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防护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5
25
医务人员权益保障
2024/1/25
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必要的职业防护,医院应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和设施。
获得健康检查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定期的健康检查,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和 管理制度。
获得工伤保险的权利
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有权获得相应的工伤 保险待遇。
其他锐器伤害。
12
额外预防措施
2024/1/25
加强患者筛查和隔离
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筛查和隔离,减少医务 人员暴露的风险。
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医疗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和防护的认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 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29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建议
2024/1/25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危 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完善职业防护设施
医疗机构应加大投入,完善职业防护设施,如提供充足的 防护用品、建立安全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等。
加强职业防护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职业防护工作的监管,确 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024/1/25
22
06
CATALOGUE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政策与法规
2024/1/25
23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2024/1/25
02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加强协作配合: 医务人员与相关 部门应加强协作 配合,共同制定 职业暴露安全防 护制度,确保制 度的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
定期召开会议: 定期召开职业暴 露安全防护工作 会议,总结经验 教训,提出改进 措施,推动工作 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医务人员 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职业暴 露安全防护的认 识和意识,增强 自我保护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 程
第六章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立即离开污染区,到指定地点 进行隔离
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和消 毒
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和院感科
根据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
立即报告给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或护士长 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报告给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 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明确职业暴露的 定义和风险因素
制定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
建立职业暴露的 报告和登记制度
提供职业暴露的 应急处理和救治 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 培训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技能 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追踪随访:对暴露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暴露
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地区而异。
02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地区而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 护制度建设
第七章
制定完善的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流程
接触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如消毒剂、麻醉剂等 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医务人员在使用化学物质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利影响。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 疾病的特点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登记表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证明
小结
HBV、HCV、HIV职业暴露后的 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可能感染HBV的危险 概率为6%~30%;感染HCV的危险概率为0.4%—1.8%; 感染HIV的危险概率为0.3%。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 HIV及HCV。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是低的, 但是一旦被HIV感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 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 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 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注 意
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 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
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 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 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试验方法: 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在医疗行业中,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如感
染传染病、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问题,因此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各种传染病,如结核病、流感、艾滋病等。
此外,他们还有可能接触到有害化学品、辐射等危险物质。
这些风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戴口罩:在处理可能存在飞沫传播的疾病时,医务人员应该佩戴口罩,有效阻止呼吸道传播。
•戴手套:处理可能接触传染源的工作时,医务人员应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污染源。
•佩戴护目镜:在处理可能飞溅血液等体液的过程中,应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不受污染物侵害。
•着防护服:需要接触高风险传染病患者时,应穿戴专业的防护服,全面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环境防护
•通风良好:医疗机构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风险。
•定期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工作区域等进行消毒,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分类管理医废:严格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结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是医疗机构管
理者和从业者共同的责任。
通过遵守健康安全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一、职业暴露的概念及防护原则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防护原则指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当无法判断是否被污染时也应视为被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污染,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血液、体液暴露后的处理原则1.紧急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伤口冲洗后,应用75%乙醇或0.5%碘伏涂抹消毒,并包扎。
2.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被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针头刺伤而获得HIV感染的可能性是0.2%~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2
职业暴露防护措 施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 套、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用品
01
避免直接接触 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
03
02
勤洗手,保持 手部卫生
04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职业 暴露风险
完善防护设施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防护水
平
配备齐全的防护设 备,如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定期对防护设施进 行检查和维护,确
02
报告内容包括: 暴露时间、地 点、暴露源、 暴露途径、暴 露程度等
03
医疗机构根据 报告内容,评 估暴露风险, 制定处理措施
0业暴露 风险
紧急处理
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 物和饰品
用大量清 水冲洗暴
露部位
及时报告 并寻求专
业指导
根据情况采 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 注射疫苗、 服用药物等
04
提高防护设施:为 医务人员提供必要 的防护设施,确保
其安全
谢谢
2
加强职业暴露 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确保法 律法规的实施
3
建立职业暴露 的报告和调查 制度,及时了 解职业暴露的 情况和原因
4
加强职业暴露 的预防和保护 措施,提高医 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
01
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确保医务 人员的职业安全
02
加强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知识
03
追踪监测
01
目的:了解职业暴露后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02
监测对象:职业暴露人员
03
监测内容:健康状况、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监测频率:根据暴露程度和疾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
职业暴露分级:
2、二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 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职业暴露分级:
3、三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 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 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 有损伤
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 较短。
1、病人的隔离 (1)应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2)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
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
表面的污染。
接触传播隔离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穿隔离衣;离开隔离 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 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按甲 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 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进行 处置。
按暴露源分级: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 状,CD4计数低者。
按暴露源分级: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 为病毒阳性者。
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 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方法
▪ 穿隔离衣: ▪ (1)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
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袖子内口。 ▪ (2)右手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
向上拉,使左手套入后露出。 ▪ (3)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双手
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 ▪ (4)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沿向后
成旳传播。 ▪ 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 预防原则:原则预防+接触传播旳隔离与预防。 ▪ ▪ 患者旳隔离: ▪ 限制患者旳活动范围。 ▪ 应降低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
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旳污染。
▪ 医务人员旳防护:
▪ 接触隔离患者旳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 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 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 戴双层手套。
▪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旳操作 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 前,脱防护服并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空气传播旳隔离与预防
▪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旳微粒子(≤5μm) 经过空气流动造成旳疾病传播。
▪ 应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旳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旳区域,穿戴不
同旳防护用具,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 用后物品。
▪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 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旳诊疗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 手套。
▪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旳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 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心理压力
持续的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 务人员的心理负担加重,造 成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工作环境
医疗设施的设计、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环境因 素可能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
工作行为
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如不正确的操作、欠 缺的个人防护和违反规章制度等,也可能增 加职业暴露的介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以及职 业防护的重要性,共同打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可能导致健康危害的物质、环境 或情境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类型
1 生物性职业暴露
2 化学性职业暴露
包括接触传染病源、病原体或研究材料。
职业防护的意义
职业防护对于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减轻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职业防护的措施
1
培训与教育
加强职业暴露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2
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3
工作环境改善
改善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医疗机构的职业防护工作
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防护规章 制度,并加强执行。
设备与材料
医疗机构应提供适当的设备与 材料,以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 防护。
培训与指导
医疗机构应提供职业防护的培 训与指导,帮助医务人员正确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
选择适合的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一次性手 套等,确保防护效果。
使用
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按规定更换或处理 使用过的用品。
包括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药品或气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019
生物物质:如 病毒、细菌等
2021
心理压力:如 工作压力、患
者关系等
01
02
03
04
化学物质:如 消毒剂、麻醉
剂等
2020
物理物质:如 辐射、噪音等
2022
接触辐射等物理因素
01
放射性物质:如X射 线、伽马射线等
02
激光:如手术中使用 的激光设备
03
噪音:如医疗设备、 环境噪音等
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提高防护意识
1 定期接受培训,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 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更换衣物 5 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职业暴露事件 6 加强团队协作,互相提醒和监督防护措施的执行
04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 口罩、手套等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职 业暴露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暴露 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 行职业暴露监测和健康检查
4
职业暴露预防
加强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
01
职业暴露预防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种类、 02 危害、预防措施等 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讲座、研讨
03
会、实际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掌
04
握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和技能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职业暴露风 险,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防护设备, 确保防护效果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 自身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培 训,提高防护意识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实际情 况,制定详细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
疫苗接种
接种适用的疫苗,如乙肝疫苗 等。
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和教育
1
培训课程
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课程,
定期更新
2
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实施标准操作 规程等。
定期更新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并提供最新的疫情和职业暴露风险的信
息。
实施职业暴露防护的挑战和困 难
• 防护措施和装备的供应不足 •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疫情爆发时,工作压力和工作量的突然增加 • 在特殊环境下实施防护措施的困难,如战区、灾区等
重要参考资料和建议
• 世卫组织关于职业暴露和防护的指南 • 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防护指南和政策 • 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的实际建议和策略
血液暴露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血液时,可能被感染各种 病原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气溶胶暴露
在处理呼吸系统疾病或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 可能会吸入病原体传播的气溶胶。
飞溅暴露
当医务人员处理液体样本或进行手术时,可能 会面临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液体飞溅的 风险。
刺激性物质暴露
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露的危害和风险评估
1 职业暴露的危害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疾病、身体损伤以及心理创伤。
2 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类型、频率和程度,可以确定防护措施和装备的需求。
常用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 口罩 • 手套 • 护目镜 • 防护服
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消毒、感染控制和安 全操作等规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物质、病原体或危险环境的情况。 了解职业暴露的重要性对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5/31
一、针刺伤危害
在你和你同事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
每30秒 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6/31
常见血源性病原体
梅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7/31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 HBV(乙肝) • 乙肝两对半包含: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关键抗体HbcAb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8/31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血液传输
HBV
性接触传输
昆虫叮咬传输
胎源性传输
生活亲密接触传输
医源性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29/31
为防止这类事件发生,我们医护人员应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办法 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加强免疫预防接种 职业暴露是可防、可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0/31
谢谢观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1/3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2/31
主要内容
1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针刺伤
2 职业暴露原因防护及处理办法 3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31
暴露者 疫苗接种
暴露源 暴露源HBsAg+ HBsA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艾滋惊魂” 再敲职防警钟
一病人先砍伤仇家十多天后被报复,对方将他的手、脚 跟腱砍断。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送到广州中 医药 大学第一附属院抢救。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 急诊科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 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都被病 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6小时抢救,脱离险境。
阻隔90%颗粒 n 棉纱口罩 防病毒过滤效果只有20-30%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n 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n 如口罩包装上说明佩戴方法,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
戴上口罩时,要注意口罩须紧贴面部 n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n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n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预防保健科开写检查单 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进行相关用药 报销相关费用,完善登记,资料报院感科 院感科追踪监测,督促复查和用药,信息反馈
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
几种常见的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正确处置流程
1、立即按锐器伤处置流程处理局部伤口 “一挤、二冲、三消、四包”
2、立即报告,做好登记记录 3、暴露评估,暴露源为HBsAg阳性,暴露护士体检 乙
n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 气飞沫)
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戴口罩 穿保护衣 环境消毒
洗 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后的追踪:
HBV(乙肝):3月、6月后检测HBsAb(乙 肝表面抗体)。
HCV(丙肝):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 (丙肝)和ALT(转氨酶)。
HIV(艾滋病):暴露后4周、8周、3个月、6 个月查HIV(艾滋病)抗体。
11
冲洗 消毒 报告
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污染血后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 时用流动水冲洗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 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9
3、职业暴露HCV后进行随访观察的建议:(1) 对暴露源要进行抗HCV的检测。(2)对于暴露者, 检测HCV和ALT水平;如果暴露者抗HCV阴性, 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 和ALT水平。由于暴露于HCV后1~3 周,在外周 血可检测到HCV RNA,假如期望尽早确诊HCV感 染,可以在4~6周时检测HCV RNA。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 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 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感染 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 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8
判断暴露源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 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服用最迟不 超过24小时,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填写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 物、伤口部位与深 浅、有无出血等
预防用药
报告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报告感染控 制科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定期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
4—6月内复查HCV抗体和转氨酶
丙 肝 职 业 告暴 流露 程处 图理 方 法 与 报
13
冲洗 消毒 报告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三级暴露 暴露源重化用 药方案
一般采用二联(4h内)
AZT(齐多夫定)200mg/次,tid,连用28天 3TC(拉米氟啶)150mg/次,tid,连用28天
在基本用药方案上,加 用 茚 地 那 韦 800mg , tid , 连用28天
检测HIV抗体(即刻、4、8、12周及6个月)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 名称、伤口部位、病种
报告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报告感染控 制科
风险评估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暴露 暴露 暴露
暴露源 暴露源 暴露源
轻度
重度
不明
评估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暴露 暴露源轻度
一级暴露 暴露源重度
二级暴露 暴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 职业防护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 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 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 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 染的情况。
2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发 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 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 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 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 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 伤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 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7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 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 检查单。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 液。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 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 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1、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 2、暴露量大(体内病毒载量高) 3、污染器械直接刺破皮肤
4
5
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 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 擦伤或者针刺伤。
用安尔碘或75%乙醇等 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 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抽血本底调查
报告
科室主任、护 士长
报告感染控制 科
未接种乙肝 疫苗HbsAb(-)
HbsAg(-)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HbsAb(-)
HbsAg(-)
HbsAg 定 量 < 10/iu/ml
HbsAb(+) 或定量>
H I V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图
14
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 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 度降至最低程度。
15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 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须进行隔离。
10iu/ml 或HbsAg(+)
①肌注HBIG200u(24h内)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①肌注HBIG200u(24h内) ②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
不需进一步处理
乙 肝 职 业 告暴 流露 程处 图理 方 法 与 报
12
冲洗 消毒 报告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