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晚清后期的

合集下载

清朝晚期的改革思潮与兴衰野史

清朝晚期的改革思潮与兴衰野史

清朝晚期的改革思潮与兴衰野史清朝晚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的改革思潮涌现出来,试图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这些改革思潮虽然富有先进性,但却最终未能实现,清朝终究走向了兴衰的命运。

一、戊戌变法与康梁维新戊戌变法是清朝晚期一个重要的改革运动。

1900年的戊戌政变,标志着改革的开始。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众维新派学者,借助变法的契机,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试图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们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实行选官制度,以期选拔更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才。

此外,他们还呼吁建立宪政制度,限制君主专制的权力,为国家的民主发展奠定基础。

在经济改革方面,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主张引进外资,加强对外贸易,扶持民族工商业,提倡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教育改革方面,维新派主张废除旧式的教育体制,推行现代教育,培养科学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康梁维新仅是改革思潮的一个缩影。

虽然他们的改革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先进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这些改革方案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落地,最终导致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二、百日维新与保守派势力的反击百日维新是维新运动的又一次高潮。

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推行新式教育、改革政体、强化国防等。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被赋予了新的希望和信心。

在百日维新中,维新派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方案,如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校、推行宪政体制等等。

然而,由于改革步伐过快,遭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强烈反对。

保守派势力通过发动政变,迫使慈禧太后撤销了改革方案,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

三、义和团与康梁维新的终结义和团是清朝晚期的一个农民秘密团体,主要反对外来势力,致力于保护国家利益。

然而,由于义和团的活动方式过于激进,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行为,引发了一场针对外国人和基督徒的大规模暴乱。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知识点总结1. 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是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政局混乱,国内外战争不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尝试受到了八国联军的打击,政治改革的道路更加艰难。

2. 光绪维新运动光绪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光绪皇帝在1898年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试图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国内外的干扰,光绪维新最终失败,光绪皇帝也被囚禁。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继光绪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执政下的一次政治改革尝试。

戊戌变法主要是以废除科举、设立学堂、设立议会、取消八旗和总理各国事务等一系列改革条例。

然而,由于慈禧太后和保守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4. 辛亥革命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5. 清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覆灭。

1912年,清朝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封建制度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清朝的覆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也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拉开了序幕。

二、经济知识点总结1. 晚清时期的经济困境晚清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当困难。

由于战争和外国侵略的影响,中国经济陷入了衰弱和落后的境地。

国家财政困难,国库空虚,国家外债增加,对外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2. 对外贸易晚清时期,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对外贸易极不平衡。

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不利的贸易条件,中国的贸易顺差流失极大。

外国商品和资本的涌入,不仅加剧了中国商品市场的断崖式下滑,而且导致了中国的财政困难和国家的经济腐败。

3. 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的困境日益加剧。

饥荒、天灾、人祸使得农民生活无法维系,无力缴税,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晚清时期知识点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清朝最后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这段时间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晚清时期的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政治方面的变革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体现在政权的动荡和改革上。

在这一时期,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和外国侵略逐渐加剧。

1.政权的动荡晚清时期,政权的动荡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乱中。

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一,对清朝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政治改革的尝试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局势,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政治改革,以挽救国家危机。

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一系列新的政治主张,试图改革清朝政权。

二、经济方面的变化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受到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内部的冲击,与西方的贸易不平等和国内的农民起义使得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1.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晚清时期,中国与英国、法国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贸易受到限制,关税高企,贸易逆差严重。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农民起义的影响捻军、太平天国运动等一系列农民起义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农民起义使得大量的农田荒废,人口减少,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进而拖累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文化方面的演变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转变,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

1.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晚清时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科学和先进的工业技术。

这种传入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科学观念,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晚清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在这一运动中,一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倡导科学、民主、人权等新观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思潮的形成。

清朝后期的政治改革与革命思潮

清朝后期的政治改革与革命思潮

清朝后期的政治改革与革命思潮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后期面临了严重的政治困境和革命思潮的冲击。

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清朝后期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

首先,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

面对国家政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衰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进行政治改革。

其中,戊戌变法是清朝政治改革的重要一环。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与广东总督张之洞等人共同提议的政治改革方案。

变法的目的是要推行一系列西式的政治制度,包括设立国会、设立新的政府机构等。

然而,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对后来的政治改革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后来革命的基础。

其次,革命思潮在清朝后期开始兴起。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这种不满情绪促使了革命思潮的涌现。

康梁争议是清朝后期革命思潮的一个重要事件。

康梁争议是清末的一个学术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中国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

康梁争议揭示了清朝政府对于改革的困惑和无能,也加剧了社会动荡的局势。

此外,辛亥革命是清朝后期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千年封建王朝的格局,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篇章。

而清朝后期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的兴起,也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接触并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这些新思潮对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改变,催生了丰富多样的政治理论和改革主张。

例如,《资政新篇》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清朝后期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一段历史。

政治改革的尝试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革命思潮的兴起则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转型。

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思潮也表明了中国社会对于改革和革命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利益而不断努力的精神。

这段历史不仅在政治上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

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

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晚清,是指清朝的晚期,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一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知识,对于了解中国晚清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高中晚清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晚清的政治1. 外国侵略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国的领土割让和废约。

2. 改革变法为了应对外国侵略,晚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变法的尝试,如太平天国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

二、晚清的社会1. 经济落后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工业生产水平也较低。

2. 社会风貌晚清社会呈现出封建传统依然存在,但也有改良思潮兴起,社会风貌复杂多样。

三、晚清的文化1. 文化启蒙晚清时期,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展了关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活动,如严复、梁启超等。

2. 文学艺术晚清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成就,如诗人屈原澈、小说家吴趼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晚清的思想1. 民族主义晚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呼吁振兴中华民族,如康有为、梁启超等。

2. 经世致用在晚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理论家,他们注重实践和应用,如张之洞、張謇等。

3. 新学新学是晚清时期的一种学术思潮,其代表人物有钱玄同、严复等。

五、晚清的民族运动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封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晚清的历史评价综上所述,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外国侵略、国内革命、政治改革等多重重大事件。

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七、晚清的历史启示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也可以对现代中国产生启示,尤其是对于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启示。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1192300 586900 586900 1716700
19191700
23274400
五、官业支出
官业支出是指清政府在兴办近代军事或民事工业上的资本性 支出。清政府财政对近代企业的投资始于洋务运动期间,这 一时期的官业支出也称为洋务费。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的财政投资情况发生了 一些新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在: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第一节 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 政特征
一、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清后期的财政特征
一、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嘉 庆 、 道 光 年 间 , 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弥 补 正 常 贸 易 逆 差 , 大 肆 走 私鸦片以攫取私利。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中国政府禁绝 毒品、销毁鸦片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以此为开端,在 西方列强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击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 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而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厘金本是临时性的筹措经费措施,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 应及时裁撤,但因清政府财政支出日绌,厘金已经成为清朝财政 弥补财政亏空的重要收入,于是临时性的捐厘变成了经常性的正 税,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开征统税后,才同常关税一并裁撤。
(二)厘金税制的演变
厘 金 虽 是 清 政 府 解 决 财 政 困 难 的 重 要 手 段 , 但 清 政 府 没 有 制 定 统 一的税制,而是责成各地根据本省情况自订章则,自行设置机构 征收,因而厘金的名目繁多、内容庞杂、税率高低不一、办法各 异。
债务收入在清末亦逐步成为清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形式。
图10-2
清后期财政收入规模 (单位:万两)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教案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教案2

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第二课时文化教育革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根本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开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展和早期的群众传媒产生的根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学生比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三、教学过程。

历史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晚清知识点总结晚清是指清朝的晚期时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时期。

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也经历了一系列外部的战争和侵略。

在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影响了中国的未来发展。

以下是晚清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变革1. 政治改革的尝试在晚清时期,清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尝试,试图改革政府机构、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洋务运动,加强对外国的学习和模仿。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内部的腐败,这些改革往往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 百日维新1898年,清朝光绪皇帝下令进行政治改革,颁布《戊戌变法》,试图推行改革,加强清政府的实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外国势力的干涉,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结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外部侵略1.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2亿两白银,并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再次失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割让了台湾,并继续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3.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爆发的一场战争。

中国在战争中失利,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赔款2亿两白银。

4.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发动了义和团运动。

中国最终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10亿两白银,并继续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三、社会变革1. 维新运动晚清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维新的主张,试图改革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和方案。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政府为了推行洋务运动和进行政治改革而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更多的反对声音和动乱。

高二历史教案:清朝晚期的文化

高二历史教案:清朝晚期的文化

高二历史教案:清朝晚期的文化教案名称:清朝晚期的文化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内容: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代表性文化现象、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2. 掌握清朝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3. 了解清朝晚期文化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观察力。

教学重点:1. 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2. 清朝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3. 清朝晚期文化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文化现象,让学生全面了解清朝晚期的文化;2. 影像法: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清朝晚期的文化现象;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影片和图片资源;3.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介绍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讲授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15分钟)通过讲解清朝晚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清朝晚期的文化特点。

Step 3. 影像观看(10分钟)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和图片,呈现清朝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如宫廷文化、江南文化等。

Step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它们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每组再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Step 5. 教师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清朝晚期文化对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Step 6. 课堂延伸(5分钟)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一种文化现象,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清朝晚期的历史资料;2. 相关历史片段和图片资源。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进行综合评价;2. 作业:小论文撰写和提交。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晚清时期,即清朝晚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方面逐一介绍晚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清朝政权的终结,为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强化清朝的国力,挽救国家危局。

变法的中心任务是改革政府机构、军事、教育、法律等方面,但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3. 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的又一次改革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戴梓绶、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活动,试图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化改革,但遭到朝廷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只持续了短短的百日便告失败。

二、晚清经济知识点1. 不平等条约: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由于历次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贸易利益,使中国经济陷入危机。

2. 自强运动:晚清时期,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兴起了一系列争取自强自立的运动。

其中代表性的是洋务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 农民起义:晚清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反映了农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地主豪绅的反抗。

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起义对晚清政权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晚清文化知识点1. 白话小说:晚清时期,随着维新思潮的兴起,白话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这种以白话文写成的小说形式,更贴近百姓生活,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是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 新学派:晚清时期,新学派是一股重要的思潮。

新学派强调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思考,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创新,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

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与变法野史

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与变法野史

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与变法野史清朝晚期,中国为了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和变法措施。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与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洋务派人物,这些人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和制度,试图改善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洋务运动与变法的过程并不顺利,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推进、变法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与变法野史。

一、历史背景清朝晚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问题。

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受到侵害,国家的独立性受到挑战。

此外,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治理能力严重不足,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一些具有现代思想和意识的士人开始倡导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

二、洋务运动的推进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兴起的一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运动。

它以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为主要内容,力图增强中国的国力。

洋务的推进离不开一些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他们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军事装备,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和军事机构,为提高清朝的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变法措施除了洋务运动,清朝晚期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旨在改革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自洋务运动兴起,理学快被时人所怀疑,引导社会注重实用主义学问学派悄然崛起,以紧跟时代潮流,以新文化论、新教育制度为导向的变法运动即随之开展。

科举制度的改革、新式教育的兴起、军队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尽管受到了部分保守势力的阻挠,还是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四、洋务运动与变法的挑战和困难洋务运动与变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清朝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对于改革持有抵触态度,阻碍了洋务运动和变法的推进。

此外,国家金融困难、技术缺乏、社会不稳定等问题也给洋务运动和变法带来了很多难题。

最终,这些困难导致了洋务运动和变法的失败,中国未能真正摆脱落后状态。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晚清指的是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逐渐崩溃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高考中,晚清的历史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晚清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变革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改革,以强化清朝政权,但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失败。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晚清社会变革1. 百日维新: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起的一场以变法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宣传新学、新政、新农等思想。

2.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科学知识,实行变法改革。

3. 戊戌维新失败原因:改革派缺乏足够的准备,清廷内外的强势反对,以及对于改革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的抵制。

4. 新政运动:光绪帝晚年(1901-1908年)发起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旨在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三、晚清对外战争与割让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英国间的一场战争,中国败北,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朝与英法联军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割让台湾。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与日本战争,中国被击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4.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被迫割让了更多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四、晚清对外开放政策1.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启对外贸易并割让香港。

2. 《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割让基隆、澎湖等地。

3. 自强运动: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中国开始进行自我振兴的运动,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五、晚清的思想变革1. 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政教分离、君主立宪、科学进步等观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清朝晚期的变革野史

清朝晚期的变革野史

清朝晚期的变革野史清朝晚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其中包括改革运动、外来思潮的冲击以及国内力量的崛起和衰落。

这段时期被称为清朝晚期的变革野史,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 清朝晚期的改革运动清朝晚期的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政治和社会变革。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由于中国在科技、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落后,一些士人开始呼吁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派希望通过采用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振兴中国。

1. 自强运动自强运动是清朝晚期最早的一次改革浪潮,主要由士大夫、官僚和知识分子发起。

他们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升国家实力。

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严复、福建巡抚林则徐等。

他们在教育、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晚清时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晚期的另一次重大改革尝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派试图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变法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和康有为等人的缺乏政治能力,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3. 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在1898年推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在庚子拳亂之后,慈禧太后被软禁,光绪皇帝得以实行改革。

百日维新试图实行宪政和科技进步,但很快遭受了保守派的反对,改革被迫终止。

百日维新的短暂但重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外来思潮的冲击清朝晚期,中国经历了来自外部的思潮冲击,这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西方文化的引入在近代以前,中国几乎与外部世界隔绝,封闭自守。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进入,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

外国的科技、艺术和社会制度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冲击。

2. 东亚学派和思想潮流在清朝晚期,日本和韩国的近代化进程比中国要早。

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借鉴东亚的经验和思想。

例如,康有为的思想受到了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影响,胡适则推崇日本的法治思想。

三. 国内力量的崛起和衰落清朝晚期,中国各地出现了一系列的起义和冲突,这反映了当时国内各个势力的崛起和衰落。

中国法制史第12章

中国法制史第12章

第三节 清末修律
三、修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4、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1)《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是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
的我国第一部单行法院组织法规。 (2)《法院编制法》:采用了“司法独立”等司法原则,
使资产阶级司法制度逐步在“文本意义”上得以确立。
剧。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基本情况和清朝政权性质的变化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3、清朝财政压力的增加 (1)战争赔款压力。 (2)国内工商业处境艰难。 (3)中央财税政策不畅。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基本情况和清朝政权性质的变化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
地位及有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商事行为的性 质、经营规则;制定了公司法、海上运输这一特殊行业单 行法、票据法和破产法
第三节 清末修律
三、修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商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清末商律的特点 (1)在法律渊源上,既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法,同时
也吸收了一些中国的商事习惯。 (2)在立法原则上,充分照顾商事活动的简便性及敏捷
(二)宪政、排满、革命、新学等思潮的相互激荡 (1)国内民众宪政意识强 (2)新学思潮影响扩大 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一)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的间接影响 1、列强欲求法律的变通以利其进一步进行经济掠夺,因
此对清政府不断施加压力;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基本情况和清朝政权性质的变化
四、制定《咨议局章程》和《资政院院章》
(二)《资政院院章》 1、1909年8月23日,清政府公布《资政院院章》。 2、资政院可以“议决”国家的预决算、税法及公债,议

晚清后期与民国前期一一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知识清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晚清后期与民国前期一一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知识清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 届高考历史考前抢分基础知识晚清后期民国前期一一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一、晚清后期、民国前期阶段特征(1894一1919)——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探索。

国际形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国内形势:①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救国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② 经济上: 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兴办实业的思潮不断,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③思想上: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社会生活上: 西方文明的传播和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社会生活和生活习俗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知识梳理】一、民族危机加深(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政治上: 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农民阶级自发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经济上: 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1895 年到1898 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棉纺织业发展尤其突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上: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面深人。

向西方学习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先进技术到维新派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由“器物”发展到“制度”层次。

(4)《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1)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加剧②甲午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1)表现: ①经济瓜分: 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开设工厂、开矿山、修铁路②政治瓜分: 抢占租借,划分势力范围。

(3)三国干涉还辽: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清朝晚期文化PPT课件

清朝晚期文化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6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
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
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
他的飞机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
湾飞行距离曾达到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
上2蓝020天年1。0月2日
19
三、教育
1、新式学堂的兴办 (1)洋务运动期间
学堂名称 年代 类别 内容宗旨 评价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66年
福州电气学塾 1876年 天津电报学堂 1880年
广东水陆学堂 1887年
2020年10月2日
外语 改经学为主, 新式学
军事 学西艺西文。 堂的出 从事实际事 现标志
他指出自恃中国地广人多,盲目自大的态度是错误 的,。他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
2020年10月2日
7
二、科学技术的成果 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能够取得一些成就?
类别
人物
主要成就
影响
兵器制造 龚振麟
数学 李善兰
自然科学 翻译与应

铁路工程
徐寿
华蘅芳 詹天佑
飞机设计、 制造
2020年10月2日
冯如
铁模铸炮法 《铸炮铁模图说》
9
2020年10月2日
华蘅芳
(1833—1902)
华蘅芳,机械工程专家、 数学家。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 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徐寿等人试制成中国第一艘实 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 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在数 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方术、 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的成就, 翻译了多种近代科技书籍,较 早地将近代矿物学、生物进化 论、概率论等介绍到中国。为 中国科技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清朝晚期中国PPT演示文稿

清朝晚期中国PPT演示文稿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质”“历史反长的必 然性与偶然性”等观点、辨证的观
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
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C、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
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
3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情况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 1949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
4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三、鸦片战争
四、中国战败原因
5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6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鸦片走私 影响:兵荒,银荒,国穷,政治腐败
2、禁烟运动 原因:英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硝烟 意义:沉重打击鸦片贸易,打击英国气焰
7
三、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侵略中国,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过程
爆发
扩大
结束
1840年6月
1841年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
1842年8月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8
四、中国战败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
发展的资本主义。
9
历史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宪团体名称 预备立宪公会 湖北宪政筹备会 湖南宪政公会 广东自治会
地点 上海 湖北 湖南 广东
领导人 郑孝胥 汤化龙 谭延闿 丘逢甲
中华国民宪政会
政闻社 宪政讲习会
美国
东京 东京
康有为
梁启超 杨 度
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以今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
者三端: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
——赫德《中国实测论》
1.背景: •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安 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 阶级的矛盾的需要
• 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外 债 赔 款 及 一 切 捐 税
漫 画 《 官 与 民 之 担 负 》
人民的反抗斗争
1902 景廷宾起义
1903
1905-1906
拒俄运动
4.结果:都未成功
区别和联系
• 洋务运动:纲领是“中体西用”,洋务新政更 多的是突破传统。 • 戊戌维新:全面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政 治变革主张,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 清末新政:清王朝最认真的一次改革努力,无 论在变革的内容还是实施的地区范围,都更宽 更广。
(四)资产阶级运动兴起 A,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和百日维新) B,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2)清政府反动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
1.背景: •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安 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 阶级的矛盾的需要
各国于支那问题,大率不外三策:一曰瓜分
其土地;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
府……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我行令, 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 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 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
• 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 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 文、测算、军械、行军阵列等课程。 • 材料二中新式堂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 说明新式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第三节晚清后期的中国社会
(1895-1911)
回忆:晚清前期的中国社会
• • • •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
从内阁成员名单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内阁成员13名,满族9人(皇族7人),汉人只有4名
……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国民不 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 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置。 …… *臣民有合于法律命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 ……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英国入侵西藏 1904年 强迫签订《拉萨条约》 1906年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盛京时报》
义和团之变和八国联军之难,尤其是《辛丑条约》的 签订,空前耻辱的刺激,使西太后为首的清廷不得不改 变既定国策,推行新政——说明改革求新、救亡图存已 成为历史潮流,势不可挡;也显示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 近代工业文明转变是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面对危局,统治者往往不得不改变策略,企图通过改 革来扭转局面、稳定统治,如洋务运动、1861年农奴制 改革
•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 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如何认识晚清三次新政的相同点、 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
1.三次新政都是在民族危机和清统治危机十 分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 2.都是在改革派的倡导推动下和清朝统治阶 级的主持下进行的。 3.都是属于近代化的改革运动。
• 材料:1904年清正府学部分行《奏定学堂 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 课 修 诗 程 身 经 讲 经 课 5 45 时 中 外 历 地 国 语 史 理 文 学 19 36 11 11 几 何 代 数 20 植 理 图 法 体 总计 物 化 画 制 操 动 理 物 财 8 8 4 3 10 180
与英国《权利法案》比较,两者在对君权界定上的差异
1、1901年至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 自救运动。新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真改革” 说明:新政是在特定的历史动因下的一场现代化运动。它在“假演”的同时也 有 “真做”的一面。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中国早期现 代 化运动中比较见成效的一次运动 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 真集权的真实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地走向穷途末路 ——“假维 新” (不触动根本的专制制度)
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倡新风易旧俗
• 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 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在 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时,有人认为张之 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1890年创建的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
1896年开始编练的湖北新军
(1)结合材料和所学,论证上述观点。(8分)
一、政治上:两半社会最终形成 (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加深 (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 条约,两半最终形成 (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1911)
•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
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 •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论育才兴学
•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 条折》
张之洞 (湖广总督)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成为清末新政期间指导变革的纲领性文件
3.内容: (1)奖励实业 (2)举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 (3)编练新军 (4)预备立宪,设立责任内阁
(3)同盟会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通过了十六字为政治纲领,孙中山为总理, 创办机关办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 11月,在日 本东京创办 的同盟会机 关报 ——《民报》
• 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 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 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主要 是指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
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 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 门,为辛亥革命后中国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
4.评价: (1)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 削,激起人民群众不断反抗 (2)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 发展,为革命运动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3)留学生接受革命思想,促进民主革命思 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4)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5)预备立宪,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的分化 和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
投资总额 生铁生产 铁路里程 机器采煤 内外航运 棉纺生产
20亿$
100%
93.1%
91.9%
84.4%
76.6%
经济既尽,国家随亡,于是分割土地以为 殖民地,中国完结矣!
——铁厓《警告全蜀》
日俄战争
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 上者数万生灵,血肉飞溅,产破家倾, 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号于路,痛 心疾首,惨不忍闻。
1903年清廷成立了练兵处;1904年改建兵制,把新军分为常备、续 备和后备三等; 1905年统一全国军事编制,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 到1911年,全国共设各类军事学堂40多所,连成新军26镇。
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并打破了“诸法合体”的中国传统法 律结构,并根据西方近代司法体系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原则, 实现了“政刑”分离和司法独立,并编篡了刑法、民法、商法、诉讼 法。标志着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民生
民权
民族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4)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
2.表现: (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 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 动的兴起 孙中山 檀香山 兴中会 黄兴 湖南 华兴会 蔡元培 上海光 复会
(2)革命思想的传播: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 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 产阶级革命时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 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一书》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 省督抚,……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 上谕
思考: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不 到三年,她会决定“预约变法”,推行新政?
可弭。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 • • • • • • • • • • • •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