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属性与特点简析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武术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武术概述武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拳术、剑术、刀术、槍术、棍术、鞭术、掌法等各种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体系。
武术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能够培养意志品质、锻炼意志品质、磨练意志品质。
二、武术的分类根据武术的练习形式、身法、招式等不同特点,武术可以分为拳术、器械和套路。
1. 拳术:拳术是武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武术的精髓所在。
拳术练习主要以拳法、腿法和柔身术为主。
其中拳法又包括了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西派拳等,每种拳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2. 器械:武术器械包括了武器和器械两种形式,武器包括了刀、枪、剑、棍、鞭等,器械包括了各种练功器材和训练装备。
练习器械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培养意志品质。
3. 套路:武术套路是一套由一系列的招式、防御动作和攻击方法组成的独立体系。
通过套路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敏捷度。
套路的练习也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武术的技术要领1. 姿势:武术的动作姿势要求各式规范、端正,动作整体协调流畅,身形、步法、手眼身合一。
2. 动作:武术的动作要有力量感,要求有力而不失柔韧,快而不失稳健。
3. 内功: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内功是武术的核心,要求练习者从内到外,从呼吸、意念、气功到肌肉力量等方面进行全面锻炼。
4. 准头:武术的招式和技术要求有准确的准头和精确的技巧,避免偏离攻击目标。
5. 意志:武术强调锻炼意志品质,练习者需要保持专注、执着、不怕困难和挑战。
四、武术的基本功技术1. 拳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拳法练习主要包括了直拳、勾拳、上勾拳、铁笔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不同的拳法技巧和招式。
2. 腿法: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腿法练习主要包括了前踹、侧踢、后踢、回旋踢等。
练习者需要掌握踢腿的技巧和动作。
3. 柔身术:武术的基本功技术之一,柔身术主要包括了摔技、滚技、落技等。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的特点:武术特点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武术的作用:武术的作用1: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的作用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习武术基本功的时候要不断的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培养自己的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自己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
武术的作用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
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
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 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可割裂。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武术的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武术的特点a、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例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
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竞赛中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
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b、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等。
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
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c、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合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门艺术和哲学,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
中华武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柔克刚”、“快中带缓”、“以气御力”等。
其中,“以柔克刚”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原则之一,意指在搏斗中,要化解对手的力量,以柔软的方式应对对手的攻击,从而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制。
而“快中带缓”则是指在执行武术动作时,要综合运用快速和缓慢的动作,使对手无法捕捉到技术的变化,从而出其不意。
此外,“以气御力”则是强调通过调节呼吸和气息的方式,使身体和技术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时提高自身的气血流畅度和抗打击能力。
中华武术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套路与太极拳等。
内家拳注重内功修炼,强调通过练习内功而强化身体内脏器官,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灵活性。
外家拳则注重外功练习,强调通过练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提高身体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套路作为中华武术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固定的招式组合,包括进攻、防守和应对多种情况的技术动作,是武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强调以柔克刚,以舒缓的动作和流畅的呼吸来修炼身心,并融入了中医的理论和思想。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注重技击的技巧和内涵,是一门兼具文化底蕴和身体训练的综合性武术。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武术,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修养,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中华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的精髓,让其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闪耀光芒。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是以套路和攻防格斗为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是武术功力和技巧的体现,而两人斗智较 勇的散手运动,又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地具体表现,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 化生活。此外,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经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 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
3.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拳谚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武不仅能培养人们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的良好手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练拳习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 见义勇为,不凌弱逞等良好品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 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 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 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场地器械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术的多端的艺术性。
由于武术的健身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编排及具有刚 柔相济,变化多端的搏击刚勇,又具有形象逼真,节奏鲜明的艺术特色加之单练, 多练和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武术的表演或比赛一向为群众喜闻乐见。它表现出 的形体美,动态美,造型美,节奏美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各种拳种具有 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有的以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取胜,有的以敏捷灵活见 长,有的以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 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动作紧凑,有的勇猛快速,还有的朴质明快。总之,可以从 形态和精神方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而体现武术的艺术特色。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简单分析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简单分析武术自古以来,是在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当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武术有着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效果,受到各个年龄段的朋友喜爱。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分别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武术的特点与作用简单讲解,希望能帮到你。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1、武术的特点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2、武术的作用2.1、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2.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
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
3、武术的竞技来源二战后,全球用“竞技体育”方式,来消除二战余下的戾气。
新中国为顺应国际形势,以全国之力全民发展竞技体育,导致中国武术被卷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等形式进行“发展”,至今。
但是,以奥林匹克精神所推动的竞技体育,其使用的规则,与中国传统武术“止戈为武”的核心思想迥然不同,两者之间难以拟合、厘定,导致当今中国武术形成出以表演为主、以竞技为主和以民间传统功夫为主的不同概念武术并存、的局面。
竞技,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展示体育成果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形式。
体育,来自于日文中的“体育”一词,出自于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由在湖北开办幼稚园、对幼儿进行全面“保全身体之健旺”的教育方针而来。
武术的实用价值1、健体修心性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
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
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和艺术之一。
传统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包含了摆拍、拳术、刀术、剑术、棍术、梅花拳等多种门派和流派。
今天,中国传统武术已经成为国际上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筋骨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注重筋骨的运动艺术,讲究眼、手、腰、腿的协调与配合。
武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筋骨的柔韧度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思维技巧: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一门注重心理技能的运动艺术。
武术强调的是从心理上的思维训练,不仅是对于技巧的熟练运用,更是对于思维、策略和决策的思考和实践。
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融入了各种思想、信仰和历史文化内涵。
武学人士常常引用诗词和文史名著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武术也被视作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门派流派:中国传统武术包含了众多门派和流派,每一派都有其独特的武术技艺和思想体系。
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和形式,也反映出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锻炼身体:中国传统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舒缓压力、提高免疫力、增强生命力和活力。
增强信心:学习武术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这不仅有助于生活、工作的成功,还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
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练习武术,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增强纪律性和自律性,培养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传承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练习武术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
总之,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的思维和技巧体系和完善教育体系的运动艺术。
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
武术知识
武术场地:14m*8m周边有5cm白边线中线5cm*40cm武术有:套路、格斗(散打)。
武术特点:1预技击于体育之中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名族风格3 广泛的适用性武术作用:1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2锻炼意志,培养品格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属性:1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竞技术2它是中国传统的体育3它是用技术打人,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4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图:左虚线,右实线等级:1、武英级2 一级武士3 二级武士4 三级武士长拳最早出现在《记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手型:拳、掌、勾步型:马步、弓步、虚步、扑步、歇步太极拳(5到6分钟)是中国古代太极和阴阳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中国武术。
太极拳400年历史要求动作:轻、柔、绵、缓(舒展大方)五类太极拳:陈氏、杨、吴、孙、武氏太极剑法:刺剑、点、崩、挂、劈、截、撩唐朝出现武举制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北京)自选套路不少于1分20秒,小于1分30秒器械:长器械、短、双、软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徒手对器械对练长拳口令:洪亮、有力、短促太极口令:柔慢健身武术:学校、竞技武术以外的流行与广大民间的那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武术场地:14m*8m周边有5cm白边线中线5cm*40cm武术有:套路、格斗(散打)。
武术特点:1预技击于体育之中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名族风格3 广泛的适用性武术作用:1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2锻炼意志,培养品格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属性:1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竞技术2它是中国传统的体育3它是用技术打人,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4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图:左虚线,右实线等级:1、武英级2 一级武士3 二级武士4 三级武士长拳最早出现在《记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手型:拳、掌、勾步型:马步、弓步、虚步、扑步、歇步太极拳(5到6分钟)是中国古代太极和阴阳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中国武术。
太极拳400年历史要求动作:轻、柔、绵、缓(舒展大方)五类太极拳:陈氏、杨、吴、孙、武氏太极剑法:刺剑、点、崩、挂、劈、截、撩唐朝出现武举制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北京)自选套路不少于1分20秒,小于1分30秒器械:长器械、短、双、软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徒手对器械对练长拳口令:洪亮、有力、短促太极口令:柔慢健身武术:学校、竞技武术以外的流行与广大民间的那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改善和增强体质4•作用:一、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 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 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为了生存,出于本能必须与自然界、禽兽进行搏斗,在生产、狩猎中练就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和使用工具的技能。
下面是店铺推荐的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文章,欢迎阅读!(一)武术的特点1、技击的特点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套路和搏斗,单练与对练,无论什么民族使用何种器械,都保留了攻防技击的技术特点。
2、文化的特点(1)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2)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要素,体现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3)注重和谐。
追求人己物我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
(4)注重形神兼备。
武术在技术上不仅重视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
(5)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
武术不仅注重单个动作与单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而且要求整套的演练气韵生动、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6)既重外练又重内练。
外练指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内练通过调整呼吸,掌握运气调息的方法,达到精、气、神、力、功的更高境界。
(7)多种拳种并存。
武术是个多拳种、多流派的传统体育项目。
(二)武术的作用1、健身作用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所以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养生导引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如轻柔缓慢的太极拳运动,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影响,而且对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解压力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受到海内外人群青睐。
2、技击作用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击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到了现代,武术技击作用虽不如古代那样突出,但在战争中仍不可避免会遇近距离的搏斗,尤其在公安战士执行公务时,娴熟的格斗技能对完成任务的作用更重要。
3、观赏作用武术既是人的身体活动,又是一种武技,尤其是现代的套路运动:高、新、难、美的技术要求,使武术运动的观赏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武术的概念及特点有哪些讲解分析
武术的概念及特点有哪些讲解分析中国武术,源远流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概念及特点。
欢迎阅读!武术的概念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
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从久远年代走来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所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的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融会交织,然而二者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于体育的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所以现代武术的概念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的主要特点武术的特点一:技击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而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中华武术的分类和特点
中华武术的分类和特点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分类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别。
内家拳以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为代表,注重内功修炼、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点;外家拳则以少林拳、咏春拳和洪拳等为代表,强调力量的爆发和快速的攻击。
在具体的分类方面,中华武术还可细分为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螳螂拳等多种门派和流派。
中华武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注重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强调培养身体的内在力量和气质,通过打坐、呼吸和动作练习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调养精神,提升内在修养。
其次是注重技法和套路。
中华武术的招式动作多样化,包含拳法、腿法、擒拿、投技等多种技术,每种招式都有独特的功效和应用方法,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此外,中华武术还注重实战能力。
在传统的武术练习中,除了技术练习外,还注重对对手的应变能力和实战体验,锻炼出对抗技能和自我防身能力。
除了以上特点外,中华武术还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是注重整体性和德行修养。
中华武术强调武术修养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追求以武铸德,以德护身的境界。
其次是强调精神意志和修身养性。
武术练习者需要保持专注和自律,通过精神修炼和身体训练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再者是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武术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哲学思想、历史传承、道德观念等,弘扬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具有多样的门派流派和丰富的特点,不仅是一种身体训练的方式,更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华武术,可以提升身心素质,培养品格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会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共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特点和意义
武术的特点和意义一、健身性武术内容丰富,项目繁多;武术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对练和集体项目;有拳术、有器械;风格不同,各具特色。
不受时间、场地和器材、季节的限制,为不同年龄、体质、性别的爱好者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提供了广泛的适应性。
少年儿童通过武术练习,既可以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又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技击性攻防含义寓于武术的每一个动作和练习方法之中。
如: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都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和攻防规律。
由这些动作组成的套路,形成了武术独特的运动风格。
少年儿童通过武术锻炼,既可以增强攻防意识,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和发劲动作的迅猛性,又可以学会一些搏斗攻防技术,以备防身之用。
三、艺术性武术动作丰富、变化多样,而每个动作都有其具体要求。
如:“拳如流星,眼似电”就形象地说明了手和眼在动作中的要领。
武术套路的节奏往往以自然界十二种事物的形象来比喻;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立如鸡”等,这些要求,使武术动作异常矫捷,忽如兔走鹰翻、霹雳旋风;忽如燕子掠水、枯树盘根。
技艺高超的武术表演,常常会使人屏息注目,感叹不已。
少年儿童通过武术锻炼,不仅可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完美的动作造型,还能提高他们对美与丑的鉴别能力。
四、复杂性武术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动作规格和对劲力、速度、节奏、意识、套路布局等的具体要求,技术比较复杂。
练习中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有起有伏,有动有静,就一个简单的冲拳动作而论,它是将拧腰、顺肩、急旋臂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个动作。
因此,练习者必须注意力集中,一个动作需按照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少年儿童通过练习掌握复杂的武术动作,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而且由于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要随着动、静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提高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均衡性。
通过对复杂的武术动作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武术的概念 特点
武术的概念特点武术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和武器技巧训练方法,起源于中国。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自卫技术,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兼具健身、礼仪和艺术等多种元素的活动。
武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作优雅而独特:武术中的动作小而精确,注重轻巧灵活。
武术家运用各种动作,如腾空飞跃、旋身起落、身体扭转等,展现出优雅的仪态和刚柔并济的动作技巧。
2. 技巧多样而独特:武术包含了各种攻防、招式和技巧,如踢、打、摔、拿等。
每一种技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例如,“太极拳”注重柔和而缓慢的动作,以守为主,“形意拳”注重快速而直击的攻击,以进攻为主。
这些技巧能够让从业者在实战中达到最佳效果。
3. 内外兼修:武术一方面注重外在的身体训练和技巧练习,如身体力量、灵活性、平衡能力等。
另一方面也注重内在的修养,如专注力、意志力、忍耐力等。
通过内外兼修,武术可以培养一个人全面的身心素质。
4. 注重防御和攻击的技巧:武术是一门以自卫为出发点的技术,它注重的是有效地防御和攻击技巧的运用。
通过武术的训练,人们可以掌握到各种技巧,如躲避、闪避、格斗等,以保护自身安全,并在必要时进行有效的反击。
5. 融合健身和养生:武术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运动。
通过武术的训练,人们可以锻炼身体的各项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活性等。
同时,武术也注重呼吸调节和内力培养,以增强体能和健康状况。
6. 体现传统文化和精神:武术的发展历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武术强调的是“外研中用,外示中养”,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能够培养出谦和、坚毅、忍耐和自律的精神特质。
同时,武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正义和尊严的追求。
总之,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运动方式,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
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心发展的路径。
通过武术的练习和修炼,能够使人们获得身体健康、内心平静和精神力量,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的提高。
武术的特点和价值
武术的特点和价值武术的主要特点:(1)内容丰富、形式多祥,从形势来看,套路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29个拳种流派,这些拳种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
其次,搏击对抗项目有散打、推手、短兵等,这些都是从实战出发的武术运动项目。
另外还有围绕强身健体,提高武术技术技能的专项功法及修身养性,调节气息的各种练功方法。
(2)动作具有攻防含义。
技击是武术运动的核心,在以套路为主要形式的运动中,其运动规律、动作要领、规格方法、动作路线等,都是依据攻防这一核心来运行的。
若武术套路的动作失去攻防含义,其武术的性质就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3)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由于武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所以武术运动中习练者,就要有精神勇往的气势与魂魄。
演练过程中强调姿势正确,方法清楚、风格突出、动作协调、节奏鲜明、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
与此同时,武术还要求内外合一,既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4)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华诸子百家文化的营养滋润。
习武练武是一个接受民族文化思想的教育过程,从拳种的发生、发展、内容类型到武术的动作术语、拳谱的口诀、门规戒条、行为实践等。
武术的价值:练武能强身健体早已成了世人的共识,基本功是武术练习之根基,长期不间断的习武活动,可增强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动作具有目的性,内外配合,身心相随,上下一致,协调而为,时间久之,长练不止,身体自然强壮。
技击价值:武术提炼于古代的军事战争,技击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无论何种拳种流派,致力于动作攻防方法的研究是他们共同的使命特征。
武术各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规格要求均有动作的攻防用法所决定。
因此,攻防是武术动作规格的依据,是习武之人能够获得防身自卫本领偶遇特殊情况,,能够大胆出击,呈现见义勇为之举的资本。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分类。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身心和谐、精神境界的追求。
其特点和分类如下:一、特点:1. 内外结合:中华武术强调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法的结合,既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心灵修养和气质塑造。
2. 融合哲学思想:中华武术融合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哲学和道家思想。
3. 多样性:中华武术包含丰富多样的拳法、剑法、刀法、枪法等,每种武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 注重身心调和:中华武术不仅强调技击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身心调和、健康保健的功效,使练习者在修炼中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二、分类:1. 内家拳:主要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注重内功修炼和气的调养,以柔化刚,追求内外合一的境界。
2. 外家拳:代表性的有少林拳、武当剑、峨眉刀等,强调外功技法的练习和实战技能的提高,注重力的运用和身体的灵活性。
3. 南拳北拳:南拳以娴熟的脚法和速度见长,如福建白鹤拳、南少林洪拳;北拳则注重力的运用和技击的刚猛,如北京八极拳、演武拳。
4. 器械拳:包括刀、枪、剑、棍等武器的使用技艺,如太极剑、刀法太极等,讲究器械和人的结合,既能练就出娴熟的器械技艺,也能提升身体素质和内力修为。
总体而言,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众多练习者和研究者。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重视中华武术,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一、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一直是循着相击的搏斗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这两种形式向前发展的。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套路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占有了武术的主要地位,而且内容、形式、流派越来越绚丽多彩。
通过套路运动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以及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
攻防技击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即使是套路运动,在它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也都具有攻防技击的意义。
人们通过武术的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体运动。
这种练功方法,对内能够理脏腑、理经脉、调精神。
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运动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
武术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
(二)、作用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二、武术的内容、分类(一)拳术:1、长拳:属外家拳是查、华、炮、洪、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燕青拳术的总称。
2、太极拳: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简化、四十八式、八十八式、综合竞赛套路等。
3、南拳4、形意拳5、八卦掌6、通臂拳7、劈挂拳8、地趟拳9、象形拳: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形拳、醉拳等(二)器械1、短器械:刀、剑、匕首2、长器械:枪、棍、朴刀、大刀3、双器械:双刀、双剑、双匕首、双钩4、软器械: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星锤(三)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和器械对练(四)集体表演:六人以上的徒手和器械的集体表演,允许配乐。
中国武术的介绍
中国武术的介绍(原创版)目录1.中国武术的概述2.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4.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5.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正文【中国武术的概述】中国武术,又称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武术源于古代战争,与军事技能密切相关,它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吸纳民间技艺,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武术就作为一种军事技能被用于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武术开始向民间传播,许多门派和武术技艺逐渐形成。
隋唐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门派相继出现。
宋元时期,武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拳谱。
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门派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各具特色。
主要的门派包括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北腿、八卦、太极等。
这些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套路和训练方法,有的注重内功修炼,有的强调外功锻炼,有的讲究柔韧性,有的注重力量和速度。
尽管各门派之间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着一定的武术原则,如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快慢相间等。
【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武术最早的功能是技击,即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用于自卫和进攻。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健身、养生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武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武术的内涵。
其次,我们要将武术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武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的属性与特点简析(一)武术的文化属性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去众说纷纭的概念,关于文化的定义达数百种之多。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大都从各自专业的角度,从不同侧面对文化进行了界定。
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多把文化定义为由一个社会或一些人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包括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物质实体。
如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他们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因结晶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其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国内学者也对文化的含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
……文化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
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整个文化的大厦的基石;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介乎二者之间的,是文化的制度层面,即人类在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
”从中外学者的论述来看,文化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广泛的,难以有被一致接受的定论。
根据学者的研究和我们社会实践的经验,为理解上的方便,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来理解文化的内涵,这对正确理解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机构,主要是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方面,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
武术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看,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从文化狭义的概念来看,旅游也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旅游活动与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我们通常视为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有着不解之缘。
(1)历史文化是武术发展的调适器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辉煌灿烂,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文化的进程亦步亦趋,协调一致。
先秦时期,原始生存竞争促使了武术的萌芽;至商周,铜兵使用和武士教育极大的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战争频繁使武术功能和技艺趋向多样化,武术意识有所发展。
秦汉三国时期,秦收缴天下兵器,达到在民间禁武的目的;两汉时,外族的长期威胁让汉代的统治者不得不高度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军事武艺极大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军事武艺演进,娱乐性武术发展,少林武术发端,道教开始与武术融合。
隋唐五代时期,府兵制与武举制的建立对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器械武艺丰富多彩,武术套路开始脱离武舞而独立。
两宋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促进了军事武艺的提高,而商业的繁荣也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武术的发展,突出的表现是武术结社和武术表演的广泛流行。
辽金西夏及元代时期,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为了镇压异族的反抗,在加强军队武艺训练的同时,在民间实行禁武,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明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北方的军事威胁和倭寇的侵扰使得统治者对武术极其重视,中国武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最显著的成就是武术体系的形成,并且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典籍和作者。
清代,该期由于火器的出现,武术从总体上退出了军事技术范畴;同时,民间武术逐渐兴盛,进入了多渠道普及和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武术健身化的发展趋势,加速了体育化的进程。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政府变迁、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土洋体育的论争,以及连年战火,都影响着武术的发展。
但从总体看,这一时期的武术,仍呈发展趋势,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民国武术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以城市为中心,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另一是在近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武术开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
建国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十年“文革”对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摧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术步入兴盛时期:国家重视提倡,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武术教育系统化;社会武术运动兴起;武术遗产得到挖掘、整理,武术科学研究受到重视;武术走向世界并迅速传播,国际交流频繁。
(2)文学是武术的宣传车中国武术与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是传统文化的双碧,堪称双子星座,同样辉煌,同样灿烂。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武术的滥觞,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轫。
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象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早就是被我们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养的两个方面,文武兼备始终是许多有志之士的共同追求。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又是武术家,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也洋溢着武术的风采。
这在文化史上尚无先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
如今,武术作品更是精品迭出,著名作家群星闪耀,尤以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温瑞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雅俗共赏、妇孺皆知,并远播海外、享誉全球。
武侠作家及其作品为中国武术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宗教是武术的承载体纵览武术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武术与宗教的关系相当密切。
从发展阶段上看,武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无不与宗教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有了极大的发展,两晋、南北朝的统治者十分崇佛。
如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入寺为佛服役。
朝廷大修寺庙,南北寺庙达数千所,僧尼十余万。
佛教的兴盛在推动武术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武术的渗透,促进了二者的结合。
佛教与武术密切联系的典型代表是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早在这一时期少林寺僧即开始习武。
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信赖和大力扶持,少林寺规模迅速扩大而盛极一时,少林武术也得以传播开来。
时至今日,佛教理论有了实质性的变革,“禅武合一”、“以武参禅”成为少林寺的主要武术文化亮点,使得少林武术对佛教文化的吸附性更加显著。
当前,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各种文化被作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精粹武术文化正被多层次的开发出来。
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把它看作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开发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以禅文化为背景的少林武术和以道家文化为背景的武当武术的开发,这也是当今武术文化开发中最成功的两个范例。
因起步晚而奋起直追的峨嵋武术,也确定了以峨嵋禅文化和青城道家文化为重点的开发计划。
此外,武术与医学、艺术、民俗、伦理、杂技等等的关系都很密切。
由此可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深深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内涵丰富多彩、风格卓然不群的中国武术文化,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武术文化的特点(1)独特性武术文化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只为华夏民族所有,其他许多民族虽然都可以学习推广中国武术,但却不可能拥有中国武术文化。
另外从技击术的角度看,虽然很多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技击术及其相应的文化,但其技击文化却无一能够体现或替代中国的武术文化。
即使是同属东方文化的亚洲其他民族的武术文化,也无一能与中国武术文化相提并论。
(2)不可迁移性(静止与扩散的统一)文化具有很强的交流性,不同的文化往往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特别是被异化或者同化,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在进入中原后都被同化了。
可是中国武术文化却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很难被异化和同化。
这首先与中国武术文化的各个类型都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联系有关,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脱离了这一地域,就不能体现或叫做这一文化了。
如嵩山少林文化只能产生在河南嵩山,武当山武术文化只能产生在湖北武当山,峨嵋武术文化只能产生在四川峨眉山,水浒武术文化只能产生在山东的梁山等地区,黄飞洪武术文化只能产生在广东佛山等等,离开了这些地区,它们本身的文化色彩就会大打折扣。
再就是中国武术重感性的理论和实践上特点,使得武术的许多技法和理论一时还不能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这就让重实证的西方民族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现实上都较难接受,这种状况固然不利于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但也反过来保护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原生态。
(3)地域性(地区差异)武术文化的地域性首先表现在,从世界整体而言,中国武术文化从属于东方文化,体现出浓厚的华夏民族文化特征。
如中国人重感性而轻理性,所以中国出现了重在自我体验的内家拳,而且形成了风格内涵各异的流派,同时,中国武术史上虽然出现了不少武术论著,但却罕有从科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的。
其次从内部看,武术文化在华夏文化整体下又按地域分成若干地区武术文化,它们在汇成中国整体武术文化的前提下,又表现出各自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映射出各自地域的文化色彩。
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登封的少林武术文化、陈家沟太极文化、湖北武当山武术文化、四川峨嵋武术文化,其他还有山东的水浒武术文化、广东佛山的黄飞洪武术文化、甘肃的崆峒武术文化等,它们或以佛教文化为底蕴,或以历史文化为根基,或以文学为依托,体现出神采各异的文化特色。
(4)涵摄性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广泛地汲取各种文化营养,“海纳百川”,遂成其根深叶茂。
儒家、道家、佛家、兵家、文学、艺术、伦理、杂技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对百家文化的广收博取在成其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凸显了其涵摄性特征。
(5)民族性在世界大家庭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而传统的技击术,如泰国的泰拳、美国的拳击、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等,他们分别代表了本民族的文化,而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武术,则代表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文化。
其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其产生发展看,它始终是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繁衍、生长起来的。
它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特征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浓厚的封闭保守性,这与华夏民族所处的周边环山临海的封闭环境有深层的联系,而许多拳种特别是健身性拳种也是先民们为适应恶劣环境而创编的。
从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中国武术代表的是东方华夏民族文化。
如中国武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浸润,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特别是其“礼”制思想贯穿始终。
“未曾学艺先学礼”,所以学艺要尊师重礼,交流始终要行礼等等。
同时它又深受其他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丰富鲜明的华夏民族文化特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技击术像中国武术这样具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厚的东方中国文化是其民族化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