊂可以说,以儒道思想为核心的宋学思想为其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这是其风雅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㊂概而言之,宋学思想对姜夔雅词音乐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儒家中和审美观的影响和道家天人合一㊁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5]㊂首先,儒家中和思想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㊂‘中庸“有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㊂ [6]荀子认为,音乐创作应 审一定和 ,这成为儒家关于音乐创作的最核心思想,所谓 审一定和 也就是以某一个中声为基础,使其引领和组织其他的音㊂姜夔词调音乐创作中可以看到诸多中和思想的体现,其乐曲旋律低回慢转,高雅处如仙境,平淡处似田园, 正心㊁养性㊁制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处处可见中和雅正之美㊂后人评价其词调,音律和谐,词乐交融,互为映衬,既不艳俗而过于妩媚,也不鲁莽而过于粗豪,可谓尽善尽美,中和风雅㊂总之,中和的思想其本质是儒家对礼的重视,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并以此作为社会秩序得以良好维系的基础㊂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面对支离破碎的山河,将礼发展为理,希望在民众心中树立起伦理铁律,以此来凝聚民族信心,化解民族危机㊂也正因如此,中和的思想在宋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词调音乐创作的依据与指导㊂其次,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中,除了体现出中和的创作观外,还具有着鲜明的道家思想痕迹,其词调音乐意境空灵悠远㊁自然灵动,毫无雕琢做作之感㊂老庄的思想在其作品意境营造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自然无为㊁大音希声㊂姜夔作词不故作高深,用语朴素雅致㊁发乎于心,寓景于情,正如庄子所提出的, 以天合天,真在内者,神动于外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㊂ [8]姜夔的词调音乐中处处体现出这样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在‘长亭怨慢“中,他写道, 树若有情时,不曾得㊁青青如此 ;又如‘淡黄柳“中的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寥寥数语,用最简洁的方式借景抒情,写尽了人生的无奈,但同时也明心见性,摆脱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实现了与大自然的合一[9]㊂综上所述,宋学思想对姜夔词乐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宋代词人善于依托儒家和道家思想来进行描画词境,这不仅加深了词乐的艺术性,同时也彰显其思想内涵㊂021第37卷(总第335期)胡水静,等: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二、基于风雅风貌的姜夔词调艺术特征透视(一)姜夔乐论中的风雅音乐思想姜夔的风雅音乐观在其乐论中有集中的体现,在他上呈于朝廷的‘大乐议“中提出应整饬宫廷雅乐㊁仿效周制㊁复归于和[10]㊂ 和 既是古代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风雅音乐观的核心思想,姜夔以中和审美观为标准,对南宋雅乐出现的大乐失和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㊂如关于乐器制作的问题,便指出了其中存在的3方面的 失和 问题,即钟㊁罄中器等金石类乐器之间的不相应问题;埙㊁竽等土革类乐器制作未合乎标准问题;以及琴㊁瑟等丝竹类乐器的音高未达标准问题等㊂此外,在演奏㊁曲词领域㊁唱诗等方面皆有失和的表现㊂针对这些情况,他旋即又提出了诸多雅正措施,包括权衡度量㊁雅俗共济,呼吁乐器制作应秉持太常寺所作出的规定;宫廷雅乐应以黄钟宫为基准定宫音,止用十二宫;奏乐应与登歌相融合等㊂姜夔的乐论深明俗乐,又合乎雅乐,可谓乐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失和现象的分析,雅正措施的提出也都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论据支撑非常充分,后人对其评价认为虽相对于音乐本体来说略有偏离,过度表达了 音乐与政通 关系的政治精神㊂但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乐论的比较研究,姜夔的乐论仍是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且论述最为深入的音乐理论,其所阐述的风雅音乐观也最为集中㊂(二)姜夔词调音乐中的风雅风貌展现1.情景交融的词调音乐创作方法首先,情景交融的词调音乐创作方法表现在 四种高妙 的词品意境㊂妙,指的是具有无穷意味的审美,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体验,姜夔的 四种高妙 意境论指的是理高妙㊁意高妙㊁想高妙㊁自然高妙[9]㊂其一,理高妙㊂即感性的诗与理性的哲学思辨之间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 碍而实通 ,在本质上交汇相融,体现着文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其二,意高妙㊂即立意新颖,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外,构思精妙,姜夔的 率性而成,然后协以律 ,不拘一格又在情理之内,正体现了其立意的高妙;其三,想高妙㊂即词调音乐创作应兼顾整体与细节,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姜夔的音乐词作在细节处进行的精妙处理都体现了其 想高妙 ;其四,自然高妙㊂即尊崇自然,如道家所说天人合一, 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不知其所以妙 [9],词曲创作应天然所成,融于自然,不矫揉造作,摈弃华丽与浮夸的技法,返璞归真,去掉多余的文饰,凸显本质,于行云流水间见其最妙之境界㊂其次,情景交融的词调音乐创作方法还表现在虚处传神㊁以诗入词的艺术手法㊂姜夔的词调音乐词作字句斟酌㊁精妙细致㊁恰到好处,其作品中佳句颇多,如 木兰双桨梦中云 ,又如 空城晓角,吹入重杨陌 [9],具有诗歌的意境,像是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的一幅幅如梦如幻的图画㊂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正所谓一字诗,某一个字的斟酌与选定便决定了整首诗的品质㊂姜夔作词类写诗,字字细致斟酌遴选,将万千意境集于一字之上,如在‘暗香“中, 香冷入瑶席 ,一个 入 字用得出神入化,把静态的场景刻画出了动态之美;在‘杏花天影“中, 想当时桃叶唤渡 , 唤 字便是全词的点睛之笔㊂2.文辞与唱腔的和谐统一词与诗不同,因其具有演唱性,所以对韵律便有着更高的要求㊂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中既非常重视对唱腔和文辞的处理,每每作词,总要进行演唱,以验证音律是否合宜,其风雅品格也正体现在对字调和音律的重视与斟酌之中㊂首先,他重视四声(即上㊁去㊁平㊁入)与旋律之间的契合,尤其是去声,因其 激励劲远而腔高 ,一唱三叹间余音绕梁,极富感染力㊂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中对去声有大量的使用,如在‘淡黄柳“中,不仅用了 看㊁正㊁怕 等多处去声,且在旋律上加以配合,辅之以上行的旋律,使其风雅之致在悠远的旋律中更为凸显㊂在‘醉吟商小品“中,也是运用了大量的去声字,同时搭配以上行的旋律,整首词的情绪表达即更为丰满㊂其次,姜夔对唱腔和文辞的和谐处理还表现在倚声填词的应用与突破创新上[12]㊂倚声填词即从曲牌出发,按照其固有的曲调㊁句法等来填词,是宋代最常用的作词作曲之法,姜夔对此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12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月新㊂他创作了很多的自度曲,打破了传统的词乐创作流程,这种创作方法使作者摆脱了框架束缚,具有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由此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㊂在其自度曲创作中,一是对词前小序的重视,使用唯美浪漫的散文式抒写方法,交代词的创作背景,同时与词的内容遥相呼应,增加了词的文学性,也提升了作品的风雅美感;二是在字调映衬方面的应用也更为灵活,平仄㊁四声等用韵规律在其词中也有着显著的体现㊂此外,对起调毕曲原则的应用也很是讲究,姜夔流传后世的14首自度曲在以不同的调式表现不同的音乐色彩的同时,整体的起调毕曲效果达成也非常完美㊂(三)姜夔曲调中的风雅风貌展现1.严中有变,和谐一致的曲调结构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品格在曲调结构上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㊂赵晓岚曾评价姜夔的音乐曲调结构,其有 严而有变,变而呼应,以求其一 的特征㊂姜夔喜用双调(双片)的结构,也就是词的前后段重复,在其诸多自度曲中都可见到双调的应用㊂其一,为了在双调间更好地承上启下,姜夔经常使用换头的艺术手法㊂所谓换头,即重复同一曲调时,对原曲调的开始部分进行局部的改变,姜夔的‘鬲溪梅令“‘徵招“‘玉梅令“等作品中都使用了该方法㊂除了换头之外,有的作品还同时增加了艳拍的使用,使词乐的雅韵风格更为突出㊂以‘鬲溪梅令“为例,便使用了换头与艳拍两种手法,艳拍的加入使上片在结尾时停顿一拍,与下片之间形成一定间隔但又不会过于松散,凸显了作品的从容雅致风格;其二,合尾手法的应用㊂所谓合尾,即数曲连用时,末尾一㊁二句均采用相同或相似曲调,姜夔的所有作品都采用了这种手法,使得乐曲结构更为严谨,上下片更加统一,或许这种手法是姜夔有意为之,以借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希望国家统一㊁汉室匡复;其三,乐曲串联特点的彰显㊂乐句的划分以均为单位,均即韵㊁词腔调之均㊂姜夔的词调音乐中,均未落音相符于每句尾韵脚,一均即代表了一段相对完整的乐意㊂姜夔的自度曲中,以内在的逻辑线将不同的乐句进行串联,使其严整又符合逻辑规律,感性与理性在乐句的串联间得以融合㊂2.起调毕曲的调式布局调式布局的雅化主要体现在乐曲调式的起音㊁结音按照起调毕曲的原则来进行㊂所谓起调毕曲指的是 首一字为某调,章尾即以某调终之 ,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首尾呼应㊂也就是说,一首乐曲应具有统一的调式调性㊂起调毕曲的手法最早由蔡元定提出,到南宋时期已被业界普遍认同[13]㊂姜夔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词曲作家,自然也深谙此法㊂他的全部自度曲中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践了起调毕曲,如以‘扬州慢“‘疏影“为代表的11首乐曲皆落调式主音,还有3首落调式五度音㊂由此可见,姜夔对乐曲统一调性调式非常重视㊂事实上起调毕曲的手法正是遵循了儒家中和的音乐审美观,与儒家音乐伦理完全相符㊂姜夔对起调毕曲的重视既是对儒道音乐观的认同也是对儒家政治社会思想的肯定,他通过在音乐作品中严格实践该原则来表达自己匡扶汉室㊁忠君爱国的思想,艺术与政治在此实现了统一㊂3.层次分明的旋律雅化姜夔词调音乐的雅化风格也表现在乐曲的旋律进行方面,他的自度曲皆先词后乐,即先作词然后根据词的内容和意境进行谱曲[14]㊂在这一过程中,他将级进与跳进进行完美糅合,使旋律抑扬顿挫㊁婉转悠扬㊁层次分明㊁古朴雅致㊂同时,为了凸显音乐的色彩变化,他还非常善于使用变徵音和小二度音程,这些旋律刻画手法使其词调音乐创作清新脱俗㊁风雅别致㊂他在糅合使用级进和跳进时,注重突出对比效果,使作品的旋律高起低回,时而平缓㊁时而活泼㊁时而振奋,随作品表达情感情绪所需而发生着灵动的变化㊂在姜夔的词调音乐中运用最多的是二㊁三度音程,其占比达到了81%㊂其中,先以大二度下行音程为最;其次,依次是大二度上行,小三度下行,小三度上行,对跳进手法的应用多于级进手法㊂赵晓岚认为,这与他对古乐律的尊崇与学习有关,在更多的时候他将跳进与级进进行融合使用,如在‘杏花天影“和‘惜红衣“中,以跳进为主,级进为辅,而在‘暗香“等作品中则以级进为主,辅以跳进,整体旋律低回婉转,时而以明朗激烈的大跳作点缀,使乐221第37卷(总第335期)胡水静,等: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风貌及艺术特征曲旋律的层次更加丰富,风雅特点更为凸显㊂三㊁姜夔词调音乐风雅风貌的后世传承词调音乐初起只在民间盛行,后其艺术价值被历代音乐家们所发掘,从市井一跃成为正统的音乐派别,并踏入宫廷,成为宫廷雅乐的主要组成部分㊂在词调音乐的历史变迁中,姜夔功不可没,他直接主导了词调音乐的变革,并对后世词作家如张炎㊁汪森等人的创作形成深远影响㊂词调音乐的风雅品格自南宋到清代都得到了广大词作家们的推崇,且纷纷效仿,使其得到了很好地继承与保存㊂在现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被边缘㊁同化的情况甚为严重,研究和发展词调音乐可以彰显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㊂纵观词的发展,风雅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世人对姜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南宋一大家,尤其是他的词 清空古雅,去留无迹 ,不可与俗人言㊂厉鹗将其与稼轩㊁后村等人并举,认为前二人是词之北宗,而姜夔则是词之南宗㊂在音乐理论方面,姜夔的风雅风格直接促使了风雅词派的形成,其对音乐理论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了元代㊁清代等词作家的创作㊂南宋末年的风雅词派以张炎等人为代表,张炎的词风飘逸清空,受姜夔的影响最为深远,其所著的‘词派“思想理念有很多都来自于姜夔㊂如对音律与文辞融合的重视,提出 词以协音为先 ,他强调意境,提倡用笔以虚㊁以虚传神,这样的审美与姜夔完全契合,在其对词法的论述中,多以姜夔的作品为谱例,由此也可证对姜夔风雅风格的推崇㊂元代燕南芝庵在其著作‘唱论“中肯定了声乐艺术的重要地位,提出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㊂他对乐曲的思想契合了姜夔的 合乐 观,还提出一音一字,多音一字应兼顾,在词曲演唱时要注重旋律及节奏的变化㊂明代徐上瀛针对古琴演奏提出了 黜俗归雅 的意境观,契合了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品格以及其 四种高妙 的意境论㊂此外,崇祯末年由乐师魏双侯传至日本的‘魏氏乐谱“,在词调音乐创作中也严格遵守了雅乐的起调毕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姜夔的风格㊂到了清朝,以汪森等人为代表的浙西派词人编撰了‘词综“,其遴选词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看其是否风雅,浙西词人很好地继承了姜夔的风雅风格,他们对风雅审美极为推崇,并常见于著作之中,认为雅是词的最高境界㊂他们在创作中也刻意地效仿南宋,以姜夔等人为师,其作品也具有浓郁的风雅特色㊂总之,风雅风格在词调音乐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重要的审美思想和理念,对后世词调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㊂四㊁结语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㊁作曲家,他的词曲创作以风雅风格为主,是风雅派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㊂姜夔的词调音乐以儒道传统思想为根基,既具有儒家所强调的 中和 之美,也具有道家所宣扬的空灵自然之意境,其风雅风格集中体现在曲调结构㊁调式布局㊁旋律进行等多个方面,对当时及后世的词调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㊂同时,姜夔的风雅风格词调音乐的形成还与当时南宋特殊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是当时复雅思潮的体现,也是对复雅文化的推动与发展㊂总之,风雅风格体现着融雅济俗的中和审美观,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㊂在当今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并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研究和学习姜夔的词调音乐,了解其风雅风貌,对于守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黄敏.姜夔词用调研究述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1-5.[2]戴燕.姜夔词文本中音乐书写的潜在角色话语[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6-160.[3]宁萌.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70,83.[4]陈莹.南渡后 崇正 复雅 词风的理学文化观照[J].中国文化研究,2019(1):88-100.32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月[5]丁功谊.杨万里对姜夔诗学思想的影响[J].文艺评论,2012(4):56-60.[6]曾参,子思.大学㊃中庸[M].合肥:黄山书社,2005:50.[7]孔丘.论语[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20.[8]庄周.庄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19.[9]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姜夔诗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12.[10]盛秧.姜蘷的‘大乐议“与南宋音乐文化[J].中国音乐,2010(2):57-60.[11]翟羽佳,董兵.自然超越情景交融 姜嘉锵中国古典诗词演唱之意境塑造探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5):18-19.[12]魏莱.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品格[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13-17.[13]潮阳.从‘白石道人歌曲“看南宋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J].兰台世界,2015(15):156-157.[14]刘哂吸.南宋词人姜夔‘杏花天影“的音乐特征研究[J].艺术评鉴,2020(12):11-13.E l e g a n t S t y l e a n d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o f J i a n g K u i s C i T u n eM u s i cHUS h u i j i n g1,HUY u l a n2(1.S c h o o l o fA r t,Q u a n z h o u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C o l l e g e,Q u a n z h o u,F u j i a n362000,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A r t s,N a n c h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N a n c h a n g,J i a n g x i330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J i a n g K u i 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i a n d q u w r i t e r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H i sw o r k s o f c i a n d q u w e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a u n i q u e a n d e l e g a n t s t y l e,w h i c hh a d a p r o f o u n d i m p a c t o n 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c i a n d q u m u s i c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a n d 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 J i a n g K u i s e l e g a n t c i t u n em u s i c h a d i t s o w n s p e c i f i c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T h e p o l i t i c a l t u r m o i l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 g a v e b i r t h t o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t h e t r e n do f t h o u g h t o f r e s t o r i n g e l e g a n c e,a n d J i a n g K u i s s t y l ew a s a d i r e c t r e s p o n s e t o i t.B y t a k i n g J i a n g K u i s c i t u n e m u s i ca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t h eo r i g i no f i t s f o r m a t i o n i se x p o u n d e d i n t e r m s 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t r e n do f t h o u g h t o f r e s t o r i n g e l e g a n c e a n d t h e p e n e t r a t i o no f t h e t h o u g h t s o f S o n g s t u d i e s,a n d i t s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O n t h i sb a s i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i t s e l e g a n t s t y l e a r e d i s c u s s e d,i n c l u d i n g i t sd i s p l a y o f i n m u s i c t h e o r y,c i r h y m e a n d q u t u n e,a n d t h e n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t h e e l e g a n t s t y l e o f J i a n g K u i s c i t u n em u s i c i s s t u d i e dK e y w o r d s:J i a n g K u i;c i t u n em u s i c;e l e g a n t s t y l e;a 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 s(编辑:范玲娜校对:乐天) 421。

日藏宋元禅僧墨迹综考

日藏宋元禅僧墨迹综考

作者: 江静[1]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页码: 99-10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日本;宋元;禅僧;墨迹
摘要:在日本,藏有五百余件宋元禅僧的墨迹,墨迹的作者既有东渡弘法僧,也有未曾赴日僧,以临济宗杨岐派僧为主。

墨迹种类涉及法语、诗偈、赞语、序跋、尺牍、印可状、疏、额字、牌字、道号、碑文、清规、铭文、赋、小传等。

墨迹具有补遗与校勘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禅宗史、中日书法艺术史的重要史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