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探析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实际。

文化的力量,深深烧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贪图,精神上也不能贪图,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析

社会与文化建设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6期(总第162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6,2019(Sum ,162)文化是国之根本,是一国之精、气、神,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名片。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则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民族凝集力的重要纽带。

可以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民族的未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坚持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终于走上了一条最切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文化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对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就把文化建设放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究最符合国情的文化创建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展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并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文化的发展方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自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盛景。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首先。

之所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而言。

而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如经济方面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式。

其次。

回到正题。

所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体制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苏联时候传过来了),根本没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在里面。

再次。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东欧也是照搬苏联体制而崩溃的)和苏联解体后,我们意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但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好的。

呵呵,只是苏联模式在苏联僵化了),因此我们要对我们原有的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举例的话,最典型的是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等等(这些在原来的苏联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是完全没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

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必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必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必要性“政治文化”最早是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于1956年提出的概念。

但在此之前,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提出过政治文化的概念,但其主要内容是加强政治教育,这是在马克思主义范畴下第一次提出此类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于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环境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7/view-12876095.htm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政治的态度,又称为社会政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化的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政治文化,因此,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的政治文化必然是不同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必然和其他政治文化有本质差异。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最早是列宁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他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目的和内容是“从原则上讲对于应该有共产党领导这点,我们不应该有任何迟疑。

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们有本领战胜任何偏见和谎言,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新型政治文化。

由于受国情、生产力水平和历史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处于一个较低的历史水平,因此作为当前历史阶段主导型政治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科学定位,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得出的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类型,既具有政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文化的独特之处。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容之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标签:五位一体;社会有机体;历史合力论;实践基础;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经历了“三位一体”总体布局。

再到“四位一体”布局。

2012 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实践本质、有机生成和运行规律,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重要的哲学基础。

首先,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社会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意义上对社会有机体概念的首次明确表述是在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哲学的贫困》,在文中提出“社会机体”这个概念的,他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

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①在这里马克思明确说明了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体的社会形态的意义上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与政治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与政治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与政治文化建设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其政治文化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了中国向前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政治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道德文化、宣传思想四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与政治文化建设。

一、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进行全面建设。

随着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开放对外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

同时,也注重将国外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中华文化中,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使得中国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本。

二、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的政治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遍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三、道德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强调的是尊重、信任、忠诚、纪律、团结等价值观念,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特色道德建设中,尤其强调廉政建设。

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就存在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现象,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强调廉洁。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反腐、严厉打击贪污等方式,推进廉政建设,提高社会的公平公正性。

四、宣传思想中国特色的宣传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宣传思想强调党的领导地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内外事件,推动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全方位地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育与社会164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杨予(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512000)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内容。

通过的对特色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软实力,进而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

我们要能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坚持党的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意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在传承优秀的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并且深入文化体制改革,进而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的世界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前我们在经济上处于全球一体化的阶段,并且文化与当下的经济与政治等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不能忽略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文化建设同样予以了相同的重视,这也是在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决策。

通过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精神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通过文化的建设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进而使之有效发挥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我们要能够意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文化是聚集整个民族凝聚力的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也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实力,更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且能够坚持我国的道路方向不断前进。

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就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方向,能够让这种更加先进的思想成为引导我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力量。

我们要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让一些文化建设的步骤仅仅局限于书面上。

在当前社会中,我们正处于思想活跃、文化碰撞的时期,因此我们国家在发展中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侵入的局面,当前在很多的外来文化中,一些文化是较为消极的,对于国人也会产生不当的影响,因此通过有效建设我国的特色文化,就能够让这种优秀的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一、什么是政治文明1.政治文明概念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

一定的政治文明建设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以一定的精神文明为条件,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14页)2.政治文明概念辨析政治意识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含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是母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

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中的政治制度文明属于政治文明,但制度文明中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文明则不好放入政治文明之中。

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但不等于全部政治文明,不能以法治文明取代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上层建筑中还有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等。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政治文化是个中性词,并不表示价值内涵,即不表示政治文化的进步与否;而政治文明是一个褒义词,表明政治进步状态。

(参见: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理论前沿》,2002年第4期。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在价值选择上,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以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社会共同富裕为鲜明的价值倾向;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否定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专政,确保了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上,以其对以往旧的政治活动原则和政治运行格局的极大批评勇气,和对新的政治文明构成的极大创造精神,展示了其远大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就是要把党的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政治目的、政治实践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党的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永葆党的政治生命力;党的政治生命力取决于党员的政治生命力,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党员的政治生命力如何保持与传承。

本文将针对党员人格的社会监督及人性与人格诸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政治文化;人格建设;政治生命力;有效的政治监督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43-02一个政党能够长久保持政治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党创立了与历史上一切政治系统不同的政治文化,那就是党的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背叛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政治生命的自杀行为。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它是党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承担着保持和传承党的政治生命力的重任。

一个优秀的政党,必然是由一批优秀的党员组成的,所以,党的政治生命力取决于党员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就是党员素质建设、党员人格建设。

正确认识党的政治生命力,首先要从党和党员的关系上理解。

党的政治生命力是通过党的崇高理想、指导思想、历史任务、代表利益和实现利益的宗旨体现出来的。

党章对此有明文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党的政治宗旨是体现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通过特有的政治文化,造就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聚集了众多的高素质的党员,通过这些党员团结和凝聚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变革旧社会的力量。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大,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我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内涵随着人民思想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内涵的不断改进,政治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政治文化主要涉及到民主意识、民主心理、民主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政治文化由多个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素组成,影响着政治文化的特质。

当前我国政治文化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政治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主导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政治文化是我国的政治亚文化。

二、加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方法加强我国主导政治文化建设主导政治文化在整个政治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对整个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明确了政治文化方向,并直接影响着整个政治文化面貌。

结合中国实际和政党建设背景,目前主导政治文化构成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构成,直接规范着政治生活中的主导价值。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导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文化发展如何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决定。

而生产力在经济基础中又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样人们才会有时间、愿意、主动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否则,政治文化就形同虚设,是几个人的舞台,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也就无暇去评论公共事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践所提出的
一项科学理论和一种实践活动方式,旨在团结全体人民、完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任务的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武装,这是其宗旨基础。

其次是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中国传统美德,继承中华优
秀文化,反对腐朽思想文化影响,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是加
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组织原则和纪
律作风,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党内民主评议制度,维系党团结
统一。

第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安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行多
元文化,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反对腐败盗用公款,严格法治,优化
司法公正,净化政治生态。

最后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制约机制,坚决反
对文化腐败,形成“五个有利于”的正能量文明。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宗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目标。

以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统一为支点,以把信仰、法律、道
德和社会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首要任务和首要问题成为共同关注和
共同努力,实现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谐宽容的伟大梦想。

(完整word版)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

(完整word版)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

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新时期我国要着力建设的主流政治文化,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在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明确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大力加强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内涵;作用;方向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45—02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28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手段.在不断加快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思想保证和理念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明确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力加强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继续发挥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指明了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其特定的内涵。

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后,从而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心理以及政治制度等因素的集合,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在当前背景下,其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还客观地包含了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参与型政治等时代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愿景。

最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精品

最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精品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实际。

文化的力量,深深烧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贪图,精神上也不能贪图,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立足改革开放和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结合中国文化深厚的底缊,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但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却并没有得到较快的提升,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创造力息息相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的含义非常广,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应该主要包含国民的政治热情、政治意识、政治传统和政治制度精神,包含了政治活动所有的规则,无论是正式规则还是非正式规则,同时,它也包含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因素,例如一些政治的基调、陈规和作风等。

我国的政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来对政治文化进行解释,并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看法。

一般认为,政治文化通常是由政治态度、意识情感以及政治认知等形式表现出来。

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政治文化的主体和政治活动的主体是保持一致的,在政治文化中,阶级是一个重要的承载者,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下,表现出来的政治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文化是发展的基础,通过政治观念的形态,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并且会反作用于社会。

从我国社会主义的视野下来看,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政治文化,是一般社会政治文化中的一种具体体现。

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具备政治文化的一切特点,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政治观念等要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特征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对中国之前的政治文化改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和中国之前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属于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视野下来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备以下特点:第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导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性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社会公民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

我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已经前进多年,因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也都已经基本确定,政治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重要分支,所以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基调应该符合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将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意味着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动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自治制度等。

此外,还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要加强对青少年和大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保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美丽中国。

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框架的探析

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框架的探析

坚持人 民代 表大会 制度 , 不能 照搬“ 而 三权分 立” 制度 。在学 习借鉴 西方 政党 参 与政 权 、 执政 方式 上合理 成
探析 党的领导 、 民民主 和依 法治国三 者结合 , 人 意在挖掘 其丰 富的政治 内涵 , 使我们 更坚定对这一根本要 求的认 识 , 同推进我 国的政 治文明建设 。 共
关 键 词 : 治 文 明 ; 本 框 架 ; 析 政 基 探
中 图分 类 号 :6 1 D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党 的十六大 开把 政治文 明建设 确 定为建 设全 面小康 社会 的重要 目标 , 这是 中国特 色政 治 文 明发 展 的 新 的里 程碑 。胡锦涛 总 书记指 出 , 党的领 导 、 民 民主和依 法 治 国三 者 的统 一 , 我 国社 会 主义 政 治 文 明 人 是 建设 的基本框 架( 以下简 称 “ 基本框 架 ” 。“ 本框 架 ” 示 了 我 国社会 主义 政 治 文 明建 设 的 基本 价值 取 ) 基 揭
向和根本 原则 , 概括地 反 映 了我 国政治 文 明 建设 的基 本 特征 , 指 导 我 国政 治 文 明建 设 的 一个 总纲 。 为 是
此, 我们从 “ 四个结合 ” 上来 进 一步深 化对 这一 “ 基本 框架” 的认识 , 断挖掘从 中所蕴 涵 的丰富 内容 。 不


“ 基本 框架” 人类政 治文 明的“ 是 积淀” 与我 国社 会 主义政 治 实践 有机 结 合的产 物
人类 社会 的发展 是一个 由蒙昧 时代 向野蛮 时代 进而 走 向文 明时 代 的历 史 。人 类 进 入 文 明时 代 , 随 是 着生产力 的发展 , 原始 氏族 制度 逐渐 瓦解 , 最终 以文 字的 出现 为标 志 的。恩 格斯 在《 庭 、 家 私有 制 和国家 的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王玉鑫、高欣(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符号的代表,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当然,在当今社会,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其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关系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培养我们的公民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同时也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水平。

因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国家变成人民追求的和谐精神家园。

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强它的发展建设。

一方面要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

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革。

另一方面要与时代结合,要与高科技结合。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个时代要具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要让中国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造力,这样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文化,同时也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

再者,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这是现代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只有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求。

在国外,它们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且发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然而,中国不断加快速度发展经济且摒弃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当然,有很多文化也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若是被侵袭,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大的。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调查报告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前言实践时间:2014.8.30实践地点 :湖南-邵阳实践人员:陈文杰实践内容:中国的发展实践方式:在网上查找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展速度越来越快了。

所以我这次的调查内容是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

而我所得到的资料都是从网上搜索而来。

一、政治(一)政治回顾: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政治领域的成就是中国不断地在往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政党的方向发展,三者归结到一点,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1978年以前,权力过分集中,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国家;从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政党;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中央;从领导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个人。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18号《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正确地指出了权力过分集中是政治制度的总病根,随后,在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上,不断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从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到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再到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

从中可以看出,30年改革在政治领域的一大成就,是公共权力运行的理性化、制度化。

首先,国家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0年改革最大的一条,国家慢慢地在摆脱全能主义的模式,通过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权力越来越受到监督和制约。

比如,统一的市场制度正在建设之中;统一的国家的暴力管理制度、选举制度、法制体系、金融制度、税收制度和现代文官制度、保障统一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制度等,都在建立和完善之中。

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例,改革30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地方政府的推动,中央给政策,地方去创新,分税制的改革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很大影响,目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财权和事权上都有较为合理分配的框架,但是一个存在的问题是仍然没有通过法律和制度将这种改革的成果确立下来,仍然主要依赖的是党在组织和人事上的调控,如何依靠法制而不是权力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是一个考验。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探析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探析

甚至是政治 习惯和政治 传统 , 并 反 映其 内部 的 利益 和要
求 。而且不同的国家政 治制 度 、 不 同的社 会层 次和不 同 的社会文化等对政治文化的性质 、 特点 、 内容都有相 当的 影响力 , 而政 治文化 又可 以通过 政 治的社 会化 进程来 影 响人们 的政治感情 、 政 治传 统 、 公众舆论甚 至政治制 度和 政治体 系本身 。
中共 十七 大指 出“ 当代 中 国在 发生 广泛而 深刻 的变
革, 机遇前所未有 , 挑战也 前所 未有 , 构 建一种 能够 引领
社会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具有 先进性 的政治 文化 , 是 关乎我 国政 治稳
定、 经济进步和社会发 展的大 计。 ” 政治 文化作 为整 个政
治体系中的“ 软件部分 ” , 对政 治发 展起着 极其重 要 的导 向作用。政治 文化 建设 只有 取得 了突破 性进 步 和创 新 ,
弱 。其 中, 政治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政 治文化的核心 即为社会 的意识形 态 , 主要 指一个 社会发展 形态 中 社会制度 的政 治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政 治 文化的健 康发展既 有利 于政 治制 度的进 一步 完善 , 也有 利 于经济建设的跨越 式发展 。 因此 , 建设我 国政 治文化 具有重要 意 义, 应通过 弘扬我 国优 秀的政 治文化 , 借
二、 建 设 我 国 政 治 文 化 的 重 要 意 义
《 比较政治学》 第二 版里 , 把 政治文 化界 定为 “ 政 治 文化 是一个 民族在特定时 期流行 的一 套政治 态度 、 信 仰和感
情” 。此后 , 这个概 念 很快 取代 了传统 政治 学 中常 见 的 “ 民族精神 ” “ 国民性格 … ‘ 民族性格 ” 等难 以用 实证方法 进行研 究的术语 , 并成 为西 方政治学最重 要的概念 之一 。 2 0世纪 6 o年代后 , 政治 文化成 为西 方尤其是美 国政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探析作者:尹航李秉坤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8期[摘要]我国已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之一,但在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等“软实力”方面仍然比较薄弱。

其中,政治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政治文化的核心即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指一个社会发展形态中社会制度的政治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建设我国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弘扬我国优秀的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坚持马列主义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传播;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等途径,完善我国政治体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关键词]政治文化;文化建设;政治经济[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34-03一、政治文化的含义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归为主观价值范畴的重要部分,是大众对于政治领域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人民对政治的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层次在心理方面的诸多要素,以政治理想、信念、理论等政治化思想作为其表现形式,与物质化的政治物化系统是相互平衡的关系。

如果将政治体系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那么各类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形式,就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部分”的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政治文化,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和谐一致。

笔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研究始于二战之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比较政治学的兴起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以加布里埃尔和卢西等为代表的政治文化论者。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芝大博士阿尔蒙德首次提出了“政治文化”一词。

1978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第二版里,把政治文化界定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国民性格” “民族性格”等难以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术语,并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化的学术研究中。

我国对政治文化的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文化,并将其引进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众多主流学者将政治文化概括为:“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包括个人,在长期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政治模式、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学者对政治文化理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他们一般认为,政治文化应与政治体系或政治制度相适应,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是构成政治整体框架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代表一定的阶级、集团甚至个人的政治观念、思想、情绪,甚至是政治习惯和政治传统,并反映其内部的利益和要求。

而且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层次和不同的社会文化等对政治文化的性质、特点、内容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政治文化又可以通过政治的社会化进程来影响人们的政治感情、政治传统、公众舆论甚至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本身。

二、建设我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共十七大指出“当代中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构建一种能够引领社会前行的具有先进性的政治文化,是关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政治文化作为整个政治体系中的“软件部分”,对政治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政治文化建设只有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和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健康、稳定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进步。

正因如此,如何构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便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借助于文化产品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

从音乐到网络,从文学到体育,从电影到动漫,西方文化扩张的范围越来越广。

随之传播的正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

正是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在我国的盛行,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做出了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甚至有学者提出了“文化立国”的观点。

三、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中的王权、人治、宗教等观念以及在大众心里长期积淀的“清官思想”“权威崇拜”“与世无争”等政治意识,至今仍极大地影响着民众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的顺受崇拜的人治意识以及由于对政治的冷漠感而形成的不强的政治参与意识等。

当然,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创造精神。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础,其中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和优秀的成果。

例如,传统政治文化思想中注重从实践过程中去凝练思想,倡导政治实践与政治观念有机结合;强调为官者以身作则,体察民心,注重民意;在政治实践中要重视社会关系调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

这些合理观念,理应体现在先进的政治体系的构建中并予以积极发扬。

如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仁政”“仁爱”“和谐”等观念,尽管这些观念在历史上往往与“人治”相结合,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但在当今条件下,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原则并行不悖。

我们应将这些政治文化智慧从“人治”中剥离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是作为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为基本要素,以大众性、科学性、民族性、民主性为基本特征,构建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并通过政治的社会化途径向社会进行传播和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先确立了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年动乱”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并在参考其他社会主义兴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新一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而提出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另外,“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同样在丰富着主流政治文化。

(三)西方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而产生的,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必然也存在诸多积极的因素,对于其中的优秀成果,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和看待。

西方民主精神历史悠久,从西方民主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民主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民主;第二阶段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是当代资产阶级民主。

就民主实践来说,西方民主理论提出的一些民主实践形式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政治参与方面,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来实施民主,值得我们借鉴。

分权制衡学说是自古希腊以来,从政治思想和实践中得出的观念和理论的总结,是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说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中,通常体现为政府结构必须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

即为了防止权利滥用,实现权利平衡,国家的三大权力相互牵制、相互约束。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权利的掌控者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想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四、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一)弘扬我国优秀的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积淀了许多优秀文化和政治文化传统,如仁爱思想、和谐思想、民本思想、德治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将民族政治文化发扬光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我们当代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对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其优异之处,如民主精神、自由精神、法制精神、分权制衡思想等,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为世界政治文化建设也贡献良多。

对此,我们应该客观评价、理性分析、适度借鉴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二)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思想和围绕其展开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取向、政治观念的有机组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

加强我国主导的政治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思想体系,不断反映着时代要求和特点,其与我国现实情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并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也才能使我国政治文化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其发展状况最终要受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

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某些国家发生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经济出了问题,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几年不涨,生活水平却渐渐下降,长期过穷日子,这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

”这说明,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就没有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实在的物质利益,人民群众才可能认同和拥护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威,才能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才能坚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

(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传播,扩大国际政治认同大众传媒是公民获得各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公民了解党的政策和政府活动的主要途经,它提供的政治信息都带有某种倾向性。

大众传媒形成的舆论主导着一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从而对公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产生潜在的意识影响。

在西方社会,人们将大众传媒视为“第四种权利”(前三种权利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不仅是因为大众传媒的社会监督作用,更是源于其社会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

我们应该大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尤其是符合人民政治预期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传播,并在国际上获得政治认同,以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国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