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第4课时《解决问题-之间有几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之间有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之间有几人”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之间有几人”的概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5个人站成一排,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有几个人?他们是如何排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片中有5个人,他们站成一排。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问题:‘之间有几人’。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小红、小丽、小华和小刚站成一排,小明和小红之间有1个人,小红和小丽之间有2个人,小丽和小华之间有3个人,小华和小刚之间有4个人。
请问:小明和小刚之间有几人?(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相邻两人之间的人数,最后将结果相加。
(5)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题方法。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之间有几人”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文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分析
三年级语文文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分析。
一、阅读真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应试考试的道理和题型。
在第六单元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样题,了解题意,学会转化思维,掌握答题技巧。
可以针对样题的背景、人物、情节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论题的认识,想象其后续情节发展和结局。
二、课文朗读语文课堂的核心在于课文的朗读,而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规范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节奏感等,将课文朗读得富有感情。
同样,也要注意字音字形的规范,特别是在生字词和词语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拼读方式和正确的写法,逐渐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三、作文教学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作文的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而且是教学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
作文的主题选取要简单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思考,避免抽象化和复杂化;老师要引导学生先进行头脑风暴思。
在思考思路时,学生可以思考前因后果、具体事例、人物感悟等方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学生的作文要求既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遵循写作规范,确保作文的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文采优美。
四、语言练习语言练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和语法的练习,包括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外,还要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各类语言现象,如借代、象征、人比等,进行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五、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利用图书馆等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蚂蚁做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模型,如小蚂蚁的图片、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学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和意境;2.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文的意境;2.能够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3.进行诗歌赏析和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表达个人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熟悉古诗《登鹳雀楼》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诗歌朗读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准备诗文赏析的课件或教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导入:播放古诗《登鹳雀楼》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2.讲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4.师生共同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和美感。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2.继续深入赏析古诗,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3.配合诗歌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感动;4.师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1.进行诗歌衍生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朗诵类似主题的作品;2.学生进行诗歌表演或朗诵,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结合其他文学作品,拓展对古诗文的审美视野;4.结束课程,总结学习收获,激励学生对古诗文持续关注。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更能够培养对优美文学作品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学艺术的探索欲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短文大意,把握主要内容。
2.能够初步品味寓言的寓意,了解故事中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能够在书写时注意用词准确、连贯。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谁更争强》
2.生词:争强、罗马、景顺、公元前、事迹
3.默写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知道认识和理解故事内容。
2.默写难字生词。
四、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短文寓意,抓住中心思想。
2.在课文中找出难字生词进行默写。
五、教学准备
1.课文及教案。
2.板书设计:默写生字词。
3.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运用图片或提问方式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师生一起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3.生词学习:呈现生词并让学生尝试默写,进行巩固。
4.理解寓意:引导学生分析寓意,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与意义。
5.课文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6.书写练习:学生完成《谁更争强》的书写练习,注意用词准确连贯。
7.作业布置:布置默写生字词和课文复述作业。
七、板书设计
•争强、罗马、景顺、公元前、事迹
•默写生字生词
八、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要加强对故事寓意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束。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授课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构成要素。
2.理解诗人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情、描绘景物的特点。
3.感受其间的良辰美景和思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解析。
2.学生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中内涵的深刻理解。
2.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等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贴近生活法: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具体而微的感知,让学生在情感和生活中感受到诗歌中的美好。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竞争合作,提升学习效率。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古诗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学习古诗的构成要素2.欣赏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第二课:咏怀古迹1.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2.分析和评价古诗中的表现手法第三课:咏物抒情1.学习杜甫的《丽人行》和李商隐的《无题》2.欣赏古诗中对物的描写和美感描绘第四课:婉约词人选段1.学习卞之琳的《谷雨》和李清照的《如梦令》2.学习婉约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对诗歌艺术的影响第五课:古风雅乐选段1.学习《庐山谣》和《长恨歌》2.欣赏古诗中的音乐意境和美好感受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上课后的讨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2.通过小组展示、课上回答问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3.通过作业的评阅检验学生对古诗中细节的把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2.多媒体资料3.网络资料4.课外读物总结: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的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学习重点与难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并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体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情感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竞争和合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情操和美好的生活态度。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秀教案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础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立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课文书、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课堂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图片导入,让学生猜测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讨论。
2.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的疑问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通过游戏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的词语和知识点。
2.操练:分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拓展:使用教材外材料,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课时1.讨论互动: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及发展。
2.情感教育: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回顾: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片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精读课文,总结课文思想。
六、反思与展望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本文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词组: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句型的用法;
3.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主要的生词及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第三节教学准备
1. 备好所需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
3. 确保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齐全。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节课堂小结
1.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设计课堂目标- 研究并理解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词语- 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准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等教具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研究课文(15分钟)1. 分组朗读课文,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进行跟读。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内容。
4.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并进行简要总结。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梳理和讲解。
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 学生可以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学生根据头脑风暴的内容进行写作,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建议。
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目。
2. 布置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写作训练,通过分组朗读、讨论和写作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包括动物的分类、特征、栖息地等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动物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各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地等基本知识,能够简单分类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等认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了解并简单分类动物。
2. 难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语言,对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
四、教学策略1. 活动设计: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地参观动物园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言输入:通过多媒体、课文、故事等形式,向学生输入相关的动物知识和语言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课堂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意见。
五、教学过程安排1. 活动一:观察动物图片内容:教师出示多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习性等。
目的: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观察力。
2. 活动二:动物分类游戏内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动物的分类。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初步了解动物的分类规律。
3. 活动三:参观动物园内容: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目的: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4. 活动四:语言表达训练内容:通过课文、儿歌、故事等形式,训练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语言表达。
目的: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记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形式。
2. 评价内容:学生的观察记录、动物分类作品、语言表达情况等。
3. 评价标准:准确观察记录、合理分类作品、流畅语言表达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精读),《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略读)。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二、语文要素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
“关键句”指能提示文章主旨、集中体现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及文章中心的句子。
2.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美丽的环境对人情感的影响。
比如:三首古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庭院内外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只有一个地球》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
2.掌握词语的拼音、读音和词义。
3.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情感抒发。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课文的学习。
2.课堂练习中注重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性。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细节,领会课文的主题。
2.进行情感抒发,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
2.分组朗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背诵生字词语,理解句子结构。
4.整体学习课文,进行相关问题讨论。
第二课时1.复述课文,学生掌握细节。
2.分组进行课文表演,感悟故事情感。
3.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第三课时1.学生进行课文串讲,讨论故事主题。
2.分组进行扩展阅读,拓展思维。
3.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分享和解答。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语,并标出读音。
2.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悟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是本单元教案的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一、单元人文主题:热爱汉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单元语文要素:1.初步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2.了解汉字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3.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
4.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单元要素落实1.识字与写字。
目标: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会意字,感受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笔顺规则。
活动:通过儿歌、游戏、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例如,猜谜识字、对比识字、词串儿加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诵读课文。
目标: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阅读与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运用汉字,在运用中积累、巩固词语。
活动:脉动式诵读、拍手读。
3.读故事。
目标:和大人一起做亲子阅读活动,认识花生这种坚果。
以及在多种阅读形式下,学会阅读较长的文章,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活动:引导孩子思考花生去哪儿了,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松鼠最终找到花生的过程补充完整。
三、任务情境:汉字真有趣,畅游汉字文化集市。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基础积累性目标。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反义词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
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初步感知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能运用一些方法主动学习汉字。
(2)通过认写基本字、按照基本笔顺写字,了解汉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24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对韵歌》《升国旗》《古朗月行(节选)》。
在阅读与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运用汉字,在运用中积累、巩固词语。
(4)通过集市中的表达与交流,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国旗、国歌”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家”“国”的概念。
2.发展性目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备课——读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目标与内容】一、单元主题:读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
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现了思辨与智慧。
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指导现实生活。
《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从而推演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并向田忌献策。
《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孩子身在高高的横木上,随时可能摔到甲板上,迅速通过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条件,判断出孩子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机会获救,于是果断举枪逼孩子跳水。
本单元的习作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
基于单元课文内容、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不难发现,整个单元都是以思维的火花为载体,来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人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1.第一个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物的思维过程,指的是当人物遇到具体问题时,观察并分析当时的客观条件,用适宜的对策解决问题的思路历程。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从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
在本单元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显然在之前的层面上又提高了要求,课文的学习从内容层面进入思维层面,对人物的分析不能只是宽泛的感受语追而人是要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条件的关键语句,从中得出关键信息,以此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3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本教案设计1《匆匆》教案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想象之翼”为主题,选取了四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包括《女娲造人》、《天上的街市》、《寓言四则》和《智子疑邻》。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想象手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想象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想象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女娲造人》(2课时)2. 《天上的街市》(2课时)3. 《寓言四则》(2课时)4. 《智子疑邻》(2课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朗读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想象手法和主题思想。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5.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提供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
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几何图形
2. 能够画出几何图形并命名
3. 通过游戏研究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教学重点
1. 认识几何图形
2. 研究几何图形的命名规则
教学准备
1. 尺子、橡皮、铅笔等
2. 相关练册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 让学生跟随老师快速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的名称
- 分组比赛,每组选一位同学看一组图片,其他同学猜图形名称,猜对的组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2. 观察课件
- 利用看图识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3. 练
-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来画出其名称
- 发放练册,让学生自行练
- 进行现场抢答,分组比赛,猜对的小组获胜
4. 游戏
- 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卡,分组比赛,每组选手抽到一张图卡,
面向其他小组,让其他小组猜出图卡中的几何图形名称
- 利用障碍赛跑等游戏形式,进行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命名练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并能够画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并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命名规则,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多种形式的
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好的意义。
人教版英语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英语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包括单词的拼写、发音和用法,以及句型和语法的运用。
2.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
具体来说,学生能够听懂本单元所学的对话和短文,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够阅读和书写简单的英语短文和应用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任务。
3.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技巧、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4.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本单元涉及的词汇主要包括学校、课程、活动等主题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如“math”、“art”、“music”等。
2. 语法:本单元涉及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和结构,以及它们的用法比较。
3. 对话和短文:本单元的对话和短文主要围绕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话题展开,包括课程安排、作业、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听力和口语:本单元的听力材料主要是对话和短文,口语练习主要是模仿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5. 阅读和写作: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主要是短文和应用文,写作练习主要是书写简单的英语短文和应用文。
三、教学方法选择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学校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024新教材: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③思维能力: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5.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精彩。
2、体会出西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意图:创设情境,多媒体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现在我想请三位同学把你们在海底看到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指名读)
学生活动:
1.根据图片猜地方。
2.书空课题,齐读。提出质疑
3.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度。全班齐读
5、先观察,在书写
活动意图:以图片入题,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生字、生词、多音字,为学习课文打基础。
环节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绘的画面。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
结构、写法相似的段落较多,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这三首谁能背诵?媒体出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师:这几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诗人?媒体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指名读后齐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4.媒体出示:长江奔腾的图片,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说明:通过初步的诵读和图片让学生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诗歌,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讲诗句的意思。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2)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男女生分读古诗和译文。
说明: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媒体出示古诗:断开流回(点击变红)(2)随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断、楚、孤、帆。
(3)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①媒体出示:天门山图片②师结: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4)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媒体出示:古诗、天门山图片指名读、挑战读、男生读、齐读。
说明:通过看课件理解诗,把诗变成画,进一步感受诗中美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复习巩固1.给提示帮助背诵古诗。
媒体出示:断开流回出来2.齐背古诗。
说明:在熟读基础上通过提示,帮助学生记忆,减轻了负担。
五、拓展作业*1.拓展媒体出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改写《望天门山》。
2.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2.核对检查。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4.媒体出示:苏轼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喜作枯木怪石。
5.师:“湖”指的是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让我们来看看苏轼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指名读后齐读。
3.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亦:也。
西子:西施。
相宜:合适。
”说明:生字教学不必拘泥于课后生字表,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给以指导。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诗歌,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讲诗句的意思。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2)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媒体出示古诗与译文: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2.男女生分读古诗和译文。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媒体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师: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这两句诗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男生读、齐读。
(2)媒体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师: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作者没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②指名交流。
(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③师结: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④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说明: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对西湖的“美”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
四、复习巩固1.朗读古诗。
2.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请同学们欣赏西湖的美。
媒体出示:西湖美景图片3.背诵古诗。
说明: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作业*1.拓展媒体出示:搜集西湖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做一张小报──《我来带你游西湖》。
2.作业(1)背诵古诗。
(2)积累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
说明:通过积累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汇编成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臵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生字、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一、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出示:祖国地图师: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
2.师:西沙群岛在我国不仅地理位置很重要,那里的风景也十分优美,物产特别丰富,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地方。
3.板书课题:22 富饶的西沙群岛4.齐读。
二、初读课文1.预习课文。
媒体出示: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要读准音、记清形,理解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括号在文中标出。
2.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媒体出示:颜色深蓝杏黄五光十色形状各种各样千奇百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高低不平四脚朝天懒洋洋祖祖辈辈飘飘摇摇披甲威武茂密肥料交错成群结队渔业工人(2)记忆本课生字。
重点指导:“威、武”提醒学生注意“威”字右边有一撇,“武”字的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写“辈”的时候,“非”要变扁,“车”要变短,两部分各占一半格。
“蓝”字的草头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3)指名分节读课文。
(5)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①指名交流、媒体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③齐读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根据回答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说明:通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而学会“写景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的写作方法。
三、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海水怎么样?(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媒体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点击变红)(1)海水都有哪些颜色?(2)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3)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说明: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从而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4)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