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增30分的高考地理大全专题18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含答案
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学号::.(07年高考题)1、(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
(2分)(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2分)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行为。
(2分)2.(10分)(08年高考题)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
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
”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①油轮石油泄漏;②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③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滿分.)(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6分)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防治措施:①进行国际合作。
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②防止抽轮泄漏。
③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3.(10分) (09年高考题)根据图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保护专题(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
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表面积单位:km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
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
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
【分析】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载体,考查铁路建设和营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由表格数据可知,2001-2015年,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減少,由此可得出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
2001-2008年,铁路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都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该地沙丘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减少,风沙危害减轻。
2008-2015年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减轻了风沙危害。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
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章 环境保护 教案
考点一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水污染及其防治二、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分类与危害2.固体废弃物的影响3.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018·全国卷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解析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人类活动少,干扰小。
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时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导致隧道和种子库进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1.[2023·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
(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2022·全国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
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为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2022·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
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
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上中下游地区相互联系,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相互影响,黄河流域应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高考真题》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母题题文】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8分)(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8分)(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分)(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试题解析】(1)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
具体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等方面。
澳大利亚东南地区是西方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看,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温和,有利于人口分布,所以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同时也为组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阿德莱德及墨尔本吉朗都位于临海,港口多,海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Ⅰ卷)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考点: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点睛】该题考查生物入侵的危害。
结合柽柳自身的特点说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注意结合材料,侧重说对周围物种生存造成的影响。
(2017•新课标Ⅱ卷)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图8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考点:不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森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草本植物少,覆盖率差。
(2017•新课标Ⅲ卷)43.(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全套)一、自然地理部分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因素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
(2)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天,降水少、风速小、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便于航天发射和跟踪测控(3)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5)人口你因素:要选择人口稀少的地区(6)其他因素:科技、国防安全等等例题:海南文昌成为我国除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外第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其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纬度低,自传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交通便利(海运大大方便运输),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2、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太阳辐射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越弱,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多: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虚弱作用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原因:盆地地形,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高考真题: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分)(1)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城市较②城市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高考地理十年真题(2010-2020)专题汇总解析—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十年真题(2010-2020)专题汇总解析—环境保护【2020年】1.(2020·新课标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
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
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2.(2020·新课标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
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大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是高中生物学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见的科目之一。
地理考试通常包括地球的结构、气候与气象、人口与城市、土地利用与环境、农业与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地理高考必背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表,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较厚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 地球的外部结构分为大洋和大陆,大洋主要由海水组成,大陆则是陆地的集合。
地球表面被大陆和海洋所覆盖,大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
2. 气候和气象学-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经度、纬度、海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学科,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因素。
气象学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预测天气和应对自然灾害。
3.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的总数,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 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居住聚集地,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较发达的经济、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丰富的文化。
4.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
- 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
5. 农业与工业- 农业是人类通过耕种、养殖和农业生产等方式获取食物和农产品的过程。
农业的发展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工业是通过机械化和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商品的经济活动。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以上是地理高考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运用。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先理清各知识点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多做题、多练习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三地理生态环境保护试题
高三地理生态环境保护试题1.近年来“生态浮岛”技术发展迅速。
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
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右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
说明“生态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答案】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解析】主要从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对生物的物质循环的影响。
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考点】环境保护和物质循环2.【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家口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矿产地158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工业发达。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做好京津生态屏障,张家口市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体系;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禁止滥采乱采,保护地表植被;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解析】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结合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分析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文字描述可能出现环境问题,针对性的分析相对的措施。
【考点】环境保护3.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 2000-4000 之间的谷地里。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环境保护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环境保护一.解答题(共3小题)1.(2021•甲卷)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如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2022•甲卷)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
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2023•甲卷)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要求:材料与原理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环境保护一.解答题(共3小题)1.(2021•甲卷)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如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考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影响因素.【专题】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生态平衡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1)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对水圈的影响,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3)对岩石圈的影响,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的形成;(4)对地球面貌和地理环境的改变,改变地球面貌,形成自然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 分)【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莱湖区 195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 60 多年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湖泊面积减少(2分);居住用地增加(2分);工农业用地增多(2分)。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或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2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读图比较,2010年比1950年湖泊面积减少,聚落等居住用地增加,工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
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2.(10分)环境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某企业为确保盐产品外运道路不为沙漠所侵吞,采用资金补助牧民种树护路的方式,从而拉开了“库布齐治沙模式”的序幕,现如今,该企业硫化碱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结合材料,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
(10分)【答案】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2分);延长了产业链(2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牧民收入,(就业)(2分);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左边有人类活动场所,右边是主要产业。
生态表现为植树种草,治理荒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经济体现为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景区)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民生从提高牧民收入,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
库布齐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实际上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8 环境保护
1.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和图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图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生物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修筑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材料二图中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2.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3.近年来,市民常有这样的感觉:明明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远处的建筑物;明明是个晴天,阳光却无法穿过城市上空的“大灰罩子”,仿佛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纱,显得不那么真实。
这就是气象预报中所说的“灰霾天气”。
PM2.5这个专业名词也一再出现在各大城市。
通俗地说,PM2.5其实就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
(1)简析城市灰霾天气的成因。
(2)城市防治灰霾天气的有效措施有哪些?4.下图示意美国西海岸加州圣华金谷地1925~1977年土地沉降情况(图中数字为年份,表示相应年份地面的海拔)。
指出该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简述防治措施。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灰霾,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8 环境保护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18 环境保护(教师版)【2012年高考题】(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26.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27.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28.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29. 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答案】26.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7.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28.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29.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解析】(2012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4~15题。
表1图51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15. 该区域可能位于()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14.B 15.D【解析】1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且草地下降最快,耕地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要选择。
环境问题-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环境问题
主
过度消耗资源
发展中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
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
② 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
③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措施等。
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环境问题
考点详解
1.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生命财产损失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治理
措施
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
治理污染、
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考查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看就增30分的地理大全:专题18环境保护考点分布表1.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指出图中风能丰富区面积最大的地形单元名称,并说出该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解析图中风能丰富区面积最大的地形单元为内蒙古高原。
风能资源丰富与否取决于风力强度和风持续的时间。
风力强度由气压梯度力、地面摩擦力、障碍物等决定;风持续时间由气候决定。
答案内蒙古高原。
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开阔平坦,植被稀疏,缺乏天然屏障;下垫面单一,摩擦力较小。
2.由于春夏季节冰块融化量增多、秋冬季节冰块生成量减少,北冰洋海域冰块覆盖面积不断减少。
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如果8月底去北冰洋,可能看不到任何冰,而只能看到一片蓝色海洋。
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冰洋海冰最小量的变化情况。
(10分)说出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读图可知北冰洋海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因素逐一分析,并结合“北冰洋”这一具体区域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取舍。
答案北冰洋海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影响全球的气候,极端天气增多;影响洋流系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种群。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材料一近年来,浙江省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剧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灰霾天气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普遍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现象。
材料二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1960~2008年期间灰霾天数变化资料。
(1)根据材料,分别说出杭州、衢州两市灰霾天气季节变化特点,并比较两市灰霾天气年际变化的差异。
(4分)(2)简述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增大的原因。
(6分)解析第(1)题,季节变化从变化幅度、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方面进行描述;年际变化从变化幅度大小进行描述。
第(2)题,根据试题情境可知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极细微的干尘粒(粉尘)过多所致。
答案(1)杭州季节变化小,衢州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冬半年)。
年际变化衢州小于杭州。
(2)原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工业烟雾、粉尘排放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建筑粉尘增多(任答3点即可)。
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0分)材料一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我国消费的石油有1/3来自进口;预计到2020年,进口石油将占到我国石油消费的2/3。
材料二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结构图材料三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以美国为l,我国为2.3,日本为0.47,印度为1.3。
(1)我国石油进口结构风险很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原因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判断,我国在石油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3)针对我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的现实,从节约石油和开发石油替代产品方面考虑,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理解以及我国在石油利用中存在的危机和应对措施。
答案(1)我国进口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该地区几十年战争不断,民族、宗教纷争不断,争夺石油、水源、土地的战乱事件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一旦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运输,势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2)我国工农业生产能耗过高,浪费严重;石油利用科技含量偏低。
(3)节约石油方面:①加大科技投入,研制节油设备,提高石油利用率。
②加大石油管理力度,杜绝浪费现象。
开发替代产品:①开发研制太阳能动力汽车。
②研制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
③研发煤炭液化技术,部分替代石油作为化工原料。
5.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4分)(2)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6分)解析第(1)题,从1980年到2008年,科尔沁草原逐渐退化为荒漠,反映出科尔沁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将导致土地生物生产能力下降。
第(2)题,首先按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原因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合理放牧”两大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原”这一具体区域进行展开,进行细化描述。
答案(1)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草地退化)。
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导致荒漠化。
(2)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任答3点即可)6.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
据此,结合“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
(4分)(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
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6分)解析第(1)题,提取表中数据可知各国均以填埋为主;我国回收利用、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比重大;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焚烧处理比重大,堆肥比重小。
第(2)题,简单填埋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按前面归纳的答题思路回答即可。
一般来说,城市垃圾不存在所谓的“浓度”问题,故只需从污染物数量减少(减少排放、回收利用)、政府、公众参与(法律法规、环境意识)两大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
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2)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
(任答3点即可)7.乌梁素海是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个著名淡水湖,下图示意其面积及明水面积(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被覆盖的水域)的变化。
据统计,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描述乌梁素海面积和明水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2)简述遏制明水面积变化的主要措施。
(6分)解析 第(1)题,读图易判断出乌梁素海面积扩大,而明水面积缩小。
根据试题情境可知明水面积大小取决于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在此思路下解读乌梁素海水质数据,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快速生长,覆盖面积扩大。
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入湖水量及湖泊深度。
试题情境中并没体现入湖水量的变化,故重点思考湖泊深度的变化。
黄河携带泥沙入湖沉积,加上水生植物的腐烂堆积,都将导致湖泊变浅,致使湖泊水面上升、扩大。
第(2)题,一是减少进入湖泊的营养物质数量和浓度;二是生态补水,稀释湖泊营养物质的浓度;三是执行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四是根据第(1)题“湖泊变浅”这一结论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答案(1)湖泊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明水面积呈现减小趋势。
原因:农田灌溉退水和周边城市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注入湖泊后使得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快速生长,明水面积减小;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水生植被的腐烂堆积,湖泊变浅,水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
(2)①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②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③建立湖泊的监测、预报体系;(以上3点任答2点即可)④控制湖泊上游农业的化肥、农药使用量;⑤对污染严重的工业实施关停;⑥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达标排放;⑦实施生态补水,加强水体置换;⑧湖泊清淤;⑨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以上6点任答4点即可)8.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4分)(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6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导致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湖泊面积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任答2点即可)。
(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任答3点即可)。
9.读“我国化石燃料生产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要解决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第(1)题,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第(2)题,天然气与石油、煤炭能源相比,能够完全燃烧,比较洁净,所以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有增长趋势;第(3)题,解决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应从调整能源结构上、能源利用率上、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向大气中排放的)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2)利用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最轻。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洁净煤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在能源开发上,)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
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三峡库区(局部)示意图(1)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3分)(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支流上A、B两处的位置,根据支流与干流的关系,判断水流的方向,A处在B处的上方,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后都会由A处流向B处,因此B处的水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