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部分

合集下载

动物学基础

动物学基础

一、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物质:生物、非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已鉴定约200万种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分界:动物界、植物界代表人物: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依据:生物能否运动2、三界系统分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霍格、赫克尔依据:光镜应用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3、四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如:细菌、蓝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考柏兰(H.R.Copeland),1938依据:电镜技术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的提出4、五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代表人物:惠特克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6、六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R.C.Brusca,19907、八界系统分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真细菌界(Eubacteria)、古真核生物界(Archezoa、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界(Chrom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T.Cavalier-Smith,1989生命进化经历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非细胞阶段第二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第三阶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第四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二、动物学及其分科动物学的概念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畜牧学等三、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拉450种,分有血和无血17世纪显微镜出现18世纪瑞典林奈动物分类系统法国拉马克物种进化的观点19世纪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孟德尔遗传规律20世纪沃森和克里克(1953) DNA双螺旋结构(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周礼》是我国周朝一部古书距今约3000年,《地宫》篇中把动物分成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赢物(兽类)《本草纲目》李时珍用27年时间,记录医学上应用的动物、植物、和矿物2000多种,附图1100多幅,其中400多种动物隶属于虫、介、鳞、禽和兽类。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4、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称为包囊。

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

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

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

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

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

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动物学知识点详解

动物学知识点详解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生物的分界2:动物的自然分类系统3:分类等级4:物种的定义5:物种命名方法及注意事项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通常分成三个层次: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描述过的物种数目为140~150万种,而地球上物种的数量为500~3000万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当今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都依赖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都为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是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2、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3、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当前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自然保护区——较小的人为干扰,保护重要自然价值的地区。

如:国家公园——具有各种各样的显著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较大地区,以不威胁价值情况下,可参观、旅游、娱乐、科研等活动。

自然遗迹保护区——占地较小而能保护一个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迹。

野生生物管理区——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为目的的人为控制区。

景观保护区——由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为特色的供旅游以内感的场所自然资源保护区——当地特色资源集中地。

另外,还有人类学保护区以及特有保护地等类型。

有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兼有几项功能。

4、生物多样性的移(迁)地保护移地保护措施主要是补充就地保护的一种途径。

动物学名词解释与部分问答题

动物学名词解释与部分问答题

3.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腕足动物以及尾索动物覆盖体外地膜状物,有辅助摄食、呼吸、生殖和游泳等功能。

4.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地两种类型之一。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

蜻蜓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过程,蝶、蚊则是经过完全变态而长成的昆虫。

蟾蜍,蝾螈,娃娃鱼等也是。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能说是变态发育,不能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还是不完全只能适用于昆虫类。

完全变态: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不完全变态: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6。

半变态:幼虫在生活习性、体形、取食器官、呼吸器官以及行为等与成虫有着明显的分化,这样的变态类型叫做半变态。

幼虫时期通常称做稚虫。

不经过蛹期。

蜻蜓目,襀(jī)翅目,蝗虫。

8.皮肌囊: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形成的体壁,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2。

滋养体: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13.卵裂:受精卵进行的快速有丝分裂, 称为卵裂。

完全卵裂:卵裂面将受精卵完全分开,卵裂球大小相差不多,一般少黄卵(均黄卵)都为全裂。

不完全卵裂:多黄卵进行这种卵裂,由于卵含大量卵黄,卵裂面不能通过整个卵,卵裂仅在卵的细胞质部分进行。

17.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间日疟原虫),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schizont),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或潜隐体。

动物学基础知识

动物学基础知识

我国五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假体腔动物〕、杜氏利什曼原虫、血吸虫〔扁形动物门〕、丝虫〔假体腔动物〕。

世界卫生组织五大寄生虫:疟原虫、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血吸虫〔扁形动物门〕、丝虫〔假体腔动物〕。

原生动物门:约有65,0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为化石,现存的约1/3为寄生物。

原生动物:一类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生物。

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后生动物: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

二分裂:原生动物最普遍的一种无性生殖,一般是有丝分裂,可以是纵裂、横裂、斜分裂。

出芽生殖:一种二分裂,只是形成的两个子体大小不等,大的子细胞称母体,小的子细胞称芽体。

多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的子体,多分裂也称裂殖生殖,多见于孢子虫纲。

质裂:一些多核的原生动物,即核先不分裂,而是由细胞质在分裂时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体,子体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

孢子生殖:大小配子受精后的合子先发育为卵囊,卵囊内形成多个孢子母细胞,再由孢子母细胞发育成许多个子孢子,每个子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配子生殖:经过两个配子的融合或受精形成一个新个体。

接合生殖:草履虫特有的有性生殖方式。

海绵动物门:目前已知约10000种,主要生活于海水中,有1科生活于淡水。

为什么将海绵动物称为多孔动物?体壁上也有许多小孔或管道,并与外界或中央腔相通。

所以海绵动物也被称为多孔动物。

海绵骨骼:散布在中胶层内,或突出到体表,或构成网架状,具有支持及保护身体的功能。

逆转现象:在钙质海绵中,形成中空的两囊幼虫,在寻常海绵纲中形成实心的实胚幼虫。

侧生动物:后生动物中原始的一类,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体内的领鞭毛细胞除了与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类相似之外,在绝大多数其他后生动物中不曾发现。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水母。

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生活,多数在浅海,少数为深海种,现存种类约有11000种。

动物学名词

动物学名词

名词解释
1.矢状面:与动物体长轴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

2.横断面:与动物体长轴及地面垂直的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前后。

3.额面:与动物站立的地面平行且与动物体长轴平行的切面,将动物体分为背腹侧。

4.(四肢术语)背侧:四肢的前面为背侧。

5.(四肢术语)掌侧:前肢后面为掌侧。

6.(四肢术语)跖侧:后肢后面为跖侧。

7.(四肢术语)桡侧、尺侧:前肢内侧为桡侧,外侧为尺侧。

8.(四肢术语)胫侧、腓侧:后肢内侧为胫侧,外侧为腓侧。

9.(四肢术语)近侧、远侧: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远端为远侧。

10.细胞:是畜禽有机体的最基本的机构和功能单位。

11.组织:起源相同、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于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的结构。

12.器官:是由执行同一机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的。

13.系统:不同的器官,执行相近的机能就构成了系统。

畜禽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内分泌、被皮和感觉器官系统。

14.头部分为颅部(位于颅腔周围)和面部(位于口腔和鼻腔)。

15.躯干部:包括颈部、背胸部、腰腹部、荐臀部和尾部。

16.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腕部、掌部和指部)。

17.后肢部:包括臀部、股部、小腿部和后脚部(跗部、跖部和趾部)。

18.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19.骨骼:全身骨借骨连接形成骨骼,构成畜体的支架,使畜体形成一定的形态。

20.骨连接: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的连接。

(至少两个骨头)。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

第一章解释名词:1.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物种呈为统一的繁殖群体。

由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群体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

2.变态:在有些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以及生活方式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形成成体的过程。

3.生物发展律:1866年德国赫克尔提出的,其内容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重演律。

4.自然分类法:以形态结构的相似性为基础,以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特征为依据,能反映动物之间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简答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经历了什么?答:经历了6个阶段:受精和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胚层分化与器官的形成2.简述赫克尔的生物发生律(重演律)并举例说明其基本原理答:发生律的主要内容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重演律。

例如:蛙的成长经历的受精卵、囊胚、原肠胚、三层胚、无腿蝌蚪、有退蝌蚪类似于生物的一般进化历程,即从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级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3.原肠胚形成的主要形式?答:原肠胚主要有5种形成方式:即内陷、分层、内移、内转、外包。

4.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答:共有2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包囊:大多数原生动物在遇到缺食、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时,体表的鞭毛、纤毛、伪足等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同时分泌物质形成原壳,以抵挡不良环境,保证个体存活,有利于传播和进行包囊内生殖。

2.寄生:即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叫寄生。

3.变形运动:凝胶与溶胶相互转换使变形虫不断向伸出伪足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其原理与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

4.伪足:变形运动在运动时,由体表的任一部位形成的临时性胞质突起,是运动和摄食的胞器。

5.滋养体:指寄生原虫能运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的寄生阶段。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动物学复习

动物学复习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身体微小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有特殊的适应性群体单细胞动物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它是能运动的细胞表面突起,受核控制。

(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且形态各异。

(3)孢子纲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比鞭毛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

3、草履虫的结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表膜上有纤毛和口沟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是运动。

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斜沟伸向身体中部的沟。

沟的未端为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较透明。

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

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泡伸缩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

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

功能:主管营养代谢、细胞分化,称为营养核。

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学一概念1双名法:1758年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规定每一个动物都有唯一的学名,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组成,前一个字是该动物的署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学名。

2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前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活动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组织:一群形态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细胞间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适应性更广,有一定功能的集体。

4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

5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方面生理机能,就能成为一个系统。

6类器官(胞器):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微小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游戏报纸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7质裂:细胞质在分裂时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体,子体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

8复分裂:原生动物的核经多次分裂先形成多核体,进而质裂形成多数子个体。

9包囊: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能缩回伪足或脱掉鞭毛或纤毛,身体缩小呈球形,虫体向外分泌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从而形成包囊。

10个体发育:一般是指每一个动物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广义上是指生殖细胞的形成到衰老死亡,分为胚前,胚胎,胚后发育的过程。

11系统发育:各生物类群的种族发展的烟花历史,即,某种族的祖先在进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

12逆转: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植物极大细胞形成外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形成内胚层,与其他多细胞发育过程刚好相反。

13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中轴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很原始的形式。

14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镜像对成的两个部分。

15实质组织: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保护内部器官,有再分化的功能。

16皮肌囊:扁形动物的表皮层和皮下肌肉紧贴形成一个密闭的结构,构成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17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化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和成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动物学-第3章原生动物PPT

动物学-第3章原生动物PPT
原生动物的应用与价值
原生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实验
原生动物是生物学和动物学教学 中的重要实验材料,用于演示细 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进化等基本
概念。
科学研究
原生动物具有简单而典型的细胞 结构,是研究细胞生物学、遗传
学和生态学的理想材料。
疾病模型
一些原生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疾病 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疾病的发
原生动物的环境适应性
耐寒性
部分原生动物能在低温环境下 生存,如轮虫纲的一些种类。
耐热性
部分原生动物能在高温环境下 生存,如部分热原体属生物。
耐盐性
部分原生动物能适应高盐或低 盐环境,如嗜盐性轮虫。
休眠与滞育
原生动物能适应不良环境,通 过休眠或滞育的方式存活,待 环境条件适宜时再恢复生长繁
殖。
05
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类,代表着动物演 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原生动物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作用
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如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和物质循环、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等。此外,原生动物 在土壤改良、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具有应用价值。
02
原生动物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形态特征
体积微小
原生动物通常体积微小,需要显 微镜才能观察。
多形性
原生动物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 状、螺旋形等。
无组织器官分化
原生动物没有像多细胞动物那样的 组织器官分化,结构相对简单。
原生动物细胞结构
01
02
03
细胞膜
原生动物细胞具有一个细 胞膜,负责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
原生动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动物学-原生动物PPT

动物学-原生动物PPT

原生动物的分类
分类依据
原生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运 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生态习性等特 点进行划分。
常见种类
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变形虫 、草履虫、喇叭虫、疟原虫等。
原生动物的特点
特点概述
1. 形态多样
2. 运动能力强
3. 适应性强
4. 生殖方式多样
原生动物具有多样化的 形态和功能,适应着各 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它 们通常具有快速的运动 能力,能够主动寻找食 物和逃避天敌。
鞭毛
鞭毛是原生动物的一种运动器官,由细胞质中的鞭毛器形成,通过鞭毛的摆动 产生动力。
消化系统
胞口
原生动物通过胞口摄取食物,胞口是细胞表面的一个开口,食物进入后通过胞口 进入细胞质。
食物泡
食物进入细胞质后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质中移动,与溶酶体结合后消化食 物。
神经系统
感受器
原生动物通过感受器感知外界环境刺 激,感受器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结 构,可以感知化学、物理和机械等刺 激。
原生动物形态各异,有 的呈圆形或椭圆形,有 的呈长形或棒状,还有 的呈螺旋形等。
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 方式,如鞭毛摆动、伪 足伸出等,能够灵活地 移动和逃避不利环境。
原生动物能够适应各种 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淡 水、海水、潮湿的土壤 等,甚至在极端环境下 也能生存。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 种多样,包括无性生殖 和有性生殖,有利于种 群的繁衍和扩散。
VS
生态评估
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分布可以 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
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燃料生产
一些原生动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生产生物燃料,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新的途径。
生物修复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

动物学考试重点

动物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只占据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生态系统:群落连同其生活的物理环境所构成的能量物质的转化和循环系统。

种群:占有一定地域一个种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

群落:栖于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集合体。

迁徙:是鸟类对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

晚成鸟:出壳后雏鸟尚未发育充分,光裸或巨稀疏绒羽,未睁眼,须由亲鸟饲喂,在巢内继续完成后期发育才能独立生活。

早成鸟:孵出时雏鸟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他们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发育过程成为幼儿产出。

胎盘:为哺乳动物特有,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在一定的季节,沿着固定的方向,聚集成群做有规律的长距离迁移运动,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对生殖、觅食、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的现象。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腮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的变态方式。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

血液从心脏压出经腮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

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分四个腔,心房与心室已经完全分隔开,使体循环回心脏的缺氧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富氧血进入心室后完全分开,即为双循环,提高了血液循环效率。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行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概念:动物是向适应吞食异养的方向进化出现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特征:真核的多细胞异养靠吞食获得营养体内消化多数有性生殖合子发育运动的(肌肉细胞。

神经细胞)原生动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亚界:鞭毛纲,肉足纲,孢足纲,纤毛纲后生动物的类群海绵动物门(最低等无神经系统)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具有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水螅纲、水母纲、珊瑚纲扁形动物门(具有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排泄系统,三个胚层):涡虫纲(水中石块下);吸虫纲: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绦虫纲:猪绦虫线虫动物门:有口有肛门,为完全的消化系统;具原体腔(假体腔);蛔虫环节动物门:发达的真体腔;出现了刚毛;蚯蚓和医蛭软体动物门:有心脏,1心室;血液无色,含变形虫状血细胞;出现专职呼吸器官(鳃和肺);蜗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均起源于扁形动物门的涡虫纲节肢动物门:真体腔退化,血液无色;附肢分节和身体分部都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棘皮动物门海参海星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鳍运动,体内具有脊椎的变温动物。

鱼类是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对水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组织:一:上皮组织:特点:1 膜状结构2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3细胞有极性功能:保护(体表上皮组织)吸收(小肠上皮)分泌(腺上皮)排泄(排泄系统相关上皮)感觉(视网膜、鼻腔表皮、舌味蕾)不同部位的上皮常以一种功能为主二:结缔组织:连接与支持其他的组织,有间质和分散其中的细胞构成;功能:连接支持保护防御;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血液;软骨和骨;血液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血清)血清+纤维蛋白原=血浆三:肌肉组织:由长形肌纤维构成;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分类:骨骼肌(随意肌);心肌(不随意肌);平滑肌(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不能传导冲动)构成: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功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内环境肾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作用:清除尿素等;清除异物;维持水含量;维持离子浓度、维持体液渗透浓度。

氨基的排泄形式:氨、尿素和尿酸肾:由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构成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入球小动脉直径粗于出球小动脉;肾动脉血经历两次动脉血管,形成两段毛细血管网尿的形成:原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终尿(重吸收(近曲小管)+分泌(远曲小管)+浓缩(集合管))肾糖阈:指肾小管能够吸收的最高葡萄糖浓度2mg/ml血液。

分泌作用:调节酸碱平衡(H+的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K+分泌及吸收Na+,NH3的分泌)抗利尿素: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体温: 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可信度: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T <22℃→心跳停止;T >43℃→酶变性而死亡T;= 27℃→低温麻醉女性排卵日体温最低;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内脏,特别是肝脏运动或劳动:主要产热器官——肌肉机体散热主要途径:皮肤散热;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寒冷时,交感神经紧张度加强,皮肤小动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

炎热时,支配皮肤的交感神经紧张度下降,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人体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下丘脑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内脏;消化吸收人的六大营养素:水、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消化系统构成:消化管;消化腺;作用:消化,吸收;免疫和内分泌功能;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参与的器官:口腔;消化道消化道壁(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小肠: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胃内的消化:化学性消化(胃液);机械性消化(胃蠕动)胃酸作用:1 杀菌;2 激活胃蛋白酶原;3 作用小肠上部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4 协助铁钙的吸收;5 使蛋白质变性容易消化;胃蛋白酶原----HCL-----胃蛋白酶胃的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小肠内消化(最重要)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参与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胰液:碳酸氢盐(主要),中和胃酸,保护粘膜,创造有利PH环境;胆汁:肝脏分泌;作用:脂肪乳化剂;胆盐是脂肪分解产物的运载工具;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小肠液:粘蛋白: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B、免疫球蛋白:肠上皮细胞分泌C、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吸收主要部位:小肠原因:A、巨大的吸收面积B、停留时间长、有已充分消化的前提C、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呼吸组成: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鳔在原始鱼类(肺鱼)有呼吸功能。

陆生动物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实际也是以水为媒介的,所以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必须经常保持湿润,否则便失去气体交换的功能。

人的呼吸系统:呼吸道---肺泡---胸廓运动----胸膜腔呼吸道(气体通道,保护功能):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受呼吸中枢的调节。

循环海绵的水管系统是动物世界中最早出现的运输系统最早最初级的循环系统是纽虫的循环系统鱼的循环系统——两栖类循环系统(有体循环,肺循环;由于心室没有分开,含混和血)——鸟类与哺乳类循环系统(心房,心室分开,无混合血;大动脉与肺动脉分开,无静脉窦)血管:动脉:管壁厚有弹性(通过胀缩调节血流量);管腔小;具有发达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静脉:与动脉相反;内壁的瓣膜防止血液逆流;毛细血管:一层内壁细胞和少许结缔组织和细胞;分支多,接触面积大;流速慢,便于物质交换;静脉中血量稍多于动脉;心搏:心脏有节律的舒张和收缩;特点:自主性,节律性;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起搏器)影响血压因素:心脏血的输出量,血管外周阻力;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提供心脏所需营养;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为使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凝血因子:钙离子;磷脂;蛋白酶;(共13种)。

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血液在血管内为何不凝结: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2血液稀释作用,纤维蛋白原吸附凝血酶;3 生理性抗凝物质;失血>20%(1000ml),立即输血;<10%,机体可补偿;高氧分压,高PH有利于血红蛋白结合氧神经神经元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反射弧: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单位。

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静息电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膜内外存在着-70 mV 电位差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70 mV, 一下子跳到+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

神经递质: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效应细胞膜受体进而完成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神经调质:神经元释放的能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化学物质。

内啡肽等神经系统的进化:腔肠动物开始出现最简单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无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分化。

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六、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两部分。

脊髓:外部:白质(不含细胞体,却有成束的纵行神经纤维(即轴突和树突),组成脊髓与脑之间的上下通路。

)中间:由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等为主构成的灰质;大脑半球表面一层厚约2~3mm、高度褶皱的灰质就是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①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②机能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呈正变关系③倒置机能定位(头面部局部正立)下丘脑功能: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调节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腺垂体分泌,影响情绪反应,控制生物节律小脑功能主要是调节各肌肉的活动,以保持机体身体的正常姿势。

与运动协调有关。

自主神经系统分配到心、肺、消化管及其他脏器的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体内环境条件,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不受意志的控制。

项目交感副交感心功能加强减弱血管收缩支气管舒张收缩胃肠运动抑制兴奋逼尿肌舒张收缩瞳孔扩瞳缩瞳汗腺分泌代谢糖原分解ENE分泌胰岛素分泌内分泌系统组成: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性腺,肾上腺,松果腺;内分泌细胞;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新陈代谢(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及器官生长发育和功能;调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生殖活动。

激素作用特点:特异性:传递信息;高效性;相互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1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2神经调节:交感,副交感的调节;3效应物调节:血糖↑→胰岛素↑→血糖↓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代谢:蛋白质合成↑(正氮平衡);脂肪分解↑;糖利用↓, 血糖↑(过多→糖尿);参与免疫反应:↑胸腺基质细胞分泌胸腺素催乳素(下丘脑分泌):促进乳腺发育(青春期协同雌、孕激素等);发动和维持泌乳(哺乳期)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血钙, ↓血磷);降钙素(↓血钙, ↓血磷);1,25-双羟维生素D3(↑小肠吸收钙, ↑血钙);缺乏VD3: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胰岛素:总体:促进合成代谢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促进糖原合成, 抑制糖原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血糖↓脂肪代谢: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减少脂肪分解, 促进肝合成脂肪酸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DNA和RNA生成加强蛋白质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