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浙江传媒学院.doc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八大理论板块:传播科学论、传播过程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

Laswell 5 W模式衍生:传播者研究、传播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以及效杲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根本原因:1、传播媒介发展迅速,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经济层面:企业为推销产品、树立形彖而做的大量广告与传媒相互依赖。

3、政治层面:政党利用媒介作为斗争的工具,如政党报纸。

4、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是战争的影响5、这一时期,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充分发展,为英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2、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纳粹迫害流亡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A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和齐美尔“传播网络理论”B美国源流杜威:实用主义(目的)、实证主义(方法)库利:“镜屮我”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评估自我。

帕克: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米德: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拉斯韦尔:模式、3项基本功能2、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影响最大)5、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Z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香农:提出“噪音”和“冗余信息”等问题(2)威纳:控制论与传播。

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课程传播过程理论与传播模式
适应性和表情性动作。 信息整体冲击力=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
表情 (梅拉宾的公式)
Page 17
动作一样,意义不一样
动作态势语 汉语意义
英语意义
-----------------------------------------------------
1跺脚
气愤,悔恨 不耐烦
Page 7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信息结构:符号与意义 信息: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 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 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
信息从结构上有三要素:作为信息的形式的 符号,作为信息内容的意义,作为信息载体 的媒介。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 播性、动态性、依附性。
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和高度抽象的;实际是 动态的,无限的和丰富多彩的。
Page 24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 媒介,反馈。
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发送者/接受者”和 “接受者/发送者”
威尔伯·施拉姆把传播行为相应地划分为“A型 传播行为”和“B型传播行为”。
副语言是词汇读音之外的“声音因素”, 如音调,音色,轻重,节奏,停顿等。
Page 20
时空语言符号
也称位置语言。时间的利用表达出行为主体自 身方面的信息,空间的利用显示传授双方彼此 之间的交流关系。
霍尔的《沉默的语言》,交流的距离划分为: 亲密距离(45厘米),个人距离(45--120厘 米),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公众距离 (360厘米以上)
1.过来 手心向下,
手心向上,
手指弯曲
食指弯曲
2.丢人 食指在脸部划动 两食指移动

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传播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传播学重点知识1、什么是传播?(名)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影响别人。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传播至少包含三个要素:信远、讯息和新宿。

人们正是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2、传播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2)微观层面: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3、传播学兴起背景?P257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迅速发展,媒介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促使人们从各自学科研究传播;当时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传播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学家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革命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关心;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大量衔接点的学科,如: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并且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背景4、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P261(重点)①拉斯维尔:拉斯维尔对传播学的贡献有——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将传播的基本过程解析为“五W”(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虽此理论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重要意义。

②卢因: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概念,“守门”理论成为揭示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霍夫兰: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还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传播?定义:所谓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的三环节: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的政治宣传和战时轩轩研究代表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2)提出“5W”模式,是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必然出现谈到的入门理论3)他可以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谐调功能、传递文化遗产功能)4)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贡献:1)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3)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过程,提出了传媒的弱效果论,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库尔特.勒温(把关人理论)贡献:1)他拥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变成重要研究目标的思想方法2)理论上创立了场论,开创了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3)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圆满解释4)他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性人物卡尔.霍夫兰贡献:态度的改变1)源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口集中——城市人口的集中造就了规模化的信息需求3)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二战时知识分子的迁移;战时宣传的需求第二章传播原理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4个阶段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五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人类语言它的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3)人类语言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人类语言没有外部刺激的时候也能自主发音5)人类的音声带有节奏和韵律,并能欣赏这种节奏和韵律2、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赖特补充了一个功能)娱乐功能传播的负功能: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由剥夺人的行为能力之一拟态环境理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理路,它充分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事实的选取和组合拟态环境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2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内向传播(乔治.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布鲁墨的“自我互动”理论)定义:人的内向传播的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活从生理机能上来讲:内向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人脑活动→机体反应,这些环节和要素构成。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解读一、院校简介浙江传媒学院简称“浙传”,是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浙传可以说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院校,素有“北有中传、南有浙传”的美誉,学校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省级一流学科。

学校建有“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实验室”、“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厚的行业资源,二、专业介绍1、招生目录及招生人数浙传仅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学制为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费为每年10000元。

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包括:01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本方向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全球中国比较研究院(伦敦)等高校与机构也建立了合作关系。

02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本方向学生有机会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等交换学习。

03全球传播与传媒教育,本方向采用学校与业界共同培养的模式,毕业生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从事国家形象构建、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国际媒介素养教育与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04新媒体运营管理(含广告)。

05口语传播(含播音与主持)。

其中含退役大学生计划,计划招生3人。

2、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不招收其他语种的考生)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三、考试大纲针对专业课,浙传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书目,但是给出了详细的考试大纲。

1、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题型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题等题型,满分150分,学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

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传播学重点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4个)2、简答题(5个)3、论述题(2个)课程复习重点:大纲:传播的实质、传播的模式内容:传播要素传播效果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技巧具体重点:1、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处在社会系统中的人类应用一定的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往往伴随一定社会效果的发生。

特点: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使用传播媒介(口语、印刷、电子、网络媒介)信息的交流具有一定的传播效果2、传播的要素(5+3)(如果是简答题,则每个要素要有浅层次的展开)传播者who:传者、信源(传播者的权威性影响传播效果,但只是短暂的)受传者to whom:受众、信宿(受众个性意见领袖群体规范)信息Sayswhat:传播内容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意图实现结果(受传播者、受传者以及传播技巧的影响(如一面提示、两面提示,如诉诸理性还是诉诸感情)) 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 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决定传播频率、范围)信息组织与传输的机构(决定传播内容的倾向、意识)新增3要素:传播原因探讨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目的及意图(why)传播技巧如何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手段和策略。

(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传播环境自然环境(制播环境、地理环境、传播技术)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3、传播的分类:自我传播大众传播(定义)(按传播范围分)自我传播:个体的我与主体的我之间的信息互动。

(本我、自我、超我,慎独)大众传播:1 媒介必须专业化、职业化;2必须接受国家监督与管理;3改变传统观念、工作及生活方式国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按传播内在本质分)文献领域人际领域广播领域4、信息积累的选择性心理机制(各层次的定义、层次关系)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注意特点:选择知觉刺激性信息选择观点吻合而避开抵触信息选择性理解以自己的思维、价值观去理解所选择的信息原因: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作用:主观意识参与下信息发生有利于接受者变化主观意识过分参与会造成符号价值消失,积累无意义(风动幡动)选择性记忆根据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用、有利且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或别的介质上特点:①主动“拷贝”,但是片面的(口述历史)②强烈主观色彩,取决对记忆主体正向肯定性的心理认同③短暂,还应选择除人脑外的其他记忆载体5、传播者与把关传播者是指拥有一定传播手段并能实现一定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信息传达给受传者的人或组织把关即信息的加工与过滤,其必要性如下:信息的差异性——筛选与过滤垃圾信息、冗余信息传播目的的差异性——因传播者目的不同,在信息选择上必然选择满足其目的的信息内容受众的差异性——由于受众生理、心理、职业、爱好差异,因而选择不同信息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把关人定义: 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1、“守门理论”(谁+谁改进+理论解释)由卢因提出。

1所谓守门,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2守门人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3守门人功能:检查、加工、评价、导向、桥梁2、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字形符号。

(2)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3、政治具有倾向假说(时间+谁+内容)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中提出的,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以及宗教信仰来显示受众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态度和政治立场的综合指数。

4、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和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位于传播起点的个人、组织、社会的混合体。

个人层面:记者、编辑组织层面:传播机构四简答题一传播效果研究的三时段内容及背景1、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以“魔弹论”为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2、40年代至60年代——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现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

3、70年代至现在——“宏观效果理论”“宏观效果理论”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意见领袖(谁+概念+特点)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它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它的四个特点是:1、与被影响者一般是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传播学复习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

传播学复习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

1.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等特点。

2.人内传播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3.人际传播指的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尤其在说服或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态,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也起看中介和过滤作用。

4.编码和译码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具体符号或代码。

译码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原初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5.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所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把关人”,负责对信息的过滤与加工。

6.群体动力论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

7.议程设置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8.两极传播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到达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9.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功能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是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10. 有限效果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感力无比,不可抗拒”。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的科学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所进行的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

传播学:就是指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本质或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个人内在的信息活动2)、人际传播: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3)、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4)、大众传播:职业传播机构的信息传播活动5)、网络传播人际传播定义: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组织传播定义:组织传播是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符号:就是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形式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2、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传播渠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5、反馈:受传者对讯息反应或回应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缺陷:无反馈,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补充> 7W: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监测环境2)、社会协调3)、传承遗产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如易中天、李宇春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虚幻满足、失去行动能力……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摇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描述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个词最早诞生在美国。

把关/守门人:就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以及如何通过的人。

{卢因1947《群体生活渠道》}传播者守门行为的必然性:1信息本身的巨大复杂性和差异性,客观世界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其属性、功能、用途等也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它们进行归类、筛选、过滤等;2传播目的或意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必须选择适当的信息内容来为各不相同的传播目的服务;3不同的受传者或受传者群体在个性、特点、需要、知识结构、经验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来分别予以满足。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传播伦理与法规》期末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新闻侵害名誉权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

同时新闻应该是自由的,但它应该实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

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是有界限有制约的。

要对公民的名誉权进行优先保护。

例子:“秦火火”、“立二拆四”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人。

如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诬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

2.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表达意见,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影响公共决策。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例子:2012年12月6日,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

2013年5月12日,中央纪委宣布,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两天后被宣布免职。

3.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新闻。

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不正当手段包括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出卖版面、转让报号。

例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在采访报道中收“交通费”、“误餐费”;某些地方、部门、企业采取奖励办法,吸引记者进行报道。

例子: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多次收取他人提供的“酬劳”,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一、填空:1、传播学通常会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3、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4、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5、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6、传播的基本过程包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

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8、社会信息由符号和意义组(构)成。

二、名词解释:1、信息一一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符号一一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选择性接触一一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 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这种“选择性”接触活动的结果, 更可能在加强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4、拟态环境一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物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三、简答:1、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包括哪些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传播学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1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1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1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2.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一一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章1.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曰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2. 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近现代得铅字排印基本原理完全相同,标志着人类己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中国印刷的流传,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础,也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得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同时也使文化教育等到普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传媒学 复习资料

传媒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2)传播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的语言与文化,传播与经济等的相互关系。

2.传播与语义学。

符号学的关系。

传播的语言类型,传播的符号类型。

3.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讯息与通道五个基本要素及其内涵。

编码解码噪音反馈效果等要素急其他。

4.传播的主要模式。

传播模式功能的分析;亚里斯多德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发展;申农—韦弗模式及其发展;丹斯的螺旋式型模式;纽科姆的BAX模式。

5.传播的种类。

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功能和技巧。

传播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共享说”“交流说”“劝服说”“反映说”“互动说”等“共享说”来源于传播拉丁文原义。

斯拉姆指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确立“共同”的东西”“交流说”是以美国学者J.霍本为代表。

他指出:“传播即是用言语来交流思想。

”“劝服说”以美国学者J.露西和G.安德森为代表,他们认为:“传播这一种概念包含了人与人互相影响的全部过程。

”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信息是指消息资料知识等的总称。

信息可以用来减少或消灭某些不确定性。

传播的内涵包括:1.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2.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3.传播学是一门综合的学问4.传播是社会性的活动5.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民族内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系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播与社会规范传播是形成社会规范的必要途径传播与文化传播促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传播所导致的社会文化的交融最明显的表现是文化的同化现象。

传播对文化发生作用的另一种表现是文化的变形传播与经济传播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经济条件、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传播与语义学研究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义、符号所发挥的效果西方人比较早地注意到语言的逻辑使用逻辑的三大规律(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传统语义学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意义”现代语义学则是关于符号和行为关系的学说语义思考从哲学的圈子里独立出来,是英国两位文学批评家的功劳。

2023传媒学原理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2023传媒学原理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2023传媒学原理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一、传媒学概述
- 传媒学是研究传播媒介及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学科。

- 传媒学包括传媒理论、传媒伦理、传媒政策等内容。

二、传媒理论
1. 信息传播模型
- 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包括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模型。

- 现代信息传播模型包括媒介环境、社交网络等因素。

2. 传媒效果理论
-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观众的影响,如认知、态度、行为等。

- 媒介选择理论研究观众选择和使用媒介的影响因素。

3. 传媒批评理论
- 文化批评理论研究媒介作品对文化的影响,如价值观、意义等。

- 政治经济批评理论研究媒介作品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传媒伦理
- 传媒伦理研究传媒从业者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责任。

- 传媒伦理包括新闻伦理、广告伦理等领域。

四、传媒政策
- 传媒政策是国家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和调控。

- 传媒政策包括媒介所有权、监管机构、文化产业政策等。

以上是2023年传媒学原理的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希望能对
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如果你正在学习传播学,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考试资料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第一部分:传播学基础知识在学习传播学之前,你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1.《传播学原理》(作者:麦克卢汉):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传播学教材,它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等。

2.《传播学导论》(作者:吴岳良):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传播学概论》(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理论考试资料:1.《传播学理论》(作者:徐友春):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2.《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3.《传播学理论与实践》(作者:张志勇):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是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传播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考试资料:1.《传播学研究方法》(作者:李银河):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传播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作者:张志勇):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教材,它包括传播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题型:1.名词解释5*4=20′(第六、十一、十二章、库利、选择性原理、第八章麦克卢汉)2.简答题4*8=32′(都是最后一堂课讲到的重点关注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涵化理论米德、麦克卢汉、库利的研究风格和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3.案例分析题2*14=28′(1.用框架理论分析案例2.至少用三个维度解释一个传播事件)4.论述题1*20=20′重点章节:14章其他:把关人传播流容器人第九章媒介规范理论考一个自由主义理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中非语言传播的某一个概念(姿态)传播学研究的五个要素:①一种观点一种态度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方法②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③三个行为(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控制理论)④四大奠基人⑤五个阶段一、名词解释1.第六章:群体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群体感情集合行为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流言和谣言组织组织传播2.第十一章:传播效果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诉诸理性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意见领袖3.第十二章: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框架媒介框架新闻框架知沟数字鸿沟媒介素养第三人效果4.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电视人和容器人(P118)二、简答题1.经验学派/批判学派2.涵化理论3.米德4.麦克卢汉5.库利6.使用与满足理论7.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背诵内容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3.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4.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5.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

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

6.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

传播学复习资料第⼀章传播学研究简介⼀理解传播(P2-6)传播是⼈类的⼀种社会⾏为。

“传播”译⾃英语communication交通、沟通、传通、传意等拉丁⽂communicare,“共⽤”、“共享”P5“传播”的定义是信息的流动过程,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种社会活动。

具体理解“传播”:1.传播的基本元素是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2.传播的基本内容是信息3.传播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信息运动⽽展开的社会活动1.传播的基本元素: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受传者是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信息通道(信道)是传播所依赖的媒介形式和渠道信息: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就是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的功能是反映事物的内部属性、状态、结构、相互联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2.传播的基本内容:信息内涵:指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适合于这⼀概念的所有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成反⽐3.传播的基本性质:通过信息运动⽽展开的社会活动传播在阶级社会中既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凝聚⼒,同时⼜是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的重要⼯具。

⼆理解传播学1.含义2.研究对象3.基本问题4. 学科定位5.学科体系6.⼏种错误认识1.含义传播学:研究⼈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类⼀切传播⾏为和传播过程发⽣、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研究⼈类如何运⽤符号进⾏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称传学、传意学等2.研究对象第⼀、⼈类传播的发⽣与发展。

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第⼆、⼈类传播的形态。

⼈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第三、⼈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传播活动是—个⾃组织和他组织结合的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等特点。

2.人内传播乂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3.人际传播指的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尤其在说服或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态,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也起看中介和过滤作用。

4.编码和译码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具体符号或代码。

译码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原初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5.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所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把关人”,负责对信息的过滤与加工。

6.群体动力论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

7.议程设置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8.两极传播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到这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一舆论领袖一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9.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功能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是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10.有限效果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感力无比,不可抗拒”。

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11.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也称作媒介即信息,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木身。

换句话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12.马克思精神交往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使用“交往”以描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该思想得到我国学者陈力丹的阐发,形成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认为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和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乂有其独立和能动性的—ifii o该理论要求将精神交往常于人类社会交往大系统中考察,有别于西方尤其是行为主义传播学,能够揭示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结构,揭示人与人传播关系的本质。

1 .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答有什么效果效果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2.传播学的学术渊源有哪些?答:传播学的发展得益于二战后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的卢因、霍夫兰均为心理学家。

卢因是完形心理学大师,其将“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创立的群体动力学探求个人与团体的关系,认为要改变态度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而且要考虑其所属的团体规范等因素。

二战期间卢因领导的关于战时食品宣传的研究即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并发现讨论组的存在对传播效果的增强;雀夫兰进行的对传播学影响巨大的战时美国军队中说服研究和回到耶鲁态度改变的后续研究均在社会心理学指导思想下进行,其使用的实验方法,为后来的传播学者多次应用。

社会学对传播学影响更是深远。

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于1940年在哥伦比亚任教并创立“社会应用局”,作为一个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伊里调查及其报告《人民的选择》。

同时,杜威、帕克、库利、米德等人的实用主义立场对传播学经验学派;阿多诺、洛文塔尔、哈贝马斯等以社会学家和传播学者双重为份对传播学批判学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简要说说传播的定义以及传播学的五大类型。

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五种不同的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

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

4.拉斯韦尔的传播五大模式的意义。

答:拉斯韦尔的传播五大内容:1、这个模式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

2、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称为五大要素或五大环节。

(3)3、由于这五个环节来自英语,各自都包含着一个英文字母W,因此,通常被称作5W模式意义: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2、第一次为传播学措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5.李普曼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答:沃尔特•李普曼(1889 — 1974):美国政治家、专栏作家、美国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主要页献:(1)舆论及宣传研究(2)提出“拟态环境” “刻板印象”(3)大众传播效果的洞见(4)把关研究(5)传播与民主政治的分析6.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答: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商品化、文化性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5、反馈的弱化强化6、传播的制度化民主化答案二: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地位稳固;b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g个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 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远超一般社会群体),制约社会信息环境的主要变量7.受众研究的基本脉络及其意义。

答:受众研究有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①“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⑤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含义:a.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根源;b.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媒介接触可能性和媒介印象;c.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d.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满足与否;e.两种结果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⑦意义:a.认为受众的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有助于纠正此前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b.揭示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有利于否定“了弹论”等观点;c.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木效用,有利于矫正“有限效果论”,因而被称为适度效果论。

8.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

答:“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大众传播的受众并非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相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卡兹等人出版的《个人影响》一书中提出制约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四种,其中即包括“选择性接触机制”,其由“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三个部分组成。

举例如下: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表明,人们既有的政治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即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山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路等决定)大部分只接触共利党的宣传,支持民主党者亦同。

9.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是什么?答:施拉姆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即:“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白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二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大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独裁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与国家统管式。

10.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在哪里?答:答案一:传统学派用经验的、实证的方式,对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效果与态度的改变等问题进行关注,采用多元主义的社会观,通过对传播技巧和体制的研究,实现社会的管理。

而批判学派的目的与立场则截然相反,他们为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而开始研究,以人的基本价值反思为基点,与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西方各种现代学术流派交相呼应,从批判性的立场涉足传媒研究,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传播现象。

答案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者一定的差异。

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

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置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

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

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

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

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怎样才能提高非语言传播能力?答:非语言符号的可变性和多义性常常使我们难以确定意义,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对非语言信息的理解常常需要依靠特定的情境。

这不仅包括传播发生的场合、传播双方的相互关系,而且利民族差异、时代背景等都有很大关系。

除情境因素外,在理解非语言行为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各种影响传播的主观偏见和心理定势。

当我们和别人交流时,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对环境刺激的情感和生理反应。

我们的言语行为较为明显、可被清楚地识别和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