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作者:来源:《老区建设》2022年第08期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
这次是我主动提出要来讲讲的,目的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到了近代,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农村荒凉,民不聊生。
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致力于使农民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解放出来。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到,“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实现了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组织农民重整山河、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行政与法爭村振兴■罐略2019年第11期实施乡村报兴战略甫最下解决吉林省“三欽'问題的跄径探析□杨朝丹[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长春7300/2]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当前,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在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増收难,资金匱乏、无力支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总体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创新不足、贡献率低等诸多困境。
应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从优化产业结构、创靳投融资机制、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入手,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9)11-0104-07收稿日期:2019-10-11作者简介:杨朝丹(7987—),女,吉林集安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一般课题"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gz07o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一)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新政策新机遇中国是人口大国,以往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政策更加注重于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供给。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1 “三农”问题及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述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根据有关研究表 明,“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必须要面 对和处理的问题。农民占据着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所 以他们的问题对于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关 系,而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农 民的帮助。“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首要前提。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这就造成很多农村青壮劳 动力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使我国又产生了留守儿童和空 巢老人的问题。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低的问题。
农村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 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土地的价值,这就要求农民能以新 的方式高效利用土地。1)农民可以走承包道路,个体户 种植庄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入很低,但如果能使种 植量达到成千上百亩,那么不仅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9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日期:2018-09-26 作者简介:李白(1980—),男,满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 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物流管理。E-mail: 987597864@。
过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土地农民基本 上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而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增 长,很少有农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种地上面,而是 向养殖、大棚蔬菜或者外出打工方面发展,这就造成农 村土地利用率低、粮食产量得不到保证。而乡村振兴战 略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针对农村土地问题采取了 一定的措施,做了系统化的规定,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 高效利用。比如,很多由县政府带头开展的工作,以“互 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2],利用对接农产 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发展,带动光大农民群体对土地高效利用的积极性,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乡村振兴战 略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 入”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极为闪耀的杰出成果。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第一篇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和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如何实现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2017年12月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村有发展,农业有奔头,农民能致富。
因此,要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需要在严格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号覆盖,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大力实施农村电商计划,实现农村新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快速发展。
如今的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主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国外先进农业种植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通过开设专业学科、人才帮扶等措施培养专业人才,并努力引导人才到大有可为的农村去。
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5篇
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5篇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5篇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篇1“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分别从乡村的产业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精神面貌、科学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成为待解之题。
面临的困难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青年人才严重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呈单向趋势不断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
导致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中空现象,留守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有限的劳动力无法推动产业发展,农田无人耕种、农村房屋无人居住......等问题比比皆是。
加之农村的基础条件很难留住人才,导致农村青年人才缺乏,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紧缺。
现下许多农村的村干部呈现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导致基层管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长久以往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小合理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是由第一产业组成。
但在由于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链,造成整体效益较低,增收渠道,小农民增收缺乏后劲。
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被局限在“一亩三分田”上,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
仅有的少数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农村的客观条件对于企业生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此往复,产业发展根源问题得不到改善,农民无法提高增收,乡村振兴战略便很难得以实施。
三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意识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乡村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农村的情况、发展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如只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乡村振兴战略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导言: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发展农村交通:农村交通的发展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修建和改善农村道路,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要道,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2.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农村电网升级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的投入,解决农村用电不稳定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关键。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修建和完善农村供水设施,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农业现代化:1.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政府应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大而全”向现代的“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转变。
3.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1.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设农民职业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农民健康保障: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也需要关注农民的健康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一战略立足于我国国情农情,旨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以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1.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挑战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亟待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以解决。
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推动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2.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3.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
三、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强党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潜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人才短缺、动力不足、结构单一等难点。
新时代,要从根本上破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一)农业专业人才匮乏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农村中的人口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年劳动力。
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在村中留下老人和儿童大军,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导致农村现有人才能力素质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务农人口年龄偏大,就业创业难度大。
农村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较小,农业农村后备力量储备不足。
同时村中的农田土地荒芜,无法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无人居住,最终出现农村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状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二)内生动力激发不足乡村振兴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乡村振兴推进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部分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的事,自身消极等待,没有真正激发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缺乏可持续资金支持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现行条件下,农村的基础设施等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乡村振兴是个长期过程,若完全依赖政府资金支持,政府财政压力大。
乡村振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是从目前的乡村建设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
龙源期刊网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作者: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03期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40年来四川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始终走在农村改革前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窗口期的四川,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党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及时印发了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对新时期四川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
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重托,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举乡村振兴旗帜,奋力开创新时代四川“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
要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健全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建设保护机制,建设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幸福美丽新村;要建立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机制,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要健全社会事业和民生城乡共享发展机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美好;要坚持农村改革主攻方向,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要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场硬仗。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有关考核制度,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作者:王秋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4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因此,我们要制定一系列方法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字:乡村振兴;“三农”问题;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
一、抓关键点,突破瓶颈1.加快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培养。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导致了乡村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乡村经济急需振兴,而振兴经济靠的是人才,人才又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所以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
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同时还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等财产集体所有的经济性质,强调了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经营并存长期不变的政策要求。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发展。
而三农问题则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流失等。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基本问题,才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否则乡村振兴战略将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这包括改造农村道路、提供供水设施、建设农村电网等,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和就业创业。
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创业,同时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吸引农民回乡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外,还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
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提供咨询、培训和资金支持,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相信中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并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还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乡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突破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突破摘要:农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明确农业的地位以及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突破“三农”问题来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从而使得农业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促进地区经济的稳定性发展。
在突破“三农”问题时,需要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将精细化理念落实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从而使得农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振兴战略;三农;地位与发展引言在新时期下,我国为了促进农业的稳定性发展,将“三农”问题作为核心的问题,积极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优先发展农村为主,提高农业当前的发展水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突破“三农”问题过程中,需要以促进农业平稳性发展为主来进行有效的研究,既可以凸显农业本身的地位,还有助于促进农业能够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而不断地发展,彰显现代化的发展风貌。
一、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前提和主要的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来解决以往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充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既可以保证农业本身的发展地位,还有助于实现传统农业的有效转型。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将农业和社会发展进行相互的融合,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从而使农业可以和其他产业进行相互的协调,提高农业当前的发展水平[1]。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及时地发现在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科学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经济和信息的多方面结合,构成新型的生产要素,根据区域当前的自然优势,着力地培养农业品牌,完成农业的不断转型和升级。
在农业转型期间需要构建科学的农业发展机制,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新型农业要素不断的扩宽市场的发展渠道,加强对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有效融入,适当的扩大农业当前的经营规模,从而使得农业能够在地区中形成品牌效应,不断地扩大农产品本身的影响力,凸显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典型材料
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典型材料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典型材料将从乡村振兴及三农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1.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手段,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民的利益,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途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3.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绿色发展,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生态补偿等措施,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1. 财政支持政策政府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2. 金融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经济问题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三农经济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农业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政策支持力度不均,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农业带来的福利。
二、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耕作方式陈旧、生产条件跟不上需求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急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农产品市场不畅由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等原因,农产品市场常常出现供需失衡、价格虚高虚低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支持不足,缺乏金融服务使得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
六、土地流转难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碎片化、规模农业发展不足、承包期限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多数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远远跟不上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三农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八、农村人才短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人才短缺,培养本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九、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申论范文大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申论范文大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国考申论最后的文章写作一直是许多考生那一座那一逾越的高山,但要跨过这座高山,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范文大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申论范文大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社会转型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期,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是在实现共同富裕尤其振兴乡村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贫困户缺乏主观能动性,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地方政府只做经济扶贫,不抓精神扶贫,延缓振兴乡村,城乡共同富裕的步伐。
因此,解决当前振兴乡村的问题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最终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治理有效是振兴乡村之基。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但是城乡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的大国。
正是由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打破城乡间的“马太效应”就更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治理有效”的最终目的。
在遵循理论政策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念,结合当地实际,地方特色,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维护群众的根本权益,实现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振兴乡村之本。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伟战略规划,而实现共同富裕是振兴乡村的核心要义。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首要要尊重农民自身意愿,激活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内生动力。
但如今却存在部分乡村村委会“独断专权”,不了解村民基本诉求,不听取村民实际意愿,一味我行我素,“代表”全体村民实行自治,最终使得村庄失去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使得基层政府职能部门难以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更僵化了干群之间的良好关系,延缓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步伐。
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调动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激活村庄内生动力,最终达到村民自治的共同富裕才是必有之路。
乡村振兴PPT课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 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 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9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 趋向”论断,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 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农业税减免政策梳理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中央一号文件
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 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 1 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 外的农业特产税。
2006 年 1 月 1 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 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 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
“四大补贴”政策
良种补贴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从2004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 地亩数面积计算 农机购置补贴 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 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从2006年开始实施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 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 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 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
2005年12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通过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农业税减免政策梳理
2005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 “中国大地上延续了 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
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者:赖晓庆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3期“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三农”工作历来是固本安民的根本性工作。
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次锁定“三农”,凸显“三农”问题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中央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一、“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变化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战略部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我们党在“三农”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特别是“振兴”一词的使用,揭示了乡村曾经的辉煌与成就,更体现了党对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
具体目标中,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要求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二是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三是管理民主变成了治理有效,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四是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要求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
同时,“乡风文明”传统提法得以保留,既反映了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继承性,又表明了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问题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党的十九大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的转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不平衡问题。
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且要素自农村单向流向城镇的趋势明显;城乡设施服务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落差巨大,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仍然存在;农村区域之间不平衡,由于农村资源、条件等差异,各村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乡镇也存在富裕村与贫困村,农村的聚合功能不断退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与措施
农技服务2018,35(2):105〜106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与措施邸欣然(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党校教务科,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重大意义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村;农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 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超越与升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我国农业农村 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 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我 国的全面现代化,解决好农业农村的问题,是破解我 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之举。
1 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 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方法路 径以及主攻方向。
1.1 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对新时代农业 农村工作的战略定位。
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 上[2]。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2年中,我 们必须打贏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 扶贫和污染防治,而其中有2个都涉及农业农村,所 以搞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言意义重大。
1.2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指跳出 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宜 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指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让 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 兴战略的关键,指乡村文化建设,在保持乡村文化和 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三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尽管农林牧渔产业规模大、产量大,但多年来始终面临链条短、层次低、竞争差的问题。
比如粮油方面,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业十分有限;比如渔业方面,缺乏相对应深加工企业;再如畜牧养殖,中间缺链、断链问题非常突出。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
从调研情况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有原因和难处。
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季节性特点,时效性强,加上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严格审批程序,提高担保条件,许多贷款需求难于达到贷款要求。
同时,银行实行贷款责任制、终身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益低风险高,信贷人员放款积极性普遍较低。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大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经营规模小,负债较大,向商业银行贷款没有有效的抵押资产,加之资金回笼慢,使银行贷款产生很多顾虑,不愿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三)农村普遍存在“人才空心化”。
农村劳动力因务工需求、社会资源及教育资源等向城市集中,逐渐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普遍出现“走出去、回不来”的尴尬情况,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乡村振兴缺乏主体。
同时,乡村环境对专业人才吸引力差。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有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为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但受发展环境较差、人才成长较慢等因素影响,专业人才都不愿在基层工作,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是实施农业“新六产”行动,围绕补链、装链,全力引导和扶持培育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形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全面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全面分析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且及时。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问题。
未来3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农”是短板;未来18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三农”也是短板。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成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
要把“三农”问题拿出来,统筹各方面力量进行集中攻关,需要一个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于是提上十九大日程。
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当前我国乡村振
兴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随经济发展过度向城市集中,而相应的体制机制又不利于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导致农村长期处于“失血”状态。
事实上,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
城市与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现代化不能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发展。
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首先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藩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次会议提出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在推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要素流通、城乡互补等方面作了部署,将推动我国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构建是保障。
本次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而“确保农民
受益”的提法更是让农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要做强农业,就必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质量兴农。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会议提出“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与此前的“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等表述相比有明显变化,反映出农村工作的政策导向开始从照顾农村、帮扶农民转变为放开对农民的束缚,放手让农民去大胆闯、大胆试。
此外,会议还做出了开拓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安排,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农村不是简单地提供农产品,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应做到“三个绿色”: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引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
本次会议还进一步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
富、生态美的统一,这为农村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张茂荣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