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13-1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A.家天下的制度B.宗法制C.礼乐制度D.分封制2. (2013年全国统一考试)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 (2013年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4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A.秦朝B.汉朝C.元朝D.明朝5. 一位哈佛大学的专家曾说:“一个注重军事的朝代,作战时却常失败。
2022-2023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餐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
这从侧面反映了()A.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B.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2.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
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D.王权统治得到一定强化3.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上述现象()A.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趋势C.表明了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4.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基层管理严密D.行政效率提高5.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
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
汉代祠堂的兴盛()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6.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段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段考)高三年级历史科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主要表明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分析题意,其主旨强调这一邹姓富户把三千亩土地捐给族人,只有一千亩交给了儿子,说明他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宗族制度深刻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所以答案为D。
2. 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A.西周 B.三国 C.唐朝 D.北宋【答案】C考点:古代生产工具。
翻车出现在三国,曲辕犁是唐朝时发明的。
据此可推断该遗址最早应为唐代的遗址。
3.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说明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所起的目的在于分割弱化地方官员的权利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所以B项说法符合题意,AC两项是元代行省制所起的作用不是目的,D项表述不够准确,行省制并不能减少财政开支。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2.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4.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
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5.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6.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人。
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2.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原则B.人文主义精神C.自由公正意识D.天赋人权思想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与火器D.指南针4.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其主要观点是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农商互补D.农商皆本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共同原因在于A.社会思潮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7.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2010-2023历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
”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
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
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
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材料二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
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
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
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
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精品解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历史试题(原卷版)
11.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为配合革命军的北伐,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组织上海工人,连续发起了三次武装起义,其中第三次武装起义歼灭反动军警5000余人,缴获枪支4000余支。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直接领导人民武装取得夺取大城市的胜利。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革命形势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革命领导权
A.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B.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D.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这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莫斯科公国徽记(右)
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
C.摆脱蒙古帝国的控制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
5.下图中阴影部分所在的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这一地区( )
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4.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改革面临政治风险25.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26.公元前8世纪,雅典的英雄崇拜兴起,崇拜的对象是史诗里的英雄、建城者或某个具有神奇经历和业绩的死者,他们被认为即使死后仍然有能力保护在周围居住的人,因此每一个点的周围都能聚集一个崇拜群体由此构建起村庄、部落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英雄崇拜( ) A.反映了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 B.具有极强的血缘和宗法色彩C.顺应了城邦意识形态的发展 D.旨在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体制27.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 )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C.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D.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28.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2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30.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 )A.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 B.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C.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 D.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31.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这些主张( )A.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 B.直指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32.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33.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34.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C.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35.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A.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Ⅱ卷非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其中43、44小题为选做题.共16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材料二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论,在选择新的治国方略中,它与领会西方法治理论对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公元4世纪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公元1304年法国传教士孟特高维诺“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他服膺于中国人的宽容.公元173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家”.“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公元1793年英方使华代表马戛尔尼“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公元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公元1993年美国学者芒罗“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公元1997年日本学者观堂义宪“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历史参考答案1.C2.A3.C4.B5.C6.D7.A8.A9.A10.D11.A12.A【答案】41.(1)趋势:由因事临时设法到固定的成文法;法律形式由多种化到走向统一;古代法律指导思想逐渐儒学化;礼法合一,突出伦理.原因: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因事临时设法的弊端;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封建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推动了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众多法家学者对法律思想的整理,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思想体系;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趋于完善等.(2)影响:对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有利于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我们对中西法治理论取长补短,选择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42..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惧,态度较为复杂.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从材料中的“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等信息可以看出,对古代中国,外国人大多充满好感和羡慕;从材料中的“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可以看出,近代时期外国人大多轻蔑诽谤中国;从材料中的“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来看,在当代,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复杂.据此首先确定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外国人对中国形象认知和评价的变化”,选定一个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证.论题要明确,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答案要点:(15 分)(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
2010-2023历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2010-2023历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薛福成在《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中称:近年洋货骤赢,士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
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
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薛福成的话主要反映了()A.洋货在中国遭遇顽强抵制B.中国官僚、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C.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D.中国产品降价出售,薄利多销2.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进步的潮流。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的史观应该是()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英雄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A.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C.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D.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
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这段话主要表明了()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D.农民对林模式下农民的困苦生活6.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从材料中可看到了哪些制度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皇帝制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2.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3.《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说明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4.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
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此举主要是为了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弥补生产资料不足5.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①⑤②B.③①④⑤②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③④⑤6.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以菲律宾为中转站,将大量美洲白银输入中国,换取江南的手工业产品返销到菲律宾和墨西哥,获利丰厚。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布政使C.三司使D.枢密使2.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4.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积极主动地接受西方文化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5.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其他的国家集团D.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6.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商品输出的要求B.垄断贸易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8.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I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II)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
该现象说明当地()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B.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C.农村土地产权归属的分散D.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3.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4.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在叙述秦汉至明清的经济时出现模式化体例,分别依次叙述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土地、赋税与租佃制度,商品货币经济的状况。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严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农业经济的稳定性较强D.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5.“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
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
宁波通番,于今创见。
又转而及于杭州。
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
以数十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此风一倡,闻腥逐膻,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漳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明朝政府官员纵容走私行为D.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6.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商鞅一人多姓。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母亲的族姓C.出生地地名D.因功得到的封地2.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顿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3.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到:“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一代雅典人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
”材料中的“他”是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屋大维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6.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 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 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 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 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内容具体,并且“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有利于地方稳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促进社会生活规范统一,可知C项正确。
儒家思想诞生是在春秋时期,A项不符合史实;分封制下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土著邦族受诸侯管治,服从周礼,走向一致,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加强了地缘政治,大一统理念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 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C. 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D. 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由材料中“乡举里选”“大中正官必须是在中央任职官员”可知,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与察举制相比,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I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II)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记载“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4.《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
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6.根据所学知识及右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7.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
这说明()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儒学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8.《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月考高三历史科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3.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
这一记载说明汉初()A.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B.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C.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 D.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4.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 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 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5.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
这反映了()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 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6.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
“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
该思想()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7.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
”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8.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
这些现象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C.注重强化城邦意识 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9.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
莫里哀(1622—1673)等作家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因为古典主义是在绝对王权的提倡与监护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
两人的文学作品都()A.打着复兴古典旗号 B.反映资产阶级时代要求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D.倡导民主、法治和自由10.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
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11.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创作出《马拉之死》(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
这表明达维特的作品()A.深受现代主义影响 B.推动历史革命进程的发展C.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D.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范畴12.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表明工业革命()A.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C.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13.1896 年,一位英国记者在《德国制造》一文中说:“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
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里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的。
”这位记者意在说明()A.英国自由主义政策遇到困境 B.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德两国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14.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70岁拒绝退休,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
对此,最髙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法院效率”。
最终参议院以70比20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
这反映出美国()A.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 B.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C.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D.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15.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6.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盖事所必至。
”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
这反映了()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17.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8.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这些现象反映了()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19.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
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
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A.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 B.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C.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 D.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
以上做法()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第ⅠⅠ卷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末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
其来源,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监生、举人;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乡约正”,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
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东林党人”。
崇祯年间,乡绅张溥等人在江南地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复社”组织。
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摘编自秦德君《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等材料二1540—1640年被称为“流动的世纪”,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乡绅阶层日益兴起。
乡绅属于地主阶级,是介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大致包括骑士、缙绅与纹章乡绅三个群体。
16世纪初乡绅人数约为6000,到17世纪末增长到约20000人。
乡坤人数增加源于社会流动的加快。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财富增加,一大批出身非绅家庭的新富人士集中涌现,通过努力实现了地位提升。
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土地被政府没收并出售,促进了土地市场活跃,为大批新富人士通过购置土地成为乡绅地主提供了条件。
国家对于新富之人积极吸纳,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
1568年官方纹章院开始向新兴社会人士开放申请,引起人们追逐爵位纹章的热潮,出现了“荣誉膨胀”现象。
据统计,1560—1639年间官方授予的新纹章数量多达3760个,而成功晋升绅士的莎士比亚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摘编自许明杰《从莎士比亚遗嘱看英国乡绅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乡绅阶层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与英国乡绅的不同点,并分析其成因。
(9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
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奴隶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材料二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