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教学的导学规则

合集下载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简介基本理念一、模式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位一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相信学生是师德。

解放学生是使命。

发展学生是根本。

二、模式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模式特征高效课堂模式特征:主动、生动、生成三特征一体。

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通过激发潜能,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促成生成能力。

生动:追求课堂情感价值。

学生学乐、乐学,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变“。

”为“?”。

课堂“不可预设”,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高效课堂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课堂呈现丰富性、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基本内涵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立体教学结构。

学生方面:学习流程三环: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

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大课堂。

课前:预习自学。

课前的自习课,学生预习教材,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内容;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与生活经历挂钩,进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中:高效课堂。

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评分。

课后:训练拓展。

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限时完成,及时收缴,向老师反馈交流。

学习方式三环:独学、对学、群学。

独学:学生对照导学案,自学,发现学习疑难。

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同等学力的同学进行讨论。

群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

“大问题”导学 成就深度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的设计

“大问题”导学 成就深度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的设计

116Ke Tang LianJie课堂链接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学思考”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围绕“导学思考”的设计,过程一波三折,回顾反思,感触颇多。

一、精彩过后的思考2014年12月,我刚接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设计出了这份“导学思考”,自我感觉良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11.数教材第87页的方格:(1)填右表(见书第87页表格)。

(2)不用数,能否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方格?请把你的办法写出来。

(3)我的发现: 。

2.动手做一做: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先( ),再( )。

(将剪拼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贴在下面空白处。

)3.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4.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5.我的疑问: 。

这份“导学思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学习,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

并且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思考”的始终,导学程序合理,能构筑思考与表达的桥梁,便于学生进行先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长×宽’来计算?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还能剪拼成其他图形吗……”等问题,让课堂氛围时而沉静、时而热烈。

但是,精彩纷呈背后有一丝许和英“大问题”导学 成就深度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的设计遗憾,那就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由教师包办解答。

课后,我细细品味这些问题,突发奇想:“如果让学生提前思考这些问题,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二、“导学思考”大“瘦身”2015年12月,我设计出了第二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导学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2将平行四边形剪拼化成长方形后,思考: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长×宽”来计算?2.我们只剪拼了一个或几个平行四边形,发现这个(或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高”来计算,这个结论适用于所有平行四边形吗?3.用别的“剪拼”方法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三个“大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真实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

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核心素养

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核心素养

在问题意识中发展核心素养作者:刘玉霞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05期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如何以问题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有大问题意识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只有将课标理念植根在脑中的教师才能将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在实践中落实。

大问题教学中的大问题所针对的不是“问题串”中的小问题,而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

如何减少推乒乓球式的密集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思维能拾级而上,是大问题意识的关键。

奥苏贝尔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里70%以上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之前就已经弄明白了。

我们的教师如果还一直按原来的条条框框教,实际上是难以培养出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高度质疑能力的学生的。

也可以说,大问题教学不是仅仅教给学生那些能让他们考上大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独立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格。

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一名导演,把教学导向透彻、自主、高效,把终极目标导向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一门艺术。

下面以黄爱华老师提出的“大问题”教学的导学金规则为例:黄老师上《认识百分数》一课,他这样问:“这节课,你想学习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以问导问,孩子们自己提出了“为什么喜欢用?”“意义是什么?”“特殊在哪里?”这三个典型的“大问题”。

课堂中黄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从而将百分数的意义、区别于分数的特殊处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重难点问题都深入渗透了进去。

当学生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对百分数就有了完整的认识。

黄老师巧妙的设问,促使学生自发地提出“大问题”,将“老师给的大问题”延伸至“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大问题”。

从冲突到适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从冲突到适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80 INNOVATION TIME2018.01从冲突到适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小学 彭林林/文为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数学基础尚可的六(1)班作为实验班,于2015~2016学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创新。

这一年,笔者与几位青年教师一起设计教案、听课评课、归纳提升,总结出了“三段九要素‘问题导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负担轻,学习效益高。

一、文化背景:当“问题导学”遭遇“教师导学”“三段九要素‘问题导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感与学习价值观。

教学以学生自学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核心教学要素:自主学习阶段(情境—阅读—初解)、合作探究阶段(初判—设问—对话)和整理提高阶段(再解—再判—整理)。

五(1)班主要以“教师导学”为特征组织教学,学生数学基础在同年级中居偏下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

为推广“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深化数学课堂文化建设,2016年9月至今,笔者任教五(1)班数学,沿用“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力图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创建数学课堂文化,并通过文化转型提升教学质效。

始料不及的现象出现了—五(1)班学生在适应“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过程中水土不服,客观因素是五年级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及六年级,但主观因素课堂文化之冲突也是非常激烈的,课堂文化之适应也是非常艰难的。

二、珍视冲突:让“我想知道结论”遭遇“让我教你学习”课堂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优化人、完善人的场所。

课堂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行为方式。

业已形成的以教师为导向的课堂文化,遭遇到正在形成的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文化,由于其性质不同,必然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审美情趣的冲突、思维方式的冲突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冲突。

这些文化冲突是必然的,它是文化适应的基础,我们必须珍视它。

教案导学方法有哪些

教案导学方法有哪些

教案导学方法有哪些2011-04-20 15:36[编辑][删除]标签:杂谈一、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二、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编写中的备课要求: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学案“初稿,并交给组长审查修改;组长将一周“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究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通过提出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老师应当充分利用问题导学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概念,探索未知的答案。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性,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

一、什么是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引入了以问题导学法和学案导学法两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以此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采取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展示出数学教育的有效性[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无法独立思考,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老师应该采取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即采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们通过提出几个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交流当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堂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唤醒其内心深处的活力,使其由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一种自觉寻求解决之道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老师应该在讲授之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并将其与相关的知识点相结合,来建立一个有趣的问题环境,从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通过引入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将问题导学法融入高中数学的课堂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锻炼平台。

文章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概述了问题导学法的内容,其次对其应用价值和实践原则进行了剖析,为实践教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最后基于上述论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实践应用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授课单一说教式教学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教师导学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中科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本文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其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问题导学法是在传统的导学法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方式。

在日常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问题导学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导学问题作为启思基础,以导学问题为媒介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发散学习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这一系统化的过程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1]。

一般情况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主要分为学案导学和问题导学两种基本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加大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导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通过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借助导学问题的引领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落实教育的平台。

大问题教学(黄爱华)

大问题教学(黄爱华)

“大问题”教学的导学金规则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小学林炜深圳市福田区南园小学谭春兰“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之一是“导”:在“大问题”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学生渐入佳境,甚至误导学生掉入陷阱?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一名重要的导演,把教学导向透彻、自主、高效,把终极目标导向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还真是一门艺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黄爱华老师提出的若干个“大问题”教学的导学金规则吧!【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能引出学生问题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大问题”始终要让有问题的孩子保持有问题。

——黄爱华小时候看伊索寓言,就听说过“会下金蛋的母鸡”的故事。

有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后来发现在数学界上,有个鼎鼎大名的数学定理—费马大定理,被希尔伯特称为是“会下金蛋的鸡”,因为这个定理引申出了无数重要的数学猜想与验证,将近代高等数学推向一个高峰。

带着“金蛋”的梦想,我们走近黄爱华老师……在不同的会场上听黄老师上“认识百分数”一课,他都会问:“这节课,你想学习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以问导问,孩子们都自己提出了“为什么喜欢用?”、“意义是什么?”、“特殊在哪里?”这三个典型的“大问题”。

课堂中黄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从而将百分数的意义、区别于分数的特殊处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重难点问题都深入渗透了进去。

当学生把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对百分数就有了完整的认识。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中提到“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

”而what、why、where,正是学生学习每一个新概念时都应该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常问这三个问题是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元认知水平的高低正是决定解题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老师巧妙的设问,促使学生自发的提出“大问题”,将“老师给的大问题”延伸至“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大问题”。

“五步问题导学”模式

“五步问题导学”模式

“五步问题导学”模式作者:姚献章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4年第03期“五步问题导学”模式,即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分问题预设、问题检测、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预留五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否定传统教学的基本教法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借鉴了国内外优秀教改成果,通过我校不断教改实践和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又具有课堂操作性的一种新的教法体系。

为什么要创立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诸多培训,使广大教师慢慢意识到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有诸多非改不可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以“教”为中心,以知识转述为表现,突出“是什么”的概念记忆和学生照葫芦画瓢,而忽略“为什么”的自主问题探究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归纳、总结,课堂效益低下。

我校是一所历史名校,一代文豪郭沫若、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后为我校题写校名。

这在全国农村中学也属罕有。

而且办学六十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处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中学的领先地位,培养了以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魏礼群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人口不断向县城集中,加之县中垄断了全县的优质生源,私立学校抢夺生源强力挤压,使我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人家拼讲,我校将无法生存。

因此,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把三四流的学生培养到一二流学生的行列里去,成为我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步问题导学”模式的结构特点顾名思义,“五步”就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即问题预设——问题检测——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预留。

问题预设是教师以教材为本,以“双纲”为准则,以学情为依据,对教材加以科学的处理,设计出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问题,需要合作探究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联系拓展的思维训练问题等。

在问题预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层级性原则,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问题导学解决方案范文八上语文_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问题“度的把握

新课程问题导学解决方案范文八上语文_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问题“度的把握

新课程问题导学解决方案范文八上语文_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问题“度的把握【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把握好问题的度,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一、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

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密“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如果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

如:有位老师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那狐狸呢?它又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它们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

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提问重复喽嗦,有些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让学生觉得无趣。

所以,要注意提问的数量与密度不能太大。

二、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坡度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重点内容对全篇课文来说牵一发动全文,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

如黄老师上的《去年的树》,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出示了三个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找出大树变化的句子。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分析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

接着在我们介绍了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并探讨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我们还详细讨论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写作和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总结了问题导学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展望了它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语文教学、意义、必要性、基本概念、特点、实施方式、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诗词鉴赏教学、促进作用、展望。

1. 引言1.1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入问题导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问题导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单元设计及教学规律

大单元设计及教学规律

⼤单元设计及教学规律⼤单元设计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课标(含学科核⼼素养⽬标)、新教材、新学情,以⼤主题或⼤概念为统领,对学习内容:分析、整合,学情掌握基础上确定⼤单元⽬标并设计配套的达成评价、运⽤核⼼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嵌⼊式评价相伴,分课时完成节点任务,作业设计等⼀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课时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体现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等特征,即最⼩的课程单位。

⼤单元主题的确定具有'纲举⽬张'的价值,单元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法的聚合器,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核⼼内容、或学科思想的⼤问题或某⼀单元的⼤概念、项⽬化任务。

主题的确定指向素养提升、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价值。

⼤单元主题要做到牵⼀发⽽动全⾝,能够吸引和激发学⽣对⼤单元学习。

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确定预期⽬标→设计评价证据→开展学习活动。

从⽬标开始,分析⽬标的取向,根据⽬标设计达成评价,同时考虑谁来实施,什么时间实施,实施的⼿段和⽅式有哪些,最后怎样评价,评价的标准或量规是什么,记录在哪⾥,有什么⽤途等。

评价是判断学习⽬标落地的过程,要判断学⽣的⾏为表现,获得推断学⽣是否具备相关能⼒的证据,这种能够达成学习⽬标,引出⾏为表现的学习任务就是达成评价“⼤任务”具有统摄性,“⼤”主要是相对于“⼩活动”⽽⾔的。

⼤任务与真实情景形影相随,单元⼤任务的情境更宏观,问题更复杂。

“课时⼩活动”的情境更具体,问题相对简单些。

“⼤任务”具有:贴近现实⽣活;超越具体知识技能;能够激起学⽣探究欲望;需要学⽣联结新旧经验才能解决;持续聚焦并引发学⽣重新思考⼤概念等。

⼤任务在⼤情境辅佐下,提出并整合⼀些⽅向性的问题,继⽽形成指向单元⽬标,课时可完成的若⼲核⼼问题;为引导学⽣完成这些核⼼问题,再设计⼀些⼩情境、⼩问题和若⼲学习活动,同时将学习达成评价以及信息技术⼿段嵌⼊学习过程;减负主要是减轻作业负担,要按必要性原则设计检测与作业,同时在核⼼任务和单元学习完成后提供学习反思路径。

2023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英语七年级上册听力材料

2023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英语七年级上册听力材料

2023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英语七年级上册听力材料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英语七年级上册听力材料篇1一、班级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英语课。

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小学阶段都学过英语,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差。

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自觉性也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较差,对学习英语有为难情绪。

针对这些情况,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本人将致力于:一方面,应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语音、单词、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尊重并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二、指导思想: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一)、语法知识点1、一般疑问句及回答;2、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3、名词复数的变化;4、方位介词;5、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回答和对划线部分提问6、实义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及变化;7、名词所有格;8、一般现在时9、时间表达法;(二)、交际用语。

如何正确运用“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如何正确运用“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如何正确运用“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运用具体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效的自学、共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正确结论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展示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学问题就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根据教师展现的问题情景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

这一环节要防止设置自学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

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

2、学生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过去那种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思维迟顿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每节课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白学习要靠他们自己,使学生感受学会知识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乐学好思。

坚持“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坚持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发现并且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当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了自学这种学习方法,将会受益一生。

这一环节要防止以下误区:一是自学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

二是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

学生自学时一定不要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3、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语言解答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天赋等才能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同时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二种:一是提问与评价。

众人划桨开大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

众人划桨开大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

众人划桨开大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发表时间:2013-03-19T14:53:15.7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0期供稿作者:赵雪丽[导读]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关键。

赵雪丽山西省浑源中学037400摘要:本文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小组管理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探索,意在从实践的角度探寻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管理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实现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环境,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班级管理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班级学习小组的组建及管理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班级学习小组的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关键。

其最显性的变化就是班级学生座位的变化,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9-10人,座位由原来传统的大方阵变为六个面对面而坐的小版块,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独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

小组组建要遵循“学力均衡原则、自愿组合原则、优势互补原则”。

所谓学力均衡原则,是指小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成绩要均衡;自愿组合原则是指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等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原则指考虑小组内男女生比例、性格、文体才艺、家庭背景等进行分组。

这样分组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小组管理(1)组内成员管理。

每个小组民主推荐1名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本组的管理。

其他成员均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其中6名同学担任组内科代表,负责与任课教师取得交流与沟通,另外的同学分别负责检查作业、小组卫生、小组纪律。

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管理需要人人参与。

导学法及相关问题

导学法及相关问题

“导学法”及其相关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导”而不能“讲”,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依赖于老师的“讲”,而靠自己“学”。

一、“导学法”中“导”、“学”二者的关系“导学法”课堂教学中,“导”和“学”二者的关系是:“导”为“学”服务,从属“学”,让“学”最优化。

从这一意义看问题,“学”为主,“导”为次,“学”是主要矛盾。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课前的导学设计,没有课堂上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学”可能处于无序的状态。

由此看来,教师的“导”,在“导学法”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

它则是“导学法”课堂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导”和“学”二者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呢?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学训练设计联结起来的,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二者之间联结的媒体。

二、“导学法”的一般模式“导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初识——认识——熟识“三段式”初识“初识”是对新知的初步学习,经过初步学习,有了认识基础,就可以参与对新知核心问题的研讨。

认识“认识”阶段主要是对新知的核心问题进行研讨。

要经历理性探究、反馈矫正、成果巩固、迁移延伸四个步骤。

第一步理性探究理性探究主要是探究新知核心问题所承载之“理”,涉及到新知构成的原因及其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这些问题必是复杂、繁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设计出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动、合作才可以解决的多种练习题。

设计的原则是,把难点解剖、拆组、分散,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难解的问题浅易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组成多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独自完成的系列练习题,呈现出“低起点、小跨度、递进式”的梯形序列,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逐个通过自学互动完成,这些系列训练导学完了学生对新知的核心问题也就真正的理解了。

第二步反馈矫正“反馈”是对经理性探究进行的验证,检验学生在对“理”的理解上,是否尚存在误识或歧解:“矫正”是对存在的误识或歧解进行纠正和规范。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9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Һ王建强㊀(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郑川初级中学,甘肃㊀天水㊀741600)㊀㊀ʌ摘要ɔ教育改革的推进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课堂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加大数学的实践性,并在问题中结合所学知识不断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本文探究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利用问题引领学生,找到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数学学习意义,使数学课堂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重新绽放光彩.ʌ关键词ɔ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方法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困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难题.我们从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营造轻松㊁愉快的教学课堂.教师利用问题与学生互相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意识.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㊁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㊁在提高数学实践上的应用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下,问题导学法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它可以帮助教师打破教学局限,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㊁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积极发挥组织者㊁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数学知识.问题导学法与传统 填鸭式 教学不同.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要提高很多,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建立起数学思维,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转变 学 与 教 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㊁合作学习㊁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中有效思考,发挥能力.(二)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实践性,且涉及内容广泛,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数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数学综合水平.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勾股定理,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出数学定义,将数学知识点和问题巧妙连接在一起,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㊁推理能力,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得到提升.(三)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教学要在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下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充满了枯燥和乏味,数字和定义使学生产生疲劳,而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敏感,常常会在数学课上溜号㊁开小差.而使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内容,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㊁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设置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发言中转变思路,从多角度㊁多方面拓展思维.一个问题串联系了课堂前后,活跃了课堂氛围.二㊁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一)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学生大多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都像等待妈妈喂饭的小孩一样,喂一口吃一口,而不会主动地去进食.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质疑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后被动地等待教师留家庭作业,安排教学任务,碰到一些难题,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缺少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而且学生在初中时期思想波动大,喜欢与同学闲聊,做各种小动作,因此在数学课上很容易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无法攻破教学难点,也无法掌握教学重点.(二)题海战术太过严重教师基本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应试教育来说,题海战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题型,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题海战术弊端严重,并且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事实上,大多数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对所学科目出现抵触心理,造成学业上的负担.由于学生一直在做数学题,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丧失了该有的学习热情.而一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无法接受做题率不高的打击而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对数学的定义和概念模糊不清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数学定义㊁数学公式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熟悉各种公式的运用,总结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真学习,二是根本没有摸清数学公式和数学基本定义.有的时候简单的公式用复杂的文字理论所替代,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也不明白它们的构成,这背后体现的就是学生缺少发散思维㊁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无法将概念统筹兼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三㊁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意识,进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9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法可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了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原则.问题导学法帮助教师转变了教学思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把教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新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把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中转换过来,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好铺垫.其次,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动,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后,采用小组讨论㊁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的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打开了思维,拓展了思路.最后,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作为拓展训练,通过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所学新内容进行课堂训练,在反复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要想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㊁符合教学大纲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例如,教师在教完学生单项式和单项式相乘的内容后,可以抛出题目: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绕花园行驶的速度大约是0.8ˑ5m/s,那么他骑自行车运行4ˑ100s所走的路程是多少?正确的算式为0.8ˑ5ˑ4ˑ100,四个单项式连乘.教师在说完题目后向学生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求这几个单项式的连乘积? 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很快回答,有的学生可能会思考几分钟,但是教师不要很快地说出答案,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回顾前面所学内容,从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三)问题导学法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㊁理性思维和立体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的联系,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利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某农副产品的成本价格为10元,该农副产品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每天的销售利润会最大?这种问题在生活中可能会难倒许多人,但我们用数学公式进行解决的话,会发现利用二次函数的公式就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发现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他们就会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上.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从而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问题导学法在提高数学实践性上的应用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地背公式㊁做习题的话,那么我们不能说我们学会了数学.学习数学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简化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数学问题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学习数学的大门,它是数学知识的课外延展,深刻地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教师通过抛设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讨论问题,最终回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带着目的性和研究性去做题的,因此他们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通过解题产生成就感,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数学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才会得到提升,而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落脚点,数学教师必然要利用问题导学法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做题中才能学会思考,只有在合作解题中才能增加交流,只有在共同回答问题中才能拓展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大大加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而且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㊁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注重导入问题的质量问题是关键,教师不能随意设置问题,最好能将问题与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问题的质量,可以逐渐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二)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个现象: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大家都在互相等着其他人回答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缺少主动思考㊁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听教师讲课㊁记笔记,课后背诵教师画的重点,他们的学习状态很被动.而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必然要学会独立进行思考.只有当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才会对所涉及的知识记忆深刻.(三)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每名同学的数学基础,并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拔高练习;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用问题导学法,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兴趣,打好数学基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度将注意力放在某一特定的学生身上,丧失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要努力找到课堂教学问题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学生产生的问题做不同的解答,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五㊁结束语问题导学法是近些年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找到有效的教学途径.但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依旧要与时俱进,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后,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始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应用数学的意识.ʌ参考文献ɔ[1]刘成军.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4):80-81.[2]吴阿红.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69.。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问题”教学的导学规则
作者:林炜谭春兰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2期
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室的所有教学研究活动都是围绕“大问题”展开的。

“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之一是“导”,教师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导演,使得教学导向明晰,把终极目标导向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黄爱华老师提出的若干个“大问题”教学的导学规则吧!
一、“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
在不同的会场上听黄老师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他都会问:“这节课,你想学习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都自己提出了“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特殊在哪里”这三个典型的“大问题”。

黄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从而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区别于分数的特殊处及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渗透了进去。

当学生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对百分数就有了完整的认识。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中提到:“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

”而“what,why,where”正是学生学习每一个新概念时都应该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常问这三个问题是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元认知水平的高低正是决定解题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老师的设问,促使学生自发地提出“大问题”,将“老师给的‘大问题’”延伸至“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大问题’”。

以问题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终极目标,正是“大问题”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特色,是“大问题”教学的标签。

二、“大问题”的“导”需要关注差异
自黄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都在理论上潜心研究“大问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勇于实践“大问题”的教学改革。

但是在一次交流研讨会上,我们虽然感觉前段时间的课堂更简洁高效了,但是似乎千篇一律的导学问题,只适合于某一部分的学生。

这时,我们再品读导学规则,目光聚焦在了“建立在新旧知识的不同联结点”的“不同”二字上——难道所有的学生都会有相同的联结点吗?我们的“大问题”是不是需要有层次性的差异?
带着这个思考,我们又设计了一节“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课的设计是由如下几个“大问题”贯穿始终的:(1)你能否利用已学的知识来猜一猜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分数和除法是什么关系?(3)你能否把4除以2写成分数形式?(4)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这几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最具开放性,给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和问题本身难度系数位居四个之首,是一个最大的“大问题”。

把这个“大问题”放在首位,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尽可能将不同水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要在恰当的时候提示学生:“同学们,这几个问题,
如果第一个问题你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后面的问题你就不用考虑了;如果你回答第一个问题有困难,就看看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处理,实际上是寻找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四个联结点,把这些联结点拆分开来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让我们领会了这条规则的内涵。

三、“大问题”的“导”需要回头看看
“千金难买回头看。

”在我们的课堂上,“回头看”就是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它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本身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还是以黄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为例,学生提出了三个“大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意义”,“意义”这个词对他来说是抽象的;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解决“特殊在哪里”这个问题,因为他不知道“特殊”应该怎么样来找。

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几个环节,学生把三个问题都顺利解决了。

一般到这里课就结束了,但是黄老师还有后招。

他深入学生小组发现,一开始很多小组的学生本子上只研究了一个问题,即使全班交流后三个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要把本组没有研究的那些问题补充完整,再认真地思考一遍。

意识到这一点,黄老师引导大家一起“回头看”:“现在我们已经有这样一个研究成果,你们小组能不能根据这样的成果,把小组研究的问题补充完整?”经过这样一个回顾,学生完整地思考了一遍,对百分数的认识才是完整的。

四、“大问题”的“导”需要主动探索
记得我们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先指示学生把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看一看拼成的图形是否是平角。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内角,算一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

当时我们就在思考,这节课学生有两次动手实践的机会:一次是撕一撕、拼一拼;一次是量一量、算一算。

显然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作答相比有了改进——教师认识到了动手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实践”看似人人动手,学生在活动中却缺少主动性、探索性,充其量是扮演操作工的角色。

这种指令式的操作和“满堂灌”“满堂问”一样,依然是学生围着教师转,依然是学生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过是一颗没有生命的棋子,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决定都任人摆布和安排。

动手实践缺少了自主探究,也就缺少了灵魂。

要使动手实践成为自主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关键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即让学生经过对教师给出的数学材料的观察、研究,自主得出数学知识的结论。

前面所述的教学内容可以这样设计:课前准备好各种三角形、量角器、剪刀,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独立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再在小组内讨论方法和结果,然后师
生共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这样设计教学,教师的指令没有了,而是为学生创设了“猜想—验证”的活动机会。

在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时候,学生为主体的乐曲铿然奏响。

五、“大问题”的“导”需要深度对话
有一次,黄老师在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课,上课的老师在让学生课前先尝试制作一个圆柱体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做圆柱体的。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打断学生的话,提醒他要“直接说出步骤”。

结果,在老师的牵引下,师生很快就得出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结论。

课后,黄老师生发出许多思考。

课始,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入手导问,黄老师还是很肯定的。

尤其是当学生有了那么多自信的表达时,黄老师感觉这里一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定能得到彻底解决。

但是,当上课老师冷冷一句“直接说出步骤”打断了学生的回答时,黄老师很是失望。

之后,这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省略了很多内容,单刀直入地回答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

而上课教师以为有这个答案就够了,对于讲操作过程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加以关注。

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为了板书和讲解一再发出指令,牵引着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回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这引起了黄老师的不安和深思。

黄老师课下专门找那位被打断回答的学生聊关于圆柱体表面积的问题,有了下面的对话。

黄老师:你现在愿意跟我说说圆柱体的制作过程吗?
学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

我认为,制作圆柱体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体。

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体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

如果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黄老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能发现吗?
学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完全理解。

黄老师:那怎么办?
学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同学做出的圆柱体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

其实很多人做圆柱体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为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

我并不赞成老师说的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这段深度对话,不仅给黄老师,相信也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我们不能责怪我们的孩子竞争力差、知识面窄、缺少创新能力。

若为师者总是拒绝倾听孩子的心声,关闭了与孩子心灵交流的通道,孩子能在我们面前闪烁出求异的思想光芒吗?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大问题”的教学中,导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因此对执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

此时此刻,这几条规则或许还只是几粒小小的种子,但经过我们不断努力浇灌、辛勤耕耘,相信总有一天要成长为参天大树!
(责编肖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